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地理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2 页
  • 大小 3.216 MB
  • 2024-10-3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2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3.00 元
/ 2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共(22)页,3.216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7126ecd665ef882404b4b822ddf1b4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三台中学2022级半期地理模拟试题一、单选题2021年11月21日18时51分,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震中)发生4.6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多地民众通过手机等提前接收到了ICL地震预警系统发出的地震预警。下图示意地震发生时重庆市和成都市发布的地震预警信息。据此

完成下面小题。地震预报地震预报四川长宁正发生4.6级左右地震,荣昌区震感强烈,请合理避险。地震横波还有10秒到达!成都市青羊区减灾办公室大陆地震预警中心四川长宁正发生4.6级左右地震,青羊区震感轻微,请

合理避险。地震横波还有27秒到达!重庆市荣昌区减灾办公室大陆地震预警中心1.关于此次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A.震源位于地幔B.横波对地面建筑的破坏能力更强C.震中距相同的地方破坏程度相同D.地震释放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2.ICL地震预警系统能提前发布预警信息,主要是利用()A.纵波的波速快

于横波B.横波的波速快于纵波C.横波仅固体中传播D.纵波可在气体中传播【答案】1.B2.A【解析】【1题详解】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41千米。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为11千米,因此,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地壳,A错误;地震中,和纵波相比,横波

的破坏力更大,B正确;震中距相同的地方,烈度不一定相同,C错误;地震释放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D错误。故选B。【2题详解】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传播速度慢,所以当地震发生时,纵波先到达地面,横波后到达地面,二者之间间隔一定的时间,因

此ICL地震预警系统能提前发布预警信息,A正确;纵波的波速快于横波,B错误;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传播速度快,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是与发布预警信息的原因无关,CD错误。故选A。在【点睛】烈度是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影响地震烈度大

小的有下列因素:(1)地震等级;(2)震源深度;(3)震中距离;(4)土壤和地质条件;(5)建筑物的抗震性能;(6)震源机制;(7)地貌和地下水位等。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地球因太阳“氦闪”而被迫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

事。“流浪地球”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终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借助木星引力,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经历2500年的星际流浪,抵达新家园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下图为地球流浪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行星围绕恒星公转,卫星围绕行星公转。左图中地球在ABC三个位置对

应的天体类型分别是()A.行星—卫星—行星B.行星—行星—行星C.行星—卫星—卫星D.行星—卫星—恒星4.地球进入比邻星宜居轨道后,下列推测最可信的是()A.比邻星位于河外星系B.比邻星位于银河系C.比邻星不会发光发热D.比邻星绕太

阳运动5.比邻星能成为地球新家园是因为比邻星可以为地球提供()A.充足的食物B.适宜的大气C.稳定的光照条件D.大量的液态水6.《流浪地球》中导致人类决定飞离太阳系自救的主要因素最不可能的是()A.地球表

面温度太低B.没有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光照C.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将导致地球无法获得稳定的光照D.地球由于人类无节制排放温室气体发生了极端天气,已不适应人类生存7.在电影里有这样的情节,地球大气被木星吸走一部分,并有可能地球撞向木星,除了这些危险,在靠近木星时以下哪个情况也是地球可能面临的(

)A.被小行星撞击的几率增大B.没有大气逆辐射夜晚地表温度越来越高C.遭遇变形金刚反派威震天的破坏D.有大气的削弱作用白天地表温度越来越低【答案】3.B4.B5.C6.D7.A【解析】【3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围绕恒星

转动的天体为行星,围绕行星转动的天体为卫星。读图和材料可知,A位置对应的天体绕恒星太阳转动为行星;“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借助木星引力,弹射出太阳系”,因此,在B位置时地球并没有被木星捕获成为它的卫星,而是继续向比邻星进发,因此B位置对应的天体是行星;C位置对应的天体绕恒星比邻星转动为行星。故选B。

