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任务二 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pptx,共(47)页,205.86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b7919d5bf1eb17248c4845314b38d3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任务二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一探究一词多义〖探究示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与薛寿鱼书①[清]袁枚天生一不朽之人,而其子若②孙必欲推而纳之于必朽之处,此吾所为悁悁而悲也。夫所谓不朽者,非必周、
孔而后不朽也。羿之射,秋之弈,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使必待周、孔而后可以不朽,则宇宙间安得有此纷纷之周、孔哉!子之大父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③。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反托于与陈文恭公讲学云云。呜呼!自是而一瓢先生不传矣,朽矣!夫学在躬行,不在讲也。圣
学莫如仁,先生能以术仁其民,使无夭札④,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素位而行,学孰大于是!而何必舍之以他求?文恭,相公也;子之大父,布衣也。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挟相公以自尊,则甚陋。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一瓢
先生非名医乎?”虽子之仇,无异词也。又问之曰:“一瓢先生其理学乎?”虽子之戚,有异词也。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而以人所共疑者传先人,得毋以“艺成而下”⑤之说为斤斤乎?不知艺即道之有形者也。精求之,何艺非道?貌袭之,道艺两失。医之为艺,尤非易言,神农始之,黄帝昌之,周公使
冢宰领之,其道通于神圣。今天下医绝矣,惟讲学一流转未绝者,何也?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而反贱之于举目皆是之中,过矣!仆昔疾病,性命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朱⑥何益?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⑦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虑此外必有
异案良方,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辑而传焉,当高出语录陈言万万。而乃讳而不宣,甘舍神奇以就臭腐,在理学中未必增一伪席,而方伎中转失一真人矣。岂不悖哉!岂不惜哉!(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注】①此文是袁枚写给名医薛雪(号一瓢)
之孙薛寿鱼的一封信,信中借如何评价薛雪,批评了当时重理学轻技艺的社会风气。②若:和,同。③不禄:死的委婉说法。④夭札:因病而早死。⑤艺成而下:语出《礼记·乐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艺,技艺。⑥周、程、张、朱:即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
朱熹,均为理学家。⑦刀圭:用来量取药末的器具,代指药物。题目: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意:猜测。B.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执:拉住。C.貌袭之,道艺两失袭:承袭。D.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寿:使……长寿。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
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意”,在文中是“意料,想到”的意思;B项中的“执”和C项中的“袭”的解释是正确的;D项中的“寿”考查的是名词的使动用法,“使……长寿”。〖考情揭秘〗文言实词的考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考查以单音节词为主。这与文言文的特点是
一致的,文言文中的词语也是以单音节词为主。2.考查的对象为常见常用词。考纲中所举的120个实词,不是个个都考,考查的都是常见常用的。当然,高考命题时也不局限于这120个实词。这就提醒我们在学习古文时,要
注意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3.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都有涉及。实词的考查,一般以考查一词多义为主,同时涉及对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考查。4.考查形式依然以选择题为主,在翻译题目中也会涉及对实词的考查。〖方法提示〗文言实词含义推断法1.双音词推断法
古汉语多单音节词,现代汉语多双音节词,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发展衍变而来,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推断某个文言实词的含义时可以将其扩充为双音词,再依据语境取舍。如:朝——早晨、朝廷、朝见、朝代,辞——言辞、文辞、推辞、辞让、告辞,等等。
而命题者又常常利用这一点设置迷局。【演示题1】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黑。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兄为
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搒掠无完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方授杖,辄止之……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归子曰: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了:明白,了解。B.不知贫贱之为戚也戚:忧伤。C.县吏怪其意气怪:责怪。D.见其面斥人过面:当面。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3.png答案:C【参考译文】自新年少读书,
聪明绝伦。古代经书中有疑惑难解之处,学友们勤奋不懈而无所获,自新随口而答,仿佛平常时就已经很清楚的样子。……他和兄长耕田度日,戴着斗笠扛着锄头,脸色晒得很黑。夜间归来,就正襟危坐,吟咏古人的诗文,飘飘然仿佛在尘世之外,不知道为贫贱事而忧伤了。他的哥哥是里长,乡里多有逃亡之人,
租税没地方来。每到年终,官府催交租税,把他的兄长拷打得体无完肤。自新就前往县衙代替哥哥(受责罚),而把他的哥哥藏在别的地方。县吏对他的神情气概感到奇怪。刚要施与杖刑,县吏就阻止了……让他试写一篇文章,他马上就写成了,县吏安慰他,并免去了对他的刑罚。……归子说:我和自新交游最久,
看见他当面斥责别人过错,使对方下不来台。大庭广众之下,他说话从不看人家的脸色。2.词性推断法根据实词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
语大多由副词充当。【演示题2】郭原平字长泰,禀至行,养亲必己力。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性谦虚,每为人作匠,取散夫价。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贫,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飧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要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中买籴,然后举
