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02 诗歌鉴赏之主观比较鉴赏试题.pptx,共(34)页,281.58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6e5c7d3d42e407aa7f8527fc7cbba7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诗歌鉴赏宝鉴主观比较鉴赏试题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型及设题角度,学会规范答题与自我评价。•2.掌握答题思路,掌握诗歌形象、语言、手法、思想感情比较鉴赏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结合高考原题及比较鉴赏题型的典型案例,掌握比
较鉴赏题型的答题思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比较才有鉴别,对比方知态度,鉴赏在于客观。•重点难点•1.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型及设题角度,学会规范答题与自我评价。•2.掌握答题思路,掌握诗歌形象、语言、手法、思想感情比较鉴赏的方法。【课前高考精炼】•(202
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问题。•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1.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
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运用直抒胸臆的方法。“海内”两句直接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襟怀,而“无为在歧路”的“无为”既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排遣离愁的情怀吐露。表现出诗人志向高远,乐观豁达的特点。②本诗
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为虚写,点明自己与朋友都有贫困潦倒的生活经历;“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为实写,表达有着共同的情怀理想;颈联的“浦楼”两句和尾联的“去去”两句一实一虚,表达了对友
人离去的不舍和担忧之情。•(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的问题。•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2.这两首诗
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欧诗托物言志,通过对比画眉鸟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②文诗对画眉进行侧面描写,通过对比“公庭事简人
皆散”前后对画眉鸟鸣声的听觉感受,衬托出了诗人高洁出尘、闲散淡泊、襟韵洒落的人物形象。【考点突破】•一、比较鉴赏:•所谓比较鉴赏就是将诗歌的内容、语言、形象、手法、情感相近或相反的两首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别、赏析。用以考查考生对不同事物的
分析、鉴别、评价的能力。•在古代诗歌的鉴赏题目中,比较鉴赏因其更加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而逐渐成为新宠。它有利于引导学生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归类学习。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或三首(三首比较只有2007年的浙江卷)主题、情感、
表达技巧、风格、题材、体裁、语言、作者等一两个方面相同的诗歌进行比较。其比较点往往是两首诗歌的相同点或相异点。考生要注意求同更要求异。从2014年至今,比较鉴赏试题基本没有间断过,这说明比较鉴赏一直就是备受关注的考点。•二、试题类型:•高考诗歌鉴赏比较鉴赏试题,从
大的方面看,主要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小的细节方面来看,往往从诗歌的体裁、内容、题材、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感情等方面设题。根据诗歌鉴赏的内容及考点,比较鉴赏的题型大致分为四类:•(一)对形象的比较鉴赏(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的比较和不同
诗歌对同一对象描写优劣的比较)•(二)对语言的比较鉴赏(不同诗歌中同一“炼字”的比较和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三)对表现手法的比较鉴赏(不同诗歌对描写相同对象的表现手法比较)•(四)对思想感情
的比较鉴赏(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三、解题思路:•(1)审清题意。认真审读题干,找准命题者的命题角度,意象、意境、形象、语言、情感、思想、手法等,是比较相同,还是比较不同,还是比较异同?明确目标,带着问题去阅读。•(2)审读诗歌。考生一定要明确,答案诗中来。一切答
案就在诗歌中,读懂诗家语、理解诗意是第一位。根据题干的考点,着重分析体现考点的关键语句,找相同,析不同。•(3)运用术语。这里的术语就是古代诗歌鉴赏的专业语言,专业知识。答题时一定要有专业知识做支撑,如“意象”“意境”“风格”“情感”“虚实结合”“寄情于景”等相关知识点。其实,每一
个考点都离不开专业术语。题干中往往会给出比较点(知识点),重点是根据比较点找到要点(要用术语),扣住得分点。•(4)答题条理。即答案的组织要有规范性,条理性。主观题虽然有主观因素,但是从这些题目的答案组织、得分要点、评分标准来看,答案的大方向几乎是固定的。按步骤作答,既要概括,又要具
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列条(按步骤、知识点)作答,结构清晰,层次分明。•(5)练习规范。平常训练中要强调规范性,即完全按照高考命题、答题的思路严格执行。面要广:诗歌鉴赏的所有知识点又要有所涉猎;题要具:要明确每一个试题的考点、要点,越具体越好,高考考查的知识点往往放在某些具体
的问题上;心要细:审题细心,答题细心,书写细心,不放过每一个字词、每一处标点符号。【课堂知识点拨】•第一类:形象的比较鉴赏•一.考点•比较点:意象(景象、物象),意境,形象(诗人、诗中人物)。•二.内容•1.不同诗歌对相同(或类似)意象(景、物
、人、事等)的比较。•2.不同诗歌对同一意象(景、物、人、事等)描写优劣,作用效果的比较。•(2020全国Ⅲ卷解析版)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苦笋•陆游•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
