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东风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1 页
  • 大小 1.007 MB
  • 2024-12-3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8.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东风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东风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东风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6.40 元
/ 2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8.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东风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21)页,1.007 M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94f9eeb007a404ac048fab1ff63b44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东风中学高2022级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大肠杆菌和水绵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肠杆菌和水绵均无细胞核

,都是原核生物B.大肠杆菌因为没有线粒体所以不能进行有氧呼吸C.水绵细胞吸收离子消耗的ATP主要由叶绿体产生D.水绵具有中心体,能够进行有丝分裂【答案】D【解析】【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但是它们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

体以及遗传物质DNA等结构。原核生物虽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但是少数生物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如蓝藻(蓝细菌)。【详解】A、水绵是真核生物,A错误;B、大肠杆菌没有线粒体但含有与有氧呼吸相关的酶,能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C、水

绵细胞吸收离子消耗的ATP主要由线粒体产生,C错误;D、水绵是低等植物,具有中心体,能够进行有丝分裂,D正确。故选D。2.钠钾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离子

通过钠钾泵的跨膜运输是逆着浓度梯度进行的B.载体蛋白磷酸化会导致载体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C.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钠钾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钠钾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答案】C【解析】【分析】离子泵其实是身兼载体和ATP酶双重角色一种特殊载体,离子通过离子泵进行的

运输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的特征是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影响主动运输的主要因素是载体和能量,因此动物CO中毒(影响能量供应)和加速蛋白质变性剂(影响载体的功能)均会降低离子的运输速率。【详解】A、钠钾泵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离子通过钠钾泵的跨膜运输是逆着浓度梯度进行的,A正确;B、载体蛋白磷酸化

会导致载体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B正确;C、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改变钠钾泵结构,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降低,C错误;D、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能量供应,从而降低钠钾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正确。故选C。3.几丁质是昆虫外骨骼和真菌细

胞壁的重要成分。中国科学家首次解析了几丁质合成酶的结构,进一步阐明了几丁质合成的过程,该研究结果在农业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核是真菌合成几丁质的控制中心B.几丁质是由多个单体构成的多糖物质C.细胞通过跨膜运输将几丁质运到胞外D.几丁质合成酶抑制剂可用于防

治病虫害【答案】C【解析】【分析】几丁质是一种多糖,又称壳多糖,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真菌的细胞壁中。分析题图可知,几丁质合成的过程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几丁质合成酶将细胞中的单糖转移到细胞膜上用于合

成几丁质糖链。第二阶段,新生成的几丁质糖链通过细胞膜上的转运通道释放到细胞外。第三阶段,释放的几丁质链自发组装形成几丁质。【详解】A、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真菌合成几丁质属于细胞代谢,A正确;B、N-乙酰葡萄糖氨是几丁质的单体,几丁质是由多个这样的单体脱水缩合而成的多糖,B正确;C

、据图分析可知,因为几丁质的合成是在细胞膜上进行的,所以几丁质运到胞外的过程没有跨膜运输,C错误;D、几丁质合成酶抑制剂可以抑制该酶的活性,打断生物合成几丁质的过程,从而让缺乏几丁质的害虫、真菌死亡,故可用于防止病虫害,D正确。故选C。4.酶是活细胞产生具

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下列关于探究酶特性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探究酶的专一性时,可选用淀粉酶、蔗糖、淀粉和碘液进行实验B.探究酶的高效性时,可用新鲜肝脏研磨液、FeCl3溶液、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实验的

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底物与酶应先在相应温度条件下保温处理后再混合D.探究pH对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时,实验前应将胃蛋白酶置于酸性低温条件下保存【答案】A【解析】【分析】酶的专一性是指每一种酶只能

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与酶的专一性是分不开的。【详解】A、验证淀粉酶的专一性时,可用淀粉和淀粉酶、蔗糖和淀粉酶进行两组实验,并用斐林试剂检验,不能用碘液进行检验,因为蔗糖及蔗糖分解产物均不与碘液反应,A错误;B、酶的高效是指的与

无机催化剂相比较,酶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此可选用新鲜肝脏研磨液(含过氧化氢酶)和无机催化剂FeCl3溶液,分别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进行实验,来探究酶的高效性,B正确;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底物与酶应先在相

应温度条件下保温处理后再混合,避免混合时温度有所改变,C正确;D、胃蛋白酶的最适pH约为1.5,探究pH对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时,实验前应将胃蛋白酶置于酸性低温条件下保存,D正确。故选A。5.心肌损伤诱导某种巨噬细胞吞噬、清除死亡细胞,随后该巨噬细胞线粒体中NAD+浓度降低,生成NADH的速率减