【4题详解】读材料可知,比邻星是离太阳最近的恒星,并且银河系的直径约有10万光年,所以地球进入比邻星宜居轨道后,仍在银河系。故B项正确,A项错误;比邻星是恒星,会发光发热,故C项错误;比邻星不属于太阳系,不围绕太阳运动,故D项错误。故选B。【5题详解】读材料可知,地球因太阳“氦闪”而被迫逃

离太阳系,比邻星是恒星,能发光发热,可以为地球提供稳定的光照条件。故C项正确;比邻星是恒星,并不能直接提供充足的食物。故A项错误;地球上适宜的大气和大量的液态水是因为地球所处的特殊宇宙环境和自身演化出来的,与比邻星没有直接关系,故B项、D项均错误。故选C。【6题详解】太阳

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随着太阳急速衰老膨胀,短时间内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所吞没,会导致地球没有安全的宇宙环境,也没有稳定的光照,地球表面温度降低,AB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流浪地球》中人类决

定飞离太阳系自救,不是地球不适应人类生存,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7题详解】木星的小行星众多,在地球靠近木星时极易受小行星撞击,A选项正确。地球大气被木星吸走一部分,也有大气逆辐射,且没有大气逆辐射夜

晚地表温度越来越低,B选项错误。遭遇变形金刚反派威震天的破坏说法没有科学依据,C选项错误。地球大气被木星吸走一部分,大气的削弱作用减弱,白天地表温度不会越来越低,D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是:外

部条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有安全的宇宙环境。有稳定的太阳光照。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温度适宜;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有液态水。读某地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地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9.图中地层中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A.海洋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B.海洋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C.爬行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海洋无脊椎动物10.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A.干燥,冷热多变B.全球气候分带明显C.湿润,森林茂密D.寒冷,冰雪广布11.下列关于生物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古生代寒武纪出现了鱼类B.中生代侏罗纪恐龙繁盛C.新生代第四纪出现了哺乳动物D.古生代早期出现了森林生态系统12.图中()A.①地层最老,形成时间早于②地层B.③地层形成于元古宙的主要成矿期C.④地层化石可

用于推测寒武纪环境D.⑤地层形成中伴随着青藏高原隆起【答案】8.D9.B10.C11.B12.C【解析】【8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叶虫是一种海生无脊椎动物,生活在古生代早期,④地层为古生代地层;鱼类繁盛于泥盆纪,即古生代中期,③地层为古生代地层;恐龙生活在

中生代,①地层不属于古生代地层:裸子植物出现在二叠纪,即古生代末期,繁盛于三叠纪和侏罗纪,即中生代,不完全在古生代,主要时期在中生代,②地层不主要是古生代地层。综上所述③④正确,①②错误,排除ABC;D符合题意,故选D。【9题详解】从图例中可看出是古生代到中生代时期。在这一时

期出现的动物由低等向高等演化的情况是:海生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④~①动物经历地演化过程是: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B正确,ACD错误。故选B。【10题详解】煤是地质史上的植物遗体经复杂的地质作用

形成的,石炭-二叠纪既然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那就可以推知当时气候湿润、森林茂密,C正确,ABD错误。故选C。【1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生代早期的寒武纪出现的是三叶虫,鱼类出现在古生代中期,A错误;中生代侏罗纪恐龙繁盛,B正确;新生代第三纪出现了哺乳动物,

C错误;古生代中后期出现森林生态系统,D错误。故选B。【12题详解】图中显示,①地层位于②地层之上,因此①地层形成可能晚于②地层,A错误;图中信息表明,③地层中含有原始鱼类化石,原始鱼类出现在古生代,因

此该地层不可能形成于元古宙的主要成矿期,B错误;图中信息表明,④地层中含有古生代早期生物三叶虫的化石,寒武纪是古生代的第一个纪,因此该地层化石可用于推测寒武纪环境,C正确;⑤地层位于④地层之下,应形成于古生代早期以前,而青藏高原隆起是在新生代的造山运

动中出现的,D错误。故选C。【点睛】具有工业价值煤始于早古生代,是以藻类为主的低等生物形成的腐泥无烟煤演变而成的石煤。由于古气候、古地理和古构造条件不同,各时代的聚煤作用发育程度也不同。聚煤作用最强的时代有晚石炭世一早二叠世、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一中侏罗世、晚侏罗世四个成煤时代

