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湟源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7 页
  • 大小 1.302 MB
  • 2024-10-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湟源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湟源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湟源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4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湟源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x,共(17)页,1.302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da4b51c9de5be79ba7b6ff375e3fb0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一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民版必修第二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

,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刘邦建汉后,立即废除了秦时的“泰半之赋”,把田赋减为十五税一;同时,对解甲归田的士兵实行免除徭役的政策。文帝时把田赋减为三十税一,还曾连续十二年免收田赋。据此可知,汉初这些举措A.减轻了农

民的经济负担B.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C.保证了粮食大幅度增长D.妨碍了重农政策的推行【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信息是赋税徭役降低,农民负担减轻,A项正确;小农经济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排除B项;“保证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妨碍了重农政策的推行”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

选A项。2.汉代民营手工业主要集中于盐铁业。唐宋以后,除纺织品外,城乡所需的日常用具及用品也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这说明民营手工业A生产领域逐渐扩大B.超过了官营手工业C.生产形式不断进步D.出现新型生产关系【答

案】A【解析】【详解】材料“除纺织品外,城乡所需的日常用具及用品也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体现的是唐朝时期的民营手工业生产领域呈现扩大的趋势,A正确;明中叶后民营手工业开始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B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新型生产关系指的是资本主义萌芽,此时尚未产生,D

排除。故选A。3.唐代后期,国家财政收入几乎全部来自江南各道,形成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局面。据统计,北宋熙宁十年,全国商税总收入中南方占总数一半以上。这反映了唐宋时期.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赋税制度发生变化C.农业经济

比较发达D.南方经济地位提高【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国家财政收入几乎全部来自江南各道”“赋之所出,江淮居多”“北宋熙宁十年,全国商税总收入中南方占总数一半以上”可知,唐宋时期南方经济地位提高,国家的赋税收入主要来自于南方地区,故D正确;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

成是在南宋,故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赋税制度发生变化,故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南方经济的发展,南方经济地位的提高,没有体现出农业经济发达,故C错误。4.清朝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由此可知,“海禁”政策()A.清

朝初年才开始推行B.不利于社会的发展C.有效抵制外来的侵略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可以看出黄遵宪对海禁持反对态度,认为其阻碍了社会的发展,B项正确;明朝时期就实行海禁,排除A项;海禁在一定程度抵制了西方侵略,但是

不能用“有效”,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财政收入的增长,排除D项。故选B项。5.下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农产品出口产值及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年份各种商品出口总值(千元)其中农产品出口产值所占比例%1873年14844938602.61893年18171328

42315.61903年3339618949626.81910年59333723195739.1A.扭转了对外贸易逆差局面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C.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D.解决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数据可以看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口的农

产品总值不断增加,且所占据的比重也不断上升,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到出口,并没有进口的数据,不能得出A项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农产品出口产值,与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没有关系,排除B项;D项太绝对,材料中不能得出解决,

排除D项。故选C。6.1936年,宋子文乘南洋公司资金困难之机,低价收购其股票20万股,占公司股票总额的一半,从而控制了这家中国最大的民营烟草公司。材料旨在说明A.官僚资本壮大了民族企业B.宋氏公司加盟了南洋公司

C.官僚资本对民族企业的吞噬D.国民政府支持民族企业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1936年,宋子文乘南洋公司资金困难之机,低价收购其股票20万股”体现的是官僚资本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压制,C正确,A排除;B说法不符合史实

,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官僚资本利用特权压制民族资本企业发展,D排除。故选C。7.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规定:“此方商品在彼方享有不低于任何第三国和彼方本国商品的待遇,此

方对彼方任何物品的输入,以及由此方运往彼方的任何物品,不得加以任何禁止或限制。”据此可知,这一条约的签订A.实现了中美经济上的互惠互利B.为中国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C.使美国承认了中国的大国地位D.严重打击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抗战之后,美国通过与国民政

府签订相关的条约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严重打击了民族工业的发展,D项正确;“互惠互利”的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A;抗战已经胜利,排除B;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8.“一五”计划规定,在基本建设的投资总额

