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区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9 页
  • 大小 708.500 KB
  • 2024-10-2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天津市静海区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天津市静海区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天津市静海区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6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天津市静海区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精准解析】.doc,共(29)页,708.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00d71e63f9da1d63897b8bfa3b6935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三生物一、选择题1.孟德尔在探索遗传定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B.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子代配子生活力相同及个体存活率相同C.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中提出了等位基因的说法D.根据假说,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1:2:1属于演绎过程【答案】A【解析】【分析】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

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

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详解】A、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是孟德尔正确选材的原因,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A正确;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B错误;C、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遗传因子的说法,且

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当时还没有等位基因的说法,C错误;D、“测交实验”是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对测交实验的结果进行理论预测,看真实的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是否一致,而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1:1,D错误。

故选A。2.下列关于“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模拟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模拟活动中两条颜色相同的染色体代表同源染色体B.模拟活动中只能体验染色体行为变化,无法体验染色体数量变化C.模拟活动可以解释

减数分裂产生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D.模拟活动中新细胞内所含的两条染色体颜色必然相同,长短必然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

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同源染色体一般是指形态

、大小相同,一条来自于父方、一条来自于母方的两条染色体。【详解】A、同源染色体是形态、大小相同,一条来自于父方、一条来自于母方的两条染色体,应该用两条颜色不同的染色体代表同源染色体,A错误;B、模拟活动中既能体验染色体行为变化,也能体验染色体数量变化,B错误;C、模拟活动可以显示

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过程,因此可解释减数分裂产生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C正确;D、在“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的建构活动中,新细胞中得到的两条染色体颜色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减数分裂的结果,子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所以细胞

中的染色体长短必然不同,D错误。故选C。【点睛】3.如图表示果蝇精原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核DNA分子含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其中图1中的乙曲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化。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图2中HI段只有1个

染色体组B.图3可表示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C.图1中EF段和图2中BC段变化的原因不同D.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图1中的CE段和图3中的jk段【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甲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

上DNA含量变化曲线,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BC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S期),CD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DE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FG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GH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图2中,AF表示有丝分裂,FG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HI减数第二次分裂。图3中曲线

表示有丝分裂,其中hj表示有丝分裂后期。【详解】A、图2中HI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在减二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短暂加倍,此时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A错误;B、图3曲线表示的染色体组数有加倍现象,只能表示有丝分裂,B错

误;C、图1中EF段表示初级精母细胞一分为二,图2中BC段是由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C正确;D、图3只能表示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中不能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C。【点睛】4.秀丽隐杆线虫(2n=12)有雌雄同体和雄性两种性别个体。雌雄同体

为XX型,个体发育时长为2.5天。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产生体细胞1090个,发育成熟时体细胞为959个,平均寿命2至3周。雄性为XO型(无Y染色体),只占群体0.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秀丽隐杆线虫减数分裂时均能观察到6个四分体B.有丝分裂时体细胞内所有DNA分子最多可达到24个C.秀丽隐杆

线虫个体发育过程中无细胞凋亡发生D.秀丽隐杆线虫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出现了大量的分化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

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2、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3、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

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详解】A、秀丽隐杆线虫减数分裂时,雌雄同体的个体能观察到6个四分体,雄性个体能观察到5个四分体,A错误;B、秀丽隐杆线虫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少量分布在线粒体中。有丝分裂时体细胞核内DNA分子最多可达到24个,B错误;

C、细胞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秀丽隐杆线虫个体发育过程中有细胞凋亡发生,C错误;D、秀丽隐杆线虫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出现了大量的分化细胞,D正确。故选D。5.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细胞生长,其表面积增大,导致细胞的物质交

换效率升高②细胞衰老,呼吸速率减慢;细胞分化,基因不变③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变短;细胞坏死,膜通透性降低④细菌在无丝分裂过程中需进行DNA复制A.①②B.②④C.②③D.②【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

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3、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

老就是个体衰老;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不是一回事,个体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结果。【详解】①细胞生长,其表面积增大,而相对表面积减小,进而导致细胞的物质交换效率降低,①错误;②细胞衰老,水分减少,呼吸速率较慢;细胞分化,其实质是基因的

选择性表达,所以基因不变,②正确;③只有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而凋亡细胞没有细胞周期,细胞坏死,膜通透性增大,③错误;④无丝分裂属于真核细胞的细胞分裂方式,细菌一般进行二分裂,④错误。综上所述,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②。故选D。6.在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中,科学家恩格尔曼利用水绵和好氧细菌等做了如下实验。甲组: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无空气的黑暗环境中,再用极细光束照射水绵;乙组:将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丙组

: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下列关于上述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选择水绵和好氧细菌做实验材料的好处是便于观察和确定放出氧气的部位B.临时装片置于黑暗和没有空气的环境中,其目的是消耗水绵中的有机物C.丙组的实验结果可以证明光合作用的有效光是红光和蓝紫光D.设置乙组实

验的目的是进一步对甲组实验结果进行验证【答案】B【解析】【分析】好氧性细菌会集中在氧气产生的部位,恩格尔曼把载有水绵和好氧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无空气的黑暗环境里,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显微观察发现,好氧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

