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共(9)页,29.653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06906bf511dfe43ed24bbb5e0a270d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华师一附中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检测高二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朱熹《答周南仲》四书系年①考订在朱熹文集中,
共有四封写给周南仲(周南,字南仲,平江人,朱熹好友)的书信。清华教授陈来在《朱熹书信编年考证》漏掉了第一书,只将后三书作了系年。他根据《答周南仲》第二书与《答方宾王》第十五书中相似的措辞推定两者写作时间相近,故将三书的系年定为1196年。从中可以看出,因为书信的内容
没有明确的时间指向,他对此三封书信的系年并不肯定,但在没有其它更多论据支持的情况下,这个结论也算合理。值得注意的是,《答周南仲》第三、四书中的内容非常特别,它与朱熹《大学章句》中“诚意章”的注释内容完全一致。目前所见的定本《大学章句》在生成过程中经过了朱熹多次修改,尤其是“诚意章”,朱熹于去世前
不久依然在修订此章。根据其弟子沈僴在1198年以后所记的朱熹语录可知,朱熹曾与弟子激烈讨论过“自欺”的注释,这说明至迟到1198年,朱熹对于如何注释此章还有困惑,那么《答周南仲》第三、四书中相同内容的出现就不应早于1198年。有鉴于此,朱熹《答周南仲》第四书的系年问题就有了重新考订的必要。遗
憾的是,我们并未从现存文献中考证出朱熹与周南交往的始末,只能依据书信的内容进行合理推断。依据第一书与第二书为连续之作,我们可从第二书的系年反推第一书。陈来教授据第二书与《答方宾王》第十五书内容相似所作的推论有一定道理。而《答方宾王》十五书系
年的确定又依据十四书而来,陈来根据十四书中提及的“庆元党禁”之事,将其定于1196年初,又据十四书与十五书的语意关联,将十五书也定于同年。依据史料记载,1196年六月党禁愈烈,“一时号为君子无不斥逐”,十五书所言的“时论既尔”相较于十四书的“时论咄
咄逼人”,更像是一种对于当时境况的总结和接受。十四书作于此年初,那么十五书就可能作于六月“君子无不斥逐”之后,所以与十五书有相似内容的《答周南仲》第二书也应写于1196年夏。又从第一书中提及的“比日雪寒”可知此书作于冬季,而第一
书与第二书时间相差不多,则第一书最有..可能..作于去年冬季,即1195年冬。第三、四书系年的确定可能不及前两书那么精确。基于两书都是关于《大学》“诚意章”的解释,且与《大学章句》定本注的内容完全一致,但因未见之前刊印的《大学章句》刻本,无法准确知晓朱熹在此过程中对于“诚意章”的注释经过了怎样的修
改,又是于何年定稿。现存较早的关于《大学》“诚意章”的注释是朱熹写于1194年的经筵讲义,除了为方便帝王理解,讲义中的措辞略显繁琐外,在注释内容上,其与定本注相比还有两处较大差异。其一是此章的分段与定本注中不一致,
其二是对“自欺”的解释与定本注不一致,在讲义中朱熹并没有直接给“自欺”下定义,而是采用了描述性的表达,这表明当时他对“自欺”的解释并不自信,而到了定本注中,“自欺”则被朱熹明确而精炼地定义为“知为善以去恶,而心之所发有未实也”。这两处差异都表明早期版本的《大学章句》
中“诚意章”的注释与定本注不同,那么我们能否认定从1194年到1196年的两年间,朱熹对于此章的思考已经成熟,从而按照陈来的推定将第三、四书系年定于1196年呢?这个问题在朱熹弟子沈僴所记的语录中得到了解答。从沈僴于1198年以后所记的多段语录中,密集地出现了朱熹与弟子们关于如何注释
“自欺”的讨论,共有五种表述。虽然这五种表述都与定本注不一致,但它们为定本注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以《朱子语类》的系年为依据,可以确定朱熹在1196年无法写出《答周南仲》第三、四书那样成熟而完整的注释。按《朱熹年谱长
编》所考,1200年闰二月,朱熹修订《大学章句》成,有书致廖德明。《朱子抄释》卷一:“先生捐馆前一月,以书遗廖子晦曰:‘《大学》又修得一番,简易平实,次第可以绝笔’。”这表明朱熹在离世前一月终于完成了对于“诚意章”的修订。所以《答周南仲》第三、四
书极有可能写于1200年朱熹逝世前不久。既然他有书信告知廖德明自己完成了《大学章句》的最终版,也不排除他写信给别人分享自己思索了几十年的“诚意章”的注释。总而言之,朱熹《答周南仲》四书可以分为两部分,前两书为一部分,内容上有递进的关系,其中第一
书写于1195年冬,第二书撰于1196年夏;后两书为另一部分,分别对应《大学》“诚意章”的注释,依据沈僴所记语录中的相关记载,可知后两书的写作时间当不早于1198年,并极有可能....是1200年朱熹离世前不久所作。(摘编自谟竹《〈答周南仲〉四
