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课件(老高考旧教材) 专题5 文言文阅读.pptx,共(111)页,3.477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273fed42b4f07629c73e60f633194b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专题五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通过考查文言文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和文化常识等,在语言梳理与积累的基础上,引导考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文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
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梳理与盲点排查重难攻坚与热考突破目录索引知识梳理与盲点排查知识梳理盲点排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材料一子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
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其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曰:“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
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
近。”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皆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富贵也。今上举义不辟.贫贱,然则我不可不为义。”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亲也。今上举义不辟亲疏,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近者闻之,亦退而谋曰
:“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举义不辟远近,然则我不可不为义。”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阙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闻之皆竞为义。是其故何也?曰: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故古者圣王
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节选自《墨子·尚贤上》)材料二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故审
得失有法度之制者,加以群臣之上,则主不可欺以诈伪。今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若以党举官,则民务.交而不求用于法。故官之失能者其国乱。交众、与多,外内朋党,虽有大过,其蔽多矣。忠臣危死而不以其罪,则良臣伏.矣;
奸邪之臣安利不以功,则奸臣进矣。此亡之本也。此其所以然者,由主之不上断于法,而信下为之也。故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能者不可弊,败者不可饰,誉者不能进,非者弗能退,则君臣之间明辩而易治,故主仇法..则可也。(节选自《韩非子·有度》)1.(文言断句)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
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故古者A圣王B之为政C列德D而尚贤E虽在农F与工肆之人G有能H则举之。答案CEG解析“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中,“古者圣王”是主语,“为政”是谓语,“之”是用于主谓之间的助词,句
子结构完整,在“政”后停顿;“列德而尚贤”中,“列德”与“尚贤”并列,用“而”连接,联系紧密,在“贤”后停顿;“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是假设复句的前句,“人”后断开。2.(文化常识)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
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墨子”,前一个“子”指先生、老师;后一个“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B.“射御”,为古代六种技艺中的两种,另外的四艺指礼、乐、书、易。C.“社”为土地神,“稷”为五谷神。“社稷”常代指国家或朝廷
。D.“仇”意为“校对,以……核对”,“仇法”是指依法办事。B解析B项错误。另外的四艺不是指“礼、乐、书、易”,而是指“礼、乐、书、数”。3.(文言词语)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辟”,
同“避”,与《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中的“辟”用法相同。B.“鄙”,指边邑,与《烛之武退秦师》“越国以鄙远”中的“鄙”用法不同。C.“务”,从事,致力于,与《过秦论》“内立法度,务耕织”中的“务”词义相同。D.“伏”,潜伏,隐退,与《离骚》“伏清白以死直兮”中的“伏”词义不
同。A解析A项错误。文中的“辟”同“避”,“连辟公府不就”中的“辟”是“召”之意。B项正确。文中的“鄙”是名词,“边邑”;“越国以鄙远”中的“鄙”是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C项正确。两个“务”都是“从事,致力于”之意。D项正确。文中的“伏”
是“潜伏,隐退”之意;“伏清白以死直兮”中的“伏”是“保持”之意。4.(文意概述)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墨子从王公大人“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的为政愿望与现实国情不相符谈起,引出观点。B.墨子以上行下效为起点,以不同人的反
应为线索,反复究诘,不厌其烦,使“举义”的观点无可辩驳。C.墨子的尚贤,要求不避富贵贫贱、亲疏远近,这打破了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可见墨子思想高远宏达。D.韩非子说理冷峻深刻,在对比中指出君主根据声誉和朋党关系提拔任用人才会直接导致国家走向灭亡。D解析“直接导致”错误,由原文“忠臣危死而不以
其罪,则良臣伏矣;奸邪之臣安利不以功,则奸臣进矣”可知,君主根据声誉和朋党关系选拔任用人才会导致忠臣退、奸臣进,进而导致国家走向灭亡。5.(文言翻译)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2
)交众、与多,外内朋党,虽有大过,其蔽多矣。参考答案(1)原因在于朝廷里从政的王公大人,不能用尊重贤士使用能人的办法来治理国家。(2)(这些人)结交广泛、党羽众多,在朝廷内外结成私党,即使犯了大罪,为他们掩盖罪责的人也
多得很。6.(文言简答)先秦诸子的论说都闪烁着智慧光辉。两则材料有讨论的共同话题,但论说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参考答案两则材料讨论的共同话题是为政治国中的人才任用问题。论说的侧重点:墨子主张任用贤德、有才能的人来做官;韩非子主张用法制来选人,用法制来衡量功劳。
参考译文材料一墨子说:“古代王公大人治理国家,都希望国家富强,人口繁盛,刑法与政治都井井有条。但结果是不能富强反而贫困了,人口不能增加反而减少了,不能得到安定反而引发了混乱,也就是从根本上失去了所希望的,得到了所厌恶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墨子
说:“原因在于朝廷里从政的王公大人,不能用尊重贤士使用能人的办法来治理国家。”有人问:“那么,聚集贤良之士的办法是什么呢?”墨子说:“比如说想要聚集他们国家里善于射箭和驾车的人,一定要使他们富裕、使他们显贵,尊敬他们、赞誉他们,这样做之后,他们国家里善于射箭和驾车的人就会得
到并且多起来。况且那些贤良之士,又具有淳厚的德行、善辩的言谈、广博的学识,这本来就是国家的珍宝、社稷的良佐。也一定要使他们富裕、使他们显贵,尊敬他们、赞誉他们,这样以后全国的贤良之士也就可以得到并且多起来了。”所
以古代的圣王制定政令时说:“不义的人不能让他富裕,不义的人不能让他显贵,不义的人不能给他信任,不义的人不使他接近。”因此国中富贵的人听了,都私下里商量说:“当初我们所凭借的,是富贵的地位。现在国君提拔仁义的人而不避贫贱,那么我们不能不做仁义的事了。”为国君所信任的人听
了,也私下商量说:“当初我们所凭借的,是被信任。现在国君提拔仁义的人而不避亲疏,那么我们不能不做仁义的事了。”在国君身边的人听了,也私下商量说:“当初我们所凭借的,是处在国君身边。现在国君提拔仁义的人而
不避远近,那么我们不能不做仁义的事了。”直到边邑郊外的臣子、宫中的侍卫、城中的民众、边境的百姓,听了也都争着做仁义的事。这个原因是什么呢?回答说:君主所凭借着驱使臣下的,只有尚贤一种方法;臣下用来侍奉君主的,也只有仁义一条途径。所以古代圣王处理政事,凭借臣
子的德行给予相应的位次,并且崇尚贤人。即使是农民或工匠中的人,只要有能力就提拔他。在那个时候,以德行来排列位次,按官职来处理政事,按照劳绩来决定赏赐,衡量功勋而分给俸禄。因此官员并不永远富贵,人民也并不一直贫贱,有能力就提拔他,没有能力就罢免他。材料二
所以现在这个时代,能够除去臣下谋取私利的歪门邪道而追求实施国法的国家,民众就安定,国家就太平;能够除去个人的任意妄行而遵守国法的国家,就兵力强大,而敌人相对变得弱小了。所以,审察是非得失时掌握了法度的规定的君主,凌驾在群臣之上,那么君主就不可能被臣下用狡诈虚伪的手
段欺骗。现在如果根据声誉来提拔人才,那么臣下就会背离君主而在下面拉帮结伙;如果根据朋党关系来推举官吏,那么臣民就会致力于勾结拉拢而不再在法律的规定内凭功劳求得任用。所以任命官吏不拿才能作为标准(而只根据声誉和朋党关系的),那国家就会混乱。(这些人)结交广泛、党羽众多,在朝廷内外结成私
党,即使犯了大罪,为他们掩盖罪责的人也多得很。忠臣遭受到危难死亡并不是因为他们有罪,那么贤良的臣子就会潜伏退隐了;行奸作恶的臣子平安得利并不是因为有功,那么奸臣就会钻进来了。这是国家衰亡的根本原因啊。所以造成这样的状况,是由于君主不在上面按法裁决事情,而任凭臣下去处理它们
