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阳泉市郊区阳泉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 页
  • 大小 51.366 KB
  • 2024-10-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山西省阳泉市郊区阳泉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山西省阳泉市郊区阳泉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山西省阳泉市郊区阳泉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山西省阳泉市郊区阳泉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共(7)页,51.36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ff15064ee65b0a53644f83f0a25b53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阳泉一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试题学科: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中,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

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上述重要讲话是新时代马

克思主义劳动观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重大理论指导,是从民族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对深化教育改革、完善体系建设提出的重大任务。在2013年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历数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劳动者杰出代表,既包含体力劳动者,又包含脑力

劳动者;既包含简单劳动者,又包含复杂劳动者;既包含物质生产劳动者,又包含精神生产劳动者。诚实劳动与创造性劳动一样,都是对劳动的性质规定,前者是强调劳动目的、方法和手段的正当性,后者则是强调劳动要素、方法和结果的发展性。(摘编自文新华《论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指导深入推进劳动教育》)材

料二: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劳动教育是成长成才的题中之义。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以劳动立德树人的理念,对推动劳动创新、建设教育

强国意义重大。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孟子》中就有“后稷教民稼墙,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的记载。勤劳创业、耕读传家是中国教育的重要内容,“劳”与“学”在历史上从未分离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儿童劳动教育应谋求手脑相长。

长期以来,劳动教育融入改造自然、创造历史、发展自我的过程中,发挥了兴国利民的重要作用。应该看到,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在学校课程的实施中,存在“口头上重视、课程上忽视

”等情况,劳动教育内容大多以活动的方式呈现;社会和家庭对劳动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也存在认识不足的现象。推动全社会重视劳动教育,就要使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常规化、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形成劳动树人、协同育人的格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

师,家庭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意见》强调,“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鼓励孩子利用节假日参加社会劳动,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意见》同时提出,“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包括开齐开足劳动

教育课程,统筹安排课内外劳动实践时间,有序安排学生集体劳动,等等。而从社会角度看,企业公司、工厂农场可以开放实践场所,工青妇、公益基金会、社会福利组织等可以搭建多样化劳动实践平台。在推动树立辛勤劳动、诚

实劳动理念的基础上,更应倡导创造性劳动。当前,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这就要求我们注重生活实践、社会实践、劳动实践的锤炼,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近年来在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推进普通高

中育人方式改革、出台《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等,就是着眼于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一切劳动者,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就能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更能在劳动

中拓宽个人成才、国家发展的广阔天地。马克思说:“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广大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推动他们从小接受劳动教育、感受劳动之美,养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习惯,从而以劳动教

育树时代新人,用劳动之手创造幸福生活。(摘编自吕文利《以劳动教育树时代新人》,《人民日报》2020年4月28日)材料三:人生活在具体的、现实的社会中,人的全面发展要受到方方面面社会条件的制约,教育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条件。马克思说:“要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使他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

,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在教育中,如何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呢?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将教育与

劳动相结合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在日常生活劳动教育方面,让学生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主动分担家务,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在服务性劳动教育方面,强调让学生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志愿服务,培育公共服务意识,使学生具有面

对重大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参与社区治理。在生产劳动教育方面,强调让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丰富职业体验,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提升就业创业能力。这样对劳动教育的进一步细化,将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充分发挥了劳动教育在

人的全面发展中的独特育人价值。(摘编自陈云龙《劳动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诚实劳动是就劳动性质而言的,它强调了劳动目的、方法和手段的正当性,党和国家对此比对创造性

劳动更加重视。B.勤劳创业、耕读传家是中国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国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是由春秋时期儒家的倡导开启的。C.对大中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学校要起主导作用,家庭要发挥基础作用,社会可以搭建多样化的劳动实

践平台。D.劳动者只要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在劳动中拓宽个人成才的天地,就能树立肯学肯干肯钻研的精神。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劳动教育非常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强调劳动的重要性,也曾高度评价劳动者。B.马克思主义认

为,必须通过一定的教育或训练才能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只有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C.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出台《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重点都是为了强化和落实劳动教育。D.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

