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义乌市上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模块测试地理试题 【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1 页
  • 大小 1.117 MB
  • 2024-09-1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浙江省义乌市上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模块测试地理试题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义乌市上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模块测试地理试题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义乌市上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模块测试地理试题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8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浙江省义乌市上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模块测试地理试题 【精准解析】.doc,共(21)页,1.117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7bdedd12e4ca38c2c7681eceabdfff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绝密★启用前义乌市上溪中学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6月阶段性测试高一地理试卷注意: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卷上第I卷(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2006年冥王星被科学家从原“九

大行星”中除名,降级为矮行星。2015年7月14日,经过近10年的飞行,“新视野”号探测器成功抵达冥王星附近。完成下题。冥王星降级的原因是()A.质量不足,呈非圆球形B.质量足够,但距离太阳较远C.质量不足,

无法清除轨道附近其他物体D.质量不足,无法沿固定轨道绕太阳运行【答案】C【解析】【详解】冥王星近似呈圆球形,A错;并不是因为距离太阳远而被降级,而是因为冥王星质量不足,无法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其他物体,B错,C正确;冥王

星依然沿固定轨道绕太阳运行,D错。故选C。【点睛】矮行星又称“侏儒行星”,体积介于行星和小行星之间,围绕恒星运转,质量足以克服固体引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近于圆球)形状,没有清空所在轨道上的其他天体,同时不是卫星。2.2019年1月,“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首次实现在月球背面着陆

。读下图,完成下题。在月球绕地运行过程中,月球背面的月球探测器()A.在①处经受太阳高温考验B.在①处观测不到水星和金星C.在②处能拍摄到地球照片D.在②处可以观测到太阳黑子【答案】A【解析】【详解】月球自转周期和绕地球公转周期相

等,所以只有一面面向地球,当月球处在图中的①位置时,月球背面正好面向太阳,月球探测器受太阳高温考验,A正确;水星和金星轨道位于地球绕日公转轨道内侧,所以月球探测器在①处可以观察到水星和金星,B错;由于月球只有一面面向地球(“正面”面向地球),月球探测器在月球的“背面”,无法拍摄地球照片,C错;在

②处,月球“正面”面向太阳,“背面”背对太阳,月球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无法观测到太阳黑子,D错。故选A。【点睛】由于月球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等,加上被地球潮汐锁定,地球强大的引力让月球总是一面朝向地球,所以人类在

地球上只能凭肉眼看见月球的正面,背面则看不见。3.太阳活动高峰年A.农业生产多倾向增产B.磁暴现象减少C.天气变化相对较平稳D.降水显著增加【答案】A【解析】【详解】统计数据表明,在多数太阳活动高峰年,全球农业倾向于增产;在太阳活动低峰年

,歉收的几率更高一些。太阳活动会改变气候状况,影响农作物产量,A对;太阳活动高峰年磁暴现象增加,B错;天气变化更复杂,极端天气增多,C错;总降水量没有增多,有时降水显著增加,有时减少,降水地区差异增大,D错。4.下列发电方式能量来自于太阳辐射的有()①燃煤

发电②地热发电③水力发电④风力发电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知识。需要学生熟悉教材知识。【详解】地热能来自于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②错;太阳辐射是大气环流、水循环的

动力,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①③④对。选B。5.下列地区,地壳厚度最大的是A.渤海B.华北平原C.四川盆地D.青藏高原【答案】D【解析】【详解】陆地地壳厚,大洋地壳薄,一般来说地表海拔越

高的地区地壳越厚,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区,地壳厚度最大,选择D。6.关于地球外部圈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岩石圈中有水B.水圈中没有大气C.大气圈位于内圈D.生物圈与其他圈层界线模糊【答案】D【解析】【详解】岩石圈是由坚硬的岩石构成(地球的外部圈层为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处于地球内部圈层向外部圈层的过渡地带,所以说岩石圈为“外部圈层”也不是很恰当),A错;水圈中存在大气,B错;大气圈属于外部圈层,C错;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以及岩石圈的上部,与其他圈层界线模糊,D正确,故选

D。【点睛】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圈层与圈层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线。位于台湾省海边,有一种发育在砂岩上的奇特自然景观——“豆腐岩”。完成下面小题。7.从成因上看,“豆腐岩”的岩石类似于A.流纹岩B.板岩C.石灰岩D.片麻岩8.

