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期末精准预测模拟卷(中外历史纲要下)(原卷版)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0 页
  • 大小 1.652 MB
  • 2025-02-2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01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期末精准预测模拟卷(中外历史纲要下)(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01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期末精准预测模拟卷(中外历史纲要下)(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01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期末精准预测模拟卷(中外历史纲要下)(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01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期末精准预测模拟卷(中外历史纲要下)(原卷版).docx,共(10)页,1.652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cf9262e5ee42a1e7edc9ba04d3c40d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020-2021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精准预测模拟卷01历史试题考试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下)全册;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

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古希腊)陪审法庭运作之时,那天所有被随机分配履行审判职责的陪审员根据名单分散至单独的建筑内进行审判,各个建筑互相之间分别远离。当陪审员走入陪审法庭时,陪审法庭

就是一个受保护区域,任何其他无关人员都不得入内。”这表明陪审法庭A.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审判B.不允许当事人面对陪审员C.努力保证司法审判的公正D.坚持审判过程的程序合理2.近代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的诉讼过程

中,继承了古代罗马不告不理的原则(最早出现在奴隶制时代的罗马),当时采取控告式诉讼形式,即每个公民在得到最高裁判官的许可后,即可作为告诉人提起控诉,法院则根据其控诉,在指定的日期进行审理,如果告诉人不到,则撤销控诉。这表明罗马法的一些条款A.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

斗争武器B.经验证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C.推行“民不举官不究”的消极做法D.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3.1453年的一场战争的目击者说:“(他们)屠杀每个角落里的基督徒,鲜血像河流一样将土耳其人及基督徒的尸首浮在水面上,冲进大海。”这场战争的胜利者A.13世纪兴起于2地区,不断攻击1

地2B.1453年攻占3地区,国土迅速扩大C.14世纪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D.16世纪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价格革命4.1971~1975年前后,福建泉州等地发现了多枚外国货币。这些货币正面印有西班牙国徽、“十”字等

,诗山地区出土的银币上还打有汉字,可辨的有“正”(商号或商人的凭证)字等。有的银币背面印有“8”字,即8个里尔(西班牙货币单位);有的打印“0MP”三个拉丁字母(OM为墨西哥制造,P为管理铸币官员名字缩写);还有的银币外缘印有“164X”(

公元纪年)的阿拉伯数字。这些外国货币可以用来研究①货币的铸造(材质、工艺、时间)②相关的货币制度③西班牙对墨西哥的殖民统治④明末清初中国东南沿海与西班牙贸易往来的情况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5.中国明朝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早于西班牙支持的哥伦布远航,其规模与技术水平也远远

超过了后者,但影响却不如后者。其原因是阿A.经济水平的高低B.政治制度的差异C.世界形势的变化D.航海目的的不同6.哥伦布是热那亚人,在葡萄牙获得航海技术,最终为西班牙人服务。麦哲伦是葡萄牙人,他的航海技术主要是跟随葡萄牙军队在东方殖民活动中学会

的,最终为西班牙人服务。麦哲伦进行环球航行出发时有260多人,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这说明,西欧探险活动中A.葡萄牙的技术最为先进B.西班牙吸收人才最多C.推动了航海技术的交流D.具有灵活的用人机制7.美国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华盛顿特区中心,国会大

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这样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3C.三权分立与制衡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8.

1780年,一位英国工匠说;"我去公共场所并不是为了喝酒,而是为了新闻,我没有其他途径得到它,我负担不起5便士。在那里我可以听到别人读报纸,并谈论伦敦发生的事情,那是我唯一能获得新闻的地方。"这反映了当时A.普通民众追求奢侈生活B.贫富分化逐步加剧C

.社会变革影响个人观念D.社会相对自由开放9.从1835年到1870年,德国铁路干线总长由6.1公里飙升至2.1万多公里。四通八达的铁路线“在小邦分治主义偏见的长城上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以至于诗人卡尔·贝克曾如此赞道:

