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1 页
  • 大小 3.191 MB
  • 2025-01-1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6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 含解析.docx,共(21)页,3.191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63ad75c7b1740cdf5d7f8459463f56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泗县一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开学适应性练习物理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出题审题:夏微伟)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1.关于物理课本中的四幅插图,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

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B.图乙中为了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快慢定义了速度xvt=,运用了比值定义法C.图丙中用极短曝光时间内石子的平均速度来表示A点的瞬时速度,运用了极限思想D.图丁中把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集中作用于重

心,运用了理想模型法【答案】D【解析】【详解】A.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故A正确,不满足题意要求;B.图乙中为了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快慢定义了速度xvt=,运用

了比值定义法,故B正确,不满足题意要求;C.图丙中用极短曝光时间内石子的平均速度来表示A点的瞬时速度,运用了极限思想,故C正确,不满足题意要求;D.图丁中把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集中作用于重心,运用了等效法,故D错误,满足题

意要求。故选D。2.如图所示,曲线a和直线b分别是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移一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A.汽车A做曲线运动,汽车B做直线运动B.在t1时刻,A、B两车运动方向相同C.在t2时刻,A车速率等于B车速率D.在t1~t2时间内,A车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答案】D【解析

】【详解】A.位移—时间图像不管是直线还是曲线,都表示物体做直线运动,故A错误;B.位移—时间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斜率绝对值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根据图像可知,在t1时刻,a图线的斜率为负,b图线的斜率为正,则说明在

t1时刻A、B两车运动方向不同,故B错误;C.在t2时刻,a图线的斜率大于b图线的斜率,则说明在t2时刻A车速率大于B车速率,故C错误;D.在t1~t2时间内,a图线的斜率由负变正,则说明在t1~t2时间内,A车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故D正确。

故选D。3.小明上学时把学习资料落在家里,他父亲从家门口打车把资料送到学校,然后接着随车回家,出租车票如图所示,由发票中的信息可知则()A.过程中出租车的位移和行驶的路程分别是12.3km,12.3kmB.此过程中出租车的位移和行驶的路程分别是0,12.3kmC.10:42指时间间隔D.出

租车的平均速度是46km/h【答案】B【解析】【详解】AB.根据出租车票可知,过程中出租车行驶的路程是12.3km,而位移大小是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有向线段的长度,出租车票上不能显示位移大小,但由于初末位置相同,则可知

位移大小为0,故A错误,B正确;C.根据票面信息可知,小明父亲在10:42下车,则可知10:42为时刻,故C错误;D.由于出租车的位移为0,因此其平均速度为0,故D错误。故选B4.加速度的概念是人类认识史上最难建立的概念之一,是在400多年前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中逐步建

立起来的。关于加速度和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速度是表示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标量B.加速度大的物体速度变化一定大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标量D.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

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答案】D【解析】【详解】A.加速度是表示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A错误;B.加速度大的物体速度变化一定快,如果时间很短,速度的变化量也不一定很大,B错误;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C错误;D.

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速度,叫做瞬时速度,D正确。故选D。5.图为港珠澳大桥上四段110m的等跨钢箱连续梁桥的示意图,若汽车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最大速度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5m

/s2,最大速度为20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通过这四段连续梁桥匀速运动的时间为20sB.汽车达到最大速度的位置在cd段C.该汽车ab段和bc段所用时间相等。的在D.汽车通过ab段的时间为5.5s【答案】A【解析】【详解】A.速度达到最大值时,设所用时间为1t,由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

时间关系式知1200s=4s5vta−==速度达到最大时,位移为2211154m=40m22xat==设匀速运动时间为2t,位移为2x21244040s=20s20xxxtvv−−===A正确;B.速度达到最大时,位移为2211154m=40m22xat

==则可知,速度达到最大时在ab段。B错误;CD.ab段加速到速度最大所用时间为1200s=4s5vta−==ab段匀速运动所用时间为311040s=3.5s20xtv−==ab段所用时间为13=7.5sabttt=+bc段做

