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西省上饶市上饶中学2020届高三6月高考模拟语文试题【精准解析】.doc,共(29)页,131.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543c6c9a3393f736a77ac54171f8a5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上饶中学2019-2020学年度高三年级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尚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传统。盘古开天、女娲炼石、愚公移山、大禹治水,这
些言说先民心志的神话传说,都包含着对“勇”的崇仰和赞颂。可以说,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中华民族英勇面对无数困难和挑战的不屈奋斗史。在栉风沐雨一路向前的历史征程中,“勇者不惧”深深地刻写在中华民族的宝贵性格之中,成为无比珍贵的民族精神基
因。“勇者不惧”之“勇”,是大勇,而非小勇。小勇者,不能忍小辱小过,睚眦之仇必报,这是匹夫之勇。大勇者何?循大义、迎难上,义无反顾、无所畏惧,是为大勇。大勇之“大”,在与“义”融。鲁莽强悍、好勇斗狠,并不是真正的勇敢;真正的勇敢,是指人们在危难面前坚守道义、坚定前行的无畏气
概。勇者的无畏气概,产生于道义的感召。如果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哪怕有千军万马的阻拦,我们也要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礼记》讲:“有义之谓勇敢。”我们之所以推崇勇者,就是因为勇者能够无惧地坚守并光大道义。勇者在道义的感召下能够不惧艰险,甚
至不惧牺牲,但勇者并非一无所惧。中国古人向来批评那种什么都不惧怕、什么都不忌惮、什么都不敬畏的蛮勇。可以说,中华文化推崇的“勇者不惧”,实是“无惧”与“有惧”的统一。从大义、大局的角度出发,要藐视一切困难、无惧任何挑战;从具体行事的角
度出发,则要心怀敬畏、怵惕之心,朝乾夕惕、如履薄冰。此外,在道义感召下不惧外在艰险,但却时常忧惧道之不行、义之不彰,这也是勇者内心兼具的“无惧”与“有惧”。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孟子与弟子公孙丑讨论“勇”德时曾提到“不动心”的概念。所谓“不动心”,就是指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
前能镇定自若、岿然不动,“每临大事有静气”。同时,这种不动如山的强大定力、静气,又“至大至刚”“折而不挠”,有着压倒和战胜一切的韧性与力量。沉着的静气,进取的锐气,一同滋养着勇者的不惧品格。如何培养这种临危不惧的沉
着静气与进取锐气呢?中国古人提出了克己与成己的辩证工夫。孔子及其弟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之间被军队围困而一度绝粮。情势危机之下从人忧慌失据,但孔子却始终沉着冷静,“歌两柱之间”“修乐不休”。危机解除后,子贡表示要铭记这场
不幸遭遇,孔子直接反驳道:“夫陈、蔡之间,丘之幸也!二三子从丘者,皆幸人也!”孔子为何珍视这场坎坷遭遇?他把艰难困苦当作了成就英勇人格的重要外在条件。当然,困境本身不能成就勇士,真正成就勇士的,是人们面对困境时的修为和态度。《周易》谓:“蹇,君子以反
身修德。”面对外在的艰难险境,我们要反求诸己,在克除内心恐惧、忧愁、烦扰的同时,积极自我砥砺、超越突破,并在道义感召下奋发有为。中国古人常以玉相比相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玉“折而不挠,阙而不荏”的特点与“勇者不惧”的品格高度相似。同时,从石到玉的切、磋、琢、磨过程也与人在困境中锤炼无
畏勇气的历程相类似。“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在数千年风雨征程中,没有被任何外在困难吓倒,而是凭着自己在其间砥砺出的“勇者不惧”品格,开辟出文明的新天地,书写出发展进步的新篇章。面对当前之新冠肺炎疫情,中华民族强劲地展现着,也
进一步锤炼着这一宝贵的精神品格。(摘编自沈壮海刘水静《也说“勇者不惧”》)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都是赞颂“勇”的,“勇者不惧”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基因。B.勇者受到道义的感召
,就会产生无畏的气概,不论任何情形都能勇往直前、一无所惧。C.真正的勇者既要做到藐视困难、勇往直前,又要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保持镇定。D.外在的艰难险境成就了勇士,使得勇士克服自身烦忧,积极超越自我,成就英勇人格。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概念内涵、行
为特点和培养方式三个层面对“勇者不惧”进行了充分论证。B.文章把“勇者不惧”区分为“不惧”和“有惧”两种对立的情况,体现出辩证思维。C.文章大量引用中国古代的格言,体现出中华民族“尚勇”的精神传统源远流长。D.文章末段将玉和“勇者”进行类比,分析了两者在自身品格与磨砺过程上的
相似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能忍受小辱的好勇,没有敬畏之心的蛮勇,锐气有余静气不足,都称不上是真正的“勇者无惧”。B.真正的勇者要心系道义,坚守道义,并把困境当作机遇,在困境中修炼自己“勇者不惧”的品格。C.孔子有临危不惧的沉着静气,因此他反对子贡将危机当
作不幸的遭遇,而将其视为幸运的事情。D.新冠肺炎疫情中义无反顾奔赴抗疫一线的逆行者,在“克己”中“成己”,体现“勇者不惧”的大勇。【答案】1.C2.B3.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
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都是赞颂‘勇’的”分析错误,原文说的是“盘古开天、女娲炼石、愚公移山、大禹治水,这些言说先民心志的神话传说,都包含着对‘勇’的崇仰和
赞颂”。B项,“不论任何情形都能勇往直前、一无所惧”分析错误,原文说的是“勇者在道义的感召下能够不惧艰险,甚至不惧牺牲,但勇者并非一无所惧”。D项,“外在的艰难险境成就了勇士,使得勇士克服自身烦忧,积极超越自我,成就英勇人格分析错误
,原文说是“困境本身不能成就勇士,真正成就勇士的,是人们面对困境时的修为和态度”“面对外在的艰难险境,我们要反求诸己,在克除内心恐惧、忧愁、烦扰的同时,积极自我砥砺、超越突破,并在道义感召下奋发有为”。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
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文章把‘勇者不惧’区分为‘不惧’和‘有惧’两种对立的情况”
分析错误,原文说“中华文化推崇的‘勇者不惧’,实是‘不惧’与‘有惧’的统一”,“从大义、大局的角度出发,要藐视一切困难、无惧任何挑战;从具体行事的角度出发,则要心怀敬畏、怵惕之心,朝乾夕惕、如履薄冰”,可见“无惧”与“有惧”并不是对立的情况。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
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
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C项,“他反对子贡将危机当作不幸的遭遇,而将
其视为幸运的事情”并不是因为“孔子有临危不惧的沉着静气”,而是因为“他把艰难困苦当作了成就英勇人格的重要外在条件”。故选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黄河中游地区绝大部分属黄土高原
