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7 页
  • 大小 2.266 MB
  • 2024-10-0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南省怀化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怀化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怀化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4 已有5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南省怀化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共(17)页,2.266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cb1fb2cb50e477ac1c66842f117d33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怀化市2022年下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一地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其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北京时间2022年11月8日晚,天空上演了一次精彩的月全食,在此期间月球遮

掩了天王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形成月全食的天体所属天体系统是()A.地月系B.太阳系C.河外星系D.天王星系2.发生此次月全食时,日、地、月及天王星所处位置为图1中的()A.AB.BC.CD.D【答案】1.B2.

A【解析】【1题详解】月全食是月食的一种,当月亮、地球、太阳完全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地球在中间,整个月亮全部走进地球的影子里,月亮表面变成暗红色,形成月全食。地月系只有月亮和地球,没有太阳,A错误;月亮、地球、太阳在太阳系,B

正确;月亮、地球、太阳都不在河外星系和天王星系,CD错误。故选B。【2题详解】当月全食发生时,月亮、地球、太阳完全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在中间,结合图示,A符合其位置,BCD错误。故选A。【点睛】在农历十五、十六,月

亮运行到和太阳相对的方向。这时如果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月亮就会进入地球的本影,而产生月全食。观测是使用双筒望远镜或者天文望远镜,7倍以上就可以清晰地观看到,或者站到高处,也可用直接肉眼观测。图为NASA(一般指美国航空航天局)太阳动力学天文台于2022年5

月3日捕捉到的太阳耀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下列关于耀斑的说法正确的是()A.耀斑发生时太阳辐射减弱B.出现周期一定是11年C.高速旋转的大气涡旋D.发生在太阳色球层4.耀斑对地球产生的影响有()A.影响无线电长波通讯B.诱发地震、火山C.全球降水增多D.信鸽迷失方向【答案

】3.D4.D【解析】【3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耀斑发生在色球层,耀斑爆发时太阳辐射增强,A错误,D正确;耀斑与太阳黑子相伴而生,周期大约在11年,B错误;耀斑爆发是太阳表面局部区域突然和大规模的能

量释放过程,未产生高速旋转,C错误。ABC错误,D正确,故选D。【4题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耀斑抛射的带电粒子流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A错误;地球火山、地震是内部能量的释放,B错误;太阳耀斑对气象、水文以及动植物的生长等方面会产生一定的见解影响,但没有直接对应关系,C错误;耀斑

可能会导致磁暴的出现,信鸽通过地磁场随地理位置的梯度变化来辨识方向,因此会导致信鸽迷失方向,D正确。故选D。【点睛】太阳耀斑是一种剧烈太阳活动。一般认为发生在色球层中,所以也叫“色球爆发”。2022年11月2日17时13分,新疆哈密市伊州区发生4.7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

米,图为距离震中不同的各地震观测站测得的地震波传播时间变化图。据此回完成下面小题。的5.地震波W2能通过的地球圈层有()A.地壳与地幔B.地幔与地核C.地壳与地核D.所有内部圈层6.关于此次地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距离震中距越近

,震级越高B.W1的破坏性比W2的破坏性更大C.震源深度位于上地幔D.地震预警利用W2比W1传播速度慢特点【答案】5.D6.B【解析】【5题详解】图中显示,地震波W1、W2相比,W1的传播时间耗费较多,应为速度较慢的横波,W2为纵波,纵波可以在固体,液体中传播,地球的内部圈层包含地壳、地幔

、地核,因此地震波W2能通过地球所有内部圈层,排除ABC;D符合题意,故选D。【6题详解】地震震级只有一个,与距离震中距远近无关,A错;W1的传播时间耗费较多,应为速度较慢的横波,W2为纵波,速度较快,先到达,建筑物上下摇晃,随后W1横波到达,左右摇晃,建筑物

倒塌,所以W1的破坏性比W2的破坏性更大,B对;新疆哈密市伊州区发生4.7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陆地地壳平均厚度为33km,震源位于地壳,C错;地震预警利用电磁波比地震波速度快,"抢在"地震波"之前发出避险警报信息,D错。故选B。【点睛】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

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

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长江荆江段河道曲折易迁,天鹅洲故道群是长江裁弯取直后废弃的古河道,牛

轭湖是由于平原地区河道曲流的自然裁弯取直而在废弃河道上形成的湖泊。图为“天鹅洲故道群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荆江段河道裁弯取直后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是()A.影响生物的多样性B.河流侧蚀作用增强C.河道受到河岸的约束减弱D.河流水质不断提升8.

