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苏省苏州市2019-2020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卷(4).doc,共(7)页,751.604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439200b375aca5808ea4a6eba63fb6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苏州市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卷(4)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1.下图为中国古代史时间轴(部分),其中四个序号对应的朝代或政权分别是A.唐、辽、南
宋、明B.唐、南宋、辽、明C.明、南宋、唐、辽D.明、南宋、秦、辽2.有学者认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
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B.可以推动教育发展C.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D.能够防止政权覆灭3.隋唐时期,科举制度下的考生可以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材料主要体现出科举制的特点是A.注重门
第家世B.取士方式多样C.关注道德品质D.公开公平竞争4.“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炀帝此举”是指A.建立隋朝B.统一全国C.开通大运河D.创立科举制5.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
是描写唐太宗的?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清色误王国D.陈桥兵变成君主,黄袍加身显威风6.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杜甫在“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的诗句中描述的工具是ABCD7.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
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唐代的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材料直接反映出唐代A.经济的繁荣B.政治的清明C.文学艺术的兴盛D.社会风气的开放8.唐开成三年(838年),日本僧人圆仁来到今南通如东的国清寺。此后他走遍半个中国
,研学佛法,受到朝廷及地方州县的热情接待。这说明了唐朝A.重视中外文化交流B.中外贸易往来频繁C.实行开明民族政策D.社会生活丰富多彩9.《中国诗词大会》嘉宾王立群教授在谈到李白与苏轼时说,技术优势是宋代诗人群体的学问胜于唐代的重要原因。这里的“技术优势”指的是2A.
草市夜市兴盛B.印刷术的发展C.经济重心南移D.民族政权并立10.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了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将军,做铁莫做针。”材料说明宋朝的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以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A.重武
轻文B.重农抑商C.奖励耕战D.重文轻武11.南宋时,南方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开垦出许多梯田、圩田。梯田就是依山势而建,状如梯子;圩田就是把临近江河湖泊的水洼地用堤围起来,堤上有闸门,洪涝时闭闸防淹,干旱时开闸灌溉。南宋时南方梯田、圩田的开垦A.源自于人民的劳动实
践B.依赖于北方农民南迁C.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D.取决于南方社会安定12.南宋时,临安城周围有一批具有卫星城的功能的市镇,如右图,这些市镇各具特色,如湖州是著名的米市,其他还有水市、菜市、柴市等,由此可知当时A.文化发达B.手工业兴旺C.商业繁荣D.海外贸易发达13.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
”,南宋时期市场上通行“会子”和“关子”。这一现象说明宋朝A.经济重心南移B.农业科技进步C.海外贸易扩大D.商品经济发展14.同学们在帮助老师整理历史资源室时,发现了两张残损的历史地图,其中一张只能依稀看车出“岭北行省”“宣政院辖地”等字迹;另-张图例中有“省界”将军辖区“办事大臣辖区”
。老师让同学们判断这是哪两个朝代的疆城图,以下同学答案正确的是A.徐杰:西汉和唐朝B.李红:明朝和清朝C.刘君:元朝和清朝D.陈民:元朝和明朝15.“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指南针),人类的世界因为这
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A.印刷术的运用,加快了人类文化的传播B.火药武器使用极大地影响了作战方式C.指南针的应用,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D.三大发明出现,阻碍了人类历史的进步16.“(明代读书人)只会按照固定的题目做没有原创性的文章。他们对‘
四书’的内容甚至并不了解,但只要能背诵模范文,就可以应付考试。”造成这一现象是由于明朝A.设立军机处B.采用八股取士C.废除丞相制度D.设立厂卫机构17.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在这种博弈中两者的
权力达到了平衡。下列皇帝彻底打破了这一规则的是A.秦始皇B.唐太宗C.宋太祖D.明太祖18.某同学阅读了《忽必烈和他的世界帝国》一书,他想为这本书写简介。以下可以入选的是A.建大元,灭南宋,统一全国图改革B.统蒙古,立政权,未灭西夏身先死C
.统契丹,建政权,澶渊之盟结和平D.统女真,完统一,建立金朝灭北宋19.下列图片均选自同一部明朝科技巨著,这部作品应是3农耕织布炼水银、朱砂A.《农政全书》B.《天工开物》C.《农书》D.《本草纲目》20.仔细观察下列航海路线图,在这条航线上从事航海活动的航海家是A.达·伽马B
.麦哲伦C.哥伦布D.郑和21.清朝前期,中央政府非常重视对西藏地区和西北边疆的管辖。下列相关史实叙述正确的是A.顺治帝册封五世班禅B.康熙帝平定了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叛乱C.雍正帝设置了驻藏大臣D.乾隆帝打败了漠西蒙古噶尔丹的进攻22.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乾隆时期
设置的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广大地区的是A.西域都护B.驻藏大臣C.伊犁将军D.乌里雅苏台将军23.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该条约是中俄A.《改订伊犁条约》B.《
天津条约》C.《尼布楚条约》D.《北京条约》24.在面对与外国的贸易纠纷时,乾隆采取的政策是缩减通商口岸,由多口通商变为一口通商,并受到行商制度和海关制度的严格限制。这说明乾隆A.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加强了君主集权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D.推行自由贸易政策25.清朝有部小说,通过四大家
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有人曾评价“不看这部书,就不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这部小说可能是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26
.唐朝都城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加以管理。27.唐朝的制瓷业水平很高,闻名中外的造型精美,色彩亮丽;明朝时期的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瓷器花纹优美,畅销海内
外。28.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统一王朝是;随着民族融合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三、材料解析及探究题(共19分)29.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4材料一历史上有一制度使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
