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课件(新高考人教版)板块十 写作91 用好例证法——精准选例,精准用例.pptx,共(43)页,4.147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f6ed18ad30cab821a6de00c89aebe1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写作板块十用好例证法——精准选例,精准用例学案91复习任务掌握议论文主要说理方法——例证法的选例与用例艺术。知识图要活动一精准选例选例标准真实性(有信度)选择真实可信、事实确凿的材料是使文章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重要保障。如果所选论据不真实,不但不能使论点得到证明,反而会动
摇论点。一般来说,道听途说的没有充分调查的事例、主观臆造的“想当然”的事例、由不合理推测得来的事例都不能用作事实论据。特别是涉及人名、国籍、年代、出处等等,都要力求准确,不能有硬伤。典型性(有力度)典型性即具有针对性、代表性和普遍意义。论据典型
,能收到以少胜多的效果。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典型的材料可以作为论据,从古到今、由中而外、从名人到普通人、由名言到俗语,皆可作为有力的论据,使文章丰满起来。针对性(有效度)选剪要精,要为表现主旨服务,要针对主旨选用材料。克服“材料先行”的错误做法,要将材料选剪得能为中心所用,不能为诱人的材料
所累。和中心无关的部分越动人,文字越多,对中心的负面影响越大。层次性(有厚度)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选例,那么事例间会相互补充、相互印证,会使论证更全面,更有说服力。常用的选例角度有不同领域(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
化、艺术等),不同性质(正面、反面),不同国别(中国、外国),不同时代(古代、近代、现当代)等。新颖性(有新度)具有新鲜感、时代感和感染力的论据往往能吸引人。有的同学把领袖人物、著名人物、先进人物、名言警句当作“万能胶”,而且多年不变,没有从中挖掘出更有说服力的东西,
也不注重平时的阅读积累,不善于从生活中选择新鲜的论据,这样的文章让人读起来味同嚼蜡。边练边悟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全国政协常委、农工民主党中央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张乾二,于2020年5月3日安详逝世,享年93岁。张乾二早
年参与了水溶液中培养晶体、研制粉末衍射仪的照相机等研究,1963年在配位场理论研究方面获得突破,20世纪90年代带领课题组开展价键理论计算程序化的攻坚研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二等奖等。张乾二曾说:“科学家必
须热爱他的工作。如果一个科学家不为探求真理,只为求名求利,在科学方面就不会有什么成就。所以真正的大科学家首先必须是一个纯粹的人,纯粹为科研兴趣,或纯粹为国家需要。”请综合以上材料,以“做事与做人”为主题,写一篇
文章。从下面四则材料中选出不适合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并说明理由。(1)“我没有时间,评院士要花很多时间整理东西,还是把手头的事情先做好。”黄大年不愿申报院士,一心只为提升国家地球物理学的研究水平。(2)乔布斯的同
款牛仔裤、T恤衫,可能得有十几件。脏了随手一换就行,不在这方面花心思。可是,在工作上,一个细节不满意,能把自己和下属折腾个半死。(3)三毛天生热爱流浪,这个自称口袋里只有三毛钱的人,一路走来,享受生活,她曾在中国台湾追逐青春,在西班牙释放热情,在德国饱读书籍……她自由不羁却又
渴望安宁,走遍万水千山只为安抚今生不安的灵魂。(4)近日,一车主违停,在前挡风玻璃上留下一张“小孩急看病”的纸条。交警巡查发现后,开了一张警告单,并留言回复“人来后速将车移走”。答案(4)不合适,该材料表现
的内容是温情执法。而写作的论题是谈“做事与做人”,从写作材料来看,主要是讲为了兴趣和国家,要做一个纯粹的人。(1)黄大年为了国家,全然不顾个人利益,他是一个纯粹的人。(2)乔布斯不在穿衣上下功夫,却在工作上精益求精,这正是他的纯粹之处。(3)表现的是三毛灵
魂的纯粹。活动二精准用例(一)用例紧扣论点叙例应围绕中心论点或者分论点展开,应当体现出对论点的认同。应尽可能地扣住论点或者写作材料中的关键词语,而不是对事例生搬硬套。这样的论证就比较集中而紧凑,使行文没有散