自然状态下牛轭湖缩小直至消亡的原因一般是()A.湖水蒸发下渗,植被发育覆盖B.上游来沙淤积,湖水抬升外泄C.农业用水过度,水位不断降低D.降水补给减少,湖床逐渐干涸【答案】7.A8.A【解析】【7题详解】荆江段河道裁弯取直后,河道长度缩短,水域面积减少,生物

多样性减少,A正确,河流裁弯取直后,河道笔直,水流速度快,河流的含沙量增多,减低河流的水质,对河道冲刷作用增强,河流侧蚀作用减弱,河道受到河岸的约束增强,故BCD错误,故选A。【8题详解】牛轭湖,在平原地区流消

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所以自然状态下,不受上游来沙影响,湖水不可能大量流出,B错误;人类过量用水不属于自然

原因,C错误;降水因素在短时间内难以变化,且长江荆江段受季风影响强,降水多,D错误;牛轭湖是弯曲河流发生自然裁弯后的遗留河道,原河道的进、出口发生泥沙淤积,经历若干年后变成封闭的浅水湖泊。由于长期的湖水蒸发和下渗,以及植被发育覆盖使得牛轭湖面积逐渐缩小直至消亡,A正确。

故选A。【点睛】河道截弯取直可以减少泥沙淤积,加速水流下泄,减少当地洪涝灾害发生,同时可以缩短航运里程。下图示意某种常见的地貌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形成“天窗”的主要地质作用()A.冰川堆积B.风力侵蚀C.火山喷发D.流水侵蚀10.与图示地貌

景观的形成关系不大的是()A.气候因素B.生物条件C.岩石成分D.土层厚薄【答案】9.D10.D【解析】【9题详解】根据图示可知,为喀斯特地貌,顶部天窗为表层岩石受外力作用产生裂隙,受流水侵蚀所形成,ABC错误,D正确,故选D。【10

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喀斯特地貌形成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与气候、生物、岩石成分息息相关,AB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土层厚薄关系不大,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喀斯特地貌形成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

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我国横断山区,泥石流多发的月份是()A.11月~次年1月B.3~4月C.6~8月D.9~10月12.山区沟谷发生泥石流时,正确的避灾方式是()A.迎着泥石流朝高处跑B.朝与沟谷垂直的同侧高处跑C.迅速抱紧沟谷旁大树D.顺着泥石流的方向向下跑

【答案】11.C12.B【解析】【11题详解】我国泥石流的暴发主要是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发。因此,泥石流发生的时间规律是与集中降雨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我国横断山区降雨多集中在6、7、8月,且暴雨强度大,因此横断山区泥石

流多发生在6~8月,C正确,11月~次年1月、3~4月和9~10月降水不如6~8月,排除ABD。故选C。【12题详解】当发生泥石流时,应沿着与泥石流运动大致垂直的方向往上爬,朝与沟谷垂直的两侧高处跑,B正确;泥石流速度快,破坏力强,不

能迎着泥石流朝高处跑,也不能顺着泥石流的方向跑,AD错误;泥石流破坏能力强,大树也会被冲垮,C错误;故选B。【点睛】泥石流一般是指地表的泥沙石块等固体成分遇到足量的水,发生混合,像流体一样向下流动。它既有像流体物质的所

具有的灵活流动性,也具有固体物质本身特有的破坏力。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的特点。能够瞬间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造成巨大破坏。三眼恐龙虾学名佳朋鲎虫,俗名王八盖子、屎壳郎崽等,最早出现在3亿年前。图为三眼恐龙虾照片与地质年代简图,据此完

成下面小题。13.三眼恐龙虾最早出现的地质年代是()A.太古宙B.元古宙C.古生代D.中生代14.下列关于地球各阶段历史演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元古宙是形成铁矿的重要时代B.古生代末期地球开始出现生命大爆发C.中生代是爬行动

物的时代,裸子植物发展迅速D.新生代地壳运动剧烈,50%海生无脊椎物种灭绝【答案】13.C14.C【解析】【13题详解】三眼恐龙虾学名佳朋鲎虫,最早出现在3亿年前,结合图表可知三眼恐龙虾最早出现的地质年代是

古生代,C正确,排除ABD,故选C。【14题详解】“恐龙时代”为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的时代,裸子植物繁盛,是重要的成煤期。C正确,太古宙是形成铁矿的重要时代,A错误;生命大爆发是在距今约5.3亿年前一个被称为寒武纪的