427.4亿元中,农林水利等为32.6亿元,占7.6%,工业部门为248.5亿元,占58.1%,其中轻工业占工业总额的11.2%,重工业占88.8%。这反映了该时期党和政府()A.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施改造C.开展农业

合作化运动D.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工业部门为248.5亿元,占58.1%,其中轻工业占工业总额的11.2%,重工业占88.8%。”可得出工业比重最大,反映出一五计划

期间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改造,排除BC项;D项是在一五计划前,排除D项。故选A项。9.鸦片战争后我国东南沿海实行五口通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东南沿海建立了四大经济特区。中国近现代史上这两次对外开放共同之处是A

.都是中国主动融入全球市场的行为B.都是中国社会经济积极变革的反映C.都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巨大进步D.都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鸦片战争后我国东南沿海实行五口通商是西方工业革命后对外扩张的表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东南沿海建立了四大经济特区是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形势之下开展的。都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影响,D项正确;ABC项都与后者有关,不符合前者,排除。10.下列为1992~2008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这表明()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B.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C.我国已经

放弃计划经济体制D.建国以来经济政策的调整【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图示信息可知,1992~2008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到21世纪初,我国基本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图示信息

正是其体现,A项正确;图示只是反映了1992~2008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的情况,不能反映出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排除B项;“放弃”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的时间是的1992~2008年,这一时期我国进出口贸易持续

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并不是建国以来经济政策的调整,排除D项。故选A项。11.1983年底,中国彻底取消了已经延续几十年的布票,服装改革的呼声迅速响遍全国。从遍地灰、黑、蓝到风靡全国的的确良、幸子衫,从红裙子、喇叭裤到蝙蝠衫、健美裤。到了90年代和21世纪,穿衣打扮讲求个

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这些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A.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B.彻底摆脱贫困全面实现小康C.生活方式发生根本变革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多样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从遍地灰、黑、蓝到风靡全国的的确

良、幸子衫,从红裙子、喇叭裤到蝙蝠衫、健美裤。到了90年代和21世纪,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可得出改革开放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人民的物质生活更加丰富,生活水平不断提

高,A项正确;BC项太绝对,排除BC项;材料没有体现所有制,排除D项。故选A项。12.1937年,历史学家白寿彝说:“九十年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殆非以前数千年间之交通事业所可比拟。在此一点上,我们不能不说是近年交通事业之进步。”“九十年来……交

通事业之进步”不可能出现的是()A.自行车出现在城市大街小巷B.天津、上海等大城市有了有轨电车C.航空网覆盖大半个中国D.京沪高铁的开通运行【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九十年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殆非以前数千年间

之交通事业所可比拟。在此一点上,我们不能不说是近年交通事业之进步。”,结合所学可知,京沪高速铁路于2008年4月18日正式开工,2011年6月30日,全线正式通车,与材料时间不符,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自行车是会出现在城市的大街

小巷,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这一时期,大城市是有有轨电车的,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飞机的出现,这时航空网覆盖大半个中国是正确的,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13.孙中山曾说:“辛亥革命之胜利,报纸宣传占了九

成功劳,武装起义的功劳有——成。”报界翘楚戈公振也认为,“武昌举义,全国景从,报纸鼓吹之功,不可没也”。这表明A.报纸在近代革命中起着重要作用B.报纸宣传成为革命的主要动力C.武昌起义的成功带有一定偶然性D.清政府丧失对报纸舆论

的控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报纸宣传占了九成功劳,武装起义的功劳有一成”“武昌举义,全国景从,报纸鼓吹之功,不可没也”等信息可得出,报刊在宣传革命事迹与革命思想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A项正确;报纸不是动力,排除B;材料没有强调偶然性,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政府的态度,排除D

。14.到达印度后,一位印度王公曾问达·伽马:“葡萄牙有什么?”他回答道:“有很多粮食、呢绒、铜、铁等等”,并请求王公允许他把货物从船上运下,以展示样品。这反映出新航路开辟的目的之一是A侵占土地B.探寻黄金C.传播宗教D.开拓市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并请求王公允许他把货物从船上运下,

