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x,共(15)页,487.525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36e62a749fdaa9c008431429f23dfd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浙江强基联盟2024年5月联考高一历史试题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下(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在西周分封制下,按公侯方百里,伯方
七十里,子男方五十里的方式赐予封地。楚国以“子男之田五十里”立国,至楚庄王时期发展成为版图面积最大的诸侯国。这说明()A.分封体制不断强化B.等级制度遭到破坏C.楚国成为天下共主D.周王权威得到提升【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
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春秋时期(中国)。据材料“按公侯方百里,伯方七十里,子男方五十里的方式赐予封地。楚国以‘子男之田五十里’立国,至楚庄王时期发展成为版图面积最大的诸侯国。”和所学可知,楚国势力的发展突破了宗法分封制的束缚,楚庄王问鼎中原,成为霸
主,B项正确;春秋时期分封体制走向衰弱,排除A项;虽然楚庄王称霸,但春秋时期周天子依然是天下共主,排除C项;周王权威下降,排除D项。故选B项。2.197年12月,我国考古学家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大量秦朝竹简,上面较为完整地记录了秦朝的法律。考古学家们通过对比研究,发现除了秦律那些严苛的刑法
之外,汉律与秦律几乎一模一样。材料说明了()A.秦法严酷B.汉承秦制C.秦律健全D.法令出一【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
空是秦汉时期(中国)。根据“除了秦律那些严苛的刑法之外,汉律与秦律几乎一模一样”可知,汉朝几乎原盘继承了秦朝法律,体现了汉承秦制,B项正确;汉朝废除了秦朝的严苛刑法,因此并不能体现秦法严苛,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汉承秦制,而不是秦律健全和法令出一,排除C
D项。故选B项。3.中国古代,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通过战争、遣使、互市、通婚等多种方式进行互动,加强经济、文化的交流。某时期,双方大致以淮河一线为界,以淮水流域为中心共计设置了18个榷场,其中以淮河下游的盯胎军场和泅州场最为繁盛
。这一时期可能是()A.唐朝B.北宋C.南宋D.明朝【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南宋时期中国。南宋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主要有金和西夏,当时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宋金以淮水为界,
C项正确;唐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主要为突厥、回纥、吐蕃,当时并没有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排除A项;北宋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主要有辽和西夏,当时虽然形成南北对峙局面,当时宋辽双方分界线在黄河流域,排除B项
;明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主要有鞑靼和瓦剌,当时并没有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排除D项。故选C项。4.唐伯虎在《阎门即事》中描绘了苏州的繁盛:“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该诗反
映出明代()A.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B.苏州以丝织业发达闻名于世C.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D.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中国)。根据“黄金百万水西东。五更市
贾何曾绝”可知这首诗反映了苏州商品经济的繁盛,说明苏州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并不能体现社会奢靡之风的盛行,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苏州的代表性行业,排除B项;材料中体现的是唐伯虎
的言论,没有体现政府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C项。5.《钦定新疆识略》中记载:“节制南北两路,统辖外夷部落,操阅营武,广辟屯田,应办事件,印房、营务处、粮铜处、驼马处及文武各员分司之。”可见,清政府对新疆实行有效的统治和管辖得益
于()A.《尼布楚条约》的签订B.伊犁将军的设立C.金瓶掣签制度的推行D.改土归流的实施【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清政府对于新疆的有效
治理得益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设立的伊犁将军,B项正确;《尼布楚条约》是在17世纪签订,且解决的是东北地区边界问题,排除A项;金瓶掣签制度是在清朝初期就实行,排除C项;改土归流是在雍正时期在西南地区实行,排除D项。故选B项
。6.据外人估计,广州伍家的怡和行(十三行之一)在鸦片战争以前有财产八千万,恐怕是当时世界上最富的的资本家。战后,广州丧失了在外贸方面的优势,怡和行所享有的垄断特权也随之结束,最终走向衰败。据此可知,怡和行衰败的原因是()A.协定关税B.五口通商C.割让香港
岛D.外商的排挤【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战后,广州丧失了在外贸方面的优势,怡和行所享有的垄断特权也随之
结束,最终走向衰败”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怡和行丧失的使对外贸易垄断权,该权利被打破是因为五口通商,B项正确;五口通商打破了怡和行的外贸垄断权,而不是协定关税,排除A项;割让香港岛主要是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怡和行衰败是因为外贸垄断
