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8 页
  • 大小 94.500 KB
  • 2024-09-2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5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历史试题【精准解析】.doc,共(18)页,94.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3a4887d2277c70c95b6016d827d5ea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庄浪一中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第二学段高二历史一、选择题1.《论语》记载:“孔子谓季氏(鲁国权臣),‘八佾(天子乐舞)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表明孔子A.推崇为政以德B.提倡仁者爱人C.反对奢靡享乐D.注重克己

复礼【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季氏(鲁国权臣)……八佾(天子乐舞)舞于庭”可知季氏违反了等级礼仪,孔子表达了周礼遭到破坏后的愤怒,要求克己复礼,D项正确。材料体现孔子关注礼仪问题,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政治主张,排除A。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强

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材料强调孔子注重克己复礼不符,排除B。材料涉及礼仪等级问题,与奢靡享乐无关,排除C。2.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称为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出现这种“黄金时代”的根本原因是A

.生产力发展导致社会变革B.“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C.士阶层的形成及其活跃D.诸侯争霸战争愈演愈烈【答案】A【解析】【详解】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方面的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故A正确

;B只是“黄金时代”的表现,不是原因,排除;士阶层的形成及其活跃属于阶级因素,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诸侯争霸战争愈演愈烈属于政治方面的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3.历史学家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

。三年有成。”(孟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当时儒家A.崇尚德治B.具有担当的时代精神C.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D.推动社会转型的努力【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儒学思想没有被各国统治者采纳

,“碰壁”后,孔子发出“苟用我者”在数月及三年将有所成效的言论,孟子认为“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可见儒学家具有担当的时代精神,故B正确;材料并不能反映儒者崇尚德治,也没有体现其重构伦理道德的思想,故AC项错误;D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故选B。4.在“百家争鸣”的时代,有学派主张“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该主张A.反映了贵族阶层的强烈要求B.体现了小生产者的愿望C.导致了世卿世禄局面的瓦解D.是社会进步的重大障碍【答案】B【解析】【详解】战国时期墨家主张“尚贤”思想,墨家代表的小生

产者的愿望,故B项正确;墨家不代表贵族阶层的需求,故A项错误;墨家思想并不会导致世卿世禄局面的瓦解,秦国按军功授爵打破了世卿世禄制,故C项错误;墨家思想主张有利于人才发挥空间,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故D项错误。【点睛】诸子百家思想主张学派代表主张特点道家(老子)“道”、无为、小国寡民没落奴隶主贵族消极

情绪与应世的态度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小生产者要求分享利益、渴望社会安定法家(韩非子)主张改革、君主专制、中央集新兴地主阶级主张改革和加权、法治强中央集权的愿望5.孟子主张“制民恒产”“勿夺农时”“省刑罚,薄税敛。”董仲舒主

张“限民田,以澹不足”“塞兼并之路”“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关于二者的思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都得到统治者认同B.都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C.都抑制了土地兼并D.都符合人民的利益要求【答案】B【解析】【详解】

“制民恒产”“勿夺农时”“省刑罚,薄税敛。”“限民田,以澹不足”等主张都有利于保证农时,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统治都并不一定都支持,孟子的主张并没有得到重视,排除A;这些主张没有起到实际的抑制土地兼并

的作用,排除C;这些主张最终是为了巩固统治而服务的,排除D。6.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尊礼,主张“为国以礼”;道家“非礼”,认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法家否定礼治,提倡法治。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A.私

学兴起,民间思想异常活跃B.礼崩乐坏,需要重建社会秩序C.思想自由,百家争鸣局面形成D.诸侯争霸,分封秩序开始瓦解【答案】B【解析】【详解】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社会大变革的局面,学术下移,“士”阶层崛起,他们针对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提

出了不同的政治主张:儒家尊礼,倡导恢复礼乐秩序;法家推崇中央集权,倡导变法,强调法治;道家从“道”这一本源出发,强调无为而治,否定礼(“非礼”),认为“礼”是社会动荡的根源。这些争论反映出当时百家争鸣的局面,但其本质还是传统社会秩序渐趋崩溃在思想领域的反映,B项符合题意,故选B;A、C、D