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注】①藜藿(líhuò):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1.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答案】①味道上。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
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②形象上。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的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暮春浐水送别•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注】①凤城:京城。•2.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6分)•答案:•【答案】严诗: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韩诗:借“宫前水
”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对点练习】•(2018高考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
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1.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案:•【答案】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
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学阮公体三首(其二)【注】•刘禹锡•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出门有远道,平野多层阴。•灭没驰绝塞,振迅拂华林。•不
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注】此诗作于诗人因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贬官朗州期间。•2.“老骥”和“鸷禽”的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答案】①点明环境。老骥伏枥,鸷禽在冓,用“老骥”“鸷禽”来自比,表达了自
己此刻身处逆境的感慨。②揭示情感。诗中着力刻画的“老骥”“鸷禽”这两个意象,勾画出了“老骥驰骋”和“雄鹰翱翔”两幅画面,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的奋力的呼喊,抒发了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③托物言志。有感于衰节,激起壮志雄心。表达了仍存“壮心不已”的情怀
以及积极进取的精神。•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问题。•归雁•陆龟蒙•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递翼应劳。•似悲边雪音犹苦,初背岳云行来高。•月岛聚栖防暗缴,风滩斜起避惊涛。•时人不问随阳意,空拾栏边翡翠毛。•【注】①陆龟蒙:晚唐诗人,一生都处于唐末藩
镇割据、风雨飘摇的时局中。②岳:指南岳衡山。衡山有回雁峰。•3.本诗所咏“归雁”与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归雁”意象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6分)•相同点:①都是以物喻人(或“双关”);②都抒发了作者苦闷(愁苦)
的情感(或“都抒发了作者羁旅天涯的感慨”)。(2分,答出一点给1分)•不同点:①本诗的“归雁”表现了诗人生活状态的悲苦艰辛、处境的险恶、世无知音、无人理解的愁苦,(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也反映了晚唐社会的黑暗险恶;(1分)②王诗中的“归雁”,表现了出临边塞、远离朝堂的失落之情(或王诗
中的“归雁”,反衬了自己远离家乡、出使异域的愁苦。)。(1分)•第二类:语言的比较鉴赏•一.考点•比较点:炼字、关键词、炼句、语言风格、诗眼等。•二.内容•1.同一首诗歌不同版本(关键词语的不同)之间的比较。•2.不同诗歌对同一情景运用不同语言描写的
优劣、作用效果、感情的异同的比较。•(2005年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江宁夹口三首(其三)•宋•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舟下建溪•宋•方惟深•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1.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6分)•【答案】答案一:①“应有”更好。②“应有”二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
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有”二字则无此意趣。•答案二:①“犹有”更好。②“犹有”二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了诗人那种孤寂怅惘的心绪;而“应有”二字却不能道出此意。【对
点练习】•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秋闺思•张仲素•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望夫词•施肩吾•手燃寒灯向影频,回文机上暗尘生。•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注】回文机:前秦符坚时秦州刺史窦滔被徙流沙
,其妻苏惠善属文,把对丈夫的思念织为回文旋图诗,读法宛转循环,词意凄婉。•1.两首诗都写到了“消息”,张诗的“问消息”和施诗的“无消息”的具体内容有何不同?两首诗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答案】内容:张诗的“问消息”是要探问出征的丈夫身在何处,施诗的
“无消息”是不知道丈夫何时回家。感情: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离家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的问题。•灞陵行送别•李白•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我向秦人问路
岐,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注】①王粲:东汉末年人,曾因长安扰乱而南奔荆州。•2.诗歌结尾有的版本是“黄鹂愁绝不忍听”,你认为哪一个更好?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示例一∶观点:认为“鹂歌愁绝不忍听”更好。分析:①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歌,整首诗都在写送别。“鹂歌”即离别时唱的歌谣,以此句结尾,既点了诗题,也与首句“送君”前后照应,结构更严谨紧凑。②此句直抒
