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百校联考2023届高三下学期4月第三次考试 历史

DOC
  • 阅读 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0 页
  • 大小 620.473 KB
  • 2024-10-0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江苏省百校联考2023届高三下学期4月第三次考试 历史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百校联考2023届高三下学期4月第三次考试 历史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百校联考2023届高三下学期4月第三次考试 历史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7 已有6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江苏省百校联考2023届高三下学期4月第三次考试 历史 .docx,共(10)页,620.473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8aa2e37f9b45d2967a9e83989b86db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江苏省百校联考高三年级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春秋时代齐国的青铜器皿,在山东出土不少,大致可见的趋势是,

齐器中的礼器越到晚期越少,日用品相对地的日益增多;青铜器的器形与纹饰,也越来越多姿多彩。这一趋势反映A.青铜铸造技术逐渐成熟B.儒家思想遭到了挑战C.贵族等级秩序遭受冲击D.文化的地方色彩增强2.东汉时期,孝廉虽来自郡国察举,而其时郡国所举,类多办职俗吏。但和帝、安帝时出现了“儒学陵替”“博

士依席不讲”“学舍颓敝”。西汉孝廉本是以德取人的,东汉初年却实行了“授试以职”之法,强化了对吏能功绩的考查,强调循名责实、倚重法律。上述现象表明东汉初A.新型官吏选拔制度的形成B.豪强地主势力影响政局稳定C.中央集权制度受到了挑战D.出现儒法与儒吏合流的现象3.唐朝的赋税制度称为“租庸调”,恰

巧拼成了《孟子》书里的“栗米之征”“布帛之征”“力役之征”三项目,此制最要用意在“为民制产”,务使大家有田地,有田始有租,有身始有庸,有家始有调,租调之外的役可以用“庸”代替。唐朝的税制A.对农民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C.意在保障广大

农民有地可种D.扩大了征收赋税的对象4.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中心均有转移,并且逐渐发展为多元与多中心的现象。唐代政治中心在长安——洛阳的轴线上,宋代则建都汴梁。其主要原因是A.方便都城的物资供应B.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C.顺应对外贸易的需要D.北方遭

安史之乱破坏5.顾炎武认为清谈孔孟与魏晋清谈老庄同样误事,他在《日知录》分条缕列他对历史与世事的意见,包括典章制度、史事本末、尤其注意于具体的事务,例如赋税、盐铁、漕运等,他将“华夷之防”看得比“君臣之伦”重要。材料反映顾

炎武A.蔑视孔孟权威B.反对君主专制C.否定传统伦理D.提倡经世致用6.下面柱状图是清朝咸丰同治时期的国家地丁银收入示意图(单位:两)。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对外贸易税率大幅提升B.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C.清朝政局处于动荡之

中D.洋务运动举办民用工业7.戊戌年七月,康有为伯弟康广仁在给自己的朋友的私信中写道:“伯兄(康有为)规模太广、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这反映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A.缺乏正确

的改革策略B.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C.改革派内部不够团结D.保守派势力十分强大8.下图是漫画家玄生于1925年发表的漫画《帝国主义和军阀原形写真》,右上角题字:有钱有势的美国人。他左手举着一把剑,右手拉

着一根链子,链子的另一头套着被画成狗的军阀形象,写明是“屠杀京汉路工人的吴佩孚”。该漫画A.矛头直指奉系军阀张作霖B.指明了北伐战争的战略战术C.促进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D.助推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开展9.实施减租减息后,晋冀鲁豫边区的榆社县,1941年增产1696.4石,兴修

水利变旱田为水田2020亩,增产1520石,这主要表明减租减息政策A.解放了边区的生产力B.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C.优化了农村经济结构D.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10.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诸暨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

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党向十八大以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新时代“枫桥经验”,依靠群众解决群众自己的事情,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枫桥经验”的实行反映了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实行C.满足人民群众的各项需要D

.社会治安环境的不断优化11.1984年,后来被称为中国科学管理之父的张兴让调任石家庄第一塑料厂厂长。他主持成立了现在看来最简单的供、产、销的联合体却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1985年,他出国考察,看到本企

业与外国同行在劳动效率上的巨大差距,深受触动。回国后,提出了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时尽其效”为核心的“满负荷工作法”,取得成功。张兴让的成功A.利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B.得益于“走出去”开放战略的

实施C.是贯彻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精神的结果D.侧面说明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必要性12.“穿越欧亚的贸易暴露出东西方在财富上的巨大差距。这些差异有助于塑造接下来西千年的地区史。筹措资金的问题成了西方历史的主题,也成

了世界历史的主题。现今伊朗所处的地区位于欧亚大陆贸易的中心位置,它把中亚市场同西南亚和地中海地区连接起来。因此,轴心时代第一个伟大帝国在此发端并不奇怪。”作者意在说明,欧亚贸易A.影响了欧亚地区政治版图B.利于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C.推动世界各国的对外扩张D.导致东西方发展失去平衡13.下图为美第

奇家族捐献给市民的育婴院,由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设计,设计时一改传统风格,特别增加了广场和长廊。该设计佛罗伦萨育婴院A.首创的列柱围廊样式对后世影响深远B.体现近代早期的市民对于权利的诉求C.典型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关怀D.迎

