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 双基巩固卷-【学亦有道】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复习综合测评卷(部编版)(解析版)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0 页
  • 大小 50.675 KB
  • 2025-04-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   双基巩固卷-【学亦有道】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复习综合测评卷(部编版)(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   双基巩固卷-【学亦有道】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复习综合测评卷(部编版)(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   双基巩固卷-【学亦有道】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复习综合测评卷(部编版)(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 双基巩固卷-【学亦有道】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复习综合测评卷(部编版)(解析版).docx,共(10)页,50.675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697a27356ca71e4a1e649309cb3cad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红星照耀中国》双基巩固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选择题(36分)1.下列对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6分)A.渡大渡河是长征中关系最重大的一个事件。如果当初红军渡河失败,就可能遭到歼灭。这种命运,历史上是有先例的。

如石达开因贻误军机,他率领的十万大军被包围,最后导致全军覆没。B.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是个书生出生的造反者。他就是周恩来。C.

红军的大部分是青年农民和商人,他们认为自己是为家庭、土地和国家而战斗;……红军士兵是没有正规薪饷的,但每一个士兵都有权取得一份土地和这块土地上的一些收入。D.《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报道性作品,用写实的手法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

所见所闻。【答案】C【解析】《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

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C项“红军的大部分是青年农民和商人”错误,红军的大部分是青年农民和工人,故选C。2.下列对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6分)A.《红星

照耀中国》作为一部纪实作品,真实地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B.在去红都的道路上,一路忐忑不已的斯诺在红军的帮

助下逃脱了白匪的追逐,路上遇见了一个体态颀长、长着浓密黑髯的青年军官,他就是周恩来,周恩来还用英文和斯诺打了招呼。C.第五次围剿行动后,红军决定开始长征。在长征中,红军遭遇蒋介石军队的阻截,强渡大渡河,越过雪山、草地,战胜了寒冷、饥饿,最终在陕西建立了苏维埃根据地。D.“蒋介石

悬赏八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在他的司令部门前,只有一个哨兵。他的屋子里面很干净,陈设非常简单。土炕上挂的一顶蚊帐,是唯一可以看到的奢侈品。”这段文字记录的“他”就是红一方面军彭德怀司令。【答案】D【解析】D.这段文字记录的“他

”就是周恩来,不是红一方面军彭德怀司令。故选D。3.下列对《红星照耀中国》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6分)A.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客观

地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这本书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西行漫记》。B.斯诺在书中用细腻的笔触写了众多红军将领:气度恢弘、学识渊博的毛泽东,健壮如虎、嫉恶如仇的周恩来,温文尔雅、谈吐不凡的贺龙,信仰坚定、热情真诚的徐特立,德高望

重、老当益壮的徐海东……这些传奇式的人物个性鲜明,令读者过目难忘。C.在井冈山,红军采用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术,因为我军部队规模小,作战物资有限,这种战术是行之有效的。D.斯诺在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

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答案】B【解析】B.错误,应是:温文尔雅、谈吐不凡的周恩来,健壮如虎、嫉恶如仇的贺龙。故选B。4.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

》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6分)A.全书共12篇,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文学作品。B.作者在书中说中国红军的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C.作者记录了自1937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D.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答案】C【解析】C.时间有误。《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是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故选C。5.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

不正确的一项是()。(6分)A.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B.作者真实地记录了自1937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

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C.作者在书中说中国红军的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D.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答案】B【解析】B“自1937年6月至10月”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不正确。应改为“自1936年6月至10

月”。6.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6分)A.“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这里的“大迁移”指的是红军长征。B.这是一部具有新闻报道性的作品,及时

是他畅销不衰的首要和基本因素。C.该书以作者陕北之行的经历为线索,切实报道共产党人的生活和精神。D.此书充满激情的政论,忠于客观事实,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威力。【答案】B【解析】B错在“及时”,真实才是《红星照耀中国》这部名著畅销不衰富

有魅力的首要和基本因素。故选B。二、综合性学习。(16分)7.《红星照耀中国》从1937年初版至今,历经时间淘洗,一直被不同时代的读者阅读,它的活力从未衰减过,呈现出经典作品的别样光芒。我班准备开展一次阅读经典名著