三项是表面现象,并非本质内涵,排除。7.《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导

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A.统治者政策的引导B.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C.社会的剧烈变动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答案】C【解析】【详解】公元前6世纪至前3世纪大致相当于古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剧烈社会动荡使得士人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

本原则,提出不同的治国方案,希望被统治者采纳,达到天下太平,因此C项正确;统治者政策的引导是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自然经济)正在形成中,故B项表述错误;D项是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结果,故D项排除。【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百家争鸣的背景即可得出答案。8.有学者指出,董仲舒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了儒家的政治理念和价值祈愿,此一方式能够相对有力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儒家所自任之道义对王权的规约。这主要在于董仲舒A

.倡导“独尊儒术”B.提出“天人感应”学说C.主张兴办太学D.宣扬“三纲五常”理念【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在董仲舒的新儒学中能够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的是“天人感应”学说,要求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故B项正确。“独尊儒术”是指确

立了儒家思想正统与主导地位,与材料强调“对王权的规约”不符,故A项错误。太学的兴办,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与材料强调“对王权的规约”不符,故C项错误。宣扬“三纲五常”理念以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等级制度,与材料强调“对王权

的规约”不符,故D项错误。9.《朱子语类》载:“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朱熹强调的“理”是A.超越时空的精神实体B.君权神授的思想来源C.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D.追求幸福的物质欲望【答案】C【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朱熹强调“理”是天地万物的本源,“理”就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故选择C选项;朱熹强调“理”是客观存在的,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选项;君权神授思想是西汉董仲舒所提倡的,而朱熹的思想出现在董仲舒思想的后面,不可能成为君权神授的思想来源,故排除B选项

;朱熹的“理”反对追求幸福的物质欲望,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选项。10.王阳明提出人人皆有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他还提出“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不必以孔丘和朱熹的语录为真理”。由此可知王阳明A.注重道德实践B.批判虚假说教C

.强调重义轻利D.提倡心性修养【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王阳明的思想。根据“人人皆有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可知王阳明主张探求内心的良知,提倡心性的修养,没有主张道德实践、批判虚假说教和重义轻利,

故排除A、B、C项。故选D。11.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黄宗羲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这说明他们都()A.以天下为己

任B.抨击君主专制C.提倡民主法治D.反对宋明理学【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体现的是二者都主张做学问应该有益于国计民生,突出的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12.明清时期一些有批判精

神的学者掀起了中国思想界的活跃局面。其中提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的著名思想家是A.王阳明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答案】C【解析】王阳明主张致良知,知行合一,不符合

材料,故A错误;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提倡工商皆本,不符合材料,故B错误;顾炎武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提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故C正确;王夫之主张唯物论,认为气在理先,不符合材料,故D错误。故选C。13.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

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未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A.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C.宋明理学统治地位逐渐丧失D.自由平等思想得到普遍认可【答

案】A【解析】【详解】材料主要是讲官方正统思想是程朱理学,非官方出现了有悖于程朱理学的思想。联系明清时期的史实可知,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批判程朱理学,实际上是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A正确;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批判程朱理

学,实际上是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而不是彻底否定,B排除;宋明理学在明清时期仍居于统治地位,其地位并未丧失,C错误;倡导“自由”、“平等”思想是民主思想的体现,不符合明

清时期的封建制度下的思想启蒙的史实,D排除。故选A。14.李贽驳斥轻视和贬低商人的传统观念,指出:“且商贾亦何可鄙之有?挟数万之赀,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关吏,忍诟于市易,辛勤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更有甚者,商人“必交结于卿大夫之门,然后可以收其利而

远其害”。这反映出当时A.官商勾结,贿赂成风B.商业资本力量雄厚,商品经济发达C.封建制度严重阻碍商品经济发展D.商业发展严重依赖于封建官府【答案】C【解析】商人受制于官吏,受其剥削,故A错误;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并不能从材料中得出,说法也过于绝对,排除。材料反映封建制度下关卡林

