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线上)适应性考试(二)理综生物试题.doc,共(15)页,222.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54b4a4a725049fc4a8de833aa77723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长郡中学2020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二)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将人和小鼠的某种抗体分别用红色和绿色荧光标记,再用上述抗体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的细胞,在灭活仙台病毒诱导下人、鼠细胞融合,细胞一半红色,一半绿色。在37℃条件下40min后,两
种颜色的荧光在融合细胞的表面均匀分布。而在l℃条件下培养时,红色和绿色不再均匀分布。上述事实不能表明()A.细胞膜表面蛋白质分子的运动受温度影响B.细胞膜表面蛋白质分子可以在细胞膜上侧向运动C.人、鼠细胞的细胞膜上含有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D.37℃条件下构成
细胞膜的磷脂和全部蛋白质都处于运动状态【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膜的成分: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其中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2、膜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主要是因为膜上所有的脂质和大部分的蛋白质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详解】A、在37℃条件下培养,两种颜色
的荧光可以均匀分布,在1℃条件下培养时,红色和绿色不均匀分布,这说明细胞膜表面蛋白质分子的运动受温度影响,A正确;B、一半绿色荧光标记的蛋白质,一半红色荧光标记的蛋白质,最终在细胞表面均匀分布,说明蛋白质可在细胞膜上发生侧
向运动,B正确;C、荧光标记的抗体在融合细胞的表面均匀分布说明人鼠细胞的细胞膜上含有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C正确;D、人鼠细胞的融合实验可直接证明构成细胞膜的部分蛋白质是运动的,D错误。故选D。2.初乳内的蛋白质比正常乳汁多5倍,尤其含有比常乳更丰富的免
疫球蛋白(抗体)、乳铁蛋白、生长因子等,这些物质能增强婴儿的免疫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或推断错误的是()A.哺乳期女性的乳腺细胞内免疫球蛋白被囊泡包裹着B.婴儿从初乳中吸收的免疫球蛋白能参与婴儿的体液免疫C.浆细胞分泌抗体时消耗的ATP来源于线粒体或细胞质基质D.乳铁蛋白含有铁元素,说
明构成蛋白质的某些氨基酸含铁元素【答案】D【解析】【分析】1、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进而在内质网上粗加工,随后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包裹粗加工后的蛋白质运输至高尔基体,被高尔基体再加工后以
囊泡的形式运输至细胞膜,通过膜的流动性排出细胞外,整个过程需要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2、抗原进入到内环境,浆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沉淀或细胞集团,通过体液免疫将抗原消灭。【详解】A、免疫球蛋白是抗体,而人体内
能产生抗体的是浆细胞,因此乳腺细胞内的抗体应是从内环境吸收的,抗体是大分子物质,乳腺细胞吸收抗体的方式应为胞吞,可见抗体在乳腺细胞内应被囊泡包裹着,A正确;B、抗体参与的特异性免疫是体液免疫,B正确;C、浆细胞内的ATP
是细胞呼吸产生的,而细胞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正确;D、乳铁蛋白含有的铁元素是后期加工上去的,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不含铁元素,D错误。故选D。3.为研究不同植物激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长郡中学高三生物兴趣小组利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
(GA)、激动素和脱落酸(ABA)对葛营种子做了多组实验,表为各组实验中种子发芽率的统计结果。GA浓度(mM)发芽率(%)不加加激动素加ABA加ABA和激动素0101505021270170.56667057595
97073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GA促进种子萌发,ABA抑制种子萌发B.激动素处理可减弱ABA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C.GA处理可减弱ABA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D.GA和激动素在促进种子萌发时具有协同作用【答案】C【解析
】【分析】1、赤霉素的主要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2、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种子休眠。【详解】A、随着GA浓度的逐渐增大,发芽率提高,说明GA可促进种子萌发,
加ABA组发芽率低于不加组,说明ABA抑制种子萌发,A正确;B、加ABA和激动素组相比加ABA组,发芽率升高,说明激动素处理可减弱ABA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B正确;C、随着GA浓度的增大,GA+ABA组的发芽率始终为0,这说明GA处理不能减弱ABA对种子萌发的抑
制作用,C错误;D、GA和激动素都能促进种子萌发,二者促进种子萌发时具有协同作用,D正确。故选C。4.将某种植物生理状态相同的下胚轴分成多组,分别用不同浓度的乙烯、乙烯和IBA混合液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下胚轴的生根条数,结果如图所示。图中数据
不能说明()A.高浓度乙烯对该植物的生根具有抑制作用B.10-4mol/L的IBA对该植物的生根具有促进作用C.IBA对该植物的生根作用表现为二重性D.10-8mol/L乙烯和10-4mol/LIBA混合液的生根效果好【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分析,乙烯浓
度在0—10-5mol/L,生根数逐渐增多;乙烯浓度在10-5—10-3mol/L,生根数逐渐减少;乙烯浓度为0mol/L时,生根数约为12条,高于12条的乙烯浓度对生根表现为促进,低于12条的乙烯浓度对生根表现为抑制;不