的活动,而《红星照耀中国》是本次读书活动的必读书,请你积极参加。(8分)(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是国著名记者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3分)(2)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

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2分)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

地(3)为加大宣传力度,请你为本次读书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必须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答案】(1)《西行漫记》、美国、埃德加·斯诺(2)C(3)略。【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试题。(1)本题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及其重要故事情节的了解,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识记、分

析其相关的故事情节。从材料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2)……最大的一次”看出这次是长征,A项与“大迁移”无关,B项无法体现《红星照耀中国》等信息,D项与材料中的“武装宣传”不符。(3)拟写宣传语的应试策略:一要做到生动,最好采用对偶的句式,或应用其他修辞手法,或日常成语俗语的变式

,力争吸引读者。二要有鲜明的主题,突出宣传事物的作用和意义。注意一定要使用一种修辞手法。8.综合性学习。(8分)活动一:回忆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相关内容,回答问题。(1)《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

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2)题目中“红星”象征着。活动二:阅读下列这则新闻,给新闻拟个标题。(不超过25字)中国文化报4月27日电今年4月24日,由中国出版集团、人民文学出版社、全国中语会联合主办的“红星耀中国经典长流传——纪念《红星照耀中国》中文版出

版8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学界、教育界约20位专家学者出席活动。《红星照耀中国》是对上世纪30年代中国红色革命的真实报道,对中共工农红军在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战斗、生产与生活做了大量真实记录,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了解中国共产党及其为

民族复兴所做的艰苦努力打开了一扇窗。80年来,该书已被翻译成近20种文字,累计发行上千万册,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影响深远。201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董乐山所译《红星照耀中国》,一年多来,销量已达300万

册。活动三:演讲汇报洋思初中在“书香满校园”活动中组织八年级同学围绕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进行了一次读书心得汇报会,请你帮助主持人拟写一段开场白。【答案】【活动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活动二】《红星照耀中国》中文版出版

8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活动三】示例: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红星耀中国,经典永流传!《红星照耀中国》这部巨著已出版80周年,被翻译成近20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她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呢?相信大家读了之后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今天就让我

们走近书本,说出自己的心声。【解析】活动一:本题考查学生对《红星照耀中国》有关常识、作家国籍的掌握情况。《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

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其中“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活动二

: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关注新闻的导语部分,即文段的第一段,提炼核心句子“纪念《红星照耀中国》中文版出版8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来作答,注意字数要求。活动三: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开场白的能力。开场白的特点:内容要紧扣主题;语言要亲切,要有激情,以点燃观众的热情;语言的形式要生动

活泼。开场白要围绕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体会谈起,引出同学们对心得体会的阐述。三、阅读理解(48分)(一)名著阅读。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选段,完成9-11题。(22分)人生五十始!(节选)埃德加·斯诺①我叫他老徐,因为苏区人人都是这样叫他——

教书先生老徐——因为,虽然在东方其他地方,六十一岁不过是政府最高级官员的平均年龄,可是在红色中国,同别人相比,他似乎是个白发老翁。然而他并不是老朽昏聩的标本。像他的六十岁的同辈谢觉哉一样,他步履矫健,双目炯炯,他的一双健腿在长征途上曾经帮他渡过大河,爬过高山。②徐特立原来是一个极受敬重的教授

,但是到了五十岁那一年,他突然放弃家庭,四个儿女、长沙一所师范校长的职位,投身到共产党中来。③一天,我们正在谈话的时候,他开始幽默地一一列举他的一些困难。“同我们所估计的几乎一样,”他说,“在西北,在我们到达以前,除了少数地主、官吏、商人以外几乎没有人识字。文盲几乎达百分之九十五左右。在文化

上,这是地球上最黑暗的一个角落。你知道吗,陕北和甘肃的人竟相信水对他们是有害的!这里的人平均一生只洗两次澡——一次在出生的时候,一次在结婚的时候。他们不愿洗脚,洗手,洗脸,不愿剪指甲,剃头发。这里留辫子的人比中国任何

