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河南省郑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含解析.docx,共(18)页,6.953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98d35d71304d86085b08568c1e70e6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河南省郑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相对原子质量:H-1
C-12N-14O-16Na-23Mg-24S-32Cl-35.5Fe-56第Ⅰ卷选择题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我国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合成结晶牛胰岛素B.用乙醚提取青蒿素C.
烧制陶瓷D.合成药物A.AB.BC.CD.D【答案】B【解析】【详解】A.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选;B.用乙醚提取青蒿素只是青蒿素从植物中被提取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是化学变化,故B选;C.烧制陶瓷是用泥土高温加热,在烧制过程中有一些氧化过
程,是化学变化,故C不选;D.合成药物是用化学合成或生物合成等方法制成的药物,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D不选;故选B。2.新冠病毒直径大约为60~140nm。化学知识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新冠病毒扩散到空气中可能
会产生丁达尔现象B.使用过的口罩放到可回收垃圾桶回收利用C.将不同品牌的消毒液混合使用消毒效果一定更好D.过氧乙酸()3CHCOOOH可用于空气消毒,其氧元素化合价均为-2【答案】A【解析】【详解】A.新
冠病毒扩散到空气中会产生气溶胶,可能会产生丁达尔现象,A正确;B.使用过的口罩放到指定地方统一处理,不能放到垃圾桶,B错误;C.不同品牌的消毒液不能混合使用,C错误;D.过氧乙酸()3CHCOOOH氧元素化合价均为-2和-1,D正确;故选A。3
.下图表示汽车尾气净化器处理汽车尾气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CO转化为2CO所需氧元素来源于xNOB.汽车尾气发生的都是氧化反应C.PtRh−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D.使用该净化器可减少酸雨的发生
【答案】B【解析】【详解】A.由图可知,CO转化为2CO所需氧元素来源于xNO,A正确;B.由图可知,氮的氧化物变为氮气,发生的还原反应,B错误;C.催化剂只是参与反应,但是反应前后其质量是不变的,C正确;D.由图可知,
使用该净化器,反应产物中没有氮的氧化物,可以减少酸雨的发生,D正确;故选B。4.常温下,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234NaHCOSOH+−−+、、、B.223KCaClCO++−−、、、C.224HMgSOOH、、、++−−D.3HAgNaNO+++−、、、【答案】D【
解析】【详解】A.H+与3HCO−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A不符合题意;B.Ca2+与23CO−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题意;C.Mg2+与OH-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题意;D.各个离子间可以大量共存
,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5.下列变化中,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A.食物的腐败B.钢铁的锈蚀C.钟乳石的形成D.燃料的燃烧A.AB.BC.CD.D【答案】C【解析】【详解】A.食物腐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
错误;B.钢铁的锈蚀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C.钟乳石的形成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D.燃烧为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故选C。的6.化工原料氰化钠(NaCN)有剧毒,一旦进入城市排水系统,后果不堪设
想。下列物质能对泄漏的少量氰化钠做无害化处理的是A.氢氧化钠溶液B.氯化钠溶液C.双氧水D.铁粉【答案】C【解析】【详解】使CN-转化为无毒气体N2,则需要氧化剂,能氧化CN-的氧化剂为双氧水;故选A。7.