权的丧失,而不是因为外商的排挤,排除D项。故选B项。7.到1949年7月,许多全国性的人民团体相继恢复或建立起来,包括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总会、中华全国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这些人民团体的建立()A.扩大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覆灭C.为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作了组织准备D.是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紧迫而又必要的重大决策【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47年7月是新中国成立前夕,此时一系列人民团体的成立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景,从而为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做了组织准备,C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随着抗日战争的结束和解放战争的爆发已经不复存在,排除A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覆灭,排除B项;新生人民政权到1949年10月才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8.在中华文明之外,世界上还涌现出来苏美尔、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等众多文明,各文明既多元发展
,也呈现出一些相似性。下列选项中,属于各文明相似之处的是()A.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B.小国寡民的典型特征C.政教合一的政体结构D.完善严密的法律体系【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美尔、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等众多文明均存在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如洪水传说、吠陀神话、潘多拉魔盒等,A项正确;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属于大河文明,不具备小国寡民特征,排除B项;古希腊并未建立
政教合一的政体结构,排除C项;受时代局限性影响,当时的法律体系并不完善,排除D项。故选A项。9.假设你是一位生活在15世纪中叶的探险家,刚刚抵达桑海帝国的城市廷巴克图。在这座城市中,你将体验或看到的是()A.教堂中浓厚的伊斯兰教氛围B.城内矗立着众多金字塔庙
宇C.学校中学生都用拉丁文交流D.宴会上人们品尝南瓜等美食【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非洲。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廷巴图克是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许多伊斯兰学者来到廷
巴图克进行讲学和访问,所以有可能看到浓厚的伊斯兰教氛围,A项正确;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的陵墓,所以不可能看到金字塔庙宇,排除B项;古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并没有流行拉丁语,所以学校中的学生不可能使用拉丁文交流,排除C项;南瓜原产美洲,是在新航路开辟之
后才逐渐对外传播,排除D项。故选A项。10.1214年,英格兰国王约翰为巩固其对法国领地的控制,与法兰西国王腓力二世·奥古斯都爆发战争,然而由于缺乏骑士阶层的支持和军队指挥不统一等原因最终失败。这()A.说明封君封臣制度导致王权软弱B.源于西欧庄园制经济组织的解体C.导致英格兰出现了大
量自治城市D.迫使英王与法国签定订《大宪章》【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14年英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英格兰国王约翰
的战争失败,是由于缺乏骑士阶层的支持和军队指挥不统一等,这说明封君封臣制度导致王权软弱,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庄园制经济组织的解体,而且材料涉及时间是中世纪中期,此时庄园经济不可能解体,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英国在中世纪中期王权较弱,材料不能说明英国出现大量自治城市,
排除C项;D项表述不符史实,《大宪章》签订双方是英王与贵族、市民代表,不涉及法国,排除D项。故选A项。11.新航路开辟后的一百年间,欧洲殖民者从非洲和美洲掠夺了大量的白银,然而这些白银大多流向了中国,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殖民战争耗费了财力B.欧洲市场对白
银需求不大C.东西方贸易的不平衡D.工业制品在中国没有市场【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欧洲殖民者从非洲和美洲掠夺了大量的白银,然而这些白银大多流向了中国”和所学可知,受新航路开辟
的影响,西方国家用美洲的白银来中国换取瓷器、丝绸、香料等产品,导致白银大量涌入中国,因此出现的原因是东西方贸易的不平衡,C项正确;材料与殖民战争无关,排除A项;白银作为贵金属,在欧洲有大量需求,排除B项;工业制品出现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排除D项。故
选C项。12.17世纪以来,欧美各国先后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一些国家经历了共和国、军事独裁和王朝复辟的反复斗争。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特点的是()A.英国、法国B.美国、法国C.德国、美国D.德国、英国【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
