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重庆市七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22)页,1.596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491fdfb1e90f70faf8fb0dbff7eab7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2025学年上期高2024级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有4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6分)北京时间2022年9月25日6时5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试验十四号和试验十五号卫星发射升
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绕地飞行,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与本次发射的“双星”,属于同一级别的天体是()A.银河B.太阳C.地球D.月球2.不属于“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A.可观测宇宙B.河外星系C.太阳系D.地月系【答案】1.D2.B【解析】【1题详解】由材料可
知,本次发射的“双星”进入预定轨道后环绕地球运行,属于地球的人造卫星。银河不是天体,排除A;太阳、地球和月球分别属于恒星、行星、卫星,因此月球与“双星”属于同一级别的天体,D正确,排除BC。故选D。【2题详解】太阳系地处可观测宇宙,A不符合题意
;太阳系属于银河系,不属于河外星系,B符合题意;地球属于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故也属于太阳系,C不符合题意;双星围绕地球转,属于地月系,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邻近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由高级向
低级依次是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太阳系及其它恒星系统、地月系及其它行星系统。2022年7月23日是天问一号发射两周年纪念日,天问一号环绕器传回火卫一影像(如图)。火卫一大小约27km×22km×18km,运行在距离火星表面约6000km的环火轨道,是太阳系中所有卫星与主星距离最小
的星体,其表面有明显的撞击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天问一号”在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前与发射成功后相比()A.发射前不是天体,发射成功后是天体B.发射前与发射成功后都是天体C.发射前是天体,发射成功后不是天体D.发射前与发射成功后都不
是天体4.撞击火卫一的天体最可能来自()A.小行星带B.火星C.太阳系外D.河外星系5.推测火卫一的运动特征是()A.在正圆轨道上绕火星公转B.绕火星公转周期较短C.运动过程中不断远离火星D.与火星公转速度相同【答案】3.A4.A5.B【解析】【3题详解】“天问
一号”发射前位于地球表面,未脱离地球,不属于天体;发射后飞向火星,位于宇宙太空中,为独立天体,A正确,BCD错误。故选A。【4题详解】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在运行过程中小行星可能撞击火卫一从而产生撞击坑,A正
确;火星自身不会撞击自己的卫星,B错误;太阳系外的小天体距离火卫一过于遥远,到达火卫一的概率低,C错误;同理,河外星系天体一般无法来到太阳系,D错误。故选A。【5题详解】火卫一绕火星公转时,轨道不可能是正圆轨道,其轨道只是近圆形轨道,A错误;由于距离
火星近,且公转速度快,故公转周期较短,B正确;在运动过程中受火星吸引力影响,不会不断远离火星,C错误;公转速度取决天体质量、公转半径等因素,故火卫一的公转速度与火星不同,D错误。故选B。【点睛】火卫一呈土豆形状,一日围绕火星3圈,距火星
平均距离约9378公里。它是火星的两颗卫星中较大也是离火星较近的一颗。火卫一与火星之间的距离也是太阳系中所有的卫星与其主星的距离中最短的,从火星表面算起只有6000千米,它也是太阳系中最小的卫星之一。图中的“蓝月亮”为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出的银河系中一个可能孕育生命的外星天体,据推
测它本身不发光,但该天体上光照良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蓝月亮”应属于()A.行星B.恒星C.彗星D.卫星7.“蓝月亮”上的光照可能来自()A.恒星B.地球C.行星D.太阳【答案】6.D7.A【解析】【6题详解】据所学可知,能够发光发热的为恒星,围绕恒星运行的是行星,围绕行星运行的是卫星,彗
星是拖着长长尾巴的围绕恒星运行的特殊天体。据图可知,行星围绕恒星运行,蓝月亮为围绕行星运行的一个天体,因此其应该属于卫星,D正确,ABC错误。故选D。【7题详解】蓝月亮位于图中恒星天体系统,该系统只有恒星能够发光发热,行星与卫星不发光,因此光照来自图中的恒星,A正确。图中
蓝月亮是银河系中的一个外星天体,距太阳遥远,光照不可能来自太阳,地球和图中行星都不能发光发热,BCD错误。故选A。【点睛】天体是宇宙空间中运行的一切物质的总称,包括能够发光发热的恒星,散发着淡淡光亮的星云,围绕恒星运行的行星,
围绕行星运行的卫星,拖着长长尾巴的彗星,天空一闪即逝的流星体和宇宙空间的一切杂质和尘埃。影片《流浪地球》讲述了地球因太阳“氦闪”而被迫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流浪地球”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中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土星轨道,借助土星引力,弹射出太阳系。
第三步,地球经历2500年的星际流浪,抵达新家园。下图为“地球流浪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8.如果地球搬家的第一步成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将被严重影响的是()A.安全的宇宙环境B.适宜的温度范围C
