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秘籍05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美国南北战争160周年、1861年改革160周年) -备战2021年中考历史抢分秘籍(解析版).doc,共(21)页,1.362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33914a72668137d0ed02eaaca07aa2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秘籍05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美国南北战争160周年、1861年改革160周年)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形势变得更加纷繁复杂。19世纪六七十年代,工业革命席卷整个欧洲并开始向世界范围扩展,一些国家为摆脱统治危机和解决内部矛盾
,适应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掀起了一场国家体制改革和革命的狂潮,相发生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和日本明治维新等重大历史事件,俄国、日本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扩展资本主义的力量得到进一步增强。中考考查重点:考点预测一俄国的改
革考点预测二美国南北战争考点预测三日本明治维新考点预测一俄国的改革一、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1.早期俄国:(1)俄罗斯人的祖先是东斯拉夫人的一支,9世纪晚期建立基辅罗斯。(2)13世纪上半叶,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在反抗蒙古人统治的过程中,莫斯科公国逐渐崛起
,到16世纪初统一了俄国。(3)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即位后,正式采用“沙皇”的称号,强化了沙皇的专制权力。2.彼得一世改革(1)背景: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农业和手工工
场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2)时间、人物: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3)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4)方式: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5)
内容:2政治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军事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文化教育推行文化教
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社会生活提倡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6)影响:积极性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局限性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
的障碍3.扩张:1700—1721年,俄国与瑞典进行战争。俄国获胜,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在战争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二)废除农奴制1.原因: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场越来越多,交通运输与对外贸易也比以前发达
。但是,农奴制严重制约了这一时期俄国经济发展。2.背景: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沙皇政府开始酝酿新的改革方案。亚历山大二世认为,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3.开始: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5.影响:积极18
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3消极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拓展01】纵向: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受工业革命、近代化思潮的影响。横向:
在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被迫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俄国割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拓展02】世界近代史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1)通过资产阶级革命,例如英国、法国等。(2)(2)通过资产阶级改革,例如日本、饿国等。(3)通过民族独立战争,例
如美国、拉丁美洲各国等。1、(2020年山东滨州)亚历山大二世即位后,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农民骚动在1859年为90次,1860年为126次,到1861年则猛增到1176次。为解决这一社会危机,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A.废除君主制法令B.废除黑人奴隶制法令C.废除农奴
制法令D.废除土地私有制法令【答案】C【解析】考察点:亚历山大二世改革。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亚历山大二世”、“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解决社会危机”等判断可知,这一事件是俄国农奴制改革。根据所
学知识可知,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法令,使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统治。C正确;1861年农奴制改革并没有废除封建君主制,A错误;废除黑人奴隶制法令是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由林肯颁布的,B错误;废除土地私有制法令是在1917年十月
革命后颁布的,D错误。综上故选C。2、(2020年四川南充节选)改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4材料二(2)阅读材料,提出你对彼得一世改革的看法,并说明理由。【答案】(2)示例一:看法:彼得一世的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
进程理由:重视西方技术文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注重教育,派遣留学生,开办学校。示例二:看法:彼得一世的改革进一步强化了农奴制,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理由:牺牲农民的利益,俄国农民在经济上承受了沉重的负担,在人身方面受到更残酷的奴役。示例
三:看法:彼得一世的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但强化了农奴制,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理由:重视西方技术文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注重教育,派遣留学生,开办学校。但牺牲了农民的利益,俄国农民在经济上承受了沉重的负担,在人身方面受到更残酷的奴役。(此题其它言之有理的答案皆可,要求看法明确,