以展示样品”可得出,达·伽马是要把葡萄牙的商品卖到其他地区,因此是为了开拓海外的市场,D项正确;ABC项在材料的对话中没有体现,排除ABC项。故选D项。15.下图是开始于16世纪的大西洋国际贸易,它经由欧洲进行商品输出,再进行交换或生产,最后将获利再输入欧洲。这反映了

()A.区域文明交流成果明显B.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C.资本原始积累充满血腥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开始于16世纪的大西洋国际贸易,它经由欧洲进行商品输出,再进行交换或生产,最后将获利再输入欧洲”,结合图示可知是三角贸易,促进西方

资本的原始积累,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欧.洲列强的掠夺,不是文明交流,排除A项;民族交融只是客观推动,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的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排除D项。故选C项。16.1851年,在英国伦敦一座水晶宫内,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

展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成果。下列发明中可能参展的是()A.B.C.D.【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1851年”可知,当时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结合所学可知,蒸汽机车的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

的发明成就,B项正确;电灯、飞机以及早期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成就,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17.随着流人城市的人口不断激增,城市原有的住房不能满足需求,城市住房十分拥挤。由于城市居住条件太差,导致卫生环境十分恶劣,疾病流行。英国工业化初期的主要能源是煤炭,其

产生的煤烟尘和水蒸气相结合,使伦敦成了世界著名的“雾都”。这说明()A.圈地运动使得城市的人口剧增B.城市化问题阻碍了经济的发展C.工业化进程中的问题逐渐显现D.内燃机的使用加剧了环境恶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城市住房十分拥挤。由于城市居住条件太差,导致卫生环境十分恶劣

,疾病流行”、“伦敦成了世界著名的“雾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煤炭的大量燃烧以及城市人口增多,造成环境恶劣、疾病流行等问题,工业化进程中的问题逐渐显现,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工业革命后出现的问题

,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B项反映了城市化的一些问题,但没有体现阻碍经济发展,排除B项;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此时还未出现,排除D项。故选C项。18.20世纪初美国总统的一份国情咨文中提到:“经

济的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每一个人都应该设法帮助比他不幸的邻居;每一个企业都应该帮助它的雇员……”据此判断,这位总统主张()A.重商主义B.消灭赤字C.政府干预D.自由放

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中强调要化解经济危机主要依靠经济自身的力量加以恢复,而政府在其中组织好就业和救济活动即可,由此不难得出该总统主张市场调节与有限的国家干预相结合,属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D项正确;重商主义产生并流

行于15世纪至17世纪中叶的西欧,主张通过对外贸易差额获取财富,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过多强调加强对经济发展的干预,排除C项。故选D项。19.下图是美国1933〜1939年的经济发展相关数据统计。这可以用来说明,罗斯福新政A.消除了国内的社

会矛盾B.根除了经济危机C.彻底改变了资本主义制度D.取得了一定成效【答案】D【解析】【详解】由图表中1933~1939年间,美国GDP持续上涨,失业率不断下降的现象可知,罗斯福新政有利于美国经济的恢复和

发展,D项正确;罗斯福新政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的深刻改造,不可能消除国内的社会矛盾,更不能根除经济危机,排除A、B两项;“彻底改变”的说法错误,罗斯福新政的前提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20.

下面为1947年和1970年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主要工业门类就业人数比重变化图。导致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福利国家的建立B.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C.社会信息化的推动D.国家宏观调控的加强【答案】B【解析】【详解】从1947年和1970年西方主要发达

国家的主要工业门类就业人数比重变化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电子工业的就业数量大增,而传统纺织工业、食品工业的就业数量下降,这主要是受到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新兴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因此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B项正确;题干所

给材料信息体现的是新兴产业的发展,与福利国家无关,排除A项;C项是在90年代才逐渐兴起,排除C项;D项是导致该变化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21.某学者在谈到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说:“它作用很大,危害也不小。”

这项政策在当时的作用主要表现为()A.立刻引发农民不满和暴动B.巩固了十月革命胜利成果C.促进了苏俄经济迅速恢复D.奠定了苏联工业化的基础【答案】B【解析】【详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充分调动人力物力财力支援国内战争的进行,为维护苏维埃政权的胜利提供了条件,巩固了十

