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重庆市铜梁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共(6)页,23.18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ed10ea77d41252bfc872360097ad29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铜梁一中2023届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考试历史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提到:自禹、启以来,中国古史上已有中央共主传世相承千年之久虽王朝有夏商之别,政治演进,则仍是一
脉相承。这表明当时A.中央集权制度源远流长B.夏商周帝王系一脉相承C.分封制成熟于夏商时期D.早期国家发展呈连续性2.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墨子认为“且夫义者,政也”;庄子认为“以道观分而君臣之义明。”;韩
非认为“遇诸侯有礼义,则役希起。”由此可见,他们都将“义”视为A.治理国家的准则B.加强集权的工具C.区分等级的依据D.实现统一的手段3.探究秦朝短命而亡是历代的热点话题。以下是不同时代文人的观点。影响以下历史认识的主导因素是作者观点出处贾谊(前200-前168年)“仁
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杜牧(803-852年)“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阿房宫赋》苏轼(1037-1101年)“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只能骤至富强,亦召怨天下
”《上神宗皇帝书》A.思想认同B.史料来源C.研究视角D.主观动机4.段灼曾对晋武帝说“今台阁选举,徒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途)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闭)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据此可知,
段灼旨在A.剖析选官制度的弊端B.论证士族制度的合理性C.指责中正官徇私舞弊D.认同世袭门阀垄断朝政5.官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以告诫、规劝为主的文体。西周时期百官作箴以规谏王的过错,汉代官箴对不同官职提出不同的要求,宋元明清
时期,官箴呈现“官吏自箴”的特点。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A.官员素养不断提高B.官僚制度不断完善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6.明朝把全国人口按职业分为民、军、匠三类进行造册登记小军户提供兵役;民户提供赋役;匠户名目繁多,有灶
户(煮盐业)、乐户(娱乐业)等。各种户籍世袭固定,严禁私自逃亡换籍。这些措施A.抑制了土地兼并B.加剧了社会阶层分化C.有利于社会管理D.减缓了人口增长趋势7.南宋浙东学派强调经世致用,主张积极改革时政,却否定王安石采用国家经营生产和贸易方式
扩大财政收人的理财方法,尤其反对青苗法、均输法和市易法。这反映了A.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文化重心南移B.商品经济发展对市场自由的要求C.理学思想不再适应社会变革需要D.社会结构变化影响国家政策制定8.1879年,薛福成在《筹洋刍议》中
说:“今诚取西人器数之学,以卫吾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这说明他A.客观看待西方制度和文化B.对洋务新政的态度较为谨慎C.超越了洋务派的狭隘思想D.未意识到清朝统治全面落后9.编练新军是清末新政的重要内容。1905年湖
北新军在黄陂募兵,招募的96人中有20个廩生,24个秀才;各地新军将领也多由国内武备学堂毕业生、官派留学生充任。由此可知A.新军成为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B.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C.新式教育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社会风气与价值观念发生变化10.托加(toga)是自由民出身的古罗
马男性的主要服装。一般而言,贵族、执政官、将军多穿上等毛料、丝绸制成的紫色托加;参加选举的候选人着纯白色的托加袍;平民所穿的托加则以毛料或者麻织物制成,多为灰色或褐色。从托加质料、服色等的差异可以说明,在古罗马A.男性的社会地位普遍高于女
性B.经济实力决定社会分层的状况C.服饰具有建构身份等级的功能D.政治活动受到着装形式的制约11.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的,哥伦布将这种“奇异的谷物”带回欧洲,16世纪传入西非和中国,17世纪末18世纪初传入黄金海岸和达荷美之间的地区,有历史学家在评论玉米在世界上的传播意义时说:
“其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对该评价理解最准确的是A.玉米的传播是世界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B.价格革命使得玉米价格比黄金价格更高C.缓解了粮食压力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D.玉米的传播使世界不同地区的联系加强12.1941年6月22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演说:“在过去25年中
,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一贯地反对共产主义。我并不想收回我说过的话。但是,这一切,在正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情景对照下,都已黯然失色了······我们将要对俄国和俄国人民进行我们能够给予的一切援助。”丘吉尔这段演讲的背景是A.
