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岗市一高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4 页
  • 大小 322.270 KB
  • 2024-09-2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黑龙江省鹤岗市一高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省鹤岗市一高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省鹤岗市一高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1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黑龙江省鹤岗市一高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共(14)页,322.27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0b035ba07cc6750a7d96d53ba7098b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鹤岗一中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6月月考考试高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60分)(共40题,每题1.5分)1.西周时期,每年秋冬之交,周天子会颁布第二年的历书给诸侯,叫作“班朔”。诸侯接受历书后收藏于祖庙,每逢初一杀羊祭庙,叫作“告朔”;春秋时,许多诸侯不再亲临祖庙“

告朔”,只是杀只羊应景。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时A.周礼无法规范社会秩序B.宗法分封制失去了推行的基础C.礼的标准发生重大变化D.礼的破坏促成了地方割据局面2.下表是汉初至武帝时期功臣在三公九卿、王国相、郡守占比统计(单位:%)。据此可推知,这一

时期高帝惠帝文帝景帝武帝初武帝中武帝后三公九卿100906246272621王国相1008629181700郡太守88604006216平均97815030202215A.中央与地方权力博弈平衡B.察举制的实施条件成熟C.郡国并行制逐渐得以完善D.君主专制统治不

断巩固3.唐朝尚书省行使执行权,并非简单地奉命行事,而是可以通过署印、勾检、行朱等手段,对公文进行检覆,并载录存档,从而对中书、门下的决策形成一定的制约。如发现公文不便施行,尚书省可以提出异议,连同原文件一并奏呈,甚至在诏敕下达时,尚书省

官员也可封还诏书。由此可知唐朝A.尚书省的主要职责为审核政令B.中央行政体系以尚书省为主宰C.执行权一定程度上制约决策权D.中书省与门下省的职权被强化4.唐宋笔记中对当朝君主的记载较多。唐人用诸多异象来表明皇帝非凡人,宋人对“人事”的关注加强了。在君臣

关系上,唐人多涉及前代,并叙述较少,宋人往往切近作者自身所处时代,对君臣关系更加关注,多详载内廷变革与矛盾。这种变化反映了宋代A.理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B.明君贤臣共治天下的理想诉求C.市民阶层的世俗化文化倾向D.社会舆论影响政治生活5以下是我国古代某一阶段的官员、户数变化情

况表。此表反映了A.人口总数持续增长B.社会阶层流动逐步加快C.科举取土人数增多D.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6.明代大学士张璁初入阁,便在奏疏中明确说道:“今之内阁,宰相职也。”以后的首辅徐阶却说:“阁臣之职,止是票拟。”稍后的首辅张四维又说:“

臣待罪政府,无所不当闻……欲臣不预闻吏、兵二部事,非制也。”这说明,明代内阁A.负责草拟诏书B.职责较不明确C.实为辅政机构D.权力日渐扩张7.清代科举考试中朝廷主持的会试,废除了明朝以来的南北卷制度,代之以分省录取的办

法,按照各省应试人数旳多寡,由朝廷核定会试的录取指标。这一做法意在A.打破南方对科举的垄断B.协调统治集团内部势力分配C.选拔出真正优秀的人才D.进一步完爵科挙录取的程序8.堂除是宋代的一种官吏选任制度,是由宰相、执政官针对一些清紧繁巨的重要职任,除授适当人选

,……所谓"朝廷奖拔人材,以备任使"。这种方式A.说明科举制无法选拔合适人才B.彰显了朝廷对某些职事的重视C.使社会阶层流动频率更加频繁D.突显出相权对皇权的猛烈冲击9.亚里士多德称陪审法庭是梭伦采取的最具民主特色的措施之一,即公民有“向陪审法庭申诉的权利”。并认为梭伦“规定

全体公民都有被选为陪审法庭成员的机会,这确实是引入了民主精神”。由此可见,梭伦设立陪审法庭的做法A.有利于保证司法的公平公正B.保障了民众的法律地位平等C.促使雅典民主政治正式形成D.缓和了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10.负责雅典的司法审判的主要机构是陪审法庭,完全是由非专业的普通

公民组成,在审判过程中,公民既认定犯罪的事实问题,也决定了法律问题。审判结果由参与审判的所有公民共同做出。这反映了当时雅典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B.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C.平民同等的拥有司法权D.直接民主制带来的弊

端11.1787年,在美国制定宪法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制宪者都认为,民主是公民亲自组织和管理政府的小社会,代议制不是民主的形式而是共和制的一种形式。华盛顿也提醒人们不要通过仅仅是讨好人民的文件。据此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A.完全抛弃了民众意志B.注意克服直接民主制的弊端C