.适中的地月距离D.稳定的太阳光照9.地球抵达新家园,所处的天体系统是()A.地月系B.太阳系C.河外星系D.银河系【答案】8.B9.D【解析】【8题详解】由于第一步为地球使地球停止自转,当地球停止自转以后,以
24小时为周期昼夜交替停止,地球的温度将急剧变化,B正确;地球自转停止后,日地距离和宇宙环境并未改变,AC错误;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太阳的光照条件并无改变,D错误。故选B。【9题详解】读图联系材料“弹射出太阳系”可知,地球抵达的新家园是距太阳4.2光年的比邻星
天体系统,太阳系的半径为4.5*109千米,可见新家园不在太阳系和地月系,AB错误;银河系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因此比邻星所处的天体系统属于银河系,D正确,C错误。故选D。【点睛】银河系是一颗螺旋星系,其
中包含了数百亿颗行星,以及大量的气体和尘埃。银河系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即从一个端点到另一个端点的距离为10万年的距离。登陆火星五周年之际,“好奇号”探测器确认火星上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分析检测显示,取出的岩石粉末含有黏土、硫酸盐和其他对生命非常关
键的矿物成分。火星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下图示意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高分辨率照相机抓拍到的“公牛眼”状陨石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火星虽然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但目前仍然没有发现生命存在,其原因最可能是()A火星体积密度较小B.火
星上没有液态水.C.火星表面温度高D.火星上大气稀薄11.相对于地球,火星更易遭陨石袭击,其原因是()A.火星公转速度快B.火星离小行星带更远C.火星大气稀薄D.火星的质量小【答案】10.B11.C【解析】【10题详解】火星体积密度
较小与火星没有生命存在的关系不大,A错误;液态水是生命存在的条件之一,目前火星上没有发现液态水,B正确;由材料“火星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结合已学可知,火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远,所以火星的温度比地球低,C错误;火星上大气稀薄不是影响生命的主要条件,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陨石与行星大气高速摩擦可以使陨石燃烧,减少陨石对行星的影响。由于火星质量小、大气比地球稀薄,所以火星更易遭陨石袭击,C正确;和公转速度关系不大,A错;火星更靠近小行星带,B错误;火星的质量小,产生引力小,遭陨石袭
击的概率会更小,D错误。故选C。【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是稳定的太阳光照提供了光和热;安全的行星际空间,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是: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中;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
量的气体聚集,形成适于生命生存的大气层;有液态水的存在。太空中隐藏着无限的奥秘,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越来越深入。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探测器带着从月球上获取的岩石和月壤返回地球。这是自
1976年以来科学家首次获得月岩和月壤的新样本。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探测器在月球表面会受到诸多威胁,其中难以预估的威胁可能是()A.空气太稀薄B.宇宙辐射太强C.陨石撞击太多D.月球引力太小13.“嫦娥五号”在向地球传递信息时有时会出现信号中断现象,其干扰因素可能是()A.太阳辐
射B.太阳活动C.地球引力D.地球磁场【答案】12.C13.B【解析】【12题详解】月球表面是真空状态,没有大气层的保护,月球表面易遭受陨石撞击,对探测器威胁大,C正确;空气太稀薄可以通过供氧机解决,宇宙辐射强可以穿专门的宇航服进行阻挡,AB错误;月球引力太小不会对探测器构
成威胁,D错误。故选C。【13题详解】太阳活动中的耀斑和太阳风会喷射出大量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以及电磁波,影响地球的电离层,嫦娥五号在向地球传递信息时信号通过电离层时,因电离层不稳定会造成数据信号削弱或改变方向,从而会出现信号中断现象,B正确;题干中所说现象与太阳辐射、地球引力、地球磁场无
关,ACD错误。故选B。【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影响电离层,太阳剧烈活动会使电离层受到扰动,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2、与地震、水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关。3、影响磁场,造成磁暴现象。14.北京时间2018年10月29日,太阳
风暴袭击地球,太阳日冕射出大量带电粒子流击中地球磁场,产生了强磁暴。当时不少地方出现了绚丽多彩的极光,美国北部一些电网出现了电流急冲现象。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受到太阳活动影响的是()A.在海滨户外进行日光浴B.在沙漠探险旅途中用罗盘定方向C.在
家中收看卫星电视D.工作中使用有线电话【答案】A【解析】【详解】太阳活动爆发对太阳辐射影响较小,不影响日光浴活动,A正确;太阳活动通过影响地球磁场和电离层而影响罗盘指示方向及卫星电视,BC错误;太阳活动爆发会导致卫星信号受
到干扰,对使用无线电话有影响,D错误。故选A。2016年9月,我国在贵州边远山区建成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它能收集微弱的宇宙无线电信号,同时把我国空间测控能力由月球同步轨道延伸到太阳系外缘。据此
完成下面小题。15.射电望远镜“FAST”的建成,标志着我国空间测控能力将提升到覆盖()A.可观测宇宙B.银河系C.河外星系D.太阳系16.选择在贵州边远山区建射电望远镜,主要是因为当地()A.年太阳辐射量小B.太