地质历史时期,B错误;在古生代末期,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了,D错误,故选C。【点睛】中生代是恐龙繁盛的时期,三眼恐龙虾在2亿年前就在地球上出现过,三眼恐龙虾和恐龙共同度过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三眼恐龙虾最早出现的地质年代是古生代。探空气球是充满氯气等

密度较小气体的特质气球,可将无线电探空仪携带至30~40千米的高空探测温度、压力等气象要素。2022年10月1日,怀化天气晴朗,气温22~33℃,气象员小王释放了探空气球,并绘制了四条气温垂直变化曲线(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图中能正确反应当日大气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16.探空气球在上升的过程中()A.紫外线强度减弱B.水汽含量增多C.气压不断降低D.逆温现象增强17.探空气球上升至最大高度时所在的大气层()A.存在若干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B.气流平

稳,利于航空飞行C.氧气、杂质含量高,天气多变D.大气稀薄,密度最小【答案】15A16.C17.B【解析】【15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30一40千米的高度已经超过了对流层的高度,在平流层。对流层的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平流层的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升高,③④不符合,CD错

误;10月北京近地面气温22~33℃,①符合,②不符合,A正确,B错误;故选A。【16题详解】随着高度的升高,空气越来越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则紫外线强度增加,A错误;随着高度升高,空气越来越稀薄,空气中的水汽减少,B错误。气球在上升过

程中,外部气压减小,C正确;上升到平流层,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升高,是平流层的正常现象,当该情况出现在对流层,才称为逆温现象,.D错误,故选C。【17题详解】探空气球上升至最大高度时所在的大气层为平流层,以平流运

动为主,气流平稳,利于航空飞行,B正确;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大气稀薄,密度最小,AD错误;氧气、杂质含量高,天气多变的大气层为对流层,C错误;故选B。【点睛】大气层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均12km)、平流层和高层大气。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

递减;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②平流层:气温随高度迅速升高;以水平运动为主;天气晴朗。因该层能见度好,有利于高空飞行;存在一个臭氧层,使地球生物免受紫外线侵害。③高层大气:气压很低,空气密度很小。存在电离层。图为我国西北某地7月的一天荒漠与绿洲近地面风速与气温日变化图。读图完成下

面小题。18.四条曲线中代表绿洲的是()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19.由图可知()A.4时的风向主要由荒漠吹向绿洲B.荒漠中气温最高时风向改变C.绿洲中风速最大时气温最低D.荒漠的风速日变化幅度大于绿洲【答案】18.C19.D【解析】【18题详解

】白天,荒漠升温速度大于绿洲,温度高;夜晚,荒漠降温速度大于绿洲,温度低。根据图示气温日变化可知,①是荒漠,②是绿洲。绿洲近地面植被较多,对风的阻挡作用强,摩擦力大,风速小,因此④是绿洲,③是荒漠。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19题详解】结合上题,由图示可知,4时,荒漠气温大于绿洲,

荒漠气流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压,绿洲较冷气流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风从绿洲吹向荒漠,A错误;白天,由于荒漠升温快,绿洲升温慢,在近地面荒漠为低压,绿洲为高压,风向由绿洲吹向荒漠。荒漠中气温最高出现在16时左右,此时仍然是荒漠温度高于绿洲,风向不变,B错误;绿洲中风速最大出现在17时左右,而

气温最低出现在5时左右,C错误;从右图来看,荒漠的风速日变化幅度大于绿洲,D正确。故选D。【点睛】荒漠里空气干燥,降水稀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弱,气温日较差较大;而荒漠中的绿洲,由于土壤湿度较大,蒸发和蒸腾到空气中的水比较多,空气湿度较大,降水也比较多;且绿洲的比热容比荒漠的大,其气温

日较差较小。人类社会水循环指水在自然循环中,人类不断利用其中的地下、地表径流满足生活与生产所需而产生的人为水循环。图为自然界水循环示意图(图中数码表示水循环环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城市建设用地增多

会导致()A.①增加B.②增加C.⑤减少D.⑥减少21.下列措施中,能削弱人类社会水循环对生态环境影响有()①修建水库,增加农田灌溉面积②加大对污水处理的力度③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回补地下水④跨流域调水,提高径流利用率A①②B.③④C.①④

D.②③【答案】20.D21.D【解析】【20题详解】图示水循环示意图中,①是水汽输送,②是下渗,③是植物蒸腾,④是蒸发,⑤是地表径流,⑥是地下径流,⑦是降水。城市建设用地增多,改变了地面原有状态,硬化路面

