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寒假必做12卷】2021年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卷01(山东专用)(解析版)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3 页
  • 大小 1.094 MB
  • 2025-02-2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三寒假必做12卷】2021年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卷01(山东专用)(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三寒假必做12卷】2021年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卷01(山东专用)(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三寒假必做12卷】2021年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卷01(山东专用)(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三寒假必做12卷】2021年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卷01(山东专用)(解析版).docx,共(13)页,1.094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297dbece1e9453535e1a559242b3f6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021年高考全真模拟卷01(山东专用)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

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

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孔子认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孟子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孔孟思想反映了A.重建贵贱有序社会的理想B.新兴地主阶级的

政治诉求C.儒家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D.治国理政的不同路径选择【答案】C【详解】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这都体现了儒家治国理念中的民本思想,C正确;民贵君轻思想与“贵贱有序”不符,排除A;孔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排除B;孔孟思想的治国理政

思路是一致的,排除D。2.西周将商人集中管理,为他们提供衣食,驱使他们为政府服务。春秋战国时,商人自由经商,四处游走,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这一变化表明A.抑商政策出现上下背离B.官府控制商业局面被打破C.追逐利润导致农业衰退D.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答案】B【详解】材料“春秋战国时,商人自由经商,四处游走”体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打破了工商食官的局面,商人活动较为2自由,B正确;AC与材料无关,排除;当时的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开始兴起,D排除。故选B。3.范仲淹、王安石、吕蒙正韩琦无疑全是声名卓著的宋朝宰辅,他们的女婿中居然有五人门第不足称道,

以至家世难于考索。这些小小的八品芝麻官竞然做了宰辅家的乘龙快婿,这与唐代宰相往往“女为王妃,男尚主"相比,差别显而易见。以上变化主要反映了A.商品经济的繁荣B.门阀世族的衰落C.科举制度的发展D.自我意识的觉醒【答案】C【详解】材料旨在说明唐宋官宦家庭择婿标准由重门第到重才学的变化。

从材料中的宋朝宰辅的女婿“家世难于考索"和“八品芝麻官”等信息可知,他们多来自于科举人仕,C正确;商品经济的发展与选婿重才学无关,排除A;门阀的衰落是次要原因,排除B;D与题意无关,排除。4.下图所示为《孝文帝改革后的民族融合与北朝文学

研究》的目录(部分)。这反映出孝文帝改革的特点是目录自序绪论……第一章孝文帝改革后的北魏文化转型与文学发展(上)……第二节宗室贵族的文化渐变与文学创作一元魏宗室贵族文化转变的性质二元澄、元顺父子对汉文化的态度及其文学创作三元祯、元英、元熙祖孙

三代的文化渐变与文学活动第三节文化转型的余响及元魏贵族文学水平的质变……A.思想解放B.文化东传C.推行汉化D.政治变革【答案】C【详解】根据《孝文帝改革后的民族融合与北朝文学研究》目录中的内容,特别是“北魏文

化转型”“(改汉姓后)元3澄、元顺父子对汉文化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的特点,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具有思想解放的特点,A项错误;文化东传与材料内容及北魏孝文帝改革不符,B项错误;政治变革与课题《孝文帝改革后的民族融合与北朝文学研究》研究内容不符,

D项错误。5.明朝后期,耶稣会传教士罗明坚初至中国传教时四处碰壁,做了善事也会遭恶意猜测。后来,他专注于教理书籍的著述,受到明朝官员的好评。利玛窦因编译出版了十几种中文书籍而轰动士林,有工匠为了高价销售货物而托名是利玛窦的发明。这反映出A.中国社会尊崇文化的传统B.士民普遍接受基督教义C.西方科技

占据了优势地位D.程朱理学受到猛烈冲击【答案】A【详解】罗明坚和利玛窦都是因为进行书籍的著述而受到推崇,这说明中国社会具有尊崇文化的传统,故选A;B项说法过于夸张,不符合史实,排除B;明朝后期西方科技并不可能在中国占据优势地位,排除C;材料仅反映了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情况,并不能说明程朱理学受到猛

烈冲击,排除D。6.下表是清代两湖地区人口、耕地及米价统计表(部分),综合表格可知,米价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年份人口数(万人)耕地数(万顷)耕地负荷数(人/顷)米价(千文/石)1734年533.680.06.70.5751753年1651.483.119.91.012178

4年3283.289.836.61.4121820年4799.295.050.52.432A.稻米的产量不断提高B.商品经济的发展C.稻米生产技术的进步D.人口增长较快【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清代因取消了人头税,人口大量增长,耕地负荷数也随之增长,导致米价上升,故D项正确;技术进步,产量提高米

价应该下降,排除AC;B项与米价变动没有直接关系,不是其主要原因,排除B。7.据研究,到清末民初时,洋纱以及中国国内生产的机纱共抢占了农村织布市场所用纱量的50~70%的份额,而在1894年则只有23%左右。同期,进口洋布以及国内生产的机布只占全国棉布市场的30%。这说明4当时A.