月革命的胜利成果,B项正确;A项错在“立刻”,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排除C项;斯大林时期奠定了苏联工业化基础,排除D项。故选B项。22.分析下图,导致苏联工农业产值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前苏

联(含苏俄)工农业产值比例变化图A.一五计划的实施B.余粮收集制的推行C.片面发展重工业D.新经济政策的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柱状图可以看出,1937年苏联的农业占比明显下降,但是工业占比明显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苏联进行工业化

建设,采取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产业结构失衡,C项正确;一五计划在这一时期已经结束,排除A项;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在斯大林执政后逐渐取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故选C项。23.“在经济上,赫鲁晓夫建立了地区经济委员会,给工厂管理者赋予更大程度的自主权,并激励他们提高效率和利润,以求放松集中化的经济管制。”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A.系统纠正了斯大林体制弊端B.深刻改变了经济体系的

缺陷C.根本上突破了原有经济体制D.一定程度上运用了经济手段【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给工厂管理者赋予更大程度的自主权,并激励他们提高效率和利润,以求放松集中化的经济管制”可知,赫鲁晓夫改革力图运用经济手段改革计划经济体制,故D正确;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系统纠正了”斯大林体制弊端,排除A;材料表明赫鲁晓夫一定程度上改革计划经济体制,BC项“深刻改变了”“根本上突破了”表述不准确,排除。24.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影响下,如果美国国际收支长期保持逆差,必将影响美元信用,引起美元危机;如果美国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稳定美元,则又会断绝国际储备来源,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这主要说明该体系A.造成汇率制度的不平等B.削弱了金本位制C.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D.易导致通货膨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如果美国国际收支长

期保持逆差,必将影响美元信用,引起美元危机;如果美国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稳定美元,则又会断绝国际储备来源,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可以看出,布雷顿森林体系自身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其瓦解是必然的,C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之下实行固定的汇率制,排除A;该

体系强化了金本位制,排除B;该体系并不容易导致通货膨胀,排除D。25.下面是刊登于《中国日报》的漫画《反作用力》和《开火》。这两幅漫画说明()《反作用力》《开火》A.美国逆全球化行为必自食其果B.世界多极化趋势

遭到冲击C.贸易保护主义让美国陷入孤立D.动荡与对抗成为时代主题【答案】A【解析】【详解】漫画显示美国发动的贸易战必然会损害美国利益,即美国的逆全球化行为必自食其果,A项正确;漫画主旨与多极化无关,排除B项;通过漫画无法看出美国陷入孤立,排除C项;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排除D项。

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4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宋朝开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宋代政府在对农业与商品经济关系的处理上出现了许多与历朝的不同之处。唐朝的“坊市制度”在宋代被取

消,此举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重农抑商情况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国家有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因而商业的发展只能对统治者有利,而不会影响其统治地位。宋代仍然把农业放在经济发展首位并注意改进农业生产工具,奖励垦荒,因此,至天圣年间(1023~

1033年)农业得到很大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手工业的兴旺,造船的发达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这时指南针已普遍用于航海,造纸、雕版印刷、火药均已出现。此外,纺织、制瓷、矿冶等各部门都有显著发展,各业作坊规模之大,超越前代。——摘编自邓晓影《宋代商业发展与商人地位的提高》材料二到了晚明时期,由于玉米和番薯等

新的粮食作物的引进和推广,粮食生产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由于经济效益可观,种棉和养蚕更是蔚然成风。各地商品的种类比以往更丰富,而这又进一步促使工商业专业市镇的大量兴起。如松江,是明代最著名的棉纺织业中心,有众多手

工业专业市镇和商品集散地,其中朱泾镇“四乡盛产棉花,乡人精于纺织,所产标布质地精细”。随着经营范围的扩大、资本的增多和竞争的激烈,开始产生了一批商业集团,也就是所谓的中国商帮。其中最著名的是徽商,不仅人数多,而且资

本雄厚,经营多种行业。——摘编自陈君齐洋锟《晚明的商业发展与社会变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商业繁荣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晚明商业发展的表现。【答案】(1)原因: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政府鼓励经