匀速运动,所用时间为110s=5.5s20bct=则可知,abbctt,CD错误;故选A。6.如图所示,质量为2kg的物体A和质量为3kg的物体B静止于竖直的轻弹簧上,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某时刻将物体B拿去,则在物体B拿去的瞬时

,物体A的加速度大小为()A.5m/s2B.10m/s2C.15m/s2D.0【答案】C【解析】【详解】初始时,两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则AB()kxmmg=+物体B拿去的瞬时,弹簧弹力不变,对A有AAkxmgma−=联立解得215m/sa=故选C。7.如图所示,粗糙水平地面上的长方体物块将一重为

G的光滑圆球抵在光滑竖直的墙壁上,现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缓慢拉动长方体物块,在圆球与地面接触之前,下面的相关判断正确的是()A.水平拉力F逐渐减小B.球对墙壁的压力逐渐减小C.地面对长方体物块的支持力逐渐增大D.地面对长方体物块的摩

擦力逐渐增大【答案】A【解析】【详解】B.对圆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N2N1cosFF=N2sinFG=在物块缓慢向右移动的过程中,在逐渐减小,物块对圆球的支持力增大,墙壁对圆球的支持力在增大,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球对墙壁的压力逐渐增大,B错误;ACD.将圆球

和物块看成整体,并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NFGG=+块NfFF=N1fFFF=+由此可知,地面对长方体物块的支持力不变,地面对长方体物块的摩擦力也不变,由于球对墙壁的压力逐渐增大,拉力F在逐渐减小,A正确,CD错误。故选A。8.如图甲所示,物块A、B静止叠放在水平

地面上,B受到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A、B间的摩擦力1f、B与地面间的摩擦力2f随水平拉力F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已知物块A的质量3kgm=,取210m/s=g,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块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

因数为0.25B.物块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C.当4N12NF时,A、B发生相对滑动D.当12NF时,A加速度随F的增大而增大【答案】B【解析】【详解】CD.根据图乙可知,当4NF=时,B与地面间的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此后随着

F的增大A、B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加速运动,该过程中随着F的增大,A、B之间的静摩擦力逐渐增大,当12NF=时,A、B间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此后随着F的继续增大,A、B将发生相对滑动,A在水平方向所受到的合外力达到最大值,即为滑动摩

擦力,加速度将恒定不变,故CD错误;AB.根据图乙可知,当12NF=时,A、B刚要相对滑动,此时16Nf=且此时两者加速度相等,对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1fma=对A、B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2BFfm

ma−=+代入数据可得B1kgm=设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相对滑动时()2Bfmmg=+代入数据可得0.1=故A错误,B正确。故选B。的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多选、错选不得分。少选得2分。全选得4分

)9.共享单车具有低碳、环保、方便、舒适等特点,骑行时还可以有氧健身,既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又有益于健康。如图所示,单车的车锁内集成了嵌入式芯片、GPS模块和SIM卡等,便于监控单车的具体位置。用户仅需用手机上的客户端软件(APP)扫描二维码,即可自动开锁,骑行时手

机上的APP能实时了解单车的位置,骑行结束关锁后,APP就显示计时、计价、里程等信息,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监控单车在路上的具体位置时,可以把单车看作质点B.单车某个时刻的准确位置信息是借助通信卫星定位确定的C.由手机上APP显示的

信息,可求出骑行的平均速度D.单车骑行结束关锁后,APP显示的里程是路程【答案】ABD【解析】【详解】A.监控单车在路上的具体位置时,单车的形状大小可以忽略不计,可以把单车看作质点,故A正确;B.单车某个时刻的准确位置信息是借助通信卫星定位确定的,故B正确;CD.单车

骑行结束关锁后,APP显示的里程是路程,不是位移,所以由手机上APP显示的信息,不能求出骑行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D正确。故选ABD。10.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7的粗糙斜面上静止放置质量分别为m和6m的A、B两物体,斜面与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8,用一

条不可伸长的细绳通过轻滑轮将两物体相连,现对滑轮施加竖直向上由零缓慢增大的拉力,直到物块A或B将要发生滑动,但刚好没有滑动。已知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37,用ABff、分别表示斜面对两物体的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在此过程中,关于摩擦力大小的变化情况描述正