其他地方都多。④“但是所有这一切,还有许多其他偏见,都是由于无知愚昧所造成的,我的任务就是改变他们的这种思想状态。这样的人民,同江西相比,的确非常落后。江西的文盲占百分之九十,但是文化水平高得多,我们在

那里工作的物质条件也较好,合格教师也多得多。在我们的模范县兴国,我们有三百多所小学,约八百名教师——这与我们这里全部红区的小学和教师数目相等。我们从兴国撤出时,文盲已减低到全部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以下!⑤“这里的工作的进展要慢得多。我们一切都得从头开始。我们的物质资

源非常有限。甚至我们的印刷机也被破坏了,我们现在什么东西都只能用油印和石刻来印刷。由于封锁,我们不能进口足够的纸张。我们已开始自己造纸,但质量太差。但是别去管这些困难吧。我们已经能够取得一些成就。如果有时间,我们在这里能够做到使全

中国震惊的事情。我们现在从群众中间正在训练几十名教师,党也在培养。他们之中有许多人要担任群众文化学校的义务教员。我们的成绩表明,这里的农民只要给他们机会是极愿意学习的。⑥“而且他们也不笨。他们学得很快,只要把道理对他们说清楚,他们就改变了习惯。在这里的老苏区,你看不到姑娘缠足,你会看到许多年轻妇

女剪短发。男人现在慢慢在剪掉辫子了,许多人在共青团和少先队那里学读书写字。”(节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星照耀中国》,有删改)9.联系上下文,请你谈谈第③段中为什么说“这是地球上最黑暗的一个角落”。(6分)【答案】示例:在西北,不识字人数众多,他们没文化,思

想愚昧,看不到未来,犹如陷入了黑暗之中。【解析】题目涉及第③段,可以找到相关的句子“‘在西北,在我们到达以前,除了少数地主、官吏、商人以外几乎没有人识字。文盲几乎达百分之九十五左右。在文化上,这是地球上最黑暗的一个角落’”“陕北和甘肃的人竟相信水对他们是有害的!”,据此可提炼出答案:

在文化上,西北人民,文盲几乎达百分之九十五左右,不识字人数众多,没文化,思想愚昧落后,看不到光明的未来,前途一片黑暗。10.请你列举上面选文中刻画人物的手法。(8分)【答案】示例:语言描写,如第④⑤⑥段都是徐特立说的话;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如第①

段“他步履矫健,双目炯炯,他的一双健腿在长征途上曾经帮他渡过大河,爬过高山”。【解析】常见的人物描写方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等等。节选部分是斯诺采访徐特立的,因此采用的大量的语言描写,如,第⑥段,“‘

而且他们也不笨。他们学得很快,只要把道理对他们说清楚,他们就改变了习惯。在这里的老苏区,你看不到姑娘缠足,你会看到许多年轻妇女剪短发。男人现在慢慢在剪掉辫子了,许多人在共青团和少先队那里学读书写字’”,写出了教育取得的效果。还有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第①段“他步履矫健,双目炯炯,他的一双健腿在长征

途上曾经帮他渡过大河,爬过高山”,写出了徐特立的双脚在他长征途中走过大河大山,而双腿能坚持是因为他眼里有共产党的未来,体现了他对党的忠心、热诚和坚定不移。11.读完《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你认为革命领袖人物最应该具备哪两种素养?(8分)【答案

】示例:①政治素养,热爱共产党,对党的忠诚不二,坚定不移执行党领导,坚信革命必将取得的成功。②道德品质素养。他们是一群有气质、有风度、有抱负、有力量的领导者,这些人献身革命事业,有使命感、远见卓识、百折不挠、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解析】主观性试题,

答案不唯一。能结合《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的内容作答即可。示例:①政治思想素养。他们具有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坚定信念,对革命坚定不移,对党的忠心热诚,坚信革命一定能取得成功。②道德品质素养。他们用火一般的热情与铁一般的意志,百折不挠,自信乐观地坚持着自己心中那最崇高的革命理想。毛主席毛泽东代

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地研究,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一丝不苟,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还有头脑冷静不屈不挠的周恩来,令地主乡绅闻风丧胆的贺龙,彭德怀、朱德