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将上述装片完全暴光,则好氧性细菌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周围。可知: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照光部位,说明这些部位释放了氧气,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好氧

细菌集中红光和蓝紫光周围,说明这些部位释放了氧气,从而证明植物光合作用主要吸收的光。据此答题。【详解】A、好氧性细菌会集中在氧气产生的部位,水绵具有带状叶绿体,选择水绵和好氧细菌做实验材料的好处是便于观察和确定放出氧气的部位,A正确;B、临时装片置于黑暗和没有空气的环境中,从而排除

了光和氧气对实验的干扰,B错误;C、丙组的实验,根据好氧细菌集中的部位,可知光合作用的有效光是红光和蓝紫光,C正确;D、恩格尔曼把载有水绵和好氧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无空气的黑暗环境里,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

显微观察发现,好氧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将上述装片完全暴光,则好氧性细菌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周围,设置乙组实验的目的是进一步对甲组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照光部位,说明这些部位释放

了氧气,即水绵的这些部位进行了光合作用,从而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发现史等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分析实例解决问题的能力。7.基因型为Aa的某植株产生的a花粉中,有2/3是致死的。则该植株自花

传粉产生的子代中,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A.3:4:1B.9:6:1C.3:5:2D.1:2:1【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Aa的植物产生的A和a两种精子和卵细胞的比例均为1:1。又由于“产生的a花粉中有2/3是致死的”,因此产生的卵细胞A∶a

=1∶1,而精子的种类和比例为A∶a=3∶1。【详解】根据分析可知,由于“产生的a花粉中有2/3是致死的”,因此产生的卵细胞为1/2A、1/2a,而精子的种类和比例为3/4A、1/4a。因此该个体自花传粉,产生的后代基因型为AA的比例为1/2×3/4=3/8,Aa的比例为1/2×

3/4+1/2×1/4=4/8,aa的比例为1/2×1/4=1/8。因此,该植株自花传粉产生的子代中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3∶4∶1。故选A。8.关于绿叶中色索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菜叶剪碎不够充分,则无法提取出4种光合作用

色素B.层析完毕后应迅速记录结果,否则叶绿素条带会很快随溶剂挥发消失C.应该在研磨叶片后立即加入CaCO3,防止酸破坏叶绿素D将滤液细线画粗些并不能增强实验效果【答案】D【解析】【分析】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

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详解

】A、若菜叶剪碎不够充分,能够提取出四种光合色素,但提取的含量少,实验现象不明显,A错误;B、叶绿素条带不会随溶剂挥发消失,B错误;C、应该在研磨叶片前加入CaCO3,防止酸破坏叶绿素,C错误;D、画滤液细线过粗会造成色素带重叠,影响实验结果,不能增强实验效果,D正确。故选

D。9.植物的叶面积与产量关系密切,叶面积系数(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总和)与植物群体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干物质积累速率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可以得出()A.随叶面积系数增加群体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速率的变化趋势一致B.叶面积系数超过b时,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降低与群体呼吸速率增加有关C.叶

面积系数超过b时,限制群体光合速率增加的主要因素是叶面积系数D.在进行农作物种植时应尽可能地提高植物的叶面积指数以提高作物产量【答案】B【解析】【分析】如图自变量为叶面积系数,因变量为群体光合速率、群体呼吸速率和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群体光合速率-群

体呼吸速率=干物质积累速率。【详解】A、随叶面积系数增加,群体光合速率先增后稳,干物质积累速率先增后稳再下降,A错误;B、叶面积系数超过b时,群体呼吸速率继续上升,而群体光合速率不变,故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下降,B正确

;C、叶面积系数超过b时,群体光合速率不再随叶面积系数上升而增大,故限制因素不再是叶面积系数,C错误;D、在进行农作物种植时要适当提高植物的叶面积指数,因为超过b后,干物质积累速率会下降,D错误。故选B。10.某同学设计“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在2个小

桶内各装入20个等大的方形积木(红色、蓝色各10个,分别代表配子D、d)。分别从两桶内随机抓取1个积木,记录组合后,将积木放在旁边,没有放入原来的容器中,这样直至抓完桶内积木。统计结果是DD:Dd:dd=10:5:5。你认为在他的实验方

案中,最需要改进的是A.把方形积木改换为质地、大小相同的小球;以便充分混合,避免人为误差B.抓取时应闭上眼睛,并充分摇匀;保证基因的随机分配和配子的随机结合C.将一桶内的2种配子各增加5倍,另一桶数量不变;因为卵细胞和精子数目不等D.每次抓取后,应将抓取的

积木放回原桶;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答案】D【解析】【分析】分离定律的内容是在杂合体进行自交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产生的两种配子比例为1:1,产生的后代性状比例为1:2:1。实验统计结果是DD:D

d:dd=10:5:5,该比例不符合正常的结果,实验结果失败的原因有:方形积木不易混匀,导致实验误差较大;每次抓取后没有将抓取的积木放回原桶,使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不相等;而实验结果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后者。【详解】A.把方形积木改换为质地、大小相同的小球,以便充分混合,