。所以英明的君主用法制来选择人才,不凭自己的感觉来提拔;用法制来衡量功劳,不凭自己的主观意识来估量。(这样,)有才能的人就不会被埋没,败坏事情的人就不能文过饰非,徒有虚名的人就不能够当官晋升,有功劳而被非议的人就不会被降职或
罢官,那么君臣双方都能够明确地辨别功过是非,而国家也就容易治理了,所以君主依法办事就可以了。问题诊断答题情况统计错误原因分析考查要点落实明确各题的考查点(是□否□)答案符合答题要求(是□否□)掌握各题型的答题步骤(是□否□)知识盲点标
记考情解码选材特点选文多样化。史传文、纪事本末体、杂史、别史、诸子、兵书等纳入了高考文言文选材范围,既有单一文本,又有复合文本,选文呈现出表达方式和组合方式的多元化追求。命题特点命题注重守正创新。作为弘扬
优秀传统文化的桥梁,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型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但也有一定的灵活性。如文言文阅读的词义理解试题衔接教材内容,关联统编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文言文断句题由客观选择变为自主断句,可防止考生利用技巧作答
。考查能力熟悉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及古汉语词类活用的一般规则和常见的特殊句式。能准确理解文意,正确标点古代诗文,并能将古代诗文准确地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规范表达。重难攻坚与热考突破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易错点1自主断句容易忽视的七种句式结构
文言断句需要考生综合掌握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常识,同时还要求考生对这些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前几年全国卷对文言断句的考查一直采用四选一的形式,但今年出现自主断句的考查形式。断句为选择题,考生可以根据选
项设置,获得提示,排除若干项,选对的概率较大。改为了自主断句,就有效防止了考生利用技巧作答。自主断句,需要掌握七种句式结构,很多考生因为忽视了这七种句式结构而失分。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典例突破(2023·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
的题目。材料一襄子围.于晋阳中①,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
莫敢失礼矣。”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也。为人臣者
,乘事而有功则赏。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故曰:仲尼不知善赏。(节选自《韩非子·难一》)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材料二陈人有武臣,谓子鲋②曰:“韩子立
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
群愚而度其说也。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武臣曰:“诺。”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
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无怍.意。是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久
矣。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矇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节选自《孔丛子·答问》)注①襄子:赵襄子。春秋末年,知、赵、韩、魏四家把持晋国国政,称“晋四卿”。晋阳之战,知氏(荀瑶
)联合韩、魏攻赵,反被赵襄子联合韩、魏灭杀。②子鲋:孔鲋,孔子八世孙。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词解文本①襄子围.于晋阳中()②社稷殆.矣()③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④操.令行禁止之法()⑤予每探其意而校.
其事()⑥遏奸劝.善()围:被围困殆:危险或:有人操:执行校:考察,比较劝:鼓励,劝勉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⑦孔氏未必得.也()⑧援.圣以自贤()⑨先加.具臣而后有功()⑩
曾无怍.意()得:正确,合适援:援引加:同“嘉”,嘉赏,赏赐怍:惭愧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典题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韩非书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答案CEG解析“韩非书云”的意思是“韩非的书中说”,其后应跟“说”的具体内容;结合材料一《韩非子·难一》中的“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可知,“夫
子善之”是韩非书里记载的内容,应作“云”的宾语,“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形成完整的一套主谓宾结构,其后应断开。材料一中韩非先引用孔子的观点来说明“礼”的重要,这就是“引以张本”;然后对孔子的话加以批驳,这就是“然后难之”,故“
引以张本”后、“然后难之”后都应断开。同时,从固定结构上看,“岂……哉”为反问句式,其前应断开。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增分策略语法断句要注意七种句式结构主谓结构指由“主语+谓语”构成的句式,这样的句式,谓语用于陈述主语的行为、性质、状态等,二者
是一个整体,其间不能断开。动宾结构指由“动词+宾语”构成的句式,这样的句式,宾语是动词支配的对象,这个对象可能是人,也可能是事或物,它与动词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不可断开。连动结构由“主语”发出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动态性短语构成,表示前后相承的两个动作行为,两个动作行为之间有顺接、方式或目的关系,其间一
般不可断开。动补结构指由“动词+补语”构成的句式,这样的句式,补语对动作产生的时间、处所、原因、结果等进行补充说明,中间不能断开。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兼语结构指
“主语+谓语+兼语+谓语”的结构形式。古汉语中的兼语结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①在兼语前一般得有“使”“令”“遣”之意的动词充当谓语;②前一动词是“谓”“名”“号”“称”等,后一动词一般是“曰”“为”等;③“以……
为……”“拜……为……”类,中间不能断开。介词结构指由“介词+宾语”构成的句式,它一般被置于句末充当句子的补语(习惯上称为状语后置)。在断句时,不能把介词结构与前面的动词断开。固定结构文言语法中有一些固定结构,例如“……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为
……所……”“受……于”“岂……哉”等,可以根据这些固定结构断句。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变式训练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
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
隗然已醉矣。(节选自《世说新语》)答案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解析“我不能自禁”,主谓结构,单独成句,后面断开;“祝鬼神”,动宾结
构,后面断开;“耳”,句末语气词,后面断开;“具酒肉”,动宾结构,后面断开;“曰”,表示要说话,后面断开;“敬闻命”,妇人的话,单独成句,后面断开;“供酒肉于神前”,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神前供酒肉
”,后面断开;“请伶祝誓”,兼语结构,单独成句。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参考译文刘伶醉酒身体不适,口渴得厉害,向妻子要酒喝。妻子把酒倒掉,把装酒的家什也毁了,哭着
劝告他说:“您饮酒过度,这不是养生之道,一定要把酒戒掉!”刘伶说:“很好。我自己不能戒掉,只有在鬼神面前祷告,自己发誓才能戒掉啊。你该赶快准备酒肉。”妻子说:“遵命。”把酒肉供在神前,请刘伶祷告、发誓
。刘伶跪着祷告说:“天生我刘伶,靠喝酒出名,一喝就一斛,五斗除酒病。妇人家的话,千万不要听!”说完就拿过酒肉吃喝,又喝得醉醺醺地倒下了。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同文拓展训练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围,指被围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表示被选拔,两者用法相同。B.劝,指鼓励、劝勉,与《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不相同。C.具臣,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
赫。D.诬说,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与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并不一样。B解析A项,“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句意: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围”和“举”都是实词的被动用法,二者用法相同。B项,“不可以不劝爱人”句意:不能不鼓励关爱他人。此处的“劝”也是鼓励的意思,二者词义相
