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5 页
  • 大小 931.627 KB
  • 2024-09-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2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x,共(15)页,931.62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a0a8aac18293de344a64c90927fae3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厦门双十中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远古时期,中华先民们对龙的崇拜是一种原始自然崇拜,而到商周时期,从质朴、多样化的龙发展到统一、规范的龙,龙也逐渐走向了权力中心。中华先民对龙崇拜的演进历程主要反映了A

.早期文明浓厚的神权色彩B.多元一体格局的逐步形成C.中央集权制度的正式确立D.宗教信仰已趋向基本统一【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主要强调中华先民们对龙的崇拜由多样化的原始自然崇拜发展到统一、规范的崇拜,并且龙也逐渐走向了权

力中心,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从远古到商周时期,中华文明从“满天星斗”到逐渐交融,再到文明初现的历程,而在这种文明初现的历程中,早期社会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逐步形成,故选B项;虽然对龙的崇拜也体现了浓厚的神权色彩,但A选项表述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中“从质朴、多样化的龙发

展到统一、规范的龙,龙逐渐走向权力的中心”的历史解释,故A项表述不是材料主旨,可排除;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对龙的崇拜不能等同于宗教信仰,同时,D项结论也存在偏颇,可排除。2.汉初实行上计制度,要求郡国在

年终将该地区的经济收支、户口多少、土地面积的数量、耕地增减、自然灾害以及社会治安等状况统一上报到朝廷,作为征收赋税、征发徭役、计划经费开支和制定各种有关政策的依据。这一制度A.限制了土地兼并B.强化了君主专制C.加强了国家治理

D.解决了王国问题【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作为征收赋税、征发徭役、计划经费开支和制定各种有关政策的依据”可知,上计制度使国家赋役征派、政策制定更有据可循,加强了国家治理,故选C项;土地兼并的根源在于土地私有制,上计制度只

能一定程度上限制土地兼并,但“限制了”一词表述错误,排除A项;君主专制的强化与中央官制的设置有关,上计制度只是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并不能加强君主专制,排除B项;王国问题是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解决的,上计制

度并不能解决该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3.唐朝时,为加强边防在沿边重镇设立的节度使,逐渐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北宋建立后,革除前朝之弊,弱化地方权力,形成干强枝弱的局面。元朝的行省官员,常以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但却“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与唐、宋相比,元朝A.君主专制空前强

化B.中央对地方权力分配趋于合理C.行省官员有名无实D.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元朝行省官员,常以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但却‘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

”反映出元朝行省制度之下,行省长官作重要决策时受到中央政府的制约,对比唐宋时期,元朝这样的现象说明中央对地方权力分配趋于合理,故选B;材料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权力变化,未涉及君主专制,故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行省官员拥有很大权力,但“不敢专决大政”,故排除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与材料无关,故排除D。4.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这现象反映出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B.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D.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答案】D【解析】【分析】

【详解】材料信息是,明代秀才对出身进士的地方官员“不胜谄事”,对出身举人的地方官员则随意提出要求。这实质上反映出进士的功名比举人的功名更具威望,故D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故A错误;材料没有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的信息,故B错误;出身等级不可能决定行政能力,故C说法错误。5.下图为形

成于清朝前期的庄票,是钱庄签发的一种票据。分为即期和远期两种,即期庄票见票即可支付,远期庄票须到期才能支付,庄票弥补了商贩的资金问题。庄票的流通反映了的A.政府需加强对金融业的管控B.资本性借贷有了显著发展C.庄票代替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D.民间资本推动货币政策调整【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庄票的分类和职能可以看出,庄票是一种借贷凭证,其在市场上流通,说明当时资本性借贷有了显著发展,B正确;庄票流通利于商业发展,而且其本身是

有序发展,并未扰乱当时市场秩序,排除A;C不符合史实,庄票只是凭证,不能取代白银的货币地位,排除;题干未涉及货币政策调整,排除D。6.针对中华民国初年的国会政治,有学者提出"多数本应参与其中的人"却"形成国会'万万不能存立'之共识"。据此可知,民国初年的民主政治A.社会基础薄弱B.违背社会潮流

C.导致军阀割据D.缺乏理论依据【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万万不能存立”说明反对国会的建立,由此可知社会基础薄弱,故选A;设立国会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排除B;出现军阀割据是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导致的,

