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南省临湘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9)页,669.82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ad63e03b6261731e811f3a1b6dfdfe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年高二上学期生物第二次月考试卷一.选择题(共16小题,满分48分,每小题3分)1.在下列化学物质或生理过程中,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载体蛋白④二氧化碳⑤无机盐⑥尿素⑦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⑧胃蛋白酶⑨维生素A.②③④⑥B.①③⑦⑧
C.①③⑦D.③⑤⑥⑧⑨【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人体内环境的成分一般包括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无机盐、维生素等)、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以及气体(如氧气
等)。【详解】A、②葡萄糖、④二氧化碳、⑥尿素都可以出现在内环境中,A错误;BC、①血红蛋白不会出现在人体内环境,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③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⑦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发生在细胞内,⑧胃蛋白酶在消化道,都不出现在内环境,B正确
,C错误;D、⑤无机盐、⑥尿素、⑨维生素属于内环境成分,D错误。故选B。2.球场上,运动员之所以能在获得各方信息后迅速做出反应,神经系统扮演了主要角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脑和脊髓中的神经中枢分工明确,独立地调控机体的生
命活动B.外周神经系统中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其活动不完全自主C.自主神经系统中既有传入神经又有传出神经D.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有辅助作用,其数量比神经元少【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对机体的控制是相互协调的,并
非独立调控。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它们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活动,且不完全自主。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等辅助作用,其数量比神经元多得多。【详解】A、脑和脊髓中的神经中枢分工明确,但它们相互联系,共同调控机体的生命活动,并非独立地调控,
A错误;B、外周神经系统中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其活动不完全自主,比如心跳、呼吸等的控制不完全由人的意识决定,B正确;C、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说法错误,自主神经系统是传出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不包
含传入神经,C错误;D、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有辅助作用,其数量比神经元多,D错误。故选B。3.月亮鱼是目前已报道的唯一“全身恒温鱼类”,其体温比周围海水温度高,能够提高其神经传导能力。基于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发现月亮鱼基因组中多个基因发生了适
应性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关于月亮鱼的基因组研究表明,在月亮鱼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定向变异B.月亮鱼种群的全部基因构成基因库,基因突变会导致基因库发生改变C.月亮鱼这一新物种的形成经历了突变、自然选择及生殖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D.“全身恒温”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有助于提升月亮鱼的适应能力以及防御能力【答案】A【解析】【分析】在生物进化中,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包括突变和
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详解】A、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错误;B、月亮鱼种群的全部基因构成基因库,基因突变会产生新的基因,从而导致基因库发生改变,B正确;C、新物种的形成一般要经
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生殖隔离三个基本环节,C正确;D、“全身恒温”这一特性是长期进化、自然选择的结果,有助于提升月亮鱼的适应能力以及防御能力,D正确。故选A。4.下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点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B.ac段Na+大量内流,
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C.改变细胞外液中的Na+浓度可使c点数值发生D.ce段Na+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Na+大量外流【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图中a点之前为静息电位,由K+外流所致,而此时膜外Na+高于膜内,膜外K+低于膜内;曲线上升过程a-c段是因为Na+
内流所致;下降过程c-e段是因为K+外流所致。【详解】A、a点时神经细胞未受到刺激,细胞膜对K+通透性增大,K+外流,膜电位是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A正确;B、ac段曲线上升是因为Na+内流所致,通过通道蛋白大量内流,属于协助扩散,B正确;C、改
变细胞外液中的Na+浓度可使c点数值发生改变,C正确;D、cd段为电位的恢复,此阶段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K+大量外流,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D错误。故选D。5.下图是利用玉米(2n=20)的幼苗芽尖细胞(
