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广西桂林市兴安县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适应性检测生物试题.pdf,共(15)页,335.08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6442543d3cb6339ace8fb4090ff779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兴安县第三中学2020年春季开学高二生物适应性检测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免疫系统由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B.唾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C.胸腺既能分泌激素,也是T淋巴细胞成熟场所D
.浆细胞既能分泌抗体,也能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分别是: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特异性免疫。【详解】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A错误;B、唾液中的杀菌物质是保卫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B错误;C、胸腺可分泌胸腺素,也是T淋巴细胞成熟场所,C正确;D、浆细胞能分泌抗体,不能增殖,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易错选B项,错因在于对非特异性免疫的两道防线理解错误,唾液不属于体
液,而是属于黏膜分泌物,属于第一道防线。2.如图是免疫调节过程的部分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类似于物质I、Ⅱ这样的免疫活性物质,仅由淋巴细胞合成分泌B.细胞④可识别病菌,并使其裂解死亡C.细胞③的活化往往需要抗原的刺激和细胞②的协助D.病菌被细胞①特异性识
别并摄入后进行处理的过程需要溶酶体参与【答案】C【解析】-2-【分析】分析图示:物质Ⅰ表示淋巴因子,物质Ⅱ表示抗体。细胞①为吞噬细胞,细胞②为T细胞,细胞③为B细胞,细胞④为浆细胞。【详解】A.物质Ⅰ表示淋巴因子,物质Ⅱ表示抗体都为免疫活性物质,
免疫活性物质有淋巴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A错误;B.细胞④为浆细胞不能识别病菌,B错误;C.细胞③为B细胞的活化往往需要抗原的刺激和细胞②T细胞的协助,C正确;D.细胞①表示吞噬细胞,而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D错误。故选C。【点睛】
本题结合人体体液免疫部分过程图,考查体液免疫的过程,解题关键是识记和体液免疫的原理和过程。3.研究发现,T细胞中一种名为Sprouty-2的蛋白能够使抗击HIV的T细胞功能缺失。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T细胞具有摄取、处理、传递HIV抗原的功能B.HIV含有控制Sprouty-2蛋白合成的
基因C.HIV侵入正常人体后,会引起B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增殖分化D.抑制Sprouty-2蛋白基因的表达,有助于T细胞保留抗击HIV的能力【答案】D【解析】【详解】A、吞噬细胞具有摄取、处理、传递HIV抗原的功能,A错
误;B、T细胞中含有Sprouty-2的蛋白,说明T细胞含有控制Sprouty-2蛋白合成的基因,B错误;C、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没有增殖分化能力,C错误;D、Sprouty-2蛋白能够使抗击HIV的T细胞功能缺失,
因此抑制Sprouty-2蛋白基因的表达,有助于T细胞保留抗击HIV的能力,D正确。故选D。4.接种乙肝疫苗后一般需要间隔1个月、6个月再次注射第二针和第三针,连续接种的主要目的是A.疫苗被浆细胞特异性识别,产生大量的抗体B.疫
苗刺激T细胞产生大量淋巴因子-3-C.二次免疫刺激机体产生大量淋巴细胞和抗体D.增强体液中的吞噬细胞、溶菌酶对病原体的杀伤力【答案】C【解析】【分析】免疫接种是用人工方法将免疫原或免疫效应物质输入到机体内,使机体通过人
工自动免疫或人工被动免疫的方法获得防治某种传染病的能力。乙肝疫苗其实就是制备乙肝病毒表面的某些有效蛋白(抗原),这些蛋白接种人体后,免疫细胞会产生“特异性武器”来对抗乙肝病毒,而接种者本身不会被感染。当人体再次接触乙肝病毒的时候,这种早已存在于体内的“特异性武器”就会立即“开火
”,清除病毒,抵御感染。【详解】A、浆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错误;B、接种疫苗主要是刺激机体产生淋巴细胞和抗体从而抵抗病原体,而不是疫苗刺激T细胞产生大量淋巴因子,B错误;C、由于二次免疫刺激机体产生大量淋巴细胞和抗体,所以连续接种的主要目的是利用人体特异性免疫产生更多的淋巴细胞和
抗体,C正确;D、疫苗预防疾病主要是利用人体的特异性免疫,体液中的吞噬细胞、溶菌酶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第二道防线,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体液免疫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5.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
胞,①和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a、b、c三类细胞才能识别抗原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细胞直接分化形成C.①和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4-D.c、d细胞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DNA不同
【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A、依题意并分析图示可知,a为T细胞,b为B细胞,c为效应T细胞,d
为浆细胞,除浆细胞外,包含记忆细胞在内的其他细胞均有识别抗原的能力,A错误;B、产生抗体的浆细胞可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B错误;C、①②过程分别表示a所示的T细胞、b所示的B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增殖分化的过程,即①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C正确;D、c、d
是由同一个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而形成,二者的DNA相同,而功能各不相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错误。故选C。【点睛】理清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并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建立联系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6.我国谚语中的“螳螂
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鹰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答案】C【解析】【
详解】由题意可知鹰可以捕食黄雀,而黄雀是螳螂的天敌,黄雀减少螳螂会增加,而螳螂-5-又是蝉的天敌,所以蝉的数量下降,所以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的天敌的数量,减少了蝉的数量,A错误。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不能反复利用,B错误。鹰的迁入又增加了营养级,增加了该生态系统
能量消耗的环节,C正确。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鹰的迁入并没有改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D错误。7.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的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往往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