造成“豆腐岩”形态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风化作用、海水侵蚀B.风化作用、风力侵蚀C.流水侵蚀、海水沉积D.风力沉积、风力侵蚀【答案】7.C8.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岩石类型和地质作用,结合图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学生要熟悉主要的岩石和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7题详解】“豆腐岩”

的岩石是砂岩,砂岩为沉积岩,石灰岩是沉积岩,C正确。流纹岩是岩浆岩,A错。板岩和片麻岩都是变质岩,BD错。故选C。【8题详解】“豆腐岩”位于台湾省海边,主要受海水侵蚀和风化作用形成的,A对。海边气候湿润,风力侵蚀作用

不突出,B错。从形态看主要是侵蚀作用,缺乏颗粒物质,不是沉积作用,位于海边,受海水侵蚀,不是流水侵蚀,C错。海边气候湿润,风力沉积、侵蚀作用不突出,D错。故选A。很多科学家认为小行星撞击地球是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之一

。撞击产生了大量的碎片、尘埃,遮蔽天空,使温度骤降,植物大量死亡,恐龙随之灭绝。完成下面小题。9.恐龙灭绝的时期是A.古生代末期B.中生代末期C.中生代早期D.新生代早期10.小行星撞击导致温度骤降的主要原因是A.到达地面的长波辐射减弱B.大气吸收的短波辐射减少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

增强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答案】9.B10.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生命和大气的受热过程,学生要了解地球生命的演化吏,并且熟悉地球大气热量的传统过程。【9题详解】恐龙灭绝,是指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所发生的中生代末白垩纪生物大灭绝事件。选择B。【10题详解】小行星撞击地球产生了大量的碎

片、尘埃,遮蔽天空,大气对太阳辐射反射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减弱,导致温度骤降,选择D。下图表示三大类岩石及岩浆相互转化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三大岩石类型和岩浆,数字代表地质作用类型。完成下面小题。11.从岩石成因上看,花岗岩属于()A.甲B.乙C.丙D.丁12.2018年10月,

金沙江白格地区连续降雨发生的山体滑坡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该地质作用属于()A.①B.②C.③D.④【答案】11.B12.C【解析】【分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各环节的判断,岩浆是“岩石之本",岩石圈物质循环起于岩浆,因此正确判断出岩浆是解读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的关键。根据图中已给信

息可以判断,甲为岩浆、乙为岩浆岩、丙为沉积岩,丁为变质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2题详解】根据图中已给信息可以判断,数字代表的地质作用①为重熔再生、②为冷却凝固、③为外力作用、④为变质作用,山

体滑坡导致堰塞湖形成属于外力作用,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岩石的物质循环,按照循环的基本环节推断即可获得正确答案。读下图“长江巫峡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13.M地质构造是A.地垒B.地堑C.向斜D.背斜14.形成巫峡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沉积B.流水

侵蚀C.风力沉积D.风力侵蚀【答案】13.D14.B【解析】【分析】该题考查地质构造类型,地貌成因,地质作用。【13题详解】读图,M处的岩层形态是向上拱起,地质构造是背斜,D对。地垒岩层相对于两侧上升,A

错。地堑构造岩层相对下沉,B错。向斜构造岩层向下凹,C错。所以选D。【14题详解】形成巫峡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B对。流水沉积主要在下游平原地区,A错。位于湿润区,风力影响不占主要作用,C、D错。所以选B。【点睛】分析地质构造,要根据岩层的形态特征,褶皱构造中,岩层向上拱

起是背斜,向下凹是向斜。断层构造的明显特征是岩层有明显错动和位移。在湿润地区,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河流下游以沉积作用为主,上游山区以侵蚀作用为主。下图为某半球气压带、风带(箭头表示风向)分布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5.关于甲、乙气压带及成因叙述正确的是A.甲:副热带高气压带动力

原因B.乙:副热带高气压带热力原因C.甲:赤道低气压带热力原因D.乙:赤道低气压带动力原因16.非洲某地受气压带乙、风带②交替控制,其气候特征是A.全年高温多雨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答案】15.