同。C项,正确。D项,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是指捏造事实毁坏他人名誉的言论,和“诬说”词义不同。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主上设置有关法令,令行禁止
,群臣不敢越职侵权,也没有了奸诈之心,他们履职行事,有了功劳就能得到赏赐,韩非认为这样才叫“善赏罚”。B.在武臣看来,韩非与孔子观点不同的地方很多,在遏奸劝善等方面,韩非不一定就不对,孔子也不一定就合理,韩非也可以称得上是当世圣人
。C.世人说到高必定会以上天作比,说到低必定会以深渊作比,他们常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D.子鲋对韩非之类的诸子学说闭口不言,充耳不闻,而武臣却深信不疑,进而怀疑圣人,子鲋对此深感失望,认为武臣是见识短浅,不明
大道。C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解析C项的概述与原文明显不同。主要错误点在于“自辅”“自贤”。根据原文,“自辅”是指帮助自己、辅佐自己,即通过引经据典来佐证自己的
观点;“自贤”是通过攀附圣贤、援用圣贤来彰显自己的贤能。C项表述为“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是错误的。其余“以上天作比”“以深渊作比”“争取民众的信任”等表述也不准确。将“好事而穿凿者”等同于“世人”,也有范围扩大之嫌。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
测点2预测点2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参考答案(1)我的群臣没有不对我有骄傲轻慢
之意的,只有高赫没有失去君臣之间的礼节,因此把他放在前面。(2)请允许我大体说说一隅之见,先生您细察一下它是否真实(可信)。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4.子鲋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是什么?(3分)参考答
案赵襄子奖赏群臣时,孔子已经去世很多年,不可能对此表达意见。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参考译文材料一赵襄子被围困在晋阳城中,解围后,赏赐有功的五个人,高赫是第一个受赏赐的。张孟谈说:“晋阳城解围的事,高赫没有大功,现在第一个受赏,为什么?”赵襄子
回答说:“晋阳被围的时候,我的国家危急,社稷危险啊。我的群臣没有不对我有骄傲轻慢之意的,只有高赫没有失去君臣之间的礼节,因此把他放在前面。”孔子听到后说:“赵襄子这是善于赏赐啊!奖赏一个人而使天下做臣子的没有人敢失礼了。”有人说:孔子不懂得正确奖赏的道理。懂得赏罚的,百官不敢超越自己的职权
侵犯他人职守,群臣不敢失去君臣之间的礼节。主上设置相关法令,而臣下没有奸诈的想法。如果这样,就可以称得上懂得赏罚了。赵襄子有君臣亲密的恩泽,执行着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的法则,如果还有骄傲轻慢的臣子,这是赵襄子失去了处罚原则的缘故。做臣子的,履职行事,有功就赏。现在高赫
仅仅因为不骄傲轻慢,赵襄子就赏赐他,这就赏赐错了。所以说:孔子不懂得正确奖赏的道理。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材料二陈地有个武臣,对子鲋说:“韩非树立法制,与孔子言论不同的地方很多。我探究他们言论的含义,考校他们的区别,发现在经历时代变
化而能长久流传,在遏制奸邪、鼓励行善方面,韩非未必是错误的,而孔子也未必完全合理。因此像韩非这样的人,同样是当代的圣人。”子鲋说:“如今世人说到高一定指称苍天,说到低必然会指称深渊。那些好事之徒、穿凿附会之辈,必定从经书中寻章摘句为自己提供依据,援引圣贤来显示自己的高明
,他们想借此让愚昧民众相信自己的话,从而使自己的学说有所依托。像诸子那样的书,里边的内容都是这样的。请允许我大体说说一隅之见,先生您细察一下它是否真实(可信)。”武臣回答说:“好的。”子鲋说:“从前,赵、韩、魏三家一起吞并知氏,赵襄子举行封赏,首先赏赐没有功
劳的高赫,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然后才赏赐功臣。韩非的书中说‘孔子认为他做得很对’,引孔子的话来为自己张本,然后非难孔子的说法。(韩非书里说的和孔子的意思)难道有不同吗?然而实际上确是虚诈之言。怎么样来
证明韩非说的是假话呢?从前我的祖先孔子在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去世,到哀公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三家讨伐郑国,遇到陈恒(率齐国军队救郑)而返,这时孔子去世已经十一年了,而晋国四卿都还在世。再往后到鲁悼公
十四年,知氏才灭亡。这两件事情前后时间相距很远,而韩非公然将两件事情合为一件事情来说,竟然没有丝毫惭愧的意思。由此可见,世上这么多好事之徒,都是韩非的罪过呀。因此很久以来,我对韩非这样的小道沉默不言,对诸子学说塞耳不
听。而你立个尺表就来度量天的高度,树个寸指就来测量渊的深度,昧于大道而不知醒悟,相信胡说妄言而怀疑圣人,这不是我希望看到的。”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易错点2文言翻译缺乏采分点意识文言文翻译考查的是
综合阅读能力和遣词造句的精准程度。翻译题分值高,难度大,二轮复习中,考生在文言文翻译时因不懂得增删调整,特别是对于一些生疏的词语,往往不会推断,造成语句理解不准,译文不合语法、语境。这就需要考生明晰文言文翻译的步骤、语境,熟悉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的常见误译类型,要有强烈的“采分点”意识,并且在具体
翻译中落实到位。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易错突破1实词含义翻译不准关键实词的翻译,首先要判定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等的类型和意义,然后在译文中选用恰当的词语准确表达。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
预测点2预测点2一、多义词翻译不准典例突破1把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孔子曰:“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富而不可求,从吾所好。”大圣之操也。《诗》云:“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言不失己也
。能不失己,然后可与济难矣,此士君子之所以越众也。(节选自《说苑·立节》)参考答案能够不丧失自己的节操,然后才能与他共同渡过难关,这就是贤士能够超越众人的原因。解析翻译时要注意画横线句子中的多义词:“失”,丧失;“济”,渡过;“越”,超越。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
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参考译文孔子说:“财富如果可以合理求得,即使是替人驾车牵马我也愿意去做;财富如果不能合理求得,就顺从自己的爱好。”这是大圣人的操守。《诗经》上说:“我的心不是石头,不可以随便翻转
;我的心不是席子,不可以任意收卷。”这是说不能丧失自己的节操。能够不丧失自己的节操,然后才能与他共同渡过难关,这就是贤士能够超越众人的原因。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增分策略多义词义项的判定与
翻译1.语境是第一要素古汉语中词义对语境有着很强的依赖性,义项选用既要关注整个语句的意思,又要关注相邻词语的搭配。2.引申是常见用法在文言文中,某些字的本义一般是不常用的,常用的反而是它的引申义。引申义是由本义按照一定方式推导出来的,在按照本义翻译不合语境时,就要善于由本义合理引申
。3.力求“辞达”与通顺翻译时选择多义词的哪个义项,要看是否切合语境,表意是否准确,语意是否通畅。这是确定义项的原则。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二、通假字翻译不准典例突破2把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齐景公游于海上而乐
之,六月不归,令左右曰:“敢有先言归者,致死不赦。”颜烛趋进谏曰:“君乐治海上,不乐治国,而六月不归,彼傥有治国者,君且安得乐此海也?”景公援戟将斫之。颜烛趋进,抚衣待之,曰:“君奚不斫也?昔者桀杀关龙逢,
纣杀王子比干,君之贤,非此二主也,臣之材,非此二子也,君奚不斫?以臣参此二人者,不亦可乎?”景公说,遂归,中道闻国人谋不内矣。(节选自《说苑·正谏》)参考答案齐景公高兴了,于是回国去,在半路上听说都城中有人阴谋策划不接纳他回国。解析画横线的句子中有两个通假字:“说”,
同“悦”,高兴;“内”,同“纳”,接纳。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参考译文齐景公在海上游玩,乐此不倦,六个月不回国,他命令左右的人说:“有敢先说回国的,处死不赦。”颜烛趋上前劝谏说:“君王您喜欢治理海上
,不喜欢治理国内,所以六个月不回去,那国内倘若另有治国理政的人,您将怎么能够在这海上游乐呢?”齐景公拿起长戟就要砍杀他。颜烛趋上前,整理好衣服等着他砍,说:“君王为什么不砍呢?从前有夏桀杀死关龙逢,商纣杀死王子比干,君王的贤明,不像这两个君主,我的才能
,不像这两个臣子,君王为何不砍呢?拿我来摆在这两个臣子之后成为第三人,不也可以吗?”齐景公高兴了,于是回国去,在半路上听说都城中有人阴谋策划不接纳他回国。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增分策略通假字的判定与翻译1.字音分析法有一部分通假字与本字
在读音上相同或相似,这是辨识通假字的途径之一。如“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中的“亡”,同“无”;“列缺霹雳”(《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列”,同“裂”。2.字形分析法有的通假字与本字有共同的声旁,考生可以用增加、更换、取消形旁的方法去辨识通假字,找出本字,从
而正确理解该通假字的意思。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共”,同“供”,意思是“供给”;“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屈原列传》)中的“指”,同“旨”,意思是“意旨”。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3.
