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辽宁省辽南协作校2020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理综生物试题【精准解析】.doc,共(15)页,216.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1df4a3677dc2af9e9e0de0c22e1ec6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膜系统是生物体内的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相互联系构成的系统B.在细胞合成RNA聚合酶的过程中,内质网膜转化成高尔基体膜C.核膜上分布的核孔是细胞与
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D.把离体的线粒体置于蒸馏水中,其外膜比内膜先涨破【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膜系统:细胞膜、核膜以及各种细胞器膜在组成成分和结构上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了细胞
的生物膜系统。【详解】A、生物膜系统是细胞膜、核膜以及各种细胞器膜在组成成分和结构上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A错误;B、RNA聚合酶不是分泌蛋白,不存在内质网摸转换为高尔基体膜
,B错误;C、核膜上分布的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交流的的通道,C错误;D、把离体的线粒体置于蒸馏水中,其外膜比内膜先涨破,因为内膜折叠成脊,D正确。故选D。2.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
①组(20℃)②组(40℃)和③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酶的最适温度为40℃B.③组在t1之后产物不再增加是由于底物被彻底耗尽C.为保证
实验结果可靠性,应将各组的酶和底物分别保温后再混合D.本实验所用的酶最可能是过氧化氢酶【答案】C【解析】【分析】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温度、pH、底物浓度和酶浓度等。温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在最适温度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
活性增强,酶促反应速率加快;到达最适温度时,酶活性最强,酶促反应速率最快;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据图分析可知,在40℃酶的活性最高,其次是20℃时,60℃条件下,由于温度过高,
t2时酶已失活。【详解】A、该酶在本实验中40℃下催化速率最高,但不能说明其最适温度是40℃,A错误;B、③组在t1之后产物不再增加是由于酶失活造成的,B错误;C、为保证实验结果可靠性,应将各组的酶和底
物分别保温后再混合,C正确;D、过氧化氢加热分解,不能用来做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D错误。故选C。3.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中可用15N代替35S标记蛋白质B.噬菌体外壳蛋白是在大肠杆菌中合成的C.子代噬
菌体DNA中的物质均来自大肠杆菌D.实验证明了噬菌体能独立进行DNA复制【答案】B【解析】【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
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N是蛋白质和DNA共有的元素,若用15N代替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则其DNA也会被标记,不能将DNA与蛋白质分开,A错误;B、噬菌体的蛋白质
外壳是由噬菌体的DNA在大肠杆菌体内编码的,B正确;C、噬菌体的DNA合成的模板来自于噬菌体自身的DNA,而原料来自于大肠杆菌,C错误;D、该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噬菌体是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完成DNA的复制,D错误。故选B。【点睛】本
题考查了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
能力。4.某一年生植物,抗病(基因为A)对感病(基因为a)显性,高茎(基因为B)对矮茎(基因为b)显性,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若用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雌雄同株植物,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和aabb植株的前提下,兼
顾简化操作,所采用的适宜方法依次是()A.单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B.杂交育种、杂交育种C.单倍体育种、杂交育种D.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答案】C【解析】【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
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详解】由题意可知,用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雌雄同株植
物,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要先单倍体育种,同时能获得基因型为aaBB、AAbb的纯合子,然后再将aaBB和AAbb杂交育种获得aabb植株,因而先单倍体育种,再进行杂交育种,故选C。5.甲状腺激素会对机体的代谢产生影响。若给实验小
鼠每日注射适量甲状腺激素,连续注射多日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在缺氧环境中更容易窒息死亡B.神经兴奋性降低C.代谢变慢,经常食欲不振D.比正常对照鼠怕冷【答案】A【解析】【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功能:促进代谢活动
;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据此答题。【详解】A、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加快氧气的消耗,因此放入密闭室中更易窒息死亡,A正确。B、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因此连续多日注射甲状腺激素后,神经兴奋性升高,B错误;C、甲状腺
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因此连续多日注射甲状腺激素后,进食量明显增加,C错误;D、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因此连续多日注射甲状腺激素后,机体产热增加,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动物的激素调节,重点考查甲状腺激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甲状腺激素的功能,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