立,官府盘剥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C。15.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而明清之际的黄宗羲却认为“工商皆本”。对上述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商鞅的观点限制了商业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了消极作用B.黄宗羲的观点违背了古代中国以农业为本的事实,观点不切实际C.两人的观点都符合当时

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D.农工商都应该一直是中国的本业,两人的观点都有失偏颇【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牛耕的出现,生产力水平提高了,中国向封建社会过渡,在这种背景下,商鞅

提出“重农抑商”,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势。明清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正是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要冲破封建主义的束缚,故排除AB,C项正确。在古代中国,农业是本业,两人的观点都符合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16.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在《留书·封建》篇指出,自秦以来中国政治“有乱无治”弊病的根源在于秦“废封建之罪”,进而以“托古改制”的方式主张效法古代“封邦建国”的诸侯自治制度,退而求其次,则应效仿唐初设置“方镇”以屏藩中央的制度。这实际上A.属于主张

倒退复古思想B.是受西方思想影响的产物C.暗含着分权制衡的思想D.完全迥异于孔孟原始儒学【答案】C【解析】设置“方镇”以屏藩中央等字眼体现的是用分权制衡来稳定政局,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该思想代表时代潮流,并非倒退复古,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表述,不

符合题意,排除;黄宗羲是对孔孟原始儒学的继承和发展而非完全迥异于孔孟原始儒学,选项D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史实的备选项。17.王守仁认为士

大夫凭借修养治理天下,农民凭借农具来养家糊口,工匠和商人则“以其尽心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犹其工与商也。故曰:四民异业而同道。”他的观点()A.体现近代民主思想的萌生B.为明清思想家所继承C.彻底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D.受商品经济发展影响【答案】D【解析】【

详解】王守仁认为“四民异业而同道”,将商人提升到与士、农同等的地位,实际是受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传统等级观念有所转变,故选D;王守仁的思想不属于近代民主思想,更不可能彻底打破传统思想束缚,排除AC;为明清思想家所继承的说法无从体

现,排除B。故选D。18.“经世致用”是中国儒学的优良传统之一,而爱国“经世”又是明清实学思潮处于高潮时期的主要特征。一批杰出的思想家,以天下为己任,反对封建专制的腐败统治,竭力主张进行改革,反对和批判宋明理学的空疏教条学风,要求学用一致、经世济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经世致用思潮已成为社会主流B.经世致用思潮否定了儒学思想C.对理学批判符合统治者的需要D.爱国“经世”思想得到继承发扬【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经世致用’是中国儒学的优良传统之一,而爱国‘经世’又是明清实学思潮处于高潮时期的主要特征”说明明清时期的杰出思想家传承了中国古代儒

学的优良传统,并加以发扬,故D项正确;经世致用思想只是当时一部分进步思想家提出,并未发展为社会的主流思想,故A项错误;它继承了儒学的优良传统并不是对儒学的否定,故B项错误;当时的进步思想家批判理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故C项错误。19.在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看来

,以各种实用对象如从政、挣钱等为目的的智术的流行,恰恰败坏了人们的德性,智者们正是导致人们德性败坏的罪魁祸首。据此,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批评智者学派A.轻视教育B.功利至上C.善于诡辩D.违背天意【答案】B【解析】【详解】由“从政、挣钱等为目的的智术”“败坏了人们的德性”等

信息可知,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认为智者学派过分强调功利,忽视道德,故B项正确;轻视教育、善于诡辩与违背天意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C和D项。20.在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作为人类文明的建树者,反抗一切过去偏狭的、自满的事物,敢于蔑视与人类为敌的神界律条,敢于否定最

高主神宙斯的权威,坚定地、毫无条件地站在人的一边,把天火盗到人间,使人类有了划时代的进步。普罗米修斯神的出现体现了希腊人A.参政热情的高涨B.崇尚和谐的社会秩序C.自我意识的觉醒D.要求人人平等的愿望【答案】C【解析】