A16.B【解析】考查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及其成因,学生要熟悉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掌握风带和气压带影响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15题详解】从风向看甲为高气压,风向向右偏为北半球,可以推断甲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动力原因形成的,A对,C错

;乙为赤道低气压带,热力原因形成的,BD错。故选A。【16题详解】非洲某地受气压带乙(赤道低气压带)、风带②(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B正确,ACD错误。故

选B。17.一月份,被亚洲高压切断的气压带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B.赤道低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答案】C【解析】【详解】一月份,亚洲高压形成在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地处北纬60°附近,故被切断的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故选C。下图为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8.图中丙地风向为A.偏东风B.偏西风C.偏南风D.偏北风19.对甲、乙两个锋面判断正确的是A.甲为冷锋,锋面向东南移动B.乙为暖锋,锋面向西南移动C.甲为暖锋,锋面附近阴雨连绵D.乙为冷锋,锋面附近风大浪高【答案】18.B1

9.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风向的判断和常见的天气系统,学生要学会判断风向,并且掌握锋面气旋的有关知识。【18题详解】先从高压向低压画水平气压梯度力,然后向右偏画出风向,可知图中丙地风向为偏西风,选择B。【19题详解】首先判断气旋的旋转方向,北半球为逆时针,北半球北方气温低,南方气温高,可知甲是

冷气团推动暖气团运动,为冷锋,锋面向东南移动;乙是暖气团推动冷气团运动,为暖锋,锋面附近阴雨连绵,锋面向西北移动,选择A。澄碧河水库位于广西山区,因热力作用,水库建成蓄水后对局部地区气候产生显著影响,下图是“水库蓄水后库区各月降水差值(指该月降水量与水库蓄水前该月多

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值)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20.蓄水后库区夏季降水变化与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降水增多——水库降温慢,加强空气对流B.降水增多——水库增温快,加强空气对流C.降水减少——水库增温慢,减弱空气对流D.降水减少——水库降温快,减弱空气对流21.水库建成蓄水后对局部

地区气候的影响有①年降水量减少②降水季节变化增大③气温年较差变小④气温日较差变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20.C21.B【解析】考查水库对当地气候的影响,读图是关键,从图中的信息判断降水量的变化,并且要掌握水库对地区气候的影响。【20题详

解】从图中看蓄水后库区夏季降水减少,原因是夏季气温升高,水库增温慢,减弱空气对流,所以降水偏少,C正确,ABD错误。故选C。【21题详解】从图中看水库建成蓄水后年降水量减少,①对;原来夏季降水多,现在降水偏少,冬季变化不大,降

水季节变化减小,②错;水库对气温有调节作用,气温年较差变小,气温日较差变小③对,④错。故选B。下图为亚欧大陆40ºN附近东西两侧两个测站1、4、7、10四个月的气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22.甲、乙两地气候相比A

.1月降水甲比乙多B.气温季节变化甲比乙大C.7月气温甲比乙低D.降水季节变化甲比乙小23.乙地1月降水主要受A.西北风的影响B.副极地低压控制C.沿岸暖流影响D.盛行西风的控制【答案】22.B23.D【解析】该组试题以气温和降水资料图为切入点,考查气候特征对比和气候成因分析,总

体来看,试题难度适中。【22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地1月降水分别约为5mm和120mm,A错误。甲地最高、最低月均温分别约为26℃和-4℃,气温年较差为30℃;乙地最高、最低月均温分别约为23℃和11℃,气温年较差为13℃,甲气温季节变化比乙大,B正确。甲、乙两地7月气温