。13.下列地月位置关系图中,与农历二月十一最接近的是()A.B.C.D.【答案】C【解析】【详解】农历二月十一的月相接近十五的满月,此时太阳、地球和月球大约在同一条直线上,且地球居于的月球与太阳中间,图C表示太阳、地球和

月球在同一条直线上,地球位于中间位置,C正确;图A表示太阳、地球和月球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位于中间位置,月相为新月,出现在农历初一左右,A与题意不符;图B和图D表示太阳、地球和月球并未在一条直线上,BD与题意不符。故选C。

2020年3月3日,印尼著名的默拉皮火山剧烈喷发,其火山灰柱高达6000米。幸好接下来周边地区普降大雨,有效缓解了火山灰的空气污染。下面左图为火山喷发示意图,右图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据历史记载,超强火山喷发会导致短期内区域气温下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火山喷发物的物质来自()A.地核B.下地幔C.上地幔D.地壳15.据历史记载,超强火山喷发会导致短期内区域气温下降,其原因是()A.①减弱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减弱16.该火山喷发过程中,从地下喷发出来的物质依次经过

的圈层为()A.大气圈-岩石圈-水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D.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答案】14.C15.D16.B【解析】【14题详解】火山喷发的物质来自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C正确,ABD错误。【15题详解】火山喷发使得大量火山灰及气体物质悬浮于空气中,削

弱了太阳辐射,从而导致气温下降,同时保温作用增强,所以图中所示①不变、②减弱、③增强、④减弱,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16题详解】火山喷发物质来自软流层的岩浆,岩浆向上运行时经过岩石圈,喷发出来后进入大气圈,随雨水降落到地表

又进入水圈,B正确,ACD错误。【点睛】软流层又叫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深度在80—400km之间,是一个基本上呈全球性分布的地内圈层,软流层一般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经被广泛使用。如下图所示,我国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

100千米高空,据其可能探测到的现象。完成下面小题。17.气球在上升的过程中,体积会如何变化,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体积变小B.体积变大C.体积不变D.不能确定18.气球在上升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描述正确的是()A.气球与大气摩擦燃烧地面B.气球继续不断上升,最终可能会飘离大气层C.气球

的通讯设备可能受到干扰D.气球会一直停留在空中19.气球携带的设备检测到气球遭受了雷击,由此可以推测气球的高度最有可能的是()A.100kmB.80kmC.30kmD.8km【答案】17.B18.C19.D【解析】【17题

详解】从题干信息可知,探空气球上升到100千米高空,经过了对流层、平流层到达了高层大气,随着海拔的升高,压强越来越低。气球内部压强比外部压强大的时候,气球体积就会膨胀,使得气球内外压强保持平衡,B符合题意,排除AC

D。故选B。【18题详解】由于经过电离层,气球的无线电通讯可能受到干扰,C正确;气球上升过程,速度较慢,不会出现摩擦燃烧情况,A错;气球速度不能达到离开地球的速度,因此气球不可能飘离地球,B错;气球上升过程中,体积膨

胀,最后会破裂掉回到地面,D错误。故选C。【19题详解】气球遇到雷击,说明在对流层,我国地区主要在中低纬,对流层厚度应小于18千米,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其特点:1、对流层对流层上的云高度范围:低纬度地区:17-18千米;中纬度

地区: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8-9千米。与人类的关系: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主要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c);因为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因为该层上部

冷、下部热。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因为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都集中在该层,对流运动显著,易成云致雨(成云致雨的条件:水汽充足、降温条件、凝结核。)2、平流层高度范围:从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高空。与人类的关系:该层中的臭氧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有利于航空活动。主要特点:在3

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呈明显递增趋势;因为该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以平流运动为主;因为该层大气上热下冷,大气平稳。天气晴朗;由于水汽、杂质含量极少,大气平稳。3、高层大气与人类的关系: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高度范围:平流层以上。主要特点:大气密度非常小;由于距地面远,受到的引力小

