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安徽省霍邱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点选拔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共(5)页,125.23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c4f108badd0a04622e627cc5648718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霍邱县第一中学2021年教学点选拔性考试高二文科综合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5.在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卿大夫有助祭的义务,并通过助祭活动接受上一级君主的政命或政事,即“天子祀上帝,诸侯会之受命焉,
诸侯祀先王、先公,卿大夫佐之受事焉”。这反映出当时A.国家权力依血缘关系建构C.政府行政管理逐渐垂直化B.宗法观念渗透到社会民众的日常生活D.分封制利于加强各级政权的隶属关系26.下表是西汉至宋代中书省的起源和演进情况。这说明A.君主专制统治的逐渐加强B.中书省
逐渐掌握了决策权C.中枢制度建设具有延续性D.官僚的行政效率日益提高27.自隋唐以来,行会一直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存在于手工业的发展之中。为了防止技术外传,“各行有各行的隐语,非外间人所能知晓”,违背这种规定的同业者是不能受到行会保护的。行会
的这种做法A.限制了手工业技术的创新B.推动了政府抑商政策的实施C.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要求D.提高了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28.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对原有匠户制度进行改革,“轮班工匠,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南匠出银九钱,免
赴京。北匠出银六钱,到部随即批放。不愿者,依旧当班。”这一规定客观上A.加大了对手工业者的限制B.促进了民营手工业发展C.削弱了小农经济主体地位D.提高了工匠的政治地位29.据统计,英国输华货物总值1840年为524198英镑,1844年增为2305617英镑,此后就明显下降;时起时落
,徘徊在100万英镑与200万英镑之间,一直到1850年也未能恢复到1844年的水平。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英国输华商品价格高B.洋务企业与外商争利C.“实业救国”热潮兴起D.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30.民国初年,建立党社发表政治要求与见解的做法大受欢迎。据统计“仅上海、苏州
、南京、广州、武汉、天津、北京七地,从1911年10月至1913年4月的一年半时间里,先后成立的党社共计386个,其中政党与具有明显政治色彩的社团271个。”材料表明辛亥革命A.推动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进程B.开创了近代政党政治的先河C
.彻底改变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1.下面是民国三十年的一幅宣传画。该作品旨在A.促进国民革命不断深入B.推动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C.激励中国民众团结抗日D.粉碎日军速亡中国的计划32.有学者指出,民国初年多党政治实验的失败和国民党的迅速灭亡证明,竞争型和
垄断型政党制度在中国没有生存的条件和土壤。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这说明政治协商制度A.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得以实现B
.是中国政治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C.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支持D.体现了中西方政治制度的相融合33.古代雅典雄辩家德摩斯提尼一针见血地指出:由于群众爱听演说家的吹捧,爱戴高帽子,他们常把城邦置于最严重的危险中。教育家伊索克拉底也呼吁人们:不要只听信那些让你
们开心一时却不顾及长远的人,以及那些口口声声说爱你们、实际却是国家祸害的人。这主要是因为A.直接民主缺乏时效性B.演说激发参政热情C.城邦政体具有多样性D.群体政治缺乏理性34.1855年,下院议员查尔斯・伍德曾以亲身经历写道:“当我在1825年首次进入议会时,政府职能
主要是行政管理,我们的法律变动由议员个别提出,并作为非党派问题靠下院两边议员共同实行之。现在,当无党派议员提出某项计划时,并非自行提出议案,而是为了唤起政府的注意。”这反映出近代英国A.国王逐渐统而不治B.议会权力中心地位的确立C.内阁权力不断扩大D
.君主立宪政体日益的僵化35.1853年,某学者以印度的发展为例,阐明了世界市场的双重作用,并指出虽然落后国家在世界市场上遭遇了各种不平等待遇,但是仅仅从道义的层面谴责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或者对落后国家表示深切的同情是无益的。据此可知,该学者的观点A.符合第二次工业革命
的时代背景B.体现了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C.具有美化西方对外扩张的局限性D.受到了阶级立场的深刻影响36.一段时期以来,不结盟运动的重心转移到经济领域,强调缩小南北经济差距是其“头等重要的历史使命”,不结盟运动在肯定
应继续保持其政治论坛性质的同时,强调以后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发展中世界摆脱贫困、愚昧和落后”。促使不结盟运动重心发生变化的背景是A.两极格局的解体B.美苏争霸加剧C.第三世界的崛起D.南北合作加强二、非选
择题: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在我国古代并没有“协商民主”的概念,但也存在着许多蕴含或体现协商元素的实践。朝堂议事机制就是我国古代王朝统治者们所实施的一种听政议政机制,具体而言就是各个王朝统治者们为解决
事关国家或民族重大问题,以及其他统治事宜而开展商讨的一种决策机制。虽然这种机制涉及的仅仅是以皇帝为首的统治阶级内部的少数人,是一种内输式的、精英阶层的协商,但仍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除了这种发生在统治阶级内部的传统协商机制
之外,还有诸多发生在官府和百姓之间的协商机制,主要包括官府与百姓之间对话的官民对话机制、民间人士评议治国事宜的庶民议政机制、谋士说客建言献策的游说论证机制。这些机制发生与存续的政治环境多数是专制统治制度,其根本目的也是为了维系统治者的专制统治,但是这些机制的运行也确实为广大
百姓谋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合法合理的利益。——摘编自杨守涛《我国古代协商传统研究》材料二近代中国“协商政治”是从追求“议会协商”开始的。《辛丑条约》签订后,晚清政府对其政治体制进行了一次革新,试图通过立宪改革来挽救其败亡的命运。咨议局与资政
院就是立宪改革的重要举措,它们是清政府试行议会、开放政权的第一步。咨议局和资政院的设立,满足了新式士绅阶层参与政治的愿望,为“制度化容纳民意”提供了参考和实验平台。清政府被推翻后,承担向议会政治过渡职责
的资政院和各省咨议局终止了自身的历史使命。中华民国成立后,乱象丛生。社会对以武力为手段的革命空前崇拜,认为革命是“救亡图存、解决内忧外患的根本手段”,而勃兴于晚清后期的“协商政治”精神在“革命与反革命”的语境中被湮没,之后又在早年国民党的一党训
政体制中彻底沦为边缘角色。——摘编自周巧生《近代中国“协商政治”的制度渊源探究》材料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时就注意发挥协商民主的作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将协商融入政治生活中,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通过有效协商开展合作基本消灭了
北洋军阀的统治;到第二次国共合作,协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1945年抗战胜利,重庆谈判达成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共识,从此“政治协商”承载了国人对战后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状况下和平建国的美好愿望。新中国成立后,政治协商会议虽未