字义分析法通假字与本字在字义上一般没有关系,如果将A的词义放入句子中解释不通,而换成B来解释时句子意思通顺,那么考生就可以考虑“A”同“B”。如“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中的“内”,理解为“内部”说不通,所以可以考虑这是一个通假字。
“内”同“纳”,接纳。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三、古今异义词翻译不准典例突破3把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桓公在位,管仲见。桓公曰:“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
济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桓公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对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节选自《管子·霸形》)参考答案您想要称霸诸侯,成就一番大事吗?那么一定要从它
的根本的事情做起。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解析翻译这个句子时,要注意其中的两个古今异义词:“霸王”,此处不是“霸者、王者”之意,而是“称霸诸侯”之意;“本事”,此处不是“本领”之意,而是“根本的事情”之意。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
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参考译文桓公坐在位子上,管仲进见。桓公说:“我有仲父,就像飞鸿有羽翼,就像过大河有舟楫一样。仲父不发一言教导我,我又怎么听到治国之道和学得治国的法度呢?”管子回答说:“您想要称霸诸侯,成就一番大事吗?那么一定要从它的根本的事情做起。”桓公说:“
敢问什么是它的根本?”管子回答说:“齐国百姓,便是您的根本。您若能轻征赋税,百姓就不愁饥饿。宽缓刑政,百姓就不怕死亡。”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增分策略古今异义词的判定与翻译1.语境推断如《孔雀东南飞》中“可怜体无比”的“可怜”,在现代汉语中意为“值得怜悯”
,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可知,“可怜”一词为古今异义,此处是“可爱”之意。2.音节分析如《鸿门宴》中“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的“非常”是两个词,指“意外变故”;现代汉语中已成为一个副词。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
点2预测点2四、活用词翻译不准典例突破4把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匈奴常言“汉极大,然不耐饥渴,失一狼,走千羊”。乃者贰师败,军士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今又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隧,是扰劳天下,非所以优民也,朕不忍闻!(节选自《资治通鉴·汉
纪十四》)参考答案如今又奏请(要派人)远赴轮台屯田,想修筑亭燧,这是使天下人困扰和劳苦之举,而不是优待百姓的措施,(这样的建议,)我不忍心听闻!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解析在这个语句的翻译中,要恰当地译出活用的词语
。“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到遥远的地方;“田”,名词活用为动词,屯田;“扰劳”,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困扰和劳苦;“优”,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优待。参考译文匈奴人常说“汉朝极为广大,但汉人不耐饥渴,放走一只狼,就要损失上千只羊”。从前贰师将军李广利兵败,将士们
或战死,或被俘,或四散逃亡,朕每念及此,常感悲伤。如今又奏请(要派人)远赴轮台屯田,想修筑亭燧,这是使天下人困扰劳苦之举,而不是优待百姓的措施,(这样的建议,)我不忍心听闻!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增分策略活用词的判定与翻译1.了解类型古代汉语中有些实词在特
定的语境中,临时具有了某种语法功能,并且改变了词性,被称为词类活用。常见活用类型有: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2.辨别用法词类活用的判断主要根据词语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确定。如两个名词相连,既
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3.依类翻译活用词的翻译有的有固定的译法,如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的翻译比较固定,在翻译中一定要明显地表现出来。易错点1易错点1易
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变式训练把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楚昭王当房而立,愀然有寒色,曰:“寡人朝饥馑时,酒二,重裘而立,犹憯然有寒气,将奈我元元之百姓何?”是日也,出府之裘以衣寒者,出仓之粟以
赈饥者。居二年,阖闾袭郢,昭王奔隋。诸当房之赐者,请还,至死之寇。阖闾一夕而十徙卧,不能赖楚,曳师而去。昭王乃复。当房之德也。昔楚昭王与吴人战,楚军败,昭王走,屦决背而行失之,行三十步,复旋取屦。及至于隋,左右问曰:“王何曾
惜一踦屦乎?”昭王曰:“楚国虽贫,岂爱一踦屦哉?思与偕反也。”自是之后,楚国之俗无相弃者。(节选自贾谊《新书·谕诚》)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1)是日也,出府之裘以衣寒者,出仓之粟以赈饥者。(2)楚国虽贫,岂爱一踦屦哉?思与偕反也。参考答案
(1)这一天,拿出官府里的皮衣给受冻的人穿,取出仓库的粮食赈济饥饿的人。(2)楚国虽然贫穷,我难道会吝惜一只鞋子吗?是想要和它一同返回楚国。解析(1)“是日”,这一天;“衣”,名词用作动词,给……穿;“赈”,赈济。(2)“虽”,虽然;“爱”,吝惜
;“偕”,一同。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参考译文楚昭王面对旁室站着,容色改变显出寒意,说:“我早上饿的时候,喝了两小杯酒,穿着两层皮衣站着,仍然瑟缩地感到寒气袭人,我那些可怜的百姓们又会感到怎么样呢?”这一天,拿出官府
里的皮衣给受冻的人穿,取出仓库的粮食赈济饥饿的人。过了两年,吴王阖闾袭击郢都,楚昭王逃奔到隋。那些先前受到楚昭王在旁室站立时的赏赐的人,请求返回楚国,与敌人以死相拼。阖闾一晚上十次迁移睡眠地点,不能长期占有楚国,率领军队离开。楚昭王于是回楚复位。(这是楚昭王)在旁室站立时能够施德
的缘故。过去楚昭王与吴国人作战,楚国军队失败,楚昭王逃跑,鞋帮断裂而在逃跑时丢了一只,跑了三十步,又回去捡回鞋子。等到了隋地,身边的人问他说:“大王为什么竟然吝惜一只鞋子呢?”楚昭王说:“楚国虽然贫穷,我
