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安徽省宣城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共(11)页,392.015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314f08ea4f4d99c3f4cd7d5d0eb280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宣城六校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联考生物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
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本卷命题范围:必修③+选修①/③。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一)必考题1.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能运输激素,而组织液不能运输激素B.
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C.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D.血浆和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都易引起组织水肿2.右图表示人体中甲、乙、丙、丁4种体液之间的关系。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表示组织液,丙表示淋巴B.丁中可能含有血红蛋白C.乙中可能含有神经
递质D.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可发生在甲中3.下图表示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甲可代表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等B.兴奋传至丙的过程仅依赖于电信号传导C.丁可代表肾小管和集合管D.水盐调节过程有神经调节和体液
调节的共同参与4.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射活动必需要有大脑皮层的参与B.大脑皮层S区受损的患者不能写字C.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失去运动能力D.适当刺激引起的效应器反应不一定是反射5.神经细胞静息
状态下的膜电位表现,以及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A.外正内负;K+通过被动运输运出神经细胞B.外负内正;K+通过主动运输运出神经细胞C.外正内负;Na+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神经细胞内D.外负内正;Na+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神经细胞内6.下图是人
体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b段与ef段血糖浓度上升的原因相同B.bc段与de段血液中胰岛素含量变化趋势相同C.ef段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D.胰岛素分泌既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递质的影响7.BearGrylls主持写实电视节目《荒野求生》,模拟探险家
在极为恶劣的环境下为脱离险境,设法寻找回到文明社会的路径。有关人体在不同环境中生理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炎热环境中,汗腺分泌增加、毛细血管舒张B.人在恐惧紧张时,肾上腺素增多,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快C.人体产生的激素通过特异性载体
运输给相应靶器官、靶细胞D.人长时间不吃饭、不喝水,体内抗利尿激素和胰高血糖素增多8.右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其中M、N、P为结构,a、b、c为激素,①②表示相关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作用的靶器官只有M、NB.①②过程体现了激素的分级调节C.寒冷刺激时,a分泌增多,b分泌减少
D.c分泌不足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9.我国已有五款新冠病毒疫苗获批使用,预计至6月20日,安徽省40%以上的常住人口将完成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下列有关预防接种和过敏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A.预防接种是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获得特异性免疫B.过
敏反应是指人在再次接受抗原刺激时发生的反应C.预防接种有记忆细胞产生,过敏反应无记忆细胞产生D.预防接种一般无个体差异,过敏反应存在明显个体差异10.抗体存在于脊椎动物的血液等体液中,以及某些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具防御作用。关于抗体的叙
述错误的是A.浆细胞分泌的抗体有的可能成为膜蛋白B.能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原未必来自病原体C.有抗体参与的免疫反应不一定都利于稳态的维持D.人体内不同的浆细胞分泌的抗体不同是由于基因组成不同11.研究人员为探究植物生长素的作用,设计如下实验:将胚芽鞘尖端放在琼
脂块上并给予单侧光照,如图1;一段时间后,将A、B琼脂块分别置于相同的去尖端胚芽鞘甲和乙的一侧,数天后生长结果如图2,该实验能得到的结论是A.光照导致向光侧生长素的分解B.单侧光干扰生长素向下运输C.胚芽鞘甲生长速度快于乙D.B琼
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多于A12.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赤霉素和乙烯都能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成熟B.播种前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浸泡种子可促进其萌发C.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对植物的生长具有拮抗作用D.秋天落叶中脱落酸的合成量增加既受基因调控也受环境影响1
3.为探究植物甲根、芽对生长素敏感性的差异,某同学以不同浓度的NAA处理萌发的植物甲种子,10天后分别测定植物甲幼苗根、芽的长度,结果如下表。有关分析正确的是NAA浓度/ppm10110-110-210-310-40根长/mm6323757266
0668612578芽长/mm64474726685675620574A.实验中的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B.促进根伸长的最适NAA浓度抑制了芽的伸长生长C.低于最适浓度时,NAA对根生长的促进效应随浓度的增加而加强D.NAA浓度为10-1ppm时,对
根、芽的作用效应,体现了NAA作用具有两重性14.关于种群密度和群落丰富度调查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鼠妇时,用记名计算法统计其丰富度B.调查森林植被的丰富度可用样方法,需对
各个样方取平均值C.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取样时,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D.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只能用标志重捕法15.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不一定都导致群落结构更复杂B.维持牧草和放牧量的适宜比例能保证草原群落不发生演替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所有种群的
数量变化都符合“S”型曲线D.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的改变不会导致种间关系发生改变16.右图表示某种群的增长速率随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a、c点种群数量相等B.a、c点种群年龄组成不同C.a、c两
点种内斗争程度相同D.若环境条件不变,该种群的K值为2b17.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之前应静置一段时间B.将培养液滴到计数室中盖上盖玻片后镜检C.当一个小方格中酵母菌数目较多时应适当稀释D.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计数四条边上的细胞
数18.某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五个种群,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一年内各种群同化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的单位相同)。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种群甲乙丙丁戊能量2.6411.810.200.48226.5A.甲是初级消
费者B.乙和丙之间有捕食和竞争关系C.表中缺少的生态系统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2%19.有关生物多样性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大量开垦森林、草地等B.我国实行的二孩政策可提高
出生率,主要目的是调整年龄组成C.全球气候变化、土地荒漠化及雾霾等都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D.外来物种入侵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引入其天敌是最有效的控制措施20.右图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代表湿地生态系统的三种成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分别代表分解者和生产者B.