理由充分。)【解析】(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可知,回答此问,必须先提出观点,再列举理由,可参照下列示例,示例一,从推进俄国近代化的角度来说,彼得一世的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重视西方技术文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注重教育
,派遣留学生,开办学校。示例二,从农奴制的加强角度来说,彼得一世的改革进一步强化了农奴制,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牺牲农民的利益,俄国农民在经济上承受了沉重的负担,在人身方面受到更残酷的奴役。示例三,从积极作
用和消极作用综合来说,彼得一世的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但强化了农奴制,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重视西方技术文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注重教育,派遣留学生,开办学校。但牺牲了农民的利益,俄国农民在经济上承受了沉重的负担,在人身方面受到更残酷的奴
役。考点预测二美国南北战争(一)南北矛盾的加剧1.领土扩张:美国独立后,经济发展迅速,领土不断扩张。到19世纪中期,美国已经成为东临大西洋、西濒临太平洋的大国,工业生产居世界第四位。52.两种经济制度:北方完成了工业革命,南方却以棉花种植园经济为上,大量使用黑奴劳动。英国工业革命后,对棉花
的需求进一步刺激了种植园经济的发展。3.南北矛盾:南北方不同的经济类型的发展,加剧了南北矛盾。南北双方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北方南方为发展本国工业,要求提高关税,抵制外国商品的输入焦点:奴隶制的存废为了扩大棉花等原料出口,换取英国廉价的工业品,反对提高关税主张禁止奴隶制度,建立自由州,发展资本主义力
图扩展奴隶制度,建立新的蓄奴州4.废奴运动:北方一些有识之士坚持主张废除奴隶制,开展废奴运动。他们揭露奴隶制的罪恶,积极帮助黑人奴隶逃往北方。(三)北方的胜利1.战争转折:措施1862年,联邦政府审时度势,颁布了《宅地法
》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内容《宅地法》: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参加北方军队作用《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深
得人心,调动了农民尤其是黑人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战场上的被动局面2.战争结束:1864年,联邦军队围攻“南部同盟”的“首都”里士满。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美国内战以北方胜利告终,避免了美国分裂。3.评价林肯:1865年,林肯被拥护奴隶
制度的狂热分子刺杀。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杰出贡献,得到了美国人民衷心的爱戴,成为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64.美国内战的性质和影响:(1)性质:美国内战实质上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2)影响
: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拓展01】比较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南北战争的异同1、(2020年黑龙江大庆)如图是某同学在整理课堂笔记时提炼出来的部分要点,据此判断他正在学习的主题是A.法国大革命B.俄国
农奴制改革C.美国南北战争D.日本明治维新【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1861—1865年”“《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资产阶级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美国南北战争7有关,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于1861至1865年,期间林肯政府颁布著名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了黑人的积极
性,扭转了战局,南北战争是独立战争之后的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清除了障碍,C正确;法国大革命爆发于1789年,颁布了著名的《人权宣言》,A排除;俄国农奴制改革发生在1861年,废除了农奴制
,使得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不是革命,而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B排除;日本明治维新始于1868年,属于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D排除。故选C。2、(2020年四川南充节选)“我无法呼吸”——连日来在国际舆论场中持续发酵。这声“无法呼吸”,对美
国人来说一点也不陌生。材料二在北方,反对奴隶制的民众组成了2000多个废奴社;在南方奴隶主势力声称实施奴隶制是南方各州的固有权利,如果受到联邦法律的侵犯,蓄奴州有权退出联邦。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解
决了这一问题,美国变成一个真正具有统一主权、统一政治机制的国家。——摘编自杨积讯《论美国<联邦宪法>的长久存续》(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此时美国南北双方矛盾的焦点是什么?指出奴隶制被废除的文件,以及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意义。【答案】(2)焦点:
奴隶制的废存问题措施: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意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奴隶制(统一主权,统一政治机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解析】(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在北方,反对奴隶制的民众组成了2000多个废奴社
;在南方奴隶主势力声称实施奴隶制是南方各州的固有权利,如果受到联邦法律的侵犯,蓄奴州有权退出联邦……”可知,焦点是,奴隶制的废存问题。措施:根据所学和材料二“……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解决了这一问题,美国变成一个真正具有统一主权、统一政治机制的国家”可知,内战
中,美国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考点预测三日本明治维新(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1.内忧: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之下。天皇是名义上的君主,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德川幕府推行闭关锁国