小,引起有机酸ITA的生成增加。ITA可被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L转运到细胞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呼吸为巨噬细胞吞噬死亡细胞的过程提供能量B.转运ITA时,载体蛋白L的构象会发生改变C.该巨噬细胞清除死亡细胞后,有氧呼吸产生CO2的速率增大D.被吞

噬的死亡细胞可由巨噬细胞的溶酶体分解【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心肌损伤诱导某种巨噬细胞吞噬、清除死亡的细胞,随后该巨噬细胞线粒体中NAD+浓度降低,生成NADH的速率减小,说明有氧呼吸减弱。【详解】A、巨

噬细胞吞噬死亡细胞的过程为胞吞,该过程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A正确;B、转运ITA为主动运输,载体蛋白L的构象会发生改变,B正确;C、由题意可知,心肌损伤诱导某种巨噬细胞吞噬、清除死亡的细胞,随后该巨噬细胞线粒体中NAD+浓度降

低,生成NADH的速率减小,说明有氧呼吸减弱,即该巨噬细胞清除死亡细胞后,有氧呼吸产生CO2的的速率减小,C错误;D、被吞噬的死亡细胞可由巨噬细胞的溶酶体分解,为机体的其他代谢提供营养物质,D正确。故选C

。6.科学史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历史,前面科学家的研究方法、思路和结论往往会给后面科学家的研究带来启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罗伯特森发现细胞膜呈暗一亮一暗三层,为细胞膜流动性的发现提供了直接证据B.鲁宾与卡门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研究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水C.孟德尔成功发现自由组合

定律关键之一运用了统计学方法D.魏斯曼发现减数分裂的过程,为孟德尔发现遗传的基本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答案】C【解析】【分析】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

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详解】A、罗伯特森发现细胞膜呈暗—亮—暗三层,且认为细胞膜是静态的,不可流动的,没有为细胞膜流动性的发现提供证据,A错误;B、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分别用18O标记的水和18

O标记的二氧化碳进行实验,发现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18O没有放射性,B错误;C、孟德尔利用统计学方法得出F2的表现以及比例(9:3:3:1),是孟德尔成功发现自由组合定律关键之一,C正确;D、孟德尔发现遗传的基本规律比魏斯曼发现减数分

裂的过程的时间更早,因此,魏斯曼发现减数分裂的过程,没有为孟德尔发现遗传的基本规律提供理论依据,D错误。故选C。7.在某品种梨(两性花植物)中发现S基因的7个复等位基因:S1、S2……S7,当花粉与母本有相同的S基因时,花粉管就不能

在花柱中延伸或生长很缓慢,因而不能与卵细胞完成受精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花粉粒与花柱相互识别的过程可能与细胞膜上的糖类分子有关B.利用该品种梨进行杂交实验时,无需对母本进行去雄处理C.该品种梨与S基因有关的基因型共有21种D.基因型为

S1S2和S2S3的该品种梨间行种植,子代植株基因型共有2种【答案】D【解析】【分析】题意分析:在两性花植物中,存在S基因的7个复等位基因:S1、S2……S7。由于花粉与母本有相同的S基因时,花粉管不能正常受精,这会影响杂交结果和基因型的种类,说明后代

没有该基因的纯合个体。【详解】A、细胞间的识别过程通常与细胞膜上的糖类分子有关,花粉粒与花柱相互识别也可能是通过这种方式,A正确;B、因为花粉与母本有相同S基因时不能完成受精,所以利用该品种梨进行杂交实验时,无需对

母本进行去雄处理,B正确;C、该品种梨与S基因有关的基因型,由于花粉与母本有相同的S基因时,花粉管不能正常受精,说明后代没有该基因的纯合个体。杂合子有=21种,所以该品种梨与S基因有关的基因型共有21种,C正确;D、基因型为S1S2和S2S3的该品种梨间行种植,产生的花粉有S

1、S2、S3,卵细胞有S1、S2、S3。当花粉S1遇到卵细胞S1时不能受精,所以子代植株基因型有S1S2、S1S3、S2S3,共3种,D错误。故选D。8.在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4N-DNA(对照);在氮源为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

A分子均为:15N-DMA(亲代)。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在连续繁殖两代(Ⅰ和Ⅱ),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图甲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由实验结果可推测第一代(Ⅰ)大肠杆菌DNA一条链含14N,另一条链含15NB.将第一代(Ⅰ)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5N的培养基上

繁殖一代,将大肠杆菌的DNA用同样方法分离,则DNA分子可能出现在试管中图乙的位置C.若将15N—DNA(亲代)的大肠杆菌在14N培养基上连续复制3次,则所产生的子代DNA中含15N的链与全部子代DNA链的比例为1:7D.若一个DNA分子