分别约为26℃和23℃,C错误。甲地降水量最大、最小值分别约为180mm和5mm,差值为175mm;乙地降水量最大、最小值分别约为120mm和10mm,差值为110mm,甲降水季节变化比乙大,D错误。【23

题详解】两地位于40°N亚欧大陆东西两岸,乙地冬季降水多,说明该地为地中海气候。1月时,气压带风带南移,此时乙地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D正确。读下图。完成下面各题。24.若此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则塑造黄河三角洲的环节是()A.①B.②C.③D.④25.若此图表示某海域大洋环流示意图,则该海域位

于()A.北半球中高纬海域B.南半球中高纬海域C.北半球中低纬海域D.南半球中低纬海域【答案】24.C25.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海陆间水循环和洋流的分布规律,学生要掌握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24题详解】若此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则①表

示水汽输送,②表示降水,③表示地表径流,④表示海水蒸发,塑造黄河三角洲的环节是③表示地表径流,选择C。【25题详解】若此图表示某海域大洋环流示意图,呈顺时针方向,为北半球中低纬海域大洋环流,选择C。北半球中高纬海域洋流环流为逆时针方向,A不对。南半球中高纬

度海域未形成环流圈,B不对。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域洋流环流为逆时针方向,D不对。故选C。亚高山草甸土发育在较平缓的高寒山地上,表层富含有机质,下图为典型的亚高山草甸土剖面。完成下面小题。26.亚高山草甸土表层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可能有①昼夜温差大②成土母质富含

有机质③微生物分解作用慢④植被以草本植物为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7.影响亚高山草甸土含石块较多的主要因素是A.成土母质B.降水C.生物D.地形【答案】26.D27.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土壤形成的有关知识,从土壤中的有机质来源看主要来自植物

,有机质积累多还有可能因为微生物分解少,积累多造成的;土壤中的无机物主要来自成土母质。【26题详解】亚高山草甸土表层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可能有昼夜温差大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没有多大影响,①错;成土母质不会含有机质,②错;微生物分解作用慢,土壤有机质含量,③对;植被以草本植

物为主,可以积累有机质,④对。选择D。【27题详解】土壤中的石块等无机物主要来自成土母质,所以影响亚高山草甸土含石块较多的主要因素是成土母质,选择A。下图为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东坡自然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28.山麓自然植被沿图中M方向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垂直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

律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29.垂直带上甲地植被为森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热量B.光照C.降水D.土壤【答案】28.C29.C【解析】【分析】该组试题以区域自然带分布为背景,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

差异性规律,试题难度适中。【28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沿M方向纬度出现了变化,随着纬度变化,热量条件发生变化,因此自然带类型发生变化,导致自然带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而不同纬度自然带类型不同,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规律的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即纬

度地带分异规律。【29题详解】甲地位于南美洲南纬30°-40°之间安第斯山以东,地处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因此地带性植被为荒漠和草原。随着海拔高度上升,降水逐渐增多,水分条件的增加满足了森林生长的条件,因此在甲处形成了森林。故选C

。【点睛】中低纬度内陆或山地背风坡处,降水相对较少,因此,地带性植被多为草原或荒漠。在这样的地区,对生物影响最大的自然条件是水分条件,在山地地区更易形成降水,因此在山体的某一高度,往往会形成森林植被。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在新西兰能源消费结构中比例逐渐上升,下

图为新西兰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0.新西兰地处()A.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B.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C.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生长边界D.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31.新西兰具有优势的可再生能源有()①地热能②太阳能③水能④天然气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30.B31.B【解析】【30题详解】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新西兰地处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属于消亡边界,B正确,A、C、D错误。故选B。【31题详解】新西兰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热能资源丰富,①正确;新

西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且四面环海,受海洋影响大,多阴雨天,太阳能资源贫乏,②错误;新西兰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多山地,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③正确;新西兰缺乏天然气资源,④错误。因此,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新西兰西侧是印度洋