,因土壤强烈侵蚀、水土严重流失,大量泥沙流入黄河,其中80%来自河口镇与潼关间的多沙区。恒河多年平均输沙量与黄河花园口站相差不大,但多年平均径流量是花园口的8倍,黄河这一特点,导致由暴雨洪水和冰凌洪水造成的水灾几乎遍及上中下游及其支流。
不少学者认为在黄河流域采取自然修复的手段,是对生态最有效的保护,但黄河难治的症结在于沙多,其治理必须与依靠工程措施对黄土高原的治理相结合,不能仅局限于水土保持的传统模式。面向我国经济发展将向西部转移的大势,按照现在的经济实力、技术水平
与施工能力,利用现代工程措施减弱黄土侵蚀强度,主动拦减入黄泥沙量,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的角度讲是必要的。此外,水少是黄河冲积河段河床不断淤积升高的主要动力因素,也是黄河难治的另一原因,水资源客观上是华北与黄河中上游地区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最大制约因素,应着实提高黄河流域水安全保障水
平,将从外流域调水入黄作为国家水资源安全保障的重大举措。(摘编自张红武《黄河流域保护和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材料二:区域水资源GDP总量全国占比总量(亿立方米)全国占比(%)2019年2013年2008年2003年1999年黄河流域总计
2947.810.7321.9523.3623.8521.1520.82上青9613.00000游海.950.32.34.31.28.28甘肃333.31.210.951.030.971.021.10宁夏14.70.050.410.420.370.320.30中游内蒙古46
1.51.681.882.742.621.741.59陕西371.41.352.822.622.251.891.83山西121.90.441.862.052.252.081.92下游河南339.81.245.935.215.555.015.19山东343.31.257
.778.959.528.818.61(摘编自郭晗等《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机理诠释与现实策略》)材料三:历代的黄河治理活动为黄河安澜、保障社会生产、维持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大禹为了治理洪水,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历经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
成了治水的大业。北宋熙宁年间,为疏浚黄河及汴河中的泥沙,人们创制了铁龙爪与浚川耙,近代的浚河机船即由浚川耙演变而来。元代贾鲁亲自踏勘了黄河下游河道,掌握第一手资料,据此设计了下游河道的综合治理方针,用短短七个月时间结束了将近九年的黄河水患。明代潘季驯一生多次
治河,始终心系治黄大计,离职前还对神宗皇帝说“去国之臣,心犹在河”。他主张“束水攻沙”,即在河两岸高筑堤防,以堤束水,既可防洪,又可冲刷河槽中的泥沙,使河道不致淤塞。康熙皇帝不仅重视黄河治理,还在六次南巡
河工的过程中,特别注重问询民生情况,解决民生疾苦。乾隆年间的御史胡定在治河实践中发现,黄河泥沙多出自三门以上及山西条山一带的破涧中,于是让地方官于涧口筑坝堰来拦截上中游支流河段裹挟而下的大量泥沙,大大
减少下游的泥沙淤积与洪涝灾害。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独有的黄河精神,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不断发展科技与机制创新,黄河流域的饮水安全、粮食生产等普遍获得了充足的水源保障。从1999年8月12日至
今,黄河已实现连续20年不断流。(摘编自张建松《讲好历史上黄河治理故事应关注的几个问题》)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河上游的青海与下游的河南相比,水资源更充足,但经济相对落后;河南经济发展水平
更高,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更明显。B.总体来看,黄河流域经济在1999~2013年间发展很快,之后减缓了速度,在近20年走出一条从快到慢的变化曲线。C.黄河流域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从经济发展水平分布来看,总体按照上游、中游、下游表现出从低到高
的阶梯型分布。D.黄河上游地区GDP总量小,发展速度相对稳定,中游地区和下游地区内部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化的趋势。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河花园口站径流量大约为恒河的八分之一,河水年均输沙量却差不多。大量泥沙流入黄河导致水灾几乎遍及黄河上中下游。B.土壤强
烈侵蚀导致大量泥沙入黄,是黄河难以治理的主要原因,黄河治理应以自然修复手段为主,以其他工程措施为辅。C.虽同样是修筑堤坝以治理黄河,但潘季驯的“束水攻沙”主张以堤束水冲刷泥沙,胡定则强调筑坝堰来拦截泥沙。D.黄河流域水安全事关国家水资源安全的大局,近20年来黄河未曾断流这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
对前人黄河精神的传承。6.黄河精神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黄河精神的内涵。【答案】4.B5.B6.①心系家国,一心为公。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潘季驯“去国之臣,心犹在河”体现了他们心怀家国。②
崇尚科学,不断创新。为疏浚泥沙,创制了铁龙爪与浚川耙;为使河道不淤塞,科学采用“束水攻沙”的方法。③关注民生,爱民安民。“康熙皇帝在南巡过程中,特别注重问询民生情况,解决民间疾苦”体现了对百姓的关心。④求真务实,勇于实践。贾鲁亲
自踏勘黄河下游河道,掌握第一手资料;胡定在实践中探索治河方法。【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理解分析概括以及图表转换能力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及相关的图表,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
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题目已经确定答题区域为材料二,仔细阅读选项和材料二,可发现:B项,“黄河流域经济在1999~2013年间发展很快,之后减缓了速度,在近20年走出一条从快到慢的变化曲线”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二图表可知,只是1999~2013年黄河流域各省区GDP总量全国
占比升高,2013~2019年降低,并不能证明GDP总量本身增速降低。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
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B项,“黄河治理应以自然修复手段为主,以其他工程措施为辅”错误。根据材料一“不少学者认为在黄河流域采取自然修复的手段,是对生态最有效的保护。但黄河难治的症结在于沙多,其治
理必须与依靠工程措施对黄士高原的治理相结合,不能仅局限于水土保持的传统模式”可知,自然修复的手段是最有效的,但不是目前最主要的。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章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分析文章所体现的精神内涵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