落地生根,但这种集众家之长、和平协议国是的传统却被中共和民主党派继承下来,并在1949年召开的新政协发扬光大,直至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摘编自张晓《浅议中国的协商民主制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协商机制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
明中国近代协商政治发展的原因。(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实行协商民主的意义。(6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具有“中心—外围”结构,是指发达国家是这个体系的中心,不发达国家属于这个体系的外围。不能从表象出发把不发达外围单纯地看
成一种落后状态或一种自然现象,而应认识到,它是世界资本主义积累过程的一个方面,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种特殊后果。“中心—外围”结构在不同阶段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当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政治经济军事结构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分离现象
。苏联解体后,世界性军事力量更集中在美国和它最亲密的盟国手里,资本积累的世界性过程的中心却从美国逐渐向多个地区尤其是东亚地区转移。这样,到底是美国持续维持它的世界霸权地位,还是出现以一个国家为基地的新世界霸权,还是形成以某一个地
区为主要基础的全球秋序,都还不能确定,都需要由未来的历史环境来决定。——摘编自刘海霞《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历史考察及其霸权更迭》根据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演变”这一主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
论结合;层次分明,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晰。)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25.D26.A27.C28.B29.D30.A31.C32.B33.D34.C35.B36.A41.(1)特点:统治阶级内部协商与官民协商相结合;是一种内输式的、精英阶层
的民主;官民协商形式多样;建立在专制统治基础之上;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专制统治;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护百姓的利益。(4分,任答两点即可)(2)原因:近代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清政府内部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建立民间政治协商机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参政;资产
阶级改良派和立宪派的推动;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4分,任答两点即可)(3)意义:在国共两次合作中协商政治推动国共两党紧密合作,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和为抗战胜利莫定基础;形成了各党派平等协商、共商国是的传统;中国共产党通过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为新中国的建立莫定政治基础;有利于推动中国民主政治
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精英政治的优势。(6分,言之有理即可)42.【评分标准】(1)论题:(2分)①没有论题或不是材料中得出的论题不得分。②根据材料概括提出论题准确全面得2分,余者酌情给分。(2)阐述:(10分)①举出能说明论题正确的史
实至少两个,每个4分共8分,余者酌情给分。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楚、文字通顺,得2分,但全题不得超过12分。示例一:论题: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具有“中心一外围”结构积累模式。(2分)阐述:在西欧,15-18世纪是大规模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年代,也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从新航路开
辟到17世纪以前,西班牙海外事业的最后结果是刺激了西欧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而荷兰则利用制度创新获得了与西班牙比较的优势,这些优势包括殖民地、新型殖民公司、金融创新和商船队。这一时期,形成了以荷兰为核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积累模式。18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是欧洲世界经济体向全球的扩展时期。西
欧各国经过剧烈的政治革命、两次科技革命,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对全世界进行殖民统治和掠夺,并成为全球的主人,而英国以其政治上的稳定、“世界工厂”的有利地位及庞大的殖民帝国为基础,开始确立以英国为核心、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为外围、殖民地半殖民地为边缘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积累模
式。总之,近代荷、英两国霸权的确立说明:中心国家通过殖民扩张、争夺等手段,通过影响、控制、奴役外围国家和边缘国家来完成积累,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的重要模式。(10分)示例二:论题: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中心一外围”结构在不同阶段、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2分)阐述:17'-18
世纪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中心国家是通过殖民争霸战争形成的。英国不断地向海外扩张,首先与当时拥有世界殖民航运霸权的荷兰发生冲突,三次英荷战争给荷兰以致命的打击,荷兰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之后英国又通过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与
法国的七年战争等,进一步巩固了其世界殖民霸主地位。二战后美国则通过相对和平的方式和经济手段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如美国通过实行马歇尔计划,加强了对欧洲国家经济的控制;通过实行“第四点计划”,加强了对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控制;通过“布雷顿
森林协定”,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并且成立了以美国为核心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样二战后美国把持的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贸易体系都得以建立。近现代英、美两国霸权的演变表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中心
一外围”结构正从暴力转向文明,从以军事斗争为主转向以经济竞争为主,通过更加隐蔽的手段来实现中心国家的积累。(10分)(“示例”仅作为参考答案,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