阳活动干扰少C.天气变化影响小D.电磁环境比较好【答案】15.D16.D【解析】【15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射电望远镜“FAST”能“把我国空间测控能力由月球同步轨道延伸到太阳系外缘”,标志着我国空间测控能力将覆盖整个太阳系,暂时还不能覆盖更大范围的银河系、河外星
系、总星系,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16题详解】人类电磁干扰对射电望远镜的观测影响很大,贵州边远山区人口稀少,人类生产生活的电磁活动较弱,人为的电磁干扰少,所以该地电磁环境比较好,能收集微弱的宇宙无线电信号,因此选择在贵州边远山区
建立射电望远镜,D符合题意;该地的年太阳辐射量和天气变化对射电望远镜的观测影响不大,当地太阳活动与其它地区并没有差别,排除ABC。故选D。【点睛】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截至2
019年8月28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已发现132颗优质的脉冲星候选体,其中有93颗已被确认为新发现的脉冲星。之所以选址“大窝凼”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地貌最接近FAST的造型,工程开挖量最小;二是这里的喀斯特地质可以保障雨水向地下渗透,不会在表面淤积而损坏和腐蚀望远镜;三是射电
望远镜需要一处“静土”,“大窝凼”附近5千米半径之内没有一个乡镇,无线电环境理想。2019年7月10日出现了土星冲日现象。冲日是指某行星和太阳正好分处地球的两侧,三者几乎成一条直线(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7.下列不会出现冲日现象的
天体是A.水星B.火星C.木星D.海王星18.土星冲日现象体现了行星公转运动的A.方向相同B.轨道近圆C.轨道共面D.安全稳定【答案】17.A18.C【解析】【17题详解】因为冲日是指某行星和太阳正好分处地球的两侧,三者几乎成一条直线,所以出现冲日现象的
应为地外行星。根据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布,火星、木星、海王星为地外行星,水星为地内行星,不会出现冲日现象。故A项正确。【18题详解】因土星和地球都有自己的公转轨道,土星冲日时太阳、地球和土星处在同一直线,所以只有二者公转轨道在同一平
面上,出现这一现象的可能性较大,与轨道形状、公转方向及宇宙环境安全性关系不大。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都与地球及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19.下列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①豫章郡出石,可燃为薪。②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③烟火冲天,其声如雷,昼夜不绝,声闻五六十里,其飞出者皆黑石硫黄之类,经年不断……热气逼人三十余里。④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挹之,乃采入缶
中。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帷幕皆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0.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①太阳活动强烈时,会对卫星导航、空间通信等带来影响②耀斑爆发时,太阳风变得强劲,从而
干扰地球的电离层③黑子常常出现在色球层,与地震、暴雨等灾害密切相关④释放出高能带电粒子流干扰地球磁场,使全球可见极光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1.太阳活动强烈时,下列行为能有效防范其影响的是()A.增加户外活动,增强皮肤活力B.加强监测和预报
,做好应急准备C.扩大电信网络建设,保持网络通畅D.清理“宇宙垃圾”,保护宇宙环境【答案】19.B20.A21.B【解析】【19题详解】由材料可知,①为煤炭,②为风的运动,④为石油。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均是地质时期生物储存的太阳能,由太阳
能转化来的,大气运动、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来自太阳辐射能,①②④正确;③为火山喷发现象,其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能无关。综上所术,B正确,排除ACD。故选B。【20题详解】太阳活动强烈时,耀斑爆发、太阳风也变得强劲,释放
大量的高速带电粒子流会干扰地球电离层,对穿过电离层的卫星导航、空间通信信号带来影响,①②正确;黑子出现在光球层,黑子数量的变化与暴雨有一定关联,但与地震关系不大,③错误;太阳风产生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干扰地球磁场,
导致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但不能使全球可见极光,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故排除BCD。故选A。【21题详解】太阳活动强烈时增加户外活动,会导致皮肤疾病的发病率上升,A错误;加强监测和预报,做好应急准备,能有效防范太阳活动的不利影响,B正确;扩大电信网络建设,
会更容易受到太阳活动影响,C错误;清理“宇宙垃圾”,保护宇宙环境,不能防范太阳活动产生的影响,D错误。故选B。【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1、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2
、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3、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4、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旱灾害等。下图是一款新型太阳能衣服,用天然纤维制成,衣服内有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给很多设备(包括手机、平板