有单向性B.⑤中包含了三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C.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生态系统中,①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③/②×100%【答案】C【解析】【详解】A、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
单向性,A正确。B、其中④代表的是三级消费者的摄入量,所以三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量实质属于次级消费者的同化量中一部分,如果流入分解者,则应包含在⑤中,B正确。C、①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中被生产者直接固定的总能量,如果是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生态系统中,必然有人工补充输入的有机饲料,所以
流经鱼塘的总能量应大于①,C错误。D、②为初级消费者的流入量,③为次级消费者的流入量,根据能量传递效率一般可表示为③/②×100%,D正确。故选C。【定位】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意在考查学生识图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
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8.下表是某营养级昆虫摄食植物后能量流动的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6-项目昆虫摄食量昆虫粪便量昆
虫呼吸消耗量昆虫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能量(kJ)41021013070A.昆虫同化的能量中约有35%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B.昆虫粪便量属于植物流向分解者能量的一部分C.昆虫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属于未利用的能量D.昆虫的前一营养级的能量至少有1000kJ【答案】C【解析】【详解】A、昆虫的同化量为
410210=200(kJ),生长的能量所占比例为70÷200×100%=35%,A正确;B、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昆虫粪便量属于植物流向分解者能量的一部分,B正确;C、未利用的能量属于昆虫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的一部分,C错误;D、昆虫的前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最小值是20
0÷20%=1000(kJ),D正确。故选C。【点睛】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关系: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能量+流入分解者的能量。每个营养级固定的能量有
四个去向:流向下一营养级、分解者分解利用、呼吸作用、未被利用,所以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能量的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9.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水稻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
能量多级利用B.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C.水产养殖业,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应以食物链长的鱼类为养殖对象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所获得的能量越少【答案】C-7-【解析】【详解】A、“桑
基鱼塘”是人工建立的良性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A正确;B、由于人工鱼塘中高密度饲养鱼,需要投入大量的饲料,因此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B正确;C、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所以水产养殖时
,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应缩短食物链,减少能量的浪费,因此应多养殖植食性鱼类,C错误;D、由于食物链的富集作用,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由于能量逐级递减,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越少,D正确。故选C。【点睛】“桑基鱼塘”是
人工建立的良性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利用,水产养殖业应以食物链短的鱼类为养殖对象;根据生物富集作用和能量逐级递减的特点可知,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所获得的能量越少。10.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下
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①是流人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D.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草一兔的能量传递效率E.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草流入到兔体内的能量,②表示兔同化的能量流入到狐,③兔产生粪便的-
8-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能量,④兔子流入分解者的能量.能量的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其余各营养级的能量来自上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能量去路: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和未被利用的能量。【详解】A、①是流入兔这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入该
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草固定的太阳能总量,A错误;B、图中狐处于食物链的顶端,获得的能量最少,B错误;C、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兔到狐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D、③是兔食草后未吸收的残渣,④是兔子的遗体,它们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D正确。故选D。
【点睛】11.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E1是流入生产者的总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总能量是E4+E7B.E1、E2、E6中的能量主要以稳定化学能的形式存在C.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是E6/
E1×100%D.E7可直接为绿色植物提供物质和能量【答案】D【解析】【分析】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一部分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植物体的有机物中。构成植物体的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分随着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另一
部分则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体内,这样,能量就流入了第二营养级。【详解】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因此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总能量是E4+E7,A正确;E1、E2、E6中的能量是储存在有机物中的,主要以稳定