基因型BbTt)进行实验的流程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中②过程,过程③中能够在显微镜下看到染色单体的时期是前期和后期B.秋水仙素用于培育多倍体的原理是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和着丝粒
的分裂C.植株A为二倍体,其体细胞内最多有4个染色体组;植株C属于单倍体,其发育起点为配子D.利用幼苗2进行育种的最大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植株B纯合的概率为25%【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性生殖过程中会出现基因重组。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
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都能获得优良品种。【详解】A、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即图中的①过
程,过程③是有丝分裂,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染色单体在后期着丝粒分裂后消失,所以能够在显微镜下看到染色单体的时期是前期和中期,A错误;B、秋水仙素用于培育多倍体的原理是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但不能抑制着丝粒的分裂,B错误;C、植株A
是由二倍体的芽尖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形成的,仍为二倍体,其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加倍,此时细胞内最多有4个染色体组;植株C是由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其发育起点为配子,属于单倍体,C正确;D、利用幼苗2进行单倍体育种的最大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植株B是经过秋水仙素处
理得到的,纯合的概率为100%,D错误。故选C。6.如图表示人体排尿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刺激④处,膀胱收缩属于反射B.排尿反射发生时,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C.若④处兴奋时膀胱收缩,则④属于交
感神经D.在④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大脑皮层会产生尿意【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可知,在②上有神经节,所以是传入神经,①是感受器,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
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感觉神经未梢)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传出神经未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详解】A、分析图可知,在②上有神经节,所以是传入神经,①是感受器,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刺激④处,不
属于反射,反射弧不完整,A错误;B、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排尿反射发生时,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B正确;C、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进而使尿液排出,则若④处兴奋时膀胱收缩,则④属于副交感神经,C错误;D、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在
④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大脑皮层不会产生尿意,D错误。故选B。7.无籽西瓜是由普通二倍体(2N=22)西瓜与四倍体(4N=44)西瓜杂交后形成的三倍体西瓜。三倍体无籽西瓜因其个头大、口感甜、无籽而深受人们喜爱。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变异类
型可用显微镜检测B.三倍体西瓜的细胞中最多含有66条染色体C.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之间存在生殖隔离D.三倍体无籽西瓜是通过染色体变异形成的新物种【答案】D【解析】【分析】利用多倍体育种技术培育无籽西瓜时,在二倍体西瓜的幼苗期,
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四倍体植株,以其作母本,用二倍体植株作父本,两者杂交,把得到的种子种下去会长出三倍体植株,由于三倍体植物在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无法形成正常配子,所以在其开花后,即可利用二倍体植株花粉三倍体子房发育成果实,由于没有受精,所以果实里没有种子,即为
无籽西瓜。【详解】A、无籽西瓜的培育方法是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可用显微镜检测,A正确;B、二倍体西瓜细胞含有22条染色体,其产生配子含有11条染色体,四倍体西瓜细胞含有44条染色体,其产生的配子含有22条染色体,三倍体无籽西瓜由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
瓜杂交形成的,故三倍体无籽西瓜细胞中含有33条染色体,三倍体无籽西瓜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为66条,B正确;C、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产生的子代是三倍体,三倍体高度不育,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存在生殖隔离,不属于同一物种,C正确;D、无籽西瓜的培育方法是多倍体育
种,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所以其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但三倍体高度不育,因此三倍体无籽西瓜不是通过染色体变异形成的新物种,D错误。的故选D。8.下列有关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激素分泌后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B.体内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