并不是因为国会政治,排除C;民国初年的民主政治借鉴自西方的民主思想理论,并不缺乏理论依据,排除D。7.毛泽东在《论人民主专政》中指出"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资产阶级共和国

,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唯一的出路是经过工人及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毛泽东的这一判断主要是基于A.维新运动失败的惨痛教训B.苏俄建立社会主义经验C.西方列强对中国长期压迫D.对中国国情的准确把握【答案】D【

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是不可能实现的,主要是因为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资产阶级软弱性也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实现革命的胜利,所以只能建立经过工人及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毛泽东的这一判断体现了他对中国国情的准确把握,故选D;

ABC都是影响毛泽东这一判断的因素,但都只是体现了某一方面,不够全面,排除。8.下图是内蒙银行发行的二百元纸币的正面,它的正上方是“内蒙银行”四个字,两侧是“内蒙各族县、公私款项通用”的字样,正下方是

“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印”。这种纸币A.属于国民政府认可的法币B.见证了中共早期的民族政策C.国民革命时期在全国流通D.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三十六年是1947年,

同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因此这种纸币见证了中共早期的民族政策,B项正确;该货币并非是法币,排除A项;国民革命时期是1924年至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抗日战争于1945年结束,排除D项。故选B项。9.1963年,雅加

达举办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中国派出了规模空前的体育代表团参赛。通过此次运动会,中国加强了同亚非拉国家的团结协作。据此可知,当时我国A.打破欧美孤立封锁B.睦邻友好关系加强,C.外部环境和平稳定D.外交方式灵活多元【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0年代,中国

通过参加运动会等方式,加强同亚非拉众多国家的团结、协作,反映出当时我国外交方式的灵活多元,D项正确;早在建国初期,我国通过一边倒等方针,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就已打破了欧美孤立封锁,A项错误;亚非拉国家

并非都是中国的邻国,B项错误;19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美继续对抗,中国外部环境并不和平稳定,C项错误。10.据调查,解放初的农村村干部多是贫下中农,人民公社时期多是劳模、劳动积极分子,新时期选拔大学生当村官成为一个新动向。这些变化说明()A.宗法世俗操控

农村民主选举B.农村基层治理适应社会发展C.经济地位决定农村干部身份D.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日渐成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不同时期的社会需求不同,因此需要的管理人才也不同,从贫下中农到劳模、劳动积极分子再到大学生的变化,反映出社会需求影响农村

干部任用,农村基层干部的任用变化适应社会发展,B项正确;材料与宗法无关,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农村干部的经济地位,而且C项表述绝对,排除C项;材料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1.民主选举是古代雅典政治的特色。为确保参政机会均等,有些职位甚至通过抽签产生但对于三列桨战舰舰

长和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等职位,则指定由最富有阶层的人轮流担任,且自己负担全部费用,雅典的这些举措A.引发了贫富之间的对立B.说明其文化事业不发达C.有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D.实现了绝对平等的理念【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为确保参政机会均等,有些职位甚至

通过抽签产生”有利于实现雅典公民内部的平等,使人人都可以参政议政,材料“但对于三列桨战舰舰长和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等职位,则指定由最富有阶层的人轮流担任,且自己负担全部费用”有利于发挥富人的作用,减轻贫民负担,据此可知,雅典的这些举措有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故C项正确;A项根据材料无法

得出,排除;题干涉及的是雅典民主选举,并没有体现文化事业不发达,排除B;雅典民主选举体现了相对平等而非绝对平等,排除D。故选C。12.有学者认为「尽管大西洋把英、美、法三国永远地分隔开了,但三国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

命不仅有一定的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这说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都体现了A.对民主和人权的追求B.民主与封建专制的斗争C.对共和制政体的实践D.君主立宪制的构建进程【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美英法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都建

立了民主政体,体现了对民主和人权的追求,故选A;美国不存在与封建专制的斗争,排除B;英国建立的是君主立宪政体,排除C;美法建立的都是民主共和政体,排除D。13.赫尔德是德国文坛狂飙突进运动的精神领袖,他倡导关注德国民歌,认为民歌之于