。氧气的含量,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不同的含氧量对人体既有有利的影响,又有不利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目前世界上最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主要来自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等国,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国家()A.运动员训练刻苦,持之以恒B.地

处热带地区,耐高温能力强C.多是黑人运动员,体质好耐力强D.地处高原地区,有适宜的缺氧条件21.我国以下省区可以建中长跑运动员训练基地及原因正确的是()A.云南—高原地形,缺氧环境适宜B.内蒙古—地形平坦,

场地开阔C.海南—气温高,适合锻炼耐高温能力D.西藏—海拔高,空气稀薄【答案】20.D21.A【解析】【20题详解】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等国的中长跑运动员之所以成绩优秀,主要是这些国家地处高原地区,其海拔多在2000米以上,有适宜的缺氧环境,利于长跑运动员训练,D正确。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

位于东非高原,气候较为凉爽,高温环境不明显,B错误;黑人运动员,体质好耐力强和运动员训练刻苦,持之以恒不是主要原因,AC错误。所以选D。【21题详解】通过上题分析可知,高原有适宜的缺氧环境是建中长跑运动员训练基地的有利条件,而云南正好具备这一条件,A正

确;内蒙古的地形平坦和海南的高温不是中长跑运动员训练的有利条件,B、C错误;西藏海拔过高,高原反应明显,不是中长跑运动员训练的有利条件,D错误。所以选A。【点睛】中度高原空气密度只有海拔平面的77%.氧含量只有平原地区的3/4左右,氧分压大于

平原地区的20—25%、当运动员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训练时、由于"调节适应期"产生应激,呼吸频率和心率加快、溶解在血管里的部分氧气受低气压的影响不易被身体吸收、使血管体积增大、血管扩张,血管壁增厚,血管变粗,通过的血量增多,从而更好地锻炼了运动员的心血管系统,提高了最大摄氧量

和血色素浓度,增强了耐受乳酸的能力,产生了高原驯化(高原习服)。近年来,山东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图为山东某蔬菜基地塑料大棚生产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大棚()A.光照太强B.热量不足C.日温差较小D.年温差

较大23.在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其原理是()A.增强地面辐射B.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C.增强地面太阳辐射的反射D.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答案】22.C23.D【解析】【22题详解】大棚屋顶虽然是透明的,但还是会对太阳辐射起到削弱作用,因此

,进入大棚的太阳辐射比棚外自然状态下的太阳辐射较弱;大棚内温室效应强,热量条件好;大棚内年温差对蔬菜质量影响不大,因此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日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而大棚内因保温作用强导致日温差较小,从而影响蔬菜的质量,选项C符合题意。所以选C。

【23题详解】菜农往大棚内洒水,会增加大棚内空气中的水汽,水汽会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尽量减少地面辐射向棚外损失,从而达到保温效果,选项D符合题意。地面辐射强度由地面温度决定;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大气很难反射长波辐射;增加地面太阳辐射的反射

,会减少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不利于保温,因此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所以选D。【点睛】温室又称暖房。能透光、保温(或加温),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温室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

育苗等。下图为某高度气温的垂直分布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是对流层B.b是平流层C.a是空气对流D.b是空气对流25.关于图中a、b两层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b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厚B.a

层因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C.大气中的污染物多集中与b层D.a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飞行26.对流层的厚度会因纬度和季节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北京一年中对流层最厚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答案】24.D25.C26.B【解析】【24题详解】读图可知,a层气温随高度上升

而上升,是平流层,b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下降,是对流层,AB错误;a层空气作平流运动,C错误;b层空气作对流运动,D正确。故选D。【25题详解】据上题可知,b层是对流层,纬度越低,近地面温度越高,对流运动高度越大,故大气厚度

随纬度增加而变薄;因距离地面近,大气中的污染物多集中于该层,C正确,A错误;a层是平流层,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空气作平流运动,大气能见度好,利于高空飞行,BD错误。故选C。【26题详解】夏季,北京近地面的气温最高,大气对流运动最显著,对流层高度最高,B正确,AC