可避免人为误差,但仍然不会改变实验结果,A错误;B.抓取时应闭上眼睛,并充分摇匀;保证基因的随机分配和配子的随机结合,但由于每次抓取后没有将抓取的积木放回原桶,结果不会改变,B错误;C.小桶中两种配子比例

保证1:1即可,与小桶内小球数量无关,C错误;D.如果每次抓取后没有将抓取的积木放回原桶,会使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不相等,所以每次抓取后,应将抓取的配子放回原桶,以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D正确。11.B基因是一类肿瘤抑制基因

,在正常情况下它能够保持DNA结构的稳定。环境中的一些致癌因素会导致细胞表面A受体的激活,进一步抑制B基因的活性。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正常机体内B基因开启B.B基因突变导致癌变易发生C.A受体缺失可升高癌变机会D.A受体缺失可降低癌变机会【答案】C【解析】

【分析】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详解】A、B基因是一类肿瘤抑制基因,在正常情况下它能够保持DNA结构的

稳定,正常机体内B基因是开启的,A正确;B、B基因是一类肿瘤抑制基因,在正常情况下它能够保持DNA结构的稳定,B基因突变会导致细胞中DNA的结构发生改变而癌变,B正确;CD、B基因是一类肿瘤抑制基因,细胞表面A受体的激活可进一步抑制B基因的活性,A受体缺失可促进B基因的活性,使细胞癌变的机会降低,

C错误,D正确。故选C。【点睛】12.下图Ⅰ中放一盆正常生长的绿色植物,Ⅱ处为一U型管,Ⅲ处放一只健康的小白鼠,Ⅴ使装置中的空气以一定速度按箭头方向流动,据图判断下列错误的是()A.开关①打开,②③关闭,如果不给光照,装置

内空气中CO2的含量将增加B.开关①打开,②③关闭,给装置Ⅰ中绿色植物适量的水、无机盐,同时给以适宜光照一段时间后,B处O2多于D处C.开关①关闭,②③打开,光照条件下,Ⅰ中植物叶肉细胞C3的含量减少,C处液面上升D.开关①关闭,②③打开,光照条件下,Ⅰ中生物产生O2的

速率不变【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装置图:在黑暗条件下,植物和小鼠均只进行呼吸作用,此时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在光照条件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而小鼠仍只进行呼吸作用.装置Ⅳ处的NaOH溶液会吸收流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使装置中气体总量减少,并且光合作用原料减少,抑制光合作用。【

详解】A、开关①打开,②③关闭,表示Ⅳ处的NaOH溶液不吸收二氧化碳.如果不给光照,装置内的植物和小鼠均进行呼吸作用,此时会消耗装置内的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导致装置中二氧化碳量增加,A正确;B、开关①打开,②③关闭,给装置Ⅰ充足的水、矿

质元素,同时给以光照一段时间内,此时Ⅰ处的植物会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当空气流动到Ⅲ处时,小鼠会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B中O2相对多,D处CO2相对多,B正确;C、开关①关闭,②③打开时,空气就会经过装置Ⅳ,Ⅳ处的Na

OH溶液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样光照条件下,由于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减少,使光合作用暗反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减弱,导致Ⅰ中植物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减少;由于装置中二氧化碳被吸收,导致装置中气体总量减少,因此C液面上升,C正确;D、开关①关闭,②③打开,光照条

件下,Ⅰ中生物刚开始产生O2较多,但随时间延长,装置中CO2量越来越少,光合作用下降,因此O2产生量越来越少.此时植物的光合速率将不断减慢,氧气产生速率减小,D错误。故选D。【点睛】13.细胞分化需要多种调控蛋白的共同调控,MyoD是一种在成肌细胞分化为骨骼肌细

胞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调控蛋白。如果将MyoD蛋白基因转入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表达,结果使来自皮肤结缔组织的成纤维细胞表现出骨骼肌细胞的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表现出骨骼肌细胞的特征,是因为有功能的MyoD蛋白基因取

代了失活的MyoD蛋白基因B.因为MyoD蛋白基因无法复制、表达,所以人体内的成纤维细胞,表现不出骨骼肌细胞的特征C.调控蛋白基因的表达是细胞分化的标志D.表现出骨骼肌细胞特征的成纤维细胞的细胞膜上可能含有神

经递质的受体和对电信号敏感的离子通道蛋白【答案】D【解析】【分析】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此方法的受体细胞多是受精卵。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原核生物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是繁殖快、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最常用的原核细胞是大肠杆菌

,其转化方法是:先用Ca2+处理细胞,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再将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溶于缓冲液中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在一定的温度下促进感受态细胞吸收DNA分子,完成转化过程。人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因此正常情况下,体细胞中的基

因相同;而不同的细胞中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从而导致细胞分化。【详解】A、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表现出骨骼肌细胞的特征,是因为有MyoD蛋白基因转入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表达,进而调控了了骨骼肌细胞中相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错误;B、根据题意可知,MyoD蛋白基因导入人体内的成纤维细胞后,

成纤维细胞表现不出骨骼肌细胞的特征,B错误C、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是细胞分化的标志,C错误;D、骨骼肌细胞能接受传出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而神经递质需要与突触后膜(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的特异性识别,据此可推测骨骼肌细胞特征的成纤维细胞的细胞膜上可能含有神经递