德语,德语之于德国民族文学,德国民族文学之于德国民族,“其重要性不言自明”,“在这种关注的转移中,必然把人看作日耳曼人,而不是黑森人或图林根人或达姆斯塔特人”。材料表明A.德国民歌是德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B.赫尔德发掘了德国民歌的文学价值

C.民歌运动有利于增强德国的民族意识D.赫尔德使德国民歌重新焕发了生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德国文坛狂飙突进运动精神领袖赫尔德,倡导关注德国民歌。他认为德国民歌的的会使人关注德语、德国民族文学、德国民族,这种关注的转移,必

然把人看作日耳曼人。由此可知,赫尔德认为民歌运动有利于增强德国的民族意识,C项正确;“德国民歌是德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德国民歌对增强德国的民族意识的重要性,未体现“赫尔德发掘了德国民歌的文学价值”,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赫尔德使德国民歌重新焕发了生机

,排除D项。故选C项。14.十九世纪,英国常务次官以下的广大政府官员组成文官队伍,他们负责执行政策,是常任官员。法律规定:录用文官要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文官不得兼为议员,不得介入党派政治活动。据此可知,英国文官制度的相关规定A.保

证了官员群体的素质B.体现议会对政党的监督C.有利国家政治有序运行D.推动责任内阁制的形成【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可知,文官具有中立性,不带有党派的政治倾向,是常任官员,流动性不强,有利于政治的平稳有序,C项正确;公开考试有利于选拔人才,

并不能保证官员的素质,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文官制度,并未提及议会,排除B项;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于1721年,排除D项。故选C项。15.成立时间名称1955国际茶叶委员会1960石油输出国组织1962可可生产者联盟1970天然橡胶生产者协会推动

表1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B.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D.经济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区域性经济组织的

相关内容。由表格中的“茶叶”、“石油”、“可可”、“天然橡胶”等可知这些国家都是资源和原材料的出口国,属于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所以这些国际组织的出现主要是新兴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行为。故选B。考点: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16.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大国为一己私利,不惜退出国际条约,甚至不经联合国授权就采取制裁或战争,严重威胁着国际和平。这说明()A.国际司法制度亟待建立B.联合国的运作规则发生变化C.

多极化趋势发生逆转D.国际法的实施存在着局限性【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战结束后,一些大国无视国际条约,不承认联合国的权威,拒不遵守国际法,说明国际法的实施存在着局限性,D项正确;早在1946年即二战结束不久,海牙国际法庭的建立,说明世界司法

制度已有所发展,排除A项;“不经联合国授权就采取制裁或战争”的行为,不能说明联合国的运作规则发生了变化,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极化加强的趋势发生了逆转,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宋代的歌谣或谚语表歌谣或谚语出处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通

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平桥策》军(州、府级地方行政单位)不如县,县不如镇。《舆地纪胜》药袁赣吉,脑后插笔(意思就是马州、袁州、缝州、吉安这四个地方脑袋上插一支《江西通志》【笔的讼师不少,也就是说是说江西的风俗好讼)捉贼须捉赃,捉奸须捉双。《书帘绪论·治狱篇》苏湖热,天

下足。《渭南文集)使到十八九,纸钱飞上天(纸币发行到十八、十九届的时候已经恶性膨胀)。《宋史》二月卖新丝,五月余新谷。《读史管见》居养院以存老者,安济坊以养病者,漏泽园以葬死者。《中吴纪闻》——王华艳《从谣谚

看宋代社会的近世化倾向》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宋代历史有哪些史料价值?【答案】示例:角度信息提取史料价值材料来源材料选自宋代的歌谣或谚语。歌谣或谚语是社会历史、时代生活和风土人情的一面镜子,是民众心声的真正体现。它更接近民间社会,是除正史以外的

研究社会史的重要资料。“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筠袁赣吉,脑后插笔”、“捉贼须捉赃,捉奸须捉双”、“居养院以存老者,安济坊以养病者,漏泽园以葬死者”等,反映了宋代实行科举制、社会阶层的流可用于研究宋材料内容

动性增强、法律观念、社会保障的情况。代的政治生活和国家制度建设材料中的歌谣或谚语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反映了宋代历史的情况。是宋代社会的一个缩影。“军不如县,县不如镇”、“苏湖熟,天下足”、“使到十八九,纸钱飞上天”、“二月卖新丝,五月籴新谷”等,反映了城市的发展、经济重心