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这与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劳动教育存在不足有关。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劳动不仅是经济的范畴,而且是道德的范畴,因此不劳而获是可耻的。”B.“加强青少年学生劳动教育是一个关乎人才培养和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课

题。”C.“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勤劳的手创造出来的。”D.“当劳动是一种快乐时,生活是美的;当劳动是一种责任时,生活就是奴役。”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4分)5.为什么要

在大中小学生中加强劳动教育?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石板路上踏过的青春骆非翔他作为教育局的年轻职工,被安排去川西的贫困地区考察。他坐了一天一夜的车,其间从大巴转到小巴,再从小巴转到马

车。后来走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终于来到了一座大山的山口,这个山口通往的地方就是他要去的村子。村长已经带人在那里等他了。村长见到他,连忙上去和他握手,说:“陈老师,欢迎您来到我们半托村!”①村长引他上了一条去村子的山路,道路上铺

着平平整整的石板。村长指着路说:“这路是同学们为了欢迎您的到来,特意翻修的。”“为了欢迎我,特意把路都重修了?”村长憨实地说:“是啊!我们村子三年没有来过老师了。”他,只不过是一个来考察的老师,孩子们却为他翻修了整整一条山路。他在那条山路上

走了很久,到了学校。进了那破陋的校舍,在那几乎废弃的操场上,他看到孩子们早已经排着队迎接他,看他进来,全部敬了礼。他随着村长来到孩子们面前,村长大声地说道:“同学们,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我们新来的陈老师,从明天开始,你们又可以上学了!”孩子们热烈的掌声猛地

响了起来。只有他,呆呆地看着村长,轻声说:“村长,我不是来教书的,是来考察的。”村长愣了,问道:“您不是上级派来支教的吗?”他掏出介绍信递给村长,说:“我是来考察的,不是来支教的!”村长脸色顿时凝重起来。由于消息传达

失误,乡里把他说成了来支教的老师,让村里的老老少少都空欢喜了一场。村长沉默了一会儿,对他说:“陈老师,既然您来了,我还是想请您利用考察的这几天时间,给我们的孩子们上几节课,可以吗?”他欣然答应了。那三天,他就在破陋的教室里为孩子们

上课,从早上到下午,再到晚上,没有一个学生离开。孩子们的饭菜都是家长们送来的,为了不让孩子们错过一点点可以学到知识的机会。三天过去了。因为要赶乡里早上的车,在那个寒冷的凌晨,他开始打点行囊。村里的大人都拉着小孩来送他,有一个叫格吉的孩子用瘦小而有力的肩膀扛起了他的行李。他走在那条新修的石板路上,心

里满是愧疚和忧伤。村长带着孩子们一直把他送到山口,他从小格吉的手中接过包,然后双手合十对村长说:“我只教了三天书,这样的盛情实在受之有愧啊!”村长用憨实而笨拙的口气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孩子们送你就是送自己的父亲!”他的眼眶湿

润了,独自打着手电走了,再也不敢回头。②走了很长很长的路时,猛然听到后面传来脚步声,他用手电照去,居然是小格吉。他问:“格吉,你怎么跟来了?”格吉轻声地说:“我只是想送送您。”他挥手说:“不送了,你回去吧。”格吉又说:“我还是送送老师吧,因为路上有狼,上次要来

的老师就是走到这条路上,遇到了狼,被狼吓回去了。”他心中猛地一沉,想起这些年,有很多因为吃不了苦从支教前线退却下来的老师,他们总是编出许多虚伪而幼稚的理由,而孩子们居然都相信了。他上前去搂住小格吉.说:“你送完老师,不就要一个人回去了吗?你

就不怕狼吗?”格吉羞涩地一笑,半天才吞吞吐吐地说:“怕……可是,我们更怕老师不回来了啊!”就在那一刻,他的眼眶里再一次涌出热泪。他一把搂住小格吉,说:“既然你怕,那老师就陪你回去吧!”格吉惊喜地问道:“老师,您不走了吗?”他含泪微笑

着坚定地说:“不走了!”就这样,他重新踏上了那条为他重修的石板路,在那片荒凉的土地上留了下来,支教了整整三年。(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篇详写“他”到达山口的过程,突出了交通的困难和山村的偏僻,也说明了支教老师不愿留下的原因。