书系年考》)【注】①系年:作品撰写的时间。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不认同陈来对四书系年的推论,是因为他漏掉了第一书,只对后三书进行了考证。B.作者认为,如果能找到更多朱熹与周南交往的文献,会有助于得到更加准确的系年。C.判
断前后书信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可从书信措辞的相似度、语意的连贯性等进行考察。D.朱熹既然在离世前给廖德明写信告知著书情况,那么他与周南分享也是合理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对古人的书信系年进行考证时,可以把书信中提到的历史事件
作为切入点,通过事件发生的时间以及情况,来推测书信写作的时间。B.从沈僴对朱熹语录的记载可以推断,朱熹在进行教学时,可能安排了一名弟子对教学的主要内容进行记录,这方便了后世的考证。C.文中“最有可能”“极有可能”等推测词语的使用,说明作者对于结论不够自信,其主要原因是推断不严密,会导致结论容
易被推翻。D.依据“除了为方便帝王理解,讲义中的措辞略显繁琐外”,可知朱熹曾做过帝王的老师,“经筵讲义”是提供给帝王学习的教学资料。3.下面四个选项都是朱熹的观点,哪一项最贴合划线处“自欺”的定义?()A
.人莫不知善之当为,然其心之所发,必有阴在于恶而阳为善者。B.心之所发,阳善阴恶,而其好善恶恶皆为自欺。C.外为善,而中实容有其不善之杂。D.有闻善之意而疑己以不明,自欺也。4.《大学之道》有言:“致知在格物。”请
从文中朱熹注释“自欺”一词的“格物致知”过程中,概括他有哪些学术精神。5.本文是如何推导出《答周南仲》四书的系年的?(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上梁戴智生臧湾是个多姓的古村,南北通衢,曾有商铺九百九。“十里金街”还在。石
板路深凹的独轮车辙,街两旁典雅的“百岁坊”和五座巍峨的祠堂,依稀可见当年辉煌。老店面所剩无几了,原址上盖起了一栋栋水泥楼。秦礼忠住的仍是老房子,他爷爷传下来的,布满霉斑的招牌“香茶油坊”还悬在屋檐下,遇风摇摇欲坠。儿子问他:“街上老房子快拆完了,我们什么时候盖新屋?”老秦
答得干脆:“莫想!”原因说过多次,邻里怎样弄他管不了,自己决不拆除祖屋。老秦越来越郁闷,儿子怎么总听不进他的话呢,特别是房屋改造这件事。秦礼忠在臧湾也算有头脸的人,无论哪家婆媳不和、兄弟分家,都请他去。他今年66岁,当过村长,摆理可以摆出
一箩筐。臧天寿的家房屋改建,选定吉日上梁,也请秦礼忠去坐阵——这个天寿不请他也会去。臧湾有传统,只要有人办大事,街坊都会随份子。钱不在多,目的是帮忙出力气,借桌子搬板凳,炒菜洗碗筷,各尽其能。老秦当然清楚,上梁是木匠唱主角,他只能打边鼓。的上梁仪式极其神圣,它寄托着这户人家
子孙后代的兴衰荣辱。制作房梁的过程,同样讳莫如深。天寿的房梁隐蔽在臧氏祠堂加工,上了桐油画了符。这天大清早,十几位后生把房梁抬到宅基地。铁匠先钉梁环,木匠接着出场,升梁、就位、挂红,每个环节都要喝彩。那边老秦指
挥年轻人放鞭炮,恰到好处,气氛热烈庄重。最后木匠撒麻糍,坐在梁上唱:福也!贺喜东家,先到浮梁买芝麻,再到景德镇买糯米。买了糯米进磨坊,做出麻糍抛栋梁。一抛东,贺喜东家出相公;二抛南,贺喜东家出状元;三抛西,贺喜东家穿朝衣;四抛北,贺喜东家坐衙门,掌管文武百官权。仪式临近尾声,老秦悄悄离开了
。他信步走向“百岁坊”,那是他每天必去的地方。百岁坊是早年五大家族共同兴建的一座聚德轩,专门赡养孤寡老人。廊屋经历了百年,石栏窗棂都保存完好。里面的设施,倒是跟上了形势,空调电视、抽水马桶,一应俱全。老秦热衷这里的事务,他积蓄不多,
捐款不少,俨然是个带头人。儿子为此事没少责怪他,“你又不是富豪,家里破烂不堪,外面充好汉?”老秦被儿子的话呛住,崩出一句粗话:“你懂个屁?滚!”老子骂儿子天经地义。儿子没有滚,他退一步说:“老房子不推倒重建,也该修缮一下吧?”“这个可
以考虑!”儿子等的就是这句话,他其实早已相中一根做梁的料。臧湾东河码头上行三里地,是汪村地盘,山高林密。汪村人习惯把成材的树木砍倒,刨皮去枝后就地风干,等待自用或出卖。据传,这里原先还有一个风俗:建屋造房,偷梁不究。一天深夜,秦礼忠被嘈杂的声音吵醒。他披衣走
出厢房,儿子在厅堂兴高采烈地给一班朋友散发香烟,地上赫然卧着一根粗壮的木头。秦礼忠问:“哪里弄来的?”儿子答:“汪村。”秦礼忠阴下脸,问:“偷的?”儿子说:“不是说偷梁不算偷嘛!”“呸!你懂个屁。”秦礼忠非常生气了,他大声地训斥儿子:“就算偷也要有偷
的规矩!烧纸敬香,自己砍树,你做了哪件?你看你们偷来的木头,明明是现成的材料,这叫不劳而获,不是偷是抢.啊?!”声音惊动了左邻右舍,人们纷纷过来劝解。邻居说:“既然搬.来了就放家里用,你们的房子也该整一下。”“不行!绝对不行!这种缺德事我们不能做。再说了,我们家也不是建房子,换两根白蚁蛀