难道会吝惜一只鞋子吗?是想要和它一同返回楚国。”从这以后,楚国便没有互相遗弃的习俗了。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易错突破2虚词用法理解不准文言虚词一般不单独考查,而
是放到翻译中,在翻译中逐点赋分。鉴于虚词在理解文意中的重要作用,考生需要掌握文言虚词的推断技法,学会辨析易错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典例突破5把下
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薛放,河中宝鼎人。放登进士第,性端厚寡言,于是非不甚系意。累佐藩府,莅事干敏。官至兵部郎中。及穆宗嗣位,未听政间,放多在左右,密参机命。穆宗常谓放曰:“先生宜为相,以匡不逮。”放叩头曰:“臣实
庸浅,固不足猥尘大位。辅弼之任,自有贤能。”穆宗深嘉其诚,因召对思政殿,赐以金紫之服。转工部侍郎、集贤学士。(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五》)参考答案穆宗很赞赏他的诚实,因而召他到思政殿对答,用金紫一类的服饰来赏赐他。解析在这个语句的翻译中,要恰当地译出虚词的意义
和用法。“其”,代词,代指“薛放”;“因”,连词,因而;“以”,介词,用;“之”,结构助词,的。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参考译文薛放,是河中宝鼎人。薛放进士及第,性情端庄严肃
少言语,对于是非之言不太在意。他多次在节帅幕府任职,处事干练敏捷。官做到兵部郎中。等到穆宗继承帝位,还未临朝听政时,薛放时常在其身边,秘密参与机要政令。穆宗曾对薛放说:“先生您适合担任宰相,以便匡正不当之处。”薛放叩头说:“臣确实平庸不才,万万不敢玷污宰相之位。辅佐
之职,自有贤能来充任。”穆宗很赞赏他的诚实,因而召他到思政殿对答,用金紫一类的服饰来赏赐他。转任工部侍郎、集贤学士。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增分策略文言虚词的识别与分析标志识别法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
标志词,其用法是固定的。如用“者”“也”“乃”“为”表判断,用“见……于……”“为”“为……所……”表被动,用“之”“是”表宾语前置等。句意分析法根据句意推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通过分析句意,可确定“焉”相当于介词结构“于此”,“兴焉”即“在这里兴起”。语法分析法不同的
句子成分决定了词语的词性和用法。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前两个“为”表示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句末的“为”是表示反问的语气助词。对称分析法有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如“其”,在句
首一般作代词或副词(表示反诘或推测);在句中动词后一般作代词。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句,其对应位置上的虚词的用法往往相同。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变式训练把下面文段
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秦败魏于华,魏王且入朝于秦。周谓王曰:“今王之事秦,尚有可以易入朝者乎?愿王之有以易之,而以入朝为后。”魏王曰:“子患寡人入而不出邪?许绾为我祝曰:‘入而不出,请殉寡人以头
。’”周对曰:“今秦不可知之国也,犹不测之渊也;而许绾之首,犹鼠首也。内王于不可知之秦,而殉王以鼠首,臣窃为王不取也。且无梁孰与无河内急?”(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1)今王之事秦,尚有可以易入朝者乎?(2)内王于不可知之秦,而殉王以鼠首,臣窃为王不取也。易错点1
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参考答案(1)现在大王要侍奉秦王,还有可以代替入秦朝拜的办法吗?(2)让大王进入不可预知的秦国,却用一只老鼠的脑袋为您殉葬,我私下里认为大王不能这样做。解析翻译画横线的句子时,要注意其中重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
)“之”,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者”,代词,……的办法;“乎”,表疑问的语气助词,相当于“吗”。(2)“于”,介词,到;“之”,结构助词,的;“而”,表转折的连词,却;“也”,语气助词,不译。
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参考译文秦军在华阳打败魏军,魏王将要到秦国朝拜。周对魏王说:“现在大王要侍奉秦王,还有可以代替入秦朝拜的办法吗?希望大王用别的办法来代替,把入秦朝拜的事推后一些。”魏王说:“你担心我入秦后出不来吗?许绾对我
发誓说:‘如果入秦后出不来,就用我的头为您殉葬。’”周回答说:“现在秦国是不可预知的国家,就像不可测量的深渊;而许绾的脑袋,就好比老鼠的脑袋。让大王进入不可预知的秦国,却用一只老鼠的脑袋为您殉葬,我私下里认为大王不能这样做。再说失掉大梁和
失掉河内哪个更紧急?”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易错突破3文言句式翻译不准文言句式在翻译题目中是重要的得分点,翻译时审出句中的特殊句式是关键。考生要注重积累,能够准确识别并正确翻译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
略句和固定句式。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典例突破6把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使请诸鲁,比管仲至,桓公亲逆之于郊,与之坐而问政:
“为之若何?”管子对曰:“人与人相畴,家与家相畴,世同居,少同游。故夜战声相闻,足以不乖;昼战目相见,足以相识。其欢欣足以相死。居同乐,行同和,死同哀,是故守则同固,战则同强。君有此士三万,以诛无道,天下大
国之君莫之能御。”(节选自《国语·齐语·管仲对桓公以霸术》,有删改)(1)臣,君之庸臣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2)君有此士三万,以诛无道,天下大国之君莫之能御。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
测点2预测点2参考答案(1)我是您的庸臣。如果一定需要治理国家的人,那么大概是管仲吧。(2)您拥有三万名这样的兵士,来讨伐无道的人,天下大国的君主没有能抵御您的。解析在这两个语句的翻译中,要准确识别并正确翻译文言句式。“臣,君之庸臣也”,判断句式;“此士三万”,定
语后置句;“莫之能御”,宾语前置句。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参考译文齐桓公从莒国返回齐国,任命鲍叔为太宰,鲍叔推辞说:“我是您的庸臣。如果一定需要治理国家的人,那么大概是管仲吧。”桓公派人到鲁国请管仲,等到管仲到达齐国时,
