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微专题·小练习》·语文·新高考 第19练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23.104 KB
  • 2024-10-0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4版《微专题·小练习》·语文·新高考 第19练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4版《微专题·小练习》·语文·新高考 第19练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4版《微专题·小练习》·语文·新高考 第19练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1.60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4版《微专题·小练习》·语文·新高考 第19练.docx,共(4)页,23.10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79ed61f6447def3f14c1a52320bfcd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9练现代文阅读Ⅰ(一)建议用时30分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写探春笑道:“我就是‘秋爽居士’罢。”宝玉道:“居士、主人到底不恰,且又瘰赘。这里梧桐芭蕉尽有,或指梧桐芭蕉起个倒好。”探春笑道:“有了,,就称‘蕉下客’罢。”众人都道别致有趣。黛玉笑道:“你

们快牵了他去,炖了脯子吃酒。”众人不解。黛玉笑道:“古人曾云‘蕉叶覆鹿’。他自称‘蕉下客’,可不是一只鹿了?快做了鹿脯来。”众人听了都笑起来。材料二秋爽斋植物景观以芭蕉梧桐为主。芭蕉扶疏似树,高舒垂荫,形态疏朗潇洒。秋爽斋室内陈设以“大”为特色,内外风格一致,共同映衬了“探春素喜阔朗”的性

格。芭蕉姿态优雅,叶下少女亭亭玉立,正是古代人物画的常见主题:蕉叶仕女图。仕女的容姿要符合当时人们普遍认同的审美标准,内在的气质神韵、思想格调也要达到当时社会所推崇的境界。反观探春,“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结海棠社不让须眉,理家果断兴利除弊,与芭蕉所蕴含的仕女品格不谋而合。黛玉对“蕉下客”的调侃,引出“蕉叶覆鹿”的典故。郑国有个樵夫砍柴得一鹿,后来忘记藏鹿之所,以为是梦一场,路上念叨这个梦时,被路人听见,路人依梦取了鹿。樵

夫又梦见藏鹿之所与取鹿之人,前去索鹿。法官说:“你当初真得了鹿却以为是梦,现在梦见了鹿却以为是真。”在大观园这个舞台上,探春或许正如一个逐鹿之人。她有着复杂的性格,自我设定是既作栖处诗社文坛的雅士,又想成

为“才自精明志自高”的雄才。她有主见有抱负,在是非、利弊、兴衰、成败上有着精准的洞察与明断,为挽救家族颓势做出了最多努力;可又因为庶出身份而过度敏感,强烈的自尊所掩饰的是深刻的自卑,因而在诸如嫡庶、尊卑、主奴、宠辱等方面都要辩个分明,争个高低。可惜“生于末世运偏消”,家族到头来“忽喇喇似大厦

倾”,探春自己落得个远嫁的结局,如同梦幻,了无痕迹。被旧红学索隐派说成是贾宝玉的原型、与曹雪芹祖父曹寅有通家之谊的满族词人纳兰性德曾写过一阕《疏影·芭蕉》词,其结句为:“想玉人、和露折来,曾写断肠句。”细细品味,分明就是

“蕉下客”探春的形象。(摘编自刘楷、张一民等相关文章)材料三《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唐人殷敬顺《列子释文》称“蕉与樵同”。宋代韵书《集韵》:“蕉,草

芥也。”清人王念孙考证:“‘蕉’与‘樵’同。薪谓之‘樵’,因而取薪亦谓之‘樵’。”可见自唐宋以降,在音韵学者的考证中,“蕉”之本音当从古音为“樵”,其本义为“柴薪”或“草芥”,而非“芭蕉”。这是否意味着《红楼梦》对“蕉鹿”典故的使用存在纰缪呢?尽管历代音韵学家对“蕉鹿”

典故的原始含义均有考辨,但在实际流传过程中,“蕉”逐渐脱离了“樵”之原始音义,而逐渐偏向于“芭蕉”。在清代考据学盛行的背景下,多有学者对“蕉鹿”典故的长期误用提出质疑和批评。在某种意义上,清代考据学家对于“蕉”“樵”的辨析,折射出“蕉鹿”典故“

相沿既久,莫知其误”的现象。通过“蕉下客”这一雅号,《红楼梦》构建了芭蕉意象与贾探春形象的密切关联。《红楼梦》叙事多以植物比喻人物形象、预叙人物命运。但不同于玫瑰花、风筝等关键意象,芭蕉与贾探春形象之间不具备排他性的联系。有鉴于此,“蕉下客