B.“他”来,村长带人迎接;“他”走,村里的大人都拉着小孩来送“他”。这些情节凸显了山里人尊师重教的品质。C.“他走在那条新修的石板路上,心里满是愧疚和忧伤”,“他”为贫困山区的孩子得不到教育而愧疚和忧伤。D.画波浪线的句子以村长质朴的语言写出了村长及孩子们对只上了三天课的老师的

极度尊重,感人至深。7.文中画横线部分在小说结构上有重要作用,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①处交代孩子们为了迎接“他”翻修了整整一条山路,突出了孩子们对学习知识的渴望。B.①处的“我们村子三年没有来过老师了”是“他”留下来支教的关键因素,与

结尾相照应。C.②处描写“他”离开时格吉的不舍,上承村民们的不舍,下启“他”留下来支教的决定。D.②处通过写“他”的情绪变化和格吉的天真纯朴,扭转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方向。8.当村长知道“他”不是来支教的老师时,为什么脸色会“凝重”起来?将“凝重”换成

“严肃”好不好?为什么?(4分)9.小说以“石板路上踏过的青春”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

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

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材料二:《精骑集》序秦观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

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然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

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赢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

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B.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日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C.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D.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11.下列对文中加点

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B.朔,古代有“月相纪日法”,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C.《齐史》,“二

十四史”之一。“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前四史”则指“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汉书》《后汉书》和《晋书》。D.兴焉,在这里为兴起。兴,起。焉,兼词,相当于“于此”。12.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荀子的《劝学》善用比

喻来阐述道理。有时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观点,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等。B.《劝学》第4段运用了比喻、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C.秦观在《<精骑集>序》中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

,可是聪明却远不如从前的经历。这和颜真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受相同。D.秦观在《<精骑集>序》中说年少时的不勤奋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有文采的句子,编为《精

骑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2)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14.秦观《<精骑集>序》中读书的故事可否论证荀子《劝学》的中心论点?请

作出判断并阐明你的理由。(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登楼[唐]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

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②。【注】①玉垒:山名。②梁甫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诵《梁父吟》。“父”同“甫”,读fǔ。15.下列选项中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提挈全篇,上句以乐景写哀情,繁花临近高楼,客

居他乡之人却更添伤心。下句以“登临”二字,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B.颔联描述登楼所见自然景象,上句向时间开拓视野,下句就空间驰骋遐思,意境阔达悠远。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上句说大唐气运久远;下句既照应“万方多难”,

又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D.尾联运用典故。《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此处用典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16.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请结合全诗谈谈诗中“伤客心”的原因有哪些。(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

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短歌行》借《诗经·郑风·子衿》中写姑娘思念情人的句子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句子是:,。(2)《归园田居(其一)》中,陶渊明用比喻的手法表明自己厌倦官场、向往自由生活的句子是:,。(3)韩愈在《师说》中用“,”两句指出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

的原因。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词语曜党,文章华国。毛泽东,作为中共最有原创性的思想家和立言者,创造了一个宏大的革命话语系统。“毛

氏词语”在历史的岩石上留下深深的划痕,革命队伍掀起了语言风暴,凝集革命者,击败中间派,赢得敌对者。他"率领"一群汹涌的革命词语,,无往而不胜。他创造的新词语,建立起共产党文化的核心概念。"整风"是他为党铸

魂的神来之笔,是"改造思想"之大举。在共产党即将取得胜利、走向执政的红地毯时,他创造出“”,警示和教导党内同志要抵制诱惑,不要被敌人拉下水。1946年,他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说:“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

的一只纸老虎。”此论断,打破了“恐美症”“恐核症”,被推向全国乃至英语世界。“毛氏文章”中,创新的思想、独特的词语、丰富的意象,构成绝妙语录,使人。这些语录,有的是精研细磨的雕章琢句,一字不可更改;有的是脱口而

成的莲花,不经意为之,却有如神助。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20.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

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在万山红遍、霜叶似火的时节,冬天踏着飘零遍地的黄叶悄然而至。代表冬天开始的节气是立冬。立冬在古代是个重要的节日,古人在此日有迎冬之礼、贺冬之俗。举行这些祭祀仪式,①。尤其是一些文人骚客