的一条单链中A占32%,且(A+G)/(T+C)=1.5,则在其互补链中的该比值是2/3【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由于15N与14N的原子量不同,形成的DNA的相对质量不同,DNA分子的

两条链都是15N,DNA分子的相对质量最大,离心后分布在试管的下端,如果DNA分子的两条链含有14N,相对质量最轻,离心后分布在试管上端,如果DNA分子的一条链是14N,另一条链是15N,相对分子质量介于二者

之间,离心后分布在试管中部。【详解】A、由实验结果可推测第一代(Ⅰ)细菌位于全中位置,则第Ⅰ代细菌DNA分子中一条链是14N,另一条链是15N,因为DNA分子为半保留复制方式,A正确;B、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后,Ⅰ中DNA分子的一条链是1

4N,另一条链是15N;再将其转移到含15N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则Ⅱ中有一半是DNA分子的一条链是14N,另一条链是15N;另有一半是DNA分子的两条链含有15N,出现在试管中图乙的位置,B正确;C、若将15N-DNA(亲代)的大肠杆菌在14N培养基上

连续复制3次,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所产生的子代DNA中全含15N(重DNA)、一条链含15N(中DNA)及两条链均不含15N(轻DNA)的比例为0∶2∶6,在这些子DNA中,含15N的链与全部子DNA链的比例为2∶16=1∶8,C错误;D、已知的单链上是

A,则未知的互补单链相应位置上是T;已知的单链上是A+G,则未知的互补链上是T+C,以此类推。因此,已知单链上(A+G)/(T+C)=1.5,则未知的互补单链上(T+C)/(A+G)=1.5,那么(A+G)/(T+C)=2/3,D正确。故选C

。9.已知某种氨基酸(简称甲)是一种特殊氨基酸,迄今只在某些古菌(古细菌)中发现含有该氨基酸的蛋白质。研究发现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这些古菌含有特异的能够转运甲的tRNA(表示为tRNA甲)和酶E,酶E催化甲与tR

NA甲结合生成携带了甲的tRNA甲(表示为甲-tRNA甲),进而将甲带入核糖体参与肽链合成。已知tRNA甲可以识别大肠杆菌mRNA中特定的密码子,从而在其核糖体上参与肽链的合成。若要在大肠杆菌中合成含有甲的肽链,则下列物质或细胞器中必须转入大肠杆菌细胞内的是()①AT

P②甲③RNA聚合酶④古菌的核糖体⑤酶E的基因⑥tRNA甲的基因A.②⑤⑥B.①②⑤C.③④⑥D.②④⑤【答案】A【解析】【分析】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

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详解】①③④、根据题干信息“已知tRNA甲可以识别大肠杆菌mRNA中特定的密码子,从而在其核糖体上参与肽链的合成肽链”,说明该肽链合成所需能量、核糖体、RN

A聚合酶均由大肠杆菌提供,①③④不符合题意;②、据题意可知,氨基酸甲是一种特殊氨基酸,迄今只在某些古菌(古细菌)中发现含有该氨基酸的蛋白质,所以要在大肠杆菌中合成含有甲的肽链,必须往大肠杆菌中转入氨基酸甲,②符合题意;⑤⑥、古

菌含有特异的能够转运甲的tRNA(表示为tRNA甲)和酶E,酶E催化甲与tRNA甲结合生成携带了甲的tRNA甲(表示为甲-tRNA甲),进而将甲带入核糖体参与肽链合成,所以大肠杆菌细胞内要含有tRNA甲的基因以便合成tRNA甲,大肠杆菌细胞

内也要含有酶E的基因以便合成酶E,催化甲与tRNA甲结合,⑤⑥符合题意。②⑤⑥组合符合题意,A正确。故选A。10.某雄果蝇(2n=8)基因型为AaBb,a、b基因位于同一条常染色体上,该雄果蝇某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之间发生片段互换,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b的精子。该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某两个分裂期的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1、图2所示时期的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均为8条B.图2所示时期的细胞

中可能含有0条或1条或2条X染色体C.与该精子来源于同一次级精母细胞的另一个精子的基因型是ab或ABD.若该雄果蝇与基因型为aabb的雌果蝇测交,子代分离比为40:10:10:40,则该雄果蝇中发生互换的精原细胞的比例为1/5【答案】C【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

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

: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图2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l,无染色单体,A错误;B、图2含有8

条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且为分裂期的图像,故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X和Y分离,且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断裂,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0或2条X染色体,故图2所示时期的细胞中可能含有0条或2条X染色体,B错误;C、已知果蝇基因型为AaBb,a、

b基因位于同一条常染色体上,该雄果蝇某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片段互换,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b的精子。若产生该精子时是A、a基因所在的片段发生互换,则形成Ab精子的次级精母细胞基因型为Aabb,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精子的基因型是ab