漫感。如:强调唯创新者强,并不是全然否定模仿与跟跑的意义。事实上,作为后发经济体,很多中国企业都经历过跟跑环节。中国高铁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成就自主创新;华为也经过了数轮跟跑才敢说看到了“无人区
”;腾讯在推出微信前还未能摆脱模仿的痕迹……这段话强调了科技创新中模仿和跟跑的意义,叙例时,每个例子都强调了核心观点词语“模仿”“跟跑”,如中国高铁的“引进消化吸收”、华为的“数轮跟跑”、腾讯的“模仿”等,这
样,围绕中心观点展开的论证就显得紧凑而有力量。边练边悟2下面的例子叙述得不够紧扣论点,请重新扼要叙述一下。古人云:“心不专一,不能专诚。”不专不诚,焉能成事?历史上,勾践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三年后被释放回越国,回国后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曹雪芹正是以一种深挚的
感情,以自己亲身的体验,写出了入世的耽溺和出世的向往,写出了耽溺痛苦的人生真相和希求解脱的共同向往,写出了矛盾的感情世界和真实的人生体验而铸就不朽篇章。今天,屠呦呦靠着滴水穿石的韧劲儿,历经190次失败,
最终提取出挽救无数生命的青蒿素;黄大年凭着“不疯魔,不成活”的拼劲儿,不舍昼夜、潜心科研,引领中国走入“深地时代”。任何一个成功者的足迹,都刻印着艰辛与执着,专注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品质。(《深挖一眼泉》)答案(示例)古人云:“心不专一,不能专诚。
”不专不诚,焉能成事?历史上,勾践多年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成霸业;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书写了不朽篇章。今天,屠呦呦靠着滴水穿石的韧劲儿,历经190次失败,最终提取出挽救无数生命的青蒿素;黄大年凭着“不疯魔,不成活”的拼劲儿,不舍昼夜、潜心科研,引领中国走
入“深地时代”。任何一个成功者的足迹,都刻印着艰辛与执着,专注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品质。勾践和曹雪芹的例子存在远离“专一”“专诚”这一中心的问题。勾践败于夫椒,而重用范蠡、文种的介绍虽然使材料更加详实,但是没有紧扣中心;描写曹雪芹的一段文字极为生动,但也存在远离主旨的问题。使用材料时,不
要秀材料,而要阐释观点。(二)用例能简不繁议论文中的事例是为了证明观点,因此,在叙例时要坚持能简不繁的原则,因为叙例只是引述而不是描写,择要交代梗概即可,应舍弃其中的细节;或者摘取事件的一点,舍弃其他与论点无关的
部分。引述只为议论服务,一定要注意高度概括,能证明论点即可。比较新颖的论据可以详尽点,家喻户晓的事例则尽可能概括。单个论据所占篇幅不宜太长。司马迁《史记》中有很多不蔓不枝、简洁概括的例证写法。如《报任安书》中就有一段堪称叙例能简不繁的典范: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不到一百字,用的例证就有八个,由点到面,用语精练,句式整饬严密而不呆板,选例非常典型
,极为有力地论证了“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这一论点。边练边悟3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例子叙述不简洁,请重新扼要叙述一下。(70个字左右)吴斌是杭州长运客运二公司一名普通的司机,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极不平凡的事
迹。在一次驾车过程中,突然从对面飞来一个不明飞行物,这个不明飞行物狠狠地砸碎了车窗玻璃,砸中了正在驾驶车辆的吴斌的腹部。这个时候,他没有想到怎样去救治自己,而是想着自己车上乘客的安全,想着如何让他们安全下车。于是,他忍着剧烈的疼痛,以坚强的意志,在短短76秒之内完成了一系列精准
的停车动作:脚踩刹车、拉上手刹、打开车门,艰难站起通知乘客下车,而自己却因此而倒下……76秒的时间,是普通客运司机对24条鲜活生命完美交代的辉煌时间。他的生命虽然短暂,却在生命路程上走得更“长”、更“远”,更有价值。答案(示例)吴斌,一名普通的客车司机,在被高速飞过的不明飞行物
突然击中后,镇定地强忍剧痛,在76秒内将车停稳,为挽救一车人而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三)用例排列有序论据的排列是有条理、有原则的,并不是先想到哪个就先用哪个。我们在列作文提纲时,要根据中心要求把相关的论据按一定的条理排列。这些条理一般是:先写古代的,后说现代的;先谈国内的,再谈国
外的;先写重要的,后说次要的;先写典型的,后说普通的;先写有名有据的,后说无名无据的。总之,论据的排列要讲究一定的顺序,或是按年代、地域、贡献大小、不同类别为序,或是以由古到今、由小到大、由中到外为序。边练边悟4