确的是(sin370.6=,cos370.8=,24cos1625=)()A.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为零B.拉力持续增大,物体B将先发生滑动C.Af可能先平行于斜面向上再平行于斜面向下DBf一直不变【答案】ABD【解析】【详解】A.对斜面、物块A、B组成的系统整体分析可知,该整体受重力G、

地面对整体的支持力NF以及竖直向上的拉力F,在拉力逐渐增大,且A、B相对于斜面未滑动的全过程中,整体所受合外力为零,竖直方向始终有NGFF=+而水平方向不受外力,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为零,故A正确;BD.对B受力分析,B将要滑

动时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设此时绳上的张力为F,则有6sin37(6cos37)mgmgF=−解得0.3Fmg=而在B未滑动时,B所受摩擦力为静摩擦力,大小始终为B6sin373

.6fmgmg==方向沿斜面向上;对A受力分析,当拉力逐渐增大时,摩擦力逐渐减小直到为0,此时绳的拉力cos16sin37Fmg=解得.=0.625Fmg由于FF因此可知B先滑动,故BD正确;C.根据题意可知,题述过程为绳的拉力从0到0

.3mg的过程,而当绳的拉力为0.3mg时,对A有cos16sin37Fmg此时A受到的摩擦力仍沿斜面向上,则可知题述过程中A所受摩擦力始终向上且一直减小,故C错误。故选ABD。11.一条东西方

向的平直公路边上有两块路牌A、B,A在东B在西,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自东向西经过A路牌时,一只小鸟恰自B路牌向A匀速飞去,当小鸟飞到汽车正上方时立即折返,以原速率飞回B,经过一段时间,汽车也行驶到B。以向东为正方向,它们的x-t图像如图所示。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鸟飞行的速率是汽车行驶速率的2倍B.相遇时小鸟的位移是汽车位移的3倍C.小鸟和汽车在0~2t0时间内位移相等D.小鸟飞行的总路程为汽车总路程的43倍【答案】AD【解析】【详解】A.设在t0时刻x=x0,图像的斜率等于速度,则00002:21vxxvtt==鸟

车即小鸟飞行的速率是汽车行驶速率的2倍,选项A正确;B.由图像可知在t=0时刻,032xx=;相遇时小鸟的位移是x0,汽车位移012x小鸟的位移是汽车位移的2倍,选项B错误;C.在0~2t0时间内小鸟的位移为零,而汽车位

移不为零,选项C错误;D.小鸟飞行的总路程为2x0,汽车总路程为032x,即小鸟飞行的总路程为汽车总路程的43倍,选项D正确。故选AD。12.如图甲所示,一足够长的传送带倾斜放置,倾角为,以恒定速率4m/sv=顺时针转动。一煤

块以初速度012m/sv=从A端冲上传送带,煤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取210m/s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0.25=B.2t=秒时煤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反向C.煤块从冲上传送带到返回A端所用的时间为(25

)s+D.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的痕迹长为(1245)m+【答案】ACD【解析】【详解】A.速度—时间图像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图乙分析可知,起初煤块的速度大于传送带的速度,煤块先沿着传送带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滑动摩擦力沿着传送带向下,当达到与传送带共速时,继续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此时摩擦力发生突变,方向变为沿着传送带向上,直至煤块速度减为零后沿着传送带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根据图乙可得煤块两个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221412m/s8m/s1a−==22204m/s4m/s21a−==−对两个过程分别由牛顿第二定律有1sincosm

gmgma+=2sincosmgmgma−=联立求得0.25=A正确;B.根据A项分析可知,2s=t时煤块受到的摩擦力没有反向,还是沿斜面向上,B错误;C.根据速度—时间图像可知,煤块在传送带上速度减为零的时间12st

=,根据速度—时间图像所围成的面积可知,煤块速度减为零时的位移为()1114121m14m=10m22x=++设煤块反向加速到达传送带A端的时间为2t,则由位移时间关系可得212212xat=解得25st=则可得煤块从冲上传送带到返回A端

所用的时间为()1225sttt=+=+C正确;D.煤块第一阶段减速运动时速度大于传送带的速度,此过程中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的划痕长度2210111111Δ12181m41m4m22xvtatvt=−−=−−=煤块第二阶段减速