电脑和GPS装置)充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我国下列地区中,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的是()A.四川盆地B.长江中下游平原C.东北平原D.青藏高原23.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正确叙述是()A.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核裂变反应B.太阳辐射与地球上某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
灾害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C.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从而使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D.低纬度比高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能更多【答案】22.D23.D【解析】【22题详解】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与使用地区的太阳能丰富程度有关。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
空气稀薄,晴天多,太阳辐射最强,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D正确;而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因海拔低,空气稠密,且夏季多云雨天气,四川盆地还多雾,太阳辐射较弱,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较低,A、B错误;东北平
原纬度较高,冬季昼长时间较短,太阳能丰富程度较低,C错误。故选D。【23题详解】联系已学可知,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A错误;地震由内力作用形成,这类自然灾害与太阳辐射无关,B错误;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的是太阳活动
,而不是太阳辐射,C错误;低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比高纬度地区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能更多,D正确。故选D。【点睛】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影响到达地表太阳辐射的因素:纬度和
季节因素(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大气透明度、天气与气候、地势高低、污染程度等差异。在交通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如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以太阳能为能源)。完成下面小题。24.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你认为影响因素主要是()A.海拔高度B.电网供电C.阴晴状况
D.交通流量25.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A.火山喷发B.生物生长C.风的形成D.水的运动【答案】24.C25.A【解析】【24题详解】该处信号灯是太阳能信号灯。当晴天时,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强,信号灯的亮度会大一些;阴天则相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弱,信号灯的亮度会弱一些。所以信号灯的亮度会跟天气阴晴状况有关,C正确;海拔高度不会在一周内随时间变化,A错误;电网供电一般比较稳定,信号灯的亮度不会出现变化,B错误;同一交通信
号灯也不会随交通流量的变化而变化,D错误。故选C。25题详解】火山爆发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无关,A正确;植物的生长需要太阳,生物活动与太阳辐射有关,B错误;地球上大气运动、水的运动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CD错误。故
选A。【点睛】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热,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主要动力。石油,煤炭等矿物资源是由古代动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转化而来,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直接能量来源(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等)。下图
为地球上大气CO2浓度变化曲线示意图(设工业革命初期浓度倍数为1)。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6.地质时期,地球CO2浓度变化最大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海陆变迁B.频繁的火山爆发C.植物的出现和发展D.生物的呼吸作用27.古生代时期出现的植物大
部分是()A.海生藻B.裸子植物C.被子植物D.蕨类植物28.中生代末期,陆地上大规模灭绝的生物是()A.原始鱼类B.被子植物C.爬行动物D.哺乳动物【答案】26.C27.D28.C【解析】【26题详解】读图可知,地质时期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植物的出