空的柱子就行,用不着这样的好材料。”秦礼忠说着,走到儿子的朋友面前一一作揖,“辛苦各位了,麻烦大家现在就抬.回去。”儿子最终听了他的话,秦礼忠心里宽慰了许多。第二天一早,秦礼忠打开大门,眼前的一幕又让他吓一大跳。屋檐下,整齐地排列四五根杉木,比碗口
粗,都是笔直老长的。秦礼忠怒冲冲地把儿子叫醒,正要开口骂。儿子惺忪着眼,举起右手对天发誓:“真不是我干的!”(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交代臧湾曾经的辉煌以及老店面所剩无几的现状,展现了臧湾的风貌,同时也暗示了传统古村日渐衰落
的社会现实。B.制作房梁的过程神秘,上梁仪式环节众多,既表明古村人对传统的上梁仪式十分重视,又富有浓浓的乡土生活气息。C.古村早年建造赡养孤寡老人的百岁坊,后来又完善设施,给老人们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折射出当地的人性美和人情美。D.秦礼忠与儿子在修缮老屋的问题上存在明显的分歧,这种分歧体现出社会变迁中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的新旧更替。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写秦礼忠所住的老房子的招牌“
遇风摇摇欲坠”,暗示了传统观念在现代化进程中受到的冲击。B.小说中的语言描写颇具个性化色彩,如文中秦礼忠责骂儿子“你懂个屁,滚!”“莫想!”,塑造了秦礼忠蛮横专制的封建家长形象。C.文中加点的动词“抢”“搬”“抬”
分别表现出秦礼忠和邻居对待“偷梁”事件不同的态度和心理,用词准确生动。D.小说结尾运用留白的手法,“屋檐下,整齐地排列四五根杉木”,却没有交代谁送来的,引发读者联想,深化了小说的主题。8.小说以“上梁”为题,有什么意蕴?请结合全文简要
分析。9.上梁仪式中,木匠唱的民谣有什么效果?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材料一: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仓
颉固以知之矣。今以为同利者,不察之患也。然则为匹夫计者,莫如修行义而习文学。行义修则见信,见信则受事.;文学习则为明师,为明师则显荣:此匹夫之美也。然则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为有政如此,则国必乱,主必危矣。故不相容之事,不两立也。斩敌者受赏,而高慈惠之行;拔城者受爵禄
,而信廉爱①之说;坚甲.厉兵.以备难,而美荐绅之饰;富国以农,距敌恃卒,而贵文学之士;废敬上畏法之民,而养游侠私剑之属。举行如此,治强不可得也。国平养儒侠难至用介士所利非所用所用非所利。是故服事者简其业,而于游学者日众,是世之所以乱也。(节选自《韩非子·五蠹》)材料二:子张问于孔子曰:“
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
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
之有司。”(节选自《论语·尧曰》)【注】①通“兼爱”。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国平养儒A侠B难至用C介士D所利E非所用F所用非G所利。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
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事,意为“职事”,与《论语·颜渊》“请事斯语矣”中的“事”词义不同。B.甲兵,意为“铠甲”和“兵器”,与《无衣》“修我甲兵”中的“甲兵”词义相同。C.焉,意为“哪里”,与《兼爱》“
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中的“焉”词义相同。D.俨然,意为“庄重的样子”,与《桃花源记》“屋舍俨然”中的“俨然”词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和私相反的道理,是仓颉本来就已经知道了的。现在如果还有人认为公私利益相同,那就是属于没有仔细
考察的弊病。B.没有功劳却能获得官职,没有爵位却能尊贵显耀,像这样治理政事,国家就一定会陷入混乱,君主就一定面临危险了。C.君子给人以恩惠而自己却没有耗费,做事辛劳却没有怨言,有所追求而不贪图财利,态度舒泰而不傲慢,威严而不凶猛。D.孔子认,