运动时的速度小于传送带的速度,此过程中产生的划痕22204041m1m2m22vxvtt++=−=−=此后煤块加速下滑,产生的划痕31210m45mxxvt=+=+分析可知,煤块第一阶段减速时在传送带上产生的划痕被第二阶段减速时

产生的划痕以及反向加速下滑时产生的划痕覆盖,因此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的痕迹长为23(1245)mxxx=+=+D正确。故选ACD。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14分)13.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请在下列

实验器材中,选出本实验中不需要的器材:________(填编号).①电火花计时器②天平③低压交变电源④细线和纸带⑤钩码和小车⑥刻度尺⑦秒表⑧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2)安装好实验装置后,按照正确的实验操作,纸带被打出一系列点,其中一段如图2所示,可知纸带的________(选填

“左”或“右”)端与小车相连.(3)图中O、A、B、C、D、E、F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打下E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4)

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电压变成210V,频率不变,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5)实验结束后,甲、乙两组同学分别把纸带每隔0.1s剪断,得到若

干短纸条,再把这些纸条下端对齐,并排贴在一张纸上,得到如图3甲、乙所示的两幅图.由图可知________组实验过程中小车的加速度大,判断依据是________.【答案】①.②③⑦②.左③.2.00④.1.1

0⑤.不变⑥.甲⑦.甲组纸条上端连线斜率大【解析】【详解】(1)[1]本实验中不需要的器材有②天平;电火花计时器用220V交流电源,不需要③低压交变电源,另外不需要⑦秒表;(2)[2]由纸带可知,从左到右点间

距逐渐增加,可知纸带的左端与小车相连;(3)[3]图中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则T=0.1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2222(41.9611.9811.98)10m/s2.00m/s990.1CFOCxxaT−−−−==

=[4]打下E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2(41.9619.96)10m/s1.10m/s220.1DFExvT−−===(4)[5]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电压变成210V,频率不变,则打点周期不变,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不变。(5)[6]由图可知甲组实验过程中小车的加速度大;根据2x

aT=因甲图中的纸条上端连线斜率大,说明相同时间内的x较大,则加速度较大。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6分。请写出适当的文字说明和过程,直接得结果的不得分)14.高空抛物是违法行为,某高楼第12层窗台上不慎坠下一个花

盆(可视为质点),花盆掉在第3层的露台上。已知第12层窗台离地面的高度为31.6mH=,第3层的露台离地面的高度为6.6mh=,假设花盆从静止开始竖直下落,忽略空气阻力,g取210m/s,计算结果可以保留根号。求:(1)花盆从第12层的窗台落到第

3层的露台所用的时间;(2)花盆落到第3层露台时的速度大小。【答案】(1)5st=;(2)105m/sv=【解析】【详解】(1)对花盆,设从第12层窗台落到第3层露台的时间为t,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有212Hhgt−=代入数据解得5s2.24st=(2)花盆落到第3层露台时的速度大小为v22()v

gHh=−代入数据解得105m/s22.4m/sv=15.一辆肇事汽车在紧急刹车后停了下来,路面上留下了一条车轮滑动的磨痕。警察测出路面上磨痕长度为22.5m。根据对车轮与路面材料的分析可知,车轮在路面上滑动时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25.0m/s。取重力加速度210m/s

g=。求汽车:(1)刹车时速度的大小v;(2)与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答案】(1)15m/s;(2)0.5【解析】【详解】(1)由题可得22vax=解得15m/sv=(2)由题可得=Fma合则有=Ffmg=合解得0.5=16.如图

所示,倾角为30°、质量为12kg的斜面体C置于水平地面上,放在斜面上质量为8kg的小物块B,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物块A相连接,连接B的细绳与斜面平行。现A匀速下落,C处于静止状态,已知物块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312=,重力加速度g=10m/s2。求:(1)物块A的质量;

(2)地面对斜面体C的作用力大小。【答案】(1)A5kgm=;(2)5013NF=合【解析】【详解】(1)设斜面对B的摩擦力大小为fB,对物块B受力如图由平衡条件有BBAsinmgfmg+=BBcosmgN=BBfN=解得A5kgm=(2)研究B、C整体,受到重力、拉力T、地面