同浓度的乙烯和10-4mol/LIBA混合液生根条数均高于各浓乙烯单独处理的生根条数。【详解】A、从图中看出,乙烯浓度过高时会抑制该植物生根,A正确;B、在乙烯浓度为0,IBA的浓度为10-4mol/L时,该植物的生根约为45,大于对照组的12(约),因此,10-4mol/L的IBA对该
植物的生根具有促进作用,B正确;C、试验中IBA的浓度始终为10-4mol/L,无法体现IBA的二重性,C错误;D、从图中看出,10-8mol/L乙烯和10-4mol/LIBA混合液的生根效果好,D正确。故选C。5.生态平衡是指一个生态系统在特定时间内的状态。该状态下,生态系统
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物质和能量输入与输出接近平衡。在受到轻度外来干扰后,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控能恢复到最初的稳定状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系统结构越简单、功能效率越低,抵御剧烈环境变化的能力越弱B.自然因素和人为因
素是目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两个主要因素C.草原生态系统生产者的生产量过低不会影响该生态系统的平衡D.枯枝落叶和牲畜粪便长期被用作燃料烧掉会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答案】C【解析】【分析】1、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物种的丰富度越大,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其中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详解】A、生态
系统的结构越简单,功能效率越低,该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差,A正确;B、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因素和过量砍伐、过量放牧等人为因素是目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两个主要因素,B正确;C、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生产者的生产量过低会影响草原生态
系统的平衡,C错误;D、枯枝落叶和牲畜粪便长期被用作燃料烧掉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进而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D正确。故选C。6.菌株甲为大肠杆菌的甲硫氨酸(Met)营养缺陷型,菌株乙为苏氨酸(Thr)营养缺陷型,分别受a、b基
因控制,在基本培养基(M)上不能生长,但可在添加相应氨基酸的培养基上生长。将上述两菌株的菌液混合一段时间后,从中筛选出4种菌株,4种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培养结果见表。菌株培养基MM+MetM+ThrM+Met+Thr菌株Ⅰ-+-+菌株Ⅱ---
+菌株Ⅲ--++菌株Ⅳ++++注:“+”表示能生长,“-”表示不能生长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菌株甲可能缺少合成甲硫氨酸的酶B.菌株Ⅰ和菌株Ⅲ分别为菌株甲和菌株乙C.菌株Ⅱ和菌株Ⅳ的基因型可能分别为ab、ABD.菌株Ⅳ一定来自菌株甲或菌株乙的基因突变【答案】D【解析】【分析】分
析表格可知:菌株Ⅰ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只有在加入Met或加入Met和Thr的基础培养基上可生长,菌株Ⅰ为甲硫氨酸(Met)营养缺陷型;菌株Ⅱ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只有在同时加入Met和Thr的基础培养基上可生长,菌株Ⅱ为甲硫氨酸(Met)和苏
氨酸(Thr)营养缺陷型;菌株Ⅲ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只有在加入Thr或加入Met和Thr的基础培养基上可生长,菌株Ⅲ为苏氨酸(Thr)营养缺陷型;菌株Ⅳ在基本培养上能生长,说明菌株Ⅳ体内可以合成甲硫氨酸和苏氨酸。【详解】A、菌株甲为大肠杆菌的甲硫氨酸(Met)营养缺
陷型,菌株乙为苏氨酸(Thr)营养缺陷型,一般情况下,各营养缺陷型缺少合成相应氨基酸的酶,A正确;B、从表格中看出,菌株Ⅰ为甲硫氨酸(Met)营养缺陷型,菌株Ⅲ为苏氨酸(Thr)营养缺陷型,B正确;C、菌株甲和菌株乙菌液混
合后,通过结合发生基因重组,形成了新的菌株Ⅱ(基因型为ab)和菌株Ⅳ(基因型为AB)。当然也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但基因突变的概率很小,C正确;D、菌株Ⅳ可能来自菌株甲或菌株乙的基因突变,但也可能是菌株甲和菌株乙菌液混合后,通过结合发生基因重
组,D错误。故选D。7.在其它条件适宜时,玉米和菜豆两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随CO2浓度和光照强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玉米和菜豆两种植物中,更能适应低CO2环境的是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2
)当CO2达到一定浓度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此时环境中的CO2浓度称为该植物的CO2饱和点。光照强度由20kLx增大到200kLx后,菜豆植株的CO2饱和点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3)玉米高而菜豆矮,利用玉米和菜豆株高的不同将玉米和菜豆间行套种,发展立体农业,在提高单
位土地面积经济效益的同时,玉米的单株产量也有增加,请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玉米单株产量增加的原因_______。【答案】(1).玉米(2).玉米的CO2补偿点低(低CO2浓度时,玉米光合速率更高)(3).光照强度增大后,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增多,可还原更多的C3,促进植物固定
更多的CO2(4).玉米株的下层叶能得到较强光照,提高了下层叶的光合速率;行距增大有利于通风,增大了CO2的供应【解析】【分析】由图分析,在其它条件适宜时,玉米的CO2补偿点更小。随着光照强度的提高,玉米和菜豆的净光合速率提高。【详解】(1)玉米和
菜豆两种植物中,更能适应低CO2环境的是玉米;因为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玉米的CO2补偿点比菜豆的补偿点更低。(2)20kLx光照强度较低,此时叶绿体吸收光能的作用没有完全饱和,光照强度由20kLx增大到200kLx后,光反应产生的[H
