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课件37张.pptx,共(37)页,3.992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1516402d920c6278c9022e02885ab1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艺术技巧(1)1.“表现手法”是个较模糊的概念,有些命题会将这一概念等同于“表达技巧”,将“修辞手法”包含在内。2.“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与“艺术技巧”“表现手法”“艺术特色”“艺术手法”等概念含义一致。3.鉴赏表达技巧题的设问分为“明考”和“暗考
”两类。“明考”就是题干中明确含有“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抒情手法”等信息;“暗考”就是题干中以“如何写”“怎样写”“如何表现”“赏析”等用语来设问。结合近几年的高考卷来看,设问多倾向于“暗考”。说明分类效果赏析要点比喻明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
化深奥为浅显。赏析时,应抓住本体与喻体间的关联,扣住相似处分析,可用“将……比作……”的句式。暗喻借喻比拟拟人使被描写对象更加鲜活,意蕴更加丰富。回答比拟手法时,可以不分拟人、拟物,直接答“比拟”,但我们习惯上是要分的,如是“拟人”就答成“拟人”。拟物使被描写对
象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一、修辞手法借代代人使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强化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引发读者的联想。赏析时,可用“用……代指……”的句式。代物代地代事夸张夸大突出、强化某种事物或感情,烘托气氛。赏析时,应点明被作者夸张的事
物的本来面目与修辞后的状态的差别,可用“作者夸大/缩小了……的景象/情感,带来了……的效果”的句式。缩小借喻与借代的区别——借喻是意在喻,借代是意在代。借喻因相似性而成立,借代因相关性而成立。请分辨下列句子是使用了借代还是借喻的修辞手法。废除几千年的封建制度,需要一场
暴风雨。终岁不闻丝竹声。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借喻)(借代)(借喻)类别例句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有老娘。金就砺则利。我们要多读点鲁迅。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孤帆一片日边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借代特征代本体材料代本体人名代著作专名代泛称部分代整体具体代
抽象对偶从形式上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上看,意义集中、含蓄。赏析时,应注意律诗中间两联一般不宜判断为对偶,其余场合只要是对偶,就可以答成对偶;应具体指出对偶的双方是什么,并说明其在表达作用上的好处。双关可以使语言含蓄、风趣。赏析时,应指出其两层意思,可用“
一指……,另指……”的句式。互文使语句简练、含蓄。赏析时,应注意点明互文的两个主体各是什么,并指出其应表明的语义。说明1.双关。①谐音双关: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思”与“丝”谐音,“思方尽”表现思念之深、之极。②语义双
关: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里的“清白”不仅指石灰的颜色,也暗指清白的品徳。2.互文:也叫互辞,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同一件事。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
泊秦淮》),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1.(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鹊桥仙·赠鹭鸶辛弃疾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白沙远浦
,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
鹭鸶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C.本词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2)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6分)①使用对话口吻,浅近直白,通俗易懂。本词开篇直呼题赠对象,以
对话展开全词,“来吾告汝”,后文全为词人所告内容,如同在与鹭鸶对话,风格独特;“听”“看”的用语浅易,如民间词曲,通俗易懂。②语言诙谐风趣,活泼生动。“汝”“君”的称呼将鹭鸶拟人化,诙谐生动,轻松活泼。评分标准:共6分,每点3分,须概括与分析相结合。每点答
出手法或语言风格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艺术效果1分;要点正确,意思对即可。二、表现手法1、借景抒情2、对比3、虚实结合4、衬托5、用典6、联想想象7、托物言志8、比兴9、对写二、表现手法借景抒情①“借景抒情”虽有三种形式,那是专业视角,在平时的赏析、考
试中统称“借景抒情”。②“借景抒情”中的景既可以是实景,也可以是虚景,“虚景”部分也可叫想象、虚写。③景情关系不一致,手法名称不同。乐景乐情、哀景哀情才叫借景抒情;乐景哀情、哀景乐情(很少)不叫借景抒情,而叫“反衬”(乐景写哀)。④当尾联(尾句)是
写景句,判断时是交叉的,可以是融情于景,也可以是以景结情(结构技巧),如是虚景,也可以是想象、虚写。联想想象(1)“联想”就是由一事物而想起与之相关的其他事物。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联想的一项是()A.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B.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崔护《题都城南庄》)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D.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陆游《沈园二首》)√对写虚实结合对比衬托比兴表达技巧与结构技巧①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类。诗词中最主要的是描写和抒情。②狭义的“表达技巧”指各类表
达方式中蕴含的技巧。广义的“表达技巧”,其概念范畴与“艺术技巧”相当。高考中一般采取广义。表达技巧(狭义)类型简释观察角度变化①时间角度,如晨昏、冬夏、古今等;②空间角度,如正与侧(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远与近、内与外、高与低等;③明暗角度。多感觉的结合如视觉与听觉结合(视听结合)、味觉与
触觉结合等。正侧结合正面描写指直接表现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侧面描写指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一、描写动静结合指在一首诗歌中,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一般有两
种表现形式:一是以动写静,二是以静写动。虚实结合“实”指的是眼前的、现实的景、物、人、事;“虚”指的是不在眼前的景、物、人、事,不是事实,为心中所想,梦中所见。点面结合“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工笔白描用
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细节描写把细小的事物,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用特写镜头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判断下列诗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技巧。(1)两个
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5)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6)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7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8)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视听结合、绘声绘色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虚实结合侧面描写反衬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对比、神态描写动静结合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
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化静为动手法的一项是A.明月松
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B.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C.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黄景仁《都门秋思》)D.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毛泽东《沁园
春·雪》)√写人手法二、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豪情壮志,直抒愤世嫉俗之情,直抒悲思愁绪,直抒欢快喜悦之情,直抒对事理的见解和看法。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对某种景象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中。借物抒情通过描写某物来表明心迹以及对人生
的态度、感悟。借事抒情用现实之事来抒发感情,多为叙事诗。借古抒情借历史上的事件来抒发感情,或借古讽今,或怀古伤今。借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说明:间接抒情与表现手法有重合之处。)结构技巧特点效果巧设
线索线索有事线、物线、情线。设置线索,使结构更严谨,内容更集中。开门见山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开宗明义,直接点题。以小见大以小景传达大境界,以平凡细微的事物反映重大的主题。抑扬结合对要褒扬的人或物先写其不足,对要贬损的人或物先写其长处。抑
扬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伏笔铺垫伏笔:为下文行文所做的准备,常常和照应结合起来使用。铺垫:为主要人物的出场、主要事件的发生或主要情感的抒发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进行铺垫。首尾照应指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
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卒章显志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点明主旨。以景结情诗歌的收束部分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