【详解】普罗米修斯“反抗一切过去偏狭的、自满的事物”,蔑视神界律条,“否定最高主神宙斯的权威”体现了希腊人自我意识的觉醒,故选C。材料没有体现“参政热情”的信息,故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崇尚和谐的社会秩序”的信息,故排除B。材料在没有体现“人人平等”的

信息,故排除D。21.唯物史观认为: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在描写主人公鲁滨逊的种种经历的同时,也展示和剖析了人物的思想性格。由于鲁滨逊的形象反映了处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个性自由”发挥个人才智,勇于冒险,追求财富的进取精神。对这一精神产生直接影响的是A.意大

利文艺复兴运动B.法国的启蒙思想C.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强调的是人性的解放,鼓励人的进取、自由、冒险和对财富渴望的追

求,因此A正确;启蒙思想构想的是未来资产阶级理性社会的蓝图,B排除;浪漫主义文学强调的是人的主观感情的抒发,C排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属于制度变革,D排除。故选A。22.14世纪以后,无论是佛罗伦萨、威尼斯,还是米兰、罗马,城市中教堂及其

他宗教性建筑退居次要地位,大型的世俗建筑成批出现,如大型城市广场、图书馆、博物馆等。这一变化说明A.新航路开辟,使人类从分散走向整体B.宗教改革,封建教会势力被打击C.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D.商品经济发展,完成城市化进

程【答案】C【解析】由“14世纪以后”“宗教性建筑退居次要地位,大型的世俗建筑成批出现”,这说明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故选C;材料没有体现不同地域的联系,排除A;始于16世纪初的宗教改革是要实现信仰上的自主,与材料无关,排除B;材料

不能体现“完成城市化”,排除D。23.马丁·路德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据此,路德认为:A.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B.应反对宗教信仰C.主张君权神授D.主张政教合一【答案】A【解析】无论什么,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说明,路德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权,故A项正确;马丁•路德是改革天主教,不反对宗教信仰,故B项错误;C项不是材料的

主旨,故错误;材料未体现出政教合一,故D项错误。24.恩格斯说:“意大利是一个典型的国家。自从现代世界曙光在那里升起的那个伟大的朝代以来,它产生过许多伟大的人物……”其中,“现代世界的曙光”是指A.新航

路开辟B.文艺复兴运动C.资本主义萌芽D.宗教改革【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信息“意大利”“现代世界的曙光”可知是指最早在意大利发生的文艺复兴运动,故选B;ACD三项不符合“现代世界的曙光”这一特征,故排除。25.在伏尔泰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前提下,孟德斯鸠则提出,“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

,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由此可知孟德斯鸠倡导A.法律所允许的权利和自由B.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C.自由是民主的前

提和基础D.法律与自由的辩证关系【答案】A【解析】材料“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说明了自由不是绝对的自由,只是能够做法律允许做的事情,体现的是法律与自由的内在联系,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法律与自由的辩证关系,排除D;材料强调了社会生活中人的自由是有限度的,与自由是人的自然权利无关,

B错误;材料未涉及自由对民主的影响,C错误。26.伏尔泰赞扬中国“几乎没存丝毫地虚构和奇谈怪论,绝无埃及人和希腊人那种自称受到神的启示的上帝的代言人。中国人的历史从一开始便写得合乎理性”。伏尔泰对中国的赞美反映出的主

张是A.倡导君主立宪制B.反对古典希腊文化C.倡导天赋人权学说D.理性地反对封建神权【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几乎没存丝毫地虚构和奇谈怪论,绝无埃及人和希腊人那种自称受到神的启示的上帝的代言人。中国人的历史从一开始便写得合乎理性”可以看出,

中国的思想为启蒙运动的思想家提供了思想武器,伏尔泰主张理性的反对封建神权,故D项正确。27.1859年,达尔文发表基于“自然选择”的生物进化论学说。尽管宗教界不断诋毁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但其学说在西方社会很快被普遍认可并产生深远影响。达尔文

