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咸祥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含答案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5 页
  • 大小 222.500 KB
  • 2025-01-0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浙江省宁波市咸祥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宁波市咸祥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宁波市咸祥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浙江省宁波市咸祥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共(15)页,222.5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750d6a95cfb811732a1ddbe81ffd3e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宁波市咸祥中学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历史学科期中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原始社会经历了约200万年的历史,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下列文化

遗存属于父系氏族社会的有①龙山文化②红山文化③河姆渡文化④良渚文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下列文化遗存属于父系氏族社会的有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故①②④正确;河姆渡文化属于母系氏族社会,故③错误。所以本

题答案为B项,ACD错误。2.我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存有1万多处,包括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和北方草原文化区。这些文化遗存反映了远古先民丰富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组织生活,由

此可知,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特点是A.时间早B.一元化C.独特性D.多元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早期人类社会时期,我国形成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和北方草原等多个文化区,由此可知,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特点是多元化,D正确;时间早是对比性结论,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A;

B与题干内容相反,排除;独特性是对比性结论,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C。3.“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共性成为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A.禅让制B.世袭制C.宗法制D.内外服制【答案】C【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宗法制是以父系血缘关系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经过血缘关系的层层分封,由此社会形成了一个家国同构的局面,故选C;禅让制的特点是传贤不传子,如此家国同构的局面无法形成,排除A;世

袭制只能确保一种职位是保留在某个家族手中的,它的影响面只能停留在这一种职位上,而无法延伸至全国,故家国同构的局面无法形成,排除B;内外服制会明显地区分出本族和外族的差异,家国同构局面无法形成,排除D。4.有同学这

样形容战国时期前秦诸子的思想,有的一股正气,平治天下;有的爱好和平,讲求实际功利;有的刻薄严苛,法度严明;有的带着逍遥魂儿,避世寻自由。这些思想分别是指哪家学派A.道家、儒家、法家、墨家B.儒家、墨家、法家、道家C.墨家、儒家、法家、道家D.墨家、法家

、道家、儒家【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一股正气,平治天下的是儒家思想;爱好和平,讲求实际功利的是墨家思想;刻薄严苛,法度严明的是法家思想;带着逍遥魂儿,避世寻自由的是道家思想。故选B,排除ACD。5.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古代宰相可分为“首长制

”和“委员制”。首长制决策迅速,责任分明;委员制相互牵制,集思广益。下列属于“首长制”的是A.三公九卿制B.三省六部制C.二府三司制D.内阁制【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首长制是指权力集中到一个人手中,所以符合首长制的是三公九卿制度,该制度中负责行政事务的是丞相,权力集中到丞相

一个人手中,故选A;三省六部制和二府三司制下都采取群相的制度,属于委员制,排除BC;内阁制废除了宰相制度,既不是首长制,也不是委员制,排除D。6.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在评论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时说,“封建制度不废,兵争终无由息”,秦统一后,为了改变“兵争不息”局面,废除分封,建立了A.宗法制B.

世袭制C.嫡长子继承制D.郡县制【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改变了分封制带来的“兵争不息”的局面,故选D;宗法制是以血缘为依据进行权力分配的

制度,排除A;世袭制是以血缘为依据继承政治权力和财产的制度,排除B;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内容,排除C。7.“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这些词是描述A.西周末期的社会B.战国时期的战乱C.秦朝的法制严苛D.西汉后期的政治黑暗【答案】C【解析】【详解】

根据材料“赭衣塞路”,可知“赭衣”在古代代指囚犯,说明这一时期囚犯数量很多,法律比较严苛,C项正确;西周末年的突出特征是分封宗法制逐渐解体,王室衰微,排除A项;战国时期的突出特征是诸侯争霸,社会动荡,排除B项;西汉后期主要面临的社会问题是

外戚干政导致社会动荡,排除D项。故选C项。8.公元前112中,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这一措施A.改变了抑商政策B.加强了中央集权C.抑制了农业生产D.实现了国家统一【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销

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反映汉武帝试图通过控制铸币权以加强了中央集权,故B符合题意;中国古代抑商是基本经济政策,故A不符合题意;稳定金融有利于稳定社会经济秩序,从而有利于农业生产,故C不符合题意;汉武帝之前,国家就已经实现统一,故D不