平衡C.大量出汗导致血钠含量降低时,醛固酮分泌量减少以维持血钠含量平衡D.正常机体能够通过负反馈调节的方式调节水盐平衡【答案】C【解析】【分析】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1)微量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详解】A、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其分泌激素需弥散到体液
中,随血液流到全身,A正确;B、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B正确;C、大量出汗导致血钠含量降低时,醛固酮分泌量增加,促进对钠离
子的重吸收,以维持血钠含量平衡,C错误;D、正常机体出现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等情况时,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等方式,减少相关激素的分泌,减少水分的重吸收,排出多余水分,从而提升细胞外液渗透压,维持水盐平衡,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D正确。故选C。9.人类
有一种隐性遗传病,其致病基因a是由基因A编码序列部分缺失产生的。对下图所示某家族成员1~6号分别进行基因检测,得到如下条带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基因A产生基因a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B.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C.成员7号基因型只有1种D.成员5、6生出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25%【答案
】D【解析】的【分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
后代。【详解】A、由题干可知,致病基因a是由基因A编码序列部分缺失产生的,因此致病基因a的产生属于基因突变,A正确;B、若A、a位于常染色体上,由电泳条带图可知,1号个体基因型为AA,2号个体基因型为aa,则二者婚配后代3号、4号、5号个体基因型应全为Aa,与电泳图中4号个体只含有A基
因不符,因此A、a不位于常染色体上,B错误;C、由上面分析可知,5号和6号基因型分别是XAXa和XAY,则二者婚配生下的女儿7号个体基因型可能是XAXa或XAXA,即两种,C错误;D、由上面分析可知,A、a不位于常染色
体上;若为伴Y染色体遗传,则4号其因型应与2号相同,与条带图不符;若位于X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则1号基因型为XAXA,2号基因型为XaYa,则4号应该为XAYa,与电泳条带图中4号只有A基因不符,由此可推知其位于×染色体上,根据电泳条带图可知,5
号个体基因型为XAXa,6号个体基因型为XAY,二者婚配生出一个患病男孩XaY的概率为1/4,D正确。故选D。10.迷走神经是与脑干相连的脑神经,不仅对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起作用,还可影响机体的炎症反应,相关机理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迷走神经中促进胃肠蠕动的神经是
交感神经,也是传出神经B.消化液中的胃酸和肠巨噬细胞,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C.迷走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肠巨噬细胞,能促进炎症反应D.乙酰胆碱作为神经递质,TNF-α作为细胞因子,都能传递信息【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
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
统。【详解】A、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副交感神经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A错误;B、胃酸存在于胃液中,胃液不属于体液,因此胃液杀灭胃内细菌的过程属于第一道防线,肠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B错误;C、分析图,迷走神经兴奋时,促进胃腺、肠腺细胞分泌消化液,帮助消化
食物;还能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肠巨噬细胞,抑制其释放TNF-α,TNF-α释放量减少,能减弱炎症反应,C错误;D、乙酰胆碱作为神经递质,TNF-α作为细胞因子,都是信号分子,都能传递信息,D正确。故选D。11.女娄菜(2n=46)为XY型性别决定的植物,雌
雄异株,花的颜色有白色、金黄色和绿色,花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A、a和B、b共同控制。叶片的形状宽叶、窄叶为一对相对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D、d控制,含d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现将纯合的绿花宽叶雌株(甲)和白花窄叶雄株(乙)进行杂交产生
F1,F1均为绿花宽叶,选取F1中的雄株与杂合的宽叶雌株杂交产生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性状,控制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B.两纯合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XDXD、aaBBXdYC.自然界中与花色和叶形相关的基因型有45种D.F2中
的个体随机交配产生的F3中,纯合宽叶雌株的比例为1/4【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
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亲本宽叶与窄叶杂交后代只有宽叶,说明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性状,但仅根据题干的杂交实验不能确定控制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A错误;B、两纯合亲
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XDXD、aaBBXdY或aabbXdY,B错误;C、花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A、a和B、b共同控制,控制花色的基因型有3×3=9种,控制叶形的基因型为XDXD、XDXd、XDY、XdY,共4种基因型,因为雄性不能产生Xd配
子,所以后代中没有XdXd个体,则自然界中与花色和叶形相关的基因型有4×9=36种,C错误;D、F1的雄株基因型为XDY,与杂合宽叶雌株XDXd杂交,F2基因型及比例为XDXD:XDXd:XDY:XdY=1:1:1:1,F2中个体随机交配,雌配子XD∶Xd