商或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文化科技的进步;经济重心的南移。(任答三点即可)(2)表现: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工商业专业市镇的大量兴起;商帮(徽商、晋商)活跃;商人资本雄厚。(任答三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原因:根

据材料“唐朝的“坊市制度”在宋代被取消,此举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重农抑商情况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可分析出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政府鼓励经商或重农抑商政策松动);根据材料“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国家有了雄厚的经济

实力”、“手工业的兴旺,造船的发达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可分析出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根据材料“指南针已普遍用于航海,造纸、雕版印刷、火药均已出现”可分析出文化科技的进步;结合所学可分析出经济重心的南移。(任答三点即可)【小问2详解】表现:根据材料“种棉和养蚕更是蔚然成风”可

分析出经济作物大量种植;根据材料“各地商品的种类比以往更丰富”可分析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根据材料“工商业专业市镇的大量兴起”可分析出工商业专业市镇的大量兴起;根据材料“其中最著名的是徽商,不仅人数多,而

且资本雄厚,经营多种行业。”可分析出商帮(徽商、晋商)活跃;根据材料“资本的增多和竞争的激烈”可分析出商人资本雄厚。(任答三点即可)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代中国人“下南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改变个人或家族的命运。据1935年

中国太平洋学会对流民出洋的原因所作的调查显示,因“经济压迫”而出洋者占69.95%。当时,英国、荷兰殖民统治下的南洋正处于加速开发过程中,对劳动力的需求量非常大。南洋诸国为吸引华工,先后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如马来西亚联邦最大的一个州——沙捞越州,在白色拉者二世执政时期,就

颁布过一个特别通告:给移民足够的免费土地种植,政府提供临时住屋安置移民;免费供给大米和食盐一年;提供交通运输工具,建立警察局保护华人安全,华人可永久居住在沙捞越等。——摘编自张军《中国近代的移民文化》材料二据1

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和1987年、1995年全国1%的人口抽样调查,我国迁移人口规模在1982~1987年为3053.3万,1985~1990年为3412.8万,1990~1995年为3642.6万。1985~1990年和

1990~1995年的迁移人口分别相当于1990年、1995年全国总人口的3.01%和3.02%,其中暂住人口分别和当于全国总人口的1.9%和2.4%。全国流动人口总量在1982年约3000万人,1985年约4000万,据1

992年“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首次调查”结果推测为9360万。1995年的流动人口规模推测为8000万,其中在公安部门登记的有4400万,跨省流动的约3000万。——摘编自李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

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人“下南洋”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人口迁移、流动的特点及社会背景。【答案】(1)原因:国内政治、经济环境恶劣;改变个人或家族的命运;东南亚开发对劳动力的巨大需求;南洋诸国为吸

引华工而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2)特点:人口迁移规模逐渐扩大;暂住人口比重增加;跨省流动人口占一定比例。背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对外开放的扩大,如设立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改革开放进入到新阶段;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是为了改变个人或家族的命运”可归纳出改变个人或家族的命运;根据材料“因‘经济压迫’而出洋者占69.95%”可归纳出国内政治、经济环境恶劣

;根据材料“荷兰殖民统治下的南洋正处于加速开发过程中,对劳动力的需求量非常大”“南洋诸国为吸引华工,先后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可归纳出东南亚开发对劳动力的巨大需求和南洋诸国为吸引华工而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2

)特点:根据材料“我国迁移人口规模在1982~1987年为3053.3万,1985~1990年为3412.8万,1990~1995年为3642.6万”可归纳出人口迁移规模逐渐扩大;根据材料“其中暂住人口分别和当于全国总人口的1.9%和2.4

%”可归纳出暂住人口比重增加;根据材料“其中在公安部门登记的有4400万,跨省流动的约3000万”可归纳出跨省流动人口占一定比例。背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主要有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对外开放的扩大,如设立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改革开放进入到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进入20世纪后,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导致工人大量失业,民众极度贫困,阶级矛盾进一步加剧。为了缓和阶级矛盾,1942年,英国的贝弗里奇提出,应当建立完善的福利保障制度,通过国家干预控制市场经济所