.秉承了卢梭思想理念D.构建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12.一位英国工人领袖曾抱怨:“1832年的改革将权力从左手转移到右手,人们还像以前一样无助;前所未有的繁荣没有给工人带来一点好处”。由此推出A.民众对君主立宪制心存不满B

.民主政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C.改革并未推动民主政治发展D.无产阶级缺乏科学理论指导13从1791年至1875年,法国先后制定了11部宪法。1875年宪法与此前创制的宪法相比,只是以三部宪法性文件规定了国家权力分配和运行,完全没有体现《人权宣言》的内容,但这部倒退落后的宪法却贯穿了第三

共和国始终,稳定实施了65年。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法国A.共和派的力量远远超越君主派B.《人权宣言》缺乏社会基础C.巴黎公社捍卫了共和制的成果D.工业革命壮大工业资产阶级14美国制宪者认为,英国自由来自国王授予,因而

需要“权利法案”来扩大和保障“人民”权利;而美国并不需要“权利法案”来保障人民的权利。这表明美国制宪者A.摒弃了人民主权理论B.坚持与英国彻底决裂C.认准了英国权力来源D.更强调构建国家权力15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关税同盟“把中小邦的整个资产阶级都吸引到普鲁士一边来”,关

税同盟愈扩大,加入这一市场的小邦就愈多,“这些邦的新兴资产阶级也就愈习惯于把普鲁士看成是自己在经济上的前卫和将来政治上的前卫”。这一现象可用来解释A.德国实现统一的艰难性B.德国开拓国际市场的必要性C.德国民主改革的滞后性D.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16.托克维尔评论1787年宪法时说:“昔日创

制的民主原则,以最直接、最无限、最绝对的形式在美国得到了实现”,这给十字路口徘徊的欧洲人民指明了光明的前景,欧洲掀起了“美国宪法热”。这强调了美国联邦宪法A.共和代议制民主政体被普遍认可B.使民主共和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C.使

制度选择和民主参与得到体现D.对欧洲各国民主革命具有借鉴性意义1718世纪上半期,英国两次企图复辟斯图亚特王朝的行动都因缺少支持而失败,托利党也逐渐改变了拥护专制君主制的立场。这些情况说明当时的英国A.君

主制已不适应国情B.光荣革命导致政局动荡C.内阁尚未掌握实权D.资产阶级的统治逐渐巩固18.1851年,英国第一个现代意义的工会在手工业行会工人中产生;1868年国会大选,第一次投票的工人们集中把票投给同情工人的议员;1900年组建劳工代表委员会后改称工党;1924年组阁,

并从此开始与保守党轮流执政。这表明英国A.工人阶级至此登上政治舞台B.工人政治权利得到充分的发展C.工人政治斗争方式与时俱进D.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逐渐完善19.1899年清政府接到参与海牙保和会邀请时,对

是否与会有所顾虑,知悉中国是否入约有自由决定权后,“即派杨儒届时赴会”。1907年在第二次保和会议订公约期间,中国代表向大会声明“中国有不置可否之权”,亦“有随时陈议或请改之权”。这说明晚清政府A.开始融入到近代国际社会B.完全抛弃了天朝上国观念C.具有一定的对外独立意识D.捍卫国家

主权的坚定决心20.光绪帝1898年颁布上谕称:“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着沿江、沿海、沿边各将军、督抚,迅就各省地方悉心筹度,如有形势扼要、商贾辐辏之区,

可以推广口岸、展拓商埠者,即行咨商总理衙门,酌核办理。惟须祥定节目,不准划作租界,以均利益而保事权。”这表明当时A.意在以自主开放来应对侵略B.吸取庚子事变教训,实施新政C.力行改革来推进中国近代化D.全面推行开放,维护国家主权21.英法联军司令额尔金的私人秘书说:“圆

明园原是清帝的一个统治中枢,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超过北京城内的清宫。焚毁圆明园,对于清帝的骄倨和情感两方面,准定是一个大打击。”这反应英军焚毁圆明园的目的是()A.迫使清帝屈服B.掩盖掠夺行径C.继续进行战争D.破坏中国文化2

2.孙中山说:“盖以服从《临时约法》为服从民国之证据,余犹虑其不足信,故必令袁世凯宣誓遵守《约法》,矢志不贰,然后许其议和。故《临时约法》者,南北统一之条件,而民国所由构成也。”孙中山这一主张A.有利于巩固民主共和的政体B.首开中国因人设法的先河C.直接导致了民国社会动荡D.