题目是“黄河精神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黄河精神的内涵”,然后通读文章,确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答题区域,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分析,回答问题。本题仔细阅读文本,可以确定答题区域在材料三,仔细阅读材料三,可以从材料中筛选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
过家门而不入’,历经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明代潘季驯一生多次治河,始终心系治黄大计,离职前还对神宗皇帝说‘去国之臣,心犹在河’”“北宋熙宁年间,为疏浚黄河及汴河中的泥沙,人们创
制了铁龙爪与浚川耙,近代的浚河机船即由浚川耙演变而来”“明代潘季驯一生多次治河……主张‘束水攻沙’,即在河两岸高筑堤防,以堤束水,既可防洪,又可冲刷河槽中的泥沙,使河道不致淤塞”“康熙皇帝不仅重视黄河治理,还在六次南巡河工的过程中,特别注重问询民生情况,解决民生疾苦”“元代贾鲁
亲自踏勘了黄河下游河道,掌握第一手资料,据此设计了下游河道的综合治理方针,用短短七个月时间结束了将近九年的黄河水患”“乾隆年间的御史胡定在治河实践中发现,黄河泥沙多出自三门以上及山西条山一带的破涧中,于是让地方官于涧
口筑坝堰来拦截上中游支流河段裹挟而下的大量泥沙,大大减少下游的泥沙淤积与洪涝灾害”等信息,这些信息体现的都是黄河精神内容,通过这些信息分角度分析黄河精神的内涵即可。【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
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
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
,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巴黎圣母院(节选)雨果从中世纪到路易十二时代,法国每一个城市都有避难所。这些避难所好比是在淹
没城市的野蛮刑法的汪洋大海中耸立在人类司法之上的岛屿。罪犯一踏进避难所就得救了。不过,他得千万小心,不要再出去。只要迈出圣地一步,他就会重新落入洪水之中。转轮、绞架、吊刑杆在庇护所四周虎视眈眈,不停地窥视着猎物。一些犯人就这样一
直待到白了头,这个意义上说,避难所同样是一座监狱。每座教堂通常有一个准备接纳请求避难者的小屋。在巴黎圣母院,就有这样一间小屋,这间小屋建在拱扶垛下侧的顶楼上,正对着隐修院。卡西莫多在塔楼和柱廊上狂乱而又得意地乱跑了一阵以后,将爱斯梅拉达放在了这间小屋里。他这样不停奔跑的时候,美丽
的姑娘自始至终没有恢复知觉,什么也感觉不到,只觉得升上了天空,在天上浮游。她不时听到卡西莫多的大笑声和吵嚷声。她半睁着眼睛,模模糊糊地,只见下面巴黎城一片密密麻麻的石板地和瓦片的屋顶,如同一幅红蓝相间的镶嵌画,她头顶上是卡西莫多可怕而快活的脸。于是她的眼睛又闭上了,她以为自己已经
完了,认为人们在她昏迷时已将她处死,以为主宰她命运的那畸形鬼魂重新抓住了她,将她带走。她不敢看他,只好听天由命。可是,当蓬头垢面、气喘吁吁的敲钟人把她安顿在那间避难的小屋里,当她感到他粗大的手轻轻解掉那擦伤她双臂的绳索时,她心灵上所受到的震撼,就
好比一只船在黑夜里抵岸,旅客一下子惊醒过来似的。她的思绪也被唤醒了,往事一一浮现在眼前。她发现自己在圣母院,想起自己被人从刽子手的掌握中抢救出来;发现英俊的弗比斯还活着,却不爱她了,还率领弓箭队追捕她。这两个念头,后一个比另一个带来更多的痛苦。她转身朝着站在她面前并使她害怕的卡西莫多,对他说
:“你为什么救我?”他惶恐不安地看着她,好像努力在猜测她说些什么。她又问了一遍。于是,他无限忧伤地看了她一眼,随即跑开了。她待在那里,惊讶不已。过了一会,卡西莫多走了回来。他一只胳膊挽着一只篮子,一只胳膊夹着
一块床垫。篮子里有一瓶酒、面包和一些食品。他将篮子放在地上,说道:“吃吧。”他在石板上铺开床垫,说:“睡吧。”原来敲钟人拿来的是他自己的饭菜和被褥。埃及姑娘抬头看他,想向他表示感谢,可是说不出一句话。这可怜的魔鬼确实可怕,她吓得瑟瑟发抖,只好低下了头。这时,他对她说:“我吓着您了。我很丑,是吗?别
看我,光听我说话就行。白天您就待在这里;夜里您可以在整个教堂里到处走。不过,无论白天或夜晩,你都别走出教堂。不然的话,你就完啦。人家会杀了你,而我,也会死去。”她深受感动,抬起头来想回答他的话。他却已经走了。她思量着这个近乎妖怪的人这番奇特的话语,他的声音是那么沙哑却又那么温和,她的心被打动了。
随后,她细看了一下这间小屋。它差不多六尺见方,有一个小天窗和一扇门。屋檐上装饰着一些动物头像,似乎在她周围探头探脑,伸长脖子想透过天窗看她。在她那间小屋的屋顶边上,她看见无数壁炉的顶端,全巴黎城家家户户的炉烟,在她眼前袅袅上升。这个捡来的孩子,被处以死刑,惨遭不幸,没有祖国
,没有住所,没有家庭,对像这样一个可怜的埃及姑娘来说,眼前的景象是多么凄凉啊!她想到自己孑然一身,无依无靠,心如刀割。就在此刻,她感到一个毛茸茸的、长满胡须的脑袋悄悄钻到她手里,爬上膝盖,她不由得打了个哆嗦,低头一看,原来是可怜的山羊,那机灵的佳丽
,在卡西莫多驱散刑警队时跟着逃出来,在她脚下蹭来蹭去已近一个小时,却没能得到主人的一眼顾盼。埃及姑娘连连吻它。她说:“啊!佳丽,我竟把你忘了!你却一直在想我啦!啊!你没有负心啊!”她号啕大哭,随着眼泪的流淌
,她感到心中最辛酸、最悲切的苦楚随着眼泪一起流走了。夜幕降临,夜是如此美丽,月亮是如此温柔。她沿着教堂周围高高的柱廊上走了一圈。从这高处往下望去,大地多么宁静啊!(有删改)【注】爱斯梅拉达爱上了外貌英俊的弗比斯,他们在夜里幽会,不料弗比斯被人刺伤,爱斯梅拉达被当作是刺杀弗比斯的
女巫,并且被抓了起来。就在她要被处死的时候,卡西莫多冲进刑场,把她救到巴黎圣母院的钟楼上。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对避难所的介绍,既透露出故事发生的时代
背景,又为下文写卡西莫多把爱斯梅拉达救进巴黎圣母院的情节作了铺垫。B.“卡西莫多在塔楼和柱廊上狂乱而又得意地乱跑了一阵以后”中,“狂乱”是因为情势紧急,“得意”是因为救出了爱斯梅拉达。C.回答不上爱斯梅拉达“你为什么救我”的质问,卡西莫
多先是“惶恐不安”,而后“无限忧伤”“随即跑开”,这主要体现了他的懦弱与无能。D.小说中的景物描写虽然只有寥寥几笔,却有衬托人物心情的重要作用,如“夜幕降临,夜是如此美丽,月亮是如此温柔”等等。8.从文中看,爱斯梅拉达的心理变化主要经历了哪三个阶段?请简要分析。9.雨果塑造人物
形象时运用了“美丑对比”原则,请结合文本加以列举。【答案】7.C8.①绝望(恐惧)。她虽然被卡西莫多救进巴黎圣母院,但她并不了解卡西莫多,所以非常恐惧,只好听天由命。②感动。卡西莫多给她送来了饭菜和被
褥,并且告诫她别走出教堂,这使她深受感动。③平静。在圣母院暂时脱离了危险,并且小山羊的到来宽慰了她凄苦的心,她内心得以平静下来,又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9.①爱斯梅拉达的美貌与卡西莫多的丑陋构成对比。②外貌英俊的弗比斯和外
貌丑陋的卡西莫多构成对比。③卡西莫多丑陋的外貌和高尚的心灵构成对比。④爱斯梅拉达对爱情的专一和弗比斯的薄情构成对比。⑤弗比斯英俊的外貌和丑恶的心灵构成对比。【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
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
“一项”,立足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C项,理解偏离文意。卡西莫多惶恐不安、无限忧伤的原因是他喜欢爱斯梅拉达,想要帮助爱斯梅拉达,但由于耳聋听不清