化学能的-9-形式存在,B正确;据图分析,E1是流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即第一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而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E6,因此,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E6/E1×100%,C正确;E7是粪便中的能量,不能直接为绿色植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来自于光能,D错误。【点睛】本题的难点是,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不能直接提供给绿色植物,粪便中的有机物要经过微生物分解成为无机物之后,再被植物体吸收。12.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A.唾液B.组织液C.血浆D.淋巴【答案】B【解析】【详解】内环境指体内细胞所生活的液体环
境,即细胞外面的液体,所以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是组织液,B正确。故选B。【点睛】内环境指体内细胞所生活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但凡属于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的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载体蛋白等)、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如消化
液、尿液、泪液、汗液、体腔液等中的成分)均不属于内环境成分。13.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ANa+浓度B.蛋白质含量C.渗透压D.02浓度【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
人体组织液中Na+浓度较高,K+浓度较低,O2浓度较高,细胞内液中Na+浓度较低,K+浓度较高,O2浓度较低,二者渗透压比较接近,以维持组织细胞正常形态,故选C。【点睛】14.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
的一组是A.K+、血浆蛋白、淋巴因子B.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抗利尿激素C.CO2、解旋酶、Cl-、尿素D.Ca2+、载体蛋白、神经递质-10-【答案】A【解析】【详解】A.内环境含有各种离子、血浆蛋白、抗体、淋巴因子、葡萄糖
、氧气、二氧化碳等成分,A正确。B.唾液淀粉酶分泌到消化道,不是内环境成分,B错误。C.解旋酶在细胞内促进DNA解旋,不是内环境成分,C错误。D.载体是细胞膜运载物质的工具,不是内环境成分,D错误。故
选A。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15.如图为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细胞外液是②和④B.激素、递质和酶一般
存在于②中C.③中CO2浓度最高,O2浓度最低D.①、②、④共同构成人体的内环境【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其中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成分可以相互转化,血浆可以转化成淋巴,淋巴可以转化成血浆.淋巴、组织液和血
浆中的成分与生活在其中的细胞成分也可以相互转化。【详解】A、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细胞外液是②组织液和④淋巴,A正确;B、激素一般存在于①血浆、②组织液;递质一般存在于②组织液、突触小泡内;酶一般存在于③细胞内液,B错误;
-11-C、③细胞内液中CO2浓度最高,O2浓度最低,C正确;D、①血浆、②组织液、④淋巴共同构成人体的内环境,D正确。故选B。16.下列生理过程可发生在人体血浆中的是()A.糖原的合成与分解B.抗体的合成C.乳酸与NaHCO3的反应D.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答案】C【解析】【分
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都不可看作内环境,
因而其内所含物质也不可看作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反应都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发生在细胞内的反应不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是反应。【详解】A、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发生在细胞中,A错误;B、抗体的合成发生在细胞中,B错误;C、乳酸
与NaHCO3的反应可发生在人体血浆中,C正确;D、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发生在红细胞中,D错误。故选C。17.冬泳爱好者在冰冷的水中游泳时,机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以维持体温稳定,此时A.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B.皮肤血管反射性收缩C.体内酶
的活性下降D.脂肪氧化分解减慢【答案】B【解析】冬泳爱好者在冰冷的水中能维持体温稳定,说明其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A项错误;冬泳爱好者在冷水中,其皮肤温度感受器受到冷水刺激后产生兴奋,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导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该中枢经过分析和综
合后,将兴奋通过传出神经传导到皮肤毛细血管,促进其反射性收缩,B项正确;冬泳爱好者在冰冷的水中体温稳定在37℃左右,因此其体内酶的活性维持不变,C项错误;冬泳爱好者在冰冷的水中,其皮肤温度感受器受到冷水刺激后产生兴
奋,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导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该中枢经过分析和综合后,将刺-12-激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促进其细胞内有机物(包括脂肪)分解速率加快,增加产热来抵御寒冷,D项错误。18.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为血浆的等渗溶液。给健康人静脉滴
注100mL的10%葡萄糖溶液后,一段时间内会发生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降低B.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C.血浆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降低D.葡萄糖分解产生乳酸的能力增强【答案】B【解析】给健康人静脉滴注100mL的10%葡萄糖溶液后,会导致血浆中葡萄糖含量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
升高,此时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使胰岛素分泌量会增加,以降低血糖,故A项错误,B项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使血浆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升高,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C项错误;静脉滴注葡萄糖与葡萄糖分解产生乳酸过程无直接关系,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了水平衡调节