桓公亲自到郊外迎接,请他坐下并问政:“那怎样去做呢?”管仲回答说:“人与人相伴,家与家相伴,世代同住一地,从小一起交游。所以夜间作战能相互听到声音,就不会发生误会;白天作战能相互看见,足以认识同伙。那种欢乐的心情,足以使他们
拼死互助。闲居时共同欢乐,行军时融洽无间,战死时一起哀伤,所以防守就坚固不移,作战就英勇顽强。您拥有三万名这样的兵士,来讨伐无道的人,天下大国的君主没有能抵御您的。”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
2增分策略文言句式的识别与翻译1.要审出句子中的特殊句式,必须具备“语言标志意识”。特殊句式总有一定的语言标志,如判断句多以“……者……也”或“乃”“则”等为标志;被动句多以“于”“见”“为”等为标志
。考生容易忽略的是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无标志词的被动句和判断句等。2.掌握各种特殊句式的翻译要点:(1)判断句,加上“是”“就是”等词语。(2)被动句,加上“被”字。(3)倒装句,学会用“调”的方法。(4)省略句,用“补”的方法补出省略的成分。(5)固定句式(结构),不能生硬地翻译,它一般
有固定的译法,必须熟记于心。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变式训练把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惠公御秦师,令韩简视师,曰:“师少于我,斗士众。”公曰:“然。今我不击,归必狃。一夫不可狃,况国乎!”晋
师溃,戎马泞而止。公号庆郑曰:“载我!”亦不克救,遂止于秦。穆公归,至于王城,合大夫而谋曰:“杀晋君与逐出之,与以归之,与复之,孰利?”公子絷曰:“杀之利。”公孙枝曰:“不可。耻大国之士于中原,又杀其君以重之,子思报父之仇,臣思报君
之仇。虽微秦国,天下孰弗患?”公子絷曰:“吾岂将徒杀之?吾将以公子重耳①代之。”公孙枝曰:“耻一国之士,又曰余纳有道以临女,无乃不可乎?若不可,必为诸侯笑。·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战而取笑诸侯,不可谓武。杀其弟而立其兄,兄德我
而忘其亲,不可谓仁。若弗忘,是再施而不遂也,不可谓智。”君曰:“然则若何?”公孙枝曰:“不若以归,以要晋国之成,复其君而质其嫡子,使子父代处秦,国可以无害。”是故归惠公而质子圉,秦始知河东之政。(节选自《国语·晋语三》)注①重耳,晋惠公
的哥哥,有贤名。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1)惠公御秦师,令韩简视师,曰:“师少于我,斗士众。”(2)耻一国之士,又曰余纳有道以临女,无乃不可乎?参考答案(1)晋惠公迎战秦国军队,派韩简去探视秦军情况,(韩简回来报告)说
:“秦军人数比我们少,(但)斗士众多。”(2)羞辱了一国的士大夫,又说我立有道的国君来统治你们,恐怕不可以吧?解析翻译画横线的句子时,要准确识别并正确翻译文言句式。(1)“师少于我”,状语后置句,秦军人数比我们少。(2)“无乃……乎”,固定句式,恐怕……吧。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
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参考译文晋惠公迎战秦国军队,派韩简去探视秦军情况,(韩简回来报告)说:“秦军人数比我们少,(但)斗士众多。”惠公说:“好。如今我不出击,回去后晋国一定会受到轻侮。一介匹夫尚且不可轻侮,何况一个国家呢!”晋军溃
败,晋惠公驾车的马陷入泥泞之中不能行进。晋惠公呼叫庆郑说:“快用车来载我逃命!”但也未能救出晋惠公,于是晋惠公被秦军俘获。秦穆公班师回朝,到达王城,召集大夫们谋划说:“杀死晋君与将晋君放逐出晋国,与送他回国恢复他的君位,哪个处
理方法对我们秦国更有利?”公子絷说:“杀死他对秦国有利。”公孙枝说:“不可以。我们已经让大国的卿士在战场战败蒙耻,又杀他们的国君来加重这种耻辱,这样晋君的儿子就会想着为父报仇,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臣子就会想着为国君报仇。这种
事即使不是秦国干的,天下人谁不憎恨呢?”公子絷说:“我难道将白白地杀死晋君(就算完了)?我将用公子重耳来代替他为国君。”公孙枝说:“羞辱了一国的士大夫,又说我立有道的国君来统治你们,恐怕不可以吧?倘若行不通,必定被诸侯取笑。战胜大国却被诸侯取笑,
不可以说是威武。杀弟弟而立他的哥哥,哥哥假如感激我却忘记了他的亲人,不可以说是仁义。如果没有忘记,这是秦国第二次施恩而没有成功,不可以说是明智。”穆公问:“那么该怎么办呢?”公孙枝说:“不如放他回去,和晋国缔结和约,恢复他的君位,但让
他的嫡子做人质,使他们父子交替住在秦国,这样秦国就可以不受祸害了。”因此让晋惠公回晋国,让子圉到秦国为人质,秦国开始管理黄河以东的政务。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预测点1呼应教材,重视试题与教材的显
性关联高考非常重视教考衔接,试题材料呼应教材,题干设问、答案设计注意与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建立知识链接,增强了和教材的关联度。文言文阅读中的直接关联,主要体现在文言词语在文段中的意义与在教材中的含义和用法的比较,
考查考生对常见文言词语不同义项的掌握情况,意在让认真学习教材的考生在高考中有明确的获得感。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预测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事有可以过.者,有不可以过者。而身死国亡,则胡可以过?此贤主之所重,
惑.主之所轻也。所轻,国恶得..不危?身恶得不困?危困之道,身死国亡,在于不先知化.也。吴王夫差是也。子胥非不先知化也,谏而不听,故吴为丘墟,祸及阖庐。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吴王夫差将伐.齐,子胥曰:“不可。夫齐之与吴也,习俗不同,言语不
通,我得其地不能处.,得其民不得使。夫吴之与越也,接土邻境,壤交通属.,习俗同,言语通,我得其地能处之,得其民能使之。越于我亦然。夫吴、越之势不两立。越之于吴也,譬若心腹之疾也,虽无作,其伤深而在内也。夫齐之于吴
也,疥癣之病也,不苦.其已也,且其无伤也。今释越而伐齐,譬之犹惧虎而刺猏,虽胜之,其后患无央.。”太宰嚭曰:“不可。君王之令所以不行于上国者,齐、晋也。君王若伐齐而胜之,徙其兵以临晋,晋必听命矣。是君王一举而服两国也,君王之令必行于上国。”夫差以为然,不听子胥之言,而用
太宰嚭之谋。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子胥曰:“天将亡吴矣,则使君王战而胜;天将不亡吴矣,则使君王战而不胜。”夫差不听。子胥两袪高蹶而出于廷,曰:“嗟乎!吴朝必生荆棘矣!”夫差兴师伐齐战于艾陵大败齐师反而诛子胥。子胥将死,曰:“吾
安得一目以视越人之入吴也?”乃自杀。夫差乃取其身而流之江,抉其目著之东门,曰:“女.胡视越人之入我也?”居数年,越报吴,残其国,绝其世,夷其宗庙,夫差身为擒.。夫差将死,曰:“死者如有知也,吾何面以见子胥于地下!”乃为幎以冒面而死。(
节选自《吕氏春秋·知化》)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词解文本①事有可以过.者()②国恶.得不危()③在于不先知化.也()④吴王夫差将伐.齐()⑤我得其地不能处.()⑥壤交通属.()⑦其后患无央.()⑧夫差身为擒.()过:失误恶:怎么