=3∶1,雄配子中XD∶Y=1∶2,产生的F3中,纯合宽叶雌株的比例为1/3×3/4=1/4,D正确。故选D。12.研究人员通过改变大米的蛋白质构成,使其携带一种叫“霍乱毒素B”的物质,该物质进入人体后,能有效预防霍
乱的感染。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霍乱毒素B相当于抗原,能激发人体产生免疫反应B.该项研究成功的标志是人体内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C.当霍乱弧菌侵入人体时,记忆B细胞会分泌出抗体D.“大米疫苗”相对于传统疫苗的优点是容易普及推广【答案】C【解析】【分析】疫苗相当
于抗原,能激发人体产生免疫反应,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相应抗体,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可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分泌抗体。【详解】A、大米中携带的霍乱毒素B相当于抗原,能激发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使机体产生记忆细胞,A正确
;B、该项研究成功的标志是人体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当相应抗原进入机体后,记忆细胞可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抗体与霍乱毒素结合,B正确;C、抗体是浆细胞分泌的,记忆B细胞的作用是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C错误
;D、传统的疫苗是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研究人员通过改变大米(原料广泛)的蛋白质构成,使其携带一种叫“霍乱毒素B”的物质,“大米疫苗”相对于传统疫苗的优点是容易普及推广,D正确。故选C。13.控制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合成的基因内部碱基组成及其
表达过程中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数字的单位为千碱基对(kb),基因长度共8kb,已知该基因转录的直接产物mRNA中与d区间相对应的区域会被切除,而成为成熟的mRN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起始密码子对应位点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
位点B.图中转录出成熟的mRNA长度为4.1kbC.基因上密码子决定了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以及翻译的起始和终止D.基因控制生物性状时指导合成的终产物不一定是蛋白质【答案】D【解析】【分析】转录是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
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详解】A、图中转录的起点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起始密码子对应位点是转录形成的mRNA中翻译的起
点,A错误;B、转录是从转录的起点到转录的终点,图中转录出成熟的mRNA长度为7.5-1.2=6.3kb,B错误;C、密码子位于mRNA上,不在基因上,即决定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的是mRNA上的密码子,C错误;D、基因控制生物性状时指导合成的终产物不一定是蛋白质,也可能是RNA,
D正确。故选D。14.近期研究发现滤泡辅助性T细胞(简称TFH细胞)存在于人体免疫系统内,它参与了机体免疫,对维持机体免疫平衡起重要作用。B淋巴细胞必须接受TFH细胞的辅助,才能活化、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没有TFH细胞
的辅助,B淋巴细胞就会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FH细胞、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均属于淋巴细胞B.TFH细胞与B细胞间存在信息传递,这与B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C.参与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的结构为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D.同一个体中TF
H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中的遗传信息不同【答案】B【解析】【分析】免疫细胞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它们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如淋巴的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中的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起着关键的作用,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
都离不开辅助性T细胞的辅助。【详解】A、淋巴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又包括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巨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A错误;B、TFH细胞与B细胞之间存在信号分子与受体(即糖蛋白
)结合的过程,与B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B正确;C、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在细胞内合成,需要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参与抗体合成的结构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该过程中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C错误;D、同一个体中TFH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中的遗传信息相
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TFH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D错误。故选B。15.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病在胎儿期高发可导致婴儿存活率下
