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x,共(17)页,1.956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16f32d6df95958c8b03db74430e23a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历史一、选择题1.现代史学家徐旭生在《中国古代史的传说时代》中对我国古族三集团、太古洪水、三皇五帝等问题进行独到的剖析;尹达提出“(考古学的发展)已经充分证明这些神话的传说自有真正的史实素地,切不可一概抹杀”。史学上对待神话传说应有的态度是A.全盘肯定,拿来就用B.
全盘否定,一概抹煞C.科学考证,鉴别真伪D.装神弄鬼,不足为信【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已经充分证明这些神话的传说自有真正的史实素地,切不可一概抹杀”体现的是史学家对待神话传说应该科学考证,鉴别真伪,C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科学考证,非全盘肯定或否定、不足为信,排除ABD项。故选C项。【点睛】2.下图为载于2012年第一期《国宝档案》的《晚清“四大国宝”之大盂鼎》及铭文(局部),它们反映了西周时期的A.世卿世禄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礼乐制【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
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大盂鼎记述了周康王二十三年九月册命贵族盂之事,这主要和分封制有关,B项正确;材料与世卿世禄制度无关,排除A项;宗法制强调宗法血缘关系,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礼乐制是维护等级制度的工具,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3.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和教育事务;郎中
令,负责皇帝禁卫;卫尉,负责皇宫守卫;太仆,负责皇帝车马;少府,负责皇室财政;廷尉,负责司法;典客,负责外交和内部少数民族事务;治粟内史,负责粮食和财政;宗正,负责皇室事务。由此可见,九卿制度具有A.家国同
构的特征B.守内虚外的特征C.重文轻武的特征D.地方分权的特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和教育事务”“郎中令,负责皇帝禁卫;卫尉,负责皇宫守卫;太仆,负责皇帝车马;少府,负责皇室财政”等信息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九卿职责即负责皇室内务,也负责国家事务,体现了家国一体的特点,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九卿为中央官制,即负责皇室内务,也负责国家事务,体现了家国一体的特点,没有体现守内虚外的特征,排除B项;重文轻武
体现在重视文人,轻视武将,材料内容没有体现重文轻武的特征,排除C项;九卿为中央官制,不能体现地方分权的特征,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4.公元前221年,在议定嬴政“皇帝”称号的时候,廷尉李斯奏曰:“陛下平定天下……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
所不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嬴政对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嬴政采用“皇帝”称号的目的是为了A.显示谦虚品德B.回归上古制度C.期盼皇位永固D.突出个人功业【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
“陛下平定天下……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贵”“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认为自己开千秋之霸业,所
以要彰显出他的功绩,因此嬴政采用“皇帝”称号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个人功业,D项正确;嬴政采用“皇帝”称号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自己的丰功伟绩,而不是为显示自己的谦虚品德,排除A项;嬴政采用“皇帝”称号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个人功业,而不是为了回归上
古制度,排除B项;嬴政采用“皇帝”称号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自己的丰功伟绩,而不是为期盼皇位永固,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5.秦朝,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汉朝,设立“中外朝”制度;唐朝,实行群相制;明朝,废丞相
,设内阁。中国古代丞相地位的变迁表明A.丞相大人擅权专政B.监察官员恪尽职守C.地方官员越权上奏D.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废除,说明的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退出历史舞台,D项正确;材料与丞相
专政、监察官员恪尽职守及地方官员越权上奏的说法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点睛】6.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中,唐代的“道”、宋代的“路”依据“山川形便”的原则划分,元代的行省则按照“犬牙交错”的原则划分。这一变化有利于A.强化君主专
制B.加强中央集权C.加强监察地方D.地方藩镇割据【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行省划分的原则是“犬牙交错”,人为的割裂地方的文化认同感及经济联系,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央集权的加强,非君主专制强化,排除A项;材料与加强监察地方无关
,排除C项;藩镇割据局面出现是在唐朝,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7.明太祖朱元璋八股取士,清朝康雍乾时期大兴“文字狱”,这些措施A.造成了冤假错案B.提高了官员素质C.加强了思想控制D.提供了教育模式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是“八股文”,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不讲究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的奴仆;为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康熙、雍正和乾隆
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被称为“文字狱”,因此明朝的八股取士和清朝的“文字狱”都加强了思想控制,C项正确;造成冤假错案是清朝文字狱,与八股取士无关,排除A项;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朝“文字狱”都不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排除
B项;明朝的八股取士和清朝的“文字狱”都加强了思想控制,不能提供教育模式,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8.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
未有的劫难。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A.列强的侵略B.清政府的腐朽C.国家治理的落后D.人民的愚昧【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是列强的侵华,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A项正确;清政府的腐朽、国家治理的
落后及人民的愚昧是影响因素,但是非根本原因,排除BCD项。故选A项。【点睛】9.1861年,慈禧发动政变处置政敌时,特别把“不能尽心和议”列为罪状。英国人在华创办的《北华捷报》称:“在这个特别的关头,我们
要比我们同中国发生联系的其他任何时期,更有必要去支持帝国的现存政府。”由此可知A.太平天国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B.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C.清廷顽固派势力地位得到加强D.传统的外交体制被抛弃【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18