爱斯梅拉达的话,并不是“他的懦弱与无能”。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文章结构,分析人物形象心理变化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要求学生简要分析文中看,爱斯梅拉达的心理变化主要经历了哪三个阶段,然后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圈画出能体现人物心理变化的语句进
行分析,指出人物心理变化所经历的阶段。本题题目已经说明白人物——爱斯梅拉达的心理变化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要求学生概括出是哪三个阶段。通读文章,爱斯梅拉达被卡西莫多救下来后,心理变化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爱斯梅拉达被卡西莫多救下来,带到巴黎圣母院的小房子里。在这期间,爱斯梅拉达不
知道卡西莫多把她带去干什么,以为自己已经被处死,再加上卡西莫多丑陋,她不了解卡西莫多,从文章中“她头顶上是卡西莫多可怕而快活的脸。于是她的眼睛又闭上了,她以为自己已经完了,认为人们在她昏迷时已将她处死,以为主宰她命运的那畸形鬼魂重新抓住了她,将她带走”“她不敢看他,只好听天由命”“
她发现自己在圣母院,想起自己被人从刽子手的掌握中抢救出来;发现英俊的弗比斯还活着,却不爱她了,还率领弓箭队追捕她。这两个念头,后一个比另一个带来更多的痛苦”“站在她面前并使她害怕的卡西莫多”等信息可以得出此时的爱
斯梅拉达是恐惧的,或者说是绝望的,只好听天由命。第二阶段,卡西莫多给爱斯梅拉达送来了饭菜和被褥,并告诉她“白天您就待在这里;夜里您可以在整个教堂里到处走。不过,无论白天或夜晩,你都别走出教堂。不然的话,你就完啦。人家会杀了你”,此时的爱斯梅拉达的心理,根据文
章中“她深受感动”“她思量着这个近乎妖怪的人这番奇特的话语,他的声音是那么沙哑却又那么温和,她的心被打动了”等信息可以得出是感受感动。第三阶段,爱斯梅拉达在巴黎圣母院住下,算是暂时脱离了危险,想到自己“孑然一身,无依无靠,心如刀割”,这时山羊佳丽来安慰她,她嚎啕大哭
,这时“随着眼泪的流淌,她感到心中最辛酸、最悲切的苦楚随着眼泪一起流走了”“夜幕降临,夜是如此美丽,月亮是如此温柔。她沿着教堂周围高高的柱廊上走了一圈。从这高处往下望去,大地多么宁静啊”,此时爱斯梅拉达的内心得以平静下来,又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分析文章内容和手
法技巧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文本对雨果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美丑对比”原则加以列举。也就是要求学生列举文章中运用“美丑对比”原则塑造人物形象的内容。所谓“美丑对照原则”即是在文艺作品中大量地运用美丽、高尚与丑陋、卑贱
的人物或意象作对比,以给读者造成强烈的心理反差,使故事情节更为跌宕起伏。然后仔细阅读文章,在文章中找出运用美丽、高尚与丑陋、卑贱的人物或意象作对比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回答问题。本题,通读文章,可发现文章中运用美
丑对比塑造人物有很多,比如文章中让丑陋的卡西莫多救下美丽的爱斯梅拉达,文章写这一情节是“美丽的姑娘……她头顶上是卡西莫多可怕而快活的脸……以为主宰她命运的那畸形鬼魂重新抓住了她”,当爱斯梅拉达意识到自己被救,想向救她
的人表示感谢,可是卡西莫多太丑了,以致“说不出一句话”“这可怜的魔鬼确实可怕”,爱斯梅拉达被“吓得瑟瑟发抖”,这是把爱斯梅拉达的美貌与卡西莫多的丑陋构成对比。文章中写爱斯梅拉达思绪被唤醒后,意识到自己被救下来,就她的人是丑陋的卡西莫多,而“英俊的弗比斯还活着,却不爱她了,还率领弓箭队追捕她”,这
是让外貌英俊的弗比斯和外貌丑陋的卡西莫多构成对比。结合注释,注释指出英俊的弗比斯是在与爱斯梅拉达幽会时被刺伤,竟然怀疑和自己幽会的爱斯梅拉达,不但不再爱爱斯梅拉达,还把爱斯梅拉达送上绞刑架。爱斯梅拉达被救,竟然还率领弓箭队追捕
爱斯梅拉达。而爱斯梅拉达被救下,才意识到“英俊的弗比斯还活着,却不爱她了,还率领弓箭队追捕她”,然后文章指出“这两个念头,后一个比另一个带来更多的痛苦”,这里在把比斯英俊的外貌和丑恶的心灵放在一起构成对
比的同时,也把爱斯梅拉达对爱情的专一和弗比斯的薄情放在一起构成对比。还有卡西莫多虽然丑陋无比,却心地善良,救下爱斯梅拉达,把爱斯梅拉达带到巴黎圣母院,给爱斯梅拉达带来吃的,安慰关心爱斯梅拉达,告诉爱斯梅拉达“白天您就待在这里;夜里您可以在整个教堂里到处走。不
过,无论白天或夜晩,你都别走出教堂。不然的话,你就完啦”,这是把卡西莫多丑陋的外貌和高尚的心灵放在一起构成对比。【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
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散文手法主要集中在表达技巧,特别是修辞手法上,主要考核赏析句段表达效果,某种手法作用等;小说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
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房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警敏,贯综坟籍,
善属文。年十八,举进士。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曰:“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补隰城尉。顾中原方乱,慨然有忧天下志。会父疾,绵十旬,不解衣;及丧,勺饮不入口五日。太宗徇渭北,杖策上谒军门,一见如旧。公为秦王,即授府记室。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
结,人人愿尽死力。王尝曰:“汉光武得邓禹,门人益亲。今我有玄龄,犹禹也。”居府出入十年,军符府檄,或驻马即办,文约理尽,初不著稿。太子即位,为中书令。第功班赏,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功第一,进爵.邢国公,食邑..千三百户。进尚书左仆射,更封魏。帝尝问:“
创业、守文..孰难?”玄龄曰:“方时草昧,群雄竞逐,攻破乃降,战胜乃克,创业则难。”魏徵曰:“既得天下,则安于骄逸。国繇此衰,则守文为难。”帝曰:“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
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居宰相积十五年,自以权宠隆极,累表辞位,诏不听。帝遣使谓曰:“让,诚美德也。然国家相眷赖久,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顾公筋力未衰,毋多让!”晚节多病,时帝幸玉华宫,诏玄龄居守,听卧治事
。疾甚,帝命凿苑垣以便候问。薨,年七十一,谥曰文昭。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明达吏治,议法处令,务为宽平。治家有法度,常恐诸子骄侈,席势凌人,乃集古今家诫,书为屏风。(选自《新唐书•房玄龄列传》,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B.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
/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C.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D.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
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器,指国家的珍宝重器、国家所需的器材用具,文中指治国之才。B.爵,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C.