、徐特立、左权等一批优秀的革命领袖,他们身为领导人,却与老百姓同甘共苦,不摆架子。他们那颗爱国爱民之心,不为功名,不为利禄,只为当时中国老百姓过上幸福安廉的生活。(二)相关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26分)(材料一)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

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材料二)当我还是一个年轻人时,我的人生道路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恰恰是因为读了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在过去的40多年中,我和妻子伊莎白是指在中国度过的

,并且以中国为家,其中部分原因,也与读《红星照耀中国》有关。当《红星照耀中国》于1937年首次出版时,我在西班牙国际纵队战斗,那时我被派到后方执行任务,有机会读到了此书。斯诺关于中国苏维埃区域的报道打动了我。[柯鲁克《“红星”指引我到中国来》(1988年)](材料三)但是

大家都告诉我,朱德貌不惊人——一个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的人,眼睛很大(“眼光非常和蔼”这是大家常用的话),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他已年过半百,也许已有五十三四岁,究竟多大,谁也不

知道——但是李长林笑着告诉我,就他所记得而言,他每次总说五十六了。这好像是他爱说的一个小小的笑话。李长林认为,他同现在这位夫人结婚后就不再记年龄了。这位夫人是个骨骼粗壮的农村姑娘,枪法高明,骑术高超,自己领导过一支游击队,把受伤战士背在身上,大手大足像个男人,身体壮实,作战勇敢。朱德爱护他的部下

是天下闻名的。自从担任全军统帅以后,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他们说,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他乒乓球打得很好,

篮球打个“不厌”。军队里任何一个战士都可以直接向总司令告状——而且也常常这样做。朱德向弟兄们讲话往往脱下他的帽子。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疲倦。“我认为他的基本特点就是天性极端温和。”当别人请他的妻子康克清谈一谈她认为她

的丈夫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性格时,她说道,“其次,他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他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我没有会见朱德的好运气,因为当他到达陕北的时候,我已经离开了。幸运的是朱德马上就被全世界作家所注意,

我现在竟有机缘得到一些最近的材料。“西安事变”以后,就有人到苏区去访问,韦尔斯女士是第二个会见中国红军领袖的外国人,康克清上面这番话就是对她说的。下面简述的朱德自传,是朱德亲口对韦尔斯女士说的,这改正了过去许多不确的记载。它里边没有富有戏剧性的叙述,这对于朱

德是不公平的。正如韦尔斯女士所说,“朱德决不会写出一部自传,因为他以为自己个人不能离开他的工作而存在。”但作为他的生涯的真实记载,下面的自传仍有无限的价值。朱德这样叙述他一生的经历:“我于一八八六年生在四川仪陇县

一个叫马鞍场的村子里。我家是穷苦的佃农。为着一家二十口的生活,我们租了二十亩田。我六岁时,进了一个丁姓地主的私塾。他要我缴学费,而且待我很坏,好像这是慈善事业似的。我在家里吃饭睡觉,每天走三里路上学。放学后,我干各种活,如挑水、看牛等等。我在这家私塾里

读了三年书……”反正朱德不是圣人,但是在他的自己人中间,在穷人——毕竟他们占中国人民的绝大多数——中间,他是个深受爱戴的人,他在一段的时间内,曾经高举解放的火炬,在那些为中国的人权自由而斗争的人中间,他的名字已经永垂不

朽。(节选自斯诺《红星照耀中国》)12.材料一中朱德感谢母亲教给他革命的意志,这种意志在红军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请结合材料三及《红星照耀中国》相关内容,完成下面表格。(6分)人物事件相关品质朱德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

充饥。(1)(2)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一个苏区,管理部队很有方法。有勇有谋彭德怀(3)勇敢无畏【答案】(1)生活俭朴,与部下同甘共苦;(2)贺龙;(3)从事谍报工作被抓时不屈服,坚决不招供。【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筛

选。1)“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体现与部下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体现生活俭朴。2)传说贺龙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一个苏区。那是早在一九二八年。贺龙躲在一个村子里,同哥老会的兄弟们策划起义,这时有几个国民党