政策,只同中国、荷兰进行有限的贸易。锁国政策造成日本与外界隔绝,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外患:1853年和1854年,美国海军舰队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要求日本打开国门,否则开战。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
口。不久,西方国家接踵而至,幕府统治发生动摇。(二)倒幕运动81.背景:(1)开港通商后,日本经济受到很大冲击,许多手工工场破产。(2)当时,日本的黄金价格低于世界市场的黄金价格,外国人用白银套购黄金,造成日本大量黄金外流,引起市场混乱,物价飞涨。农民、城市贫民和下级武上的处境不断恶化。(3)
面对民族和社会危机,德川幕府束手无策,成为各个阶层唾弃的对象。2.发动:一部分中下级武士采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倒幕运动。3.过程:1868年1月,倒幕派武装在京都发动“王政复古”政变,拥立16岁的睦
仁天皇亲政,强令幕府将军“辞官纳地”。4.结束:1868年,倒幕派粉碎了幕府的武力反扑,结束了幕府统治,改年号为“明治”。1869年,日本首都迁到东京。(三)明治维新1.开始:从1868年起,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
日本,史称“明治维新”。2.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3.内容:政治上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忠君、服从、不怕死的“武士道”精神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的口号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
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4.意义:积极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消极改革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它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拓展01】
比较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点1.相同点:9(1)性质: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作用:都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使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3)局限: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不同点:(1)背景不同:俄国改革前面临着严重的农奴制危机(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没有民族危机;日本不仅有国内危机(幕府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而且面临着外国侵略的民族危机。(2)改革的目的不同:俄国1861年改革旨在缓解社会矛盾,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维护沙皇的统治;而日本改革的目的是摆脱民族危机,建立欧美式资产阶级国家。(3)前提不同:日本在改革前,武装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为维新改革扫清了障碍;俄国在改革前没有发生内战。(4)内容不同:俄国农奴制改革主要是废除农奴制,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日本的改革包括政治、经
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内容,以学习西方为主。【拓展02】日本明治维新给我们的启示:(1)顺应历史潮流的改草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2)(2)应抓住历史机遇,向先进国家学习,引进先进科技,努力发展经济。(3)对外来文
明不能全盘照搬,要吸收精华、别除糟粕。1、(2020年浙江嘉兴)“如果说‘文明开化’主要从精神层面推动了日本的进步,那么‘殖产兴业’则更多地是从物质层面使日本的实力得到了加强。”下列明治维新的举措,属于“殖产兴业”的是A.开始实行征兵制B.大力兴办高等学校C.鼓励兴建工厂
和铁路D.废除全国所有藩国【答案】C【解析】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行地税改革,鼓励“殖产兴业”,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鼓励兴
建工厂和铁路属于“殖产兴业”方面的内容,故C10符合题意;A属于军事方面,B是教育方面,D是政治方面,排除ABD。故选C。2、(2020年贵州遵义节选)改革是一个民族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顺应时代潮流,抓住机
遇,不断改革,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1868年3月,日本新政府颁布了《五条誓文》,内容包括:一、广兴会议,万事决于公论;……四、破除旧来之陋习,一本天地之公道;……《五条誓文》表明了日本改革旧制度、向西方学习的决心,成为明治维新的政治纲领。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明治维新中“破除旧来之陋习”的措施。【答案】(2)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解析】(2)依据材料四“破除旧来之陋习”,就是改变旧的陋习,即生活
方面的改变。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从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在社会生活方面的措施,提倡“文明开化”,即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一、选择题1.(2021·江西南昌
市·九年级一模)“俄国的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俄国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自由劳动力.广阔的国内市场.以及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同时建立了相应的司法体系,加快了俄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材料注重强调了A.农奴制改革有利与加强沙皇专制
统治B.农奴制改革开启了俄国的近代化C.农奴制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农奴制改革的残余依然存在【答案】C【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的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俄国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自由劳动力.广阔的国内市场,以及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促
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符合题意;AB项是彼得一世改革的意义,排除;D项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排除;故选C。2.(2021·江苏省江都区第二中学九年级一模)普希金赞美彼得一世:“用一只专制的手,他勇敢地播下启蒙的种子。”其中的“种子”是指()A.推动改革的手段十分专横B.