有效限制了袁世凯专制独裁23.《每周评论》曾报道:“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

此一举了。”“学界”的行动A.使得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B.促成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C.表现该运动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D.动员工、商、学联合起来进行斗争24.列宁指出∶“巴黎公社做出了把来自下面的首创精神、独立性、放手的行动、雄伟的魄力和自愿实行的、与死套公式不相容的集中制互相结合

起来的伟大榜样。我们的苏维埃走的也是这条道路。”据此可知A.列宁借鉴巴黎公社践行民主集中制B.两者都实行议行合一的政治体制C.十月革命与巴黎公社革命性质一致D.两者都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25."1917年4月,列宁

在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会议上指出:“拥护革命护国主义的广大阶层的;群众无疑是真心诚意的,他们认为只是出于不得已才进行战争,而不是为了侵略去进行战争;他们是受了资产阶级的欺骗。因此,我们必须特别细致地、坚持不

懈地、耐心地向他们说明他们的错误。”列宁的主张A.抨击了沙皇政府穷兵黩武B.意在阐明一战的非正义性C.有利于苏俄推行和平外交D."点燃了群众的爱国热情26.1923年,陈独秀指出,虽然小资产阶级提出了

一些不同于国民革命的口号和思想,但是都是他们对于所受压迫而寻求出路的表达,“也可以说是间接促成革命的种动力"。而通过分析各个阶级的情况,他提出“各阶级合作的国民革命.是目前的需要而且可能”。这论述A.推动了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B.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

C.影响了中共对革命领导权的认识D.指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正确道路27关于党的发展制度,七届二中全会规定“城市党的发展对象,主要应是产业工人,其次是手工业工人、店员和学生”,强调把工人阶级中的先进积极分子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并适当控制农村党员的发展速度。这规定A.适应了党的的工作重心的转移B

.促进民主革命取得全国胜利C.奠定了新中国成立理论基础D.确立了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28.1931年9月20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指出:现在日本帝国主义实行占领东三省,不过帝国主义进攻苏联计划之更进

一步的实现。全中国工农劳苦民众必须在拥护苏联的根本任务之下,一致动员武装起来,给日本强盗与一切帝国主义以严重的回答。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共中央A.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B.坚持右倾机会主义的方针路线C.斗争策略中出现“左”倾

错误D.主张抗击日本侵略为根本任务29.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街行,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士的完整。各地学生、工人和群众纷纷予以支持。宋庆龄、鲁迅、陶行知等各界爱国进步人士也纷纷支持。这说明A.中

共开始领导全面抗战B.全国抗战局面已经形成C.抗日救亡成为大势所趋D.全国抗日救国风潮兴起30.抗战时期,在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农救会”群众性团体组织,建立许多学习小组,仅1940年就建立了一千六百余个识字班,一千个读报小组。这表明A.农民群体注重自我提升革命觉悟B.

中共对根据地农民进行政治动员C.中共在抗战中起到中流砥柱作用D.根据地基层组织建设成效较突出31.下图中的文字节选自一位上海老师在1936年5月对一堂社会课的记录,这反映出当时的学生A.支持华北抗战B

.心系民族前途C.关注红军长征D.期盼国共合作32.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劳动节口号》,简称“五一号召”,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五一”号召当即得到了各

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海外华侨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五-号召”的主要作用是A.促成了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B.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胜利C.揭开了筹备建立新中国的序幕D.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建立33.1944年8月,毛泽东在《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中指电:“在

双方互利的条件下,我们欢迎外国(来边区)投资和技术合作。”1949年6月毛泽东在新政协会议筹备会上宣布:“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实行友好合作,恢复和发展国际间的通商事业,以科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毛泽东意在A.建立中国的新型外交B.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平稳建立C.打击国民党残余势力D

.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34.某文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划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各级自治机关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除了行

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外,还享有各项自治权利。这一内容最早应出现在哪一文件中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5.某学者认为:“台湾社会是一个‘分裂社会’,内部存在很多结构性分歧,

任何激进立场只会强化它的分裂倾向,而‘一国两制’承认台湾的现实,主张通过谈判沟通来强化两岸关系,这是唯一可能被台湾接受的两岸关系方案。”该学者认为“一国两制”构想A.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B.解决了台湾内部分歧C.

