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考点小练16.docx,共(5)页,25.65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c041698cc49ac9b189752bd5eb493c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6练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16页1.[2024·济南市高三一模]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一方面把传统的儒家经典斥之为“妖书”并禁止人民阅读,另一方面他又用儒家术语来解释他的拜上帝教教义。他的这一矛盾做法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A.推动了中西文化融合B.缺乏科
学理论作指导C.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D.遏制了西方文化侵略答案:B解析:据材料“把传统的儒家经典斥之为‘妖书’并禁止人民阅读,另一方面他又用儒家术语来解释他的拜上帝教教义”和所学可知,洪秀全在否定传统封建思想的同时,又不得不利用其解析另一种“拜上帝教”封建迷信思想组织活动,属于由于
农民阶级局限性所致理论上的落后性,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矛盾的做法,是局限性,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发动了广大的农民阶级,排除C项;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遏制了”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2.[2024·怀化市高三二模]清代漕运以跨区域调度粮食供应京师
,用于发放军队、官员的俸饷之米。咸丰三年,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四省遵旨将所征漕粮按1.3两/石变价解京,随即河南也加入其中。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动B.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C.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D.白银货币化趋
势的加强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咸丰三年,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四省遵旨将所征漕粮按1.3两/石变价解京,随即河南也加入其中”和所学可知,咸丰三年是1853年,此时国内处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国内政治局势变动,清政府财政紧张,因此出现材料中
的现象,A项正确;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果,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白银货币化趋势加强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3.[2024·鄂州市高三二模]1855年以后,
天京“圣库制度”逐渐废弛,太平天国对独立的手工业者采取了听任自由经营的方针,允许私人自由贸易。1860年太平军占领苏州后,李秀成下令:“各门外百姓无本为业,亦计(借)给其资,发去铜钱十余万串。”以上措施反映太平天国()A.丧失了
对基层社会的有效控制B.奉行发展资本主义的方针C.改变了中国古代主流经济形态D.采取灵活务实的经济举措答案:D解析: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太平天国在处理手工业者的经营方面采取了允许私人自由贸易和资助私人发展经济的措施,体现政策的灵活务实,
D项正确;材料强调太平天国对手工业和商业的灵活务实措施,没有涉及丧失了对基层社会的有效控制,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奉行发展资本主义的方针,排除B项;材料没有显示改变了中国古代主流经济形态(小农经济),排除C项。故选D项。4.[2024·葫芦岛市高三一模]186
5年清政府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最初计划以造船为主,因镇压人民需要,改造枪炮,造船成果极为有限。甲午战后因经费紧张,无力造船,船坞长期荒废,1905年将造船部单独划出,招商经营。由此可知,江南制造总局()A.随着洋务运动的破产而解体B.体现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C.为发
展资本主义经济而设立D.折射出近代化过程举步维艰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以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为代表的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材料反映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发展过程曲折,体现了中国近代化举步维艰,D项正确;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主要反
映的是企业发展进程的艰难,排除B项;洋务企业创办的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统治,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官办的封建企业,排除C项。故选D项。5.[2024·辽宁卷]1878年,左宗棠上《复陈新疆情形折》,建议在新疆广设义塾,教授汉文,使民众“略识字义”,“征
收所用券票,其户民数目,汉文居中,旁行兼注回字,令户民易晓”。这一建议旨在()A.改革税收制度B.改进教育方法C.增强国家认同D.引导社会风尚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8年(中国)。根据材料“左宗棠上《复陈新疆情形折》,建议在新疆广设义塾,教授汉文,使民众‘略识字义’,‘征收所用券票,其户民数目,汉文居中,旁行兼注回字,令户