61年,慈禧特别把“不能尽心和议”列为罪状,说明慈禧主张和英法议和;“在这个特别的关头,我们要比我们同中国发生联系的其他任何时期,更有必要去支持帝国的现存政府”说明英国有勾结清政府的意图。由此可知,当时的太平天国将面
临中外联合勾结的严峻形势,故A正确;《辛丑条约》签订标志着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故B错误;材料无法得出顽固派地位得到加强,故C错误;材料没有外交体制变化的信息,故D错误。10.面对列强侵略,中国军民奋起抵抗。主要抵抗行动有三元里抗英、
左宗棠收复新疆、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等。近代中国西方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是A.西方列强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B.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C.清军的英勇抵抗D.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主要抵抗行动有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
新疆、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等”和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西方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B项正确;材料与西方列强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清军的英勇抵抗及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说法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点睛】11.1912年3月3日,法国画报刊登了《
袁世凯剪下他的辫子》。然而,袁世凯的幕僚蔡廷干曾向洋顾问莫理循抱怨,说袁“讨厌至极”“连辫子都不肯剪掉”。由此可知A.袁世凯赞成民主共和B.蔡廷干诋毁袁世凯C.辛亥革命即将失败D.列强干涉中国内政【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建社会时期辫子和服饰是王朝正统的象
征,因此袁世凯“连辫子都不肯剪掉”的行为说明了心怀复辟帝制的鬼胎,意味着辛亥革命即将失败,C项正确;从袁世凯不肯剪掉发辫的行为来看,其并不真心赞成民主共和,排除A项;蔡廷干诋毁袁世凯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与列强干涉中国内政的说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1
2.“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提出这一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是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国民党“一大”D.北伐战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二大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民主革命纲领,即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B项正确;中共一大宣告了共产党的成立,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A项;国民
党一大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而题干内容是中共二大的内容,排除C项;北伐战争主要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势力,而题干内容体现了中共二大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13.老一辈革命家谢觉哉1959年初上井冈山时曾撰文写道:“井冈山啊!你是个灯塔,照亮着亿万人民前进的道路……井冈山啊!祝贺你以前是
中国的第一山,今后永远是中国的第一山。”谢觉哉称井冈山为“中国的第一山”,是因为井冈山A.建立了第一个工农民主政权B.是创立人民军队的开端C.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D.在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中具有首创意义【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井冈山革命
根据地的开辟,标志着我国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D项正确;A项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有关,排除A项;B项与八七会议有关,排除;C项与七大有关,排除。故选D项。【点睛】14.日本侵华期间扶植的主要傀儡政权简表,据此可知日本的殖民统治政策是名
称建立时间地点汉奸头目“满洲国”1932年3月长春溥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1939年9月张家口德穆楚克栋鲁普“中华民国国民政府”1940年3月南京汪精卫A.奴化教育B.“蚕食”“清乡”C.以华制华D.以战养战【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从材料中傀儡政权的建立可知,日本推
行的政策是以华制华,C项正确;奴化教育是外来民族在其他国家(地区)沦陷区对其原住民实施的精神控制法,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蚕食”“清乡”属于军的事上的措施,排除B项;以战养战也属于军事上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15.淮
海战役胜利后,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最后一把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老百姓们正是唱着这样的歌谣、推着小推车勇往直前冲向战场。农民积极投身革命的直接原因是A.土地改革B
.党的正确领导C.武装斗争D.统一战线【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材料“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体现的是人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支持,这主要和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有关,调动了农民革命的积极性,A项正确;党的正确领导、武装斗争及统一战线均不属于直接原
因,排除BCD项。故选A项。【点睛】16.如图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A.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C.推翻了三座大山D.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
史【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图片分别体现了辛亥革命和新中国成立的史实,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新
民主主义社会,两者都成为近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B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即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因此A项只符合“湖北军政府”,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排除A项;推翻了三座大山只符合“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图片,不能
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排除C项;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没有改写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17.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代表中有无产阶级和民主党派的代表人物,工农业劳动模范,武装部队的英雄人物,著名的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工作者,工商界宗教界