废除了农奴制C.开启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D.加强中央集权11【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用一只专制的手,他勇敢地播下启蒙的种子。”结合所学知识,彼得一世改革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但是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
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C正确;ABD与题干“启蒙的种子”不符,排除;故选C。3.(2020·河南许昌市·九年级二模)读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分析其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时间企业数工人数(人)产值(千卢布)1860年996
0079541879年1874200051937A.民主共和制度的确立B.国内外市场的扩大C.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D.生产关系的变革【答案】D【详解】依据“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可以看出,1860年到1
879年,俄国的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发展。依据所学,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有利于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可知,D生产关系的变革
符合题意;A不符合俄国的史实,排除;BC项都有利于推动俄国机器制造业的发展,但不是最主要的因素,排除;故选择D。4.(2020·河南许昌市·九年级二模)学习历史需要将历史概念用层次化的方法组织起来。与“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层次结构相一致的
是()A.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B.《全国工业复兴法》——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范例C.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美国冷战政策D.英国议会——欧洲共同体——联合国【答案】B【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俄国农
奴制出现了严重危机,农奴暴动此起彼伏,严重威胁着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为摆脱农奴制危机,沙皇被迫进行了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中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12奴制的法令。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使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体现了工
业革命后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了新政,《全国工业复兴法》即国家对工业的调整,是整个新政的核心和基础。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
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题干选项中与“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层次结构相一致的是选项B,符合题意;选
项ACD层次结构与题干的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不一致,排除。故选择B。5.(2021·河南焦作市·九年级二模)历史叙述包括史实与评价,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A.美国内战是一场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B.1861年南方军队挑起战争,美国内战爆发C.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美国内战结束D.1860年林肯
当选美国第16任总统【答案】A【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历史史实即历史事实,历史事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评价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BCD三项都是发生的历史真实情况的叙述,属于历史史实,而美国内战是一场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是对美国内战的评论,属于历史评价,所以A项符合题意。综上所
述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6.(2020·河南九年级二模)美国内战前,北方23个州,234万人口,南方7个州只有910万,而且其中有380多万是黑奴。北方年产值15亿美元,130万工人,22000英里的铁路网和丰富的粮食,而南方工业薄弱,年产值1550万美元,工人仅1
1万,铁路也只有9000英里。材料强调了()A.北方实力大大超过南方B.北方人口多于南方C.南方盛行黑人奴隶制D.南方蓄谋发动战争【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材料反映了美国内战前,北方从人口、工业产值、铁路和粮食方面,大大超过南方。A项符合题意,故选A;B
、C两项只反映了材料的一个方面,排除;D选项无法从材料得出。排除。7.(2020·云南玉溪市·)下面是反映近代西方民主发展历程的示意图。其中,上下内容对应错误的一组是13A.AB.BC.CD.D【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一份由美
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公布的宣言,故D符合题意;《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法律性文件,但非是宪法。故A不符合题意;《美国独立宣言》,是北美洲十三个英属殖民地宣告自大不列颠王国独立,并宣明此举正当性之文告。故B不符合题意;依据法国大革命中的内容:“革命形势飞速发展,资产阶级掌握
了政权,不久又颁布《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8.(2021·广东深圳市·九年级一模)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力量进一步增强,下列有关于俄国、美国和日本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的叙
述,正确的是()A.俄美日三国领导人分别是彼得一世、林肯、明治天皇B.俄国和美国都因为颁布了相关法律文献而受到奴隶的支持C.俄国和日本都是通过自下而上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D.俄国、美国、日本都是从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答案】B【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颁布了废除农奴制法令,美
国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因此都因为颁布了相关法律文献而受到奴隶的支持,B说法正确,符合题意;俄美日三国领导人分别是彼亚历山大二世、林肯、明治天皇,A说法错误;俄国和日本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C说法错误;俄国日本都是从封
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美国是由英国的殖民地独立而来,本身没有经历封建社会,D说法错误。故选B。9.(2021·河南许昌市·九年级一模)下图反映了明治维新给日本带来的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B.“殖