化:变化伐:讨伐,攻打处:居住属:连接,相连央:尽,完擒:擒拿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典题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惑主之所轻也”与“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两句中的“惑”字含义相同。B.“国恶
得不危”与“较秦之所得”(《六国论》)两句中的“得”字含义不同。C.“不苦其已也”与“去日苦多”(《短歌行》)两句中的“苦”字含义不同。D.“女胡视越人之入我也”与“女也不爽”(《氓》)两句中的“女”字含义不同。A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
点1预测点2预测点2[解题指导]选项课内课外打通分析A《师说》“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惑”是“疑难问题”之意“惑主之所轻也”中的“惑”是“昏乱的、糊涂的”之意二者含义不同,选项表述错误B《六国论》“较秦之所得”中的“得”是“得到”之意“国恶得不危”中的
“得”是“能够”之意二者含义不同,选项表述正确C《短歌行》“去日苦多”中的“苦”是“极,很”之意“不苦其已也”中的“苦”是“发愁”之意二者含义不同,选项表述正确D《氓》“女也不爽”中的“女”是“女子”之意“女胡视越人之入我也”
中的“女”是通假字,同“汝”,“你”之意二者含义不同,选项表述正确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增分策略文言词语教考打通“四角度”1.辨明一词多义一是借助语境推断以辨明词义;二是运用代入法,将课内词语含义代
入课外语句以辨明词义。2.留意活用有些词语在语句中具有活用现象,命题者有意忽略某一词的活用现象,用活用现象前的词义解释它,解答时需留意。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3.谨防以今释古有些词语在古今意义上发生了变
化,命题者常借用以今义释古义的方式考查考生对实词的掌握情况,故遇到古今异义词时要谨慎。4.重视语法分析有些选项常常会故意忽略词间搭配而造成词性错误,故解答时需要重视语法分析。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同文拓展训练1.文中画波浪
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夫差A兴师B伐齐C战D于艾陵E大败F齐师G反而H诛子胥。答案CEG解析“夫差兴师伐齐”,主谓宾结构,句意完整,单独成句,后面应断开;“战于艾陵”,状语后置句,省略主
语,单独成句,前后应断开;“大败齐师”,动宾结构,省略主语,句意完整,单独成句,前后断开;“反而诛子胥”,连动结构,省略主语,单独成句。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吴王夫差伐齐的问题上,伍子胥认为
齐、吴两国风俗、语言有别,伐齐对吴没有益处,且齐国对吴不构成实质性的威胁。所以伍子胥极力反对。B.伍子胥认为吴、越两国疆土毗邻,风俗相同,彼此互为心疾,吴伐越就可称霸中原,放弃伐越,则后患无穷。夫差拒绝伍子胥的建议,后来被灭国。C.太宰嚭认为齐、
晋两国是吴国称霸中原的阻碍,他以伐齐胜利就能一举两得、降服齐晋、称霸中原为愿景劝说吴王夫差,让夫差对齐宣战。D.伍子胥在将死时表示想留下一只眼睛看着越军入吴,伍子胥死后,夫差就把伍子胥的尸体投到江中冲走,把伍子胥的眼睛挖出来挂在国都的东门。B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
预测点2解析“吴伐越就可称霸中原”错误,结合原文可知,伍子胥只是说不应该伐齐而应该去伐越。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事有可以过者,有不可以过者。而身死国亡,则胡可以过?(2)居数年,越报吴,残其国,
绝其世,夷其宗庙,夫差身为擒。参考答案(1)事情有些是可以失误的,有些是不可以失误的。而会导致自己被杀、国家被灭亡的大事,那怎么能够失误呢?(2)过了几年,越国报复吴国,攻破了吴国国都,灭绝了吴国的世系,夷平了吴国的宗庙,夫差本人也被擒拿。易错点1易错
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参考译文事情有些是可以失误的,有些是不可以失误的。而会导致自己被杀、国家被灭亡的大事,那怎么能够失误呢?这是贤明的君主所重视的,糊涂的君主所轻忽的。轻忽这一点,国家怎么能不危险?自身怎么能不困厄?行于危险困厄之道,招致
身死国亡,在于不能事先察知事物的发展变化。吴王夫差就是这样。伍子胥并不是事先没有察知事物的变化,但他劝谏夫差而夫差不听,所以吴国成为废墟,殃及先君阖庐。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吴王夫
差要攻打齐国,伍子胥说:“不行。齐国和吴国习俗不同,言语不通,即使我们得到齐国的土地也不能居住,得到齐国的百姓也不能役使。吴国和越国,是土地相连的邻国,田地交错,道路相连,习俗一样,言语相通,我们得到越国的土地能够居住,得到越国的百姓能够役使。越国对于我国也是如此。吴、越两国从情势上
看不能并存。越国对于吴国,如同心腹之疾,即使一时没有发作,但它造成的伤害深重而且处于体内。而齐国对于吴国只是癣疥之疾,不愁治不好,再说治不好也没什么伤害。现在舍弃越国去攻打齐国,这就像担心虎患却去猎杀三岁的野猪那样,即使战胜了齐国,其后患也是无尽的。”太宰嚭说:
“(伍子胥的话)不可听信。君王您的命令不能推行到中原各国,就是由于齐、晋。君王如果攻打齐国且战胜它,然后移兵以攻打晋国,晋国一定会俯首听命。这是君王一举降服两个国家啊,君王的命令一定可以在中原各国推行。”夫差认为太宰嚭说得对,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
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不听从伍子胥的意见,而采用了太宰嚭的计谋。伍子胥说:“上天如果想要灭亡吴国的话,就会让君王打胜仗;上天如果不想灭亡吴国的话,就会让君王打不了胜仗。”夫差不听。伍子胥两手提起衣服,迈着大步从朝廷中走了出去,说:“唉!吴国的朝廷一定要生荆棘了!”夫差兴兵
伐齐,和齐军在艾陵交战,把齐军打得大败,回来以后就要杀伍子胥。伍子胥将要死去,说:“我怎么才能留下一只眼睛看着越军入吴呢?”于是就自杀了。夫差就把伍子胥的尸体投到江中冲走,把伍子胥的眼睛挖出来挂在国都的东门,说:“你怎
么能看到越军侵入我的吴国?”过了几年,越国报复吴国,攻破了吴国国都,灭绝了吴国的世系,夷平了吴国的宗庙,夫差本人也被擒拿。夫差临死时说:“死人如果有知的话,我有什么脸面在地下见伍子胥呢!”于是用幔帐蒙着面而死。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预测
点2文本互织,重视文言文复合性阅读复合文本的形式,从信息类阅读扩展到文学类阅读,再到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采用复合文本的形式,体现了群文阅读理念,拓宽了选材范围,增加了考查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全面考查考生的文言
文阅读能力。这成为将来新高考的一个主要命题方向,在高考复习中,必须作为一个重点复习备考。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预测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材料一德行:颜渊,闵子骞。言语.