胸臆。以“愁绝不忍听”的离歌表现分别时的忧愁之深,同时这离歌是谁人演唱,除了诗人还有多少人也正经受着别离之苦,引人联想。•示例二∶观点:认为“黄鹂愁绝不忍听”更好。分析:①这样来写,全诗基本是以写景叙事为主
,将离别之情隐含其中,耐人寻味。②以乐衬哀。诗人与友人分手之际,却听到黄鹂之声,这平时听起来悦耳怡心的鸣声,此时反觉更增忧愁,感情事强烈,也更有诗意。•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
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3.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6分)•答案:•【答案】观点:我认为“雁引愁心去”更好。原因:①“雁引愁心去”
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②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③“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更新颖。•第三类:表达技巧的比较鉴赏•一.考点•比较点:
修辞手法、抒情方法、描写方法、描写角度、表现手法等。•二.内容•1.同一诗人不同诗歌相似场景之间不同手法的比较。•2.同一标题不同诗歌的表现手法的比较。•3.不同诗歌对相似情景运用的不同手法的比较。•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题。•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首(选二)•岑
参•【其五】•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其六】•暮雨旌旗湿未干,胡烟白草日光寒。•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1.这两首诗描写战争场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答案:•【答案】第一首,正面描写战争。
蕃军从梦中惊醒,已是杀声震天,战场一片哭声,血流成河。诗人通过对战争的直接描写,表现戍边将士的英雄气概。•第二首,侧面描写战争。诗人通过描写战斗结束后的天明时分,战场上失去主人的胡人战马“空鞍”,来暗示昨夜的激烈,含蓄、内敛。【对
点练习】•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井栏砂宿遇夜客①•唐•李涉•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别皖口②•宋•王安石•浮烟漠漠细沙平,飞雨溅溅嫩水生。•异日不知来照影,更添华发几千茎。•【注】①唐朝诗人李涉夜宿皖口(今属安庆市,过去属怀宁山口镇)小村井
栏砂遇强盗,强盗得知诗人姓名后非常尊重,只索此诗并不抢劫。②北宋王安石当年曾任舒州(今安徽潜山)通判,离别舒州时经过皖口。•1.两诗景与情的关系有何不同?请结合诗作简析之。(6分)•【答案】①李诗哀景反衬乐情。第一句描写黄昏时江村风大雨急、一片迷茫的哀景,反衬了三、四句自嘲自叹的诙谐
情趣。(2分)表现诗人对爱好风雅、尊重诗人的绿林好汉的欣赏和对自己名声竟达绿林的喜悦心情;(1分)②王诗哀景衬哀情。一、二句江天烟雨迷蒙的暗淡景象衬托了三、四句眷恋感伤之情。(2分)表达了诗人离别舒州的伤感之情。(1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的问题。•村居•王冕①•英雄在何处,
气概属山家。蚁布出入阵,蜂排早晚衙。•野花团部伍,溪村拥旗牙。抱滕长吟罢,天边日又斜。•村居•高鼎②•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①王冕:字元章,元代诗人,幼为农家子,自力苦学而成通儒。他屡试不第,遂以布衣终老。②高鼎字象吾,又
字拙吾,清朝诗人,大约生活在清朝咸丰年间,仕途上少遇坎坷,比较得意。•2.两首《村居》在写景状物时,都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原诗加以说明。(6分)•【答案】示例一:①都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2分)②王诗蚂蚁相争出入布阵,蜂聚成群衙前排列是“动”,野花丛开,溪村
酒旗是静;(2分)③高诗青草、黄莺、绿柳、碧水、如烟似雾的旖旎春光,以蓝天为背景构成了一幅色彩明丽的春景静态图。同时,草长、莺飞、柳拂、醉烟等又构成了春景多姿的动态图。一群活泼的儿童放学回来,拿起早已准备好的“纸鸢”
,在轻盈的东风中,把自己的风筝送上蓝天。更使画面充满生机。(2分)•示例二:①都采用从视觉、感觉角度的描写景物。(2分)②王诗中看到的蚂蚁相争,蜂聚成群反映在作者的感觉中,它们成了“蚁布阵”、“蜂排衙”,有行列队伍,宛如战阵;蜂早晚聚集,好似官府排衙仪式。(2分)③高诗中的草长莺飞,杨柳拂堤,放
纸鸢的儿童等是视觉看到的,而醉春烟中的“醉”字写出杨柳好像被春色陶醉了,既写出了杨柳婆娑的姿态,又赋予其生命,是感觉角度的描写。(2分)•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
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菩萨蛮•李清照•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
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注】沉水: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3.这两首词的下阕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有什么相同之处?(6分)•【答案】表现手法:都采用了(反衬手法)正话反说的写法。赏析:①“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是说只有在梦中才不会受思乡之苦,言外之意是说长夜难眠,备受思乡之情的折磨;“明月楼高休独倚”,劝说自己不要登上高处,正表明自己独倚高楼,愁绪满怀。②“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只
有在醉乡中才能把故乡忘掉,可见清醒时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第四类:思想感情的比较鉴赏•一.考点(比较点)•1、怀古咏史诗•感慨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面对古人功业的流逝,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老,而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感慨国运衰微,感慨盛衰无常,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喟叹古