的代表人物。这表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A.得到全体人民支持B.建立在全国普选基础上C.参加代表来源广泛D.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代表中有无产阶级和民主党派的代表人物,工农业劳动模范,武装部队
的英雄人物,著名的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工作者,工商界宗教界的代表人物”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具有广泛性和民主性,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全体人民的态度,排除A项;建立在全国普选基础上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18.如图反映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两项政治制度,对其共同点认识错误的是A.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B.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C.实行了特殊的社会制度D.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这反映的是“一国两制”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结合所学
可知,民族自治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而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这是两者最大的区别,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两者都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9.1949年9月7日,周恩来向政协代表解释:放弃联
邦制,除了防止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考虑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考量就是中国和苏联的民族国情不同。据此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要实行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邦联制C.政治协商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同国情相结合,针对
少数民族聚集地区推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因此根据“民族国情”可知与民族关系有关,A项正确;我国并未推行联邦制,排除B项;政治协商制度属于政党制度,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于1954年,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20
.1949年,毛泽东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指出:这次“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在当时起到了临
时宪法的作用C.以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略D.宣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共同纲领》是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纲领,在当时起到
了临时宪法的作用,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题干所述时期新中国还未成立,排除A项;把“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下来是在1999年,1999年3月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正式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固
定下来,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宣告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21.从1966年到1975年,十年间没有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造成这种不正常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主要领导人身体欠佳B.国家集中力量进行经济
建设C.“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D.美国苏联的外交遏制【答案】C【解析】的【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左倾错误扩大化的影响,1966年至1976年我国发生了文化大革命,使民主与法制遭到了破坏,因此C项正确;国家领导人身体欠佳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此时国内
以阶级斗争为主,排除B项;外部因素非主要原因,且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呈现缓和的趋势,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22.如图是北京王府井大街“四联”理发馆的场景图。图中对联是:剪刀不留情专截牛仔裤,推子要革命去你阿飞头。横批:兴无灭资。这主要说明
A.社会各界人民大力支持“文革”B.阶级斗争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C.文革”期间人们生活水平低下D.“文革”期间仍存在个体私营【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大革命的主旋律是阶级斗争,是左倾错误扩大化的产物,因此根据材
料“剪刀不留情专截牛仔裤,推子要革命去你阿飞头”可知,阶级斗争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B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并非社会各界人士都支持文革,排除;材料与人民水平低下无关,排除C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个体私营经济退出历史舞台,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23.英国首相
撒切尔夫人在其回忆录中说:“我只想把香港留在英国的治下。……但这不可能。于是我想到了邓先生的‘一国两制’,这为保持香港的独特性提供了机会。”材料中“香港的独特性”是指A.维持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B.保留英国对香港的统治权C.世界自由港和国际金融中心D.维持香港资本主义制
度,拥有高度自治权【答案】D的【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一国两制”“为保持香港的独特性提供了机会”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一国两制”下,香港保留既有制度,即维持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拥有高度自治权,D
项正确;材料中“香港的独特性”是指香港保持既有的社会制度不变,而不是维持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排除A项;“香港的独特性”是指在“一国两制”下,香港保留既有制度,即维持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拥有高度自治权,而不是保留英国对香
港的统治权,排除B项;材料中“香港的独特性”是指香港保持既有的社会制度不变,而不是世界自由港和国际金融中心,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24.1986年中国大陆拍摄的电影《血战台儿庄》上映,这部正面反映国民党军队抗战的电影不仅获得了“金鸡奖”等数项大奖,还获得了一个由中国政
府授予的特别奖——“抗战奖”,并被评为“新中国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之一。影片上映后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这部电影A.全面肯定了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的贡献B.引起了台湾当局的强烈抵制并禁止公映C.为两岸实现“三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D.对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起到