共产主义在英国的影响扩大B.德军主力大举入侵苏联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D.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13.1525年马丁·路德的德语版《圣经》出版之后,德文《圣经》广泛传播于西欧。1541年瑞典语《圣经》出版,1
550年丹麦语《圣经》出版。法国、英国等国家在16世纪都出现了自己民族语言的《圣经》译本。材料最能说明A.西欧掀起宗教改革浪潮B.天主教会遭到沉重打击C.各国普遍希望加强王权D.民族国家认同逐渐增强14.参与美国制宪的威尔逊曾反复强调:“执政官应当由一人担任,可以使其具有当机立
断的能力与责任······但要控制立法权,则必须将其分解。”1787年宪法最终确定,最高行政权由一名民选总统执掌。据此可知,当时美国政府此举是为了A.通过集权强化国家的行政能力B.对总统的行政权加以制约C.改良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D.加强总统对立法权的
监督15.1879年1月,共和派格列维当选法国总统后自动放弃了解散议会的权力,其权限仅仅在于依照议会意愿任命总理并向内阁提出“建议”。此后,政府不再对总统负责,总统解散议会的权力名存实亡,后世称这一规定为“
格列维宪法”。这表明当时法国A.共和政体民主化趋势加强B.总统逐步转为统而不治C.议会的专制倾向日益明显D.责任内阁制度形同虚设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5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演变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高层政区州(原监
察区)道(原监察区)路(原监察区)行省布政使司省统县政区郡郡、王国郡州州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县级政区县县、侯国县县县县县州、县--整理自高中历史教科书选择性必修一(1)根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地方层级演变的特点。(6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
原因及其影响。(1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18世纪80年代的美国在政治上走特别得天独厚的:那里既有继承自英国的自由主义传统,又有从法国启蒙运动中吸收了许多英国所没有的有关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理念。在后一方面,美国人在殖民地时代和宗主国之间的矛盾显然起过重大作用,它
为美国在现代民主创制试验方面实现对英国的重大超越提供了可能。-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材料二:1911年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也同样采取了通过根本性法律文件(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形式对革命成果、新兴资产阶级政权进行维护和保障,并大量采纳和借鉴美国宪
法的内在精髓尝试建国。相似的宪法文件在中美两国相似的背景和国情条件下,产生了截然相反的结果。-摘编自王熙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施受挫原因分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在现代民主创制实验方面能够超越英国的原因;简要指出材料一中的“主
要理念”。(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大量采纳和借鉴美国宪法的内在精髓尝试建国”的具体表现,并分析造成中国与美国实施结果截然相反的原因。(11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宪政的认识。(8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法国思想家孔多塞将人类精神的发展从低向高分成10个阶段,中国仅处在第三个阶段,即刚刚走出游牧时代的农业时代,还未能进入科学发展阶段。在他看来,火炮知识没有让中国免于被征服,印刷术的发明也无助于人类精神的进步。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按照不同方式将世界历史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无论哪
一种方式,中国都被归类于初级阶段,中国的形象也一直处在原始的、落后的、停滞的状态,处于“历史的幼年时期”。他认为,“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德国史学家兰克也认为中国处于“永恒停滞不前”的状态,
英国学者穆勒则认为中国是“固定不变”的,······类似观点不一而足。-整理自王瑞《“中国历史停滞论”是西方中心主义的想象》根据材料归纳西方学者的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予以评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1-5DADAC6-10CBDDC11-15CBDAA16.参考
答案(1)特点:地方层级增多,由二级制演变为三级制;州、道、路等监察区演变为行政区;统县政区由郡演变为以州为主;县作为地方基层行政区,相对稳定。(任答3点得6分)(2)原因:高层行政区的划分,可有效避免地方割据
;为加强对地方的监督,设监察区,最终演变为行政区;县是基层行政单位,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免,有利于加强对基层的管理。(每答1点得2分)影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利于经济的
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每答1点得2分)17.(1)原因:对英法民主政治文化兼收并蓄;美国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4分)主要理念:三权分立;民主共和。(2分)(2)表现: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民主共和制;强调主权在民;采用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5分
)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传统封建思想根深蒂固;资产阶级革命派“因人立法”;民众的民主宪政意识淡薄;袁世凯的破坏;列强的阻挠、破坏。(6分)(3)认识:民主制度建设可以相互借鉴;民主制度建
设受国情、历史传统、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民主政治建设要适合本国国情。(8分)18.观点: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历史停滞落后。(2分)表态:该观点是错误的。(1分)评述:从纵向看,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替不是简单的历史重复,而是在新的环境下的继承与发展。隋唐时期
与魏晋南北朝相比,在经济上,隋唐时期大运河开凿,曲辕犁问世,抑商政策松动,陆海丝路畅通,社会经济超越前朝水平,呈现繁荣局面。政治上,在前朝三省制初现的基础上,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形成与发展,中国古代中央机构达于成熟阶段;隋
唐时期摈弃前朝九品中正制,创立与发展科举制,推动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日益成熟。思想文化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思想受到严重冲击,而隋唐时期儒释道彼此辩驳相互吸收,儒家思想得到积极更新,科技、文学、艺术等在原有基础上有
了新的发展,取得了不少傲立于世界的成就。总之,隋唐时期历史发展大大超越前朝水平,中国社会呈现全面繁荣景象。(4分)从横向看,古代中国创造了不少领先于世界的成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古代科技成果丰硕,技术长期领先,如造纸术、印刷术、火药与火器、指南针的发明与传播,不仅对中国经
济繁荣、社会进步、文化发展、对外交流扩大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而且对西方近代社会转型与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又如,隋唐时期创立并发展的科举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确立产生了一定影响,推动了西方政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4分)
总结:上述历史事实表明,中国历史按照自身的轨迹不断向前发展,并创造了引以为傲的灿烂文明。近代西方学者站在西方中心主义的立场,无视或否定这些历史事实,是基于西方自身发展和掩饰殖民行为、鼓吹西方价值观的需要,我们应警惕并坚决批判。(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