]和ATP增多,可还原更多的C3,促进植物固定更多的CO2,CO2饱和点增大。(3)玉米高而菜豆矮,利用玉米和菜豆株高的不同将玉米和菜豆间行套种,发展立体农业,在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经济效益的同时,玉米的单株产量也有增加,请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玉米单株产量
增加的原因玉米株的下层叶能得到较强光照,提高了下层叶的光合速率;行距增大有利于通风,增大了CO2的供应。【点睛】本题考查了影响植物的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组织语言作答的能力,难度适中。8.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效病原因多样
,常见的糖尿病有Ⅰ型和Ⅱ型两种类型。典型病例患者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回答下列问题:(1)Ⅰ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缺乏胰岛素,注射胰岛素后可有效降低血糖。原因是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______
_。(2)糖尿病患者出现多尿的原因是_______。Ⅱ型糖尿病患者常作有高胰岛素症,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3)糖尿病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医生还建议患者要“管住嘴、迈开腿”。请分析此建议的合理性。______【答案】(1).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
葡萄糖(2).原尿中葡萄糖浓度升高,渗透压增大,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3).靶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或靶细胞表面的受体受损),血糖浓度升高,导致血液中胰岛素含量升高(4).管住嘴:减少食物和能量的过多摄入;迈开腿:适量运动可增加葡萄糖的消耗,二者均可降低血糖浓度【解
析】【分析】1、胰岛素分泌的增多从而使血糖降低,具体途径;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②促进糖类的氧化的分解,③促进血糖转化为肝糖原、肌糖原,④促进糖类转化为脂肪、非必需氨基酸。2、胰岛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几乎全身的细胞,是因
为几乎全身的细胞有与胰岛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详解】(1)Ⅰ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缺乏胰岛素,注射胰岛素后可有效降低血糖。原因是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2)糖尿病患者出现多尿的原因是原尿中葡萄糖浓度升高,渗透压增大,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减少,从而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
Ⅱ型糖尿病患者常作有高胰岛素症,其可能的原因是靶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或靶细胞表面的受体受损),血糖浓度升高,导致血液中胰岛素含量升高。(3)糖尿病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医生还建议患者要“管住嘴、迈开腿”。管住嘴:减少食物和能量的过多摄入;迈开腿:适量运动可增加葡萄糖的消耗,二者均可降
低血糖浓度。【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血糖平衡的调节,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9.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大、种类多,在富含有机质的土端表层有较多的微生物和小动物生长。长郡中学高三生物兴趣小组围绕土壤微生物和
小动物的作用进行了相关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在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过程中,通过调查样本地块中小动物_______的来估测该区域土壤动物的丰富度,丰富度是指_______。(2)在验证“土壤中落叶的分解是由于土壤微生物的作用”的实验中.将带有落
叶的表层土壤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作为对照组,对乙组进行灭菌处理,目的是_______,预期甲、乙组未分解的落叶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请将结果以曲线的形式画出来。____(3)反硝化细菌能将硝酸盐转化成氨和氮,施用磷肥能促进土壤反硝化细菌的繁殖,进而导致土壤氮损失。请设计实验验证
稻田氮损失是否由反硝化细菌数量增加引起_______。(仅写设计思路)【答案】(1).种类和数量(2).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3).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4).(5).将样本土壤分为相同的两组并检测含氮量,一组不做处理,一组施用适量磷肥。一段时间后测量并
比较两组土壤中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和剩余氮量【解析】【分析】实验的设计一般要遵循的原则有: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原则.土壤微生物主要是分解者,能够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的实验中自变量是土壤微生物的有无,因变量是有机物的分解情况。【详解】(
1)在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过程中,通过调查样本地块中小动物种类和数量的来估测该区域土壤动物的丰富度;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在验证“土壤中落叶的分解是由于土媒微生物的作用”的实验中,将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作为对照组,对乙组进行灭菌处理,目的是