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17世纪以来(欧美各国)。据材料“欧美各国先后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一些国家经历了共和国、军事独裁和王朝复辟的反复斗争”和所学可知,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1949年英国宣布为共和国,1653年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开始了军事独裁时期;克伦威尔死后,
1660—1688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爆发,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标志着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在法国大革命中1792年9月2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1804年12月法兰西第一
帝国建立,1815年6月第一帝国灭亡,波旁王朝复辟;英国、法国符合题意,A项正确。美国没有出现过军事独裁和王朝复辟,不符合题意,排除B、C项;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未曾建立过共和国,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选A项。13.有学者指出,工业革命并非单纯的技术变革,它更多的是市场需求驱动下的社会与经济结构的重塑。这段话旨在强调()A.工业革命不是一场技术变革B.市场需求是工业革命的前提C.工业革命引发了多元的影响D.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工业革命并非单纯的技术变革,更多的是市场需求驱动下的社会与经济结构的重塑”可知,工业革命不但引发了技术变革,也驱
动了市场需求,所以说工业革命引发了多元的影响,C项正确;工业革命是一场技术变革,但这只是工业革命的属性之一,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工业革命对市场需求的推动,而不是市场需求是工业革命的前提,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对生产力的推动,排除D项。故选C项。14.如图是二战时期美、英、苏
、中等26个国家签署一份文件(文件名意为《联合国家宣言》),该文件的签署标志着()A.联合国成立B.雅尔塔体系确立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D.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
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时期的世界。结合所学可知,二战中,美、英、苏、中等26国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C项正确;1945年10月24日,在美国旧金
山签订的《联合国宪章》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排除A项;雅尔塔体系确立是在二战后,排除B项;“二战”是德、日、意三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发动的,意大利于1943年9月投降,德国于1945年5月8日投降,日本于1945年
8月15日投降,9月2日签订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排除D项。故选C项。15.有学者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在许多高科技领域居优势地位。当时,虽然苏联的新技术发明占世界总数的1/3,但由于体制方面存在许
多弊病,苏联的科学技术成果应用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相差15-20年。”这段材料旨在说明()A.美国发起军备竞赛意图拖垮苏联B.许多高科技领域美苏实力相当C.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取得明显成效D.苏联与西方国家科技存在差距【答案】D的【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中提到尽管苏联的新技术发明占世界总数的1/3,但由于体制方面的弊病,苏联的科学技术成果应用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相差15-20年,苏联在科技成果应用上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D项
正确;材料主要涉及美苏的科技应用,没有涉及军备竞赛,排除A项;“高科技领域美苏实力相当”与材料“但由于体制方面存在许多弊病,苏联的科学技术成果应用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相差15-20年”不符,排除B项;材料主旨“美苏
两国的高科技应用”,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6.宋代实行“台、省、寺、监,官无定员,无专职
,悉皆出人分往(管理)庶务。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类以他官主判,虽有正官,非别救不治本司事”。这一做法()A.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B.导致了武将势力膨胀C.防止了权力过于集中D.造成了宋代积贫积弱【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
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宋代的一种政治制度安排,即官员没有固定职位,也没有专门负责的事务,而是轮流出任不同的职务去管理各种事务。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权力过于集中,C项正确;“提高
了政府行政效率”并不准确,因为这种制度的目的是分散权力,而不是提高行政效率,排除A项;宋朝“重文轻武”,武将实力遭到压制,没有膨胀,排除B项;宋代积贫积弱主要是由其过度集权的专制体制造成的,不是材料提及的政治安排,
排除D项。故选C项。17.有学者认为协定关税是不平等条约的核心之一,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负责交涉的人计算以后海关的收入比以前还要多,所以他们扬扬得意,以为是他们的外交成功。这反映出清政府()A.主权意识的淡薄B.