质的受体和对电信号敏感的离子通道蛋白,D正确。故选D。14.自然状态下,豌豆是自花传粉,玉米是异花传粉。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Aa的豌豆连续自然种植,子代中Aa的概率会越来越小B.Aa的玉米连续自然种植,子代中Aa的概率先减少后不变C.Aa的玉米连续自交N代和随机交配N代,二者子代产生配子A的

概率不同D.Aa的豌豆连续自然种植,每代都淘汰aa,则Fn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2n-1)/(2n+1)【答案】C【解析】【分析】1、连续自交的结果是纯合子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杂合子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2、随机交配中后代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不变,连续自交,后代的基因频率

不变,但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详解】A、豌豆属于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Aa的豌豆连续自然种植,相当于连续自交,子代中Aa的概率会越来越小,A正确;B、Aa的玉米连续自然种植为随机交配,子代中Aa的概率先减少后不变,B正确;C、Aa的玉米连续自交N代和随机交配N代,没有选

择作用,二者子代产生配子A的概率相同,C错误;D、Aa的豌豆连续自然种植,每代都淘汰aa,F1中AA为1/3,Aa为2/3,F1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F2中AA为3/5,Aa为2/5,F2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3

/5,则Fn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2n-1)/(2n+1),D正确。故选C。15.下图甲为某动物(2N=8)体内的一个细胞正常分裂时相关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曲线的一部分,图乙为该动物的一个细胞分裂图像,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若图甲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图甲中的Ⅰ段所示数值可表示图乙细胞中染色体数目B.若图甲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组数目的变化,图甲中的Ⅱ段所示数值可表示图乙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C.若图甲表示减数分裂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

目的变化,图甲中的Ⅰ段所示数值可表示图乙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D.若图甲表示减数分裂核DNA分子数目的变化,图乙细胞所处分裂时期一定位于图甲中的Ⅱ段【答案】C【解析】图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每

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含有4条染色体,1个染色体组,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若图甲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则图甲中的Ⅰ段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和末期,所示数值为16,不能表示图乙细胞中染色体数目,A错误

;若图甲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组数目的变化,图甲中的Ⅱ段表示有丝分裂结果形成的子细胞,所示数值为2,不能表示图乙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B错误;若图甲表示减数分裂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的变化,则图甲中的Ⅰ段所示数值为2,可表示图乙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C正确;若

图甲表示减数分裂核DNA分子数目的变化,则图甲中的Ⅰ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Ⅱ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或减数分裂结果形成的子细胞,因此图乙细胞所处分裂时期位于图甲中的Ⅰ段或Ⅱ段,D错误。【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

式综合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染色体组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若要正确解答本题,需要熟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理解染色体组的含义,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染色体组数目和DNA数目的变化规律,能结合各问题情境准确判断曲线图中各区段曲线代表

的时期及图乙细胞所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16.植物在白天“醒来”晚上“入睡”的现象与叶绿体活动有关,而叶绿体活动受TRXL2酶和2CP酶的共同影响。若抑制这两种酶的活性,则植物无法在晚上“入睡”,此时叶绿体会进行低

效率的光合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植物“醒来”时,叶肉细胞能合成ATP的细胞器有两种B.测量植物细胞呼吸速率需要在植物正常“入睡”时进行C.植物可通过控制TRXL2酶和2CP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D.抑制TRXL2酶和2CP酶活性后,CO2的固定

过程停止【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的意思,植物白天“醒来”即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晚上“入睡”则停止进行光合作用,但能进行呼吸作用,抑制这两种酶的活性,则植物无法在晚上“入睡”,则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详解】A、植物“醒来”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所以合成ATP的

细胞器有两种,叶绿体和线粒体,A正确;B、测定呼吸速率需要排除光合作用的干扰,所以要在植物正常“入睡”时进行,B正确;C、叶绿体活动受TRXL2酶和2CP酶的共同影响,所以可以通过控制TRXL2酶和2CP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

,C正确;D、抑制TRXL2酶和2CP酶活性后,叶绿体会进行低效率的光合作用所以依然能够固定CO2,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需要结合题干中“叶绿体活动受TRXL2酶和2CP酶的共同影响。若抑制这两种酶的活性,则植物无法在晚上入

睡”,这个信息进行解答,同时理解醒来和入睡对植物的含义。17.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有一个正常男孩儿和一个患某种遗传病的女孩儿,如果该男孩儿与一个母亲为该病患者的正常女子结婚,生了一个正常的儿子。问这个儿子携带致病基因的几率为()A.3/5

B.5/9C.1/2D.8/11【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有一个患某种遗传病的女孩,则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如果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女儿患病,其父亲必定患病,而题干中女儿患病而父母正常,所以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相关基因用A、a表示,则该夫妇的基因

型均为Aa,该男孩的基因型为1/3AA或2/3Aa。一个母亲为该病患者的正常女子的基因型为Aa。【详解】根据题意及分析可知:该男孩的基因型为1/3AA或2/3Aa,其产生的配子为2/3A、1/3a;母亲为该病患者的正常女子的基因型为Aa,其产生的配子为1