.: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节选自《论语》)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材料二昔者,陈成恒相齐简公,
欲为乱,惮.齐邦鲍、晏,故徙其兵而伐鲁。鲁君忧也。孔子患.之,乃召门人弟子而谓之曰:“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颜渊辞出,孔子止之。子路辞出,孔子止之。子贡辞出,孔子遣之。子贡南见吴王,谓吴王曰:“今万乘之齐,私.千乘之鲁,而与吴争强
,臣切为君恐。且夫救鲁,显名..也,而伐齐,大利也。义在存亡鲁,勇在害强齐而威申晋邦者,则王者不疑也。”吴王曰:“子待吾伐越而还。”子贡曰:“不可。君以伐越而还即齐也,亦私鲁矣。且大吴畏小越,如此,臣请东见越王,使之出
锐师..以从下吏,是君实空.越,而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悦,乃行子贡。子贡东见越王,越王问曰:“此乃僻.陋之邦,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大夫乃.至于此?”子贡曰:“今夫吴王有伐齐之志,君无惜重器,以喜.其心,毋恶卑.辞.,以尊其礼,则伐齐必矣。彼战而不胜
,则君之福也,彼战而胜,必以其余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其骑士锐兵弊乎齐,重器羽旄尽乎晋,则君制其敝.,此灭吴必矣。”越王大悦。吴王果兴九郡之兵,而与齐大战于艾陵,大败齐师,陈兵不归,果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
。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僇.其相。故曰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霸越,是也。(节选自《越绝书·越绝内传陈成恒》)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
词解文本①言语..:宰我,子贡()②惮.齐邦鲍、晏()③孔子患.之()④私.千乘之鲁()⑤且夫救鲁,显名..也()⑥使之出锐师..以从下吏()⑦是君实空.越()言语:善于辞令惮:惧怕患:忧虑私:占有显名:显扬好的名声锐师:精兵空:使…
…空虚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⑧大夫乃.至于此()⑨以喜.其心()⑩则君制其敝.()杀夫差而僇.其相()乃:竟然喜:迎合敝:疲败僇:同“戮”,杀死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
2预测点2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诸侯A有相B伐者C尚耻D之E今鲁F父母G之邦也答案CEF解析“诸侯有相伐者”是定语后置句,“有相伐者”是“诸侯”的后置定语,意思是“对于那些互相征讨的诸侯”,作下一句的状
语,所以“者”后应断开。“尚耻之”省略主语“我们”,“耻”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对……感到羞耻”,作谓语,“耻之”即“以之为耻”,所以“之”后应断开。“今鲁父母之邦也”是判断句,“鲁”是判断句
的主语,符合“……,……也”的结构特点,所以“鲁”后应断开。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四方,文中指四方诸侯之国,与成语“四方之志
”的“四方”意思不相同。B.存,指保存,与《短歌行》中“枉用相存”的“存”字意思相同。C.僻,指地处偏远,与《琵琶行》中“浔阳地僻无音乐”的“僻”字意思相同。D.卑辞,指谦卑的言辞,“卑”与《送东阳马生序》中“非天质之卑”的“卑”字意思不相同。B解析
A项,“四方之志”的“四方”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泛指天下。“四方之志”指志向远大。B项,“枉用相存”的“存”意思是“问候,探望”,二者意思不同。C项,“僻”都指地处偏远。D项,“非天质之卑”的“卑”意思是“低下”。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
点1预测点2预测点2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齐国的国相陈成恒想兴兵作乱,但又忌惮齐国有鲍氏、晏氏,转而调遣军队去攻打鲁国,鲁国的国君很担心,孔子也为此忧心忡忡。B.子贡出使吴国,希望吴王能出兵救鲁、讨伐齐国
以获得大利,吴王答应等讨伐越国回来后去救鲁,子贡认为到那时鲁国早就亡国了。C.子贡出使越国,劝说越王多方讨好吴王,以坚定吴王讨伐齐国的决心,认为齐晋同时出兵一定会击败吴军,越国就可借机灭掉吴国。D.吴王大举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后又继续与晋国军队作战,结果为晋军所败。越王乘机兴兵渡江攻打吴国,成
就了灭吴称霸的功业。C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解析“认为齐晋同时出兵一定会击败吴军”错误,文中“其骑士锐兵弊乎齐,重器羽旄尽乎晋”意思是“吴国的精锐之师和宝器仪仗,先在齐国受到损伤,后又在晋国消耗殆尽”,可见吴国是在攻打齐晋两国的过程中消耗兵力,并
非齐晋同时出兵会击败吴军。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万乘之齐,私千乘之鲁,而与吴争强,臣切为君恐。(2)彼战而不胜,则君之福也,彼战
而胜,必以其余兵临晋。参考答案(1)现在拥有万辆战车的齐国,要占有只有千辆战车的鲁国,而与吴国争强,我深深为您担忧。(2)他打仗失败了,是您的福分,他打仗胜利了,一定会用剩下的部队去攻打晋国。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
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参考译文材料一(孔子的学生中,)德行好的有:颜渊、闵子骞。善于辞令的有:宰我、子贡。擅长政事的有:冉有、季路。通晓文献知识的有:子游、子夏。子贡问道:“怎样才可称得上是士
呢?”孔子说:“能用羞耻之心约束自己的行为,出使外国,能不辜负君主的委托,这就可以称得上是士了。”易错点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材料二从前,陈成恒担任齐简公的国相,他想作乱篡位自立,但心中惧怕齐国的世族鲍、晏两家,所以就调动他们两家的军队去进
攻鲁国。鲁哀公十分担心。孔子也非常忧虑,于是召集门生弟子,对他们说:“对于那些互相征讨的诸侯,我们尚且感到羞耻。现在鲁国是我们的祖国,我的坟墓也要筑在这里。现在齐国要讨伐它,我们难道不应该出去阻止一下吗?”颜渊请求出去阻止,孔子不同意。子路请求出去阻止,孔子也不同意。
子贡请求出去阻止,孔子让他去了。子贡向南拜见吴王,对吴王说:“现在拥有万辆战车的齐国,要占有只有千辆战车的鲁国,而与吴国争强,我深深为您担忧。况且救援鲁国,能够显扬好的名声,而讨伐齐国,也可以获得大的益处。如果一举而能在道义上挽救危亡的鲁国,在气势实力上制服强齐和威震晋国,易错点
1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那么成就霸王之业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吴王说:“你等我打败了越国回来(之后,再商议讨伐齐国的事情)。”子贡说:“这不行。君王想打败越国回来后再去与齐国较量,那时候鲁国早已被齐国兼并了。再
说假如强大的吴国对弱小的越国有所担心,那么,我请求先到东面去见越王,劝说越王派出精兵,按照我的建议,与吴军一起去救鲁伐齐。这样君王能得到使越国空虚(削弱越国)的实际好处,而又能获得为拯救诸侯而去讨伐强暴的好名声。”吴王听后大为
高兴,于是就送子贡去越国。子贡东行来拜见越王,越王问子贡说:“我们越国是个偏僻鄙陋的地方,先生竟然屈尊光临(不知有什么要求)?”子贡说:“现在吴王有讨伐齐国的愿望,君王应该不惜贵重的器物,(把它们献给吴国,)以迎合吴王之心;不要讨厌用谦卑恭敬的话去奉承吴国,易错点1易错点1易
错点2易错点2预测点1预测点1预测点2预测点2应该故意抬高行礼的等级,那么吴王就一定会去攻打齐国了!他打仗失败了,是您的福分,他打仗胜利了,一定会用剩下的部队去攻打晋国。我请求北行去拜见晋君,劝说晋君,使晋、
越两国共同进攻吴国。吴国的精锐之师和宝器仪仗,先在齐国受到损伤,后又在晋国消耗殆尽,那么君王可以利用吴国这疲败之际,一定能消灭吴国了!”越王非常高兴。吴王夫差果然调集九个郡的军队,与齐军大战于艾陵,把齐军打得大败,吴国部署兵力没有撤回,
果真又与晋军在黄池相遇。吴国、晋国争为强者,晋军发动攻击,大败吴军。越王勾践得到这个情报,渡江袭击吴国,杀死夫差和其国相。所以说子贡一出国游说,就使鲁国安宁,齐国混乱,灭掉了吴国,使晋国强大而使越国称霸,确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