南移、纸币的发行、商业贸易发展等情况。可用于研究宋代的社会经济状况。【解析】【详解】结合所学,从历史材料的整体和细节两个角度分开回答。首先,从材料的属性和来源进行分析,宋代的歌谣或谚语是宋代社会历史、时代生活和风土人情的一面镜子,是除正史以外的研究社会史的重要资料。其次,从材料的细节内

容分析历史材料的价值,歌谣或谚语的内容涉及科举制、法律、社会保障、城市发展、经济重心南移、纸币发行、商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可以用来研究宋代的政治和经济状况,对研究宋代历史具有一定价值。18.关注城乡贫困居民生活,是国家治理的重

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何解决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成为当时城市治理的重大问题。……在伦敦,从19世纪60年代初开始,为了改善普通劳动者的住房条件,商人乔治·皮鲍迪和悉尼·沃特姿发起“模范住宅运动”;盖起了成

排的大杂院房屋,虽然拥挤但比较卫生,低价出租给劳动者。……1875-1876年,伯明翰通过立法清除贫民窟,(市长)张伯伦下令拆除了17公顷的贫民塞进行开发,这个项目由城市资金承担。……在利物浦,市政会1840年颁布了《关于调整利物浦房屋建筑的条例》,1842年颁布了《利物浦建筑法》,对居

民住房和建筑物提出了一些要求。——摘编自任其怪、吕佳《从住房和卫生条件的改善看近代英国的城市治理》材料二:1951年以后,英国先后颁布了国民救助法国民卫生服务法等,进一步完善包括农民在内的社会福利体系。

德国于1957年颁布《农民老年救济法》,开始建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1972年建立农民医疗保险体系。法国1952年为农民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1960年将医疗保险覆盖到农业从业人员。——摘编自刘家庆《现代西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与思考》材料三:新

中国成立后,在农村设立了以集体经济为依托的保障体系。1956年《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和1960年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提出了农业合作社对于无依无靠的鳏寡孤独要做到“保吃、保穿、保烧、保教、保葬”的“五保”制度,后来又扩展到保住和保医。1994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农村五保供养

工作条例》,确定了“五保”供养赡养的具体规定和内容,从此“五保”制度走向规范化和社会化的道路。——摘自陆月娟《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构与改革》(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英国出现住房问题

的原因及解决方法。(2)根据材料二归纳西方国家二战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农村“五保”制度实施的社会意义。【答案】(1)原因: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居民增多。

解决方法:建设廉租房;政府出资进行城区改造;立法规范房屋建设。(2)特点: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范;以养老和医疗保障为主要内容;以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3)社会意义:有利于缓解农村贫

困,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有利于弘扬爱老敬老、扶残助孤的社会主义新风尚,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的原因,抓住题干时间,结合所学内容从工业革命的深入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居民增多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的方法,根据材料“盖起了成排的大杂院房屋,虽然拥挤但比较卫生,低价出租给劳动者”可以得出建设廉租房;根据“(市长)张伯伦下令拆除了17公顷的贫民窟进行开发,这个项目由城市资金承担”可以得出政府出资进行城区改造;根据“市政会1840年颁布了《关于调整

利物浦房屋建筑的条例》,1842年颁布了《利物浦建筑法》,对居民住房和建筑物提出了一些要求”可以得出立法规范房屋建设。(2)本小问的特点,根据材料“英国先后颁布了国民救助法、国民卫生服务法等”可以得出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范;根据“开始建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1972年建立农民医疗保

险体系。法国1952年为农民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1960年将医疗保险覆盖到农业从业人员”可以得出以养老和医疗保障为主要内容;结合所学内容从以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等方面进行补充。

(3)本小问的意义,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农村“五保”制度的实施有利于缓解农村贫困,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有利于弘扬爱老敬老、扶残助孤的社会主义新风尚,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9.材

料古罗马英国美国公元前454年,罗马元老院被迫承认公民大会制定法典的决议,这就是著名的《十二表法》。因各表系由青铜铸成,故习惯上称作《十二铜表法》。212年授与帝国境内全体自由居民以罗马公民权和一切法定形式的自治敕令的颁行是罗马