导致的社会不公,应时社会风险,增进公民的普遍福利。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广泛实施福利制度,它们把实施福利制度作为确保经济和社会稳定的战略性措施。正如阿里夫德里克所言,福利制度被用来阻止资本主义危机的发生。1948年7月,英国首先宣布成为“从摇篮到坟墓”均有保障的“福利国家”,随后,西方资本

主义国家陆续宣布实施普遍福利政策。福利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贫富差距,确保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迅猛推进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新自由主义引发的新矛盾、新问题的集中出现,一系列新的问题摆在了福利国家面前:社会福利开支数额过

大、财政负担加重、财政赤字增加、食利阶层出现。到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福利国家普遍陷入了财政困难、经济停滞、通货膨胀、福利依赖日趋严重等福利危机之中,社会不平等日益加剧。——摘编自杨静陈亮陈霞《福利国家的性质、模式及困境》(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分析西方国家福利制度建立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西方国家福利制度影响。【答案】(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资本主义的发展使阶级矛盾加剧;经济危机导致大规模失业;部分学者的倡导。(2)影响:一方面,改善了低收人阶层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增加

了就业,扩大了社会消费,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助长了部分人的惰性,降低了企业和社会的劳动生产率。【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进入20世纪后,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并结合所学,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扩

大;资本主义的发展,使阶级矛盾加剧等方面进行分析;此外,根据材料“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导致工人大量失业,民众极度贫困,阶级矛盾进一步加剧”可知,经济危机导致大规模失业;根据材料“1942年,英国的贝弗里奇提出,应当建立完善的福利保

障制度”等信息可知,部分学者的倡导。(2)影响:根据材料“正如阿里夫德里克所言,福利制度被用来阻止资本主义危机的发生”“福利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贫富差距,确保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等信息,从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增加了就业,扩

大了社会消费,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其积极影响。根据材料“社会福利开支数额过大、财政负担加重、财政赤字增加、食利阶层出现。”“福利国家普遍陷入了财政困难、经济停滞、通货膨胀、福利依赖日趋严重等福

利危机之中,社会不平等日益加剧”等信息,从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助长了部分人的惰性,降低了企业和社会的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分析其消极影响。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本贸易振兴委员会曾做过一项调查统计,结果表明:1996年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的数量是101个。分布如下:欧洲南、北美洲

亚洲非洲大洋洲跨地区39个40个6个8个1个7个其中,1969年前成立的有6个,1970~1979年成立的有6个,1980~1989年成立的有20个,1989年以后成立的有69个。——摘编自李琮《经济全球化、地区化与中国》材料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表197

0年1992年32个发展中国家108美元279美元的21个发达国家3129美元22185美元——摘编自《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1)根据材料一,归纳经济区域集团化进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区域

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2)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展中国家应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答案】(1)特点:分布不平衡,欧洲和美洲多,亚非和大洋洲少;跨地区的经济区域集团化出现;2

0世纪90年代后数量剧增。(任答两点即可)关系:经济区域集团化有利于经济全球化,反过来又制约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区域集体化最终发展趋势。(2)问题:发达国家是最大的受益者;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如何面对:保持头脑清醒,制定合理政策;积极主动参与其中,谋求发展。(言之有理即可)【解

析】【小问1详解】特点:据材料“1996年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的数量是101个。分布如下……”可知,欧洲、南北美洲分布居多数,而亚洲、非洲较少,大洋洲仅仅一个,这说明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一体化

组织分布不平衡,欧洲和美洲多,亚非和大洋洲少;跨地区的经济区域集团化出现;据材料“1996年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的数量是101个。……其中,1969年前成立的有6个,1970~1979年成立的有6个,1

980~1989年成立的有20个,1989年以后成立的有69个”可知,20世纪90年代后数量剧增。(任答两点即可)关系:据所学可从经济区域集团化有利于经济全球化,反过来又制约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区域集体化最终发展趋

势等方面回答。【小问2详解】问题:据材料“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表”可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是最大受益者;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如何面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保持头脑清醒,制定合理政策;积极主动参与其中,谋求发展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

即可)的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7799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