以及血糖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要识记水平衡调节的过程和胰岛素的生理功能等相关知识。分析题意可知: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会立即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从而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通过下丘脑调节水平衡,血浆中的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同时注射葡萄糖后也会导致血糖含量升高,将刺激胰岛B细胞
分泌胰岛素增加,以降低血糖浓度。据此答题。19.下列生理活动不能在突触小体中发生的是()A.丙酮酸的氧化分解B.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D.突触小泡与细胞膜融合【答案】B【解析】【分析】突触小体能够通过胞
吐完成神经递质的释放,出现突触小泡和细胞膜的融合,需要的能量是由细胞呼吸供应,因此可以发生丙酮酸的分解,突触小体完成的信号转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详解】A、突触小体内含有线粒体,丙酮酸可以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A错误;B
、在突触小体内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变化,不可能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13-B正确;C、神经递质释放时,发生突触小泡与细胞膜融合,C错误;D、兴奋在通过突触进行传递时,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D错误。故选B。20.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T细胞、
记忆细胞和浆细胞都可以进行有丝分裂B.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C.若抑制T细胞的发育,受影响的只是细胞免疫D.B细胞和效应T细胞不能识别特定的抗原【答案】B【解析】【分析】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
细胞,淋巴细胞分为淋巴T细胞和淋巴B细胞,T淋巴细胞的功能是分泌淋巴因子、呈递抗原、和接受抗原刺激分化细胞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的功能作用于靶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其中的抗原;淋巴B细胞的功能是接受
抗原刺激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的功能是产生抗体。【详解】A、T细胞和记忆细胞都可以进行有丝分裂,而浆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没有细胞增殖的能力,A错误;B、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B正确;C、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同时也参与细胞免疫,因此若抑制T细胞的发育,体液免
疫和细胞免疫均受影响,C错误;C、B细胞和效应T细胞均能识别特定的抗原,D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21.(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能断裂___________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___________,结果产生黏性末端或____
_______。(2)“分子缝合针”------DNA___________,缝合双链DNA片段,恢复两个核苷酸之间的___________。(3)“分子运输车”------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将目的基因___________到宿主细胞中去,在受体细胞内对目的基因进行大量________
___。-14-【答案】(1).核酸内切酶(2).专一性(3).相邻(4).磷酸二酯键(5).平末端(6).连接酶(7).磷酸二酯键(8).送入(9).复制【解析】【分析】关于限制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把握:(1)主要
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2)特点: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3)结果:形成黏性末端和平末端两种;2、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和作用条件温和。
关于基因工程的运载体:1、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质粒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独立于细菌拟核DNA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2、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①要具有限制酶的切割位点;②要有标记基因(如抗性基因),以便于重组后重组子的
筛选③能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存在并复制;④是安全的,对受体细胞无害,而且要易从供体细胞分离出来。3、天然的质粒不能直接作为载体,基因工程中用到的质粒都是在天然质粒的基础上进行过人工改造的。【详解】(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具有专一性,能断裂
相邻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结果产生黏性末端或平末端。(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缝合双链DNA片段,恢复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3)“分子运输车”------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将目的基因送入到宿主细胞中去,在受体细胞内对目
的基因进行大量复制。【点睛】本题比较基础,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基因工程的工具,只要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工具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22.(1)载体必备的条件:a在宿主细胞中大量___________;b.有多个____
_______位点;c.有一定的___________,便于筛选;d.对___________无害。(2)目的基因主要是指___________的基因。(3)基因组文库,含有一种生物的___________基因。(4)cDNA文库,含有一种生物的__________
_基因。-15-(5)基因表达载体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部分组成。【答案】(1).自我复制(2).限制酶切割(3).标记基因(4).宿主细胞(5).编码蛋白质(6).全部(7).部分(
8).启动子(9).终止子(10).标记基因(11).目的基因【解析】【分析】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①要具有限制酶的切割位点;②要有标记基因(如抗性基因),以便于重组后重组子的筛选;③能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存在并复制;④是安全的,对受体细胞无害
,而且要易从供体细胞分离出来。【详解】(1)载体必备的条件:a在宿主细胞中大量自我复制;b.有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c.有一定的标记基因,便于筛选;d.对宿主细胞无害。(2)目的基因主要是编码蛋白质的基因。(3)基因组文库,含有一种生物的全部基因。(4)cDNA文库,含有一种生物的部分基因。
(5)基因表达载体主要由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和目的基因四部分组成。【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工具,尤其是运载体,掌握作为基因工程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能根据题干要求准确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