学说得以迅速传播的主要因素是A.冲击宗教神学的宇宙观世界观B.推动了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C.符合自由资本主义的时代要求D.促进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答案】C【解析】【详解】达尔文在1859年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学说

,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符合自由资本主义的时代要求。故答案为C项。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已经冲击了宗教神学的宇宙观世界观,A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是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影响,不是产生广泛影响的原因,排除;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是在1

9世纪30年代,排除D项。28.爱因斯坦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的某物理学理论评价说:“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

”材料中的“这一发现”A.说明了物体空间和时间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B.说明了空间和时间的性质取决于物质的运动和本身的分布状态C.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并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D.完成了人类对自然

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的时间信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对建立关于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物理理论是普朗克的量子理论,描绘了一个崭新的微观粒子世界,改变了人们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故选C。A项是说的相对论;B项是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牛顿

出版了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形成了牛顿力学体系,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排除D。考点:现代科学技术•相对论和量子论•量子论29.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过:“这场革命,空前的、爆炸性的是用计算机储存和

检索信息的速度,还有以光速,尤其是通信卫星——向全世界发送信息的速度。”作者着重强调信息时代A.积累信息的规模扩大B.通讯卫星事业的发展C.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D.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答案】C【解析】从“检索信息的速度”和“向全世界发送信息的速度”这些信息可知,材料重在强调信息时代“传播信息的速度

加快”这一现象,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信息的传播速度,没有体现出ABD项。点睛:材料“检索信息的速度”和“向全世界发送信息的速度”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从中可以看出信息的传播速度。30.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指出:“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

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据此可知,中国近代科技落伍的原因是A.儒学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八股取士禁锢人们的思想C.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D.忽视科学技术的研究与

推广【答案】C【解析】【详解】儒家思想注重人伦关系,材料中“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说明传统的儒家思想重视人伦轻视自然不利于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和推广,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儒家思想对于自

然科学影响,不是强调儒学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八股取士对于科技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说明儒家思想对于技术推广的忽视,故D项错误。31.游国恩在《中国文学史》中说:“这时(明朝)戏曲、小说等通俗文学和现实的关系非常密切

……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市民群众娱乐和自我教育的精神食粮,因而得到了广大群众和进步文人的积极支持。”这反映出明朝戏曲、小说的发展A.是明代社会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B.获得了士绅文人的普遍支持C.是古代农耕经济

高度发达的结果D.得益于市民阶层需要的推动【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市民群众娱乐和自我教育的精神食粮”可知明朝戏曲、小说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市民阶层需要的推动,故D项正确。文学源于生活,所以戏曲、小说是明代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但是文学又高于生活,故A项“真实反映”

说法错误。B项获得了士绅文人的普遍支持说法错误,故B排除。C项农耕经济的高度发达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排除。点睛:文学来源于生活,因为文学是对现实生活的阐述和揭示;文学高于生活,因为文学作品的内容并不是指生活中具体的某个人或者某件事,但是却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总而言之,文学作品中

的艺术形象来自社会生活,却又不同于普通的实际生活。32.“京剧的形成是有清以来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清代戏曲一方面是各种声腔纷纷兴起,互相争胜;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材料反映了

A.京剧已成为“百戏之祖”B.京剧艺术经融合而推陈出新C.京剧是古代戏曲的起源D.京剧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熟【答案】B【解析】【详解】清代各种声腔纷纷争胜,彼此交流,形成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

剧种(即京剧),反映了京剧艺术经融合而推陈出新,B项正确;“百戏之祖”是昆曲而非京剧,A项错误;形成于清代的京剧并不是古代戏曲的“起源”,C项错误;标志着古代戏曲成熟的是元杂剧的出现,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751年,法国启蒙

思想家狄德罗主持编撰了《百科全书》。参加撰稿的多达160人,其中有启蒙思想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经济学家等。该书用科学成果对抗宗教神学谬误;用民主思想反对专制统治,宣扬了理性主义、人道主义和唯物主义,围绕百科全书的出版和发行,展开了激烈

