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陕西省西安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6月第二次仿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共(8)页,63.18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b12562cadf3dc47874101db75b16e1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西安中学高2021届高三第二次仿真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代青铜礼器的装饰花纹充满了神秘性、幻想性和威慑性;西周中期以后,青铜礼器在装饰上多采用
几何形花纹,追求典雅、朴素的美。这一变化反映出A.周代青铜制造技艺已开始衰退B.青铜器的功用发生了重大改变C.观念形态从重神事转向重人事D.父子相袭的工官制度遭到破坏2.西汉官方孝德教育呈现出神秘化的倾向,“孝”从政治伦理范畴中提升出来,发展为宇宙间无所不在的最高准则,为引导人们崇尚孝德
,统治者A.推动了儒释道融合B.革新了选官制度C.提出家国一体观念D.设刺史以察民情3.北宋时期,市镇的发展主要在黄河流域,而同时代的江南地区相对较少,如苏州只有4市镇。南宋时代,江南地区的市镇异军突起,临安府增至28市镇,
嘉兴府达15市镇,苏州达19市镇。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A.黄河流域经济的萧条和衰败B.政治中心决定商业贸易的发展C.南方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D.海外贸易促进人口数量的增长4.明成祖在设立内阁的同时,又重用宦
官。到明朝中后期,在内阁权威扩大的同时,代天子批红”的司礼监权力也不断上升,甚至出现宦官专权现象。这反映出。A.内阁和司礼监相互制衡、共同决策B.中央集权达到顶峰C.内阁和司礼监权力扩大削弱了皇权D.君主专制得到强化5.1866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续定招工章程条约》,第一次
全面提出了华工的权利及招工各国应负的责任,包含了工期、工时、工食、工资、往返路费、满期安置、患病医治、招募行为等。材料反映出清政府A.国际地位显著提高B.注重维护天朝尊严C.产生近代维权意识D.大力提倡华工出国
6.吴晓波在《跌荡100年》中认为,“在1919年的5月、6月间,如果没有商业团体及工人的支持,‘五四运动’仅仅是一场激动人心的学生抗议而已。在青春激荡的天安门广场的背后,以工人和企业家为主体的商业力量就是那些起着重要
的作用,却不被人注意到的‘广场背后’的人。”材料最能说明五四运动A.工人和企业家跃升为新兴政治力量B.得到先进知识分子领导C.是一场广泛的群众性的爱国运动D.促使国人民族意识开始觉醒7.如表反映了我国1961~1962年生产指标变化情况,这说明当时年份钢产量煤产量
基本投资积累率1961年750万吨2.5亿吨59.5亿元19.2%1962年600万吨2.39亿吨46亿元10.4%A.全国工业产量急剧下滑B.政治斗争抑制了经济发展C.国民经济结构得到优化D.中央对“左”倾错误进行了纠正8.198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
6周岁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7周岁入学。”该规定A.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B.体现了我国科教兴国战略C.使教育事业开始重新走上正轨D.便利了国家收回教育主权9.《十二铜表法》
第七表第二条: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栽种橄榄树和无花果树的,应留空地九尺;其他树木留五尺。这表明《十二铜表法》A.强调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性B.注重预防和调节经济纠纷C.注重维护贵
族的土地私有权D.强调经济自由的基本原则10.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例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南部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等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历史
根源是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商品流通B.三角贸易推动区域资源优势互补C.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D.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11.一五计划完成后,苏联基本实现了农业集体化,参与集体农庄的农户已
占65%,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播种面积约占全国播种面积的83%,社会主义工业已占全国工业的99%,成了工业中占绝对统治地位的领导力量。由此可知,一五计划期间苏联A.工农业获得了均衡发展B.无产阶级政权得到巩固C.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D.计划
体制制约经济发展12.1948年,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区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向西柏林大规模空运物资。这一局面持续近一年之久。这次危机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A.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B.两德成为美苏争霸的前哨阵地C.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
策D.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35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明朝后期的)中国在丝绸和瓷器产品的生产上本来就具有比较优势,价格不高
,随着白银价值的增大,这些产品以白银表现出来的价值变得更低,成为国际市场上名副其实的物美价廉的商品,使得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以匹敌的制造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美洲白银或者通过欧洲、西亚、印度、东南亚输入中国,或者用从阿
卡普尔科出发的马尼拉大帆船直接运往中国。中国也从日本获得大量的银和铜,并通过中亚的内陆贸易获得一些银和铜。——摘编自[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材料二1854~1856年,英国(指英国本土)出口贸易中,原材料占7%,食品
占8%,工业制造品占85%。同期的进口贸易中,原材料占61%,食品占33%,工业制造品仅占6%。英国的贸易伙伴,除了欧洲国家外,主要是美洲国家及其殖民地。英国的出口工业商品,从日常消费品到各种机械设备,几乎无所不包。至于进口商品,由于英国商业信息灵通且足够了解、把握和垄断世界市场,它往往
可以以最便宜的价格购买到“美洲和东欧的小麦和玉米、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的肉类、丹麦的乳制品、帝国领地和中美洲的热带物产、马来西亚的锡、南美洲的铁、斯堪的纳维亚的木材等”。由此可见,海外市场的征服和开拓对英国工业是何等重要。英国国民经
济已经完全是一个外向型、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的经济。——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后期的中国与19世纪中叶的英国对外贸易的不同。(1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
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叶英国对外贸易的趋势及其影响。(9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中国史学界关于世界近代史下限的各种观点下限主要主张者1900年或19世纪末20世纪初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
代史编》。目前越来越多学者赞同该划分法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改革开放前的主流观点,源自苏联,至今不少学者仍然赞同1905年李世安《建立科学的世界史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何思琦《世界近代史分期问题初探》20
世纪70年代马生祥《中国世界近代史专业委员会研讨会综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史学界对世界近代史下限的多种观点。对此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