图示过程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该湿地中植物的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D.丙用于自身呼吸作用的能量不属于丙同化的能量人工湿地(二)选考题(第21~25题为[选修①:生物技术实践],第26~30题为[选修③: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考生根据要求从选修①或选修③选择做答。
)21.某研究小组从有机废水中分离微生物用于废水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后进行灭菌B.转换划线角度后需灼烧接种环再进行划线C.接种后的培养皿须放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D.培养过程中每隔一周观察一次22.下图是酸奶制作的简易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高压蒸汽灭菌锅对发酵罐和鲜奶进行无菌处理B.乳酸发酵菌种和醋酸发酵菌种都属于原核生物C.保温发酵过程中要适时打开发酵瓶盖放出气体D.酸奶发酵的适宜温度比果醋发酵的适宜温度要低23.下图表示利用固定化葡萄糖
异构酶来生产高果糖浆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固定葡萄糖异构酶时,方法2对酶活性的影响比方法3的小B.在生产过程中,须严格控制好pH、温度、溶解氧等环境因素C.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控制阀调节果糖流出的速率以
保证反应充分进行D.由于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活性不会降低,此反应柱可持续用于生产24.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和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获得单菌落B.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含酚红的培养
基可选择和鉴别尿素分解菌C.同种微生物形成的菌落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较为稳定D.经选择培养后,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25.下列实验方法及其结果,错误..的是A.血红蛋白提取时,新鲜猪血加抗血凝剂和生理盐水后离心洗涤可去除杂蛋白B.海藻酸钠在水中溶解速度慢,
需通过水浴加热加速海藻酸钠溶解C.用萃取法提取植物有效成分时,萃取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D.用二苯胺试剂鉴定DNA时,在沸水浴条件下溶液呈紫色26.下图示“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的培育过程,其中①~⑤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组织或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表示低渗溶液中用纤维素酶和果
胶酶处理植物细胞获得原生质体B.e是一团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薄壁细胞C.可根据质壁分离现象鉴别杂种细胞的细胞壁是否再生D.植物有性杂交和体细胞杂交都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27.下图为受精作用及胚胎发育示意图,a、b代表两个发育时期,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A.①过程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B.②过程通过有丝分裂增殖C.一般情况下,胚胎发育到③过程开始发生分化D.处于a、b时期的胚胎中均具有囊腔28.下列有关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和胚胎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细胞团细
胞分裂、分化成各种组织和器官,滋养层细胞发育成胎膜和胎盘B.卵裂期胚胎中细胞数目不断增加,但胚胎的总体积不增加或略有缩小C.胚胎分割移植时要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D.移植用的胚胎一般取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时期的,不同生物移植时期是相同的29.以下对于胚胎移植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良种畜群迅速扩大,加速了育种工作和品种改良②在世界范围内,胚胎移植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大量节省了购买种畜的费用③利用胚胎冷冻保存技术,建立胚胎库,存品种资源和濒危物种④在肉用家畜的生产中,一次给受体移入多个胚胎,可增加双胎和多胎的比例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30.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能量传递效率并未提高第Ⅱ卷(非
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本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一)必考题31.(7分)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对“过量使用生长激素可降低胰岛B细胞的敏感度”进行验证。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材料及用具:健康小鼠若
干只、生长激素溶液、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血糖含量检测仪、注射器、胰岛素等。(1)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检测指标是______。(2)实验前应给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饲喂等量且大量的______。(3)为了进一步证实生长激素确实是通
过降低胰岛B细胞的敏感度,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高血糖,在上述实验中除生长素溶液外,还需给实验组小鼠注射______,并检测其血糖含量变化。(4)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浓度比正常人高,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较差,使体内血糖浓度升高,导致患者尿中出现葡萄糖。据此