五育并举,劳动先行。下列劳动涉及的化学知识表述不正确...的是选项劳动项目化学知识A用含有活性氧颗粒的漂白剂浸泡变黄的衣服活性氧颗粒具有强氧化性,可做漂白剂B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食醋可溶解水垢的主要成分3CaCOC
用复合膨松剂制作馒头利用碳酸盐类产生2CO使馒头松软D用75%酒精进行消毒酒精的强氧化性能灭活病毒和细菌A.AB.BC.CD.D【答案】D【解析】【详解】A.活性氧颗粒有强氧化性性,具有漂白性,A正确;B.醋酸可以和碳酸钙反应,可以用食醋除去水垢,B正确;
C.复合膨松剂中含有碳酸盐和碳酸氢盐,可以产生二氧化碳,使馒头变的蓬松,C正确;D.不是酒精的强氧化性能灭活病毒,而是酒精先破坏细菌表面的保护膜,进入到细菌的内部,使得细菌的蛋白质变性,D错误;故选D。8.下列行为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熄灭少量燃着的金属钠
,用干燥沙土覆盖B.做实验剩余的金属钠,丢弃在废液缸中C.大量氯气泄漏时,迅速离开现场并尽量往高处去D闻气体时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钠能与水反应,故钠着火时不能用水灭火,应用干燥沙土盖灭,故A
正确;B.钠性质活泼能与氧气和水发生反应,且产生的氢氧化钠具有强的腐蚀性,故做实验剩余的金属钠,不能丢弃在废液缸中而放回原试剂瓶中,故B错误;C.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氯气往下沉,故氯气泄漏时,应往高处去,故C正确;D.闻气体时为避免大量气体吸入后对人体的危害,应
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只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闻气味即可,故D正确;故选:B。9.铝粉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的反应可用来焊接钢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铁呈熔融态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23232AlFeOAlO2Fe++高温C.被氧化的物质与被还原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D.实验室引发该反应通常在铝热剂表面加氯酸钾,插上镁带并点燃【答案】C【解析】【详解】A.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温度较高,可以使铁融化,A正确;B.该
反应为置换反应,铝置换出氧化铁中铁,方程式为:23232AlFeOAlO2Fe++高温,B正确;C.该反应中,23232AlFeOAlO2Fe++高温,两个铝被氧化,同时1个三氧化二铁被还原,其比值为2:1,C错误;D.该反应需要高温
引发,在铝热剂表面加氯酸钾可以提供氧气,帮助镁条的燃烧,D正确;【的故选C。10.某小组在实验室探究2Ba(OH)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实质。向1220mL0.01molLBa(OH)−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
溶液,然后向其中匀速逐滴加入1242mL0.2molLHSO−溶液。测定电导率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2Ba(OH)的电离方程式为22Ba(OH)=Ba2OH+−+B.2Ba(OH)在水中
以离子形式存在的证据是A点电导率较大C.AB段电导率下降说明生成的2HO和4BaSO都是弱电解质D.BC段溶液中存在的主要微粒有224HOHSO+−、、【答案】C【解析】【详解】A.Ba(OH)2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出Ba2+
和OH-,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2OH−,A正确;B.溶液的导电率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及离子数目有关,A点的导电率大说明氢氧化钡在溶液中以离子存在,B正确;C.BaSO4难溶于水,所以在水中的导电性弱,但BaSO4在熔融状态下电离,故BaSO4为
强电解质,C错误;D.BC段的溶质为H2SO4,所以溶液中主要存在的微粒为H2O、H+、2-4SO,D正确;故答案为:C。11.下列图示中,表示在同温同压下质量之比为1:4的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体的是A.B.C.D.【答案】B【解析】【详解】同温同压下质量之比
为1:4的氢气与氧气,其物质的量之比=1442321=:,即两者分子数之比为4:1,且氢气和氧气都是双原子分子;故选B。12.用AN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足量22NaO和211.2LCO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A0.5NB.21molSO和
2O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A2NC.常温常压下,17gOH−所含电子数为A9ND.10.1molL−的NaCl溶液中Cl−数目为A0.1N【答案】B【解析】【详解】A.未给温度和压强,则11.2LCO2的物质的量不能计算,故A错误;B.一个SO2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一个O2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则1molSO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即氧原子数为2NA,故B正确;C.17gOH-为1molOH-,1molOH-所含电子数为(8+1+1)NA,即所含电子数为10NA,故C
错误;D.未给出溶液体积,无法计算离子个数,D错误;故答案为B。13.下列实验中,利用图中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ABCD装置目的证明3NH极易溶于水证明22NaO与水反应放热验证铁粉与水蒸气反应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A.AB.BC.CD.D【答
案】A【解析】【详解】A.将少量的水挤入充满氨气的圆底烧瓶中,氨气溶于水,使得容器内压强减小,瓶中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圆底烧瓶中,产生喷泉现象,故应该选择用烧杯,不能选用密封的集气瓶,故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Na2O2上滴水,Na2O2与水反应能生成氧气,且使脱脂棉燃烧,
达到了脱脂棉的着火点,说明反应放热,故B能达到实验目的;C.铁粉与水蒸气高温反应生成氢气,用肥皂液收集氢气,点燃后能爆炸,故C能达到实验目的;D.碳酸钠较稳定,受热不分解,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故D能达到实验
目的;故答案为A。14.下列有关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用3FeCl溶液蚀刻铜板:322FeCu=FeCu+++++B.向硫酸铁溶液中加入KI溶液:3222Fe2I=2FeI+−+++C.向碳酸钙中加入稀盐酸:2322CaCO2HCOO=CaH+++++D.向氢氧化铜悬浊液
中加入稀硫酸:222Cu(OH)2HCu2HO=++++【答案】A【解析】【详解】A.电荷不守恒,则32222FeCuFeCu++++=+,A错误;B.铁离子与碘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C.碳酸钙中加入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正确;D.氢氧化铜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
D正确;故答案为:A。15.下列“实验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不相符...的一组是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实验结论A向某溶液中先滴加双氧水,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原溶液一定含2+FeB向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氯水,溶液先变红,随后褪色氯水中含有酸性物质和漂
白性物质C向某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2BaCl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原溶液中含有2-4SOD向某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原溶液中含有4NH+A.