重视商品的税收C.掌握关税自主权D.闭关政策的变化【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中国近代负责交涉的人员将不平等条约当做自己的外交成功,说明他们
没有认识到国家利益的重要性,是主权意识淡薄的表现,A项正确;负责交涉的人员之所以洋洋得意是因为其主权意识淡薄,并不是重视商品税收,排除B项;近代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排除C项;根据“协定关税”可知此时中国的国门已经被打
开,因此不是闭关政策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18.光绪帝颁布诏书:“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铜,士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挺以挞坚甲利兵乎?……用特明白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
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该诏书颁行的主要意图是()A.学习西方技术B.抵御西方侵略C.推动维新变法D.改革教育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
材料“以圣贤义理之学...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得出光绪帝希望推行维新变法并减少阻力,C项正确;洋务派主要学习西方技术,排除A项;抵御西方侵略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项;改革教育制度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排除D项
。故选C项。19.有论著记载,公元97年,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抵达波斯湾地区后准备渡海,安息国的船员对他说:“大海上非常辽阔,如果顺风走还好,最快三个月时间就能过去;要是遇到逆风的时候,那就要花上两年的时间。所以呢,你要准备三年
的粮食。而且,在茫茫大海上航行最容易得思乡病,会经常死人的。”甘英只好返回。据此可以判断,当时()A.丝绸之路还未开通B.通往罗马的陆路交通被阻断C.安息垄断了东西方的丝绸贸易D.汉朝和罗马帝国之间缺乏官方的直接往来【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
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题意可知,甘英由于安息国官员的话而放弃了渡海去大秦的计划,说明甘英对渡海抵达大秦的情况不了解,汉朝和罗马帝国之间缺乏官方的直接往来,所
以甘英才会轻信安息国官员的话语,D项正确;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在甘英出使大秦之前,丝绸之路已经开通,排除A项;甘英是由于轻信安息国官员的话语而放弃了渡海去大秦,并不是因为陆路交通被阻断,排除B项;材料并不能说明安息垄断了东西方的丝绸贸易,排除
C项。故选D项。20.如图是6-7世纪拜占庭帝国形势图,从中能得到的信息是()A.其鼎盛时期疆域超过罗马帝国B.拜占庭帝国兴盛和衰败的历程C.查士丁尼大帝将首都迁回罗马D.其一直是个地跨欧亚非的帝国【答案】B【解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拜占庭。根据“527年查士丁尼即位时的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的扩张路线”、“7世纪末的拜占庭帝国”等信息可知,在不同时期,拜占庭帝国的疆域不断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体现的是拜占
庭帝国兴盛和衰败的历程,B项正确;拜占庭帝国的疆域并没有超过罗马帝国,排除A项;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始终是在君士坦丁堡,并没有迁回罗马,排除C项;“一直是”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D项。故选B项。21.宗教改革时期,天主教会将马丁·路德描绘成拥有七个脑袋的人,这种形象源
于《启示录》里十角七头的野兽。作者想借此()A.讽刺路德的思想混乱B.抨击教会的贪污腐败C.说明路德代表各阶级D.推动欧洲的宗教改革【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据题意可知,宗教改革时期,
天主教会将宗教改革的代表马丁·路德描述成为拥有七个脑袋的人,暗喻他是野兽,意图以此来抨击马丁·路德,讽刺他的思想混乱,A项正确;作者是为了抨击马丁·路德,维护教会权威,排除B项;“代表各阶级”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C项;作者是在维护天主教会,因此是阻碍了宗教改革,排除
D项。故选A项。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2题14分,23题6分,24题20分,25题12分,共52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史载,秦武公曾攻取郑、冀戎,并在其地设县,而晋侯也曾以“瓜衍之县”“先茅之县”赏赐有功者。郡县主要由君主委派官员进行直
接管理,“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c"<《史记·商君列传》),郡县官员主要依照能力进行选任,开始取代贵族领主成为新兴的职业官僚。……使得中央与地方垂直互动成为现实,通过强化权力集中和行政效率,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分封割据而带来的分离倾向,有利于政治经济的
安定与发展。——摘编自吴昊《从贵族到官僚:春秋战国时期官制的变迁与重构》材料二英格兰国王不断地要求封君封臣惯例之外的权力,贵族们认为国王没能履行封君封臣契约,而且侵犯到了他们的利益,于是放弃效忠举而反叛。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宪章》前的贵族
反叛是一场封臣的反叛,是封臣对抗“违法”封君的武力斗争。《大宪章》将通行的封君封臣制度惯例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定下来,要求国王遵守,强调国王的私权力是受到私法约束的有限权力。如马克·布洛赫所说:“西欧封建主义的独创性在于,它强调一种可以约束统治者的
契约观念。”贵族反叛以及《大宪章》本身都体现出这种统治者私权力受私法约束的传统,这一传统蕴含着“法治”原则,推动了日后英国法治精神的成长。——摘编自易凌飞《1215年缔结的<大宪章>:旧制度,新统治》(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并结合所学,简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
指出《大宪章》签署后“新统治”的基本内涵。结合所学,概括这一时期西欧封建社会出现的新变化。【答案】(1)变革: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军功、能力选官取代血缘世袭选官;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影响:加强中央集权和行政效率;有利于政治经济的安定和发展;推
动了社会转型。(2)基本内涵:以法律的形式,限制国王的权力。新变化:王权的加强;工商业的繁荣;城市的兴起;城市自治;市民阶层的壮大;国王和贵族的长期斗争等。(答出其中4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