现和发展,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从而导致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下降,C正确;海陆变迁对地球二氧化碳浓度影响不大,A错误;频繁的火山爆发,以及生物的呼吸作用都会使得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上升,BD错误。故选C。【27题详解】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海生藻类主要出现在前寒武纪,A错误;裸子植物繁盛于中生代,B错误;被子植物繁盛于新生代,C错误;蕨类植物繁盛于晚古生代,D正确。故选D。【28题详解】【在中生代末期,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恐龙属于爬行动物,因此中生代末期陆地上大规模灭绝的生物是爬行动物,C符合题意
;原始鱼类是在古生代末期灭绝,排除A;被子植物繁盛于新生代,哺乳动物出现于中生代繁盛于新生代,均不是中生代末期大规模灭绝的生物,排除BD。故选C。【点睛】地壳演化史中,动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
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植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至古生代奥陶纪为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志留纪至石炭纪
为陆上孢子植物时代;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为裸子植物时代;中生代白垩纪以来为被子植物时代。下图为某正常地层剖面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9.图中化石形成的地质年代正确的是()A.大型哺乳动物化石——中生代B.恐龙化石——前寒武纪C.甲化石——新
生代D.三叶虫化石——古生代30.图中甲化石的名称及其所处时代地球的演化特点是()A.藻类化石——重要的铁矿形成时期B.鱼类等脊椎动物化石——重要的成煤时期C.鸟类化石——联合古陆解体完成D.小型哺乳动物化石——剧烈的地壳运动【答案】29.D30.B【解析】【29
题详解】联系已学可知,大型哺乳动物化石出现在新生代,A错误;恐龙化石出现在中生代,B错误;三叶虫化石出现在早古生代,D正确;新生代出现在中生代之后,甲化石介于早古生代和中生代之间,不可能为新生代,C错误;故选D。【30题详解】读图可知,甲化石介于古生代和中生代之间,古生代中期出现鱼类,甲
表示鱼类等脊椎动物化石,(晚)古生代时期,陆地上蕨类植物繁茂,形成广阔森林,成为地质时期重要的成煤时期,B正确;太古宙是形成铁矿的重要时代,元古宙出现了藻类,A错误;联合古陆解体在新生代,鸟类出现在中生代,C错误;小型哺乳动物出现在中生代,剧烈的地壳运动发生在新生代,D错误。故选B
。【点睛】从时间来讲,由老到新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从植物来讲,由老到新为: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从动物来讲,由老到新为: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时代。近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技人员
,根据在重庆、贵州发现的古鱼类化石,证实了人类从鱼进化而来,从鱼到人近5亿年。下图为“人类进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31.鱼类出现的地质时期是()A.前寒武纪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32.人类从
鱼进化而来,说明()①生物演化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②生物演化从简单到复杂③生物演化从海洋到陆地④生物演化过程中受环境变化影响较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31.B32.A【解析】31题详解】【根据
所学知识,鱼类出现于古生代中期,因此B正确,ACD错误。故选B。【32题详解】鱼类是低级、简单的水生生物,而人类是高级且复杂的陆生哺乳动物生物,因此①②③正确,生存环境的变化对生物的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
推动作用,④错误。故选A。【点睛】前寒武纪:冥古宙无生命的迹象;太古宙出现原核生物;元古宙出现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古生代:早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晚古生代是脊椎动物发展时代;裸子植物开始出现,蕨类植物繁盛;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地球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中生代
:爬行动物的时代;中生代末期,出现了包括恐龙在内的物种大灭绝事件,成为中生代结束的标志。新生代:被子植物高度繁盛,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第四纪出现了人类。左图示意中国和英国古生物学团队重新建模的5.2亿年前章氏麒麟虾,右图为地质年代简图。完成下面小题。33.章氏
麒麟虾繁盛于()A.太古宙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34.关于新生代的描述,正确的是()A.是形成铁矿的重要时期B.原始鱼类与两栖类都灭绝C.是形成煤炭的重要时期D.发生规模巨大的造山运动【答案】33.B34
.D【解析】【分析】【33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章氏麒麟虾繁盛于5.2亿年前,该年份介于2.52亿年至5.41亿年之间,该时期属于古生代,因此推断章氏麒麟虾繁盛于古生代,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34题详解】根据
所学知识可知,新生代主要是被子植物时代,且该时期哺乳动物繁盛。铁矿主要形成于前寒武纪时期,A错误;原始鱼类与古老的两栖类并没有完全灭绝,B错误;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分别发生于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新生代并不是重要的成煤