了积极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反映了大陆拍摄的《血战台儿庄》获得政府奖项,说明大陆充分肯定了国民党的抗战贡献,对改善两岸关系起到积极作用,故D项符合题意;A项“全面”表述太绝对,故排除;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材料未涉及两岸“三通”,故排除C项。25.如图所示,新中国成
立后外交史上出现过三次建交高潮,引发第三次高潮的主要原因是A.中美关系正常化B.中苏关系正常化C.中国加入WTOD.中日建交【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图表可知第三次建交高潮是在1979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改善,推动了更多
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促进了引发第三建交次高潮,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促进了第三次建交高潮,因此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促进了我国第三次建交的高潮,而不
是中苏关系正常化,排除B项;中国加入WTO是在2001年,不符合题干,排除C项;中日建交是在1972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26.建国初,一支国民党军残部几千人窜入缅甸境内并盘踞十年之久,且不时
越界对云南边境进行骚扰破坏活动,而缅方却无力将其驱逐出境。在此期间,国内曾有一部分人多次主张越境追击以绝后患,但周恩来均予以坚决制止。周恩来此举旨在A.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推进睦邻友好外交政策C.避免激化朝
鲜战场形势D.实践“求同存异”的主张【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一支国民党军残部几千人窜入缅甸境内并盘踞十年之久,且不时越界对云南边境进行骚扰破坏活动”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窜入缅甸境内的国民党军残部不时越界对云南边境进行骚扰破坏活动已经构成了外交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周恩来
坚决制止越境追击,符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准则,即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项正确;材料所述周恩来坚决制止越境追击窜入缅甸境内并盘踞多年的国民党军残部,这主要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能体现睦邻友好外交
政策,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中国于缅甸之间的关系,与朝鲜战争无关,排除C项;“求同存异”的原则是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是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并不是中国开展上述外交活动的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27.20
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全球与地区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外交成就,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中国重返联合国②中美实现关系正常化③中国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④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②①③④D.②
①④③【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知识可知,中国于1971年10月重返联合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是在1979年1月中美建交;中国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是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和政治是在1991年;综上所述,按其先后顺序排列
正确的是①②④③,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28.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中,为保护公民利益,制约官员,曾经实行“陶片放逐法”。在公民大会上,凡公民认为某人的行为有损公民利益,就把他的名字写在陶片上。
如写名的人数超过6000,就意味着多数通过,这个人就要被流放国外10年,但不得动其财产。这反映出雅典的“陶片放逐法”A.是制裁奴隶的法律B.是维护公民利益,制约反民主势力的方法C.在伯利克里改革时期创立D.使得遭放逐者永远失去公民
权【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陶片放逐法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陶片放逐法是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工具,但是也容易导致多数人的暴政,因此B项正确;陶片放逐法针对的是野心家,排除A项;陶片放逐法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措施,排除C项;在陶片放逐法下,公民仅在流放期间暂
时失去公民权,并且私有财产受到保护,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29.苏格拉底是古代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他通过谈话教授哲学,对当时许多流行观念提出挑战,在70岁时因不信雅典国家的神和腐蚀青年的罪名被处死。这说明雅典A.以民主为幌子实行思想专制B.城
邦只是少数人的民主C.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D.民主政治存在严重弊端【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死于多数人的暴政之下,说明的是雅典民主政治存在严重弊端,D项正确;受民主政治的影响,雅典的思想环境相对宽松,排除A项
;材料未涉及雅典的民主范围,排除B项;雅典的司法审判有严格的流程,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30.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环顾我们国家中的其他部分,你会发现一切都依照规则和法律的规定而运转。”这句话反映
出当时罗马社会A.人人精通法律B.法律适用于所有人C.法律至上的原则D.统治阶级没有特权【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一切都依照规则和法律的规定而运转”可知,古罗马非常强调法律至上的原则,故选C;A项表述绝对,古罗马人不可能人人精通法律,排除;B项表述绝
对,古罗马的法律不可能适用于所有人,排除;罗马法作为奴隶制社会的法律,体现统治者的意志,维护奴隶制以及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D项说法错误,排除。二、非选择题31.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初创于秦,形成于汉。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对当前健全
社会主义的监察制度,提供了历史的借鉴和启迪。材料一汉代的中央监察机构由三个系统组成:一为御史台系统;二为丞相司直系统;三为司隶校尉系统。它们在体制上各自独立,互不统属,使得汉代中央的监察制度明显地具有多元性特征。监察官员一般品
秩不高,但地位崇高,职权重大。御史大夫位秩比丞相和太尉低得多,但“丞相有缺,则御史大夫以次序升”。地方的监察制度更具有以轻御重的特点。在监察方式上,除实行专职与非专职相结合、分值与临时派遣相结合、常驻与巡行相结合的方式外,还通过考课、上计、暗探等方式,加强对官吏的监
督控制。汉代选拔监察官员的具体条件一般有以下几条:选忠直节者为之;“掌选明法者为之”;选拔政绩显著者为之。——摘编自朱莲华、邱永明《汉代监察制度的特点》材料二汉代的监察制度尚处在初步形成时期,还因历史的局限性而具有许多明显的缺陷,如监察