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简述废弃手机在我国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及治理措施。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1977~1985年,科技事业基本是从“文化大革命”中恢复的过程,并开始了科技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根据中国的现实情况,
科技政策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法律、法令形式的科技政策;二是通过党政领导机关或科研管理机构发布的有关科学技术的战略、规划、计划、决定、条例、规定、章程和制度等;三是以办法、通知、意见、会议文件以及主要领导人代表党和国家的重要讲话等形式出现的科技政策
。此外,还有支持科学技术发展条件的政策,如:人才政策(知识分子政策)及相关的教育政策。结合该阶段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和方针,科技政策更多地侧重了技术政策。1978~1979年,中法,中德(联郑德国)、中美分别签订了科
技合作协定。还成立了中美科技合作联合委员会。设备进口和技术引进也再度掀起了高潮。这段时间设备进口和技术引进对促进石油、化工等工业部门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虽然一度追成了依赖国外技术和大量进口零配件的被动
局面。但总体来说,此阶段的技术政策还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摘编自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科技政策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7~1985年中国科技改革的主要特点。(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1977~1985年中国科技改革的主要作用。(6分)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自建国开始,美国便一直憧憬着建立以美国联邦制为榜样的“普世联盟”。从19世纪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和
平主义者们先后尝试通过宣扬世界国会、国际仲裁、和平联盟等方案来实现“普世联盟”的目标。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这些设想又进一步发展为法律联盟、政治联盟和军事联盟等不同的蓝图……美国的外交政策也与联盟问题密不可分:一方面,美国从拒绝任何形式的“联盟”转向拥抱“联
盟”,并借助众多盟友的力量来维系自己的霸权地位;另一方面,作为国联和联合国两大国际组织最重要的创建者,美国的“联盟”理念也给其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摘编自蔡萌《美国对外关系中“联盟”观念的演变(1789—1919)》(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联盟”观念的特点。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联盟”观念的影响。(6分)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在20世纪60年代,国家遭到严重的经济困难,国防尖端项目面临“上马”还是“下马”的危机,聂荣臻力主发展以导弹、原子弹为标志的尖端武
器。在总体战略上,聂荣臻主张立足国情,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两用的关键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基本方针上,聂荣臻从国内外基本形势和国防科技的特点出发,提出了“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在指导科技攻关时,聂荣臻根据组织大兵
团攻坚作战的成功经验,最大限度地调动有限财力、物力和优秀人才进行科技攻关。面对党内“左”倾思想和轻视知识、不信任知识分子的现象,聂荣臻积极调整科技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以求科研机构中的所有党政干部都能做好科研工作
和科研人员的“勤务员”,积极为科研工作者创造必需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摘编自战琳琳《聂荣臻: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奠基者》(1)根据材料,概括聂荣臻的国防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简述聂荣臻对新中国国防建设的贡献。(5分)西安中学高2021届高三第二次仿真考试历史答案【答案】24.C25.B26.C27.D28.C29.C30.D31.A32.B33.D34.B35.A41.(1)不同:明朝后期的中国出口商品以手工业制品为主,19世纪中叶的英国出口商品
以工业产品为主;明朝后期的中国进口较少,贸易顺差大,19世纪中叶的英国进出口贸易相对均衡;明朝后期的中国以传统(丝路)贸易伙伴为主,范围扩展有限,19世纪中叶的英国贸易伙伴多元且分布广泛;明朝后期的中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较弱,19世纪中
叶的英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强。(16分)(2)趋向:扩大工业制成品的海外倾销市场和廉价原材料产地。(3分)影响:增加了英国的外贸收入;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继续发展;将中国等传统国家强行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了工业文明成果和西方
近代文化的传播;加剧了英国对海外市场的依赖,间接导致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技术革新动力不足。(任意三点6分)42.有学者将世界近代史的下限划分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我赞问该观点。理由:首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第三次科技兴起,它
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不仅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其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巨变,两极格局形成,美苏争霸,长期冷战;同时,世界殖民体系
分朋离析,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第三世界崛起。再次,第二次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巨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长期对峙,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总之,二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发生巨大变
化,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转折点。45.(l)特点:将科枝政策纳入法制化建设轨道;确立党对科技改革及科技政策制定的领导地位;侧重于人才政策、教育政策和技术政策的改革;加强对外科技合作。(9分)(2)作用:加快了先进技术设备引进,有利于石油、化工等重要产业的恢复和发展;加快科
技改革规范化、法制化的进程;有利于科技教育事业的恢复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6分)46.(1)特点:形成时间较早,持续时间较长;与美国自身政治体制联系紧密;内容呈现多样化趋势;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较大影响;从拒绝“联盟”转向拥抱“联盟”;对国际局势产生一
定影响。(9分)(2)影响:推动美国和平主义者们的实践活动;促进国联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建立;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为美国维系霸权地位提供理论依据。(6分)47.(1)思想:立足国情、实事求是;自力更生、尊重
人才;侧重发展国防科技。背景:西方国家对华外交封锁:中苏关系交恶;国民经济在曲折中发展。(10分)(2)贡献:开创一条立足国情的国防科技事业发展道路;推动了新中国尖端武器的研发;推动了国家军事现代化。(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