,他们温上一壶新酿的美酒,约上至交好友,围炉而坐,把酒叙谈,迎接冬天的到来。(),要的是"范儿"。立冬日,皇帝率领三公九卿,身着黑衣,所乘车辇装饰也都是黑色的,来到北郊举行祭祀仪式,迎接冬日到来。郊迎回来后,皇帝还要赐予群臣冬衣,褒奖表彰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烈们,慰问抚恤他们的亲属,以

及那些孤寡之人,以鼓励民众抵御外敌或贼寇的侵袭与掠夺。天子有迎冬之礼,②。忙碌一年的人们,秋收冬藏完毕,迎来了冬闲,要在立冬这天,以新收获的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虔诚和孝敬,以求祖先在天之灵保佑平安,祈求来岁再是丰年。一家之主也要在这一天犒赏全家人一年来的辛苦劳动,人们更换新衣,往来

庆贺,一如年节。立冬时节,正是高粱、稻谷等酿酒原料晒干入库之时,因此③。陆游有"十月可酿酒,六月可作酱"诗句。用五谷杂粮发酵酿出的酒,纯净透明、醇馥幽郁、绵甜甘爽。顾禄在《清嘉录》中记载,立冬过后,乡村田园人家会用草药酿酒,称为"冬酿酒",有秋露白、杜茅柴、靠壁清、竹叶青、十月白等品种。清代文人蔡

云的《吴歙百绝》中有诗云:"冬酿名高十月白,请看柴帚挂当檐。一时佐酒论风味,不爱团脐只爱尖。"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仪式感是古代的天子迎冬更重视的B.古代的天子迎冬更重视仪式感C.天子在古代迎冬更重视仪式感D.迎

冬时古代的天子更重视仪式感22.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四、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1)时间和现实的夹缝里,青春和美丽一样,脆弱如风干的纸。(2)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们含着泪,一

读再读。(3)谁虚度年华,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4)青春不是靠天马行空的幻想,青春是要靠脚踏实地的奋斗。作为风华正茂的青年学生,身处价值多元的社会,你是如何理解“青春”的?请至少结合材料中两则名言,分享你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阳泉一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试题答案1.CA."党和国家对此比对创造性劳动更加重视"的说法于文无据。B."中国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是由春秋时期儒家的倡导开启

的"错。由原文"《孟子》中就有'后稷教民稼稿,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的记载"可知,在后稷所处的时期(尧舜时代),人们就重视劳动的育人功能。D.颠倒了原文的逻辑关系。原文为"一切劳动者,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就能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更能在劳动

中拓宽个人成才、国家发展的广阔天地"。2.C"重点都是为了强化和落实劳动教育"错。原文说"近年来在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出台《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等,就是着眼于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

,由此可知,"强化和落实劳动教育"只是出台《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目的之一。3.B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对青少年要加强劳动教育",核心是"劳动教育"而不是"劳动"。A.界定了劳动的范畴,与劳动教育无关。C.强调的是劳动的作用,而不是劳动教育的作用。D.辩证分析劳动和生活之间的关系,与劳动教育无

关。4.(1)首先阐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1分)(2)然后分析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2分)(3)最后归结论点,再次阐述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对青少年要加强劳动教育。(1分)解析:材料二共七段,结构清晰。第一至三段主要阐述劳动

教育的重要性:第一段明确点出劳动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第二段从国家的角度论证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第三段从民族传统的角度论证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第四至五段分析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的问题,第五段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给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第六至七段归结论点,再

次阐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第六段论述了创造性劳动;第七段引用马克思的话,再次阐述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对青少年要加强劳动教育。5.(1)劳动教育,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以劳动立德树人的理念,对推动劳动创新、建设教育强国意义重大。(2)现实中,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

忽视,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将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每点2分)解析:答题时,应先在材料中筛选出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信息,然后进行概括。本题信息区间主要在材

料二和材料三。材料二中,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如"劳动教育,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以劳动立德树人的理念,对推动劳动创新、建设教育强国意义重大"等,以及近年来青少年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的现状,都是答题的关键信息。材料三重点论述了劳动教育对于学生全