机构没有完全独立、监察官职权混杂、监察法规不完整等,但“得”多于“失”,很多监察制度及政策方式也被后世封建统治者所继承。——摘编自朱莲华、邱永明《汉代监察制度的特点》材料三党领导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推动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构建巡视巡察上下联动格局,
构建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坚决斗争,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充分发挥,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
转,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监察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
评价中国古代监察制度。(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监察制度的认识。【答案】(1)特点:监察机构的多元制;监察官员位卑而权重(以小制大、以轻御重);监察方式多样化;重视监察官员的选任(选拔任用优秀的监察官员
)。(2)积极作用: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局限性;服务于专制皇权,实际效能有限;具有许多明显的缺陷;“人治”而非“法治”。的(3)如:监察方式更加完善;推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有利于从严治党、依法治国;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特点:根据材料“汉代的
中央监察机构由三个系统组成”可归纳出监察机构的多元制;根据材料“监察官员一般品秩不高,但地位崇高,职权重大”可归纳出监察官员位卑而权重(以小制大、以轻御重);根据材料“除实行专职与非专职相结合、分值与临时派遣相结合、常驻与巡行相结合的方式
外,还通过考课、上计、暗探等方式”可归纳出监察方式多样化;根据材料“汉代选拔监察官员的具体条件一般有以下几条”可归纳出重视监察官员的选任(选拔任用优秀的监察官员)。【小问2详解】积极作用:根据材料“汉代的监察制度尚处在初步形成时期,还因历史的局限性而具有许多明显的缺陷”及上述分析的特点和
所学知识可知,可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局限性、服务于专制皇权,实际效能有限、具有许多明显的缺陷及“人治”而非“法治”等角度进行分析。【小问3详解】认识:根据材料“构建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贯
通协调的机制”可归纳出监察方式更加完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根据材料“经过坚决斗争,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充分发挥”可归纳出有利于从严治党、依法治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等。【点睛】32.在近代化进程中,我们在民主化法制化方面也有很多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第五十三条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其国会之组织及选举法,由参议院定立。——摘自《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二修改后的宪法草案,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0次会议通过,1954年6月14日公布,交全国人民讨论。参加讨论者有1.5亿人,提出118万多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再次修改,9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4次会议讨论通过,然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9月20日
出席会议的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正式诞生。——摘自朱健华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纪事本末》材料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
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政体形式有什么变化?其变化目的是什么?结局如何?(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有哪些成就?【答案】(1)①变总统制(总统制民
主共和制)为责任内阁制(议会制民主共和制)②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③结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后,民主与独裁的斗争一时间变得激烈异常,但最终限制袁世凯的目的没有达到。(2)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新时期:
①修订1982年宪法;②重开两会,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政治协商制度;③中共提出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④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等。【解析】【小问1详解】变化,根据材料“国务员于临时大总
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法规定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临时大总统及国务院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因此《中华
民国临时约法》政体形式由总统制变为责任内阁制。目的,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法规定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但随着政治形式的变化,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政体形式由总统制变为责任内阁制,因此变化的主要目的是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结局,根据
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限制袁世凯的独裁权力,维护民主共和政体,约法规定的总统制变为责任内阁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后,民主与独裁的斗争一时间变得激烈异常,但最终限制袁世凯的目的没有达到,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并复辟帝制。【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1954年6月14日公布,交全国人民讨论。参
加讨论者有1.5亿人,提出118万多条修改和补充意见……9月20日出席会议的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一致通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标志着我国人大制度建立,促进了我国人民当家做主愿望的实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召开第一届
政治协商制度,标志着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促进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合作;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实现少数民族当家做主。【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政治建设的新时期,发展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1982年11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经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同时重开两会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政治协商制度;20世纪80年代,中共提出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同时加强基层管理,扩大基层民主。【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