期,C错误;新生代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如今地球上一些高大山脉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D正确。所以选D。【点睛】新生代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地质时代。随着恐龙的灭绝,中生代结束,新生代开始。新生代被分为三个
纪:古近纪和新近纪和第四纪。总共包括七个世: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和全新世。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新生界。新生代以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高度繁盛为特征,由于生物界逐渐呈现了现代的面貌,故名新生代,即现代生物的时代。当地时间2020年1月3日,美国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
一座火山爆发,喷发的灰烬直冲约6096米的高空,甚至可能达7315米,引发航飞警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5.火山爆发中喷出的岩浆可能来源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A.地壳B.软流层C.地核D.下地幔36.岩浆物质冲破了岩石圈的束缚后喷发出来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
迁移的顺序是()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37.火山灰满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的说法,正
确的是()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B.水圈指的是液态水体的圈层,不包括固态水和气态水C.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D.地球的外部圈层与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答案】35.B36.A37.D【解析】【35题详解
】联系已学可知,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地幔上部的软流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36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喷发出来的火山灰物质首先进入大气圈;可能成为凝结核,以降水形式进入水圈、火山灰沉降后形成肥
沃的土壤,被植物根系吸收,进入地球生物圈;最终沉积在地表,进入岩石圈。故在地球各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A正确,BCD错误。故选A。【37题详解】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A错误;水圈由地表水、地下水、
大气水、生物水组成,包括了固态、气态和液态水,B错误;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C错误;岩石圈为生物圈提供无机盐、为大气圈提供尘埃、为水圈提供矿物质,生物圈为岩石圈提供有机物、水圈和大气圈为岩石圈提供水和降水,故地球的外部圈层与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D正确。故选D。【点睛】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厚约60~120公里,为地震高波速带。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由花岗质岩、玄武质岩和超基性岩组成。其下为地震波低速带、部分熔融层和
厚度100公里的软流圈。下图示意两个不同地理事物及其界面,且由甲至乙代表由外至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8.若界面为地球内部圈层界面——古登堡面,则()A.甲—地壳乙—地幔B.甲—地幔乙—地核C.界面以下地震波速度加快D.界面以下是固态39.若甲为太阳外部圈层——色球层,则发生在乙层
的太阳活动是()A.黑子B.耀斑C.日珥D.太阳风【答案】38.B39.A【解析】【38题详解】若界面为地球内部圈层界面——古登堡面,古登堡面为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因此甲为地幔,乙为地核,A错误,B正确;当地震波穿过古登堡面时,纵波减小,横波消失,C错误;地核中外核没有横波通
过,不具有固态特征,D错误。故选B。【39题详解】若甲为太阳外部圈层中的色球层,则乙层为光球层,光球层上的太阳活动为黑子,A正确;耀斑和日珥出现在色球层,BC错误;太阳风出现在日冕层,D错误。故选A。【点睛】太阳黑子是在太阳的光球层上发生的一种太阳活动,是
太阳活动中最基本、最明显的现象。它实际上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漩涡,像是一个浅盘,中间下凹,温度比光球层表面的温度低1000℃到2000℃,所以看起来比较“黑”。2019年9月24日巴基斯坦发生5.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0.此次地震震源位于()A.地壳B.地幔顶部C.地幔底部D.软流层41.当地居民的感受说法正确的是()A.在坡上放牧的牧民感觉到先左右摇晃,再上下颠簸B.在坡上放牧的牧民感觉到先上下颠簸,再左右摇晃C.在海上捕鱼的船员感觉到先上下颠簸,再左右摇晃D.在坡上捕鱼的船员感觉到先左右摇晃,再上下颠簸
【答案】40.A41.B【解析】【40题详解】依据材料中的信息,此次地震发生在巴基斯坦,震源深度10千米,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9-41干米,因此,此次地震应该发生在地壳,A正确,BCD错。故选A。【
41题详解】纵波速度快,可以通过固、液、气三态,给人的感觉是上下颠簸;横波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给人的感觉是左右摇晃,因此在坡上放牧的牧民感觉到先上下颠簸,再左右摇晃,B正确,A错误;在海上捕鱼的船员只能感觉上下颠簸,CD错误。故选B。【点睛】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