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根据“秦武公曾攻取郑、冀戎,并在其地设县,而晋侯也曾以‘瓜衍之县’‘先茅之县’赏赐有功者”得出是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根据“郡县官员主要依照能力进行选任,开始取代贵族领主成为新兴的职业官僚”得
出军功、能力选官取代血缘世袭选官;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带来的影响根据“使得中央与地方垂直互动成为现实,通过强化权力集中和行政效率,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分封割据而带来的分离倾向,有利于政治经济的安定与发展”得出是加强中央集权和行政效率;有利于政治经济
的安定和发展;推动了社会转型。【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英国。“新统治”的基本内涵根据“《大宪章》将通行的封君封臣制度惯例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定下来,要求国王遵守,强调国王的私权力是受到私法约束的有限权力”可知是以法律的形式,限制国
王的权力。这一时期西欧封建社会出现的新变化根据“它强调一种可以约束统治者的契约观念”、“贵族反叛以及《大宪章》本身都体现出这种统治者私权力受私法约束的传统,这一传统蕴含着‘法治’原则,推动了日后英国法治精神的成长”并结合所
学内容可从政治、经济、城市、阶层等方面进行概括,主要是王权的加强;工商业的繁荣;城市的兴起;城市自治;市民阶层的壮大;国王和贵族的长期斗争等。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为美国画家约瑟夫·克普勒于189。年前后创作的
一幅漫画,原名《参议院的老板们》,反映了19世纪末美国垄断资本主义急剧发展的社会背景。提取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对19世纪末美国出现的“托拉斯”加以阐释。【答案】托拉斯是垄断组织形式之一、是指有许多同类企业联合而成的大型垄断组织。工业革命后生产组织和管
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随着技术的日益复杂、投资的不断扩大、竞争的日趋激烈,生产进一步集中,从而出现了“托拉斯”这种形式的垄断组织。它的出现促进了生产,获取了高额利润,同时也阻碍了竞争,导致某些停滞和腐败,特别是垄断资本对政治的操控和干预。【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美国。
本题要求对美国出现的“托拉斯”进行阐释,结合所学可知,对于“托拉斯”的阐释可从内涵、出现的原因以及带来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首先应该知道,托拉斯是垄断组织的形式之一、是指有许多同类企业联合而成的大型垄断组织。其
次要明白,工业革命后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随着技术的日益复杂、投资的不断扩大、竞争的日趋激烈,生产进一步集中,从而出现了“托拉斯”这种形式的垄断组织。最后,应该知道托拉斯的出现促进了生产,获取了高额利润,同时也阻碍了竞争,导致某些停滞和腐败,特别是垄断资本
对政治的操控和干预。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这些工业的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
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
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1848年《共产党宣言》材料二殖民主义活动造成全球现代民族矛盾的形成和持续。殖民主义国家试图通过殖民征服消弹阶级冲突,引发了两类民族矛盾。一类是殖民民族和被殖民民族之间的矛盾。在亚、非、拉许多地区反对殖民主义成为创造民族国家凝聚力的有效渠道。
这一矛盾也造成新生国家内部民族矛盾和新生国家之间的许多矛盾。另一类是殖民国家之间争夺殖民霸权的矛盾。殖民主义国际体系以暴力为基础,依靠单极霸权国家维系运行,霸权国家对其他殖民国家实行再剥削。——摘编自杭聪《殖民主义与非洲发展的困境
》材料三60年来,亚非这两片古老大陆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亚非各国人民掌握了自己命运,相继赢得了政治独立,坚定致力于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亚非两大洲从过去贫穷落后的地区成为具有巨大发展活力的地区。在万隆精神激励下,亚非国家联合自强,区域、次区域、跨区域合作方
兴未艾,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世界战略全局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新形势下,万隆精神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我们要大力弘扬万隆精神,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
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好造福亚非人民及其他地区人民。……亚非地区有100多个国家,社会制度、历史文化、价值观念千差万别,共同构成异彩纷呈的文明画卷。——摘编自习近平《弘扬万隆精神推进合作共赢》(1)根据材料一,
用一句话概括19世纪中叶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并结合所学,概述推动这一趋势发展的历史条件。(2)根据材料二指出殖民主义活动造成的两类民族矛盾,并结合20世纪初的史实,说明两类民族矛盾发展的结果。(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万隆精神”形成的标志性事件及其背景,阐述中国政府是如何在
新形势下不断赋予“万隆精神”新的时代内涵的?【答案】(1)趋势: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成一体。历史条件: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快速发展;列强的殖民扩张;交通运输技术的进步;世界市场的形成。(2)矛盾:列强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列强
与列强之间的矛盾。①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或答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觉醒)如中国辛亥革命(其他符合的史实亦可)(如答引发了新的民族矛盾也可)。②列强之间矛盾激化,引发战争,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3)标志:1
955年,万隆会议的召开。背景:二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亚非国家纷纷获得政治独立;亚非各国致力于维护民族独立,发展社会经济的共同愿望;新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新的时代内涵: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
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答出其中4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趋势:根据材料“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可