;若是B、b基因所在的片段发生互换,则形成Ab精子的次级精母细胞基因型为AABb,则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AB,综合两种情况,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精子的基因型是ab或AB,C正确;D、根据题意“若该雄果蝇与基因型为aabb的雌果蝇测交,子代分离比为40∶10∶10∶40”可知,该

雄果蝇产生的重组配子Ab的概率=10/(40+10+10+40)=1/10,假设该雄果蝇中发生互换的精原细胞的比例为x,则1/4x=1/10,x=2/5,D错误。故选C。11.大肠杆菌经溶菌酶和洗涤剂处理后,拟核DNA就会缠绕在细胞壁碎片上,静置一段时间,质粒

分布在上清液中,利用上述原理可初步获得质粒DNA。用三种限制酶处理提取的产物,电泳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质粒的粗提取和鉴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提取DNA时可加入酒精,使溶于酒精的蛋白质等物质溶解B.将提取的DNA溶于2mol/LNaCl溶液后;

可用二苯胺试剂进行鉴定C.电泳鉴定DNA利用了DNA在电场中会向着它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原理D.根据电泳结果,质粒上一定没有限制酶I和Ⅱ的切割位点,而有限制酶Ⅲ的切割位点【答案】D【解析】【分析】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利用DNA

不溶于酒精,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以及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可以将DNA与蛋白质分离开;在一定温度下,DNA遇二苯胺试剂会呈现蓝色,因此二苯胺试剂可以作为鉴定DNA的试剂。【详解】A、由于蛋白质可溶于酒精,而DNA在冷酒精中溶解度很低,所以在提取

DNA时加入酒精,使溶于酒精的蛋白质等物质溶解,而让DNA析出,A正确;B、由于DNA在2mol/LNaCl溶液中溶解度较大,DNA遇二苯胺试剂会呈现蓝色,所以将提取的DNA溶于2mol/LNaCl溶液后,可用二苯胺试剂在沸水条件进行鉴定,B正确;

C、DNA带负电,电泳鉴定DNA利用了DNA在电场中会向着它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原理,C正确;D、因为质粒的本质是环状的DNA,限制酶Ⅰ和Ⅱ处理后电泳只有一条条带,可能是该质粒上有一个切割位点,也可能没有切割位点,D错误。故选D。12.某鼠种

群被隔离在甲、乙两个小岛上形成两个种群,甲岛上黄色鼠易被猫头鹰捕食,乙岛上没有该鼠的天敌,但存在与该鼠有相同食性的竞争者。若干年后,研究人员调查两鼠种群的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性别皮毛颜色基因型甲种群数量(只)乙种群数量(只)雄性黄色XBY50150

黑色XbY160120雌性黄色XBXB4080黄色XBXb8090黑色XbXb9080A.种群越小,基因的丧失对该基因频率的影响越小B.若乙种群中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则子一代中黄色雌鼠所占比例为7/18C.甲种群中,XB的基因频率为2/3,猫头鹰的存在影

响了甲种群的进化方向D.若甲、乙两个种群长期存在地理隔离,种群的基因型频率不会发生变化【答案】B【解析】【分析】隔离: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发生自由交流的现象。常见的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

离。【详解】A、种群数量越小,种群内的个体数量越少,则基因的丧失对该基因频率的影响越大,A错误;B、若乙种群中雌(产生配子为1/2XB,1/2Xb)雄(产生配子为5/18XB,4/18Xb,9/18Y)个

体随机交配,则子一代中黄色雌鼠(XBXB+XBXb)所占比例为(1/2×5/18)XBXB+(1/2×4/18+5/18×1/2)XBXb=7/18,B正确;C、甲种群中,XB的基因频率为(50+40×2+

80)/(50+160+40×2+80×2+90×2)=1/3,C错误;D、若甲、乙两个种群长期存在地理隔离,导致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种群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变化,D错误。故选B。13.用酵母菌做实验材料探究细胞呼吸。首先对酵母菌培养液离心处理,然后将获取

的酵母菌沉淀破碎并再次离心,把含酵母菌细胞质基质的上清液、只含酵母菌细胞器的沉淀物及未离心处理过的酵母菌培养液分装在甲、乙、丙3支试管内,同时向各试管中加入等量、等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均供氧充足,一段时间后,得到葡萄糖和CO2的相对含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1对应试管甲,其产生的CO2中氧元素来自葡萄糖和水B.图2对应试管丙,反应结束后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C.图3对应试管乙,实验结果表明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分解D.图1和图2对应的试管中消耗等量的葡萄糖释放的能量相等【答案】C【解析】【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