增多,会导致地面透水性变差,地表径流增多,下渗减少,地下径流随之减少。城市建设用地增多对①影响不大,A错误;②会减少,不是增多,B错误;⑤会增多,不是减少,C错误;⑥会减少,D正确。故选D。【21题详解】修建水库,增加农田灌溉面积会破坏原有生态环境,①不

符合题意;加大对污水处理的力度再排放,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②符合题意;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回补地下水,可避免破坏其环境,③符合题意;跨流域调水需要改变河道、修建水利设施,会破坏环境,④不符合题意。因此ABC错误,D正的.确。故选D。【点睛】水循环的地理意

义:①水在水循环这个庞大的系统中不断运动、转化,使水资源不断更新。②水循环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③水循环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④造成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⑤水循环可以对土壤的优质产生影响。下图为某海区表层海水盐度随纬度(X<Y<Z)变化示意图,读图

完成下面小题。22.图示海区大致位于()A.高纬度B.中高纬度C.低纬度D.中低纬度23.图中虚线区域最有可能()A.位于河流入海口B.位于红海区域C.有暖流流经D.人类活动频繁【答案】22.C23.A【解析】【22题详解】根据图示及材料可知,纬度大小为X<Y<Z,盐度变化大致由较

高纬度向较低纬度降低,最高点盐度在36‰左右,应在副热带海区或纬度低于副热带海区,最低点在34‰-35‰之间,图示海域应位于低纬度,C正确,ABD错误。故选C。【23题详解】根据图示及所学知识可知,虚线部分海水盐度较低,可能位于河流入海口,有丰富的

淡水注入,盐度较低,A正确;红海海域封闭,且蒸发旺盛,降水少,盐度较高,B错误;暖流流经地区,海水温度较高,蒸发较强,盐度较高;C错误;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主要包括蒸发量、降水量、径流量、溶解度等,人类活动频繁,可能减少入海径流量,使得入海口盐度升高,D错误。故选A。【点睛】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是海水有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溶解度等因素。1、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2、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3、河口地区陆地径流注入越多,盐度越低;4、暖流流经海区蒸发量偏大,盐的溶解度也偏大,则盐度偏高。潮汐发电是利用涨潮、落潮时水坝两侧形成水位差,潮水流入或流出水坝过程中推动水

轮机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图左为潮汐发电站水位示意图,图右为当地潮汐时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图左所示水位状态最可能对应图右中的()A.4时B.14时C.17时左右D.21时25.与风能相比,潮汐能的优势是()A.能量

更稳定B.清洁无污染C.方便易维护D.稀缺难再生【答案】24.D25.A【解析】【24题详解】读左图可知,海湾内的水流出水坝,此时应为落潮时,读右图可知,4时、14时、17时均处于涨潮时,21时处于落潮时

,水位最可能对应21时,ABC错误,D正确。故选D。【25题详解】与稳定性差的风能相比,潮汐能通过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发电,能量更加稳定,A正确。风能和潮汐能都属于清洁能源,B错误。潮汐发电装置位于海水中,不易维修,C错误。潮汐能和风能都是可再生能源,D

错误。故选A。【点睛】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在白天的称潮,夜间的称汐,总称“潮汐”。潮汐能是一种清洁、不污染环境、不影响生态平衡的可再生能源。潮水每日涨落,周而复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50分)26.图左为太阳

系示意图,图右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1)图左中主要反映了地球存在生命的哪些有利条件。(2)分析图右中②地太阳辐射弱的原因。【答案】(1)安全的宇宙环境(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日地距离适中。(2)盆地地形,河湖较多,且水汽不易扩散;云量厚,

多云雾、阴雨天气。【解析】【分析】彩图以太阳系示意图与我国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为材料,涉及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等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与地理实践力。【小问1详解】左图为太阳系示意

图,在太阳系中,地球位于第三轨道上,与其他行星轨道共面同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具有安全的行星际空间;距离太阳的距离适中,且太阳比较稳定,能提供光和热。【小问2详解】右图中②位于四川盆地,盆地地形地势低洼,河湖较多,使得水汽积聚不易上

升,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阴天、雾天较多,云层厚,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27.图为澳大利亚轮廓示意图及当地景观图,读图回答问题(1)AB两幅景观图中位于乙地的是____。简述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和地貌

特征____。(2)简析B图片中矗立的柱状岩体会逐渐消亡的原因。(3)描述图中M洋流对沿岸气候和海洋污染的影响。【答案】(1)①.A②.(外力)风力(堆积)作用;形状似新月形;迎风坡微凸而平缓,背风坡下凹而较陡;