的斗争。狄德罗顶住教会、政府几次三番的迫害,终于在1772年全书出齐。该书问世后共出了七版,其中第一版就轻松售出了4000册,百科全书的出版,有力地推动了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摘编自《吴于、齐世荣总主编世界近代史》材料二1773年,清乾隆帝下诏开设四库馆,以纪昀等人为总编撰官,开始编撰《四库

全书》,声称集古今著作,“以彰千古同文之盛”。次年,又下征书令,要将“有抵触本钥之语”的书“尽行销毁”,最终被销毁的书籍多达三千余种,几与四库现书相当。1782年编撰初成后,先期抄写四部,藏于北京、沈阳等地,仅供皇室阅览。随后又抄写三部,分藏于江南,允许文人

入阁阅览。《四库全书》按照内容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几乎囊括了清中叶以前所有重要的文献典籍,成为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摘编自《常这华义浓史十二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百科全书》与《四库全书》编撰中的主要差异,并简

析其形成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它们在中法两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答案】(1)差异主导力量不同:《百科全书》由民间学者主导,《四库全书》由政府主导。目的不同:《百科全书》宣传启蒙思想,《四库全书》则服务于专制统治。参与者不同:《百科全书》由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等参与,《四

库全书》则是官僚阶层;内容选择不同:《百科全书》融入科学与民主的新成果,《四库全书》则是对传统文化典籍的整理与总结。原因:经济上,法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中国仍处于小农经济统治之下;政治上,法国虽处于封建专制下,但资产阶级力量强大,而清

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思想上,法国启蒙运动高涨,思想解放,而清朝大兴文字狱,思想专制。(2)作用《百科全书》:传播了科学与民主的思想;推动启蒙运动的发展;冲击了封建统治,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四库全书》:保存了文化典籍,对于文

化传承有积极作用;但其毁书禁书行为又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思想解放;该书为统治服务,其社会影响有限。【解析】【详解】(1)一问主要差异根据材料一“思想家狄德罗主持编撰……撰稿的多达160人……自然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经济学家等……用科学成果对抗宗教神

学……宣扬了理性主义”及材料二“以纪昀等人为总编撰官……“以彰千古同文之盛”……将“有抵触本钥之语”的书“尽行销毁”……按照内容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从主导力量、编纂目的、参与者、内容选择进行概括阐述;二问结合

所学从明清时期、启蒙运动时期中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局面进行分析阐述。(2)《百科全书》的影响根据材料一“百科全书的出版,有力地推动了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从传播启蒙思想、推动启蒙运动及冲击封建统治进行阐述;《四库全书》影响根据材料二“

供皇室阅览……允许文人入阁阅览……几乎囊括了清中叶以前所有重要的文献典籍”结合所学从文化传承、钳制思想及服务专制统治进行概括阐述。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5—16世纪是一个公认的历史分水岭,它标志着中世纪与现代之间的分界。但有学者却认为这一时期理性精神仍然受到压抑,西

欧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西欧社会真正的变化是从17世纪才开始的,到了18世纪中叶以后,一个全新意义上的现代西方社会才真正产生。因此.西方中世纪和现代的真正分水岭,严格来说不应该放在15—

16世纪,而应该放在17—18世纪。——摘编自赵林《赵林谈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关于历史分水岭,学界有不同的认识。请对上述材料中的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赞同17-

-18世纪是中世纪和现代的分水岭。社会的转型并非通过一、两场运动就可以实现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虽然弘扬了人文主义,但理性精神却仍然受到压抑,只有在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启蒙思想家们猛烈批判封建等级和宗教神权思

想,构想了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西欧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志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新航路开辟只是形成世界市场的雏形,只有到17世纪,随着殖民扩张加剧,世界市场才得以拓展。紧接着英国开展工业革命,展示了新型生产