符合题意。故选B。9.司马迁著的《史记》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这部史书可以作为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在《史记》中不可能查到的史实有A.秦始皇统一度量衡B.武王伐纣C.陈胜吴广起义D.北京人使用火【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记载了上

自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因此不会记载北京人使用火的情况,故选D;武王伐纣、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均处于《史记》记载时间范围之内,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10.作为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汉武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所采取的措施有①取缔分封制②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③划

分13个州部,分设刺史④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取缔分封制的是秦始皇,①错误;汉武帝设立中朝加强了君主专制,分设刺史加强了中央集权,②③正确;察举制是选官制度,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没有必然联系,④错误。故

选D,排除ABC。11.下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判断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依次是A.魏、蜀、吴B.蜀、吴、魏C.魏、吴、蜀D.吴、魏、蜀【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图片信息,可知①位于北方地区,基本统一了黄河流域,属于曹魏政权,②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以成都为统治中心,属于蜀汉政权,③位于长

江中下游地区,控制了我国东南地区,以南京为统治中心,属于东吴政权,A项正确;BCD项分别对应顺序有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12.北魏孝文帝尊儒崇经,兴办学校讲授儒家经典,其主要目的是A.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主流B.当

时的北方人都喜欢儒家文化C.适合巩固统治的需要D.冯太后的积极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北魏孝文帝尊儒崇经等做法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统治、巩固统治的需要,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自身正确但材料并未

强调这一点,不符合题意,排除;都喜欢儒家文化的说法过于绝对,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冯太后的积极影响是原因而非目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13.唐朝政局可用如图表示,图中“?”处应为A.唐太宗统治前期B

.唐太宗统治后期C.唐玄宗统治前期D.唐玄宗统治后期【答案】C【解析】【详解】图中“?”位于最高点,说明是唐朝最繁盛时期。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

,但是并非是唐朝政治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AB选项排除;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受,不理政事,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从此日趋衰落,D选项排除。14.如果把“大运河的开凿”“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主题的是A.国家的强盛和统一B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C.政权分立民族汇聚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大运河的开凿”“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的主题是繁荣与开放,B项正确;国家统一在题干中所列事项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的特征,排除C项;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是明清时期的特征,排除D项。故选B项。15.下列人物中,在唐朝时被北方各族尊称为“天可汗”的是A.武则天B.唐高宗C.唐太宗D.唐玄宗【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各族尊称为“天可汗”,故选C;武则天、唐高宗和唐玄宗

均未获得过这一尊称,排除ABD。16.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是A.《黄帝内经》B.《神农本草经》C.《千金方》D.《唐本草》【答案】D【解析】【详解】《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故选D;A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排除;B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排除;C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

科全书,排除。17.宋朝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中,军事制度是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以下对于宋初军事制度改革的理解正确的是①枢密院与三衙分权强化皇权②枢密院专掌军政分散相权③地方精锐编入禁军加强中央④派文

官出任统帅指挥军队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宋代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可知,枢密院与三衙分权强化皇权,枢密院专掌军政分散相权,地方精锐编入禁军加强中央都是宋初军事制度改革的内容,

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B;宋代派遣文官出任地方长官,不是统帅指挥军队,④错误,排除ACD。故选B。18.据考证,杭州小笼包源自古代开封灌汤包,而西湖醋鱼与历史更悠久的开封糖醋鱼的做法几近相同。这一现象的发生很可能在下列哪一事件之

后()A.赤壁之战B.澶渊之盟C.宋夏和议D.靖康之变【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27年,金军攻破河南开封,俘虏了徽、钦二帝等三千余人,北宋灭亡。康王赵构迁都杭州,史称南宋,故本题应选D项;A项发生于湖北省赤壁市、B项发生于河南省濮

阳市、C项发生于北宋时期,均与题目中的地点“杭州”无关,故排除。19.宋朝史料记载了宋神宗对边疆两大对手的评价。他忧心忡忡地说:“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此“二虏”指的是()A.辽与西夏B.辽与金C.西夏与金D.蒙古与金【答案】A【

解析】【详解】宋神宗是北宋皇帝,北宋与辽、西夏并立,辽和西夏经常骚扰北宋边疆,故“二虏”指的是辽与西夏,故选A;宋神宗1085年去世,1115年金建立,BC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宋神宗对边疆两大对手的评价”,联系所学与北宋并立