1)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1分子葡萄糖被分解为2分子丙酮酸和少量的还原型氢,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丙酮酸和水在线粒体基质中被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还原型氢;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个阶段产生的还原型氢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并释放

大量的能量。(2)无氧呼吸的二阶段: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第二阶段:在细胞内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的碳。【详解】A、试管甲含有酵母菌细胞质基质的上清液,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中的氧来自葡萄糖,A错误;B、试

管丙中含有未离心处理过的酵母菌培养液,供氧充足,可进行有氧呼吸,不会产生酒精,B错误;C、试管乙只含酵母菌细胞器的沉淀物,对应图3,乙试管葡萄糖无消耗,实验结果表明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分解,C正确;D、图1有氧呼吸,图2无氧呼吸,消耗等量的葡萄糖,前者释放的能量多与后者,D错误。故选C。14.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产生的代谢产物,具有极强的毒性和致癌性。科研人员用黄曲霉毒素B(AFB1)的结构类似物——豆香素(C9H6O2)筛选出能高效降解AFB1的菌株,实验过程如下图中的①—④。已知菌体对有机物的降解途径有胞外分泌物

降解和菌体吸附降解两种。对降解菌的培养液进行离心,发现上清液中AFB1的残留率明显低于菌悬液中的残留率。检测发现上清液中含有蛋白质K,为验证蛋白质K是降解AFB1的有效成分,进行了实验⑤:在A中加入水解蛋白质K的酶、B中加等量的蒸馏水,充分反应后在两试管中均加入等量的豆香素(C9H6O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号培养基属于选择性培养基,通常需要提前在121℃下进行湿热灭菌B.步骤③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目是筛选出能降解黄曲霉毒素的单菌落C.实验⑤的结果是A试管中豆香素含量基本不变,B试管中豆香素含量减少D.蛋白质K属于降解菌产生的胞外分泌物,可以

分解培养液中的蛋白质【答案】D【解析】【分析】1、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①灼烧灭菌:将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工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此外,在接种过程中,试管口或瓶口等容易被污染的部位,也可

以通过火焰燃烧来灭菌。②干热灭菌: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和金属用具等,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灭菌。的③高压蒸汽灭菌:将灭菌物品放置在盛有适量水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内,为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一般在压力为100kPa,温度为12

1℃的条件下,维持15~30min。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

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解】A、1号培养基属于选择性培养基,培养基需要提前在121℃下进行湿热灭菌,A正确;B、结合题图信息分析可知,步骤③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均匀分布,使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目的是筛选出能降解豆香素的单菌落,B正确;C、由题干信息可知,A中加入水解蛋白质K的酶、B中加等量的蒸馏水,故实验⑤的结果是A试管中豆香素含量基本不变,B试管中豆香素含量减少,C正确;D、由题干信息可知,上清液中含有蛋白质K,且上清液中AFB1的残留率明显

低于菌悬液中的残留率,据此推测蛋白质K属于降解菌产生的胞外分泌物,可以分解培养液中的豆香素,D错误。故选D。15.人类7号和9号染色体之间可以发生易位(如图1,易位的染色体用7+、9+表示),若易位后细胞内基因

结构和种类不变,则相应个体属于染色体易位携带者,表型正常。若细胞中有三份R片段,则表现为痴呆;有一份R片段,则导致早期胚胎流产。图2表示某家族因易位而导致的流产、痴呆病的遗传系谱图,已知Ⅱ1为染色体正常个体,Ⅲ4为新生儿。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图2中个体Ⅱ2为

易位携带者,可以产生4种配子B.Ⅲ2为痴呆患者是由含有2个R片段的精子与正常卵细胞受精导致C.Ⅲ3染色体组成正常的概率为1/2,Ⅲ4为易位携带者的概率为1/4D.可通过光学显微镜检测Ⅱ3的染色体组成是否异常【答案】C【解析】【分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

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详解】A、已知Ⅱ1的染色体组成正常,而Ⅱ1和Ⅱ2的后代有痴呆患者,说明Ⅱ2是易位携带者,产生的配子有4种:79、7+9、79+、7+9+,A正确;B、Ⅲ2是痴呆患者,根据题意知Ⅲ2含有3个R片段,结合上述分析,由Ⅱ2产生含有2个R

片段的配子(7+9)和正常配子(79)结合生成的受精卵中含有3个R片段,B正确;C、Ⅲ3表现正常,Ⅲ3的染色体组成为7799或77+99+,两者的比例为1∶1,染色体组成正常的概率为1/2,Ⅲ4已经出生,但不知道是否痴呆,则Ⅲ4的染色体组成为7799