爨。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禀至行,养亲必己力禀:赐予。B.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闲:熟习。C.日暮作毕,受直归家直:报酬。D.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爨:做饭。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3.png答案
:A【参考译文】郭原平,字长泰,他生性孝顺,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侍养父母。他熟悉木工技艺,常靠给人做工来供养双亲。他生性谦虚,常给人做工,收取短工的工钱。雇主招待他吃饭时,郭原平想到自己家中贫穷,父母不曾吃荤菜,所以自己只吃咸菜
下饭就算了。家里有时没饭吃,他就整日空腹干活,和家里人一同挨饿,等到傍晚收工,得了工钱回家,到市场买点米,然后烧火做饭。3.结构推断法古人为文讲究对称,常常使用一些结构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对的句子,这样的句子形式整齐,节奏和谐。可
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演示题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逾远而弥存也弥:更加。B.周穷振乏,家无余财振:振作。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取:择取。D.客有任目而恶镜者任:放纵。C:\Users\Admini
strator\Desktop\图片3.png答案:C4.联想推断法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它在文中的含义。【演示题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叔孙通
知上益厌之也益:渐渐。B.度吾所能行为之度:估量。C.若真鄙儒也鄙:品德低下。D.竟朝置酒竟:直至……终了。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3.png答案:C〖知识精讲〗对文言实词的考查,重点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些实词,此外,我
们还应特别注意实词的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现象,从而准确把握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一词多义一个词有多种含义,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而且属于不同词类。学习一词多义知识,可以从词的本
义推断引申义。如“引”:类型意义例句本义拉开弓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丁壮者,引弦而战。(《塞翁失马》)引申义拉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传》)拉长岸木影下布,水鸟时引吭。(《宣州环波亭》)引吭高歌(成语)抽、拔出引佩刀刺马杀之。(《宋史·太祖本纪》)伸着狼奄至
,引首顾曰。(《中山狼传》)拿引绳而束缚之。(《中山狼传》)带领燕引兵东围即墨。(《史记·田单列传》)承担公卿各引咎自责。(《北史·周武帝纪》)举荐、提拔奖引后进,如恐不及。(《欧阳修传》)延请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援引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出师表》)引经据典(成语)引导引火烧身、引人入胜(成语)掉转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2.通假字通假字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的一种语言现象。甲字叫本字,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通假的具体情况类型解说举例注意点通假字有本字而不用,借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
替,这个借用的字叫通假字。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同“早”)(《鸿门宴》)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异,有的通假字现在的读音已与本字读音相差甚远。如: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亡”同“无”)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同“背”)(《鸿门宴》)古今字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
为区别,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师说》)中学教学中,把古今字也视为通假字。异体字音同义同,形不同。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同“遍”)(《曹刿论战》)教材
亦按通假字方式注释异体字。二把握古今词义的不同(一)古今异义古今词义变化有词义扩大、缩小、转移和感情色彩变化等几种情况。如:变化情况示例词义扩大病(古:重病;今:泛指一般疾病)江(古:长江;今:江河)范围扩大色(古:脸色;今:颜色)皮(古:兽
皮;今:皮肤)义项增多假(古:凭借、利用;今:凭借、利用,不真)劝(古:劝勉;今:劝勉、规劝)词义缩小丈人(古:老人;今:岳父)范围缩小臭(古:气味;今:坏气味)金(古:金属;今:金子)义项减少怜(古:爱,怜悯;今:怜悯)词义转移让(古:责备;今:谦让)涕(古:眼泪;今:鼻涕)偷(古:苟
且;今:偷窃)去(古:离开;今:到某地去)走(古:跑;今:步行,行走)狱(古:案件;今:监狱)感情色彩变化爪牙(古:勇士;今:坏人的党羽)讽(古:委婉地劝告;今:讽刺)恨(古:遗憾;今:仇恨)下流(古
:地位或处境低下;今:品德恶劣)锻炼(古:罗织罪名陷害别人;今:锤炼)(二)偏义复词在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而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则起陪衬作用,这就是文言中的偏义复词现象。也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偏义复指”。1.语义相对的偏义
复词(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异同:偏指“异”,“不同”)(2)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偏指“去”,“离去”)2.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1)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公姥:偏指“姥”,“婆婆”)(2)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父兄:偏指“兄”,“兄长”)又如上海高考题中,要求将“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一句译成现代汉语。难度并不高,但有相当多的考生对偏义复词不甚了解,结果把“开合”这个偏义复词当作两个词处理,闹出了“张不开,闭不上
”的笑话。(三)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文言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数词的活用等。1.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作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①而相如廷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廷:在朝廷)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日:每天)(2)名词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