知,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成一体。历史条件:根据材料“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和所学可知,可从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快
速发展、列强的殖民扩张、交通运输技术的进步及世界市场的形成等角度进行分析。【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矛盾:根据材料“一类是殖民民族和被殖民民族之间的矛盾”可知,列强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根据材料“另一类是殖民国家之间争夺殖民霸权的矛盾”可知,列强与列强之间的矛盾
。结果:根据材料“一类是殖民民族和被殖民民族之间的矛盾。在亚、非、拉许多地区反对殖民主义成为创造民族国家凝聚力的有效渠道”和所学可知,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如中国辛亥革命;根据材料“殖民主义国际体系以暴力为基础,依靠单极霸权国家维系运行,霸权国家对其他殖民国家实行再剥削”和所学可知,列强之间
矛盾激化,引发战争,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小问3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万隆精神”形成的标志性事件是1955年,万隆会议的召开。背景:根据材料“60年来,亚非这两片古老大陆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亚非各国人民掌握了自己命运,
相继赢得了政治独立,坚定致力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所学可知,可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亚非各国愿望及新中国的外交放在等角度进行分析。新的时代内涵:根据材料“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更好造福亚非人民及其他地区人民”和所学可知,可从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及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角度进行分析。25.二战后
,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都进行了深刻的调整与改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序号内容出处1凯恩斯主义成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国家干预经济成为常态《西方经济学史》2苏联模式在战后初期取得显著成效,但随后暴露出诸多问
题,促使东欧和中国等国家进行改革《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与发展研究》3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改革,尝试引入市场机制,但未能摆脱经济困境《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史》4中国改革开放引入市场机制。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巨大变革《中国改革开放史研究》5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部分社会主义国家转向资本主义
,但资本主义国家也吸收了社会主义的某些理念和实践《二十世纪世界历史大事年表》6全球化进程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展开广泛合作与交流《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关系研究》根据材料,提出一个观点,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
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答案】示例:计划与市场只是两种经济手段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都经历了深刻的经济改革,这些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涉及计划与市场这两种经济手段的运用。资本主义国家在既强调市场机制前提下,又主张国家适度调控与国际协调,保持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政策强
调政府在经济中的积极作用,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调节经济活动。例如,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实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制度,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增长。战后初期,社会主义国家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随后暴露出诸多问题,如经
济效率低下、资源分配不合理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尝试引入市场机制,以提高经济效率。然而,这些改革未能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相比之下,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巨大变革。综上
所述,计划和市场并非绝对的对立,各国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的【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二战后的世界。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凯恩斯主义
成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国家干预经济成为常态”“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改革,尝试引入市场机制,但未能摆脱经济困境”“中国改革开放引入市场机制。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巨大变革”和所学可知,计划和市场仅是手段,并非是社会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区别,因此可
以拟定论点为计划与市场只是两种经济手段。关于阐释可从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特征、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的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等角度进行分析,突出计划和市场仅是手段,非本质区别,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若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