项。6.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灌木阶段和草本阶段的叙述,错误的是()A.灌木阶段与草本阶段群落的丰富度不相同B.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灌木阶段为草本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答
案】D【解析】【分析】群落演替的过程可人为划分为三个阶段:(1)侵入定居阶段(先锋群落阶段)。一些物种侵入裸地定居成功并改良了环境,为以后入侵的同种或异种物种创造有利条件。(2)竞争平衡阶段。通过种内或种间竞争,优势物种定居并繁殖后代,劣势物种被排斥,相互竞争过程中共存下
来的物种,在利用资源上达到相对平衡。(3)相对稳定阶段。物种通过竞争,平衡地进入协调进化,资源利用更为充分有效,群落结构更加完善,有比较固定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群落结构复杂,层次多。总的来说,是从简单到复杂,由脆弱到稳定,碳积累与消耗
最终趋于平衡。【详解】A、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高于草本阶段,A正确;B、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B正确;C、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C正确;D、草本阶段逐渐发展到灌木阶段
,其中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能对出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进行比较;掌握群落演替的类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二、非选择
题7.将长势相同、数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品种的大豆幼苗分别置于两个体积(去除幼苗所占的体积后,容积为1L)相同的密闭透明玻璃罩内,在光照、温度等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定时测定玻璃罩内的CO2含量,结果如下图。据图回答:(1)0~30min期间,影响乙品种大豆幼苗光合
作用强度不断降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在0~20min期间,乙品种大豆幼苗释放氧气___________mL。(2)甲、乙植株置于一个密闭透明的玻璃罩内,最先死亡的是___________。据此能否比较甲、乙植株光合速率的大小?__________
_。(3)15~25min期间甲植株光合作用生成ATP速率减慢,其原因是光合作用暗反应生成C3减慢,直接影响了合成ATP的物质___________的生成。(4)30~45min期间两个玻璃罩内CO2含量相对稳定的原因是___
________。【答案】(1).CO2含量逐渐减少(2).120(3).甲(4).不能(5).ADP和Pi(6).植物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量与其光合作用消耗CO2的量相等(或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题图分析:玻璃罩内的大豆苗同时进行着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由图示结果可知:在一定时间内,玻璃罩内CO2含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这说明大豆苗利用CO2进行光合作用并释放O2;随着玻璃罩内的CO2被利用,CO2含量越来越低,光合作用越来越弱,O2释放速率越来越慢,这说明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CO2含量。
由图示还可看出:乙曲线与甲曲线相比,CO2含量下降得更快,这说明乙植株比甲植株固定CO2的能力强。当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与细胞呼吸速率相等时,玻璃罩内CO2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详解】(1)0~30min期间,在密闭容器内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玻璃罩内CO2
含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影响乙品种大豆幼苗光合作用强度不断降低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浓度下降所致。在0~20min期间,吸收多少二氧化碳就会释放多少氧气,因此乙品种大豆幼苗释放氧气120mL。(2)甲、
乙植株置于一个密闭透明的玻璃罩内,由图可知,乙能在更低二氧化碳浓度下生存,因此最先死亡的是甲,不能确定甲、乙植株光合速率,呼吸作用未知。(3)15~25min期间甲植株光合作用生成ATP速率减慢,其原因是光合作用暗反应生成C3减慢,直接影响了合成ATP的物质ADP和Pi的生
成。(4)30~45min期间两个玻璃罩内CO2含量相对稳定的原因是此时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点睛】本题为实验资料分析题,主要考查了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相关的反应物与产物的变化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也涉及了细胞呼吸的内容。在答题时,要注意图文的转化,注意提取和改造题干中的有用信息,并尽量用生
物学术语来组织答案。8.人体内环境是依靠神经——体液免疫网络的调节来维持稳态的。请回答下列问题:(1)神经系统可以调节激素分泌。例如机体受到创伤、失血和恐怖等刺激时,可通过大脑皮层等活动引起________
___(填“某种激素”)释放增多,进而引起人体___________提高。(2)激素分泌也能影响神经系统功能。例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除作为激素控制___________分泌___________外,还参与神经系统对觉醒、运动和体温等功能活动的调节。(3)神经
系统和免疫系统也存在相互作用。研究表明,体内的___________、脾和淋巴结等免疫器官都受自主神经支配,通过___________同免疫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调节免疫应答和免疫组织的生长发育等。免疫细胞可产生多种神经肽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4)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也相互作用。例如,由胸腺分泌的___________可诱导造血干细胞发育为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也可导致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激活,促进肾上腺分泌激素。【答案】(1).肾上腺素(2).警觉性(呼