食邑,古代中国卿、大夫世代为食禄的田邑,不含土地上的劳动者。D.守文,本指遵循文王法度,后泛指遵循先王法度,意义类于“守成”。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房玄龄文思机敏。各种军事文书和幕
府檄文,有时顷刻间便写成,文字简约而道理详尽,一开始就不打底稿。B.房玄龄尽心为国。他年纪轻轻就心忧天下,因此被高孝基称赞胜过当时许多年轻人;竭力治理国事,务为宽平。C.房玄龄深受皇恩。他晚年身体多病留守京城时,卧床办理国事,后来病情加剧,皇帝令
凿通苑墙以方便问候。D.房玄龄孝顺老人。他衣不解带地服侍生病的父亲百天;待父亲去世以后,又五天滴水不进。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2)居宰相积十五年,自以权宠隆极,累表辞位,诏不听。【答案】10.
A11.C12.B13.(1)众人争相获取奇珍异宝,惟独房玄龄收拢人才到幕府,并与诸将私下互相深交。(2)(房玄龄)担任宰相长达十五年,自认为权力恩宠极大,多次上表请求辞去相位,诏书不准。【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
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BC项,“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是一组顶真句,“畏”是害怕的意思,语义连贯,所以排除BC两项;D项,“冒百死遇”语义不通,且“冒百死”“遇一生”属对仗句,结构相同,语义通顺,所以排除D。再结
合句子大概意思是“玄龄跟随我平定天下,身经百死,而逢一生,看到了创业的艰难。魏徵与我安抚天下,害怕因富贵而生骄盈。骄盈就会怠慢政事,怠慢政事就会导致灭亡,故见守成之为不易”,句子可以断开为: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
之不为易/故选A。【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C项,“不含土地上的劳动者”解说错误。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
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他年纪轻轻就心忧天下,被高孝基称赞胜过当时许多年轻人”因果关系错误。原文“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补隰城尉。顾中原方乱,慨然有忧天下志”。“慨然有忧
天下志”是做“隰城尉”时,在“被高孝基称赞”之后。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
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怪珍”,奇珍异宝;“人物”,人才;“致”,到;“密”,私下;“申结”深交。(2)中“居宰相积十五年”省略主语“房玄龄”,翻译时补齐;“居”,担任;“积”,长达;“以”,认为;“隆”大
;“累表”多次上表;“听”准许。【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
、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房玄龄,齐州临淄县人。年幼时机警敏捷,贯通典籍,善于写
文章。十八岁时,应举于进士科。吏部侍郎高孝基以知人著称,说:“我见过的人很多,还没见过这样的年轻人,(他日后)一定是国家的栋梁。”补任隰城尉,见中原正乱,慨然而有忧天下的志向。适逢父亲生病,历时十旬,玄龄衣不解带服侍;待父亲去世后,五天滴水不
进。太宗率兵巡行渭北,房玄龄杖策拜见太宗于军门,太宗与他一见如故。太宗被封为秦王后,随即授玄龄职为王府记室。每逢征伐没有不跟从的,(战后)众人争相获取奇珍异宝,惟独房玄龄收拢人才到幕府,并与诸将私下互相深交,人人都愿尽死效力。秦王曾
说:“汉光武帝自得邓禹之后,门人更加相亲相近。自从我有了玄龄,就像光武有了邓禹一样。”房玄龄在王府任职十年,军事文书幕府檄文,有时顷刻间便写成,文字简约道理详尽,一开始就不打底稿。太子即位后,任职中书令。按功封赏,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功
居第一,晋爵为邢国公,赐予食邑一千三百户。后来晋升为尚书左仆射,改封为魏国公。太宗曾问说:“创业与守成,哪一个更难?”玄龄说:“在事业开创时期,群雄竞逐,被打败了就归降,战胜之后才能夺取,因此创业为难。
”魏徵说:“取得天下后,就会安于骄奢淫逸。国家由此衰亡,所以说守成为难。”太宗说:“玄龄跟随我平定天下,身经百死,而逢一生,看到了创业的艰难。魏徵与我安抚天下,害怕因富贵而生骄盈。骄盈就会怠慢政事,怠慢政事就会导致灭亡,故见守成
之为不易。”(房玄龄)担任宰相长达十五年,自认为权力恩宠极大,多次上表请求辞去相位,诏书不准。太宗派遣使者对他说:“谦让确实是美德。然而国家依靠您(治理)已久,一旦失去优秀的辅国人才,如同失去左右手。您看起来筋力未衰,不要谦让了!”晚年多病,当时皇帝出巡玉华宫,下
诏玄龄留守京城,听任他卧床办理国事。后来病情加剧,皇帝命令凿通苑墙以方便问候。去世,终年七十一岁,谥为文昭。玄龄执掌国政时,夙兴夜寐,尽心竭力,一心为公,不想让一件事情有失误。熟悉精通吏事,审议法令,追求司法的宽仁公平。治家有法度,常常担心孩子们骄奢淫侈,
仗势欺人,于是收集古今家诫,书写在屏风之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趁职单于留别阙下知己罗邺职忝翩翩逐建牙,笈随征骑入胡沙。定将千里书凭雁,应看三春雪当花。年长有心终报国,时清到处便营家。逢秋不拟同张翰①,
为忆鲈鱼却叹嗟。[注]张翰:晋朝吴地人,字季鹰。《世说新语》记载:“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莼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颔联中诗人以身处北地也
能千里传书,以雪当花,表达自己到单于处任职的乐观情怀。B.颈联直接抒发诗人的报国之志,“终”字流露其久有报国之心,今朝终于实现的喜悦。C.尾联用典,表明自己不会有张翰那样的想法,以此来宽慰朋友,让朋友不要挂念自己。D.诗人以年老之身前往匈奴任职,全诗并无一般送别诗的悲凄之感,骨力清健格调高昂。1
5.本诗首联与王维的“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同样写出塞,两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4.C15.①罗诗首联表达了诗人远赴边塞建功立业的豪情。“翩翩”二字摹写轻快之状,表明诗人赴任边塞时心中的轻快雀跃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书箱随身也体现其决心