下面作文片段使用的例子排列无序,请你给排一个合理的顺序。自古以来,人们从来没有停止对品行的砥砺,无论是孔子的“君子坦荡荡”,还是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都反映了这种追求已经融进人类文化基因;无论是“扣好人生第一个扣子”的教诲,还是“先成人再成才”的呼唤,都反映
了这种追求已经融为时代的心声。历史自有判断,公道自在人心。精忠报国的岳飞,能够以《满江红》一词压两宋,因为他充满正气;战败投降的李陵,早已湮没在历史尘埃之下;迫害忠臣的蔡京,即使写得一手好字,也不配名列“苏黄米蔡”宋四家,人们代之
以为官正直的蔡襄;而啮雪吞旃的苏武却名垂青史,成为后人的偶像。修身为箭,矫思为矢,品行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因素,是我们擘画人生的底色版,更是我们乘风破浪,逐梦远方的最好的桨帆。答案中间所用岳飞、李陵、蔡京、苏武四例排列无序,既没有按时间排,也没有按性质排。可以先按时间顺序分为两组:李陵与苏武
(西汉)、岳飞与蔡京(宋代);再按论证性质排,先反(李陵/蔡京),后正(苏武/岳飞)。先汉后宋,正反对比。(四)用例详略结合议论文重在议论分析,论据是为议论分析提供依据的。一篇以例证法为主的议论文,一般
要用三至五则事例作论据,所以在选用事例时,事例的叙述不能喧宾夺主。凡是众所周知的普遍事例,必须进行概括性的三言两语式的叙述,讲究简明精要;凡叙述典型、新鲜事例可作适当删减,重要之处可作较详细的介绍,以突出证明与论点的关系。如高考优秀作文《生命因相拥而美丽》中的三个用例片段:真正的智者懂得相拥
之道,相遇之时对别人施以友善,而绝不谋求击败对方。美国旅店业的强势集团总裁希尔顿说:“我可能是得克萨斯最幸运的,是福中之人。这来自友谊,来自志同道合的伙伴。我希望我的一生永远和同伴相处愉快,合作无间,我的福来自他们。”希尔顿确实是幸运者,倒不是因为他事业上的成
功,而是因为他懂得生命相拥的道理,具备共赢的智慧。当老人流落街头,拳王阿里悄悄在纽约建起了养老院,使流浪的老人得以颐养天年;当危险裹挟生命呼啸而来,吴菊平冲上前去用双手相拥,使命悬一线的孩子转危为安;当汶川地震险象环生,不同肤色、民族的人们携手救援,山路崎岖,相拥而前,开辟生命通道,使
惊恐的灾民看到再生的希望。苍天无情,人间有爱;当生命相拥,善良的热血在涌动,美丽的人性在闪光。生命相拥的更深一层意义在于人对自然的亲近、保护与敬畏。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种豆南山里;梭罗隐居瓦尔登湖,身居木屋中,读书写文章;海子关心粮食、蔬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朱自清,赏荷塘,观月色;俞平伯,泛
秦淮,听清唱;余光中,听冷雨,思故乡——让生命沐浴自然风雨,替灵魂洗尽铅华浮躁,返璞归真,谦卑地与自然万物共荣耻,人类的良知、理想才能归来,才能与天地相拥,达成和谐。第一段用了一个事例,阐释了“生命相拥,展现共赢智慧”的观点,叫“一例说
透”。第二、三段连用多个事例,阐释了“生命相拥,演绎人性善良”“生命相拥,达成万物和谐”的观点。连用多个事例,叫“事例铺排”,使论证简洁有力。选段用例详略结合,摇曳生姿。边练边悟5下面文段论证“拥有强者之心,成就帝王梦”的观点,在叙述论据上有什么
问题?拥有强者之心,成就帝王梦。刘邦原是沛县一个小小的亭长,家境贫寒,地位低下。但刘邦胸怀大志,有上进心,在灭秦之战中,逐渐壮大了自己的势力。秦亡后,他不甘心只做一个汉中王,想夺取天下,当天下的王。最终垓下一战,项羽自杀身亡,刘邦站在胜利的高
峰,创立了汉朝,被称为“汉高祖”。叱咤风云的拿破仑·波拿巴,胸怀雄心壮志,日思进取。二十五岁就当上了少将旅长,地位一天天提高。拿破仑年轻有为,有着超强的军事才能,拥有强者之心。抓住历史机遇,发动“雾月政变”,夺取国家政权,创立了法兰西共和国。后来,为了巩固国家政权,排除反法势力的干扰,解除内
患,拿破仑加冕称帝,创立了拿破仑帝国。答案重复累赘。作者运用刘邦和拿破仑两个事例来论证,而且这两个事例都叙述得非常详细。论据使用必须要做到有详有略,不能均分笔墨。另外,这两个事例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没有必要详细叙述;且叙述的
时候要紧扣“拥有强者之心”来展开。(五)用例手法多样议论文用例,有两个环节,一个是叙例,一个是析例。大多数做法只是平实地叙例,简单分析一下例子,倘若能在这两点有所突破,变化一下手法,岂不是亮点?请看2022年全国甲卷一篇题为“红楼
一梦随云飘,创新之光照中国”的优秀作文片段:你还记得那一位雕刻师吗?在打破雕刻吉尼斯世界纪录之后,他萌生了学习微雕的想法;虽然条件艰苦,但他不甘失败,精益求精;他制作出精美的刻刀,选取直径只有0.2毫米的猪鬃来雕刻;猪鬃细小脆弱,一雕就断;一次一次地反复试验和探索,终于攻克了在猪鬃上