吸频率或心率)(3).腺垂体(垂体)(4).促甲状腺激素(5).骨髓、胸腺(6).神经递质(7).胸腺激素【解析】【分析】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和反馈调节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C、甲状腺激素2.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详解】
(1)神经系统可以调节激素分泌。肾上腺素为应激激素,例如机体受到创伤、失血和恐怖等刺激时,可通过大脑皮层等活动引起肾上腺素释放增多,进而引起人体警觉性提高。(2)激素分泌也能影响神经系统功能。例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除作为激素控制腺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外,还参与神经系统对觉醒、运动和体温等功能活动
的调节。(3)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也存在相互作用。研究表明,体内的骨髓、胸腺、脾和淋巴结等免疫器官都受自主神经支配,通过神经递质同免疫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调节免疫应答和免疫组织的生长发育等。免疫细胞可产生多种神经肽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4)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也
相互作用。例如,由胸腺分泌的胸腺激素可诱导造血干细胞发育为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也可导致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激活,促进肾上腺分泌激素。【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
能力。9.在某农田中,动植物有豌豆蚜、鳞翅目幼虫、蝉大眼蝽和利马豆。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研究人员用疏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表(单位:个/株,疏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危害)。物种分组第7天第14天
第21天蝉大眼蝽对照组0.200.620.67处理组0.200.100.13豌豆蚜对照组2.004.002.90处理组2.008.7022.90鳞翅目幼虫对照组1.001.310.82处理组1.132.192.03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鳞翅目幼虫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
____________法。施用高浓度生长素后,预测豌豆蚜的种群数量将呈______________型增长。(2)在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蝽属于第______________级消费者;蝉大眼蝽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流向分解者,另一部分被蝉大眼蝽同化用于______________和____
__________。(3)在豌豆蚜、鱗翅目幼虫、利马豆三种生物中,蝉大眼蝽主要取食______________。【答案】(1).样方(2).S(3).初级消费者、次(4).自身呼吸(5).生长发育繁殖(6).利马豆【解析】【分析】1.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
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
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3.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
球性。【详解】(1)豌豆属于植物,调查其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施用蔬果剂后,豌豆蚜的处理组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2)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故其属于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蝉大眼蝽摄入有机
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流向分解者,另一部分被蝉大眼蝽同化用于自身呼吸和生长发育繁殖。(3)利马豆豆荚减少后,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的密度增加,而蝉大眼蝽密度减小,故蝉大眼蝽主要取食利马豆。【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表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
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0.某种野生植物有紫花、红花和白花三种表现型,已知紫花形成的生物化学途径是:A和a、B和b是两对等位基因,A对a、B对b为显性,某红花植株与白花植
株杂交,F1中紫花∶白花=1∶1。若将紫花F1植株自交,所得F2植株中紫花∶红花∶白花=9∶3∶4。请回答:(1)控制紫花性状的基因___________(遵循/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根据F1紫花植株自交的结
果,可以推测F1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其自交所得F2中,白花植株纯合体的比例是___________。(3)上述杂交组合中,两亲本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4)紫花形成
的生物化学途径中,若中间产物是白色(形成白花),且使花色只有两种表现型。那么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子一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答案】(1).遵循(2).AaBb(3).1/8(4).Aabb(5).aaBB(6).紫花∶白花=9∶7【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
析可知: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A通过控制酶A的合成来控制前体物质合成红色物质,基因B通过控制酶B的合成来控制白红色物质合成紫色物质,基因A和基因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紫色(A_B_),基因型为A_bb表现为红色,基因型为aaB_、aabb表现为白色