力的巨大能量。总之,17-18世纪西欧社会发生剧变。工业文明到来。示例二:不赞同17-18世纪是中世纪和现代的分水岭。在15--16世纪以前,西欧经历了一千年之久的黑暗,愚昧和落后的中世纪:到了15--16世纪,

西欧在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两场重要的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文化兴起,家教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在宗教领域中的反封建斗争,它们弘扬了人文主义。在经济领域,15世纪前后发生了新航路开辟,促进资本主义市场雏形出现。在政治领域,王权正在加强,民族国家正在形成。总之,15--

16世纪西欧社会发生转型,一个崭新的社会形态已经出现。【解析】【详解】见解:首先表明观点,即是否赞成材料观点“17--18世纪是中世纪和现代的分水岭”。本详解以赞成为例。表明观点:赞成17--18世纪是中世纪和现代的分水岭。理由:首先要明确将17、18世纪

作为分水岭的原因,即在这之前,社会变动有限,而17、18世纪社会变动剧烈。结合17、18世纪历史事件可知,应当从思想文化和经济发展两个角度来,即这一时期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两个重大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来展开说明,论证17——18世纪是中世纪和现代的分水岭。如从思

想文化角度说明理由,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启蒙思想家们猛烈批判封建等级和宗教神权思想,构想了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西欧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志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35.自觉传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和积极吸收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是一个民族必须具备的一种博大胸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般通史的写法偏重于政治史,但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因为文明所包括的范围很广,文明的各种要素的发展不平衡,在综合考察的同时还必须有重点,重点

就是不同时期不同的标志性文明成果。——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材料二秦汉士人面对政治权势时,往往流露出程度不同的怯懦与奴性。这实在是政治大格局使然。即便如此,我们也没有理由就此而贬低秦汉思想的境界与价值。思想家在时代所提供的有限舞台上,依然演

出了精彩纷呈的节目,体现了社会良知和时代精英的价值所在。——孙家洲《中国古代思想史·秦汉卷》材料三对于外来文明,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接纳力与融合力。汉唐时代众多的外来文明落脚中华大地,融入中华文明……。——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

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该时期的标志性文明成果。(2)材料二认为秦汉士人拥有怎样的特点?请以董仲舒为例,结合所学论证该观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唐至宋佛教融入中华文明的历程。【答案】(1)物质文明:铁犁牛

耕的出现,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政治文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萌芽;精神文明:百家争鸣,私学出现,《诗经》、《楚辞》的出现及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建立。(2)观点:秦汉士人在面对政治权势时,虽然流露出一定的怯懦和奴性,但其思想依然体现了社会良知和时代精英的价值。合理性:汉武帝时期,高

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体大体定型。董仲舒提出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思想,并主张以文化的“一统”巩固政治的“一统”。这些思想和主张,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另一方面又体现出其限制君权、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的主观努力。(3)历程:佛教在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传入中国,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文化思想的组成部

分;魏晋时期,佛教的广泛传播,冲击了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儒学对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有所吸收,形成宋明理学。【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物质文明:铁犁牛耕的出现,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政治文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萌芽;精神文明:百家争

鸣,私学出现,《诗经》、《楚辞》的出现及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建立。(2)第一小问,“秦汉士人面对政治权势时,往往流露出程度不同的怯懦和奴性。这实在是政治大格局使然。即便如此,我们也没有理由就此而贬低秦汉思想的境界与价值。思想家在时代所提供的有

限舞台上,依然演出了精彩纷呈的节目”,体现了社会良知和时代精英的价值所在”秦汉士人在面对政治权势时,虽然流露出--定的怯懦和奴性,但其思想依然”体现了社会良知和时代精英的价值。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体大

体定型。董仲舒提出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思想,并主张以文化的“一统”巩固政治的“一统”。这些思想和主张,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另一方面又体现出其限制君权、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的主观努力。(3)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佛教在西汉末

年至东汉初年传入中国,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文化思想的组成部分;魏晋时期,佛教的广泛传播,冲击了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儒学对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有所吸收,形成宋明理学。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59331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