长居匈奴以有所作为的心愿;②王诗首联表现了诗人的飘零孤独之感。诗人自比“征蓬”随风辗转飘泊,又因“雁”归胡天但自己单车出塞而心生伤感。【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
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以此来宽慰朋友
,让朋友不要挂念自己”的分析有误。尾联用典,主要是为表明心志:自己胸怀大志,不会因思念家乡而放弃建功立业的机会。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不同文本在表现手法、人物形象和主题情感等方面的异同的能力。做这种题必须先把试卷上的诗词读懂,具体而言就是读懂作者的情感、读懂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接下
来,从鉴赏的层面把握其艺术手法,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抒情方式等。同时,要比较的对象是教材中的诗词,这说明平时一定要注重课堂的学习。课内学得扎实,课外的迁移能力。本诗要求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首联与王维的“征
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同样写出塞,两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罗邺的首联“职忝翩翩逐建牙,笈随征骑入胡沙”,表现自己入职匈奴之后的进取有为,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翩翩”一词表现了这种轻快、从容的心理特征,而且“笈随征骑”,即书箱伴随自己的战
马,表现了自己入乡随俗、长居匈奴的决心。而王维的“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用比喻的手法,把出征的人比作飘零的蓬草,用大雁北飞等意象写出了征人羁旅天涯、漂泊无依的伤感情愫。【点睛】读懂诗歌的技巧(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
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
)关注注释隐含意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
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疫情爆发后,很多人谈“鄂”色变,几乎忘了湖北之美,西起重庆奉节、东至湖
北宜昌的长江三峡便是盛景之一。《三峡》中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了精妙的描写:“______,______”。黄州赤壁更是因苏东坡的《赤壁赋》而名扬天下,其中,“______,______”写出了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壮阔景观。除了自然景观,湖北还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屈原更是生长于此。
如果屈原目睹疫情之下百姓的生活,必然会伤心感叹“______,______”(《离骚》)。【答案】(1).(则)素湍绿潭(2).回清倒影(3).白露横江(4).水光接天(5).长太息以掩涕兮(6).哀民生之多艰【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
默写;情景式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
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湍、潭、倒、横、太、涕、兮、艰。【点睛】本题既考查学生名句名篇记忆默写情况,又考查学生对于名句意思的理解掌握情况。题目中所涉及的名句名篇都是课内要求背
诵掌握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记忆背诵名句名篇时,不但能正确地书写出来,还要注意领悟其含义,结合名句名篇的含义和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通假字、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留意语句顺序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为
什么古人餐桌上会出现如此之多的野味呢?“菇毛饮血”的时代,人本就是靠以猎取野生动物为食的,当时吃的自然都是野味。另外,古代,一些地方生产落后,生活条件艰苦,需要以野味弥补蛋白质摄入不足,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现代科学从另一个侧面揭
示了食用“野味”的风险——疾病。“埃博拉”病毒在中部非洲大爆发,就是因为当代居民食用了附近森林里的灵长类动物;更不要说17年前的“野味”——果子狸。纵然果子狸可以煲成汤,但比起“非典型肺炎”的危害,这样的“野味”恐怕还是敬而远之
为妙。,从营养角度看,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的差别,食用珍稀野生动物,既不能益寿延年,也不能让人青春永驻。()。17.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固然大名鼎鼎毕竟微不足道B.固然赫赫有名况且微乎其微C.自然大名鼎
鼎毕竟微乎其微D.自然赫赫有名况且微不足道18.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即使古人对“野味”有所推崇,今时之人也理应有所取舍。B.今时之人对于古人极其推崇的“野味”应有所取舍。C.“野味”对于今时之人来说,应当给予
唾弃。D.无论古人对“野味”有过怎样的推崇,今时之人,理应有所取舍。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菇毛饮血”的时代,人本就是以猎取野生动物为食的,吃的当时自然都是野味。
B.“菇毛饮血”的时代,人本就是以猎取野生动物为食的,当时吃的自然都是野味。C.“菇毛饮血”的时代,人本就是靠猎取野生动物为生的,当时吃的自然都是野味。D.“菇毛饮血”的时代,人本就是靠猎取野生动物为生的,吃的当时自然都是野味。【答案】17.C18.