合了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主义观念14.撤退的殖民主义者匆匆划定的边界毫无理性,难以防御,而且难以维持。殖民政权采取了三种退出战略:它们把历史上我对的社区交入单一国家或者迫使不情不愿的伙伴社区和民族建立不稳定的“联邦”超国家,或者将

任何一方都难以接受的边界强加于新独立的国家。这些现象主要说明A.民族自决原则得到贯彻B.第三世界面临严峻挑战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D.非殖民化成为时代潮流15.1947年6月,讨论马歇尔计划的巴黎会议召开,苏联的态度出现了重大变化。该变化表明冷战的态势是时间态度

理由6月22日同意出席并动员东欧盟国出席希望得到美国的经济援助,重提德国的赔偿问题7月8日退出会议并要求东欧盟国拒绝参加该计划会导致西方势力渗入东欧,使欧洲在经济政治上依附于美国并建立一个反对苏联的集团8月6日与东欧国家签订双边贸易协定组成对抗西方

的利益集团,加强苏联对东欧的空制,巩固与东欧的经济关系A.苏联加强了对东欧的组织控制B.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C.正在朝着集团对抗的方向发展D.苏联最终确定冷战对抗的政策16.近年来,美国的黑人自觉运动鼓励重新认识非洲的根,甚至有人认为埃塞俄比亚是美国黑人的精神家园,这让埃塞钱比亚人经常感

到莫名其妙。黑人学者还创造了一个黑人版全球史,声称西方文明也起源于非洲,然后通过埃及传到古希腊。他们热衷于以非洲人的视角,批评人们对世界的传统认识。这些表明美国A.出现了以黑人文化为主导的移民文化B.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依然严峻C.形成了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的文化景

观D.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得到了充分发展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52分,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17.(13分)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下中央决策方式不断发展演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书舍人掌侍奉进奏,参议表彰,凡诏旨、制敕及玺书、

册命,楷按典故起草进画;既下,则署而行之。……给事中掌侍奉左右,分判省事,凡百司奏抄,门下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尚书省施行制、敕,案成则给程以钞之。凡制、敕施行,京师诸司有符、移、关、牒下诸州者,必由于

都省以遣之。”——摘编自《唐六典》卷九材料二廷议与廷推在明朝作为一种独特的制度,是中央各部门的平等议事制度,廷议廷排弥补了明朝缺乏中枢机构协调的缺陷。“朝廷有大政及推举文武大臣,必下廷议”,举凡立君立储、建都、郊祀、宗庙、典礼、宗藩、民政、

漕运、边事等皆在可以之列。正统十年,重要政事“内阁与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官,六科掌印官会议”。廷推形式与廷议大体相同,但议题专为人事。隆方以后,阁臣不经廷推入阁者,往往引起争议。——摘编自吴宗

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朝中央政府的决策是如何出台的。这反映出唐朝中央官制的何种特征?(7分)(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出现廷议与廷推这一种独特的制度的原因。与唐朝相比,明朝在政府决策方面的有何不同?(6分)18.(1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图1新中国建国初的建交国分布图图220世纪60年代建交国分布图图321世纪建交国分布图(截至2009年年底)上面三幅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的建交国分布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解读。19.(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求。材料一英国率先创建了现代民族国家。一方面,民族国家产生了国家利益的概念,有着民族利己主义的特征,成为西方帝国主义的源头和帝国主义战争的策源地;另一方面,英国创建的民族国家又产生了一种与中世纪不同的现代民族意识;这种意识首要和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作为一个独立个人的尊严。它破坏了各种各样的地

方主义、习惯和部族的力量,帮助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政权。它统一了市场,以及行政、税收和教育的制度。它攻击封建主义的实践以及帝国暴君的压迫,并宣布人民的主权以及所有的人民有权决定其自身的命运。——摘编自陈晓律《

欧洲民族国家演进的历史趋势》材料二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冲突中发动产生,又在吸收西方民族主义精要与本土思想精华的基础上逐渐丰富完善的。特别是在义和团运动失败之后,排外主义的传统民族思想影响式微,而以民族国家观念和主权意识为基调的近代民族主义则逐渐流行,成为反抗西方入侵的新的思

想资源。它推动中国人修正陈旧的国际观,使其一变原来的天下意识为现代意义上的世界意识,认为中国不过是世界普通的一员。它具有深刻的民族批判精神,把批判锋芒直指中国自身的问题,认为内部问题是危机加深的深层原因,把了解西方,

向西方学习当作自强的出路。——摘编自张鸿石《论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民族主义所产生的影响。(5分)(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4分)(3)据材料一、二,分析中英民族主义内涵的异同。(6分)20.

(12分)国际关系体系在突破区域空间过程中向外扩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阶段超级互动区的文明和国际体系(公元1200年前以前)一、东亚的文明与国际体系二、中间地带的文明与国际体系三、欧洲文明与国际体系第

一次全球化浪潮的兴起(公元1200年—1500年)一、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二、农耕世界的反应三、原始世界经济体系和大航海时代全球国际体系的雏型(公元1500年—1750年)一、现代国家和现代国际体系的兴起二、农耕帝国的鼎盛和游牧帝国的衰落三、殖民体系的兴起和全球国际经济

体系的形成全球国际体系的形成(公元1750年—1900年)一、欧美革命与民族国家体系的形成二、工业化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三、英国主导下的全球政治经济体系——摘编自李春放《全球国际体系的演进》从表格中提取信息(整体或部分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

述清晰)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741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