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8.《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45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共(45)页,15.066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33e9d8e76ba28ba56bef7bc63ff9de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建筑组词,加后缀,加前缀1CharacteristicsofChineseArchitecture中国建筑的特征3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籍贯广东新会,生于日本东京,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
之父。梁思成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著作有《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营造法式注释》、《梁思成文集》(4卷)。4梁思成的父亲梁
启超,是清末改革家,为躲避清政府迫害而出国,所以梁思成出生于日本东京。1912年,辛亥革命后,梁思成随父母从日本回国,在北京崇德国小及汇文中学就学。1915年,入北平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高等科。1924年,
和林徽因一起赴美国费城宾州大学建筑系学习,1927年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又去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史,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肄业)。1928年3月21日,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渥太华的中国总领事馆举行婚礼。之后赴欧洲参观古建筑,8月
18日回国后,在沈阳东北大学任教,创立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筑学系。1929年8月,林徽因从东北回到北平(今北京市),在协和医院生下女儿,取名梁再冰,意为纪念已故父亲梁启超“饮冰室”书房雅号。5抗日战争期间日本
侵占中国东北后,梁思成于1931年回到北平,进入中国营造学社工作。在1932年,主持了故宫文渊阁的修复工程。同年,著成《清式营造则例》手稿。从1937年起,和林徽因等人先后踏遍中国十五省二百多个县,测绘和拍摄二千多件唐、宋、辽、金、元、明、清各
代保留下来的古建筑遗物,包括天津蓟县辽代建筑独乐寺观音阁、宝坻辽代建筑广济寺、河北正定辽代建筑隆兴寺、山西辽代应县木塔、大同辽代寺庙群华严寺和善化寺、河北赵州隋朝建造的安济桥等。这些重大考察结果,引起国际上对这些文物的重视,为梁思成日后注释《营造法式》和编写《中
国建筑史》,准备良好的基础。1944至1945年,梁思成任教育部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副主任。解放战争期间1946年,梁思成赴美国讲学,受聘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并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建筑师。因他在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学位。
同年,梁思成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6添加标题1948年,在平津战役前,梁思成绘制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使北平古迹避免受到炮击,很好地保护了北京的文物古迹。新中国成立后,梁思成除了仍在清华大学任教授和建筑系主任外,还先后担任了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
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城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50年初,梁思成与都市计划委员会的陈占祥一起向政府提出了新北京城的规划方案,主张保护北京古建筑和城墙,建议在西郊建新北京,保护旧北京城,但建议没有被采纳。之后他多次上书,挽救了北海的团城。1953年5月,北京市
开始酝酿拆除牌楼,对古建筑的大规模拆除开始蔓延。梁思成因提倡以传统形式保护北京古城而多次遭到批判。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吴晗担任解释拆除工作的任务,为了挽救四朝古都仅存的完整牌楼街不因政治因素毁于一旦,梁思成与吴晗发生了激烈的争论。1
972年1月9日,梁思成病逝于北京。7通读课文积累词句段,理清文脉8本文是一篇关于我国建筑特征的科学论文,作者的行文思路是什么?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2):作者首先提出中国建筑体系是“独特的”
这一观点,并从地域和历史两方面阐述中国建筑的影响第二部分(3-13):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第三部分(14-17):提出了中国建筑的“文法”问题,在更深层次上探讨了中国建筑的组织风格。第四部分(18-20):作者最后提出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并提
出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逻辑严谨,条理清晰。文章首先引入概念,界定“特征”的时间、地域范围;然后阐述概念的内涵,介绍中国建筑九个方面的特征让读者对中国建筑的特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接下来从理论上阐述中国建筑的“文法”,分析中国与其他民族建筑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可译性”的问题
,最后阐述本文的主旨,指出中国传统建筑对于“建造适合于今天我们新中国的建筑”的作用,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与文章的开头相呼应,就此完成一个完整而严谨的论述。9自主学习,完成下面学习任务。1、班级百家讲坛,你用两分钟的时间,给大
家介绍一下中国建筑的特征。2、给“中国建筑的文法”下个定义。10自主学习,完成下面学习任务。3、你怎样评价本文的题目?4、科学小论文语言的特色是什么?在这篇文章中怎样体现的?11自主学习,深思质疑你能提出哪些问题?12研读1、2自然段。朗读
一遍,看能读出什么感情来能获得哪些知识得到什么启发13研读3-13段14作者是如何介绍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的?这九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一)(二)说明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三)至(五)说明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六)至(九)介绍中国建筑外观、颜色、装饰等方面的特点。按照什么
顺序展开的?结构特征到装饰特征由整体到局部由主到次15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一)立体构成。单个建筑一般由台基、房屋本身和屋顶三个主要部分构成16(二)平面布置。就平面布局而言,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群落组成,左右呈轴对称,主要房屋朝南,整
个建筑群有主有从,有“户外的空间”。1718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三-五)(三)从整体上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结构方法,即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的框架结构,并解释了中国建筑的力学原理,指出其与现代钢筋混凝土构架或钢骨架建