/2A、1/2a。该正常男孩与母亲为该病患者的正常女子结婚后子女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2/3×1/2=1/3、Aa=2/3×1/2+1/3×1/2=1/2、aa=1/3×1/2=1/6,故他们所生的正常儿子

的基因型是AA或Aa,其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1/3+1/2)=3/5。A正确。故选A。18.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2)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

染色体数目为5对(3)正常情况下,在人的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一个细胞中含有的X染色体条数最多为四条(4)人的精子中有23条染色体,那么人的神经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卵细胞中分别有染色体46、46、23条,染色单体0、46

、23条(5)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数一般是相同的(6)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组成一般是不同的(7)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彼此分离的染色体大小形态一样,但不是同源染色体A.一项B.二项C.三项D.四项【答案】D【解析】【分析

】1、减数分裂的实质: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2、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能形成4个精子,而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形成1个卵细胞。3、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

: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

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1)正确;(2)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染

色体数目为10条,不能表示为5对,因为卵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2)错误;(3)正常情况下,在人的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一个细胞中含有的X染色体条数最多为2条,(3)错误;(4)人的精子中有23条染色体,那么人的神经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卵细胞中分别有染色体46、46、23,

染色单体0、92、0条,(4)错误;(5)同一个生物个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组成一般是不相同的,但染色体数目是相同的,(5)正确;(6)由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因此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

组成一般是不同的,(6)正确;(7)由于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不存在同源染色体,(7)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CB错误。故选D。【点睛】19.烟草是雌雄同株植物,却无法自交产生后代。这是由S基因控制的遗传机

制所决定的,其规律如图所示(注:精子通过花粉管到达卵细胞所在处,完成受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S1、S2、S3、S4互为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B.基因型为S1S2和S2S3的烟草间行种

植,全部子代中S1S2∶S1S3=1∶1C.烟草不能自交的原因可能是花粉与含与其基因相同的卵细胞的雌蕊结合阻止花粉管的形成D.该现象是被子植物进化过程中防止近亲繁殖的一种重要策略【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示和题干可知,烟草

无法完成自交的原因是:花粉所含S基因与母本的任何一个S基因种类相同,花粉管就不能伸长完成受精,因此烟草没有纯合子;两种基因型的烟草间行种植只能完成杂交。【详解】A、S1、S2、S3、S4是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A正确;B、

烟草不存在S基因的纯合个体,基因型为S1S2和S2S3的烟草间行种植时,烟草自交无法产生后代,当S1S2作父本时,杂交后代为S1S2:S1S3=1:1;当S2S3作父本时,杂交后代为S1S3:S2S3=1:1,综上可知,全部子代中S

1S3:S2S3:S1S2=2:1:1,B错误;C、根据题图,推测烟草不能自交的原因可能是花粉与含与其基因相同的卵细胞的雌蕊结合阻止花粉管的形成,C正确;D、若花粉所含S基因与母本的任何一个S基因种类

相同,花粉管就不能伸长完成受精,该现象是被子植物进化过程中防止近亲繁殖的一种重要策略,D正确。故选B。20.某同学利用某种大小相同的菠菜叶片,分组进行实验。探究不同温度下,菠菜叶片重量的变化情况(均考虑为有机物的数量变化),操作流程及记录结果如下图表(单位:mg):下

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同学所进行实验的变量为温度B.从上表信息可知,在260C-290C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呼吸作用逐渐增强C.280C时光合作用实际合成的有机物的量为5mg/hD.在260C-290C

之间,随着温度升高,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也增强【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表格:表中a表示菠菜叶片1h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代表呼吸速率;b表示1h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与2h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总量的差值,因此光合作用实际合成的有机物的量可以用b+2a表示,所以在26℃-29℃之

间,光合作用实际合成的有机物的量依次为3+1×2=5mg/h、3+2×2=7mg/h、2+3×2=8mg/h、1+4×2=9mg/h。【详解】本题实验的目的探究不同温度下菠菜叶片重量的变化情况,因此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A正确;表中a表示细胞呼吸速率(1h细

胞呼吸消耗有机物的量),由表中数据可知,在26℃-29℃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呼吸作用逐渐增强,B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光合作用实际合成的有机物的量可以用b+2a表示,因此28℃时光合作用实际合成的有机物的量为2+3×2=8mg/h,C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在26℃-29℃之间,光合作用实际合成的有

机物的量依次为5mg/h、7mg/h、8mg/h、9mg/h,由此可见,在26℃-29℃之间,随着温度升高,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也增强,D正确。二、填空题21.回答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实验设计题实验一: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天竺

葵幼苗的生理活动,设计了下列甲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该装置放在室外一昼夜,并实时观察记录有色液滴的相对位置,结果如乙图所示。(1)甲图小烧杯M中装的溶液是____。A.无菌蒸馏水B.饱和强碱溶液(NaOH或KOH)C.CO2缓冲液(NaHC

O3)D.澄清石灰水(2)甲图中培养天竺葵最好用无菌完全营养液或灭菌后的土壤。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乙图表明0:00--6:00时间段,天竺葵从容器中吸收O2的速率逐渐减慢,原因是:该时间段的前段,___________