的政权分析解答。20.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西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民族政权并立C.诸侯争霸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答案】B【解析】【详解

】辽、西夏、金都是少数民族政权,先后与两宋并存,所以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民族政权并立,故B正确;辽、西夏、金都是少数民族政权,先后与两宋并存,并非统一的国家,排除A;辽、西夏、金与两宋不是诸侯国,C错误;辽、宋、西夏、金时期并非繁荣的社会,排除D。2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

书写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下列关于契丹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建立过历史上的辽政权B.对我国北部边疆的开发做出过重大贡献C.其政权曾与北宋长期对峙D.其政权建立者是首领元昊【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

昊是党项族首领,建立的是西夏政权,不是辽政权,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A、B、C三项表述都是正确的,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22.《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A.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B.苏州和湖州成为人才汇集之处C.江南广泛种

植原产美洲的作物D.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答案】D【解析】【详解】两段材料说明国家赋税主要来自南方,以苏州和湖州为代表的江南地区,经济地位上升,故D符合题意;材料无法判断东南地区的农民赋税负担是否沉重,且赋税比重要看国家征收的赋税占农民

生产总量的比例,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苏州和湖州成为人才汇集之处,故B不符合题意;我国种植原产美洲的农作物是在明清时期,时间上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23.台湾歌星周杰伦的一曲《青花瓷》曾风靡海峡两岸。歌中所赞美的《青花瓷》成就

始于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答案】D【解析】【详解】元朝出现青花瓷,故D正确;唐朝出现唐三彩,北宋出现五大名窑,排除AB;南宋没有出现青花瓷,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青花瓷”,联系所学我国古代

制瓷也发展的史实分析解答。24.如图是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运输江南财赋为主任务②有利于经济重心的南移③海运路线属于首次开辟④带动了南北分卷的制度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航线,大大缩短了航程。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①③正确;元朝时经济重心的南移已经完成,故

②错误;材料与科举制度无关,无法得出带动了南北分卷的制度,故排除④;①③正确,故C正确;②④错误,故排除ABD。25.“上海是个移民社会,我们的祖辈很可能来自浙江省、江苏省、广东省……”这里“省”的含义,最早出现于A.战

国B.秦朝C.隋朝D.元朝【答案】D【解析】【详解】元朝实行行省制,成为中国省制的开端。故答案为D项。战国时期最早出现郡县,排除A项;秦朝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排除B项;隋朝时期三省六部制的“省”是中央行政机构,排除C项。26.元朝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杰出成就是A.留

下了哈雷彗星和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B.主持全国天文测量,编写了《授时历》C.使中国古代历法体系成熟D.发明了测量经线的科学方法【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的郭守敬编写了《授时历》,B选项符合题意;战国时期留下了哈雷彗星和太阳黑子的最早记

录,A选项排除;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在《皇极历》的基础上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C选项排除;唐朝发明了测量经线的科学方法,D选项排除。27.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远远领先于半个多世

纪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关于其描述正确A.首航于明朝太祖年间B.最远到达非洲西海岸C.利于倭寇骚扰的平息D.经济收益小未能持续【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主要目的是炫耀国威,经济收益小,给明朝造成了很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未能持续,故D符合题意;郑和下西洋首航于明成祖年间

,非明太祖,故排除A;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南端,未到达非洲西海岸,故排除B;郑和下西洋并未有利于平息倭寇骚扰,明朝嘉靖年间倭患愈演愈烈,故排除C。28.科技进步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沈括编著《梦溪笔谈》②蔡伦改进造纸术③孙思邈完成《

千金方》A.②①③B.③①②C.①②③D.②③①【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沈括编著《梦溪笔谈》、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唐代孙思邈完成《千金方》,所以时间先后顺序应为②③①,故选D;而其他选项顺序均错误,故排除ABC。29.丞相设置伊始便位高

权重,常遭最高统治者忌惮,后者对相权进行多次重大调整,下列调整举措排序正确①设置中朝②设三省六部③设立内阁A.①②③B.②①③C.①③②D.②③①【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朝时期设置中朝,隋唐时

期设置三省六部,明朝时期设置内阁,按时间先后排序为①②③,故选A;其他选项均排序错误,故排除BCD。30.唐朝的对外开放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唐朝“开放”的表现包括①鉴真东渡日本②法显西行天竺③日本“遣唐使”来华④佛教传入中国A.①③B.②④C.①④D

