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易金卷:2020-2021学年高一年级生物下学期期末测试卷(北京专用)01(考试版)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467.658 KB
  • 2025-02-2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学易金卷:2020-2021学年高一年级生物下学期期末测试卷(北京专用)01(考试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学易金卷:2020-2021学年高一年级生物下学期期末测试卷(北京专用)01(考试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学易金卷:2020-2021学年高一年级生物下学期期末测试卷(北京专用)01(考试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学易金卷:2020-2021学年高一年级生物下学期期末测试卷(北京专用)01(考试版).doc,共(6)页,467.658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3fe36c8fa4f1c7898c82a99ad63f42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测试卷01高一年级生物(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

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某mRNA分子中尿嘧啶占28%,腺嘌呤占18%,则转录此mRNA的DNA分子片段中胸腺嘧啶和鸟嘌呤分别占()A.46%和54%B.23%和27%C.27%和23%D.46%和27

%2.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对维持其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恒定起重要作用的生理活动是()A.有丝分裂与受精作用B.细胞增殖与细胞分化C.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D.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3.一株遗传因子组成为Dd的小麦自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有()A

.1种B.2种C.3种D.4种4.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导致的遗传病可能具有的特点()A.如果父亲患病,女儿一定不患此病B.如果母亲患病,儿子一定患此病C.如果外祖父患病,外孙一定患此病D.如果祖母为患者,孙女一定

患此病5.孟德尔在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假设是()A.F1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9:3:3:1B.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C.F1产生数目、种类相等的雌雄配子,且雌

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D.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1:1:1:16.一男孩色盲,其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均正常,则此男孩色盲基因来自()A.祖母B.祖父C.外祖父D.外祖母7.某生物的体

细胞含有42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细胞内含有的染色单体、染色体和核DNA分子数依次是()A.42、84、84B.84、42、84C.84、42、42D.42、42、848.将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显性个体和纯合隐性个体间行种植,另将玉米一

对相对性状的纯合显性个体与纯合隐性个体间行种植。那么,隐性纯合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是()A.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B.豌豆和玉米的显、隐性个体的比例都是3∶1C.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个体又有隐性个体D.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个体又有隐性个体9.孟

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能直接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A.F2的表现型比例为3:1B.F1产生配子的种类比例为1:1C.F2基因型的比例为1:2:1D.测交后代的比例为1:110.在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如图所示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A.①④B.②④C.①⑤D.③⑤11.下列关于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最能直接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A.F2的表型比为3∶1B.F1产生的配子比

为1∶1C.F2的基因型比为1∶2∶1D.测交后代比为1∶112.在豌豆杂交实验中,为防止自花传粉,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将花粉涂在雌蕊柱头上B.除去未成熟花的雄蕊C.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D.人工传粉后套上纸袋13.基因型

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产生的F1有AAbb、AaBb和aaBB三种基因型,比例为1:2:1,2其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应是()A.B.C.D.14.孟德尔用豌豆做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不必考虑的是()A.亲本的双方都必须是纯合子B.两对相对性状各自要有显隐性关系C

.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D.显性亲本作父本,隐性亲本作母本15.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B.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C.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D.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的两条染色体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二

、综合题16.水稻是自花传粉的植物,水稻胚芽鞘上具有紫线性状,该性状可用于杂交水稻种子的筛选。(1)为探明紫线性状的遗传规律,科研人员利用纯种水稻进行如下杂交实验(图1)。①控制胚芽鞘有无紫线的两对等位基因(B和b,D和d)位于_____(同源非同源)染色体上,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知,籼稻1和

粳稻2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②籼稻2和粳稻1杂交后的F2代紫线个体中纯合子比例是_____。(2)已知胚芽鞘具有紫线是因为有花青素,进一步研究发现B基因是花青素合成所需的调控蛋白基因,D基因是花青素合成所需的酶基因,对转录的模板DNA链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如图2所示。请据图2分析产生b基因、d基因的机制,并解释bd的水稻胚芽无紫线的原因_____。(3)已知胚芽鞘中花青素的合成与光照有关,科研人员为探明光对Bb、Dd基因的影响,及Bb、Dd基因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图3和图4所示。据图3分析,光能够____

_Bb基因的表达量,结合图4实验结果,推测Bb、Dd基因的表达调控模式为:首先光激活_____。(4)进一步研究发现种子外的壳尖紫色、胚芽鞘紫线是由相同基因控制。已知种子外的壳尖是由母本的体细胞发育而来,胚芽鞘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科研人员根据表现型能够快速

把籼稻(BBdd)和粳稻(bbDD)杂交后的种子与自交种子、人为混杂的假种子(种子外壳尖紫色,胚芽鞘紫线)区分开来,请分析鉴定不同种子的依据_____。17.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得到雄性不育植株对育种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当前关键问题是如何有效3地保持该品系和繁殖雄性不育植株。(1)在杂交育