的支持力N和地面的摩擦力作用,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有()BsinTNMmg+=+cosfT=对A有ATmg=解得175NN=253Nf=地面对斜面体C的作用力是地面的支持力N和地面的摩擦力f的合力,即225013NFNf=+=合17.如图所示,长度为9

mL=、质量为2kgM=的长木板B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0=t时刻,一质量为1kgm=的小滑块A(可视为质点)以012m/sv=的速度从左端冲上木板。已知小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0.4=,重力加速度取210m/sg=。求(1)小滑块

刚冲上木板时,小滑块A与木板B的加速度Aa和Ba的大小;(2)小滑块A从冲上木板B到滑落所用的时间;(3)若要使小滑块A恰好不从木板B右端掉落,在小滑块刚冲上木板B的瞬间,应对木板B施加一个多大的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答案】(1)2

4m/s,22m/s;(2)1s;(3)4N【解析】【详解】(1)对滑块和木板受力分析分别如图所示对滑块A,有AfFma=,N1Fmg=,N1fFF=解得A的加速度大小2A4m/sa=由牛顿第三定律知

ffFF=对木板BBfFMa=解得2B2m/sa=(2)设经1t滑块A从木板B上滑落,滑块A的位移210A112xvtat=+取为0v方向为正方向,则2A4m/sa=−木板B的位移22112Bxat=且12xxL−=得11st=或23st=A、B共速需要2s,或者A减速至零需要3s,或者滑落时

A速度大于B速度23st=不符合,故23st=舍掉,故小滑块A在木板B上运动的时间为1s。(3)若要使小滑块A恰好不从木板B上掉落,则小滑块A运动到木板B右端时两者共速设对木板B施加拉力后,B的加速度为a,经历2t时间A、

B共速,则有0A22vatat+=A、B位移关系220221122AvtatatL+−=取为0v方向为正方向,则2A4m/sa=−解得24m/sa=施加拉力F后对木板B受力分析如图所示fFFMa+=可求得4NF=附加题(20分)18.

下暴雨时,有时会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某地有一倾角为θ=37°(sin37°=35)的山坡C,上面有一质量为m的石板B,其上下表面与斜坡平行;B上有一碎石堆A(含有大量泥土),A和B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假设某次暴雨中,A浸透雨水后总质量也为

m(可视为质量不变的滑块),在极短时间内,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减小为38,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减小为0.5,A、B开始运动,此时刻为计时起点;在第2s末,B的上表面突然变为光滑,μ2保持不变.已知A开始运动时,A离B下边缘的距离l=27m,

C足够长,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求:(1)在0~2s时间内A和B加速度的大小;(2)A在B上总的运动时间。【答案】(1)3m/s2;1m/s2;(2)4s【解析】【分

析】【详解】(1)在0-2s内,A和B受力如图所示由滑动摩擦力公式和力的平衡条件得:111fN=1cosNmg=222fN=21cosNNmg=+以沿着斜面向下为正方向,设A和B的加速度分别为,由牛顿第二定律可

得:11sinmgfma−=212sinmgffma−+=联立以上各式可得a1=3m/s2a2=1m/s2(2)在t1=2s,设A和B的速度分别为v1、v2,则v1=a1t1=6m/sv2=a2t1=2m/

st>t1时,设A和B的加速度分别为1a,2a;此时AB之间摩擦力为零,同理可得:21gsin6m/sa==22sin2cos2m/smgmgam−==−即B做匀减速,设经时间,B的速度减为零,则:2220vat+=联立可得t2=1s在t1+t2时间内,A相对

于B运动的距离为2'22'2111212212222111112m27m2222satvtatatvtat=++−++=此后B静止不动,A继续在B上滑动,设再经时间后t3,A离开B,则有

21123131()2Lsvattat−=++可得t3=1s(另一解不合题意,舍去)则A在B上的运动时间为t总.t总=t1+t2+t3=4s(利用下面的速度图象求解,正确的,参照上述答案信参考给分)【考点定位】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

直线运动;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5618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