.②③【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鉴真为唐代高僧,故其东渡日本能体现出唐朝的开放态度,①正确;法显为东晋高僧,其不能体现唐朝的开放态度,②错误;遣唐使是指派往唐朝的使节,故他们来华能体现唐朝的开放态度,③正确;佛教至少在汉末的时候就已传入中国,故④不能体现唐朝的开

放态度;综上,故选A;BCD均含有错误选项,排除。31.在中国古代史上,曾有统治者励精图治开创了少有的政治清明局面。下列帝王与治世搭配正确的是A.汉武帝---文景之治B.武则天---贞观之治C.唐高宗—-开元盛世D.金世宗---大定之治【答案】D【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金时期的金世宗轻徭薄赋,励精图治,出现了著名的大定之治,D项正确;汉文帝和汉景帝对应的是文景之治,排除A项;唐太宗对应的是贞观之治,排除B项;唐玄宗对应的是开元之治,排除C项。故选D项。32.《国史十六讲》提到,在皇帝和皇太后的全力支持下,张居正把内宫(皇帝)与外朝(政府

)的事权集于一身,成为明朝权力最大的内阁首辅。张居正经常对下属说:“我非相,乃摄也”意思是他并非一般的丞相,而是“摄政”——代帝执政。对这一历史现象的本质理解准确的是A.内阁首辅是名副其实的丞相B.内阁此时已经取得了法定的地位C.张居正提升了内阁首辅之权D.内阁权力加大是君权强

化的产物【答案】D【解析】【详解】张居正强调自己作为内阁首辅权力很大,能够“代帝执政”。结合所学可知,内阁权力的大小取决于皇帝的信任,因此内阁权力不断加大,是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表现,故D项正确;内阁不是丞相,没有法定的地位,排除A

B项;C项只是对材料表面的解读,不是本质的理解,排除C项。33.农业生产技术的发明和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如果要研究隋唐时期的农业新发展,下列生产工具可以帮助说明的是A.耧车B.翻车C.曲辕犁D.水排【答案】C【解析】【详解】唐朝出现农业生产工具曲辕犁,故选C;

西汉出现耧车,三国出现翻车,东汉杜诗发明治铁工具水排,ABD时间均不符合“隋唐”,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隋唐时期的农业新发展”,联系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史实分析解答。34.《孟子》记载“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后世同时采用这三种征收方式的赋税制度是A

.初税亩B.租调制C.租庸调制D.两税法【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孟子记载的赋税制度中会收取纺织品、粮食和征服徭役,在后世的赋税制度中,缴纳粮食被成为租,承担徭役为庸,缴纳纺织品是调,所以是租庸调制

,故选C,排除B;初税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排除A;两税法统一按照田亩征收赋税,与题意不符,排除D。35.南宋时,“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等成为颂扬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子女恩重如山、宣扬儒家孝道思想的典范。这一现象本质上说明A.南宋社会风

气良好B.儒学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C.南宋政府以孝道立国D.理学道德教化功能得以凸显【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成为颂扬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子女恩重如山、宣扬儒家孝道思想的典范”,可知儒家思想在南宋时期的影响不断扩大

,儒家思想所提倡的孝道成为社会教化百姓的重要工具,D项正确;材料只是列举了儒家思想在孝顺父母方面的表现,不代表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变,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排除B项;材料中“羔羊跪

乳”“乌鸦反哺”的例子描述的是民间百姓的思想信仰,无法体现上层统治者的态度,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3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汉书·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刘胜》载:“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

为定制封号,辙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材料二唐太宗曰:“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比来或护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

患,此乃亡国之政也。”材料三宋太祖曾直言不讳地当面对宰相赵普说:“国家大事可不是你们书生说了算的。”说明宋代君主独裁体制得到了空前的巩固和加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在地方采取的措施,分析这一措施产生的历史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在中央实行的制

度,说明门下省的突出作用。(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太祖是如何分割宰相权力的。【答案】(1)措施:颁布推恩令。历史影响:王国越来越小,威胁中央政权的局面逐渐消除,中央集权得到加强。(2)制度:三省六部制。突出作用:门下省具有封驳职权,能减少皇帝决策之失误,有利于君臣及各

