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铜梁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 页
  • 大小 1.681 MB
  • 2024-10-1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重庆市铜梁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铜梁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铜梁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重庆市铜梁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docx,共(7)页,1.681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96c57fa96c203aeb3bc5d24d9b24a3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九月历史月考题一、选择题1.《尚书·牧誓》载武王伐纣在牧野宣誓: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干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聚、卢、彭、濮人。称尔戈、比而干、立而矛、予其誓。”材料体现了()A.分封制的背景

B.官僚体系完善C.周部落实力强大D.商纣王统治残暴2.据《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这说明商朝()A.已经确立嫡长子继承制B.储君选立不重视贤能C.权力继承重视血缘关系D

.子承父业是唯一的继承方式3.如表为西周末期周宣王时期的重大政策或事件,由此可知()政治上广开言路,任贷选能,整顿吏治。经济上放宽对山林川泽的控制,将公田分给奴隶耕种。料民于太原在今山西西南部调查核实户口,以征收

军赋、田赋和兵役。不籍千亩将公田租给农民耕种,按一定数额征收田租A.进入社会变革时期B.奴隶制经济松动C.封建田租关系形成D.地主阶级出现4.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聚落群中既有普通村落,也有大型宫殿建筑区;既

有埋葬一般人和中小贵族的墓地,也有最高贵族的专用墓地。这表明良渚文化A.仍处于旧石器时代B.处于母系氏族社会C.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D.已存在阶级分化5.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遗存,这能

直接佐证A.种植作物B.磨制石器C.饲养家畜D.打猎捕鱼6.西周和春秋时期,所有宗族都设有宗子或宗主作为族长,掌有主管全族的一切权力。按照史籍记载,周天子要处死某个贵族之时,需要事先知会该贵族的宗主,诸侯要处分国内的贵族也是一样

。否则就是“非礼”,可能会引发矛盾甚至是内乱。这表明先秦宗法制度A.有助于维系社会稳定B.形成了严密等级秩序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强化了周天子的权威。7.下表历史史实与历史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门齿化石发掘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发源地B良渚遗址发现了大

规模的祭坛和神庙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C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夏朝出现牛耕D《周易》中记载神农氏教天下耕作周代出现刀耕火种A.AB.BC.CD.D8.荀子曰:“(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ー国”。其中,最重要封国有卫、齐、鲁、宋、晋

等(如下示意图)。根据右边图示可推知分封制A.授土授民强化了王室集权B.加强了对广大地区的有效管理C.贵族政治影响了边远民族D.消除了地方势力对中央的威胁9.如图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卷二《夏本纪》整理的夏朝世系示意图。它表明夏朝A.严格实行

嫡长子继承制B.父死子继成为王位传承的主要方式C.中央集权尚未有效确立D.夏朝宗法制度与分封制度密切相关10.某学生要了解夏朝的历史,他能够了解到的是()①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②夏朝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

与职官③考古学家在河南偃师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遗存④夏朝时期,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1.秦国人长期与戎狄杂处,“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商鞅“为其男女之别”,“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由此可知,该变法内容带有的政

治目的是()A.方便基层管理B.保障小农经济C.改良社会风俗D.打破宗族血缘关系12.孟子说:“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由此可知孟子()A.反对战争B.顺应了小农经济的发展诉求C.维护新兴地

主阶级的利益D.主张民贵君轻13.《吕氏春秋·审分览》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分地则速,无所匿其迟也。”这说明春秋时代()A.小农经济的确立B.奴隶制经济的彻底瓦解C.分封制被破环D.封建生产关系逐渐形成14.《史记》在评论某一历史阶段时写道,“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

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该历史阶段是A.夏商时期B.西周时期C.春秋战国D.秦汉时期15.春秋时期,楚共王去世后,诸子夺位,楚国陷入内乱。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废太子章而传王位于庶子何,赵国政局动荡。据此可知,当时A.分封制化解了诸侯间矛盾B.中央集权出现加强的趋

势C.传统的宗法秩序面临挑战D.统治阶层致力于社会变革16.《诗经·小雅·北山》记载:西周时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史记·周本纪》则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造成这一历史变化主要原因是A.新式生产工具的使用和推广B.周

王室东迁造成礼崩乐坏.的C.兼并战争使诸侯日益坐大D.变法运动使得贵族集团衰落17.晋在春秋时期,政权已逐渐为赵、韩、魏、智、范、中行氏六卿所控制。后来范氏和中行氏、智氏或被瓜分或被消灭,晋国的政权和大部分土地就控制在韩、赵、魏三

家手中。至公元前377年,韩、赵、魏“灭晋侯,而三分其地”,晋亡。这反映了该时期()A.诸侯势力不断崛起B.社会正在发生转型C.分封宗法制度盛行D.诸侯争霸割据一方18.孔子是先秦时期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下列言论中属于孔子的

有()①“克己复礼”②“隆礼重法”③“兼爱尚贤”④“有教无类”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9.“夷夏之辨”在春秋时期曾经是诸侯争霸舆论利器,而在战国晚期秦与六国的殊死较量中,已经完全被遗弃了,诸侯国大多是站在

政治道德角度予以攻击,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A.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消失B.华夏认同感增强C.礼乐制度下的尊卑秩序已崩溃D.农耕文明的扩展20.历史学家在提起秦朝兵马的时候会有一个专属的形容词,叫做“虎狼之师”,后来的人都用“虎狼之师”来形容别人的军队如同秦军一样

强大,可见秦军真的是强大无比,风靡一时。商鞅变法措施中最有利于增强秦国军队战斗力的是A.奖励耕织B.奖励军功C.废井田制D.推行县制二、材料题21.从西周到战国,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

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的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1)观察材料

一中的地图,图一主要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图二反映出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2)依据材料二中图三和图四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3)结合秦汉两朝的相关史实,说明“百家争鸣”对后世所产生的社会影响。22.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走上了强国

之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战国初期,秦国虽有一定的地缘政治优势,却是华夏体系中的落后国家,当时地处中原的国家都以“戎翟”这个贬义词来称呼秦国。商鞅确定的改革方略是:首先,只有国家强大,才能在战争中有立足之地;其次,只有改革落后的制度,秦国才能强大;再次,只有摧毁落后和保守的秦国宗氏制度,改革

才能进行。为此,商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农耕、军功、法治、集权四大方略。具体而言就是以重农主义为取向的农耕政策,以国家主义为取向的集权政策,以平民主义为取向的军功政策,以法治主义为取向的以法治国方略。商鞅新法推行10年,使秦国从原来的“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的一个极其落后的国家,变成“秦

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摘编自叶自成《商鞅的创新精神与秦国对大国的超越》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历史背景。(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在“农耕、军功、法治、集权”四个方面所推行的具体举措。(3)据材

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几千年的政治是有得有失的。第一,任何一项制度,决不是孤立存在的。各项制度间,必然是互相配合,形成一整套。否则那些制度各各分裂,决不会存在,也不能推行。的第二,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

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渐渐地在创立。第三,任何一制度,决不会绝对有利而无弊,也不会绝对有弊而无利。所谓得失,即根据其实际利弊而判定。第四,一项制度,固然应该重视其时代性,同时又该重视其地域性。在这一国家,这一地区,该项制度获得成立而推行有利,但在另一国家与另一地区,

则未必尽然。——据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955年)等整理运用古代史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

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5674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