刻字的难题;之后,他又开始在直径仅仅0.15毫米的牛毛上刻字,如“月是故乡明”等。在付出了百折不挠的努力之后,他硬是让一根根牛毛“长”出一句句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让牛毛成了“牛气冲天”的工艺品。这段文字首先在叙例上很有创新,它并没有一上来就点出雕刻师的名字,而是用悬念法,
最后才点出人物的名字,很有吸引力;且叙述简洁,使用整句,突出数字,使事例本身就有感染力。在析例环节采用反问句式表述,且有深情,这种议论中夹带抒情的分析方法值得借鉴。边练边悟6下面文段论证“选择创造新的精彩”的观点,在叙述论据上有什么问题?请使用多种手法相结合的叙例技巧修
改此段。选择创造新的精彩。热爱运动的伊辛巴耶娃曾因为身高的突增被迫与体操告别,一次偶然的机会使她选择了撑竿跳高,这一选择使她创造了新的精彩:她后来成了震惊世界田坛的撑竿跳高女王。答案(示例)当无数的掌声响彻赛场,
伊辛巴耶娃,这一撑竿跳高女王,再次面对成功,绽放着她芬芳的笑靥。她如玫瑰花般盛开之时,谁又知晓她曾面对体操赛场暗自神伤?身高的突增使她被迫与体操告别。可她选择了一个更适合自己的领域,从此一根竿,一个绝美的女子,演绎
着体育王国的一个童话,和她的名字一起,摇曳在无比绚丽的人生顶端。那一方舞台,回报她的,不仅是名利,还有一种来自生命底端的极致欣喜。(六)用例化旧为新在使用事例作例证时,我们提倡使用新鲜、具有时代感的材料,这并非意味着不能使用旧材料。但是,在使用旧素材时,要注意化
旧为新。也就是避开旧材料常用的意义,而挖掘出新意和深意,从陈旧的素材中发现别人没有看到的问题,旧素材就能翻出新见解,“老树就能发出新芽”。如高考优秀作文《高贵与卑微》中的用例片段:就像是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叶敬忠院长所说的那样:“要尽可能
把自己看得不重要,要尽可能像弱者或穷人那样感受世界。”只有地处卑微,才能真切感受到生活的真正模样。司马迁在没有遭受宫刑之前,是一个翩翩少年郎,有着远大的抱负,在官场上春风得意。他写作历史,也许根本不会看到滑稽弄臣对推动历史前进的价值,他顶多会觉得这些人很不容易。但是在遭受宫刑之后
,他的身份卑微了,再也不像原来那样风光了,这时候他才发现,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帝王将相固然是重要的,但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弄臣,那些我们看不到的普通老百姓,他们也许身份卑微,却有着高贵的灵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他才明白,身份的卑微并不等于灵魂的低贱,他才能够感同身受地发现,在历史上还
有一批人,正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创造着历史。是的,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卑微中,或者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弱者着想,可以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高贵。可以说,司马迁遭受宫刑的事例我们耳熟能详,而这篇文章的作者却眼光独到,从司马迁身份、地位变化的角度出发,分析得出他为什么会在史书中对
小人物大书特书。这样的分析又与文章的观点相契合。可以说,旧素材翻出新意来,是文章让人耳目一新的关键。边练边悟7一直以来,陶渊明成为“急流勇退,归隐田园”行为的代言人,所获得的几乎都是赞美。请你从批评的角度分析他身上不足的一面。答案(
示例)有人说,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彰显出的是读书人的尊严;他退出官场回归田园,是一种极富勇气和智慧的抉择——从此,浑浊的官场上少了一名“不合时宜”的庸官,但中国文坛却诞生了一位光耀千秋的田园诗人。是的,从文学发展和陶渊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看,他的辞官归隐或许称得上是一件
幸事,但若从晋代的政治气候和官场生态来分析,少了这样一位有着美好的政治理想(从《桃花源记》中不难读出)和不屈的斗争精神(从《读山海经》中亦可品味到)的参与者,让官场上“劣币驱逐良币”成为一种常态,只能使晋代官场更为黯淡,使人民生活更加艰难。从个人的职业选择方面看,陶渊明也许是一个有智慧有勇
气的人。但若从社会责任与担当的角度来评判,陶渊明身上确实缺少了一种社会责任感与担当意识。(《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