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河北省沧州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生物答案.pdf,共(5)页,237.775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4f26ce76c22837bd26f1fdc0019cfd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二生物第1页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卷高二生物参考答案1.B【解析】单细胞生物可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A错误;细胞内液中的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正确;内环境保持稳态的情况下,机体也可能患病,例如由于基因异常导致的遗传病,
C错误;口腔上皮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D错误。故选B。2.C【解析】麦芽糖不能直接被人体吸收,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糖原存在于肝细胞或肌细胞中,载体蛋白存在于细胞膜上,以上物质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故选C。3.C【解析】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时,内环境稳态可
能遭到破环,A正确;组织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Na+和Cl-有关,B正确;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可缓解脑水肿的原因是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可以增大血浆的渗透压,从而缓解组织水肿,C错误;尿毒症与高原反应都属于稳态失调,D正确。故选C。4.A【解析】长期生活在紧张的环境中,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抑制胃
肠蠕动,胃肠功能可能会减弱,A正确;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构成,B错误;自主神经系统均为传出神经,C错误;脑神经主要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还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D错误。故选A。5.C【解析】吃梅子时分泌唾液属于非条件反射,A错误;食
物引起味觉的产生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故不属于反射,B错误;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食物引起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故其反射弧不同,C正确;D.条件反射
建立后,若只有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会消退,D错误。故选C。6.C【解析】据图分析可知,2上有神经节,2为传入神经,因此1为感受器,5为效应器,A错误;阻断A处,刺激5处,屈肌有收缩行为,但不能称之为反射
行为,B错误;刺激B处,A处可检测到兴奋,C正确;感受器由感觉神经末梢组成,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者腺体组成,D错误。故选C。7.C【解析】静息电位为内负外正,刺激a点产生兴奋时,膜电位为内正外负,A正确;由图可知甲代表突触前神经元,乙为突触后神经元,神经
冲动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方向为甲→乙,B正确,甲释放神经递质依赖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而非选择透过性,C错误;神经冲动可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也可通过突触向其他神经元传递,刺激b点,在a、c和d点处均可测到神经冲动,D正确。故选C。8.D【解析】婴
儿常尿床与大脑皮层f发育不完善有关,A正确;成人d或e受损,排尿反射不受意识控制,排尿反射仍然存在,B正确;促进膀胱排尿时,副交感神经兴奋,C正确;与排尿反射不同,控制眨眼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脑干,D错误。故选D。9.A【解析】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它包
括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全部智能活动,高二生物第2页涉及人类的听、说、读、写,A正确;大多数人大脑的左半球负责逻辑思维,大脑右半球负责音乐、绘画等形象思维,B错误;某人能听、说、写,但看不懂文字,说明V区受损,S区受损不能讲话,C错误;聋哑人之间用手语交谈,需要躯体运动中枢
,也需要语言中枢和视觉中枢,D错误。故选A。10.A【解析】人体在大脑皮层处形成感觉,“植物人”没有感觉和意识,可能损伤了大脑皮层,A正确;下丘脑中有与生物节律有关的神经中枢,但调节呼吸的中枢在脑干,B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局
部电流方向一致,C错误;D.植物没有中枢神经系统,不存在反射行为,D错误。故选A。11.D【解析】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激素,A错误;激素不能为细胞提供能量,也没有催化作用,只有调节作用,B错误;激素可由血液运输至全身各处,但只对靶
细胞和靶器官发挥作用,C错误;某些神经细胞也具有内分泌功能,例如下丘脑细胞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D正确。故选D。12.B【解析】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升高血糖浓度,不能分解肌糖原来提高血糖浓度,A错误;血糖平衡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神经调节中血糖浓度
下降可刺激下丘脑,通过神经支配胰岛分泌胰高血糖素,B正确;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使组织细胞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导致供能障碍使机体产生
