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学案)-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历史新教材同步精品课堂(选择性必修2).docx,共(6)页,623.188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0a6acc6a74881771a898d932b53d3a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学案)一、学习目标(一)课程标准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理解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二)学习目标1、整理古代社会农具材质和灌溉
工具的演变,认识人类社会的进步2、归纳古代手工业主要生产部门工具的演变3、理解生产力发展与家庭和庄园为主要劳作方式的关系二、知识梳理(一)农业工具的变化1、耕作工具(1)石器旧石器时代时期的制作方法以打击为主新时期时代在打击的基础上增加了磨制(2)青铜器青铜器最早出现在西亚、北非地
区。约距今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已出现小件青铜器,不过青铜农具数量较少。(3)铁器前15—前14世纪,小亚细亚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后来逐渐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中国在战国时期,铁质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步推广。南北朝时
期出现了灌钢法制作的农具2、灌溉工具的发明(1)原始社会末期,人们已经用陶器汲水灌溉;(2)古埃及和中国等地,人们已懂得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3)我国在东汉末年已出现翻车,三国时期马钧进行了改进。唐朝出现了筒车,借助水力汲水灌溉。3、畜牧工具
2豢养驯化禽畜的古代畜牧业,也有其自身的工具设施。古人用圈厩来饲养禽畜,用马槽来喂马。不少工具设施到今天仍然发挥着作用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1、纺织业(1)约三万年前,山顶洞人已经使用骨针缝制兽皮。(2)新石器时代后
期,中国古人已经使用陶纺轮。(3)汉代普遍使用纺车,并开始使用提花机。(4)元代以后,织布机成为农耕家庭必备的生产工具。2、陶瓷业(1)人们最初用泥条盘筑的方式来制造陶器。(2)新时期时代晚期,开始采用坯车来制坯。(3)南朝时
,把坯件放在匣钵中,防止在烧制过程中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坯件(4)唐宋时,在器物底部放置支钉,防止器物在烧制过程中粘连3、治炼业(1)古人用煅打金属原料的方式制作小型器具,工具包括土炉、锤、锉等。(2)后来还采取铸造的方式制作大型金属器具,工具包括坩锅、范等。三、劳作方
式的发展1、农业家庭式劳作:工业时代前,各国普遍采用。战国时期,中国逐渐确立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2、农业庄园式劳作:罗马共和国晚期,出现了大型奴隶制庄园。中世纪欧洲长期存在。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堡。3、手工业有家庭式劳作,作坊式劳作等形式。手工业者职业世代相袭,政府登记造册进
行管理。三、课堂小结3四、随堂练习1、现代考古在殷墟苗圃北地、孝民屯、大司空村等9处出土了石器共209件,其中农业生产工具的铲、镰、磨石等,计144件,另外出土蚌器205件,其中农业生产工具有铲、镰、刀等,计179件。这些
考古发现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社会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地位重要C.人们开始由迁徙走向定居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已形成【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石制农业生产工具占石器总数的60%以上,蚌制农业生产工具占蚌器总数的80%以上,说明农业
在当时的社会经济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故选B项。商代已进入阶级社会,排除A项;新石器时代人们生活逐渐稳定,“开始”说法有误,排除C项;商代没有出现小农经济,排除D项。2、观察下列图片,从图一到图三的变化反映出的信息,最准确的是()A.工具的改进经历了三个阶段B.工具改良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特点C.铁农
具在生产中占主导地位D.铁农具的使用范围在不断地扩大【答案】B4【解析】材料中工具的改进经历了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两个阶段,故A项错误;工具改良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特点,故B项正确;C、D两项材料无法得出,排除。3、下图是在我国新石器时
代遗址中发现的陶纺轮和骨梭。作为史料,可以用来佐证()A.纺织机成为家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B.纺织技术在当时已开始萌芽C.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占有重要地位D.中国丝织业起源于黄河流域【答案】B【解析】材料没有提及纺织机,故A项错误;纺轮、骨梭是新石器时代纺织工具,说明纺织技术开始出现,
故B项正确;C、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4、“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①自给自足②无需交纳赋税③男耕女织④以家庭为生产单位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你耕
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自给自足,男耕女织,故①③正确;农业是古代赋税的主要来源,故②错误;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也属于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④正确。故选C
项。5、西欧中世纪庄园中设有教堂、法庭等。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B.庄园是农村基本的经济组织C.庄园是农村基本的社会组织D.庄园是领主统治农奴的工具【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领主的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设有教堂和
法庭,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由此可知,庄园是农村基本的社会组织,故C项正确。6、2013年,四川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墓出土了四件蜀锦提花机模型。这是随葬用的冥器,其形制前所未见,堪称迄今为止世界最早的提花机模型。它们的出现()①印证了汉代手工业的繁荣
昌盛②成为汉代成都纺织业的重要见证5③填补了世界纺织史和科技史的空白④为研究中国古代纺织业提供实证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根据“四川成都”“汉墓”“蜀锦提花机”“迄今为止世界最早的提花机模型”等信息可知,②③④正确;仅凭“四件蜀锦提花机模型”不能说
明汉代手工业的繁荣昌盛,①错误。故选D项。7、下图为明代书中所绘手工提花机,继承了汉唐以来提花技术,能控制上万根经纱,织出精美花样。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说明中国古代已有机器工业B.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出现C.说明中国古
代纺织技术高超D.说明私营纺织业已经很发达【答案】C【解析】机器工业在近代出现,故A项错误;资本主义经济此时未出现,故B项错误;“能控制上万根经纱,织出精美花样”说明纺织技术高超,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是
否是私营纺织业,故D项错误。8、陶瓷研究者劳法盛指出:越窑因匣钵的使用,产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润,极大地提高了瓷器质量,所以唐代越窑有如冰似玉的质感,成为全国瓷器之冠。这表明()A.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B.中国古代手工业家庭式生产普遍化C.中国古代
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D.中国古代技术创新推动手工业发展【答案】D【解析】材料“越窑因匣钵的使用,产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润,极大地提高了瓷器质量,所以唐代越窑有如冰似玉的质感,成为全国瓷器之冠”说明技术推动生产发展,故选D项。材料仅是说明匣钵的使用,提高了瓷器质量,不能说明“广泛”,排除A
项;材料并未涉及手工业家庭式生产,排除B项;“所以唐代越窑有如冰似玉的质感,成为全国瓷器之冠”不能判断为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排除C项。69、中国古代发明的某种工具,利用河水的冲力转动机械轮轴,使鼓风皮囊张缩,不断给高炉加氧,“用力少
,见功多”。这项发明()A.是古代冶铜技术的一大进步B.导致唐代筒车的出现C.推动了当时冶铁技术的发展D.促进了灌钢法的发展【答案】C【解析】“利用河水的冲力转动机械轮轴,使鼓风皮囊张缩,不断给高炉加氧”描述的是东汉时期的
“水排”,用于鼓风冶铁,故C项正确。冶铜技术先秦时期已开始,与水排的作用不符,排除A项;“筒车”是灌溉工具,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灌钢法是冶炼技术的发展,与材料无直接联系,故排除D项。10、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
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下列选项与上述作用相似的是()A.编户齐民B.登记造册C.科举选官D.男耕女织【答案】B【解析】“技工学校”“技术训练”有利于手工技术的研究与传承,保障手工产品质量上乘,中
国古代统治者对手工业实行登记造册管理,有利于传统技艺世代传承,故B项正确。A项的目的是征税和管理,C项是选拔政府官员,D项是家庭手工业劳作方式,均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