板块,东侧是太平洋板块。32.雅西高速大部分路段位于川西高原,在某路段设计有两个穿行于山腹的螺旋形隧道(见图)。完成下题。图中路段采用螺旋形隧道的主要目的是A.减少耕地占用B.减缓道路坡度C.降低建设成本D.缩短线路长度【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影

响交通运输线建设的区位因素。【详解】隧道建设是因为山脉的阻挡,地形高差大,螺旋形隧道的主要目的是减缓道路坡度,B对;隧道建设费用高,减少耕地占用不可能是隧道建设的目的,A错;螺旋形隧道较长,会增加建设成本,C错;螺旋形隧道线路长度增加,D错。故选B。3

3.我国7、8月,下列现象可信的是A.雨带位于华南地区B.雨带位于华北、东北地区C.西南地区干旱少雨D.江淮流域进入梅雨季节【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我国7、8月,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B对;4、5月雨带位于华南地区,A错;西南地区受西南风的影

响降水较多,C错;江淮流域进入梅雨季节是6月中旬到7月中旬,D错。所以选B。海冰是冻结的海水,下图为部分年份北极地区海冰面积的年内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各年海冰年内融化速度最快月份均

为9月B.各年6月北极海冰融化速度大于结冰速度C.造成海冰面积年内变化的主导因素为降水D.2012年海冰面积的季节变化小于2016年35.近年来北极海冰面积呈变小趋势,将会导致A.陆地海岸线逐渐变长B.北冰洋航运条件变差C.北极生态系统快速恢复D.北极地区地面辐射增

强【答案】34.B35.D【解析】本题通过北极地区的冰面变化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学生要掌握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34题详解】从图中看9月各年海冰面积变化小,说明融化速度慢,A错。各年6月北极海冰面积减少,说明融化速度大

于结冰速度,B对。造成海冰面积年内变化的主导因素为温度,C错。图中显示2012年海冰面积的季节变化大于2016年,D错。故选B。【35题详解】近年来北极海冰面积呈变小趋势,说明全球气候变暖,陆地冰川融化,将会导致海平面升高,陆地海岸线逐渐变短,A错。北冰洋冰融化,航运条件变好,B错。气

候变化,北极生态系统会受破坏,C错。北极地区冰川面积减少,反射作用减弱,吸收太阳辐射增强,地面温度升高,地面辐射增强,D对。故选D。第II卷(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2017年苏门答腊岛的锡纳朋火山已发生

三次喷发。材料二:2017年11月4日台风“维达”登陆越南,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材料三:左图为亚洲部分地区示意图,右图为曼谷气候统计图。(1)从气流运动角度,台风属于(填天气系统),此次台风登陆时乙地的风向是

;受该台风影响,甲地区易遭受的气象灾害是。(2)苏门答腊岛火山喷发频繁的原因是地处板块的边界,地壳运动和频繁。(3)新加坡由于终年受影响,全年高温多雨,其自然带类型主要是。(4)从天气状况角度分析曼谷7月均温低于4

月的原因。【答案】(1)气旋;东北风;洪涝(暴雨)(2)消亡;岩浆活动(3)赤道低气压带;热带雨林带。(4)7月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多,多阴雨天气大气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弱。【解析】【详解】(1)从气流运动角度,台风属于气旋。乙位于台风的北侧,北半球气旋北侧为东北风;台风的灾

害是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受该台风影响,甲地区易遭受的气象灾害是洪涝、暴雨。(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苏门答腊岛火山喷发频繁的原因是地处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频繁。(3)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全年高温多雨,其自然带类型主要是热带雨林带。(4)两月

份时的昼长和太阳高度相差不大,故结合降水条件分析,降水少,大气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强;相反,降水多,大气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弱。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左图是中国某区域图,右图是天山自然带垂直带谱图

。(1)塔里木河属于水循环中的环节;图中区域交通线路走向主要受因素制约。(2)本区域化学和生物风化较(填“强”或“弱”),影响其强弱的主要因素是。(3)天山南坡的高山草甸分布高度高于北坡,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天山迎风坡为(填“北坡”或“南坡”),随着海拔的升高该坡降水量的