面发展的重要意义,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将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这些也是答题的关键信息。6.C"'他'为贫困山区的孩子得不到教育而愧疚和忧伤"错误。根据原文可知,"他"是为自己要离开而愧疚,为

孩子们想学习知识的愿望不能实现而忧伤。7.B原因分析错误,"他"留下来支教的关键因素是被格吉感动了。8.(1)村长之所以脸色"凝重"起来,是因为消息传达失误,村里的老老少少都空欢喜了一场。(2)将"凝重换

成"严肃"不好。因为"凝重"有庄重、浓重之意,能够体现出村长内心的失望。"严肃"侧重于神情让人感到敬畏,不符合语境,不能体现出村长内心的失望。(每点2分)解析:"村长脸色顿时凝重起来"是对村长的神态描写,这一神态描写出现的语境是村长和孩子们热切盼来

的老师不是来支教的,而是来考察的,这就意味着孩子们还是没有老师来教。因为消息传达失误,村里的老老少少都空欢喜了一场,体现出村长内心的失望;如果换成"严肃",就不能准确地传达村长内心的情感变化。9.(1)概括了小说的内容。"石板路"写出了山村的偏远,表现了

山里人对老师的渴望;"踏过的青春"强调了"他"在这里支教的时期。(2)突出了小说的主旨。青春在石板路上"踏过",绽放了青春别样的风采,暗含作者对支教老师的敬意,以及对山村教育的关注。(3)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说"青春"踏过"石板路

",新颖独特,具有美学的美感。(每点2分)解析:分析小说标题的作用,可从内容、主旨、艺术效果等角度进行思考。从内容上看,结合"村长引他上了一条去村子的山路,道路上铺着平平整整的石板""这路是同学们为了欢迎您的到来,特意翻修的"等可知,"石板路"代表了偏远落后

的山村环境,更代表了山里人对老师的渴盼;"踏过的青春"意味着"他"在山村支教三年的青春生活。这一标题高度概括了小说的主要内容。从主旨上看,小说主要写一个原本是来山村考察的老师被山里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老师的尊重感动,最终在那片荒凉的土地上留了下来,支教了整整三年的故事,标题"石板路上踏过的

青春"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支教老师奉献精神的歌颂和对山村教育的关注。从艺术效果上看,"石板路上踏过的青春"这一标题,说"青春"踏过"石板路",具有文学的美感,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考点任务10.D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颇"作

"发愤"的状语,应在其前断开,排除A项和B项;"衰耗"作"聪明"的谓语,"殆"是副词,意为"大概、也许",故应在两者之间断开,排除C项。11.C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项,"'前四史'则指……和《晋书》

"说法错误。"前四史"指的是《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12.D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有文采的句子"说法有误。由乙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可知,"我"摘取的是"写文章可以用到的语句",而

不是"有文采的句子"。13.(1)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就可以获得非凡的智慧,圣人的心怀由此具备。(2)年轻时不勤奋,没有什么办法了。年长后善忘,差不多可以用这个办法来补救吧。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1)善:善行。神明

:非凡的智慧。圣心:圣人的心怀。备:具备。(2)少:年轻时。无知之何:没有什么办法。长:年长。庶几:差不多,也许。14.可以论证。(1分)荀子《劝学》的观点是"学不可以已"。秦观叙述了年少时依仗记性好不好好读书、贪图玩乐,荒废了学业,属于

因不专心读书而不能积累学问,可以从反面论证"学不可以已"的观点。(2分)15.B解析:B项,"上句向时间开拓视野,下句就空间驰骋遐思"错误,"天地"为空间,"古今"为时间,应该是"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16.(1)客居他乡。诗人登楼观景,近看繁花,满眼繁花反衬满腹愁思,抒

发客居漂泊的伤感。(2)万方多难。吐蕃入侵,战乱仍频,诗人为国家灾难而伤心。(3)壮志难酬。自身理想抱负无法实现之痛,为自身怀才不遇而伤心。(4)君主无道。像刘禅一样的昏君宠信宦官只会导致亡国。(答对3点就可给满分)解析:"花近高楼