传统自然经济开始瓦解B.农民市场意识有所增强C.中外纺织企业竞争激烈D.农村经济结构根本改变【答案】B【详解】据材料可知,清末民初的农村逐渐以购买机纱织布取代了土纱织布,而消费的布匹却仍以土布为主,机布难以拓展农村市场。这说明这一时期的农民已经重视纺织生产的成本问题,市场意识有所增强,故B项正确;

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农民的纱、布消费问题,没有涉及中外纺织企业的关系,故C项错误;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占据着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故选B。8.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

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这种观点在研究中国近代化的问题上叫“危崖转石”(转石效应)的史学范式。在中国近代史上符合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A.新文化运动B.辛亥革命C.洋务运动D.戊戌变法【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经济体制改革初

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洋务运动引入西方技术,随之而来的是西方的思想冲击中国,而且在洋务运动影响下,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民族资产阶级出现,引发了政治、思想领域的变革,因此洋务运动符合“转石效应”,C正确;新文化运动、辛亥

革命、戊戌变法不属于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排除A、B、D。9.1920年,在《新青年》杂志中对利和“民主”有关理论正面评价的关键词使用有404次,负面评价使用达764次。而与“革命"相关的关键词几乎都是正面评价。这反映了A.西方资本主义道路被抛弃B.新文化运动前期作用

有限C.时局变迁推动思想的演变D.中国革命已走上正确道路【答案】C【详解】1920年,《新青年》的正面评价越来越倾向于革命,这意味着当时知识群体倾向于用革命手段解决中国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有关,说

明时局变迁推动了思想的演变,C正确;A表述绝对,排除;新文化运动前期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基础,排除B;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意味着中国革命走上了正确的道路,排除D。510.苏格拉底不再着重研究宇宙、自然等问题

,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其意在A.注重提升公民素质B.捍卫雅典民主制度C.挽救雅典城邦D.扩大公民基本权利【答案】C【详解】苏格拉底

由研究自然问题转向人类本身的问题,研究“正义”“非正义”“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这说明苏格拉底研究的内容试图解决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挽救雅典城邦,故C选项正确;提升公民素质不是其主要目的,故A选项错误;苏格拉底的研究试图解决雅典

民主政治的局限性,与捍卫民主制度无关,故B选项错误;苏格拉底的研究在于培养真正的“治国人才”,与扩大公民的基本权利无关,故D项错误。11.美国学者彼得·盖伊指出:“如果说启蒙哲人是一个家族的话,那么这是一个喧闹的家族,他们是战友,而且常常有着深厚的私人友谊;

但是,除了以推动共同的事业为最大乐事外,其次就是以批判战友为乐事了。”这可以用来说明启蒙思想家A.缺乏人文主义的情怀B.践行了理性主义的原则C.言行出现相悖的现象D.忽视了道德的核心价值【答案】B【详解】美国学者肯定启蒙思想家们团结起来与封建主义斗争的战

友情谊,赞誉他们共同推动思想解放运动的同时,具有“批判战友”的勇气,可以用来说明启蒙思想家践行了理性主义的原则,B项正确;启蒙思想家发展、丰富了人文精神,并不缺乏人文主义的情怀,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启蒙思想家们的言行“相悖”,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启蒙思想家们忽视了道德的核心价值

,D项错误。12.1916年1月,中法就招募华工到法国做工之事进行磋商,由于当时中国尚守“中立”,中方以惠民公司名义,由商人出面招募华工。此后不久,英国的华工招募计划也开始正式启动。以上史实反映出A.列强在全球掠夺劳动力B.军阀混战导致民众积极出洋谋生C.

英法无视中国军事力量D.战争导致交战各国人力资源紧张【答案】D【详解】6一战爆发一年多,法国、英国两国便想方设法从当时仍处于“中立”状态的中国招募华工,反映出战争导致交战各国人力资源紧张,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列强在全球掠夺劳动

力”,A项错误;1916年初,中国处于袁世凯统治之下,还未出现军阀混战的局面,B项错误;英法无视中国军事力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13.对以下“政治电路图”解读正确的是A.议会粉饰君主专制B.虚位君主统而不治C.国家权力间制约与平衡D.民主共和之路举步维艰【答案】A【详解】根据材