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均能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与岩石圈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读下面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
题。42.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43.B圈层是一个()A.不连续但规则的圈层B.连续、不规则的圈层C.连续且规则的圈层D.不连续、不规则的圈层44.下列有
关A圈层说法正确的是()①包含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生活在地球外部圈层②对地表形态改造起着重要作用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米④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42.D43.B44.D【解析】【
42题详解】联系已学可知,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它与三大圈层都有交叉、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因此A为生物圈;一般来说从地球外部圈层由内向外依次为岩石、水圈和大气圈,即C为岩石圈,B为水圈,D正确,ABC错
误,故选D。【43题详解】由上题分析可知,B为水圈。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44题详解】由上题分析可知,A为生物圈。生物圈包含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因此既生活在地球
的外部圈层也生活在内部圏层,①错;生物通过影响风力、流水以及生物风化等,对地表形态的改造起着重要的作用,②对;不单独占有空间,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核心部分的总厚度为300米,生物圈的厚度是20千米左右,③错;生物是这个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是地球
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④正确。②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圈层。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小题,共34分)45.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
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地理模式图(下的图),完成下列要求。(1)若模式图示意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①为_______的公转轨道,曲线④为________的公转轨道。(填行星名称)(2)若模式图示意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
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____层,曲线③④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______。(3)若模式图示意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____,曲线③代表的是_______界面。(4)若模式
图表示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鹦鹉螺化石,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______代,在此之前漫长的地质年代中________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氧气,改变了大气成分。在此之后的地质年代末期______灭绝(填动物名称),成为该地质年代结束的标志。【答案】(1)①.土
星②.地球(2)①.日冕②.黑子(3)①地壳②.古登堡(4)①.古生代②.蓝细菌(藻类)③.恐龙【解析】【分析】本题一图多用为背景,涉及八大行星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排序、太阳大气层结构及地震波的传播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小问1详解】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在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有一个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①为土星轨道、②为木星轨道、③为
火星轨道和④为地球轨道。【小问2详解】太阳外部大气层从里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若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区域位于色球层外部,为日冕层。曲线③④之间位于光球层,太阳活动是太阳黑子。.【
小问3详解】地球的内部圈层由上到下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阴影部分表示地慢,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地壳,曲线③代表的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古登堡界面。【小问4详解】若模式图示意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鹦鹉螺化石,鹦鹉螺繁盛的时代是古生代,因此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
能是古生代;古生代之前漫长的地质年代,蓝细菌(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古生代之后为中生代,中生代末期恐龙的灭绝成为该地质年代结束的标志。46.下图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______