得到台湾人民的认可D.推动了两岸关系发展361986年电影《血战台儿庄》上映,它是一部正面描写国民党抗日战争的史诗力作。蒋经国观看了该影片后说:“从这个影片上看来,大陆已经承认我们抗战了,这个影片没有往我父亲脸上抹黑。”这直接推动了海峡两岸A.对“一

国两制”的认同B.“九二共识”的达成C.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D.“三通”局面的实现37联合国大厦里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壁画的主题叫“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新中国充分体现这一精神的外交政策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另

起炉灶”C.“一边倒”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38.美国在1969年7月宣布了一系列单方面主动议案,如取消不准美国人前往中国旅行的禁令,美国人可以携带一切美元的中国物品进入美国,准许某一限.量之内的美国货物输往中国。这些改变A.说明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B.旨在向中国传递改善双方关系的愿望C

.推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轨道D.主要受中苏关系恶化的影响391946年毛泽东提出“中间地带”理论,认为“美国和苏联中间隔着极其辽阔的地带……这里有欧、亚、非三洲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不过

一年后毛泽东转而认同“两大阵营”理论,并进而在1949年提出“一边倒”政策。1954年毛泽东又重申“中间地带”理论。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变化主要是基于A.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B.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C.中苏两国关系的演变D.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40周恩来曾在某次会议前说:“尽管我们过去

在国内谈判有经验,跟美国吵架有经验,但那是学野台子戏,那是无法无天,什么也不怕,闹翻了也就那么回事。……中国是一个大国,来科参加一个正式国际会议了,我们是登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网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材料所说的此次“正式

国际会议”A.主要解决西藏地方的双边关系问题B.旨在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的问题C.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D.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材料一民国时期北京政府效仿欧美、日本等国法律

,建立了近代法律体系和律法制度,包括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中华民国民法典》《中华民国暂行新刑律》等重要法律共241件,分别在程序法和实体法领域为后来的法律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它们)废除了中国传统法律中的旧名词,西方法习以为常的禁止刑讯、独立审判的原则及审

判公开制度、陪审及辩护制度等也逐渐引入中国法律体系。民国时期法律体制改革……是中国法制史上前所未有的革命,为此后中国法律的发展清晰地指明了路线。材料二英国宪法是一种不成文的宪法,它由历史上形成的许多习俗、惯例组成,由于

它建立在深厚传统的基础上,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它比“成文的”宪法更牢固,……用议会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一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限制了君主制的权力,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英国还出现了世界最早的政

党。总而言之,英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成就都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在一定意义上开创了一个新的文明——现代文明。——摘编自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材料三一个国家制度的成熟完善和执行,监督的坚决有力,这是现代化

对国家治理体系提出的基本要求。……站在现代化的角度看问题,国家的强大就在于制度的强大,毋庸置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重在加强国家制度建设。(1)依据材料一概括民国初年法制改革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民国时期实行法制改革的原因

。(10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成就都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在政治方面的具体表现。并对照材料一,说明近代中英两国在法制改革中的不同之处。(14分)(3)依据材料

三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并以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史实加以说明。(4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1915年,袁世凯启用《中华雄立宇宙间》为国歌中华雄立宇宙间,廓八珽,华胄来从昆仑巅,江湖浩荡山绵连,勋华揖让开尧天,亿万年。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决定把《国民革命歌》

(原为《国民革命军军歌》)定位国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1949年9

月,1935年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位国歌,后定为正式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

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从上表国歌变迁中提出论题并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观点明确;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高二历史参考答案1-5ADCBD6-10BBBAA11-15BBDDC16-20CDDCA21-25AADAC26-30

AACCB31-35BCABA36-40CABAB41(1)特点:确立了法制化发展方向,形成了法律体系,奠定了法律近代化的基础;以西方法律体系取代中国传统法律体系的不足。原因:民国政府维护自身统治的要求;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西方法律制度的优点对民国政府维系

统治的启示。(2)表现:确立君主立宪制;构建法治的传统;议会下院成为间接民主的代议制机构;行政大权赋予首相;确立政党政治。不同:中国的法制改革注重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而英国则重视继承传统;中国的法制改革没有摆脱专制体制的束缚,而英国则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3)观点:国家

的强大就在于制度的强大。说明:1954年宪法,法制建设发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制度,推动了向社会主义过渡;改革开放以来,依法治国,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体制,推动了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42论

题:国歌变迁带有显著的时代印记。解读:1912年,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之后为了复辟帝制而制定国歌,国歌体现了袁世凯倒行逆施,在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他必然招致被历史和人民唾弃的可耻下场!袁世凯没能“雄立宇宙间”,

也不可能延续“亿万年”。1926年,国民革命运动深入发展。革命主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和封建军阀的统治,歌词表达了国民革命军将士致力于国民革命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歌词呼吁全

民族团结一致,不畏牺牲抵御外侮,激发国民强烈的爱国热情。新中国成立后,使用其作为国歌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和居安思危的思想。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666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