料信息可知,“皇帝”相当于电源,说明皇帝拥有一系列的实权,因此材料反映的是德国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君主专制是实,民主是虚,故选A;B项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而非德国,排除;该“政治电路图”特别突出了皇帝的地位与作用,没有反映国家权力间的制衡,排除C;德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而非民主共和制,排除D

。14.在1872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別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这体现出马克思主

义A.开始成为工人运动的指南B.暴力革命的理论已经过时C.随时代的发展而自我完善D.基本原理没有特别的意义【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別的意义”等信息可知,说明马克思主义中的革命措施已经不符合时代需要,即暴力革

命的理论已经过时,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马克思主义是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但材料内容没有强调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运动指南的作用,A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某些革命措施已没有特别意义,暴力革命的理论已经过时,没有强调其自我完善的特点,C项错误;材

料内容主要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中某些革命理论没有特别意义,不代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没有特别的意义,并且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15.著名作家龙应台写道:“全球化跟国际化这样子排山倒海而来的时候,它对我们最大的挑战可能是,你到底找不找得到

那一个铁轨跟铁轨衔接的地方。也就是西方跟东方,现代跟传统,旧的跟新的,衔接的那个点。然后找到那个点之后,大概就可以在席卷而来的那个全球化的大浪里头,找到自己真正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了。”这里,龙应台主张()A.全球化要实现西方化B.全球化前提是区域化C.全球化要立足民族化D

.全球化浪潮不可逆转【答案】C【详解】龙应台认为在全球化浪潮中,只有找到西方跟东方,现代跟传统,旧的跟新的,衔接的那个点才能够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稳脚跟,这意味着其主张全球化过程中不能抹杀民族性,反而应当立足民族化,C正确;

题干主旨是全球化中要强调民族性而非西方化,排除A;B与题无关,排除;D脱离材料主旨,排除。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春秋战国间

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8答案:信息1:春秋时期的晋国被韩、赵、魏三国取代(或答三家分晋)。说明: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壮大,分封制日益遭到破坏。信息2:宋鲁吴越等国消失,诸候国数目逐渐减少。说明:说明

大国兼并小国,有利于局部统一,统一趋势加强。信息3:战国时期北方边境出现了长城说明:周边少数民族强大起来。信息4:出现了新兴城市,多为都城,如邯郸、大梁等。说明:生产力有了显著提高,封建经济逐步发展起来。其他言之有理的,也可酌情得分。【详解】根据地图信息并结合所

学可以看出,春秋时期的晋国被韩、赵、魏三国取代(或答三家分晋)。分析时主要从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壮大,分封制日益遭到破坏这一角度概括。通过观察可得出信息2,宋鲁吴越等国消失,诸候国数目逐渐减少。说明当时大国兼并小国,有利于局部统一

,统一趋势加强。从图2上的长城入手进行分析,可得出战国时期北方边境出现了长城。说明是可概括得出周边少数民族强大起来。提取其它信息进行分析亦可。17.《兴国调查》(12分)1930年10月,毛泽东在江西新余县罗坊镇找了来自兴国县刚入伍的农民开了一星期的座谈会,写成《兴国调查》。

调查近4万字。下面是其目录及简介: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为《兴国调查》撰写一份简介。(要求:多角度提取信息,分析全面,解释合理,不少于150字)答案:9【答案示例】伴随红军和井冈山等成为革命根据地地发展,为更好了解农村基本情况,毛泽东在深入调查农民家庭的

基础上写成《兴国调查》。《兴国调查》包括:地主和富农人口少但占有土地比重大;农村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分出封建剥削的土地革命;成立了苏维埃政权和赤卫队等革命武装组织。《兴国调查》通过大量一手资料,进一步认识了农民在民

主革命中的地位作用;完善了党的土地革命路线;为保卫和发展根据地及苏维埃政权建设提供决策依据;“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也成为党的优良作风影响深远。【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标准答案。解答本题应该根据材料内容和所学组织相关

答案。本题要求给《兴国调查》撰写一份简介,结合材料和所学内容可从《兴国调查》撰写的目的、内容和意义等方面对其进行简要介绍。如伴随红军和井冈山等成为革命根据地地发展,为更好了解农村基本情况,毛泽东在深入调查农民家庭的基础上写

成《兴国调查》。《兴国调查》包括:地主和富农人口少但占有土地比重大;农村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分出封建剥削的土地革命;成立了苏维埃政权和赤卫队等革命武装组织。《兴国调查》通过大量一手资料,进一步认识了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作用;完善了党的土地

革命路线;为保卫和发展根据地及苏维埃政权建设提供决策依据;“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也成为党的优良作风影响深远。18.文物是人类社会历史文化遗存的证物,它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事物的本来面貌,是人类文明传承发展的一一种印记。以物证史、以图证

