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西省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五次周考生物试题.pdf,共(8)页,550.73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69797df7289ab8608347bc68009260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页共8页山西省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四次周考试题(卷)高二年级生物学科100分60分钟命题人:武亚欣审核人:郭燕第一卷(客观题)单项选题(共36小题,每题1.5分,共54分)1.下图表示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为保护鱼类资源,捕捞的最佳时机应选择在c点B.K值是环境容纳量,一般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C.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防治应在d点之后D.若图表示大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则e点后增长速率为02.蜣螂
专以草食动物的粪便为食。所据测定牛吃100Kg牧草,就能使体重增加10Kg,若按这种能量传递效率计算,则从牛体内流入蜣螂体内的能量传递效率、牛的同化量转变为蜣螂的同化量分别为:()A.0;1KgB.10%;1KgC.10%;2Kg
D.0;0Kg3.在决定鲸的捕捞量时,需研究右图。该图表示了生殖数量、死亡数量与种群大小的关系。图中哪条线表示生殖的数量,P点代表什么?()A.曲线1表示生殖数量,P代表各种群的最大数量B.曲线2表示
生殖数量,P代表各种群的最大数量C.曲线1表示生殖数量,P代表环境的负载能力D.曲线2表示生殖数量,P代表环境的负载能力4.下列实例中,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生态危机的是()A.温室效应B.臭氧层破坏C.酸雨D.有毒物质的富集5.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测得这四种生
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C.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数量增加D.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
群数量增加第2页共8页6.科研人员对某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农业生产上在D点时进行捕捞最有利B.D点表示种群密度最大C.B点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该种群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环境中增长受种群密度制约7.下图表示
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两种群间为捕食关系B.M时乙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两种群的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两种群的数量波动的幅度减小说明
了该生态系统正在衰退8.生态学家高斯做过一个实验,在0.5mL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24小时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大草履虫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为:()9.在一片动植物种类繁多的森林中,消费者、
分解者种类和数目基本稳定,那么下列哪项与之不相符:()A.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保持相对稳定B.食物链和食物网保持相对稳定C.各类生物所含的能量值变化较小D.各种群年龄组成维持增长型10.下图表示某地域中以湿度和温度为变量,描绘出的两个种群能存活和增殖的范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种群与
乙种群之间始终存在着竞争关系B.甲种群在该地域的分布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湿度和温度相互作用是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D.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乙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11.下图表示能量沿食物链的流动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能量传递过程中,大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B.鸟类排泄物
中的能量最初来自叶的光合作用,最后全部用于分解者的生长C.叶中只有1.5%的能量被鸟同化D.呼吸代谢产生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各项生命活动第3页共8页12.下图是我国北方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了
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②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③蛇在不同食物链中属于不同营养级④青蛙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⑤该生态系统中蛇同化的总能量大于蝗虫同化的总能量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③⑤D、②④⑤13.下列有关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
垂直结构B.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而出现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的群落植被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斑块性和镶嵌性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14.能够把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CO2,并释
放到无机环境中的生物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以上都是15.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鱼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B.该
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C.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层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16.将a、b两种草履虫分别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在成分和温度等条件完全相同的培养液中,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根据培养产生的结果判断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在
绝大多数自然条件下,有b存在,a就不能生存B.在绝大多数自然条件下,a和b能够共存,但b的数目肯定多于aC.在该实验培养条件下,b的生存能力肯定强于aD.在该实验培养条件下,a和b互利共生17.水稻分蘖期间,农民拔草、治虫;排水晒田。稻谷收获之后,有的农民焚烧稻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农
民拔草、治虫可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较多地流向水稻B.水稻的分蘖、成熟等过程受多种植物激素的共同调节第4页共8页C.晒田能改善土壤的生态环境,利于水稻根系生长D.焚烧稻秆可促进物质循环,实现能量高效利用18.在植物→昆虫→蛙→蛇这条食物链中,若蛇增加1克体重,至少要
消耗植物:()A.1000克B.500克C.250克D.125克19.图示某弧岛上存在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种群个体数量变化,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种群①为捕食者,种群②为被捕食者B.种群①的营养级比种群②营养级高C.种群②所含的能量比种群①所含的能量高D.种群②的数量
随种群①的数量减少而减少2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群落演替的是:()A.退耕还林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沙漠变绿洲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21.如果一个人食物有来自绿色植物,来自小型肉食动物,来自
羊肉,假如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约消耗植物()A.10千克B.28千克C.100千克D.280千克22.下列有关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正确的是()A.用样方法调查群落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B.裸岩上群落演替顺序:裸岩—地衣—草本—灌木—苔藓—森林C.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一定