僚、貴族的行列,其中包括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一一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材料二宋代重文轻武,也很重视科举考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
围,名额也成倍增长,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实行殿试。一一摘编自《宋朝科举制度》材料三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
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选自《明史》卷七十《选举二》请回答:(1)材料一所述制度始创于哪一朝代?概括该制度对国家政治的影响。(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科举制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重大改革措施?(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述
明朝科举考试发生的变化。(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演变的实质。30.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一鉴真郑和戚继光郑成功(1)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以上人物的事迹都名垂青史。请将以上人物的事迹..按对外交往的特点分为两类,并写出分类依
据和事迹.....。材料二(2)依据材料二图片和史料说明宋朝对外交通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依据材料二归纳发生变化的原因。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通道。
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摘编自《海上丝绸之路》5材料三固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朝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这种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导致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
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到了晚清时期,由于清政府的……政策,中国关上了与西方交流的大门,中国人在自己的屋子里打转转,会通之路没有打通。中国拒绝了海洋,拒绝了交往,中世纪的城堡最终关闭了一切进步的可能。——摘编自费正清《美国与中国》(3)
材料三都是对清政府哪一政策的评价?依据材料三,归纳两则材料共同的观点。3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君主专制加强】材料一宋朝改革以“分权制衡”为原则,加强对官僚机构的控制,最终缓解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从而为
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朱元璋本着皇帝集权、官员分权的原则进行自上而下的官制改革,并且扩充监察机构。清朝时军机处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外界干扰少,办事效率高。——摘编自《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除削弱相权外,宋朝的哪项政策能够“为稳定的政治局面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朱元璋为了实现“皇帝集权、官员分权”,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清朝军机处设立于哪个皇帝执政时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抗击外来侵略
】材料二在戚继光以前,在军队中受到重视的是个人的武艺,能把武器挥舞如飞的士兵是大众心目中的英雄好汉。等到他们被有组织的倭寇屡屡击溃以后,当局者才觉悟到一次战斗的成败并非完全决定于个人武艺。戚继光在训练这支新军的时候,除了要求
士兵娴熟技术以外,就充分注意到了小部队中各种武器的协同配合,每一个步兵班同时配置长兵器和短兵器。——黄仁宇《万历十五年》(2)据材料二分析,戚继光在训练新军时的首要原则是什么?戚继光的军队抗击了哪个国家的侵略者?材料三台湾者,中国之土地
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连横《台湾通史》(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的话出自哪位历史人物?“贵国”指哪个国家?材料二、三中的两位历史人物有何共同之处?6【治理边疆地区】材料四郑氏投降
后,在处理台湾的善后事宜时,有人提出“宜迁其人、弃其地”的荒谬主张,施琅则坚决反对。他认为,“台湾土地千余里,人民数十万”,“土地肥饶,出产五谷,沃野千里”。同时,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康熙帝采纳了施琅的正确意见。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在台
湾设一府、三县的行政机构……在中央政府的统一管理下,台湾和大陆的关系更加密切,台湾的开发也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4)据材料四,概括施琅坚持治理台湾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康熙帝在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意义材料五金奔巴瓶新疆“将军府”(5)据材料五,结合所
学知识回答,清朝在西藏和新疆分别设置什么官职进行治理?其治理措施有什么积极的历史意义?7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10ACDCACDABD11-20ACDCDBDABD21-25CCCCD二、填空题26.长安市舶司27.唐三彩青
花28.元朝回族三、材料题29.(1)隋朝;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增强官员任用的开放性和流动性,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等。(2)重文轻武政策;重视科举考试;放宽录取范围;增加录取名额。(3)考试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答卷文
体格式必须为“八股文”(4)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30.(1)友好交往:鉴真东渡日本、郑和下西洋;抗击侵略:郑成功收复台湾、戚继光抗倭。(2)变化:宋代对外交通以海路为主。原因:经济重心南移、陆路交通受阻、海路
比陆路有优势。(3)政策:闭关锁国;共同点:清政府故步自封;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回答一点、意思相近即可)31.(1)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明朝: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使六部
直接向皇帝负责清朝:雍正;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2)协同配合;日本。(3)郑成功;荷兰;他们都是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4)人口众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战略地位重要等(照抄材料不得分)。设置台湾府,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5)设置驻藏大臣、伊犁将军。加强了西藏、新疆与中央政府的联系,保持西藏、新疆的秩序稳定,促进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