、77+99+、77+99,Ⅲ4为易位携带者的概率为1/3,C错误;D、Ⅱ2是易位携带者,Ⅱ3与Ⅱ2是兄弟关系,Ⅱ3表型正常,但不确定其染色体组成,可通过光学显微镜检测Ⅱ3的染色体组成是否异常,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

题,共55分。16.黄酮类化合物属于多酚类次生代谢物,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查尔酮合成酶(CHS)是植物体内类黄酮物质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之一,催化类黄酮物质合成途径中的第一个反应,对植物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意义。它催化形成的产物查尔酮进一步

衍生转化构成了黄酮、异黄酮和花色素苷等各类黄酮化合物。(1)研究发现,CHS的两种抑制剂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相应的反应速率情况如图2所示,其中a为未添加抑制剂时的反应速率,据图回答下列问题:①由图1推测,抑制剂

2作用于酶后,酶的活性不会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而恢复的原因可能是_____。②据图2分析,三组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曲线_____对应抑制剂1,判断理由是_____。(2)研究表明,高剂量的La(Ⅲ)(一种

稀土元素镧)与CHS的某些活性位点结合,会提高CHS的活性,故在上述a组实验中添加高剂量的La(Ⅲ),推测a组反应的最大反应速率会比未添加时的反应速率的______(填“升高”或“降低”)。【答案】(1)①.抑制剂2与酶结合后,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不

能再与底物结合②.抑制剂种类和有无、底物浓度③.b④.抑制剂1与底物竞争结合酶促反应的活性部位,在底物浓度较高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与未添加抑制剂1时的反应速率相等(2)升高【解析】【分析】酶是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绝大部分酶是蛋白质

,少数的酶是RNA;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较温和的特性。【小问1详解】①抑制剂2与酶结合,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不能再与底物结合,故抑制剂2作用于酶后,酶的活性不会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而恢复;②抑制剂的种类和有无是这三条曲线的自变量。抑制剂1与底物竞争结合酶促反应的活性位点,当

底物的浓度足够高时,抑制剂与酶接触并结合的概率大大降低,酶促反应的速率无限接近于没有抑制剂时的反应速率,故对应曲线b;【小问2详解】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高剂量的La(Ⅲ)会使酶活性升高,故添加高剂量的La(Ⅲ)后酶促反应速率也会升高。17.光

照条件下,叶肉细胞中O2与CO2竞争性结合C5,O2与C5结合后经一系列反应释放CO2的过程称为光呼吸,其过程如下图所示。科学家采用基因工程获得了酶A缺陷型的水稻突变株,在不同条件下检测突变株与野生型水稻植株的生长情况与物质含量,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

答:条件0.5%CO20.03%CO20.03%CO20.03%CO2指标平均株高/cm平均株高/cm乙醇酸含量/(μg·g-1叶重)乙醛酸含量/(μg·g-1叶重)突变株422411371野生型434211(1)利用有机物溶解度差异,可采用_______法

将乙醇酸与其他有机物分离,若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叶绿素a的提取液,测量并计算叶绿素a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率,可绘制出该色素的吸收光谱,其中在______区明显偏暗。(2)产生乙醇酸的场所是_____。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酶A的功能是_______。(3

)正常进行光合作用的水稻,突然停止光照,叶片CO2释放量先增加后降低,CO2释放量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4)大气中CO2含量约为0.03%,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自然状态下突变株长势不如野生型的原因是______

____。【答案】(1)①.纸层析②.红光和蓝紫光(2)①.叶绿体基质②.催化乙醇酸生成乙醛酸(3)光照停止,产生的ATP、NADPH减少,暗反应消耗的C5减少,C5与O2结合增加,产生的CO2增多(4)因酶A缺陷,乙醇酸无法转变为C3,C5生成受阻;而自然状态下CO2含量较低,固

定效率较低,积累有机物较少,长势不如野生型【解析】【分析】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由于色素存在于细胞内,需要先破碎细胞才能释放出色素。绿叶中的色素不只有一种,它们都能溶解

在层析液中,但不同的色素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这样,绿叶中的色素就会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开。【小问1详解】绿叶中的色素不只有一种,它们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但不同的色素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这样,绿叶中的色素就会随着层

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开,故利用有机物的溶解度差异,可采用(纸)层析法将乙醇酸与其他有机物分离。因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导致扩散速度不同,而出现色素带分层。叶绿素a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测量并计算叶绿素a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率,可绘制出该色素的吸收光谱,其中在红光和蓝紫光区明显偏