条条闪光的铁轨,是婚姻的纽带和证婚的戒指,它柔情地将各邦沟通,良缘就此缔结。这表明德国铁路建设的发展A.促进了思想观念的进步B.加速了工业革命的扩展C.加快了融入欧洲的步伐D.推动了国家统一的进程10.《苹果车》是英国剧作家萧伯纳(185

6~1950)的一部政治讽刺剧,剧中写道:首相卜罗塔斯向国王马格纳斯发难,后者表示要退位,并将作为平民竞选下院议员,如果他被选进国会,他将组织一个政党,刚接任国王的罗伯特(马格纳斯的儿子)很可能会让他组阁。首相卜罗塔斯意识到即使自己目前

取得权利,未来也将败在国王手下,于是他不得不向马格纳斯妥协。此剧情折射出,英国A.议会主权原则遭到破坏B.民众享有平等的参政权C.首相和国王间相互制衡D.国王的政治影响力较大11.1788年5月,巴黎高等法院发表宣言,认为“法国为君主依法统治的王国”,得到了外省高

等法院的文持:同年召开的教士会议公然拒绝納税;广大的资产者和劳动大众纷纷发表陈情书,要求召开三级会议。这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无产阶级的崛起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C.法国大革命的爆发D.专制王权的压迫12.与都铎王朝时代不同,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中期

英国的反圈地斗争虽仍然普遍,但反圈地者大多不反对圈地本身,而是反对圈地议案中的某些条款,如不同意圈地委员由庄园领主和主要的土地所有者任命,反对给予圈地委员每天两几尼的报酬等。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B.社会矛盾的相对缓和C.普

选制度的最终确立D.民众素养的普遍提高1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贷款、补贴、采购和投资等办法来资助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实现国家同私人垄断资本的结合。这说明4A.资本是政府推动垄断组织形成的手段B.政府资助在工业化中发挥决定性作用C.工业革

命成果的推广有赖于国家支持D.生产组织形式变革推动经济结构变化14.下表是欧美四国生铁、钢、煤的产量的统计数据。其中,丙国和丁国是生铁产量(单位:千吨)钢产量(单位:千吨)煤产量(单位:百万吨)1871年189

1年1871年1891年1871年1891年甲86018978074013.25926.025乙1665920369427729.514.09丙15644641521235237.094.2丁660074996003200127186A.德国、英国B.德国、美国C.法国、英国D.美

国、英国15.据如表可知,19世纪的法国19世纪下半期法国工农业生产者数量年代1856187518961906从事农业生产者(万)730.5799.5846.3884.5从事工业生产者(万)441.8446.9545.2593.619世纪法国农民占地情况年代182618821908占农户/占地

占农户%占地%占农户%占地%占农户%占地%小农89.332.584.735.483.829.1大农0.620.82.536.82.737.15A.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工业进步B.实现了工业和农业的协调发展

C.存在抑制工业发展的落后因素D.封建生产关系阻碍工业化进程16.在18世纪中期之前,北美各殖民地存在以下状况,如表。据此可知A.殖民地延续了本国政治传统B.殖民方式不同影响当地政治发展C.分权制衡的理念得到了贯彻D.资本原始积累促进当地民主进程17.19世纪末的最后几年,英俄两国在中东和远东

的“大角逐”使两国关系高度紧张,以至于欧洲普遍认为下一场“不可避免的战争”将是英俄间的最后摊牌。这一状态A.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B.导致了俄国无产者革命C.体现了世界一体化趋势D.阻碍了世界体系的形成18.下图为苏(俄)联191

8—1928年飞机及航空发动机生产量统计。该图可以说明苏(俄)联苏俄及苏联飞机与航空发动机生产量(1918—1928)A.一五计划的开展具备了一定条件B.航空工业发展领先于世界C.新经济政策推动工业化建设完成D.计划经济体制具备优越性19.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节约法》,主要是大幅削减了联邦