推测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与正常人相比会______(填“高”或“低”),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6分)回答下列与植物激素相关的问题(1)为验证幼苗顶端弯曲生长的原理,
某同学按图甲进行了实验,其实验结果为______。(2)将化豌豆幼苗茎切段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结果如图乙所示。①该结果______(填“能”或“不能”)体现生长素对离体的豌豆茎段的生长具有两重性。②将相同的茎切
段浸没在某一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测得其生长量为acm,为进一步确定其浓度,将待测生长素溶液稀释为原浓度的一半,取原相同切段浸入,测得其生长量为bcm,则结论是______.33.(7分)图甲是某林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其
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为特定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系统的功能除图甲所示的物质循环以外,还有______。图甲中,①②③过程中碳分别以______的形
式进行流动;图乙中的植物对应图甲中的______(填字母)。(2)图乙中,既含有初级消费者,又含有次级消费者的生物类群有______。(3)若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要考虑的因素是____
__。(4)若该生态系统中,鼠害和虫害导致草原退化,原有的生态平衡难以恢复,说明______。(二)选考题(第34~35题为[选修①:生物技术实践],第36~37题为[选修③: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考生根据要求从选修①或
选修③选择做答。)34.(15分)下面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和某同学设计的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完成图1中的实验流程,则矩形框内应为______。(2)图2装置中的充气口在______过程中要关
闭,而排气口在该过程中应不时开放,目的是用来排除______。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用______来检测。(3)葡萄酒自然发酵时,作为原料的葡萄不需要灭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4)利用图2
装置进行发酵,由果酒转变成果醋的制作时,需要改变的环境条件是______(答出两点),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35.(15分)多氯联苯是一种对人体有很大危害的有机物,呈油状,污染土壤后很难清除。研究发现部分酵母菌具有分解多氯联苯的作用,科研人员计划从受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高效分
解多氯联苯的菌株。回答下列问题:(1)筛选分解多氯联苯的菌株时,应接种到以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______。(2)若要测定培养液酵母菌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若用______法统计菌落数,为检验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成功,在涂布接种前,
应随机取若干______进行培养一段时间。(3)将1mL酵母菌溶液稀释103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人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92、98、101。据此可得出,每升溶液中酵母菌活菌数为______。(4)若纯化获
得的菌种使用频繁,可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首先将菌种接种到试管的______培养基上,在合适的温度下培养,当菌落长成后,将试管放入______℃的冰箱中保存保藏。这种方法保藏菌种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6.(15分)研究发现从锥
形蜗牛体内提取出的毒液有望帮助人类开发出超级速效的胰岛素。研究表明锥形蜗牛毒蛋白(Con-InsG1)能加速受体细胞信号转换,比人类胰岛素能更加快速地发挥作用。因此制造这类“速效胰岛素”以及利用转基因技术实现批量生产成为Ⅰ型糖尿
病治疗的新思路。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基因工程制造Con-InsG1的过程中,建的基因表达载体一般包括目的基因、______、标记基因和复制原点,其中标记基因的作用是______。基因工程中需要DNA连接酶,根据酶的来源不同分为两类,其中______既可以“缝合”双链DNA片段互补的粘性末端
,又可以“缝合”双链DNA片段的平末端。(2)为了获得目的基因,可以通过提取分析Con-InsG1中______的序列推知毒蛋白基因的______。获得的目的基因可通过______技术进行大量扩增。(3)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体内,一般先用Ca2+
处理大肠杆菌使之成为______细胞。(4)经过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获得的Con-InsG1活性未能达到期待的“速效胰岛素”的生物活性,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______。37.(15分)已知细胞合成DNA有D和S两条途径,其中D途径能被氨基嘌呤阻断。人淋巴细胞中有这两种D
NA的合成途径,但一般不分裂增殖。鼠骨髓瘤细胞中尽管没有S途径,但能不断分裂增殖。将这两种细胞在培养皿中混合,加促融剂促进细胞融合,获得杂种细胞,并生产单克隆抗体。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上图,制备单克隆抗体涉及的生物技术有______。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抗体与常规
的血清抗体相比,最大的特点是______。(2)图中,②过程还需向培养液中通入CO2,其目的是______;④过程表示杂交瘤细胞的扩大培养,其既可在体外培养,也可注射到小鼠______内培养,体内培养与体外培养相比,其优点是______。(3)为了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杂交瘤细胞,要向③过程的培养液
中加入______,理由是杂交瘤细胞可利用______途径合成DNA,从而才能在该培养液中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