_波,B表示________波。(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D表示______界面,其判断依据是地震波波速突然________(加快或减慢);该面以上C代表________,该面以下E代表________。(3)图
中F处,地震波A完全________,地震波B速度________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F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________态,以下的G物质状态为________态,F表示________界面。(4)G层表示________,H层表示________。地球的岩石圈是指________
和________。(5)近年来,我国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渤海湾等海域陆续发现总储量逾数十亿吨的大油田。根据地震波传播规律,在到达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变化更加明显的地震波是_______(填名称),请简要说明
你的判断理由________。【答案】(1)①.横②.纵(2)①.莫霍②.加快③.地壳④.地幔(3)①.消失②.突然下降③.固④.液(或熔融状)⑤.古登堡(4)①.外核②.内核③.地壳④.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5)①.横波##S波②.横波不能通过液体传播,在到达
含油层时横波会消失【解析】【分析】本题以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为材料,涉及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地震波分横波和纵波,横波波速慢,纵波波速快。据图可知,A波波速较慢,
为横波,B波波速较快,为纵波。【小问2详解】地球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据图可知,D为地壳和地幔的界面,为莫霍面,经过该界面时,横波和纵波在此处波速突然加快。该面以上为地壳C,以下为地幔E。【小问3详解
】据图可知,F为地幔和地核的界面,为古登堡界面,经该界面时,横波(地震波A)完全消失,纵波(地震波B)波速下降并继续往深处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而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F面以上横波该和纵波都能通过,说明为E物质状态为固态;以下的G物质只能
通过纵波,加之位于地下深处,温度和压力都很大,物质状态应为液态(或熔融状)。【小问4详解】G和H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地核,其中G为外核,H为内核。软流层以上为岩石圈,具体范围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小问5详解】横波只能通过固体,而纵
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近年来,我国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渤海湾等海域陆续发现总储量逾数10亿吨的大油田。根据地震波传播规律,在到达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变化更加明显的地震波是横波或S波,理由是横波不能通过液体,所以当横波遇
到石油时会消失。4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北京时间2021年5月15日,我国“天问一号”着陆器首次成功降落火星。火星表面有稀薄的大气,密度相当于地球的百分之一,以二氧化碳为主,火星上的风速可达180m/s,这几乎是地球上特大台风风速的三倍多。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
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沙尘悬浮,常有沙尘暴发生。目前,火星正是远离地球的时候,地火距离达到了3.18亿千米。从地球上发射出的无线电信号以光速传播,也要17.7分钟的时间才能抵达火星。因此,探测器完全依靠自主降落火星
。材料二左图为参照我国火星探测标识“揽星九天”制作的行星示意图,右图为火星探测任务示意图。(1)写出“揽星九天”标识中字母对应的天体名称:A________,F________。其中表示类地行星的是________(填字母),属于巨行星
的是________(填字母)。(2)根据材料和火星探测任务示意图,推测着陆器进行火星探测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有哪些?【答案】(1)①.水星②.土星③.ABCD④.EF(2)火星表面大气层稀薄,风速大,着陆器安全着陆难度
大;火星表面砾石遍布,着陆器平稳着陆难度大;火星常发生沙尘暴,对着陆器干扰大;距离地球远,指令无法控制。【解析】【分析】本题以“天问一号”着陆器首次成功降落火星为材料,设置2个小题,涉及太阳系八大行星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
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太阳系八大行星自内向外分别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因此图中A为水星,F为土星;其中水星(A)、金星(B)、地球(C)、火星(D)为类地行星,木星(E)、土星(F)为巨行星。【小问2详解】火星表面有稀薄的大气,
密度相当于地球的百分之一,大气层稀薄,风速大,着陆器安全着陆难度大;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着陆器平稳着陆难度大;火星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沙尘悬浮,常有沙尘暴发生,对着陆器干扰大;地火距离达到了3.18亿千米,从地球上发
射出的无线电信号以光速传播,也要17.7分钟的时间才能抵达火星,距离地球远,指令无法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