今朝代兴亡变化。•抒发爱国之情,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借古讽今,批判现实,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以免重蹈覆辙。•缅怀先贤的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对历史作冷静的思考,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发表自己的见解。•2、山水田园诗•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
情。•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黑暗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抒发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或怀才不遇的苦闷。•表达对归隐山居和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抒发了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情。•折射出诗人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歌颂劳动生活,抒发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厚情
谊。•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农村生活的艰辛以及农民的痛苦。•3、边塞征战诗•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赞美祖国河山。•描绘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及将士们与亲人的离别情绪,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抒写战士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不惜为
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表达报国无门的哀痛,壮志难酬的哀伤。•揭露官兵之间的矛盾,批评边将无能,控诉统治者的穷兵黩武。•4、赠友送别诗•表达对离人眷恋不舍,依依惜别及朋友之间的真挚情感。•叮咛、称颂、劝慰、勉励友人。•借送
别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抱负。•在离别之意中渗透着作者的身世际遇和人生感慨。•5、思乡怀人诗•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绵绵乡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故乡的热爱与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抒发独居他乡,不得
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二.内容•1.同一诗人不同诗歌相似场景之间不同情感的比较。•2.同一标题不同诗歌(组诗)的思想感情的比较。•3.不同诗歌对相似情景抒发情感的比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下面问题。•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释:①师伯浑
,陆游的友人。•1.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6分)•【答案】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
情。•不同点:①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②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对点练习】•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问题。•春居杂兴二首•王禹偁•其一•两株桃杏映
篱斜,妆点商山副使家。•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其二•春云如兽复如禽,日照风吹浅又深。•谁道无心便容与,亦同翻覆小人心。•[注]宋太宗淳化二年(991),王禹偁被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次年春写下此诗。•1.诗人借责问春风想表达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两首诗谈谈你的理解
。(6分)•【答案】①表现了诗人生活的孤寂和哀伤。诗人的责问表现了其与桃杏的深厚感情,曲折地反映了其生活的孤寂凄凉。②表达了诗人仕途坎坷的愤懑。桃杏装点春光,却不为春风所容,诗人借桃杏隐喻自己的遭遇,抒发蒙冤受贬的失意。③表达了对奸佞小人的憎恨以及对时局的谴责。小人如“春
风”“春云”,翻云覆雨,玩弄权术,致使自己壮志蹉跎。•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问题。•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宿渔家•[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注]①韦庄(约8
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及生平不详。•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答案:•【答案】韦诗:“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失神、
怅惘之情。郭诗:“灯前”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比较阅读下列两首元曲,回答问题。•【越调】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双调】沉醉东风•秋景•卢挚•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
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注释】•①“落残霞”句:落霞。鹜,野鸭。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此用其语意。②云帆:一片白云似的船帆。③潇湘画里:宋代画家宋迪曾画过八幅潇湘山水图,世称潇湘八景。历代题咏者不少。潇、湘
,湖南境内的两大水名。湘水流至零陵县和潇水合流,世称潇湘。这里极言潇湘两岸的风景如画。•3.这两首曲子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6分)•【答案】①马诗作者把秋天傍晚几个特有的景物巧妙组合起来,创造出萧瑟苍凉的意境。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突出
表现了羁旅愁绪。②卢诗作者写在秋意里对洞庭潇湘的观感,气象明朗开阔,意境宏伟,触景生情,表现了开朗乐观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