筑从结构原则上是一样的。19(四)说明斗拱的作用,先给一个描述性的定义:拱是“弓形短木”,斗是“斗形方木块”,它们组合起来称“斗拱”。斗拱不但可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还具有装饰作用。2021(五)说明“举折,举架
”的作用,即屋顶形成斜坡或曲面。在介绍结构特点的基础上,作者进入局部。22(六)介绍屋顶,指出它是“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并在与其他建筑体系的比较中,盛称“像翼舒展”的屋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中国建筑外观、颜色、装饰等方面的特点(六-九)232425(七)从着色方面
介绍,指出中国建筑在使用颜色方面是世界各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不但在大建筑物中使用朱红色,而且还大量用彩绘来装饰木架部件。26桃尖梁脊吻瓦当6e141d4b9a054eeb82025ced(八)介绍中国建筑的装饰部件,大到结构部件、脊吻、瓦当,小到门窗、门环、角
叶,都具有很强的装饰性。27286e141d4b9a054eeb82025ced琉璃浮雕雕花的房梁(九)说明中国建筑在材料方面的装饰特点。29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个别建筑构成平面布置木材结构斗拱举折和举架结构特征装饰特征屋顶的装饰作用颜色的选择—朱红部件的装饰
作用材料的装饰作用外观装饰主次整体局部总体特征结构方法30研读14-17段31语言和文字建筑学文章文法词汇大文章小品依据课文,填写下表,并体会表达效果。建筑或建筑群中国建筑的法式或惯例宫殿、庙宇等山亭、水榭、一轩、一楼建筑的单个构件和因素以“
文章”比喻建筑,用“大文章”比喻宏大壮观的建筑,用“小品”来比喻小巧别致的建筑,让读者利用对文章大小的感觉经验,来体会建筑规模大小的不同,恰切明了。依据课文,填写下表,并体会表达效果。32什么是中国建筑?33研读18-20段34怎样理解各民族的建筑之间
的可译性?同样的需要——遮太阳挡风雨的居住需要(普通民居),炫权力显气派的统治需要(宫殿等),等等。同样的问题——怎样选择建址、怎样使地基更坚实、怎样使结构更稳定牢固、怎样让装饰更加引人注目……同样的情感——比如人民英雄纪念碑、希腊的神殿、北京的天坛……基于对
人的怀念之情,和对神的敬畏之情。35怎样理解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语言和文学建筑学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文字写出文字作品。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有很大不同。各民族建筑之间存在可译性,
因为各民族建筑的表现风格不一样。在文中,作者强调了各民族建筑在相同的内容中的不同形式,可理解的基础在于它们的“同一性质”。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36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
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此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指的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规则,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
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37作者提出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避免了孤立、封闭地讨论中国建筑的“特征”,从而将建筑“特征”的外延延伸到文化的层面,拓宽到“各民族的建筑之间”、拓展到“不同的民
族”“不同的时代”的对照联系中,有利于辩证的看待世界建筑的共性和个性。作者提出的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有什么深刻的意义?38本文是一篇内容丰富的科学论文,在中国建筑学理论中颇有代表性和影响力,但作者并未故作高深地将其写成
晦涩难懂的文章,而是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来表述。文中使用打比方的地方非常多,如“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划分内部空间而已。”此处,作者用人们常见的“帷幕”作比,将墙壁所起的隔断和划分空间的作用说的清晰明白。文章在
不少地方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这种说明方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9举例子——如“装饰部分”引用——诗经“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打比方——墙壁比喻成“帷幕”摹状貌——斗拱、举折、举架作比较——中国建筑与外
国建筑下定义——举折;斗拱作诠释——分析“个别建筑物”说明方法40梁思成先生的建筑美学思想带有中国建筑师的典型群体特征。这主要体现在:立足于强烈的民族文化复兴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审美意识;以“体彩环境”为内核,追求社会、历史和环境的和谐统一的艺术
精神;兼收并蓄的艺术态度;以辩证统一观念为特征的系统美学思想。梁思成先生的建筑美学思想,在这篇文质兼优的文章中,有着充分的体现。认真品读这篇文章,不仅能收获有关中国建筑学的科学知识,而且能从作者严谨的表述中,感受到作
者心中涌动着的强烈的民族情怀和高雅独特的审美境界。梁思成先生的建筑美学思想41“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族的个性。”——梁思成“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代表着我们文化衰落,至于消失的现象。”——梁思成《
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读一读42让建筑体现审美“高线”(纵横)在城市化进程中,有关城市与建筑风貌的讨论从未停止。“建筑是城市的灵魂”已成社会共识,但“建筑的灵魂又是什么”仍在一次次拷问着各地城市管理者。现实中,个别地方争相“比高”的摩天大楼成为很多城市发展的“脸面”,一些所谓“新
、奇、特”的建筑物也异化为不少城市的“标签”。正因如此,前不久,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引发广泛关注。文件的一大亮点在于旗帜鲜明地强调了新时期的建筑方针——适用、经济、绿色、美观。这种高度概括,折射着城市治理理念之变。43城市与建筑风貌是城市外在形象
和内质精神的有机统一,是城市文化素质的直接体现。这一特殊属性,决定了业主有钱也不能任性,特别是在涉及公共服务的一些超大体量公共建筑、城市安全的超高层地标建筑,以及事关历史自然文化的保护传承等重点地段建筑,都必须遵循上述方针。此外,文件还明确了“不拆除历史建筑、不
拆传统民居、不破坏地形地貌、不砍老树”的底线,负面“清单”之外则均交给市场决定。建筑工程投入巨大,一旦建成再做拆改可谓劳民伤财。对此,文件强调要完善设计规范和管理制度,从方案设计一开始就强化监管审核,强化城市设计对建筑的指导约束,确保
建筑物在形体、色彩、体量、高度和空间环境等方面符合城市设计要求,避免出现所谓的“木已成舟”现象,最大程度地维护公共利益。44城市和公共建筑一旦建成,即成为一个公共产品,其风貌品质不能由少数人的喜好来决定,更不能罔顾公众感受
。文件首次提出探索城市总建筑师制度,从制度层面确立了城市与建筑物风貌管控的科学性、有效性,从而让专业的力量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建筑是城市文化传承的载体之一,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告别“贪大、媚洋、求怪”,既要守住保护
和传承的底线,也要迈向体现时代审美的“高线”,唯此才能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美丽。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