是自养生物D.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正反馈23.下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从根本上看,微生物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中能量的传
递效率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再利用D.食用菌、沼气池微生物及蚯蚓等生物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24.科学家对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研究,获得如下表数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第5页共8页营养级从上个营养级流入的能量kJ·m-2·y-1呼吸消耗的能量数kJ·m-2·y
-1Ⅰ无501.2Ⅱ141.079.1Ⅲ15.913.2Ⅳ0.90.5分解者221.7192.6A.该生态系统从第Ⅱ营养级到第Ⅲ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1.28%B.第I营养级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863.9kJ·m-2·y-1C.营养级之间的信
息交流是双向的D.该生态系统遭受火灾后,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25.下图a、b、c、d为不同的生物学含义,M代表相关指标的相对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不同种类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环境中最不易被
淘汰的是bB.若M表示物种的丰富度,a〜d表示不同生态系统,则a生态系统抵抗力的稳定性最强C.若M表示种群密度,a〜d表示同种生物的四个种群,则b种群的种内斗争最激烈D.若M表示生物所含能量,a〜d表示同一
条食物链中的四个物种,则a是最高营养级26.某种海龟的舌尖处有两条红色突起,它在捕食时,先张开口并让舌头来回摆动,很像小虫在蠕动。这种信息传递的意义是引诱猎物,以便于捕食。海龟的这种活动包含下列哪种信息的传递()A.物理和化学信息B.行为和化学信息C.物理和营养信息D.物理和行为信
息27.下列事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A.由于乱砍滥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C.乡村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每天
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种大型肉食动物遭到一定程度破坏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原来的状态28.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有些地区将大面积自然林开发成单一树种经济林,而林产品
的长期单一化,会使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这是因为()A.这样做不能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B.森林生态系统结构的变化造成其功能的变化C.不利于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弱,易爆发病虫害第6页共8页29.
运用信息传递作用防治害虫的优点是()①可以减少农药的用量②防止环境污染③防治效果肯定好于化学防治④容易操作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30.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的是()A.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B.为保护
草场,减少沙漠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C.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并进行部分的野外回归实验D.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31.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温带阔叶林B.热带雨林C.寒带针叶林D.温带草原
32.在某个池塘生态系统中,因污染导致水生植物大量死亡后,池塘中首先减少的物质是()A.CO2B.O2C.硝酸盐D.磷酸盐33.关于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A.源源不断的太阳能是生物圈维持正常运转的动力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种必需的物
质C.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D.二氧化碳的增加必定破坏生物圈稳态34.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禁止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B.野生生物的保护就是要保护所有的野生动物和野生
植物C.自然保护要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并举D.目前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较好方法35.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D.遗传多
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36.关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理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丰富的中草药植物都是体现的直接价值B.许多名山大川的旅游资源体现了间接价值C.很多有害病菌也可能具有重要的潜在价值D.青山绿水造就的生态系统具有间接的美学价值第7页共8页第II卷(非选择题,共3题,46分
)37.(每空2分,共14分)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立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
问题:[来源:z+zs+tep.com](1)该农田生态系统中,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2)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和直接的数量特征决定的;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
和。(3)与曲线II相比,曲线I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若在农田周围合理植树可控制鼠害,从而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该生态系统中的关系,使人们从中更多获益。38.(每空2分,共16分)机场飞行跑道及场内小路多是大片草地,有多种动物栖息。下图是
某机场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部分。请回答问题:(1)此食物网中,小型猛禽分别处于第营养级,它与蛇的关系是;小鸟属于__________级消费者,它和蝙蝠的关系是__________。(2)机场内的小鸟初遇稻草人
十分惊恐,这种反应属于反射。(3)为了进一步驱鸟,某机场先铲除原有杂草,而后引种了虫和鸟都不爱吃的“驱鸟草”,机场内小鸟大为减少。以后“驱鸟草”逐渐被杂草“扼杀”,这种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演替。(4)为了解机场内
蜗牛密度,合理的调查方法是。(5)若该图表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则缺少的生物成分是。第8页共8页39.(每空2分,共16分)如图中,曲线Ⅰ、Ⅱ、Ⅲ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1)图中曲线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较轻。当曲线Ⅲ趋近零
时,对该动物种群已不宜采取保护的措施而应考虑采取的措施。图中阴影部分可能引起该种群的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物种进化。(2)若图中物种处于最高营养级,当其数量下降,且其他条件不变时,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处于该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是。(3)
若图中物种为食草动物,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功能。(4)人类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过度利用也会导致出现图中的三种情况。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表现为“J”型增长,因此需控制“J”型增长数学方程式中参数,以实现人口和野生动物资源的协调发
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