伤客心",诗人此时客居他乡,登上高楼看见满眼的春花,这美景恰恰反衬出诗人远离家乡的漂泊之愁苦。"万方多难此登临",万方多难,强调当时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诗人为国忧心。"可怜后主还祠庙",可叹蜀后主刘禅那样的昏君,仍然在祠庙中享受祭祀,这句暗写君主无道。"日暮聊为梁甫吟"

,黄昏的时候,我也姑且吟诵那《梁甫吟》。诗人借诸葛亮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理想抱负无法实现的伤痛。17.(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2)羁鸟念旧林,池鱼思故渊(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18.攻城略地糖衣炮弹过目不忘(过目难忘)(每个1分)19.“毛氏词语”在历史的岩石上留下深深的划痕,在革命队伍掀起

了语言风暴,凝集了革命者,赢得了中间派,击败了敌对者。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毛氏词语'在历史的岩石上留下深深的划痕,革命队伍掀起了语言风暴,凝集革命者"中途易辙,应在"革命队伍"前加上"在"(2分),二是"凝集革命者,击败中间派,

赢得敌对者"语序不当且搭配不当,应改为"凝集了革命者,赢得了中间派,击败了敌对者"。(搭配正确1分,加“了”字1分)20.运用比喻,(1分)将原子弹比作纸做的老虎,举重若轻,生动形象。(1分)表现了共产党人对美帝国主义的蔑视,(1分)以及必定战胜敌人的坚

定信念,在当时极大地激励了被压迫人民的斗争精神(1分)。21.B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根据下文"要的是'范儿'""立冬日,皇帝率领三公九卿,身着黑衣,所乘车辇装饰也都是黑色的,来到北郊举行祭祀仪式,迎接冬日到来"可知,主语应是天子,排除A项;"古代"应修饰"天子",排除C项;承接上文,

语境强调古代天子迎冬比文人骚客更重视仪式感,没有和其他节日的比较,排除D。22.①自然离不开美酒②百姓有贺冬之俗③也是酿酒的大好时节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第①空,根据"尤其是一些文人骚客,他

们温上一壶新酿的美酒,约上至交好友,围炉而坐,把酒叙谈,迎接冬天的到来"可知,此处是说举行祭祀仪式时,离不开酒。故此处可填"自然离不开美酒"或意思相近的语句。第②空,"天子有迎冬之礼"承接上文,故此处所填的句子应开启下文;根据第①段"古人在此日有迎冬之礼、贺冬之俗"及后文"忙碌一年

的人们,秋收冬藏完毕,迎来了冬闲,要在立冬这天,以新收获的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祈求来岁再是丰年"可知,此处是说百姓有在冬至祭祀和庆贺的习俗,故此处可填"百姓有贺冬之俗"或意思相近的语句。第③空,根据后文"陆游有'十月可

酿酒,六月可作酱'诗句……顾禄在《清嘉录》中记载,立冬过后,乡村田园人家会用草药酿酒,称为'冬酿酒'……清代文人蔡云的《吴歙百绝》中有诗云:冬酿名高十月白,请看柴帚挂当檐。一时佐酒论风味,不爱团脐只爱尖'"可知,此处是说用稻谷等粮食酿酒的事,故此处可

填"也是酿酒的大好时节"或意思相近的语句。23.【审题】材料由四则警句构成,写出了对青春的不同认识。警句①指出了青春的脆弱易逝;警句②指出了青春的短暂、青春带来的阵痛和我们对青春的不舍;警句③指出了奋斗对青春的重要意义,青春不容虚度;警句④指出了青春需要脚踏实地的奋斗,需

要不断的磨炼、体验。题目要求至少结合其中两则进行综合性立意。根据上述分析,如结合前两句,可以写青春脆弱短暂,我们应该如何珍惜;结合前三句,可以写既然青春短暂易逝,更应充实度过;结合①④,可以写脆弱的青春需要奋斗;结合②④

,可以写虽然青春仓促,但成长却不能一蹴而就;等等。【立意】①青春无悔,生命无悔;②奋斗的青春最可贵;③用心品读易逝的青春;④青春在砥砺中闪光;等等。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58621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