居民争取公民权斗争的结果。526年查士丁尼民法大全1688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贵族妥协而推翻国王史称光荣革命1689《权利法案》标志君主立宪政治确立1714—1837乔治王朝时期统治时期1832年通过的

关于扩大下议院选民基础的法案。该议案加入了中产阶级的势力,是英国议会史的一次重大改革。1777年大陆会议制定的《邦联条例》规定,美国是由当时13个独立州组成的邦联制国家1787年制宪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了美国实行联邦制原则1861—1865年美国内战1

865年联邦政府规定,各州不得自由退出联邦,公民必须首先是联邦的公民,然后才是各州的公民;并规定废除黑人奴隶制。——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主题,并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予以说

明。(要求:主题合理、明确,史论结合。)【答案】(一)国家相关制度需符合国情发展,与历史发展变化相适应(二)国家法律制度是随时代发展变化而不断删减、改变并增加,体现法律与时俱进。(三)任何民族国家发展

都是曲折前进的,不断完善呈渐进性特点(四)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范围不断扩大,呈现民主化、制度化、法治化特点。(五)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中存在着“妥协”的政治现象。示例: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中存在着“妥协”的政治现象。英国:“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

同新旧贵族之间妥协的结果,但避免了流血冲突,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权利法案》的颁布,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及1832年议会改革,都体现了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妥的协,但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形成和发展。美国:17

87年宪法规定联邦制,实行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国会议员选举体现了大州和小州之间的利益平衡;联邦政府内部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之间的分权与制衡。美国宪法调和了各方意志和利益,保降了美国宪政民主政治正常运行。(或保留黑奴制度,协调南北

方利益。)以妥协方式解决冲突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取向,民主依赖于妥协,真正的共和政体不是追求社会意见与意志的高度同一性。而是允许多种意见、意志和利益在一种有秩序的体制下妥协共存。【解析】【详解】本题是一个开放性试题,其材料的内容涉及到古代罗马的法律,近代西方的民主代

议制的内容以及相关的法律。可从各自制度发展的规律提炼主题,比如国家相关制度需符合国情发展,与历史发展变化相适应;国家法律制度是随时代发展变化而不断删减、改变并增加的,体现法律与时俱进。提炼主题时注意要几则材料相互联系分析,寻找共同点。论述时根据材料信息,结

合所学的内容展开即可,言之有理,史论结合。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初,面对内外交困,清廷终于放弃了“祖宗家法不可更改”的古训,开始构建现代法律体系和司法制度的基本框架:国家体制上实行君主立宪;起草门类

繁多的部门法构建新的社会秩序;创建新的独立的司法机关。晚清的法律借鉴和移植是从学习日本起步的。这些方案大都没来得及真正实施。辛亥革命后,由晚清所开启的法治进程并没有停顿,除君主立宪的政治亻本制被废除外,后继的中华民国在

此基础上继续推进。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民诉法、刑诉法、法院组织法相继颁布,现代司法制度渐次推开。——摘编自侯欣一著《近代中国法治变革回顾》材料二1997年中共十五大后,九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

一系列重要法律,如合同法使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民事活动的法律制度更加完备。九届全国人大坚持修改原有法律与制定新的法律同等重要,对部分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要求的法律及时进行了修订。如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的修改,进一步完善了保护知识产权的各项制度,适应了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

要。2000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有利于充分发挥地方立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摘编自李正华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1949—201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民国时期法律体系建设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共

十五大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的意义。【答案】(1)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继承已经取得的法治成果;法律体系建设涵盖了从宪法到部门法等广泛领域;现代司法制度逐渐确立。(2)推动了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进程;推动中国融入经

济全球化进程;有利于充分发挥地方立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健全国家立法制度,维护国家法制统一【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晚清的法律借鉴和移植是从学习日本起步的”可归纳出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根据材料“由晚清所开启的法

治进程并没有停顿”可归纳出继承已经取得的法治成果;根据材料“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民诉法、刑诉法、法院组织法相继颁布”可归纳出法律体系建设涵盖了从宪法到部门法等广泛领域和现代司法制度逐渐确立。(2)根据材料“对部分不适应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要求的法律及时进行了修订”“适应了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有利于充分发挥地方立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推动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全球化进程、发挥地方自主性、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健全国家立法制度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获得更多资

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666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