_,导致呼吸作用速率逐渐降低,吸收O2速率逐渐下降。该时间段的后段,天竺葵开始进行______________,导致植物从容器中吸O2速率逐渐下降。(4)(方法规律提炼)据乙图分析:实验结束后天竺葵有机物的量增加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实验二: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20℃和相同的光照强度(未达到光饱和点),条件下,以菠菜叶为实验材料,用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控制CO2度,进行了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获得如下圆所示的实给结果

(叶圆片大小相同,实验前叶圆片细胞间隙中的气体已抽出;NaHCO3溶液浓度变化对溶液pH的影响忽略不计):(5)该小组同学在进行上述正式实验前,先将NaHCO3溶液浓度梯度设置为0、1%、2%、3%、4%,每组放入20片叶圆片,其他条件均与上述正式实验相同,2min时得到的结果如下

表NaHCO3溶液浓度01%2%3%4%上浮叶圆片数量/片011430该实验是预实验,其目的是检验实验的科学性和可行性。4min后,除蒸馏水组叶圆片未见上浮外,其他组叶圆片均有上浮。NaHCO3溶液在常

温下能分解产生CO2,有人认为叶圆片上浮是由CO2气泡附着引起的。为此实验小组另设计了一个对照实验,最好选择上表中浓度为___________的NaHCO3溶液进行对照,将20片叶圆片放到溶液中后进行遮光处理,若结果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方法规律提炼),则说明NaHCO3溶液产生的CO2不足以引起叶圆片的上浮。(6)由曲线图可以看出,20℃条件下,NaHCO3溶液浓度为__________时最有利于叶圆片进行光合作用,在此浓度下若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则4min时上浮的叶圆片数量

可能会_____________,当NaHCO3溶液浓度大于1%时,上浮的叶圆片数量减少,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在进行正式实验时,若要使得到的曲线更光滑,变化趋势更细致,则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答案】(1).C(2).土壤中微生物呼吸作用(或生理活动)会影响实验结果(3).夜间气温降低,酶活性降低(4).光合作用,产生O2用于细胞呼吸(5).实验结时(24:00)较实验开始时(0:00)容器O2含量增加了,说明光合作用生产的

有机物比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多(6).4%(7).4min后未见叶圆片上浮(8).1%(9).增加(10).随着NaHCO3溶液浓度升高,部分叶圆片细胞渗透失水过多,光合速率随之下降(11).缩小NaHCO3溶

液浓度梯度,重复实验【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2、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3、当植物只

进行呼吸作用时,表现为氧气的吸收,液滴左移;当呼吸作用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来源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和环境中吸收的氧气,液滴左移;当呼吸作用速率等于光合作用速率时,液滴不移;当呼吸作用速率小于光合作用速率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

一方面供呼吸作用利用,一方面释放到环境中,液滴右移。4、分析曲线乙图可知,横坐标表示NaHCO3溶液浓度,纵坐标表示在不同的NaHCO3溶液浓度下上浮的叶圆片数量,20℃条件下,NaHCO3溶液浓度为1%时上浮叶圆片数量最多,最有利于叶圆片进行光合作用,当NaHCO3溶液浓度大于1

%时,上浮的叶圆片数量减少,其原因可能是随着NaHCO3溶液浓度升高,部分叶圆片细胞渗透失水过多,光合速率随之下降。【详解】(1)甲图小烧杯M中装的溶液是补充密闭空间中二氧化碳的,因此为CO2缓冲液(NaHCO3),故选C。(2)土壤中存在微生物,可以进

行呼吸作用,影响装置甲的实验结果。(3)0:00--6:00时间段,该时间段的前段,夜间气温降低,酶活性降低,导致呼吸作用速率逐渐降低,吸收O2速率逐渐下降。该时间段的后段,天竺葵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O2用于细胞呼吸,导致植物从容器中吸O2速率

逐渐下降。(4)据乙图分析:实验结束后天竺葵有机物的量增加了,原因是实验结时(24:00)较实验开始时(0:00)容器O2含量增加了,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比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多。(5)该实验是预实验,其目的是检验实验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确定正式实验时NaHCO3溶液浓度的大致范

围。由表中数据可知,NaHCO3溶液浓度为4%时,上浮叶圆片数量为0,因此可选择浓度为4%的NaHCO3溶液进行对照,将20片叶圆片放到溶液中后进行遮光处理,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不产生氧气。若4min后未见叶圆片上浮,则说明Na

HCO3溶液产生的CO2不足以引起叶圆片的上浮。(6)由曲线图可以看出,20℃条件下,NaHCO3溶液浓度为1%时上浮叶圆片数量最多,最有利于叶圆片进行光合作用,在此浓度下若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光合作用强度增强,则4min时上浮的叶圆片数量可能会增加。当NaHCO3溶液浓度大

于1%时,上浮的叶圆片数量减少,其原因可能是随着NaHCO3溶液浓度升高,部分叶圆片细胞渗透失水过多,光合速率随之下降。(6)缩小NaHCO3溶液浓度梯度,重复实验可使得到的曲线更光滑,变化趋势更细致。【点睛】本题结合图形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的

实验,结合曲线图,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难度中等。22.已知某二倍体生物基因型为AaBb,图A为某动物部分组织切片的显微图像,图B中的细胞类型是依据