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用法。如:①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籍:登记)②沛公欲王关中。(《鸿门宴》)(王:称王)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水:游泳
)(3)名词的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①生死而肉骨。(《左传·襄公二十二年》)(肉:使……长肉)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让……称王)(4)名词的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如:①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宾客:把……当作宾客)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鉴:以……为鉴)2.动词的活用(1)动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出、入:产出、收入的东西)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游褒禅山记》)(得:收获、心得)(2)动词的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①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活:使……活命)②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斗:让……争斗)(3)动词为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如: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死:为……而死)②后人哀之而不
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阿房宫赋》)(哀:为……哀叹)3.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用作名词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①将军身披
坚执锐。(《陈涉世家》)(坚:坚固的铠甲;锐:锐利的兵器)②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绿:绿叶;红:红花)(2)形容词用作动词在文言文中,有时候形容词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如:①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
(穷:走到尽头)②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白居易《卖炭翁》)(高:升高)③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白居易《与元九书》)(多:推崇,赞许)(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
动用法。如:①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绿:使……变绿)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弱:使……削弱)③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过秦论》)(愚:使……愚笨)(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
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如:①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小:认为……小)②予怪而问之。(刘基《卖柑者言》)(怪:认为……怪)③患志之不立。(刘义庆《周处》)(患:以……
为忧患)4.数词的活用在文言文中,数词有时用来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1)数词用作动词如:①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一:统一)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贰:背离)③二三其德。(《诗经·氓》)(二三:不专一,不忠诚)(2)数词用作形容词如: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一:全、满)②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劝学》)(一:专一)三避免以今律古,望文生义容易望文生
义的成语【演示题】请判断加点词语使用的正误。1.家庭条件的优越和父母的溺爱,养成了他傲慢狂妄的个性,不管对谁都侧目而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样子。()×解析:侧目而视: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人,形容畏惧而又愤恨。句意是说其傲慢,显然不当。属望文生义。2.我攀过陡峭
的崖壁,历尽艰辛,登上绝顶,放眼望去,天无际涯,顿觉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解析:登高自卑:登山要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能误用为看见高山觉得自己很渺小。该成语错在望文生义。3.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
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解析: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该成语容易望文生义,用在此语境下是正确的。〖方法提示〗很多成语来源于古代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历史典籍、文学作品等,其实际含义
往往与成语的表面意思不一致,望文生义是不行的。知识卡片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有:珠圆玉润不名一文不速之客不足为训文不加点不赞一词不经之谈不刊之论屡试不爽空谷足音吊民伐罪细大不捐进退维谷人莫予毒久假不归危言危行五风十雨醍醐灌顶别无长物侧目而视下里巴人不可理喻瓜田李下马革裹尸目无全牛相见恨
晚首当其冲江河日下登堂入室明日黄花成语的特点之一是意义的整体性,其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组合,因此不能只按照字面意思去牵强附会,而应做到三点:①要弄清成语的来源和意义;②要辨明成语的细微差异;③要区分成语语义的范围,避免望文生义。下
面是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成语,请积累:1.【侧目而视】斜着眼看人,形容敬畏憎恨等神情。如:小李得了冠军,尾巴翘到了天上,对朋友竟然侧目而视。(这里错解为“不屑正眼相看,瞧不起人”)2.【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莠:狗尾草,比喻品质坏的人)。如:张老师针对班上学生良莠不
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不表示学习成绩参差不齐)3.【马革裹尸】意思是用马皮将尸体包裹起来,形容英勇杀敌、战死疆场的无畏气概。如:那个时候,张大爷穷困潦倒,衣食无着,十分令人痛心,到头来只落得个马革裹尸的结局。(不是“死得很惨,死后连棺材和埋葬的地方都没有”的意
思)4.【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如: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势必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唾弃。(“危”不是指危险,而是指正直)5.【三人成虎】原指城里本无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谎传城里有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虎了。后比喻流言惑