D错误。故选B。【点睛】大气垂直分层的主要依据是温度、密度、大气运动状况。大气共分为三层: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高层大气又可细分为中间层、热层(暖层)和散逸层)。“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时将蓄存的水“

释放”并加以利用。有专家提出水循环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大类,如图为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7.图中①②③⑦分别表示()A.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人工降水B.地下径流、地表径流、管道输水、跨流域调水C.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蒸发、人工降水D.跨流域调水

、地表径流、管道输水、人工降水28.某班同学为天津市建设“海绵城市”献计献策,下列措施可行的有()A.普及屋顶绿化,扩大绿地面积B.加强监督和管理,消除水体污染C.跨流域调水,禁止开采地下水D.地面铺设透水砖,就地消纳雨水【答案】

27.D28.D【解析】【27题详解】读图,①为社会循环,提供给城市地表水,应为跨流域调水;②为自然循环,进入城市地表水,应为地表径流;③为社会循环,供给城市用水,应为管道输水;⑦为社会循环,人类活动促使大气水为城市提供降水,应为人工降水;D正确,排除ABC。故选D。【28题详解】屋顶绿化能够吸

收的雨水太少,作用不大,A错误;消除水体污染和减少开采地下水于建设“海绵城市”没有关系,B、C错误;地面铺设透水砖,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就地消纳雨水,D正确。故选D。【点睛】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

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29.读高空风向示意图,关于图中箭头的含义,说法正确的是()A.甲—水平气压梯度力B.乙—地面摩擦力C.甲—风向D.丙—地转偏向力【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高空风主要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影响,不受摩擦力影响,B错误,结合等压线数值可知,水平气压梯度由高压指向低压,甲为水平气压梯度力,A正确,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乙为地转偏向力,丙为风向,CD错误。故选A。下图为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图(单位:Pa),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0.甲乙丙丁四处风速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31.此时,上海市的风向是()A.东南风B.西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答案】30.A31.C【解析】【30题详解】在等压线

分布图中,等压线疏密决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决定风速大小。图中显示,甲、乙、丙、丁四处中,甲处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速也相应最大,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31题详解】

风向主要由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决定。读图可知,此时,上海市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由气压高处指向气压低处,与当地等压线垂直)大致由西指向东,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下,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右偏(上海位于北半球)一个锐角,形成西北风,因此此时上海市

的风向是西北风,C正确,A、B、D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断: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画出等压线在拟求风向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一个锐角(若为高空,则偏

转90°),画出实线箭头,箭头所指即经过该点的近地面风向。宁夏中部气候干旱,人们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厚10~15cm的砂石层覆盖,发展农作物种植。砂田作物产量较高,品质良好。下图为砂田和裸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2.砂田土壤含水量高于裸田

,主要原因是砂田()A.增加地表径流B.减少下渗量C.减少土壤水分蒸发D.减少地下径流33.与裸田相比,砂田()A白天升温较慢B.夜晚降温较慢C.不易充分接纳雨水D.易淋溶土壤盐分【答案】32C33.D【解析】【32题详解

】砂田覆盖砂石,增加了地表粗糙度,削减了地表径流,缝隙大、增加了下渗量,增加地下径流,故ABD错,砂石覆盖可以阻隔阳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故C正确。【33题详解】白天,砂石覆盖层吸收太阳辐射快,升温快,并将热量传导到土壤中,砂石覆盖层能将土壤表层与空气隔开,减少土壤因蒸发和辐射而消耗热量

,故A错;夜晚,砂石覆盖层降温较快,故B错,砂田能够在降雨后减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从而增加土壤水分下渗,淋溶土壤中的盐分,故C错D正确。【点睛】水循环的形成和影响因素: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在通常环境条件下气态、液态、固态易于转化的特性,外因是太阳辐射

和重力作用,为水循环提供了水的物理状态变化和运动的能量。地球上的水分布广泛,贮量巨大,是水循环的物质基础。由于地球上太阳辐射的强度不均匀,不同地区的水循环的情况也就不相同。如在赤道地区太阳辐射强度大,降水量一般比