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1)在图A中观察到的是________性动物________(器官)组织切片,其中标号为①—⑤的细胞分别对应图B中的细胞类型是_____________。(2)正常情况下,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___

_____(用图A中序号表述)细胞的后续分裂过程中。(3)若图B中类型b、d、e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那么三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用图B中字母表述)。在图B的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

体的细胞类型有________(用图B中字母表述)。(4)着丝点分裂导致图B中的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________(用图B中字母和箭头表述)。(5)正常情况下,该动物的①细

胞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一个细胞中含有的X染色体条数最多为________条。(6)若该生物体内的某个初级卵母细胞如下图①所示,在方框中画出其减数分裂产生的除②之外的另一子细胞在后期时的染色体形态,并标注基因。_____________(7)若某研究小组以该

物种的根尖和花粉母细胞为材料进行实验观察,图1、图2是从两种材料的30个显微图像中选出的两个典型图像。图1是_____________细胞的染色体,判断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答案】(1).雌(

2).卵巢(3).bcdae(4).①(5).bde(6).ab(7).b→a、d→c(8).2(9).(10).花粉母(11).同源染色体联会【解析】【分析】分析图A:①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细胞质是不均等分裂的,说

明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该动物是雌性的;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④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⑤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分析图B:a细胞中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者处于有丝分裂前

期、中期;c可以是体细胞也可以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d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细胞;e细胞为精细胞、卵细胞或第二极体。【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二倍体动物是雌性的,且图A中细胞进行了减数分裂和有

丝分裂,所以观察的是卵巢的组织切片;结合以上分析可知,图A中①②③④⑤的细胞分别对应图B中的细胞类型bcdae。(2)正常情况下,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A中的①细胞的后续过程中。(3)若图B中类型b、d、e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

,则b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d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细胞,e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因此其正确的顺序为bde。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都有同源染色体,而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在图B的5种细胞类型中

,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ab。(4)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数目不变,因此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b→a、d→c。(5)正常情况下,该动物(雌性)的①细胞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一个细胞中含有的X染色体

条数最多为2条(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为2条,其余时期均为1条)。(6)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图中两个细胞分别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别表示初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若图②细胞是图①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

结合两个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和基因组成分析可知,与②一起产生的另一个子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且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分别是a、b,如图所示:(7)据图分析,图1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联会,因此其表示的是花粉母细胞的染色体。【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

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3.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培育高产优质新品种意义重大,油菜的杂种一代会出现杂种优势(产量等性状优于双亲),但这种优势无法在自交后代中

保持,杂种优势的利用可显著提高油菜籽的产量。油菜属于二倍体植物,具有两性花,我国学者利用发现的雄性不育突变植株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1)用雄性不育品系做杂交育种,在操作上最显著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杂交一结果推测,育性正常与雄性不育性状受_______

对等位基因控制,在杂交二中,雄性不育为_______性性状(3)杂交一与杂交二的F1表现型不同的原因是育性性状由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3个基因(A1、A2、A3)决定,品系1、雄性不育株、品系3的基因型分别为A1A1、A2A2、A3A3。根据杂交一、二

的结果,判断A1、A2、A3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_____________(4)若杂交一中的F2自由交配,得到的后代中雄性不育个体占_______(5)利用上述基因间的关系,可大量制备兼具品系1、3优良性状的油菜杂交种子(

YF1),供农业生产使用,主要过程如下:①经过图中虚线框内的杂交后,可将品系3的优良性状与__________性状整合在同一植株上,该植株所结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②将上述种子种成母本行,将基因型为___________的品系种成父本行,用于制备YF1。③为

制备YF1,油菜刚开花时应拨除母本行中具有某一育性性状的植株,否则,得到的种子给农户种植后,会导致油菜籽减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备的可育杂交种子(YF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答案】(1).不用去雄(2).一(

3).显(4).A1对A2为显性,A2对A3为显性(5).1/6(6).雄性不育(7).A2A3:A3A3=1:1(8).A1A1(9).所得种子中混有A3A3自交产生的种子、A2A3与A3A3杂交所产生的种子,这些种子在生产上无杂种优势

且部分雄性不育(10).A1A2A1A3【解析】【分析】分析遗传图解:杂交一中,雄性不育植株与品系1杂交,F1全部可育,F1自交F2育性正常:雄性不育=3:1,说明育性正常与雄性不育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杂交二中,由于雄性不育植株与品系3逐

代杂交始终出现雄性不育性状的植株,所以雄性不育为显性性状。【详解】(1)由于是雄性不育品系,故在操作上省去了去雄的麻烦。(2)由分析可知:育性正常与雄性不育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杂交二中,雄性不育为显性性状。(3)杂交一与杂交二的F1表现型不同的原因是育性性状由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

上的3个基因(A1、A2、A3)决定。品系1、雄性不育株、品系3的基因型分别为A1A1、A2A2、A3A3。根据杂交一、二的结果,判断A1、A2、A3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A1对A2显性,A2对A3显性。(4)若杂交一