收税的来了。他就率领村里的几个人袭击收税的,用他自己的一把刀宰了他们,解除了他们卫队的武装。从这一事件中,他缴获了足够的手枪和步枪来武装他的第一支农民军……据此判断人物是贺龙。3)根据“从事谍报工作被抓时不屈服,坚决不招

供”“只身刺杀督军”等,都可以表现英勇无畏。13.作为一部纪实性作品,《红星照耀中国》既能客观报道,又能对人物进行独立评价,你能结合材料三谈一谈这一写作特点吗?(8分)【答案】①斯诺在文中的内容都是客

观的报道:直接引用朱德对韦尔斯女士的自述,不进行任何加工;引用朱德的妻子康克清对朱德的评价,如天性极端温和;直接记述部下对朱德的描述,如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②斯诺同时也对朱德进行了独立的评价,在他看来,朱德不是圣人,是深受穷人爱戴的人,为中国人权自由而斗争的

人,他的名字已经永垂不朽,他对朱德进行了高度评价。【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1)抓住“客观报道”和“独立评价”,结合材料分析。“我认为他的基本特点就是天性极端温和”“其次,他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他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朱德决不会写出

一部自传,因为他以为自己个人不能离开他的工作而存在”这些是引述别人的评价,使报道更客观;2)“反正朱德不是圣人,但是在他的自己人中间,在穷人——毕竟他们占中国人民的绝大多数——中间,他是个深受爱戴的人”,这是斯诺对朱德同志的高度评价,显示了报道的独立性。14.小北看完《红星照耀中国》后,

尝试还原当时斯诺采访的提纲,请你结合材料三和他一起来完善。(6分)采访人物红军将士们采访目的了解朱德在军中威望高的原因采访问题(1)(2)【答案】(1)请问在你们眼中朱德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你对朱德印象最深的

一点是什么?【解析】本题考查结合内容提问题。根据采访中的采访人物和采访目的,结合材料三对朱德的评价,拟写问题即可。结合“朱德爱护他的部下是天下闻名的。自从担任全军统帅以后,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

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军队里任何一个战士都可以直接向总司令告状——而且也常常这样做。朱德向弟兄们讲话往往脱下他的帽子。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疲倦”“天性极端温和。他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

分负责。他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他以为自己个人不能离开他的工作而存在”,可以根据这些内容提问:能不能说说你眼中的朱德同志是什么样子?朱德同志的哪些行为让你印象颇深?15.白求恩在致友人信中说:“下决心来中国抗战就是因为读了斯诺的《红

星照耀中国》。”美国学者休梅克说:“感谢埃德加·斯诺,感谢他出了一本‘题目正确、内容正确、出版时间也正确的书’。”结合三则材料,你怎么理解“题目正确、内容正确、出版时间也正确”?(6分)【答案】题目正确:该书明确宣示了,中国共产

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内容正确:该书客观真实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世人了解到红色中国和红色将领们的真实生活面貌(如材料一、三中的朱德)

。出版时间正确:该书于1937年出版,时值抗日战争完全爆发,该书激励了很多外国友人,如材料二中的柯鲁克、白求恩,了解中国红区,来到中国,帮助中国,以中国为家,同时也团结了广大抗日量。【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1)题目正确:“红星照耀中国”,“红星”寓意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照耀中国”寓意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2)内容正确:《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

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例如材料中对朱德事迹的叙述,客观独立。3)出版时间正确:一九三七年十月,《红星闪耀中国》一书在伦敦出版。当时作者正在被日控制的上海,想要在国内公开出版是不可能的。但在中共地下组织的

帮助下,经过修改,将书名改为《西行漫记》作为掩护出版。不到几个月就轰动了国内外华侨并重印发行多次。而这个时候,时值抗日战争完全爆发,该书激励了很多外国友人。如材料二中的柯鲁克、白求恩。加拿大著名外科医

生白求恩在致友人的信中表明他为什么要下决心前来中国参加抗战,曾动情地说:“请读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和史沫特莱的《中国红军在前进》吧,读后你们必将与我同感。”由此可见,《红星照耀中国》的重要价值及深远影响。获得更

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5618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