降B.青春期发病风险低更容易使致病基因在人群中保留C.图示表明,早期胎儿不含多基因遗传病的致病基因D.图示表明,显性遗传病在幼年期高发,隐性遗传病在成年期高发【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曲线: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在胎儿期发病率较高
,在出生后发病率显著降低;多基因遗传病从胎儿期到出生后发病率逐渐升高,出生到青春期逐渐降低,在由青春期到成年发病率显著增加;单基因遗传病在出生后发病率迅速达到高峰,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青春期后略有回升。【详解】A、染色体病在胎儿期高发可导致胎
儿的出生率降低,出生的婴儿中患染色体病的概率大大降低,保证了婴儿的存活率,A错误;B、青春期发病风险低,使其更容易遗传给后代,因此更容易使致病基因在人群中保留,B正确;C、图示表明,早期胎儿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较低,从胎儿期到出生后发病率逐渐升高,因此部分早期胎儿应含多基因遗传病的致病基因,C错误
;D、图示只是研究了染色体病、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没有研究显性遗传病和隐性遗传病,D错误。故选B。16.机体存在血浆K+浓度调节机制,K+浓度升高可直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从而促进细胞摄入K+,使血浆K+浓度恢复正常。肾脏排钾功能障碍时,血浆K+浓度异常升高,导致
自身胰岛素分泌量最大时依然无法使血浆K+浓度恢复正常,此时胞内摄入K+的量小于胞外K+的增加量,引起高钾血症。已知胞内K+浓度总是高于胞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高钾血症患者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膜内外电位差增大B.胰岛B细胞受损可导致血浆K+浓度升高C.高
钾血症患者的心肌细胞对刺激的敏感性改变D.用胰岛素治疗高钾血症,需同时注射葡萄糖【答案】A【解析】【分析】神经细胞在静息时细胞膜对钾离子通透性较大,部分钾离子通过细胞膜到达细胞外,形成了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详解】A、已知胞内K+浓度总是高于胞外,高钾血症患者细胞外的钾离子浓度大于正常个体
,因此患者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膜内外电位差减小,A错误;B、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由于胰岛素能促进细胞摄入K+,因此胰岛素分泌减少会导致血浆K+浓度升高,B正确;C、高钾血症患者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容易产生兴奋,因此对刺激的敏感性发
生改变,C正确;D、胰岛素能促进细胞摄入K+,使血浆K+浓度恢复正常,同时胰岛素能降低血糖,因此用胰岛素治疗高钾血症时,为防止出现胰岛素增加导致的低血糖,需同时注射葡萄糖,D正确。故选A。二.非选择题(共5小
题,满分52分)17.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离不开内环境。图甲为人体局部组织及体液成分示意图,其中数字表示相应的结构或液体,图乙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几种器官,I、II是有关的生理过程。图丙为人
体组织局部示意图,②④所在位置是某些管道的横切面。回答问题:的(1)体液包括图甲中的_____(用数字标号表示)成分。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上可能会磨出水疱,一段时间后,水疱中的液体会渗入到_____(用数字标号
表示)而使水疱自行消失。(2)图甲中与⑥相比,⑤中CO2浓度较_____(填“高”或“低”);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代谢产物_____进入⑤会使其pH下降,但因其含有_____物质,又能使其pH稳定在正常
范围,即_____内。(3)图乙中Ⅱ过程表示_____,图乙中的a对应图丙中的_____(填序号),其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的含量有关。(4)下表为人体内几种不同体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则该表ABCD中与图丙中⑤和①相对应的字母分别是_____
。成分(mmol/L)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AB1425.02.51.5103.36.016.0C1474.01.251.0114.07.51.0D101402.510.3525-47(5)正常机体通过_____调节机制使各个器官、
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答案】(1)①.①③⑤⑥②.①⑤(2)①.低②.CO2和乳酸③.缓冲(或HCO3-)④.7.35-7.45(3)①重吸收②.①③.无机盐、蛋白质(4)DB(5)神经—体液—免疫【
解析】【分析】根据图乙可知:A是小肠、B是肾脏、C是皮肤、D是肺,过程Ⅰ是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Ⅱ是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淋巴液。由图甲判断:①是淋巴液、②是组织细胞、③是组织液、④是血细胞、⑤是血浆,⑥是细胞内液。【小问1详解】①~⑥分别表示淋巴液、组织细
胞、组织液、血细胞、血浆和细胞内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即图甲中的①③⑤⑥,其中含量约占2/3的是细胞内液,即图甲中的⑥。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一段时间后,水疱中的液体会渗入到⑤血浆和①淋巴液而使水疱自行消失。【小问2详解】图甲⑤是血浆,⑥是细胞内液,两者
相比,CO2在组织细胞中产生,由组织液扩散进入血浆,故血浆中的浓度低于细胞内液,即⑤低于⑥。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代谢产物CO2和乳酸进入⑤会使其pH下降,但因其含有HCO3-(缓冲)物质,又能使其pH稳
定在7.35-7.45正常范围内。【小问3详解】图乙中B表示肾脏,Ⅱ过程表示重吸收过程,图乙中的a是血浆对应图丙中的①,其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有关。【小问4详解】根据表中B液体含有较高浓度的蛋白质和Na+,可