中的F2(1/4A1A1,2/4A1A2,1/4A2A2)自由交配,其中1/4A2A2雄性不育,进行自由交配时,F2的雌配子及比例是A1:A2=1:1,F2的雄配子及比例是A1:A2=2:1,所以,再自由

交配一代,得F3中A2A2的比例为1/2×1/3=1/6,得到的后代中雄性不育个体占1/6。(5)①经过图中虚线框内的杂交后,可将品系3的优良性状与雄性不育性状整合在同一植株上,该植株所结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2A3:A3A3=1:1。②将

上述种子种成母本行,将基因型为A1A1的品系1种成父本行,用于制备YF1。③为制备YF1,油菜刚开花时应拔除母本行中具有某一育性性状A3A3的植株。拔除之后,母本行只剩A2A3个体,与基因型为A1A1品系1杂交,制备所得YF1的基因型为

A1A2和A1A3。否则,得到的种子给农户种植后,会导致油菜籽减产,其原因是所得种子中混有A3A3自交产生的种子A3A3、A2A3与A3A3杂交所产生的种子A2A3、A3A3,这些种子在生产上无杂种优势且部分雄性不

育。【点睛】本题以雄性不育育种为载体,主要考查生物变异的应用等相关知识,重点是掌握分析遗传图解的方法,理解遗传定律的内容,灵活运用遗传定律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24.回答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资料分析题Ⅰ.有丝分裂中存在如下图所示的检验机制,SAC蛋白是该机制的重要蛋白质。

(1)图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期,结构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所示,②表示染色体的___________,一开始SAC蛋白位于②上,如果②_____________,SAC蛋白会很快失活并脱离②

,当所有的SAC蛋白都脱离后,细胞进入图D所示的时期,APC被激活。Ⅱ.cAMP(环化一磷酸腺苷)是一种细胞内的信号分子。研究表明,cAMP对初级卵母细胞完成减数第一次分裂有抑制价用,大致机理如下图所示(

1)由图可知,被激活的酶A能催化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并发生环化形成cAMP,cAMP能活化酶P,活化的酶P能抑制初级卵母细胞分裂为________________。(2)女性在胚胎时期卵原细胞就发育成为初级卵母细胞,但初

级卵母细胞启动减数第一次分裂则需要等到进入青春期之后。依据上图推测,进入青春期后女性的初级卵母细胞恢复分裂的信号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初级卵母细胞的不均等分裂依赖于细胞膜内陷位置形成的缢缩环。有人认

为cAMP抑制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因为影响了缢缩环,为此搜集了小鼠的初级卵母细胞,在诱导恢复分裂后,用两种特异性药物(药物H和药物F)进行了实验,如果如下图所示。①由实验结果推测,药物H能__________细胞中cAMP量;药物F能__________细胞中cAMP量,由此

可进一步推测F对酶A有__________作用。②根据上述结果推测,cAMP抑制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原因除了阻止缢缩环的形成,还可能是________【答案】(1).前(2).中心体(3).着丝点(4).与纺锤丝连接并排列在赤道板上(5).次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6).信号分子2作用于S2蛋白,通过G2

蛋白抑制酶A,细胞内的cAMP浓度降低,活化的酶P减少,解除了对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抑制作用(7).降低(8).增加(9).激活(10).干扰缢缩环的定位【解析】【分析】分析题图:题Ⅰ图中①表示中心体,②表示着丝点;有丝分裂前期开始,SAC蛋白位于染

色体的着丝点,当染色体上的着丝点与纺锤体连接并排列在赤道板上的时候,SAC蛋白会很快失活并脱离着丝点,当所有的SAC蛋白都脱离后,APC被激活,细胞进入后期。该机制能保证复制的染色体都能平均进入子细胞,维持子代细胞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详解】Ⅰ.(1)据图分析,图A细胞中没有核膜和核仁,有纺锤体、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且染色体散乱的分布,因此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结构①为中心体。(2)据图分析,图中②表示染色体上的着丝点,一开始SAC蛋白位于着丝点上,当着丝点与纺锤丝连接并排列在赤道板上的时候,S

AC蛋白会很快失活并脱离着丝点。Ⅱ.(1)根据减数分裂过程可知,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而图中活化的酶P能抑制该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2)根据题意可知,初级卵母细

胞的形成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分别发生在胚胎期和青春期,结合图示分析,进入青春期后女性的初级卵母细胞恢复分裂的信号途径是:信号分子2作用于S2蛋白,通过G2蛋白抑制酶A,细胞内的cAMP浓度降低,活化的酶P减少,解除了对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抑制作用。(3

)①据图分析,与对照组相比,经过药物H和药物F处理后,没有正常完成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初级卵母细胞的比例分别是减少和增加了,结合题干信息推测,药物H能降低细胞中cAMP量,药物F能增加细胞中cAMP量,由此可进一步推测F对酶A有激活作用。②据图分析可知

,药物F作用后,出现部分产生两个体积相近的细胞的初级卵母细胞,可推测cAMP可能是干扰了缢缩环的定位,进而抑制了减数第一次分裂,也可能是cAMP阻止了缢缩环的形成。【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有丝分裂的过程及其各个时期的典型特征,准确判断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结构的名称,并能够结合图形

分析SAC蛋白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的作用机理,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