D19.C【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词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区别近义词语,然后分析词语所在的语境,从中选择一个最合乎语境的词语。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表示承认甲事实,也肯定乙事实
。自然,表示理所当然,根据后句中的“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可知语境说的是在古代,为了弥补蛋白质摄入不足,食用野味是理所当然,使用此处选用“自然”较为合适。大名鼎鼎:形容名气很大,很有名。赫赫有名:形容声名显赫。两者都形容名气很大,有时可通用。但“大名鼎鼎”多用于人,偶尔用于事物
,不能用于抽象的概念。“赫赫有名”的应用范围较大,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物,具体的和抽象的事物都可用,并含有“显赫”的意思。此处说的对象是果子狸,语境中并无“显赫”的意思,所以选用“大名鼎鼎”较为合适。毕竟:意为终
归、终究。况且:表示更进一层,多用来补充说明理由。语意中没有更进一层的意思,而是说在营养方面两者终究差别不大,所以此处选用“毕竟”。微不足道: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语境是说从营养
角度看,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的差别非常小,所以选用“微乎其微”。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
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的角度选取。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A项,“即使……也”表示假设关系,此处表示条件关系,所以该项用在此处不合文意。B
项,“古人极其推崇的”作“野味”定语,不能起到强调作用。因为此处要强调“野味”。C项,叙述角度与原文不一致,原文以“人”为叙述角度,该项以“野味”为叙事对象。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
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B项“以猎取野生动物为食”句式杂糅,应改为“靠猎取野生动物为生的”或“以野生动物为食”。D项中“吃的当时自然”语序不当,把“吃的”与“当时”互换位置。故选C。【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
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
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20.以下为某市文明办拟出的“文明餐桌公筷公勺”
倡议书,请根据倡议书的格式和内容要求完善横线处的表述,每处不超过15个字。“文明餐桌公筷公勺”倡议书①____:餐桌文明,健康为本。餐桌文明关系市民健康,关乎城市文明。为提高公民健康素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用公筷“夹”出餐桌上的文明,市文明办向全市广大
餐饮服务单位和人民群众联合发出倡议:一、②_________。餐饮服务经营者对围桌合餐主动提供公筷公勺或双筷,大型以上餐饮企业单位、各类食堂推行“分餐制”,加强公筷公勺等餐具的消毒,积极引导消费者使用公筷、公勺,鼓励家庭采用健康
用餐模式,每位家庭成员固定专碗专筷,让公筷公勺成为生活常态。二、禁食野生动物。广大市民要树立绿色环保理念,坚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餐饮服务单位要加强自律,合法经营,坚决禁止使用三无、过期食品和售卖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努力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美食。三、遵守社会
公德。广大市民主动使用有特殊标识的公筷、公勺等自主分餐,聚餐时使用公筷夹菜、公勺舀汤,按需取食,杜绝铺张浪费。践行文明用餐,在餐饮公共场所行为举止文明,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实行分餐,是为了我们更好的团聚;使用公筷公勺
,才是对身边人最无私的爱。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③__________,展示文明城市的新形象。XX市文明办【答案】(1).广大餐饮服务单位及市民朋友们(2).使用公筷公勺(3).做“文明餐桌”的践行者(或示范者、
推动者)【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应用文倡议书写作及综合语言表达能力。倡议书是为倡议、发起某项活动而写的号召性的公开提议性的专用书信。包括标题、开头、倡议内容等都有固定的一些要求。考生解答时要注意这些方面。本题以填空的形式考查倡议书的格式和内容。第①空,要求写出倡议书的倡议对象,根据题干中给
出的:某市文明办拟出的“文明餐桌公筷公勺”倡议书,可以推知倡议对象是广大餐饮服务单位、市民朋友。第②空,要注意语言的格式与另外两条“绿色用餐,禁食野生动物”“文明用餐,遵守社会公德”相同,类同仿写句;内容要
围绕“提供公筷公勺或双筷”“推行‘分餐制’”来写。第③空属于倡议书的结尾,一般要发出倡议,强调行动、践行的内涵。此处根据前文“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和后文“展示文明城市的新形象”可以推出应该填写具体行动起来的内容——做“文明餐桌”的践行者(或示范者、推动者)。21.5月1日,央视新闻联手国美零
售,邀请主持人康辉、朱广权,撒贝宁、尼格买提与国美零售总裁王俊洲一道为美好生活直播带货,一道为广大用户送去助力美好生活的高品质低价格商品。本次节目共吸引了2358万人次观看,在某音直播实时热榜排名第一,通过直播带货的新型消费模式创造了3小时5.286亿元的全网最高销售纪录,引发了不
少网友的追捧和热议。对于直播带货这一新型消费模式,人们褒贬不一。假没你是一名社评人士,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评论直播带货这一新型消费模式。要求观点鲜明。语言简明。不超过80字。【答案】直播带货不仅能够激活消费,还能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有利于经济的复苏
与发展。但只有提供优质产品、供应链、物流和服务的后端产业链支撑,方可进一步做好新型消费。【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事件点评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要读懂所给事件。通过阅读,我们要了解:①报道了什么事件;②事件是因为什么而发生的,相关背景如何;③文段中指出的事
件发生过程中的突出细节是什么;④事件造成的后果是什么;⑤事件的本质是什么,透过事件的表面现象,我们看到了什么社会问题。通过这样的梳理,我们就可以把新闻的脉络理清楚。其次还要选好点评的角度,切中要害,点到位。本题中要求“从两个不同的
角度评论直播带货这一新型消费模式”,由材料“为广大用户送去助力美好生活的高品质低价格商品”可以看出这次直播带货是以让消费者收益为目的的;通过材料“本次节目共吸引了2358万人次观看,在某音直播实时热榜排名第一”可知,这次直播带货非常受
欢迎;通过“通过直播带货的新型消费模式创造了3小时5.286亿元的全网最高销售纪录”可知,直播带货不仅能够激活消费,还能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有利于经济的复苏与发展。这些都是这种经济模式的积极作用,但也应该看到,这一切都应是以提供优质产品、供应链、
物流和服务为前提的,否则也不会有更大的发展。们可从以上分析中提炼观点进行点评,发表自己的看法。【点睛】点评要精当、独到,要鞭辟入里,以理服人。针对新闻所报道的事件,我们要高屋建瓴,从理和法的角度去看待。然后旗帜鲜明、是非分明地把我们或褒或贬的态度表述出来,那样评的导向也就十分
明晰了:或引导人们向善,或劝戒人们警醒,或引起人们深思……切不可凭空漫说,言不及义,无理取闹。新闻点评一般可以概括地表述为:某某事件怎么样,折射出社会中的何种现象(或反映了社会中哪些方面存在的何种问题),对这类现象我们该怎么做。这里要注意,点评不能面面俱到,不能泛泛而谈
,不能什么都想评。点评的篇幅要小,目标要集中,要切中要害。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携手同行,互联互通,一个人可以激励一群人,一群人可以影响一个人;精准扶贫,共建共享,一群人可以帮助一户人,一户人可以带动一村人。青山一道同
云雨,世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明月何曾是两乡,人类是休戚与共、守望相助的命运共同体。对个体、群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们有很多的感受和认识。请结合上述材料内容,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项完成写作。(1)以学生代表身份写一篇高中毕业典礼上的演讲稿,表达你对未来的思考及畅想。(2)高中毕业典
礼后,给长辈写封信,谈谈你报大学志愿及职业规划的方向和理由。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精准扶贫,成就美丽中国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精准扶贫,成就美丽中国”。随着“精准扶贫”战略的提出和稳步实施,乡村发展被摆放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精准扶贫成就美丽中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承担起振兴乡村的重担,助力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