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乙组进行了灭菌处理,故乙组中没有微生物对落叶进行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未分解的落叶量几乎不变,而甲组作为对照组,其土壤中有微生物对落叶进行分解,从而导致未分解的落叶量减少,如图(3)反硝化细菌能将硝酸盐转化成氨和氮,施用磷肥能促进土壤反硝化细菌的繁殖
,进而导致土壤氮损失。可设计实验验证稻田氮损失是否由反硝化细菌数量增加引起,实验思路如下:将样本土壤分为相同的两组并检测含氮量,一组不做处理,一组施用适量磷肥。一段时间后测量并比较两组土壤中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和剩余氮量。【点睛】本题主要通过实
验设计等考查学生对教材上的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能力的实验是否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提高实验题目的解题能力。10.冬凌草为自花传粉的植物,其地上部分含有的冬凌草甲素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市场需求非常广阔。现有的冬凌草都是野生型,某农科院利用冬凌草种子进行航空育种,培育适于人工种植的高产高效新品
种。回答下列问题:(1)航空选育新品种的原理是_______,即使处理大量的材料也不一定能得所需的品种的原因是_______。(2)野生型植物的叶片为卵形、茎绿色,在这次育种中偶然获得一株叶片棱状、茎紫色的冬凌草,预测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最可能为_______。若此
预测成立,该突变植物自交后代未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________。(3)冬凌草的另外两对性状花色蓝色(A)、紫色(a)与
叶片有绒毛(B)、无绒毛(b)独立遗传,无绒毛植株抗病性差,种子能萌发长成幼苗,但其中50%的植株在产生后代前死亡。现有纯合的蓝花有绒毛植株与紫花无绒毛植株杂交产生F1,F1自交产生F2,则F2中能产生后代的植株中b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F2植株自交产生
的后代中紫色无绒毛幼苗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答案】(1).基因突变(2).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低频性(3).叶片棱状、茎紫色(4).不能(5).一株植物产生的后代数量少,即使两对基因满足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也可能不出现9∶3∶
3∶1分离比(6).42.86%(或"3/7”)(7).3/28【解析】【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自交产生F2,性状分离比为3:1,当两对相对性状进行杂交,F1自交产生F2中性状分离比(3:1)2,当三对相对性状进行杂交时,
F1自交产生F2中性状分离比(3:1)3,同理当n对相对性状进行杂交时,F1自交产生F2中性状分离比(3:1)n。【详解】(1)航空选育新品种的育种方法为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低频性,故即使处
理大量的材料也不一定能得所需的品种。(2)野生型植物的叶片为卵形、茎绿色,在这次育种中偶然获得一株叶片棱状、茎紫色的冬凌草,说明发生了显性突变,预测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最可能为叶片棱状、茎紫色;若此预测成立,
该突变植物自交后代未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不能确定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一株植物产生的后代数量少,即使两对基因满足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也可能不出现9∶3∶3∶1分离比。孟德尔得出孟德尔第二定
律是基于大量的实验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学分析学得出。(3)冬凌草的另外两对性状花色蓝色(A)、紫色(a)与叶片有绒毛(B)、无绒毛(b)独立遗传,无绒毛植株抗病性差,种子能萌发长成幼苗,但其中50%的植株在产生后代前死亡。现有纯合的蓝花有绒毛植株(AABB)与紫花
无绒毛植株(aabb)杂交产生F1(AaBb),F1(AaBb)自交产生F2,在F2中,BB:Bb:bb=1:2:1,由于无绒毛植株抗病性差,种子能萌发长成幼苗,但其中50%的植株在产生后代前死亡,故BB:Bb:bb=2:4:1,bb=
1/7,Bb=4/7,b=1/7+4/71/2=3/7;F2自交得bb=4/71/4+1/7=2/7,在F2中,AA:Aa:aa=1:2:1,aa=1/4,Aa=1/2,则F2自交得aa=1/4+1/21/4=3/8,则F2自交产生的
后代紫色无绒毛幼苗(aabb)的概率为3/82/7=3/28。【点睛】本题综合了考查了生物育种与变异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相关知识,在掌握相关基础知识上进行分析、推理计算基因频率,运用基因分离定律知识去解决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的相关计算,难度较大,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分析与推理能力。[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1.生物质是指通过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种有机体。生物质能则是光能以化学能形式储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
,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农作物秸秆中的纤维素是生物质能中的重要类型,利用纤维素分解菌的分解作用可以将纤维素转化为葡萄糖。回答下列问题:(1)绿色植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具体能量转化过程是______________。(2)纤维素分解菌通过分泌纤维素酶将纤维素转化为葡萄糖,这种酶
是一种复合酶,包括的成分有_______,这些酶将纤维素转化为葡萄糖具体过程是___________。(3)鉴定纤维素分解菌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这种鉴定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4)若分离获得了纤维素酶,为