民易晓’”并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交融,保证政令畅通,左宗棠充分信任和使用各民族、各阶层已有的各类人才,主张在少数民族青少年中推行汉语教育,提倡民族语言文字与汉语汉文并行使用,把培育通晓汉、维
、回文字的少数民族人才,促进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作为民族团结的重要手段。故这一建议的最终目的是增强国家认同,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税收制度的改革,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教育内容,不是教育方法,排除B项;汉文和回字并用并非当时的社
会风尚,该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6.[2024·广东卷]1884年中法《简明新约》规定,此约缮中法文各两分,各执一分为据,应按照公法通判,以法文为正。1885年续谈正式约章时,以法文文本为准的条款被慈禧太后“勾掉”,1885年签订的《越南条款》以法文为正不再出
现。这表明清政府()A.意图抵御西方强权B.拒绝融入国际公法C.有效遏制边疆危机D.固守天朝上国观念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84年(
中国)。根据材料“1885年续谈正式约章时,以法文文本为准的条款被慈禧太后‘勾掉’,1885年签订的《越南条款》以法文为正不再出现”并结合所学可知,条约是隆重的国际交换文件,签约所用语言代表着国家沟通的官方语言。1885年签订的《越南条款》以法文为正不再出现,体现出清
政府意图抵御西方强权,降低外国在华的话语权,A项正确;勾掉以外国语言文本为准的条款并不意味着拒绝融入国际公法,排除B项;晚清政府并未有效遏制边疆危机,排除C项;天朝上国观念即在中国古人心中,中国就是世界的中心,而中国以外,皆是蛮夷之国,材料未涉及该内容,排除D项。故
选A项。7.[2024·三明市高三一模]1895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上奏折称:“从古各国角力之时,大率皆用远交近攻之道……今日中国之力,断不能兼与东西洋各国相抗”,俄国“此次为我索还辽地,虽自为东方大局计,而中国实受其益”,因此,“如俄用兵假道,供其资粮车马”。这反映出此时的清朝官僚()A.
试图推行“联俄制日”外交B.决定放弃旧的传统宗藩关系C.对列强侵华本质有清醒认识D.对西方的态度转为主动西化答案:A解析:材料所述的历史背景为《马关条约》签订后的“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张之洞所代表的清朝官僚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试图“以夷制夷”,借俄国的力量约束日本侵华野心,A项正确
;1895年时,清政府的宗藩外交体制虽早已千疮百孔,但材料所述情况并未涉及官僚对宗藩体制的表态,排除B项;从“为东方大局计”来看,张之洞对俄国侵华本质的认识还不够清醒,C项表述不当,排除;洋务运动是清政府主动学习西方的开端,但限于学习器物层
面,而非制度层面,本题材料未涉及向俄国学习或向日本学习,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A项。8.[2024·鞍山市高三二模]1898年清政府与德国签订《胶澳租界条约》,其中规定:允许德国修筑由胶州湾经潍县、益都(今青州)、博山、邹平等地达济南及
由胶州湾经沂州(今临沂)、莱芜至济南等两条铁路;山东境内开办各项工程,需用外国人员、资金、器材时,德商有优先承办权。该条约的签订()A.使山东事实上成为德国势力范围B.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延续C.打破了美国的“门户开放”
政策D.推动了山东民族工业的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山东境内开办各项工程,需用外国人员、资金、器材时,德商有优先承办权。”可知,该条约的签订使德国在山东拥有优先权或独占地位,使山东事实上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A项正确;该条约签订时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尚未爆发,排除B项;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提出的时间是1899年,排除C项;该条约的签订不利于山东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9.[2024·安庆市高三二模]晚清以来,国人对于举借外债的看法不一。
有人把借债与亡国等同起来,一次次掀起拒债高潮,企图以此挽救民族危亡;也有人将外债当作一种外交手段,希望通过引进外债使列强在华势力达到某种均衡,以维持社会安定。由此可见,当时()A.列强控制着中国社会舆论走向
B.民族利益影响国人价值取向C.政府与民众始终保持一致意见D.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的工具答案:B解析:据材料“有人把借债与亡国等同起来,一次次掀起拒债高潮,企图以此挽救民族危亡”“希望通过引进外债使列强在华势力达到某种均衡,以维
持社会安定”及所学可知,举借外债对于近代中国人来说是新鲜的事物,国人的理解深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情的影响,尽管看法不一,但他们的观点都是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维护民族的利益,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国人
的舆论,这种舆论反映出人们将举借外债与民族危亡相结合,反映了民众对民族利益的关注,这种舆论并非受到列强控制,排除A项;材料中的观点反映的是社会舆论,没有区分政府和民众,再加上有不同看法,排除C项;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的工具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况且材料中的舆论没有涉
及列强和清政府,排除D项。故选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