众,蛊惑人心。如: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这里错解为“很多人在一起就会像老虎一样力量强大”)6.【下里巴人】指古代楚国的一种较通俗的歌曲,后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如:一些人对中国的茶有偏见,以为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进口饮料。(这里错解为“普通的乡下人”
)7.【目无全牛】形容技艺达到极纯熟的境界。如:为了应付高考,教师越教越细,其结果是肢解了课文,长此以往,学生目无全牛。(这里错解为“眼里看到的都是支离破碎的东西”)8.【望其项背】能够望见脖子和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如: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
及外教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实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误解为“只能望见项背,形容差得远”)9.【捉襟见肘】本指衣服破烂,后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如: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与“衣服不合身”无关)10.【不赞一词】原指写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指一言不
发。如:我的态度很鲜明,对任何邪教的言论都不赞一词,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这里错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11.【涣然冰释】比喻相互间的怀疑、误会等完全消除。如:由于太平洋暖流的影响,今年春天来得早,春节刚过,北海公园就涣然冰释,让
喜欢滑冰的人大失所望。(这里错解为“冰块解冻”)12.【惨淡经营】本来是说作画之前的苦心构思,后来形容苦费心思谋划并从事某项事情或事业。如:夫妻俩惨淡经营着这家小店,生意一直很红火。(“惨淡经营”表示为某事非常劳苦,该处运用正确,但因后有“红火”,容易被判断为错误)13.【洛阳纸贵】晋代左思《三都
赋》写成以后,抄写的人非常多,洛阳的纸都因此涨价了。(见《晋书·文苑传》)借指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14.【独具只眼】不可理解为只有一个眼,其实形容具有独到的见解或独特的眼光。15.【高山景行】不是指高山美景,而是比喻崇
高的德行行为。16.【人言啧啧】此词中的“啧啧”与“啧啧赞叹”的“啧啧”不同义,而是指不满意地纷纷议论。“人言啧啧”是指人们不满地纷纷议论开来。17.【师心自用】形容一个人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并非指学习教师的方法来运用。18.【高屋建瓴】建,通“瀽”,倒水。在高
屋顶上倒翻瓶子里的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19.【求全责备】责:求。备:齐全。对人对事要求完美无缺。(“责”,不能解为“责怪”)20.【屡试不爽】爽:差错。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21.【便宜行事】便宜:按合宜的方法。按合宜方便的办法自行处理,不等请示答复。22.【心广体胖(
pán)】广:宽阔。胖:舒坦。原指内心没有愧疚,体貌便安泰,舒坦。后专指内心安逸、舒畅,因而身体发胖。也作“心宽体胖”。23.【义薄(bó)云天】薄:逼近。云天:指高空。正义之气逼云天。形容一身正气,为正义而斗争。24.【博闻强识】博:广博。
闻:见闻。识:记,音zhì。见闻广博,记忆力强。25.【色厉内荏】色:神色。厉:厉害。内:内心。荏:软弱,怯懦。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26.【一傅(fù)众咻(xiū)】傅:教。咻:喧嚷。一个人教,许多人在旁扰乱。27.【旁门左道】旁、左:邪,不正。指不正派的学术派别和宗教派别。泛指不正派的方法、
途径等。也作“左道旁门”。28.【不名一文】不能理解为不值一分钱,而是说极其贫穷。此处的“名”是“占有”的意思。29.【阳春白雪】不能理解为春天的雪,而是指高雅而不通俗的文艺作品(跟“下里巴人”相对)。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3.png〖即
时巩固〗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B.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②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C.①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②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D.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②永和初,出为河间相.答案:C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内:同“纳”,接纳。B.失其所与,不知知:同“智”,智慧,明智。C.秦伯说,与郑人盟说:同“悦”,高兴。
D.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而:连词,并且。答案:D解析:D项,“而”同“耐”,能力,能耐。“而”因与“耐”古音同而借用。这句话的意思是:品德可使一位君主满意,能力使一国的人信任。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若舍
郑以为东道主B.行李之往来C.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D.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答案:D解析:D项,劳苦:古今意义相同,劳累辛苦。A项,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B项,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携带的包裹
、箱子等。C项,多谢:古义,多多劝告;今义,非常感谢。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B.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C.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又有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答案:D解析:偏义复词必须联系语境推断。A项,存亡:本来指生存与衰亡,在语境中与“危急”相应,偏取“亡”的意义,用以强调蜀汉所处的艰难形势。B项,作息:本来指劳作和休息,在语境中偏取“作”的意义,突出刘兰芝的任劳任怨。C项
,出入:本义指出去和进来,在语境中偏取“入”的意义,指刘邦入关后严加防守,不让“他盗”进关。D项,左右:四周,旁边。A、B、C三项中加点词都属偏义复词,与这三项不同,D项加点词语不是偏义复词。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B.吾从而师之C.顷之未发,
太子迟之D.且庸人尚羞之答案:A解析:A项,利:名词使动用法,使……得利。B项,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C项,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迟缓。D项,羞: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感到羞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