中纬地区多,尤其比高纬地区多。影响水循环的因素很多。自然因素主要有气象条件(大气环流、风向、风速、温度、湿度等)和地理条件(地形、地质、土壤、植被等)。人为因素对水循环也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湖南省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省内最大湖泊O周边的湖陆风进行了研学活动,下左图中①~④为陆上四

个观测点,下右图为某观测点一天中风速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4.下列关于湖陆风的示意,正确的是()A.白天Ⅰ;晚上ⅡB.白天Ⅲ;晚上ⅣC.白天Ⅱ;晚上ⅢD.白天Ⅳ;晚上Ⅲ35.一天中风速变化示意图绘制的观测点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

34.D35.C【解析】【34题详解】湖陆风是湖泊与周边陆地之间的热力差异导致的,①④和②③之间为湖泊,不会发生单向的湖陆风,故I、Ⅱ错误,排除AC;水的比热容大于陆地,晚上湖面温度高于周边陆地,气流上升,白天则相反,因此白天IV,晚上Ⅲ,B错误,D正

确。故选D。【35题详解】由一天中风速示意图可知,该地白天湖风为东风,晚上为陆风为西风,结合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的原理,北半球风向向右偏,③地白天吹湖风向右偏转为东风,晚上吹陆风向右偏转为西风,排除①②④,③正确,故选C。【

点睛】湖陆风即在沿湖地区,由于大陆地面的夜间冷却和白天加热作用,在夜间风从大陆吹向湖区,昼间风从湖面吹向陆地而形成的一种地方性的天气气候现象。二、非选择题。36.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为学习“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某班级分小组在教师带领下开展自主探究活

动。请根据各小组提供的相关资料,帮助他们完成探究任务。活动一:实验组探究按照下图所示,准备好“模拟海陆间水循环”实验装置,将蒸馏瓶里水加热。(1)图b为未完成的模拟实验过程简图,请填写箭头旁的方框内数字代表的水循环的环节名称。1:____;2:____;3:____。(2)小组成

员观察冷凝管的水滴落到沙板上,沙板上的沙堆可能产生哪些变化____?该现象能模拟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什么?产生的现象变化:____。模拟的地理意义:____。(3)小组成员指出实验并未完全准确展示海陆间水循环过程,请尝试指出此探究实验的一项缺陷:____。【答案】(1)①.水汽输

送②.蒸发③.降水(2)①.沙堆发生运动,留下水滴的痕迹。②.使地表物质得以运动③.塑造地表形态(3)实验过程不完整,没有表示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环节【解析】【分析】本题以模拟海陆水循环实验为背景,涉及水循环的环节、意义、实验不足等相关知识,考查图表信息

的阅读与获取能力。【小问1详解】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是蒸发,水蒸气从烧瓶上部到水槽.上部是水汽输送,水蒸气经过冷却凝结形成液态水到达水槽是降水。故水循环的环节名称为1:水汽输送;2:蒸发;3:降水。【小问2详解】冷凝管的水滴落到沙板后,打击沙堆使沙子运动,在沙堆上留下水滴的痕迹,表示水循环过程能够使

地表物质得以运动,并塑造地表形态。【小问3详解】从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看。以上实验缺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的过程,所以实验缺陷是没有表示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环节,不能完全表示海陆间循环过程。3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下左图为大气垂直

分层示意图,下右图为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图。(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述的大气气温的变化,其成因与大气受热过程的____有关,与右图的____(甲、乙、丙)相对应。(2)“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秋阴不散”导致“霜飞晚”的原因

是____,与右图____(甲、乙、丙)过程有关。(3)B层中的臭氧层被称作“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原因是____,这一现象反映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____作用。【答案】(1)①.地面长波辐射②.乙(2)①.阴雨天气,大气逆辐射强②.丙(3)①.臭氧吸收

了大量的紫外线②.削弱【解析】【分析】本题以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图为材料,涉及大气垂直气温变化、大气受热过、大气削弱与保温作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小问1详解】由于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

地面辐射,故近地面随海拔升高,气温不断降低;由于山顶海拔高温度低,使得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桃花盛开的时间要晚,故此现象与大气受热过程中的地面长波辐射有关。从右图中可以看到,地面吸收后产生乙环节,地面吸收后应