种的操作过程中,_____的工作量较大,而雄性不育植株的最大优势是可省去此环节。(2)我国科学家采用太空诱变、辐射诱变等途径,得到了一批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为研究某雄性不育的遗传机制,研究人员利用该突变体进行了杂交实验,过程如图所示。雄性不育和雄性可育是一对_____。由实验结果可知:雄性不

育由位于_____基因控制(填出选项中的正确字母)。A.细胞核中的一对等位B.细胞核中的两对等位C.细胞质中D.由细胞核和细胞质(3)科研人员将同一段DNA上紧密连锁(不发生交叉互换)的三个基因A、B、D导入上述杂交实验F2代雄性不育植株的受精卵中(说明:A可

使雄性不育个体恢复育性;B可使含B的花粉自我降解;D为红色荧光基因),由该受精卵发育获得转基因植株后再使其自交,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所示。①由于上述受精卵中只转入了一段含A、B、D基因紧密连锁的DNA片段,因此,该片段只能整合到细胞中一条染色体的DNA

上。请解释该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_____(用文字叙述或图解+简要文字说明。任意一种形式作答均可,把答案均写在答题卡的统一方框中)。其中_____(选填“有”或“无”)荧光植株表现为雄性不育,若将此植株继续与野生型玉米杂交,A、B、D基因_____(“

会”或“不会”)扩散到野生型植株中。②雄性不育突变体无法通过有性生殖将“雄性不育”的特性持续传递给后代,而科研人员构建的该转基因植株却能通过自交使后代具有_____优势,很好地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难题。18.为充分利用野生稻的优良性

状,科研人员将野生稻(Y)与栽培水稻(T)进行远缘杂交获得F1,F1与亲本相比结实率降低。(1)水稻既可自交也可杂交。自交或杂交,均通过_____生殖产生后代,亲本需经_____分裂产生两性配子。(2)将F1作为母本与T杂交,得到子代筛选结实率为1/2的个体作为母本再与T杂交,连续多次后获

得的结实率为1/2的个体,此类个体自交,后代中结实率为1/2的个体记为NIL-q。用T、NIL-q进行如下实验。组别甲乙丙丁♀T×♂NIL-q♀NIL-q×♂TNIL-qT结实率11/21/21注:水稻染色体无性染色体

、常染色体的区分。①甲组和丁组相比,雌配子的来源相同,而雄配子来源不同,可见两组雄配子的育性_____(填“正常”或“减半”)。②乙组和丁组相比,雌配子的来源不同,而雄配子来源相同,可见两组育性不同的原因是,雌配子的育性_____(填“正常”或“减半”)。③NI

L-q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但自交结实率均为1/2.由此可以推测NIL-q育性减半的性状是由_____(填“亲本体细胞基因型决定的”或“亲本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决定的”)。(3)经实验,初步将控制育性降低的基因定位于来自Y的1号染色体某一片段上。为

进一步定位使育性降低的基因位置,选取此片段杂合的NIL-q自交,获得多种类型的纯合植株。①因NIL-q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_____,故子代中1号染色体上的DNA不同片段会分别来自Y与T。②分析这些纯合植株的DNA片段来源与结实率,如下图所示。4可以判断

,控制育性降低的基因位于_____(分子标记)之间。通过分析此DNA区段的核苷酸序列,确定这一区段中的A基因为控制育性降低的基因,并初步揭示了A基因决定性状的机制。(4)通过检测两性配子的育性,科研人员又发现育性正

常的配子中含a基因的配子在特定情况下出现半数不育的情况。预测特定情况下基因型为Aa的NIL-q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5)欲利用野生稻改良栽培稻,本研究在获得改良栽培稻方面的价值是:_____。19.阅读下

列材料,并回答问题:纤维素酶的分子改造纤维素酶的分子改造先后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以定点突变为基础的“定点理性设计”;以易错PCR等技术主导的“定向进化”;以数据驱动设计或结构生物信息学指导的“结构理性设计”。20世纪80年代,随着定点突变技术的快速发展,纤维素酶理性改

造策略应运而生。该技术的基本思路是:先研究分析纤维素酶的三维结构信息,再基于对其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理解,选定特定的氨基酸进行改造,找到并改变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常用的定点突变技术是重叠延伸PC

R(过程如图1),可对目的基因特定碱基进行定点替换、缺失或者插入,实现对目的蛋白的改造。然而,目前仅获得了纤维素酶家族的少数成员三维结构,通过定点突变为代表的理性设计进行纤维素酶分子的改造在短期内仍难以获得广泛的成效。因此,采用“非理性”设计就成为一