了能使这种酶反复使用,应采用______技术中的______法。【答案】(1).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2).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3).C1酶和Cx酶将纤维素转化为纤维二糖,葡萄糖
苷酶将纤维二糖转化为葡萄糖(4).刚果红染色法(5).刚果红能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不能与纤维素的分解产物形成红色复合物,这样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上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6).固定化酶(7).化学结合法和物理
吸附【解析】【分析】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2、一般来说,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法和
物理吸附法进行固定,而细胞多采用包埋法进行固定。因为细胞的体积大,而酶分子小,体积大的细胞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体积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里漏出。【详解】(1)绿色植物通过光反应将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ATP中
活跃的化学能参与暗反应中C3的还原过程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2)纤维素分解菌通过分泌纤维素酶将纤维素转化为葡萄糖,这种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的成分有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这些酶将纤维素转化为葡萄糖具体过程是C1酶和Cx酶将纤维素转化为纤维二糖,葡萄糖
苷酶将纤维二糖转化为葡萄糖。(3)鉴定纤维素分解菌采用的方法是刚果红染色法,这种鉴定方法的原理是刚果红能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不能与纤维素的分解产物形成红色复合物,这样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上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4)若分离获得了纤
维素酶,为了能使这种酶反复使用,应采用固定化酶技术中的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由于酶的体积小,采用包埋法容易从包埋材料里漏出,故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点睛】本题通过课本纤维素分解菌的分解实验考查纤维素酶、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定以及酶的
固定化等知识,综合性强,但难度不大,考查考生理解与应用知识的能力。[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2.生物治疗是继手术、放疗和化疗后发展起来的第四类癌症治疗方法,可分为细胞治疗和非细胞治疗。细胞治疗是从患者的外周血中采集单核细胞进行扩增及肿瘤抗原刺激等
,再回输至患者体内。常用细胞有能传递抗原的额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性细胞(CIK)等。非细胞治疗包括单克隆抗体治疗,寡核苷酸药物治疗等。回答下列问题:(1)单核细胞的体外扩增过程中需要先用胰蛋白酶处理,其目的是_______
,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单核细胞具有细胞贴壁和_______的特性。(2)体外培养DC细胞时,培养液的pH需要用_________来维持,此外,应定期更换培养液,以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3)体外培养的CIK细胞,一般传代培养到_______代后就不易传下去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制备用于非细胞治疗的单克隆抗体时,需要用到的技术有______________(答出两项即可)。最后得到的单
克隆抗体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答案】(1).使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2).接触抑制(3).CO2(4).清除代谢产物,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5).10(6).10代后的细胞,其二倍体核型可能会发生改变(7).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8).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
大量制备【解析】【分析】1、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无菌、无毒的环境;营养物质充足;温度和pH适宜;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充足等。2、一般来说,细胞在传至10—50代左右时,增殖会逐渐缓慢,以至于完全停止,这时部分细胞的细胞核型可能会发生改变。【详解】(1)单
核细胞的体外扩增过程中需要先用胰蛋白酶处理,其目的是使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单核细胞具有细胞贴壁和接触抑制的特性。(2)体外培养DC细胞时,培养液的pH需要用CO2来维持,此外,应定期更换培养液,以便清除代谢产物,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3)体
外培养的CIK细胞,一般传代培养到10代后就不易传下去了,原因是10代以内的细胞能保持其二倍体核型,10代后的细胞其二倍体核型可能会发生改变。(4)制备用于非细胞治疗的单克隆抗体时,需要用到的技术有动物
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最后得到的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细胞培养过程、条件以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等相关知识,考查难度不大,属于识记与辨识考查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