为地面辐射,故地面长波辐射应与乙相对应。小问2详解】“秋阴不散”指的是秋天阴雨天气较多,云层较厚,其大气的逆辐射较强,增强了地面的温度,使得霜冻等现象来的比平时更晚。右图中大气吸收后产生大气辐射,大气辐射中分出丙环节,回到地面,丙为大气逆辐射,与“秋阴不散”有关。

【小问3详解】B层为平流层,该层中有臭氧层,因臭氧能有效的吸收太阳中的大量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大气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太阳辐射变弱,属于大气的削弱作用。38.读“我国东部某地热力因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高空C比

D的气压_______(高或低),近地面A比B的气压_______(高或低)。(2)近地面AB两地受热的是_______地,空气做__________(上升或下沉)运动,近地面形成__________(高或低)气压。(3)ABCD之间的热力环流

呈______(顺或逆)时针方向流动。(4)如果A地是海洋,B地是陆地,则此时应该是_________(白天或夜晚),此时A地与B地间吹【__________风(海或陆)。【答案】(1)①.高②.低(2)①.A②.上升③.低(3)顺(4)①.夜晚②.陆

【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我国东部某地热力因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等压线判读、热力环流的原理及应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高空中C处等压面上凸,可判断C处为高压,D处等压面下凹,可判断D处为低压,根据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相反可知,A地形成低压,B地形成高压。故高空C比D的气压高,近地面A比B的气压低。【小问2详解】根据上题分析

,近地面A处与高空C处的气压状况相反可知,近地面A地形成低压,说明其受热,空气做上升运动。【小问3详解】近地面A处为低压,垂直方向上气流上升,B处为高压,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近地面气流从B流向A,高空

气流从C流向D,故A、B、C、D之间的热力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小问4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夜晚陆地降温快,相对较冷,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海洋降温慢,相对较热,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此时近地面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如果A地是海洋,B地是陆地,则此时为夜晚,此时A地与B地间吹陆

风。39.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下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1)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

昼夜温差最大的是()(单项选择题)A.B.C.D.(2)与“穿堂风”的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最符合的是()(单项选择题)A.热力环流B.温室效应C.热岛效应D.大气受热过程(3)解析上图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

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4)请在下图中画出夜晚时山林与石质地面之间的气流运动方向。【答案】(1)D(2)A(3)因石质地面比热容较小,升温降温较快,有利于增大温差,增强穿堂风。(4)【解析】【分析】本大题以穿堂风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热力环流的应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和大气对太阳辐射

的削弱作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小问1详解】石质地面的比热容比山林的比热容小,因此昼夜温差更大,AB错误;晴朗天气,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高,夜间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气温低,因此昼

夜温差更大,C错误,D正确。本题应选D。【小问2详解】白天,屋前的石质地面升温快,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山林升温速度慢,气温较低,形成高压,是下沉气流,所以近地面气流由山林流向石质地面,形成穿堂风,该地理原理是下垫面受热不均导致的空气运动,符合热力环流的原理,A正确;温室效应主要是空气

中温室气体增多导致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增强,最终导致气温升高的现象,B错误;热岛效应是由于城市人为废热的排放,使得城市气温较郊区高的现象,C错误;大气的受热过程是太阳短波辐射先使地面升温,之后地面长波辐射又使大气升温的过程。“穿堂风”的形成原理与温室效应,热岛效

应,大气的受热过程等不符合,D错误。本题应选A。【小问3详解】白天,石质地面升温快,近地面空气上升形成热低压;山林升温速度慢,气温较低,近地面空气下沉形成高压;房屋前后的温差较大,增大了气压差异,有利于穿堂风的形成,所以石质地面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房屋前后温差。【小问4详解】由于山林的比热容较

大,夜间降温较慢,温度较高,近地面气流上升形成低压;石质地面的比热容较小,夜间降温较快,温度较低,近地面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故在近地面气流由石质地面流向山林,高空则与之相反。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85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