种重要的研究手段。所谓“非理性”设计,即定向进化,就是在对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及催化机制不是很清楚的条件下,模拟自然进化过程,利用易错PCR等技术对基因进行随机突变,提高基因突变频率和基因突变的多样性,并与定向

筛选策略相结合,最终获得具有某些优良特性的酶分子(过程如图2)。尽管定向进化技术在对纤维素酶进行改造时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有益收获”,但由于对要改造的蛋白质分子结构信息并不清楚,因此操作起来具有明显的“盲目性”。近十年随着计算机运算能力大幅提升以及先进算法不断涌现,计算机辅助蛋白质

设计改造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发展,形成了“结构理性设计”的新策略。这一策略借助蛋白质保守位点及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分析,通过非随机的方式选取若干个氨基酸位点作为改造靶点,并结合有效密码子的理性选用,构建“小而精”的突变体文库。与定向进化相比,“结构理性

设计”可提供明确的改造方案,大幅降低建立、筛选突变体文库所需的工作量,增大理性设计成功的概率。(1)纤维素酶的分子改造过程属于_____工程。(2)根据图1所示的重叠延伸PCR过程,回答下列问题。①该过程应该分别选择图中所示的哪种引物

?请填写以下表格(若选用该引物划“√”,若不选用该引物划“×”)。_____5引物a引物b引物c引物dPCR1PCR2重叠延伸②重叠延伸PCR通过_____实现定点突变,引物b和c上的突变位点的碱基应_____。PCR1和PCR2需要分别进行的原因是____

__。(3)请据图2写出用定向进化策略改造纤维素酶的操作过程____。(4)用定向进化策略改造纤维素酶,下列哪些说法正确?_____。A.定向进化策略可以使纤维素酶朝着人们需要的方向进化B.定向进化策略获得的纤维素酶的基因序列在筛选前是已知的C.定向进化策略的实

质是达尔文进化论在分子水平上的延伸和应用D.与定点诱变相比,定向进化策略不需解析酶的结构和功能,更接近自然进化过程E。基因工程技术是定向进化策略改造纤维素酶的基础(5)有人认为,以数据驱动设计或结构生物信息学指导的“结构理性设计”必将

成为纤维素酶的分子改造的主流方向。该说法是否正确,请结合本文作出判断,并撰写一段文字,向公众进行科学解释_____。20.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但蚜虫经常给小麦生产带来严重威胁,研究人员将掌叶半夏中含有的凝集素基因PPA转入到普通小麦品种中,获得抗蚜效果较好的转基因

小麦。(1)为探究外源PPA基因在转基因小麦细胞中的存在位置和遗传方式,以纯合的转PPA基因小麦和野生型小麦进行正反交,根据_______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鉴定得到的F1代。若正交和反交后代均能扩增出目的基因条带,则证明PPA基因在转基因小麦中存在

细胞核遗传。继续对F2代进行PCR鉴定,若亲代中母本为转基因植株时,F2代扩增结果为_______;而亲代中父本为转基因植株时,F2代扩增结果为_______,则证明该基因同时存在细胞质遗传。(2)实验结果表明,细胞核和细胞质

中都含有PPA基因。细胞核中的PPA基因用R表示,未导入PPA基因用r表示;细胞质中含PPA基因用S表示,未导入PPA基因用N表示(见下图)。以纯合的转基因植株做父本(基因型用S(RR)表示),野生型植株做母本进行杂

交实验,请写出F1、F2的基因型_______。(3)回交是指子代与亲本之一进行杂交的过程。通过多代的连续回交,可以逐步将转基因小麦的细胞核,置换成野生型小麦不携带PPA基因的细胞核,从而仅保持细胞质中的PPA基因,以防止该基因通过花粉扩散到其他近亲作物中。请写出利用纯合转基

因植株和野生型植株为亲本,培育仅含细胞质遗传的转基因抗虫小麦的流程_______。(用文字或者图示作答均可)三、实验题21.为检验“DNA半保留复制”假说是否成立,研究者用蚕豆根尖进行实验,主要步骤如下:步骤①将

蚕豆根尖置于含放射性3H标记的胸腺嘧啶培养液中,培养大约一个细胞周期在第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细胞周期取样,检测中期细胞染色体上的放射性分布。步骤②取出根尖,洗净后转移至不含放射性物质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大约两个细胞周期的时间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①目的是

标记细胞中的___________分子。依据“DNA半保留复制”假说推测,DNA分子复制的产物应符合甲图中的_________(选甲图中字母填写)。6(2)若第一个细胞周期的检测结果是每个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都具有放射性,则该结果_____(填写“能”或“不能”)确定半

保留复制假说成立。(3)若第二个细胞周期的放射性检测结果符合乙图中的_________〔选乙图中字母填写),且第三个细胞周期的放射性检测结果符合乙图中的_____________(选乙图中字母填写),则假说成立。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