确定该液体为血浆与图丙中①相对应,D中含有较高浓度K+和蛋白质可确定其为细胞内液与图丙中⑤相对应。【小问5详解】正常生物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18.飞鸟是蜗牛的天敌之一,蜗牛只要离开树荫和草丛的庇护,就很容易被飞鸟发现。已知蜗牛外壳有条纹
(B)对无条纹(b)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请分析回答:(1)蜗牛种群中的全部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____。(2)有条纹蜗牛和无条纹蜗牛被天敌捕食的情况如图所示。若自然界中,两种蜗牛数量几乎相同,若干年后,蜗牛中有条纹基因的
频率将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在这一过程中,蜗牛发生了进化,生物进化的实质是____。(3)在一个人工养殖蜗牛种群中,有条纹的蜗牛大约占64%,这些蜗牛自由交配,若干代后B基因的频率为____,基因型为Bb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答案】(1)基因库(2)①.减小
②.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3)①.0.4##40%②.48%【解析】【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种群是同种生物的一个群体,同一个种群中的不同个体间存在基因交流。如果因为地理原因分成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的群体,则成为不同的种群。物种在进化研究中以生殖隔离的产
生为标志,是由一个一个种群组成的。【小问1详解】一个种群所有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所以蜗牛种群中的全部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小问2详解】从图中看出有条纹蜗牛的被捕食概率比无条纹的被捕食概率大些,说明有条纹蜗牛更容易被捕食。若干年后,无条纹基因的频率将会增大,有条纹基因的
频率将减小,在这一过程中,蜗牛发生了进化,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小问3详解】有条纹(B_)的蜗牛大约占64%,无条纹(bb)的蜗牛大约占36%,所以b的基因频率为0.6,B的基因频率为
0.4,这些蜗牛自由交配,子一代BB的概率为16%,Bb的概率为48%,bb的概率为36%,所以B_的概率为64%,bb的概率36%,子一代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与亲本相同,所以自由交配若干代后,B基因的频率不变,为0.4,基因型为Bb的个体所占比例为48%。1
9.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相当复杂的。图1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的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图2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方式(
有甲、乙、丙三种方式),结合图1和图2,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在寒冷环境下,产生寒冷感觉的部位是______,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是_______。图1中激素______(填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以增加产
热量。(2)图1中垂体可分泌激素A_________(填名称)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激素B_________(填名称),在激素B分泌过程中,通过________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3)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的__
______分泌的激素,它的分泌途径主要是图2中______(填“甲”、“乙”、“丙”)。(4)抗利尿激素是由_______合成的,通过图2中_____(填“甲”、“乙”、“丙”)模式合成和释放,当人体内_______升高时,其分泌量增加,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导
致_________。【答案】(1)①.大脑皮层②.下丘脑③.B、C(2)①.促甲状腺激素②.甲状腺激素③.分级调节(3)①.髓质②.丙(4)①.下丘脑②.乙③.细胞外液渗透压④.尿量减少【解析】【分析】图1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
节过程的示意图,其中A为促甲状腺激素;B为甲状腺激素;C为肾上腺素。图2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有甲、乙、丙三种方式,其中甲激素的调节属于下丘脑→垂体→靶腺的分级调节,如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乙激素为下丘脑分泌,但由垂体释放,应该为抗利尿激
素;丙激素是由神经系统控制分泌腺分泌的。【小问1详解】人体在寒冷环境下,产生寒冷感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寒冷环境下,B甲状腺激素和C肾上腺素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细胞呼吸,以增加产热量。【小问2详解】图1中垂体分泌的A促
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激素B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在激素B分泌过程中,通过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小问3详解】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的髓质分泌的激素,直接受下丘脑中相关神经的调节,其途
径主要是图2中丙。【小问4详解】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的、垂体后叶释放的,对应图2中的乙模式,当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减少。20.果蝇是遗传学上的模式生物。研
究发现,果蝇棒眼与缺刻翅的形成均是X染色体畸变导致。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果蝇棒眼与缺刻翅产生的原因,请分析回答:(1)据图分析,果蝇棒眼和缺刻翅的形成均是___(填变异类型)的结果,确定这类变异最直接的方法是___。(2)已知果蝇只要有一条X染色体上含两个16A区段就表现为棒眼。现有一批正常眼和