暗。【小问2详解】根据图分析,乙醇酸是光呼吸的产物,光呼吸需要RUBP羧化酶的作用,故在叶绿体基质产生。突变株不能合成酶A,导致植株乙醇酸含量升高,而乙醛酸含量不变,说明酶A的作用是催化乙醇酸生成乙醛酸。【小问3详解】正常进行光合作用的水稻,突然停止光照,叶片CO2释放量先增加后降低,CO2释放量

增加的原因是光照停止,产生的ATP、NADPH减少,暗反应消耗的C5减少,C5与O2结合增加,产生的CO2增多。【小问4详解】酶A可将乙醇酸转化为乙醛酸,此过程中伴随C3的生成,而C3可参与暗反应阶段

,故突变株因酶A缺陷,乙醇酸无法转变为C3,C5生成受阻;而自然状态下CO2含量较低,固定效率较低,积累有机物较少,长势不如野生型。18.Ⅰ、由于日本福岛排放核废水,日本近来发现了一些“放射鼠”。经研究发现

,这些老鼠有的不能繁殖后代,有的不仅体型巨大,且带有的放射性,可能也会使人类处于危险之中。Ⅱ、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国际调查组分析了来自当地屠宰场的243头野猪、家猪品种肌肉的DNA样本,发现其中16%是野猪与家猪的杂交后代。回答下列问题:(1)若某

“放射鼠”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依次占30%、60%和10%。若该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中AA:Aa:aa=_____。这是否意味着该种群发生

了进化?_____(是/否),理由是_______。(2)野猪与家猪杂交能够产生可育后代,一般可以认为野猪与家猪并未形成______。(3)核禁区的辐射强度较高,生活在此的动植物发生基因突变的频率_____(填“升高”或“降低”

),基因突变会导致DNA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但不一定会导致生物体性状发生改变,主要原因是_______。【答案】(1)①.4:4:1②.是③.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2)生殖隔离(3)①.升高②.密码子的简并性【解析】【分析】现代进化理论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

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小问1详解】计算下一代AA:Aa:aa的比例:已知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依次占30%、60%,由于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所以能繁殖的个体中AA=30%÷(30%+60%

)=1/3,Aa=2/3。该种群产生的配子:A的基因频率=1/3+2/3/2=2/3,a的基因频率=1/3,随机交配后,下一代AA=(2/3)2=4/9,Aa=2×2/3×1/3=4/9,aa=(1/3)2=1/9,所以

下一代中AA:Aa:aa=4:4: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原来A的基因频率=(30×2+60)/(30+10+60)×2=3/5,随机交配后A的基因频率=(8+4)/(4+4+1)×2=2/3,基因频率发生了改

变,生物发生了进化。【小问2详解】因为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而野猪与家猪杂交能产生可育后代,所以野猪与家猪并未形成生殖隔离。【小问3详解】核禁区辐射强度较高,核辐射属于诱变的物理因素,所以生活在此的动植物发生基因突变的频率升

高。基因突变会导致DNA的碱基序列改变,但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即不同的密码子可能编码同一种氨基酸,以及突变可能为隐性突变等原因,所以不一定会导致生物体性状发生改变。19.玉米是进行遗传学实验的良好材料,其宽叶基因T与窄叶

基因t是位于9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宽叶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一,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该宽叶植株的变异类型属于___。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窄叶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

中,发现了一株宽叶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分析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___。(2)若(1)中得到的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其中得到的染色体异常植株占___。(3)为了探究植

株A的T基因是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请设计一个实验:实验思路及结果预测:___。(4)研究者发现玉米体细胞内2号染色体上存在两个纯合致死基因E、F,从而得到“平衡致死系”的玉米,其基因与染色体关系如图三所示。该品系的玉米

随机自由交配(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其子代中杂合子的概率是___;子代与亲代相比,子代中F基因的频率___(上升/下降/不变)。【答案】(1)①.缺失(染色体结构变异)②.父本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2)3/5(

3)实验思路:让植株A进行自交产生F1,观察统计F1的表现型及比例若F1中宽叶:窄叶=1:1(或出现窄叶)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若F1中宽叶:窄叶=1:0(或只有宽叶或未出现窄叶)说明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

体上另一种实验思路:让植株A与正常窄叶植株杂交产生F1,观察统计F1的表现型及比例若F1中宽叶:窄叶=0:1(或只有窄叶)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若F1中宽叶:窄叶=1:0(或只有宽叶)说明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4)①.10

0%②.不变【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小问1详解】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

染色体变异,其中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根据图一细胞中9号染色体产生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含有T的精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宽叶植株B(Ttt)中有一个t来自母本,其中的T和t都来