部门长官集思广益,共商国策。(3)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辙别属汉郡”,可知材料所指的历史事件是汉武

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通过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通过推恩令以推恩的方式将王国越分越小,最终王国领地都归属郡县管辖,从而彻底解决了王国的威胁,进而加强中央集权。(2)根据材料“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可知唐太宗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度,其中门下省掌管封驳权,以减少皇帝个人决策的失误,同时三省长官同为宰相,体现出集体决策的特点,通过门下省能够进一步加强三省长官之间的联系,进而促进三者之间的集思广益。(3)结合所学知识,宋太祖为了进一步分化相权,增设了

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分割在想的行政权,枢密使分割在想的军权,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37.变法改革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前进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国商鞅变法取得了很大成果,“富国强民”的法家政策在秦得到实现。秦国地理位置优越,攻守均得其便,战国时期,国都未被

他国攻破的只有秦国。秦国内部纷争较少,从秦献公时起的150年中,献公、孝公、惠文王、昭王、秦王嬴政几代君主在位的年代比较长,内部相对稳定。武王、孝文王、庄襄王在位时间短,但也没有因王位的继承而引起内部分裂。总之,秦统一中国是顺

应历史发展要求,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优势造成的结果。——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实现统一的原因。材料二:宏推行一系列汉化措施,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

族高门通婚……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甚至多向的。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根据张帆《

中国古代简史》、阴法鲁《中国古代文化史》整理(2)材料二中的“宏”是谁?请另举两例材料以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此次改革产生的深远影响。【答案】(1)原因:秦地理位置优越;秦内部相对稳定;商鞅变法使秦国

富国强兵;人民渴望安定统;各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统一;秦国远交近攻,采取了正确的政治军事策略。(2)拓跋宏或北魏孝文帝。措施:鲜卑贵族迁都洛阳,籍贯改为洛阳;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止鲜卑语,统一说汉语;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影响: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

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秦国地理位置优越,攻守均得其便,战国时期,国都未被他国攻破的只有秦国”得出秦地理位置优越;根

据“秦国内部纷争较少”得出秦内部相对稳定;根据“秦国商鞅变法取得了很大成果,“富国强民”的法家政策在秦得到实现”得出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国强兵;根据“总之,秦统一中国是顺应历史发展要求,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优势

造成的结果。”得出人民渴望安定统;各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统一;秦国远交近攻,采取了正确的政治军事策略等方面。(2)根据“改鲜卑姓为汉姓”可得出是拓跋宏或北魏孝文帝。措施:根据“宏推行一系列汉化措施,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通婚”并结合北魏孝文帝改革

的具体内容可得出,鲜卑贵族迁都洛阳,籍贯改为洛阳;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止鲜卑语,统一说汉语;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影响:根据“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可从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

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等方面概括。38.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国力最强盛、统治时间最长大一统王朝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晋以后,门阀政治影响及于选才,“高门华族,有世及之荣;庶族寒门

,无寸进之路。”隋唐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扭转了这种局面。它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改编自《唐代科

举制度研究》等材料二: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在此之前,历代的赋税征收,或据田亩,或按人口,或据户头。清查户口、人丁,尽可能抑制豪强兼并土地,防止自耕小农破产,均是历代一以贯之的政策。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

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土地兼并不再是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清查与登记成为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活动。——据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主要选官制度,写出隋唐推行的选官制度及带来的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两税法实施前后中国古代赋税征收标准的变化,并分析两税法的推行产生的影响。【答案】(1)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积极: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2)变化:征税标准从人丁为主转为财产(资产)为主。影响: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减轻了政府对农民人身控制。【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高门华族,有世及

之荣;庶族寒门,无寸进之路”,可知魏晋时期士族门阀通过九品中正制掌控国家政权,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作为选官的标准,使普通庶族难以拥有进入国家政权的机会,为了改变九品中正制所造成的门阀政治,隋唐时期推行科举制,使广大下层民众可以通过读书考试做官,一定程度上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也扩大的政权的统治基础,体现出相对的公平性,更将选官和任官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进而加强了中央集权。(2)根据材料“以资产为宗”“按资产收税……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可知相对两税法以前采用人丁作为征税标准,而两税法以后则以土地和资产作为征税标准。准税

标准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也扩大了征税对象,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使征税名目也相对减少,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375082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