棒眼的雌、雄果蝇,某同学欲鉴定一只棒眼雌果蝇含有的16A区段数,让该棒眼雌果蝇与___杂交,观察子代雄果蝇性状表现,若___,则说明该棒眼雌果蝇含4个16A区段。(3)研究发现,果蝇的缺刻翅具有纯合致死效应。若让正常翅雄果蝇与缺刻翅雌果蝇杂交,后代果蝇的表
型及比例为___。【答案】(1)①.染色体(结构)变异②.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的长度(2)①.正常眼雄果蝇②.子代雄果蝇全为棒眼(3)缺刻翅雌:正常翅雌:正常翅雄=1:1:1【解析】【分析】依题意,缺刻翅是由常染色体上某一片段缺失引起的,棒眼是由于X染色体上的16A区段重复导致的,均属于
染色体结构变异。【小问1详解】由题意及图可知,正常翅突变为缺刻翅是由于A基因所在片段缺失导致的,正常眼转变为棒眼是由于X染色体上的16A区段重复导致的,前者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后者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中的重复。基因突变是染色体的某一位点上基因的改变,这种改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而染色体变异是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的。检测染色体结构变异最直接的方法是用显微镜观察果蝇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长度。【小问2详解】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鉴定一棒眼雌果蝇
16A区段数,可以让该棒眼雌果蝇与正常眼雄果蝇交配,观察子代雄果蝇性状表现。由于果蝇只要有一条X染色体上含两个16A区段就表现为棒眼,可用B/b基因表示,如果该棒眼雌果蝇16A区段数是3,其基因型为XBBXB,与正常雄果蝇XBY杂交,则子代雄果蝇中一半正常眼,一半棒眼
;如果该棒眼雌果蝇16A区段数是4,其基因型为XBBXBB,与正常雄果蝇XBY杂交,则子代雄果蝇全为棒眼。【小问3详解】根据题意,果蝇的缺刻翅具有纯合致死效应,说明雄性中不存在缺刻翅个体,雌性缺刻翅果蝇为杂合子,且缺刻翅为显性,相关基因用H、h表示。缺刻翅雌果蝇基因型可表示为XHXh,正常翅
雄果蝇基因型为XhY,杂交得F1的基因型为XHXh、XhXh、XHY(死亡)、XhY,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缺刻翅雌:正常翅雌:正常翅雄=1:1:1。21.2017年全球糖尿病地图显示,中国糖友全球最多(1.144亿),
而且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如图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图中字母A~D表示物质,数字1~11代表结构和过程,丙和丁代表胰岛中的不同细胞,且图中抗体1或抗体2只与相应的受体结合。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上述调节模型可以看出血糖平衡调节是_____(填“
神经调节”或“体液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2)图中降低血糖的物质是_____(用字母表示),它可以通过促进_____、_____及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等途径来降低血糖浓度。(3)正常情况下,促进细胞丙分泌C物质增加
的物质有_____、_____和D物质(填物质名称)。与神经调节相比,写出激素调节生理活动的特点是_____。(4)研究发现,当人体血液中存在抗体1或抗体2时会患糖尿病,抗体1作用的对象是丙细胞膜表面的_____(填物质名称)受体,其中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达到降低
血糖效果的糖尿病是由_____(填“抗体1”或“抗体2”)引起的。从免疫学的角度看,以上糖尿病属于_____病。【答案】(1)神经-体液(2)①.C②.(促进)组织细胞氧化分解葡萄糖③.(促进)糖原的合成(促进组织细胞对糖的
摄取、利用和储存)(3)①.神经递质②.葡萄糖③.反应速度缓慢、作用时间比较长、作用范围比较广(4)①.葡萄糖②.抗体1③.自身免疫【解析】【分析】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感受器甲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
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丙)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C)分泌增多;当血糖浓度下降时,感受器乙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A
细胞(丁)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高血糖素(D)分泌增多。故图中丙是胰岛B细胞,丁是胰岛A细胞,C是胰岛素,D是胰高血糖素。2、图中抗体1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使得胰岛B细胞接受不到血糖浓度变化的信号刺激,胰岛素不能正常合成和分泌,血糖浓度从而升高;抗体2与组织细胞膜上
的受体结合,使得胰岛素不能充分作用于组织细胞,血糖不能顺利进入组织细胞,导致血糖浓度升高。【小问1详解】据图可知,图中血糖调节的过程有感受器和下丘脑等神经结构的参与,也有丙(胰岛B细胞)、丁(胰岛A细胞)所释放的激
素的作用,因此为神经-体液调节过程。【小问2详解】据图可知,当血糖浓度上升时,感受器甲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支配丙,分泌C增多,因此图中降低血糖的物质是胰岛B细胞(丙)分泌的胰岛素(C);它可以通过促进组织细胞氧化分解葡萄糖;促进糖原的合成以及葡萄糖转化为
非糖物质等途径来降低血糖浓度。【小问3详解】分析图示可知,图中丙代表胰岛B细胞,D代表胰高血糖素,影响丙分泌C(胰岛素)的物质有血液中的葡萄糖、下丘脑传出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丁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与神经调节相比,激素调节生理活动具有反应速度缓慢、作用时间比较长、作用范围比较广的特点。【小问4详解】
据图可知,抗体1致病原因是由于抗体1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该种情况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达到降低血糖效果。而抗体2作用于组织细胞膜上胰岛素的受体,使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因此抗体2所引起的糖尿病
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得到治疗。从免疫学的角度看,两种抗体均攻击了机体正常的细胞,故形成的糖尿病均属于自身免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