AB.BC.CD.D【答案】A【解析】【详解】A.溶液中可能本来就存在三价铁,A不相符;B.氯水含有盐酸和次氯酸,故会先变红,其中次氯酸有漂白性,所以会褪色,B相符;C.2-4SO的检验方法为:先加入稀盐酸酸化,
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原溶液中一定有2-4SO,C相符;D.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为NH3,原溶液为盐溶液,因此说明该盐溶液中含有4NH+,D相符;故选A。16.研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
化是合理利用硫元素的基本途径。以下是硫及其化合物的“价一类”二维图及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与A反应生成B,体现C的氧化性B.C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C的漂白性C.CDE→→以及CFE→→都是造成酸雨的可能途径D.E的浓溶液可作干燥剂,能干燥223ClC
ONH、、等气体【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化合价和物质类别,A为2HS,B为S单质,C为2SO,D为3SO,E为24HSO,F为23HSO,H为硫酸盐,G为亚硫酸盐。【详解】A.2SO和2HS生成S单质,体现2SO的氧化性,A正确;B.2SO使品红褪色,体
现2SO的漂白性,B正确;C.2SO被氧化生成3SO,3SO与水反应生成硫酸,或者2SO与水反应生成23HSO,23HSO被氧化生成24HSO,都是造成酸雨的可能途径,C正确;D.浓硫酸可作干燥剂,但是不能干燥3NH,D错误;故选
D。第Ⅱ卷非选择题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大题,共52分)17.分类归纳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依据物质的性质分析以下物质:4NHCl、23FeO、CO、2SO、3HNO、2Fe(OH)、2Ca(OH),上述物质中:(1)碱性氧化物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2)酸性氧化物与足量
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3)属于碱且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属于酸的物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二者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填“氧化还原反应”或“非氧化还原反应”)。(4)实验室利用盐与碱反应
制氨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答案】(1)Fe2O3+6HCl=2FeCl3+3H2O(2)SO2+2OH-=SO23−+H2O(3)①.Fe(OH)2②.HNO3③.氧化还原反应(4)2NH4Cl+Ca(OH)2ΔCaCl2+2NH3↑+2H2O【解析】【小问1详
解】在以上物质中,23FeO是碱性氧化物,其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小问2详解】在以上物质中,2SO是酸性氧化物,其和足量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离子方程式为:SO2+2OH-=SO23−+H2O;【小
问3详解】在以上物质中,2Fe(OH)、2Ca(OH),其中,2Fe(OH)中的铁为+2价,有还原性,故为2Fe(OH);3HNO属于酸;硝酸有氧化性,可以氧化+2价铁,其和2Fe(OH)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小问4详
解】实验室利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制备氨气,方程式为:2NH4Cl+Ca(OH)2ΔCaCl2+2NH3↑+2H2O。18.实验室用110.0molL−浓盐酸配制1250mL0.2molL−稀盐酸。(1
)请将以下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补充完整。a.计算:计算需要浓盐酸的体积为_______mL。b.量取:根据计算结果,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体积的浓盐酸。c.稀释:将浓盐酸沿玻璃棒注入盛有70~80mL蒸馏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慢慢搅动后,再向烧杯中
加少量蒸馏水,搅拌使其混合均匀。d.转移、洗涤:冷却至室温后,将烧杯中的溶液沿玻璃棒注入_______中,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各2~3次,将洗涤液全部注入容量瓶,轻轻摇动容量瓶。e.定容、摇匀: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离刻度线1~2
cm时改用_______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f.贴标签: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2)下列操作中,会造成所配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填字母)。a.定容时,俯视刻度线b.配