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中国,从根本上说,是乡土性的”,一个个兼有文化底蕴和现代文明的美丽乡村才会展现一个最为真实的立
体中国。由此看来,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要让中国屹立于世界,精准扶贫刻不容缓。精准扶贫战略是时代的召唤,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精准扶贫,关键在人。在这样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我们广大青年应有大作为,大抱负,自觉主动肩负起精准扶贫的重任。领袖曾多次寄语广大青年:“到基
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为响应习主席的号召,我国涌现出一批为乡村建设做贡献的积极分子——最美村官秦玥飞放弃了在美国工作的机会,毅然回乡改善村民生活;“骑手”女司机严克美辞去上海工作
,在崇山峻岭中骑出一番天地,为精准扶贫献上自己的一份力。当“青年”遇上“精准扶贫”,可以绕道走,也可以迎难而上。后者的选择让理想有了钙,灵魂有了根,技能有了平台。青年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把理想种到土地上,是最正确的报效祖国的方式。青年强则国家强,身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
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应把人生梦想汇入时代潮流,让蓬勃青春与家国共振,我们应参与乡村建设,为祖国发展无私奉献。农业乡村如今是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越来越多的青年志愿者上山下乡,2018年更有280万驻村干部奋战在脱贫一线。参与乡村建设是青年锤炼坚强意志的过程,是回报祖国的重要
途径,也是我们建功立业的最好舞台。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应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放飞青春梦、实现中国梦。新时代精准扶贫的战鼓已经擂响,精准扶贫、建设美丽中国绝不是一句空口号。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担
当,切实为振兴乡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是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新出现的题型。旨在着重考查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读懂材料,在读懂的基础上按照任务指令作文,所以审题时的阅读能力
和领悟能力要求较高。所以从能力划分角度看,作文题型可分为阐释型作文和任务驱动型作文。这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
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作文题无论在结构,还是在导向上,都与全国卷1和卷2作文题十分相似,应属于多重材料复合的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此类作文要求学生既具备信息筛选提炼与综合分析的能力,又具备运用联系与辩证的思维方式进行观点表达的能力。请从任务中选择一项来完
成写作。需要考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定要选择自己熟悉而擅长的来写作。本题一共给了三段材料,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取交集即可。第一段关键词为“精准扶贫”,第二段为“守望相助的命运共同体”,第三段是对上文的总结,强调群体团队意识。要求部分的两个任务指令都要服从材料信息,离不开精准扶贫,互帮互助,休
戚与共等关键词,可以说是殊途同归。参考立意:(1)致富之路,我们都才刚刚开始(2)精准扶贫,需要你我他(3)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谐世界的阶梯(4)同学们,走,到农村去!(5)就业选择,切莫嫌贫爱富可用素材:1.“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这个“而”字用得并不好,让人们都觉得,造成礼崩乐坏人心不古的原因,就是仓廪不实、衣食不足的所谓“贫穷”。而我认为,这个地方应该用“乃”,不是表示充分性的“就”,而是表示必要性的“才”。仓廪实、衣食足只是人们脱离贫穷的必要的第
一阶段。而我们是走在第二阶段的路途之上,我们身上的贫困却不为人所知。贫困是一种疲惫的滋味,生命只有奔波,而没有歇息。庄子有云:“贫也,非惫也。”在庄子看来,精神上的疲惫比生活上的拮据还可怕。当如日中天的张国荣淤积一腔难以言说
的孤独在空中划出一道凄美的弧线,与梦中的《霸王别姬》一同浮沉,他一定明白了,肉体的拼搏怎释化得了精神的疲惫。疲惫并不一定只属于穷人,内心的困顿感总是能够穿越富与穷的界限。现代人学会过一种松弛而有朴素信仰的生活,其实就是脱贫。从地里走出来的人们
,重拾一颗走回地里的心,就是精神上的贵族。2.贫困是无所事事,无所担负,生命只有索取,而没有奉献。每个人在生命历程中都会有所肩负。很多人错误地把这种肩负,当成了贫困,并不断抱怨。其实他抱怨的并不是肩负本身,而是自己的脆弱与无能
。所以恰恰相反,能够有所肩负,扛起家庭的重担与社会的责任,让自己觉得“有用”,让家人觉得“安心”,让社会得到的,多于从社会汲取的,才会幸福相随,富贵相伴。现代人的财富并不是用实际占有的来度量,而是用实际施与的来度量,因为我们终于了解到,只有带来幸福感的财富,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财富。贫困是永
远学不会满足,离不了一颗名利心。对于和平年代的现代人来讲,穷与富都是相对而言。那些成天念着“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往往并不是穷人。于丹在《百家讲坛》上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只狗问妈妈,“如果把我的尾巴比作幸福,为什么我拼命抓它都抓不到呢?”妈妈说:“不要紧,走走看
。”狗走了几步,终于发现,他的幸福总是跟在他的身后。3.从杭州纵火案的保姆,到那位每月辛苦还六千房贷的教科书式老赖,他们拼命地想抓住幸福的尾巴,然而都事与愿违。一个人是不是困窘于贫困,其实在于他对所谓贫困的接受程度;是不是惶然于富
贵,也在于他对失去富贵的接受程度。这其实是一种智慧,所以才有那句“最糟糕的贫困,莫过于智力贫乏”。如果保姆能安然歆享女主人和她的友谊,如果“老赖”能够依法缴纳赔偿金,如果刘鑫能够在第一时间抚平江歌妈妈的创伤,他们不仅不
会撞见自己那么恐惧的所谓“贫穷”,人生反而可以走开去,而不必陷于如今的窘境。不得不承认,经济的问题、生存的困窘的确会牵累人的心灵选择。每个人都有心为形役的痛苦。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比任何世代,都更有条件拥有一个安稳坦荡的内心境界和无所拘囿的人生态度,比任何世代,都更
接近真正的富裕。致富之路,我们都才刚刚开始。4.一、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伸出援助之手,积极参与“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以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为帮扶对象,通过产业扶贫、商贸扶贫、就业扶贫、捐赠扶贫、智力扶贫等形式,帮助贫困村、贫困
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社会公益事业,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二、让我们积极参与扶贫光彩事业,发挥企业资金、技术、市场、信息和管理优势,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开发资源、培训人才,共同发展;三、让我们慷慨解囊,纾困解难积极参
与到扶贫济困、铺路架桥、兴建学校、资助贫困学生等公益事业中来。在此,我们郑重承诺:扶贫济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献爱心,施善举,真扶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做贡献!各位企业界的朋友,爱
心无论大小,善举不分先后。我们坚信,涓流共汇,足以涌成江河;绵力齐聚,定能众志成城。您的点滴善举,将用温暖护佑羸弱者前行,让阳光照亮贫困者梦想,让我们携手助力贫困群众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早日实现全面小康!行文结构:文章开篇点题,指出面对
精准扶贫战略,青年人应勇挑重担。第二段重点阐述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第三四段则围绕领袖的寄语举秦玥飞和严克美的例子论证青年人应把个人梦想汇入时代潮流,让蓬勃青春与家国共振,第五段则进一步指出乡村大有可为,是青年人建功立业的最好舞台。文章中心突出,首尾呼应,扣题
意识较强。【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
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
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