变化特点是。(4)图中城镇主要分布在(填地貌类型),请说出其有利自然条件。【答案】(1)地表径流;地形。(2)弱;气候。(3)热量;北坡;先增加后减少。(4)冲积扇;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解析】【分析】试题考查水循环、交通运输线的区

位因素、山地垂直分异、河流堆积地貌【详解】(1)塔里木河属于水循环中地表径流环节;图中区域交通线主要分布在山前盆地边缘,可判断出走向主要受地形条件的制约。(2)本区域气候干旱,降水少,化学和生物风化较弱。影响化学和生物风化

作用强弱的主要因素是气候。(3)天山南坡为阳坡,高山草甸分布高度高于北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天山北坡雪线低,可判断出北坡为迎风坡。结合图中自然带可看出,森林分布在半山腰,森林生长需水量最大,可判断出随着海拔的升高该坡降水量先增加后减少。(4)从图中看,城镇主要分布在山前,地貌类型为冲积扇。

山前冲积扇是流水堆积形成,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河流经过,水源充足。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黄土高原区域略图及塬梁峁景观图。材料二: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矿产区,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高原上受不同侵蚀程度影响,不断出现塬梁峁地貌。塬是范围较广、顶部较平坦的残留黄土高原面,梁是长

条形的黄土高原,峁是孤立的黄土丘。(1)山西省是我国最大的产地(填能源名称)。该能源一般形成于岩(填三大类岩石名称),是地质时期储存的。(2)从地质构造看,渭河平原属于,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为。(3)黄土高原的塬梁峁属于分异规律,在黄土高原的多

个小流域内,都能看到川地、冲沟等地形呈树枝状镶嵌在塬、梁、峁、土石山等之间的同一类地形单元里,这表现为(4)描述AB黄河段侵蚀程度的变化特点,并推测其可能原因。【答案】(1)煤炭沉积岩太阳能(2)地堑流水沉积(3)地方性重复性(4)从北往南侵蚀程度下降;地形

坡度北大南小;暴雨集中度北大南小;植被覆盖率北低南高。(任答两点即可)【解析】【分析】本大题以黄土高原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能源分布及来源、岩石类型、形成地貌的地质作用、地域分异规律、影响河流侵蚀强度的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能力。【详解】(1)山西省有我国“煤海”之称,山西省是我国最大的煤炭产地。煤炭是森林植被在地质时期沉积而形成,因此该能源一般形成于沉积岩,森林植被就是生物光合作用的结果,因此煤炭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

能。(2)从地质构造看,渭河平原所在岩块相对于两侧断裂下陷,属于地堑构造。渭河平原中有渭河流经,渭河进行相对低平的地堑谷地,流速较慢,大量泥沙在此沉积,形成沉积平原,因此渭河平原的主要外力作用为流水沉积。(3)黄土高原的塬、梁、峁等地貌是地方

性地形导致的分异规律,不具有地带性规律,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该地方性分异规律主要表现为有序性和重复性,在黄土高原的多个小流域内,都能看到川地、冲沟等地形呈树枝状镶嵌在塬、梁、峁、土石山等之间的同一类地形单元里,这主要因为近期发育历史相同,几个小流域内各自然单元重复出现,这表现为地方性分异的重复性。

(4)AB黄河段侵蚀程度的变化特点从图中图例可以归纳得出,图中显示,AB黄河段从北往南侵蚀程度由剧强侵蚀逐渐过渡到极强侵蚀、中度侵蚀、轻度侵蚀,侵蚀程度下降。这种侵蚀程度变化的可能原因应从地形、降水强度、植被覆盖率等方面进行推测分析。侵蚀强度向南下降,可能是地形坡度北大南小,河水流

速向南逐渐变小,河水侵蚀力向南逐步下降;侵蚀强度向南下降,可能是降水集中度和暴雨强度向南变小;侵蚀强度向下降,可能是当地植被覆盖率向南减小,水土保持能力向南增强。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6073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