制过程中忘记洗涤烧杯和玻璃棒c.转移时有少量溶液洒出d.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容量瓶瓶颈上的刻度线(3)若实验过程中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容量瓶瓶颈上的刻度线,应如何处理?_______【答案】(1)①.5.0②.250mL容量瓶③.胶头滴管
(2)a(3)重新配制【解析】【小问1详解】a.根据()()()()cVcV=浓浓稀稀,10.00mol/LV(浓)=0.25L0.2mol/L,V(浓)=5.0mL;d.转移时,将烧杯中的溶液沿玻璃棒注入250mL
容量瓶中;e.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故答案为:5.0;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小问2详解】a.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加的水的体积偏小
,导致浓度偏大,a符合题意;b.配制时,忘记洗涤烧杯和玻璃棒,使得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浓度偏小,b不符合题意;c.转移时有少量溶液洒出,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浓度偏小,c不符合题意;d.加蒸馏水超过了刻度线,导致所加水的体积偏大
,浓度偏小,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小问3详解】如果配制溶液时,不小心加蒸馏水超过了容量瓶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小,需要重新配制;故答案为:重新配制。19.某同学用下图装置制取2Cl并探究其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①用于制取2Cl,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装置②的作用是_______。(3)装置③用于验证2Cl的氧化性强于S,该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4)装置④中的现象是_______。(5)装置⑤的作用是_______。【答案】(1)MnO2+4H++2Cl-ΔMn2++Cl2↑+2
H2O(2)除去Cl2中混有的HCl气体(3)Cl2+S2−=2Cl-+S↓(4)集气瓶中逐渐充满黄绿色气体,湿润有色布条褪色(5)吸收氯气,防止污染环境【解析】【分析】装置①中,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氯气中
含有HCl和水蒸气杂质,用装置②中的饱和食盐水除掉HCl杂质;装置③中,氯气和硫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硫单质,该装置是验证氯气的氧化性性大于硫;装置④中,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使有色布条褪色;氯气有毒,用装置
⑤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小问1详解】装置①用于制取2Cl,该反应是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ΔMn2++Cl2↑+2H2O;故答案为:MnO2+4H++2Cl-ΔMn2++Cl2↑+2H2O。【小问2详解】氯气
中含有HCl气体和水蒸气,因此装置②的作用是除去Cl2中混有的HCl气体;故答案为:除去Cl2中的混有的HCl气体。【小问3详解】装置③用于验证2Cl的氧化性强于S,利用置换反应来验证,则该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S2−=2Cl
-+S↓。【小问4详解】装置④中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使有色布条褪色,因此看到的现象是集气瓶中逐渐充满黄绿色气体,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故答案为:集气瓶中逐渐充满黄绿色气体,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小问5详解】氯气有毒,会污染环境,因此装置⑤的作用是吸收氯气,防止
污染环境;故答案为:吸收氯气,防止污染环境。20.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2NO,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可选试剂:浓硝酸
、稀硝酸(3mol/L)、蒸馏水、NaOH溶液、2CO。(提示:所提供的5种试剂在本实验中均要用到。)已知:NaOH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2NO反应,23222NO2NaOHNaNONaNOHO+=++(1)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依次为: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通入一段时
间2CO,关闭弹簧夹,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通入2CO的作用是_______。(2)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装置②的作用_______
。(4)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装置③中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④中液面上方_______。【答案】(1)赶尽装置内的空气(2