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经济14C.“教育立国”,全面学习西方D.“文明开化”,学习西方教育和文化【答案】D【详解】穿上西洋服饰是“文明开化”的表现,新时期的课堂是学习西方教育和文化的表现,所以D符合题意;图示内容和“废藩置县”、“殖产兴业”无关,排除AB;图示内容包括社会习俗变化和教育,C
项没有全面涵盖题意,排除。10.(2021·河南九年级其他模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为顺应时代潮流,世界上许多国家不约而同地进行了改革或革命。某班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并得出结论,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A.AB.BC.CD.D【答案】C【详解】日本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
幕府统治危机,在明治天皇的领导下,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这是一次资产阶级改革,C符合题意;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A排除;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B排除;美国独立战争实现了美国的独立,D排除。故选择C。1、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根据图示,如
图①处应填的正确史实是A.农奴获得人身自由B.生活方式西化C.推行文化教育15D.向西方学习【答案】A【解析】考查点:1861年农奴制改革。依据题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农奴获得一份土地、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准备了条件”,从而得出此事件是1861年农奴制改革,
结合所学知识,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农奴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1861年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从而得出图①处应填农奴获得人身自由。A符合题意;彼得一世改革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B不符合题
意;彼得一世改革推行文化教育。C不符合题意;为了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彼得一世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改革。D不符合题意;故选A。2、对下列图片所反映的俄国、前苏联史实进行解读错误的是A.图1向西方学习,农奴制进一步强化B.图2废除农
奴制,开启了近代化进程C.图3亲自领导起义,十月革命胜利D.图4促进经济社会会发展,弊端日益暴露【答案】B【解析】考查点:俄国农奴制改革。解题思路:四幅图片要求对俄国、前苏联不同时期的史实有准确认识。本题要
求选出错误的选项。图一为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向西方学习,增强了国家实力,保留封建农奴制,走上扩张道路,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图二为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故排除A,B符合题意;列宁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排除C;斯大林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苏联社会经济的发展,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排除D。故选B。3、1863年元月一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
得自由。以上内容出自A.《独立宣言》B.《1787年宪法》16C.《宅地法》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答案】D【解析】考查点:美国内战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等信息可知,通过这一文献美国黑人奴隶获得解放,获得人身自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2年在美
国内战中,为了扭转战局,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告自1863年南方叛乱诸州的奴隶获得自由。D正确;《独立宣言》颁布于1776年,与题不符,A错误;《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建立联邦制民主共和
国,实行三权分立,与题不符,B错误;《宅地法》主要是鼓励人们在美国西部开垦土地,与题不符,C错误。综上故选D。3、历史学习需要对历史事件进行对应关系的分析。下列选项关联正确的是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华盛顿B.明治维新一克伦威尔C.
法国大革命一明治天皇D.美国南北战争一废除黑人奴隶制【答案】D【解析】考查点:美国南北战争。解题思路:题干的“关联正确”是解题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肯领导的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故D符合题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领导者是克伦威尔,排除A
B;明治天皇进行了明治维新,排除C。故选D。4、2020年5月,黑人弗洛伊德之死导致的抗议活动席卷美国。社会学家认为,美国存在种族歧视现象与美国历史上长期存在奴隶制度有关。19世纪60年代,奴隶制被废除了,但其奴
役思想并没有随之消失。对该材料解读错误的是,美国A.独立战争废除了奴隶制B.现在依然存在种族歧视现象C.种族歧视现象有其历史根源D.要消除种旋歧视现象必先摒弃奴役思想【答案】A【解析】考查点:美国南北战争。解题思路:概括
材料可知:19世纪60年代美国废除了奴隶制,但是奴役思想并17没有消失,导致了美国社会至今仍存在种族歧视现象。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的纲领性文件《独立宣言》虽然强调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但是宣言并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事实上天赋人权的享受者也不包括黑人和印度安人。A符合题意
;根据“奴隶制被废除了,但其奴役思想并没有随之消失”可知,美国至今依然存在种族歧视现象。B不合题意;根据“社会学家认为,美国存在种族歧视现象与美国历史上长期存在奴隶制度有关。”可知,种族歧视现象有其历史根源。
C不合题意;根据题意可知,要消除种旋歧视现象必先摒弃奴役思想,D不合题意。综上故选A。5、明治维新期间,政府把铁路和军工企业以外的大部分国营企业无偿或以优惠的价格转让给私人资本家,通过补助金和优惠贷款等形
式给予私人资本家资金支持。这反映了明治政府的哪项改革措施A.“殖产兴业”B.废藩置县C.提倡“文明开化”D.建立新式军队【答案】A【解析】考察点:明治维新。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政府把铁路和军工企业以外的大部分国营企业无偿或以优惠的价格转让给私人资本家”等信息可知,明治政府鼓励私
人资本家发展近代企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在经济的措施是,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A项符合题意。B项废藩置县是加强中央集权上的措施,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提倡“文明开化
”是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建立新式军队是明治维新在军事上的措施,与题干无关,排除。6、下列图片信息体现出明治维新时期的哪项主要措施A.废藩置县B.文明开化C.地税改革18D.殖产