两侧有近似对称的尖角称为两翼。(2)海浪不断冲刷、侵蚀;在重力作用下坍塌并消亡。(3)降温减湿;扩大污染范围,加快净化速度。【解析】【分析】该图以澳大利亚地图与景观图为材料,涉及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洋流等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获取地理

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与地理实践力。【小问1详解】根据图示及所学可知,A为沙漠景观,B为海岸景观,甲所处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乙所处为热带沙漠气候,位于乙地为A;乙地形状似新月,主要是在风力堆积作用下形成,迎风坡微凸而平缓,背风坡

下凹而较陡;两侧有近似对称的尖角称为两翼。【小问2详解】根据图示可得,该景观为海蚀柱,主要是在海浪的冲刷与侵蚀之下,受重力作用逐渐坍塌消亡所致。【小问3详解】根据图示判断,M洋流位于澳大利亚西部,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属西澳大利亚寒流

,其特点为使得沿岸地区降温减湿,同时能够扩大污染范围,加快污染的净化速度。28.天气变化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很大,特别是果农、菜农尤其要防范极端天气带来的损失。图为我国某地区2022年12月1日左右天气变化情况,据此回答。(1)该地区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日期是____,试运用大气受热过程解

释其原因____。(2)说明当地农民采取燃烧秸秆制造烟雾来抵御低温冻害的原因。【答案】(1)①.12月2日②.白天晴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增强地面辐射,大气获得热量多气温较高;夜间晴朗,大气逆辐射弱,地面降温快,大气得到热量少,气温较低,因此气温日较差大。(2

)燃烧秸秆产生大量烟雾和二氧化碳,能够吸收更多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对果园起到保温作用,从而降低低温冻害。【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某地区天气变化情况为材料,涉及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等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小问1详解】的该地区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日期为12月2日。12月2日天气晴朗,且最高气温达到24℃,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地

面辐射增强,大气获得的热量增多,气温较高;到了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降温快,大气得到热量少,气温较低,因此气温日较差大。【小问2详解】燃烧秸秆后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和二氧化碳,笼罩在地面上空,这些烟雾和二氧化碳可以吸收大量的地面辐射,从而产生大气逆辐射,使得大气逆辐射增强,对果

园起到保温作用,从而降低低温冻害影响。29.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阳明山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永州市近郊,属南岭支脉。周末某中学师生到该山地进行研学考察。考察中他们发现该地既有大量天然林也有部分人工林(指通过人工措施形成的森林)和天然次生林(指原始森林被破坏后,再

次自然生长的森林)。丰富的植被能涵养水源,增加土壤的含水量,但根对水分的吸收和植物的蒸腾则会消耗土壤中的水分。植物根系密度的大小是影响深层土壤含水量大小的重要因素。通过实地考察和研究他们绘制了“不同林地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变化图(图左)”、“土壤与其他要素关系图(图右)”,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说

明丰富的植被能够增加土壤含水量的原因。(2)比较该山区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在土壤深度>70cm时含水量的差异,并推测原因。(3)通过考察,同学们发现该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少,试从气候角度分析成因。【答案】(1)植被丰富,截留降水;减缓坡面径流流速,涵养水源,增加下渗;植被遮蔽阳光

,减少土壤水分蒸发(2)差异:天然次生林地含水量大于人工林地;人工林土壤水分随深度增加波动减少,天然次生林土壤水分随深度增加波动增多原因:在深层土壤,天然次生林比人工林根系密度小,根系吸收的土壤水分较少。因此,天然林地深层土壤含水量

比人工林地大。(3)气温高,土壤有机质分解比较快,有机质积累少;降水量大,地表水丰富,土壤中的有机质会随水流失。【解析】【分析】本题以阳明山为材料,涉及植被与土壤、水循环、季风气候等内容,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

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植被的树冠可以有效截留水分,涵养水源,减缓地表径流的流速,增强下渗,增加土壤含水量。其次,植被树冠可有效遮挡阳光,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降低土温,减小土壤水分蒸发。【小问2详解】观察左图可知,天然次生林地含水量大,人工

林地含水量小,且人工林土壤水分随深度增加波动减少,而天然次生林土壤水分随深度增加波动增多,两者在土壤深度大于70cm深度含水量差异较大。原因:植物根系密度的大小是影响深层土壤含水量大小的重要因素,在深层土壤,天然次生林比人工林根系密度小,根系吸收的土壤水

分较少。因此,天然林地深层土壤含水量比人工林地大。【小问3详解】湖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热冬温,雨热同期。气温高,土壤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积累补充养分少;降水量大,地表水丰富,土壤中的有机质会随水流失。获得更

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