”与贾探春形象的关联,便不仅仅在于“蕉下客”表层意义上的芭蕉意象,而在于“蕉鹿”典故作为一个整体,对贾探春性格、命运的体现和预示。在既有研究中,历来有观点从讽刺世人逐利的角度,或论证“蕉叶覆鹿”喻示“探春不能真妄两忘,得失两忘,痴迷于主奴、嫡庶、义利、兴衰、治乱上的争竞”,或强调“《

蕉鹿梦》除此之外还有名利富贵皆如梦,不应过分追逐的一层主题思想也与《红楼梦》相似”。的确,讽刺世人逐利是后人对《列子》“蕉鹿”典故的理解角度之一。但问题在于:。“蕉鹿”寓言的原本寓意为“觉梦不异”,既不在于“得”,亦不在于“失”,而在于论证“

得”“失”之无常空幻,由此阐发“梦”“觉”之模糊界限。但后人在使用此典时,又逐渐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语境和用典习惯。其立场逐渐侧重于“失”,而不是“得”;“鹿”的隐喻逐渐侧重于“名”,而不是“利”。“蕉鹿”典故的文学书写逐渐侧重于感

慨仕宦功名之无常虚幻。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文人作为创作主体,其感慨大多针对仕宦沉浮中的人生命运,且大多创作于失意阶段。此外,由于“鹿”“禄”同音,“鹿”这一意象在民间信仰中与仕途际遇具有天然联系。在中国古代文学抒情传统中,以“蕉鹿”典故书写“功名梦

断”的理想抱负破灭、入世心态消解,成为“蕉鹿”典故的惯用语境。由于这些作品大多创作于作者仕途失意阶段,因此又大多寄寓了世事无常、人生空幻的悲剧意味。《红楼梦》对“蕉鹿”典故的运用,势必难以摆脱其影响。尽管贾探春作为闺阁女子,不存在建立仕宦功名的可能性,但是,这并不妨

碍《红楼梦》围绕贾探春设计了“补天”理想终将破灭的主题线索。贾探春自称“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贾探春主导的大观园经济改革反映了其挽救家族命运、振兴家业的积极入世心态,历来被认为是“补天”之举。然而,贾探春的理想

抱负最终在家族没落的过程之中破灭。贾探春的结局无疑体现了其空有高远的理想抱负,却既无法挽回封建家族衰落的大势,又无法掌握个人命运的人生悲剧,从而为贾探春形象、命运赋予了浓厚的悲剧意味。在这一意义上,贾探春形象与“蕉鹿”典故的深层联系,便在于“才自精明志自

高”的理想抱负与“生于末世运偏消”的命运结局之间的根本矛盾。(摘编自朱姗《“蕉下客”考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是庶出身份导致的过度敏感和为掩饰自卑而进行的自我设定,是探春复杂性格形成的根本原因。B.旧红学索隐派认为纳兰性德是贾宝玉的原型,材料二提出

了纳兰性德是探春原型的独到见解。C.《红楼梦》中“蕉叶覆鹿”典故的运用,也能体现这一典故“相沿既久,莫知其误”的现象。D.材料二和材料三都结合“蕉鹿”典故,追本溯源,揭示出“蕉鹿”寓意与探春形象之间的固有关联。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文

中所举考证能看出林黛玉所用“蕉鹿”典故在字义、字音层面都与《列子》中的原始意义不符。B.因为“鹿”“禄”同音,“鹿”这一意象有仕途通达的象征意义,与“鹿”有关的梦境历来被视为吉兆。C.“蕉鹿”寓言的原本寓意,跟庄生梦蝶、南柯一梦有异曲同工的玄妙,有孰真孰假都如梦幻的意

思。D.从植物文化的角度去读《红楼梦》,能发现植物意象与人物形象的契合,也可发现作者构思的缜密。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驳论论据放在材料三中画线处的一项是()A.《红楼梦》的文本叙述对贾探春在“主奴、嫡庶、义利、兴衰、治乱

”诸方面的言论举动几乎全部持正面立场。B.在《红楼梦》作者和评点者的眼中,贾探春主导的大观园经济改革是“兴利除宿弊”,体现了“探春敏智过人处”。C.以“蕉鹿”典故讽刺世人逐利,既不是“蕉鹿”典故的原始含义,也不是科学理解“蕉鹿”典故的唯一角度。D.在部分人看来,

探春自号“蕉下客”是为了引出黛玉笑语,为后文引出“潇湘妃子”做铺垫,本身并无深意。4.请结合材料三简析《红楼梦》将“蕉鹿”典故引入小说文体的作用。答:5.《红楼梦》版本众多,材料一中画线处,有的版本是“我最喜芭蕉”,有的版本是“我是喜芭蕉的”,

你更认同哪一种表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