)①.Cu+4HNO3(浓)=Cu(NO3)2+2NO2↑+2H2O②.2∶1(3)3NO2+H2O=2HNO3+NO(4)①.3mol∙L-1稀硝酸②.浓硝酸③.氢氧化钠溶液(5)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解析】【分析】装置①中铜与
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在装置②中与水反应生成NO,生成的NO,分别进入盛有浓硝酸和稀硝酸的试剂瓶中,验证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2NO,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氧化生成的二氧化氮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未被氧化
的NO用排水法收集,据此分析解答。【小问1详解】为防止装置中的空气将NO氧化,实验开始前先同一段时间二氧化碳气体,排尽装置中的空气,故答案为:赶尽装置内的空气;【小问2详解】装置①中铜与浓硝酸发生反应生成硝酸铜、二
氧化氮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该反应中铜作还原剂,硝酸为氧化剂,1molCu反应时有2mol硝酸被还原为二氧化氮,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故答案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2:1;【小问3详解】装置①中生成的二氧化氮在装置②中转化为NO,装置②中应为水,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反应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故
答案为:3NO2+H2O=2HNO3+NO;【小问4详解】由装置特点分析可知,装置④中应加入浓硝酸,可以将NO氧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再用NaOH溶液吸收;装置③中应为稀硝酸结合题中试剂可知应为3mol∙L-1稀硝酸,因不能氧化NO
,NO又不溶于水且不能被氢氧化钠吸收,因此采用排水法收集NO,故答案为:3mol∙L-1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小问5详解】装置④中NO被氧化为二氧化氮,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故答案为: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21.84消毒液是一种常见的含氯消毒剂,广泛用于家庭、医院的消毒。某学
习小组对84消毒液的性质进行探究查阅资料:①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NaClO,还含有少量的NaCl②单质碘(I2)遇淀粉变蓝。预测性质:(1)从物质类别看,NaClO属于_______,HClO属于_______(填“强
”或“弱”)酸,NaClO可能与某些酸反应。(2)84消毒液具有氧化性,预测的依据是_______。(3)实验验证:实验序号操作现象结论或解释ⅰ向稀释后的84消毒液中滴入稍过量的KI溶液和几滴淀粉_______84消毒液具有氧化性ⅱ向稀释后的84消毒液中滴入稀盐酸溶液变为黄绿
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ⅲ向稀释后的84消毒液中通入2CO无明显现象(4)该学习小组同学对实验ⅲ进行了如下改进:观察到ⅲ—1试管中无明显现象,ⅱ—2、ⅲ—3中红色布条均褪色,ⅲ—3中红色布条褪色更明显。①对比ⅲ—1、
ⅰ—2的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②对比ⅰ—2、ⅲ—3的现象,产生该现象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答案】(1)①.盐②.弱(2)NaClO中Cl为+1价,可能降低为0价或-1价,因此NaClO具有氧化性(3)①.溶液变蓝②.ClO+Cl-+2H+=H2O+Cl2↑(4)①.84
消毒液具有漂白性②.NaClO在CO2和H2O的作用下转化为HClO,HClO的漂白性更强【解析】【分析】本题属于验证84消毒液漂白性的实验题,首先向84消毒液中加入KI溶液和几滴淀粉,通过溶液变蓝色,证明其有氧化性;再通过其和红
色布条的接触而导致其褪色,可知其水溶液有漂白性,以此解题。【小问1详解】NaClO是由金属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为盐;HClO属于氯的含氧酸,为弱酸;【小问2详解】NaClO中Cl元素为+1价,可降低为0价
或-1价,故84消毒液具有氧化性;【小问3详解】84消毒液中的次氯酸钠有强氧化性,可以将碘离子氧化为单质碘,淀粉遇到单质碘显蓝色;84消毒液中的次氯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和氯离子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氯气,离子方程式为:ClO+Cl-+2H+=H2O+Cl2↑;【小问4详解】①ⅲ—1试
管中无明显现象,ⅱ—2、中红色布条均褪色,说明84消毒液具有漂白性;②ⅱ—2、ⅲ—3中红色布条均褪色,ⅲ—3中红色布条褪色更明显,是因为H2CO3酸性比HClO强,强酸可制得弱酸,NaClO在CO2和H2O的作用下转化为HClO,HClO的漂白性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