事先不加以告诫,而苛求别人做事做到完美,叫作凶恶;先开始松懈,后来突然要求如期完成,叫作祸害。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富国以农,距敌恃卒,而贵文学之士(2)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14.同是论说治
理政事的主张,《韩非子》和《论语》的说理技巧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分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冬景刘克庄晴窗早觉爱朝曦,竹外秋声渐作威。命仆安排新暖阁,呼童熨贴旧寒衣。叶浮嫩绿酒初熟,橙切香黄
蟹正肥。蓉菊满园皆可羡,赏心从此莫相违。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早晨醒来,万道霞光映照于纱窗之上,竹林外寒意逐渐逼人。B.诗又名《晚秋》,联系颔联“新暖阁”等内容来看,它更贴合诗歌内容C.尾联写诗人醉心于满园盛开的木芙蓉和菊花,
不愿错过欢愉美好的时光。D.诗歌写秋冬之景却不着悲凉之意,表现了诗人面对困境的乐观昂扬的心态。16.诗歌描写了秋冬时节的所见所感,充满生活情趣,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1)《论语》中,孔子跟子贡提到“恕”,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孔子的“恕道”就是推己及人。(2)《老子》一书中总是提醒世人要重视容
易被忽略的方面,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提醒人们注意“无”的作用。(3)《春江花月夜》中运用比喻描写月光,如“____________”中说月光像白色不透明的小冰
粒,在为。。的“____________”中又说它像飞霜。(4)《将进酒》中作者提到曹植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借曹植的怀才不遇、饮酒欢乐,来表达自己内心同样的郁愤、失意。三、语言
文字运用(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光在他的生活里,是缺失的,却又无处不在:声音带着光亮,触感带着光亮,记忆带着光亮。他拥有最大的阴影,(甲)。一次次,从声音和触摸中感受到光在对他絮絮不休地讲着话:①所触摸到的那些真实的存在,从声音中用心感受幻想中的美妙,帮助他战胜黑暗的,
是精神之眼。我仔细观察过他的修理门面,里面堆满了轮胎等配件和修车工具。配件是不用标价的,也没有单独的记录,(乙)。工具都放在地上,他需要什么样的工具,就会让他哥或者小工去找来。而有一次,他哥去找他指定的三号扳手,一次次拿来都不对,他自己走过
去,手一摸就拿了出来。拆卸和安装车辆的发动机零件,只要没人改变过他放的位置,他伸手就能准确无误地拿来安上。我想起《百年孤独》的第一页,有这样一个细节:在表演了磁铁的魔力后,神秘的吉卜赛人梅尔基亚德斯,对老布恩地亚说,任何东西都有生命,一切在于如何唤起它们的灵性。②我真的相信,杨俊锡
把他用手摸过的东西,都唤醒了灵性。一切东西在他手里,都是敏感的、明朗的,以至他使用起来A,毫无阻碍。他最得意的是,一部在其他地方修不好的发动机,到了他手里,问题被解决了,③这个过程对他而言算作一个节日。他从来不急,修车时,每一个细节都做得B。慢,然而
扎实。他的生活中没有匆忙,没有焦虑,也没有不安。他有一个富有色彩的梦:不仅能C,还可以养活家人,把修理厂的门面开到县城,如果可以,再开几家分店。我觉得,在他的黑暗或者说苍白里,有着不为人知的逍遥。不管怎么说,他已获得了极大的自由。
他眼前的黑暗里,所有的花朵,都开放得如此温馨,散发着漆黑的芬芳。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第一、二、三段画波浪线处的文字表述不当,请分别加以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0.请在
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1.文中最后画横线句“他眼前的黑暗里,所有的花朵,都开放得如此温馨,散发着漆黑的芬芳”颇有文学意味,请加以赏析。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快节奏
生活下,有些年轻人借口工作繁忙,越来越少回家,不和亲人团聚,出现令人担忧的“断亲”现象。材料二近日,一种名为“在外互助父母”的协议正在网络平台上悄然兴起。不少年轻人约定,要在生活中主动伸出援手,互相帮助那些遇到困难的老人,这种
行动在全社会范围内激起了温暖的涟漪。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