政府的总预算。总统有权决定今后的预算调整。削减份额中很大一部分来自退伍军人,通过该法案缩减了政府6开支和退伍军人津贴共5亿美元。由此可推知A.国会对联邦政府的制约加强B.美国对军队建设的力度减小C.总统的权力范围进一步扩大D.经济危机恶化趋势得以缓解20.1956年,苏共“二十大”闭幕会上

,赫鲁晓夫做了《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尖锐的揭露了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错误以及对斯大林个人崇拜造成的严重后果。会后,这份报告在苏联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下列选项中,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评价客观、真实、符合实际B.该报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到了中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C.会后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是推动苏联的政治民主化D.赫鲁晓夫的黯然下台与这次会议不无关系21.下表为20

世纪50~60年代联合国会员国的增长统计表(部分)。这说明A.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得到蓬勃发展B.联合国被大国控制利用的局面被打破C.发展中国家成为联合国的主导力量:D.国际关系民主化成为世界政治的潮流22.小布什政府推动新加坡议题,奥巴马政府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他们推动的“高标准”规则内容大致相同,都包括市场准入与竞争、外资的保护和服务业开放等规则。材料从侧面反映出A.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出现逆转B.全球经济良性发展面临新的挑战C.经济区域集团化获得新动力D.世界贸易

自由化壁垒进一步减少23.下表所列数据的变化能够说明20世纪50-70年代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表(+为顺差,-为逆差)1950196019701973与日本的贸易+2.4+2.0-15.9-19.4与西欧的贸易+2.

0+10.7-5.8-17.8A.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B.日本和西欧经济实力的增强C.第三世界的发展冲击两极格局D.美国进入了“新经济”时代24.下图是某国际组织所统计的金砖国家与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柱状图,据此可以推知7A.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生根本改变B

.金砖国家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C.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发展急躁冒进D.经济全球化对西方国家发展越来越不利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材料题(共4小题共52分)25.(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

欧城市数量在1100年至1300年间增加了10倍……城市非常需要劳动力,其以各种方式和封建领主争夺农民,甚至给农奴赎金来吸引他们流入城市,而农奴或佃农因谚语所说“城市空气使人自由”,也乐于改变生活方式。至1300年,西欧的旧庄园制已变为有名无实、苟延残喘的空虚骨架。……城市涌现了新兴市民阶级

,在西欧中世纪封建领主的土地所有权和政治统治权结为一体的条件下,这些市民阶级以赎买或武力方式从封建领主那里获得不同程度的自治权,建立了有不同程度自治权的城市共和国或自治市,成立由工商寡头、新贵族控制的独立政府,制定自己的宪章和行政管理制度。----

-摘编自姚介厚、李鹏程、杨深《西欧文明》材料二唐代至明清,江南地区有很多新城市兴起,在数量上和商业繁荣的程度上渐渐都超过了北方。明清时期的苏州、南京、杭州、松江等城市的繁荣,不仅因为它们是该地区的政治中心,也因为这些城市的手工业(如纺织业等

)及其附近地区的农业非常发达。临近运河和长江沿岸的山东临清、济宁,江苏的淮安、扬州,湖北的汉口,江西的九江等地方成为附近货物的集散...明朝和清朝在淮安、济宁、扬州等地驻扎有总督或巡抚这样的大官,对外贸易港口也派驻有专职的管理机构,如唐宋的市舶司等。--

-摘编自郑昌淦《关于中国古代城市兴起和发展的概况》(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与明清城市的区别。(6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城市发展特征形成的原因。(

4分)826.(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中后期,德克萨斯、加利福尼亚(西部地区)等地纷纷成为美国领土,然而东西部却没有一条便利的交通线路。1862年,林肯总统批准了修建太平洋铁路的法案,规定由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共同承建,并以发行国债的方式筹集修路资金

。为早日开通铁路,美国政府颁布了现金补助法,规定无论哪一家公司只要其铺轨,两旁的土地即归其开发利用……这条铁路仅7年就完工了。——摘编自(美)福克纳《美国经济史》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随即成立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统一管

