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登高》课件19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共(19)页,19.190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4b9226f9d8edeb285c6f3e86a52c95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登高唐·杜甫壹知人论世,积累知识姓名:杜甫,字子美,自号_________,世称“________”。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称“________”生卒:712—770籍贯: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地位唐朝现实主义诗人。认识作者一代“诗圣”——杜甫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主要经历1.读书与漫游时期
(35岁以前):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2.困居长安时期(35岁~44岁):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直到天宝十四载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小小的参军
之职。主要经历3.陷贼与为官时期(45岁~48岁):“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被叛军俘获,押到长安。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4.西南漂泊时期(49岁~58岁):杜甫在蜀中八
年,荆、湘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住了五年。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开始了漂泊的生活,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至岳阳的船上,享年58岁。贰反复诵读,想象移情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
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想象移情,投入诗境,体会诗歌的用韵特点以及情感基调。悲本诗的诗眼?探寻背景这首诗写于大历二年(767)秋,是杜甫去世前在四川________所作。其时,“________”刚刚结束,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杜甫此时“漂泊西南天地间
”,家道艰辛,个人多病,尤其是壮志未酬。他的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等又相继去世。适逢秋日登高,夔州水急、风大、猿啸的萧瑟景象,触动了杜甫的情怀,使他发出如此人生慨叹,写下了被称为“_____________
_”的《登高》一诗。夔州古今七律第一安史之乱叁品析诗意,感悟诗境请仔细品读诗歌的首联和颔联,找出其中的意象,仔细体会意象的特点,说说诗人借助意象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广阔的空间感,反衬出个人的渺小时间的永恒,反衬人生的短暂“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
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它可能是透着黄色,
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林庚《说“木叶”》“落木”与“落叶”:宋代罗大经说颈联中含有八层悲伤,“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
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对此,同学们又是如何理解的呢?万里:离家万里,有家难归。悲秋:古人有悲秋的传统。作客:寄居他乡。常作客:如果说羁旅漂泊本身就会让人心怀愁绪,那么常做客就让人倍感凄凉。百年:暮年,此时的诗人已经55岁。多病:在多年的漂泊生活中,诗人身患肺病等多种疾病。
登台:在重阳佳节,古人与亲朋好友相约登高赏菊。独登台:诗人的好友高适、严武等都已经离开人世,诗人此时一人漂泊在外!一个“独”字,更是将孤寂凄清之前渲染到了极致。请同学们诵读最后一联,想一想,诗人仅为自己的身世而悲吗?“艰难”:人生艰难,国事艰难“潦倒”:生计潦倒,国难家愁堆积在诗人胸中无法
释怀,诗人该怎么办?喝酒解愁!“新停”: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但是诗人却“新停浊酒杯”,刚刚停,为何呢?因病不能喝,可能因穷困潦倒,此时诗人孤苦无依,无朋友的救济,喝酒的钱都没有了。这种愁苦、悲愁排泄不了,只能郁积心头!尾联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生计潦倒,时事艰难,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人们经常用“沉郁顿挫”来概括杜甫晚年的诗歌风格,那么,何谓沉郁顿挫?“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声调起伏迭变。
沉郁顿挫:•内容情感:首先是意境的苍凉壮阔:首联写了六种苍凉的意象;领联从大处落笔,萧萧而下的木叶,奔流不息的江水,营造出一个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的意境。其次是感情的悲愁难抑。诗歌不仅包含个人的羁旅愁
思、衰老多病、孤苦无依,还有对国运艰难的悲愁,以及诗人郁积难抒的爱国情感。诗人由悲人生之秋进而转向悲国运之秋,忧时伤世的忧愤愁苦之情溢于言表。•声调格律:一韵到底,八句皆对,既是格律的变体,也是格律的极致。《登高》一诗全诗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对
仗的痕迹。课后阅读杜甫的诗歌《旅夜书怀》《登楼》《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充分感受诗人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的情感风格。课后拓展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