史,以文物来见证和讲述共和国这70年不平凡的历程,能够还原历史,唤起、恢复和构建我们的记忆,再现那些值得人们回忆的历史片段。10任选其中一幅图片,提取材料信息,说明其对共和国历史的史料价值。(15分)答案:【参

考示例】选择图4信息提取: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十八位农民以“托孤”方式,冒着极大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实行“大包干”,这一“按”竟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它改变了中国农村发展史,拉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创造了“敢想敢干

,敢为天下先”的“小岗精神”。史料价值:这个惊天动地的契约,见证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也见证了中国农民“敢为天下先”、自下而上自发探索的主人翁精神,是研究中国改革开放史特别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一手史料【详解】解答本题,首先要提取出相关信息,明确图片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或主题。如图

1是1954年一届人大会议召开,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反映的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图2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反映的是新中国外交成就;图3是1977年恢复高考,反映的是结束“文革”、拨乱反正;图4

是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反映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艰难起步。然后从共和国发展史的角度,深刻认识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和史料价值。19.“炉边谈话”是罗斯福通过广播的形式向美国民众进行政策解读、宣传乃至社会动员的演讲方式。阅读材11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贯穿

罗斯福新政始终的炉边谈话表(部分节选)——摘编自李庚《罗斯福新政与关国千预型政府职能模式的兴起一一以炉边谈话为线索》(1)编写一幕当时美国民众议论罗斯福新政炉边谈话的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炉边

谈话的主要内容;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10分)(2)结合罗斯福炉边谈话名称及主题的变化,说明新政对美国经济、政治所产生的重大影响(6分)。答案:(1)示例主题:罗斯福新政与民生问题。民众1

:总统说了,政府将会对银行进行调查和监管,并允许规范的银行重新开业,并承诺成立联邦保险公司对其进行担保,我想大家可以放心地把钱存到银行,而不是担惊受怕地放在家里。民众2:是啊!总统刚刚做过保证,“将钱存入新开张的银行比放在床垫底下更安全

”,我们应该支持我们的总统,重拾信心,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战胜恐惧。民众3:听说政府将会对我们的工业、企业进行调整,还制定了各行业的工业、企业必须遵守的规章,并认为我们工人有权组织起来,通过自选代表与雇主

谈判,签订“集体合同”,规定了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民众4(普通工人):这太好了,有利于我们收入的提高。民众5(资本家):这是对我们富人“敲竹杠”,政府管得也太宽了吧,这简直是法西斯。12民众6(评论者):罗斯福是在以尽量避免国有化的

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这利于克服美国的经济危机,根本上仍是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民众7(总统的拥护者):我将总统的照片剪下来,贴在收音机上。“首都与他们的距离,不比起居室里的收音机远”。(2)从政府职能变化的角度:罗斯福新政带动了美国政府职能模式从保护

型政府模式向干预型政府职能模式的转变。从炉边谈话的名称和主题看,罗斯福政府通过新政加强了国家对金融、工业、农业的全面干预;1939年,欧洲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通过战时动员、建立战时经济等方式进一步掌握了政府干预市场的主导权.从三权分

立的政治角度: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导致行政权不断扩大,这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固有的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权力结构。罗斯福通过亲民的炉边谈话的方式,赢得了民众对其政策的支持,并以此来为政府干预经济奠定與论基础,使政府的行政权得以影响到国会的立法权,在“三权分立”的结构

中,罗斯福利用公众舆论对国会和高法院施加压力,甚至在第二次“百日新政”期间借此压力来改组司法机构以推进新政。(“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详解】(1)要求学生编写一幕发生在1933年民众议论罗斯福新政

炉边谈话的对话场景,学生要注意这些民众应代表不同阶级或阶层,且不同阶层的人会对该政策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另外,要注意对话应该简单明了,但要切合该民众所代表的阶层。(2)说明新政对美国经济、政治的影响,学生可结合所学知识从对美国政府职能变化、民主政治、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角度展来阐述。如从政府职

能变化的角度,罗斯福新政带动了美国政府职能模式从保护型政府模式向干预型政府职能模式的转变。从炉边谈话的名称和主题看,罗斯福政府通过新政加强了国家对金融、工业、农业的全面干预;1939年,欧洲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通过战时动员、建立战时经济等方式进一

步掌握了政府干预市场的主导权。从三权分立的政治角度,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导致行政权不断扩大,这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固有的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权力结构。罗斯福通过亲民的炉边谈话的方式,赢得了民众对其政策的支持,并以此来为

政府干预经济奠定與论基础,使政府的行政权得以影响到国会的立法权,在“三权分立”的结构中,罗斯福利用公众舆论对国会和高法院施加压力,甚至在第二次“百日新政”期间借此压力来改组司法机构以推进新政。13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5618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