。【详解】(1)由题意可知,控制紫花性状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比值,因此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根据F1紫花植株自交的结果,可以推测F1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其自交所得F2中,由题可知,白花植株纯合体的比例占2份,为2/16=1/8。(3
)上述杂交组合中,两亲本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4)紫花形成的生物化学途径中,若中间产物是白色(形成白花),且使花色只有两种表现型。那么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子一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白花=9∶7。【点睛】本题结合基因控制性状的关系图,考
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学会应用逐对分析法解题。本题的切入点是“9:3:4”,属于“9:3:3:1”的变式,由此可以推出F1的基因型。对于此类试题,学生要掌握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生物性状时,F2中出现的表现
型异常比例的分析。[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1.下图是从土壤中筛选细菌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土壤中存在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这些细菌中的脲酶催化尿素分解成___________。因此,图中选择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微生物营养中唯一______
_____。鉴别培养基还需添加酚红作___________。(2)在向培养基接种土壤稀释液中微生物时,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此外,微生物接种技术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3)若在3个细菌培养基平
板上均接种稀释倍数为105的土壤样品0.1mL,培养一段时间,平板上菌落数分别为35个、33个、34个,则可推测每克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为___________个。运用这种方法统计的结果往往较实际值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________
___。【答案】(1).氨(2).氮源(3).指示剂(4).斜面接种(5).穿刺接种(6).3.4×107(7).偏小(8).个别菌落可能是由2个或多个细菌形成【解析】【分析】1.培养基选择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原理:培养基的氮源为尿素,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以尿
素作为氮源。缺乏脲酶的微生物由于不能分解尿素,缺乏氮源而不能生长发育繁殖,而受到抑制,所以用此培养基就能够选择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2.鉴定分解尿素的细菌: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细菌,若指示剂变红,可确定该种细菌能
够产生脲酶,并分解尿素。3.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
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解】(1)土壤中存在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这些细菌中的脲酶催化尿素分解成氨。因此,图中选择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微生物营养中唯一氮
源。鉴别培养基还需添加酚红作指示剂。(2)在向培养基接种土壤稀释液中微生物时,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此外,微生物接种技术还包括斜面接种、穿刺接种等方法。(3)若在3个细菌培养基平板上均接种
稀释倍数为105的土壤样品0.1mL,培养一段时间,平板上菌落数分别为35个、33个、34个,则可推测每克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为(35+33+34)÷3×105÷0.1=3.4×107个。运用这种方法统计的结果往往较实际值偏小,原因是个别菌落可能是由2个或多个细菌形成。【点睛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等知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2.图表示
农杆菌介导的将目的基因导入某生物受体细胞的部分过程。请完成下列问题:(1)农杆菌转化法适合将目的基因导入___________细胞和裸子植物细胞。受体生物伤口处的细胞分泌___________物质,吸引农杆菌移向这些细胞。然后,农杆菌可将某DNA片段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
___________DNA上。(2)图中①、②表示的物质都是改造过的农杆菌中的___________质粒。②中的tetr和Kanr是四环素抗性基因和卡那霉素抗性基因,从它们所起的作用方面,它们属于___________基因。(3)图中④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___。②具有被③识别
并切割特定的___________序列,而①经改造后已不具备此序列。(4)若得到转基因生物,还需将受体细胞进行___________,细胞经过脱分化分裂和再分化过程,才能形成转基因生物个体。【答案】(1).双子叶植物(2).酚类(3).染
色体(4).Ti(5).标记基因(6).T-DNA(表达载体)(7).核苷酸(碱基)(8).植物组织培养【解析】【分析】农杆菌在受到酚类化合物刺激后,才可以将T-DNA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要想让农杆菌转化单子叶植物,只需要在单子叶植物的伤口处加入酚类化合物即可。【详解】(1)农
杆菌转化法适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双子叶植物细胞和裸子植物细胞。受体生物伤口处的细胞分泌酚类物质,吸引农杆菌移向这些细胞。然后,农杆菌可将某DNA片段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染色体DNA上。(2)图中①、②表示的物质都是改造过的农杆菌中的Ti质粒。②中的
tetr和Kanr是四环素抗性基因和卡那霉素抗性基因,从它们所起的作用方面看,它们属于标记基因基因。(3)图中④表示的物质是T-DNA。②具有被③识别并切割特定的碱基序列,而①经改造后已不具备此序列。(4)若得到转基因生物,还
需将受体细胞进行植物组织培养,细胞经过脱分化分裂和再分化过程,才能形成转基因生物个体。【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遗传和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