兴业【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明治维新时期模仿西方生活方式和教育普及率,与明治维新采取的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有关,故B符合题意;ACD是明治维新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改革措施,排除。故选B。7、幕府统治结束前的3个世纪中,日本人口停滞在2600万人左右。经过
明治维新的半个世纪,增加到5000万人以上。工厂林立,到处是冒着黑烟的烟囱。身份等级和职业限制被打破,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城市里普及了电车,近郊电车也相继开通。1912年电话网遍布大小城市,30多个主要町村也通了电话
。材料主要表述了明治维新的A.背景B.经过C.特征D.结果【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经过明治维新的半个世纪,……1912年电话网遍布大小城市,30多个主要町村也通了电话”可知,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
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由此可见,材料所述现象是明治维新以后出现的,是结果,故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8、比较学习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
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相同点是A.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B.废除了农奴制C.摆脱民族危机D.废藩置县【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通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明治维新,俄国和日本先后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A正确;题干要求归纳二者共同点,废除农奴制独属于1861年农奴制
改革,不符合题意,B错误;19世纪中期,美国利用黑船事件强迫日本打开了大门,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日本进行明治维新。但是俄国在改革前没有沦为他国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不存在民族危机。因此摆脱民族危机不是二者的共同背景,C错误;19废藩置县是日本明治维新改革
的措施,俄国农奴制改革措施不包括这一点,D错误。综上故选A。9、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九年线(6)班学习小组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得出明治维新与戊成变法的不同点是A.面临民族危机B.主张办新式学堂C.训练新式军
队D.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答案】D【解析】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最大的不同点是结果不同,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中国戊戌变法遭到失败,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BC属于共同点,故选D。10、日本明治维新后,在社会上出现了兴建洋房洋楼的热测,这源于明治维新A.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
县B.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C.发展近代工业,改革地税D.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在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日本明治维新后,
在社会上出现了兴建洋房洋楼的热测,这源于明治维新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故D符合题意;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属于明治维新政治方面的措施,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属于明治维新军
事方面的措施,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发展近代工业,改革地税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排除C。故选D。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材料二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明治政府兴建了现代化交通、通信和教育等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支撑了工业
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日本民众承担了快速工业化带来的社会和政治成本。1873年农民的土地税占据了农民谷物收益的40%—50%,在明治发展的开头几年相当于政府财政收入的90%。购买工业设备的外汇主要来自于低工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纺织品出口。——摘编自《新全球史》材料三明治天皇一
改过去天皇涂脂抹粉之形象,以断发蓄须、军装戎马之形象做出表率,皇室开启西方近代饮食习惯,这种先导性示范效应很快影响到普通日本国民。明治时期思想家森有礼以“开启民智、文明开化”为己任,通过刊物引导日本国民移风易俗,教育家福泽谕吉创办学堂,培养具备西方近代知识和国际视野的学生。——摘编
自《明治维新如何让日本移风易俗》(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日本社会面临着怎样的危机。(2)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指出各种社会力量在日本近代社会转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3)综上所述,面对社会发展,你认为不同的社会力量应该怎样承担好自己的责任?【答案】(1)面对侵略,沦为半殖民地的危
机;阶级矛盾尖锐,幕府统治遇到危机。(2)明治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农民的土地税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资金;日本皇室学习西方生活方式起到了示范民众的作用;明治维新时期的思想家积极宣传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引领社会习俗的变化;明治时期的教育家创办新式学堂,
培养新型人才。(3)面对社会发展,政府应不断调整政策,以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政府要协调农业和轻重工业的比例,促进经济稳步增长;先进知识分子要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教育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
。【解析】(1)根据图一中的“被迫开放的港口”、“主持倒幕运动的四强藩”以及图二的物价变化趋势,得出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以及幕府的统治危机。(2)“明治政府兴建……”可得出日本政府采取的措施,推动了日本的发展。”日本民众
承担了快速工业化带来的社会和政治成本”和“1873年农民的土地税占据了农民谷物收益的40%—50%,在明治发展的开头几年相当于政府财政收入的90%。”可得出农民阶层为日本近代社会转型做出的贡献。“皇室开启西
方近代饮食习惯,这种先导性示范效应很快影响到普通日本国民。”可得出皇室在文明开化方面所起到的引领作用。“明21治时期思想家森有礼以”开启民智、文明开化“为己任,通过刊物引导日本国民移风易俗,教育家福泽谕吉创办学堂,培养具备西方
近代知识和国际视野的学生。"可得出明治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对日本近代社会转型所起到的作用。(3)通常出现“综上所述”时,要根据上边所写的答案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