自父本,由此可见,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由于父本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小问2详解】若杂交得到的植株B(Ttt)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或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则该植株能形成3种可育配子,基因型

及比例为Tt∶t∶tt=2∶2∶1。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即与tt个体进行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宽叶(2Ttt)∶窄叶(2tt、1ttt)=2∶3,其中染色体异常植株(Ttt、ttt)占3/5。【小问3详解】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还是异常染色体上。

可通过A植株自交或者植株A与正常窄叶植株杂交。实验思路:让植株A进行自交产生F1,观察统计F1的表现型及比例。若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让植株A进行自交产生F1,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Tt个体产生的雄配子中只

有t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F1表现型及比例为宽叶(Tt):窄叶(tt)=1:1(或出现窄叶)。若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让植株A进行自交产生F1,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Tt个体产生的雄配子中只有T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F1表现型及比例宽叶:窄叶=

1:0(或只有宽叶或未出现窄叶)。另一种实验思路:让植株A与正常窄叶植株杂交产生F1,观察统计F1的表现型及比例。若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让植株A与正常窄叶植株杂交产生F1,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Tt个体

产生的雄配子中只有t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F1表现型及比例为宽叶:窄叶=0:1(或只有窄叶)。若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让植株A与正常窄叶植株杂交产生F1,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Tt个体产生的雄配子中只有T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F1表现型及比例

宽叶:窄叶=1:0(或只有宽叶)。【小问4详解】由图三可知等位基因Ee和Ff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该玉米EeFf会产生Ef和eF两种比值相等的配子,根据分离定律可知,其自由交配的情况下产生的个体的基因型为1EEff、1eeFF、2EeFf,由于

E、F是两个纯合致死基因,则后代只有EeFf一种基因型,故其子代中全为杂合子,子代中F基因的频率不变。20.我国研究人员在世界上率先经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培育出第一批灵长类动物——食蟹猕猴,这种食蟹猕猴可作为研究癌症等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该实验的突破之处是使用

了去甲基化酶(Kdm4d)的mRNA,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克隆猴的培育成功利用的主要原理是体细胞细胞核具有______。(2)进行过程①时,培养成纤维细胞必须提供严格的无菌、无毒条件,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培养过程

中采取的措施有______。(3)图中的②过程通过______操作将卵母细胞的“核”去除,此时的卵母细胞所处的时期是______,去除的“核”实质上是______。如果取胚胎细胞的核进行移植,更容易获得成功,原因是______。

(4)过程⑤中,对代孕雌性食蟹猕猴需要进行的处理是______,使其处于能够接受外来胚胎的状态。若想进一步提高胚胎的利用率,可采用胚胎分割技术,对获得的胚胎进行分割时,应注意将______进行均等分割。(5)为了确定Kdm4d的mRNA的作用,研

究人员做了两组实验,其中A组用正常培养液培养融合细胞,B组用正常培养液培养注入了Kdm4d的mRNA的融合细胞。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图中X为融合细胞发育成的胚胎数,Y为囊胚数,Z为内细胞团数。实验结果表明,______。【答案】(1)全能性(2)定期更换培养液(3)

①.显微②.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③.去除纺锤体-染色体复合物④.胚胎细胞的核全能性高(4)①.同期发情处理②.内细胞团(5)Kdm4d的mRNA能提高融合细胞发育成囊胚的成功率、囊胚中内细胞团的形成率【解析】【分析】动物细胞核移植是用

体细胞作为供体细胞进行的细胞核移植,将供核细胞注射到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母细胞中,用人工的方法将其培养成胚胎再将胚胎移植到雌性动物子宫内,就可以孕育出新的个体。【小问1详解】克隆猴的培育成功利用的主要原理是体细胞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小问2详解

】图中过程①是培养成纤维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必须提供严格的无菌、无毒条件,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培养过程中要定期更换培养液。【小问3详解】核移植过程中,采集的卵母细胞需在体外培养至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再通过显微操作去除其细胞中的核。去核的实质是去除纺锤体-染色体复合物,从而保证子代的遗传

物质基本都来自供体的细胞核。细胞全能性越高越容易发育成个体,胚胎细胞的核全能性高,所以更容易发育成个体。【小问4详解】过程⑤中,对代孕雌性食蟹猕猴需要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使其处于易接受外来胚胎的生理状态。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时,还要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否则

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进一步发育。【小问5详解】分析图中数据,正常培养的A组与向融合细胞中注入Kdm4d的mRNA的融合细胞B组数据进行对照分析,后者的融合细胞发育成囊胚的成功率、囊胚中内细胞团的形成率都高于前者,说明Kdm4d

的mRNA能提高融合细胞发育成囊胚的成功率、囊胚中内细胞团的形成率。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32728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