理全国铁路的运输生产、基本建设和机车车辆工业,到1949年底,全国铁路达21810公里。一五计划时期,全面改造旧中国铁路落后面貌,同时将新线建设放在西南、西北地区……1991年,国家启动高铁科研攻关计划。2005年制定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明确了建设目标,强化了高铁建设“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全面自主创新”的发展阶段。2008年,我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京津城际高速铁路投入运营。中国高铁技术已处于世界先进行列,并大步走向海外,成为中国外交战略的一个大方

向。——据孙建《中国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稿》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美两国铁路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铁路建设对中国发展的意义。(4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铁路建设的启示。(

2分)27.(11分)(巴西——美国棉花补贴贸易争端)材料一巴西棉花种植业发展历程时间发展状况1500~1822年葡萄牙殖民者就发现了巴西当地大量的野生棉,王室利用这些野生棉在当地建立纺织厂,巴西手工棉纺织加工业逐步兴起1820

年第一台锯齿轧花机在巴西投入使用。1860年巴西棉花种植达到高潮,成为世界主要产棉国和原棉出口国。美国的南北战争期间英国被迫转移棉花市场,棉花种植业发展为巴西经济的支柱。20世纪40年代巴西棉花产量居于美国、苏联、中国和印度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五大产9至六七十年代棉国

材料二美国农业补贴始于1933年罗斯福新政。2002-2007年间,美国政府平均每年给予棉花产业的补贴高达30亿美元。高额的棉花补贴提高了棉农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和出口,使得美国棉花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劲的竞争力。200

2年9月27日,巴西向WTO争端解决机构提交了申请,希算对美国棉花补贴事宜给巴西带来的损害问题进行磋商,并希望达成双方满意的解决方案。巴西谈判团队充分掌握了美国的棉花补贴政策及其相关数据,并且熟悉和适当运用WTO贸易规则。卢拉效府邀请中国、印度、巴

拉圭、阿根廷、默盟、意大利等WTO成员作为此次棉花补贴贸易争端的第三方参与讨论,这些国家先后表示支持巴西。2014年WTO裁定巴西胜诉,双方签署《巴美关于棉花补贴问题的谅解备忘录》,美国同意一次性向巴西棉花产业支付3亿美元以及各种技术的支持,自此两国棉花补贴争端才算真正的结束。(1)根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巴西棉花种植业迅速发展的原因。(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的棉花产业补贴对巴西造成的影响,谈谈巴美贸易争端给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启示。(6分)2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赫里福德《世界地图》被称为“历史”。其顶端是圣经中耶稣复活和审

判的整个场景。世界被分为欧洲(地图左下方)、亚洲(上方)、非洲(右下方)三个部分。以东为上位,中央是耶路撒冷,耶稣受难的画面被绘在城市上方,圣城用圆形的城墙表示,很像一个巨大的神学齿轮。越往地图上方看,聚

落分布得越稀疏,长相奇特的怪物和人像也开始渐渐出现。地图底部的一座岛屿矗立着两根圆柱——赫拉克勒斯之柱,标志着古代已知世界的最西端。10瓦尔德泽米勒自称《世界地图》为“宇宙学”——一种描述地与天的科学,他宣示受惠于托勒密(公元2世纪倡导地心说的希腊学者)的理论性、学术性地图和投影法,以及15世纪

航海家制作的地图。地图以北为上,因为航海上采取了以北方为主要方向的罗盘方向。地图有清晰的海岸线和陆块、经纬线,顶端供奉的是托勒密和亚美利哥(首次确认美洲是新大陆的航海家)。地图右下角的图例上说“尽管许多古人热衷于测量世界的周

长,但他们仍然对很多事情知之甚少;例如,以发现者的名字命名的亚美利加,曾经不为西方所知,现在已经知道是世界的第四部分”。——摘编自(英)杰里·布罗顿《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对比上述两幅世界地图的变化并描述,分析造成变化的原因。(12分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5618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