饥饿感而多食,C错误;胰岛素是唯一的降血糖激素,但激素在体内含量都很低,作用效率高,D错误。故选B。13.D【解析】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的实验基础上发现了促胰液素,A错误;胰腺分泌的胰液是消化液,不是激素,分泌后直接经导管进入消化道,
B错误;去除神经后,稀盐酸刺激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说明胰腺分泌胰液受体液调节,不能证明其不受神经调节,C错误;“胰岛素的发现”实验中,摘除胰腺和注射胰腺提取液分别体现了减法原理和加法原理,D正确。故选D。14.ABD【解析】据表分析可得,④中蛋白质和K+含量较高,因此④代表细胞内液,①代表细胞外
液,②中含有较多蛋白质,②代表血浆,③代表组织液。在人体中,①约占1/3,④约占2/3,相差一倍,A错误;血浆中的NaHCO3可与乳酸发生反应,调节内环境的酸碱度,B错误;②与③之间有毛细血管,二者之间蛋白质含量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毛细血管壁具有选择性,C正确;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时,可使②中蛋白质减少,使血浆渗透压下降,进而导致组织水肿,D错误。故选ABD。15.ACD【解析】刺激A点,产生的兴奋在甲图中可从A点传到B点再传到C点,所以电流表指针会发生两次偏
转;乙图中A点产生的兴奋可从A点传到B点,再通过突触从突触前神经元传递到突触后神经元,即可以到达C点,所以电流表指针可偏转两次;丙图中A点产生的兴奋可传到B点,但不能从突触后神经元传递到突触前神经元,所以C点不会产高二生物第3页生
兴奋,则电流表指针只能偏转一次,A正确,B错误;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电位为内负外正,兴奋状态下为内正外负,甲图中B点先兴奋,膜电位变成内正外负,此时指针向左偏转,兴奋继续传导至C点,B点恢复静息电位,此时指针向右偏转,C正确;由B的分析可知,甲图和乙图中的电流表指针偏转两次,甲图中的兴奋
不经过突触传递,而乙图中的兴奋要经过突触传递,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要慢得多,所以甲图和乙图中从一次偏转到下次偏转的时间间隔不同,D正确。故选ACD。16.AD【解析】图1中共有8个神经元,7个突触,即a与b、b与c、c与g、g与
h、f与g、e与f、d与e相互接触形成突触,A正确;图中没有完整的反射弧结构,因此是0条,B错误;图2中①处可代表神经元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前膜,而不是树突,C错误;瘦素通过血脑屏障到达下丘脑,通过一系列调节,从而抑制食欲,减少能量的摄取,
达到减重的效果。因此瘦素抑制食欲的原理是增强饱食中枢兴奋,减弱摄食中枢兴奋,D正确。故选AD。17.ABC【解析】在光暗信号的刺激下,视网膜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有关的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再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松果体,进而引起褪黑素的分泌,该
过程属于神经调节,褪黑素以及HPG轴的相关作用属于体液调节,反射弧的效应器应为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松果体细胞,A错误;与HPG轴相似的还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B错误;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后,通过扩散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
,因此去甲肾上腺素属于一种神经递质,C错误;光暗信号的刺激,通过神经调节引起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通过影响HPG轴发挥调节作用,影响雄性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该动物的生殖周期,长时间熬夜使用手机,可能影响褪黑素的分泌,进而影响个体的生殖
周期,D正确。故选ABC。18.ABC【解析】据图分析可知,甲和丙均具有激素c的受体,因此c是甲状腺激素,甲是垂体,乙是甲状腺,丙是下丘脑。b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对甲有促进作用没有抑制作用,A错误;器官甲是垂体,不是水平衡调节中枢,B错误;丙
→甲→乙之间形成的分级调节系统,C错误;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对器官甲、丙均具有抑制作用,D正确。故选ABC。19.共14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1)各成分的值处于动态平衡且不同个体之间存在
差异(2)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1分)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1分)建议低糖低脂饮食并适当运动(合理即可)(1分)(3)B、D温度、酸碱度无机盐和蛋白质(4)14C(1分)20.共14分,除标注外,每
空1分。(1)神经元神经胶质(2)中枢神经系统内外刺激3脑和脊髓高二生物第4页(3)躯体运动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内脏、血管和腺体(2分)收缩②(4)小脑大脑(皮层)21.共12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1)机体的反射活动情绪新突触(2)由
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2分)(3)促进神经递质b的释放激活AMPA受体降低下降(4)扩散化学信号→电信号正电位→负电位22.共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1)注射胰岛素(2分)胰岛素受体不敏感(合理即
可)大脑皮层(2)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胰岛B细胞氧化分解肝糖原分解(3)因为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胰腺中含有胰蛋白酶(或消化酶),直接提取胰岛素,胰蛋白酶会水解胰岛素,导致提取失效(2分)23.共9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1)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2分)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汗腺(2分)(2)
多巴胺不能被回收,持续发挥作用(3)钙离子囊泡蛋白簇胞吐5-羟色胺受体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