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docx,共(21)页,3.477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ec475700af642a7a943df586c95bc5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丰城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三12⽉段考地理试卷本试卷总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考试范围:⼀轮复习⼀、单选题(16⼩题,每⼩题3分,共计48分)雾是在晴朗、微⻛的条件下,近地⾯空⽓冷却,⽔汽达饱
和后凝结成细微的⽔滴悬浮于空中的天⽓现象。昼夜温差⼤有利于雾的形成。昆明⽟⻰湾⼀年四季都能观赏到晨雾。如图为“⽟⻰湾附近地区地形略图”。据此完成下⾯⼩题。1.晨雾对⽟⻰湾的影响主要是()A.B.C.D.⽇照时间缩短2.昼夜温差变⼤()年降⽔量减少空⽓质量变好该地多雾的主要原因是A.B.
植被繁茂蒸腾旺⼭⻛吹拂⽓温低C.污染难散杂质多D.地形崎岖⻛⼒弱3.最易出现晨雾的地点是()A.B.C.D.湖景酒店记者村翠堤溪⾕别墅酒店岱海(112°30'E-112°52'E,40°30'N-40°45'N)是内蒙古⾼原的内陆咸⽔湖泊,湖泊⽔位季节变化
⼤。近年来岱海⾯积迅速缩⼩,⼤⾯积湖滩露出,湖滨带盐渍化加重,形成盐碱地、浅滩、草地三种垂直地带(如图)。(盐斑是指⼟壤盐分较重不能⽣⻓或很难⽣⻓植被的的⼩地块,根据⼟壤盐分⼤⼩可分为⽆盐斑、少盐斑和多盐斑)完成下⾯⼩题。4.据图判断湖滨带⼟壤盐分的主要来源,及形成地表盐斑
最多季节()A.B.湖⽔滞留春季C.湖⽔滞留冬季含盐基岩夏季D.⻛沙携带秋季5.在盐碱地种植碱蓬是治理盐碱⼀种有效措施,下⾯对其作⽤机理描述正确的是()①种植碱蓬能够较⼤程度涵养⽔源,增加⼟壤⽔分,稀释⼟壤盐分②种植碱蓬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分蒸发,从⽽改善盐碱⼟③碱蓬可以通过茎,叶表⾯的
“排盐装置”把吸收进体内的盐分排出④碱蓬通过根系,把盐分吸收到⾃身体内,并抑制盐分向外扩散A.B.①②②④C.D.①③③④⾮洲⻄北部加那利群岛(28°27′N,16°14′W)上有⼀处⼈⼯引⽔形成的“钙华
梯⽥”——通过开挖引⽔渠,将地下⽔导⼊坡⾯,沿坡流动的过程中⼆氧化碳逸出,碳酸钙沉淀,形成如梯⽥般的钙华堆积地貌。在“钙华梯⽥”的下⽅开凿蓄⽔池,利⽤“钙华梯⽥”硬度较低的来⽔灌溉。下图示意该⼈⼯“钙华梯⽥”所在⼭体剖⾯及“钙华梯⽥”景观。据此完成下⾯⼩题。6.该钙华梯⽥的形成过程为()A.岩浆活
动—地表裂隙—地下⽔流出—⼆氧化碳逸出—碳酸钙沉淀—钙华梯⽥B.地表裂隙—地下⽔流出—岩浆活动—碳酸钙沉淀—⼆氧化碳逸出—钙华梯⽥C.岩浆活动—⼆氧化碳逸出—地表裂隙—地下⽔流出—碳酸钙沉淀—钙华梯⽥D.地表裂隙—⼆氧化碳逸出—岩浆活动—碳酸钙沉淀—地下⽔流出—钙华梯⽥7.⼈⼯建设“钙
华梯⽥”的主要⽬的是()A.降低流速、防洪减灾C.通⽓透⽔、保护⼟壤B.增加流量、稳定⽤⽔D.美化环境、促进旅游8.根据地理位置推测,该地“钙华梯⽥”来⽔补给较多的季节是()A.B.春季夏季C.D.秋季冬季为了保护当地的⻝草性野⽣动物,某⾃然保护区清除了密林中的⼀些⾼⼤
乔⽊,形成了若⼲块林间的空地即林窗。下图示意其中⼀块圆形林窗,林窗中⼼地⾯竖⽴⼀根装有监控摄像机的⽴杆,该林窗周围树⽊⾼度与⽴杆⼤致相等。弧线L为某⽇⽴杆顶部在林窗内地⾯影⼦的移动轨迹,虚线示意该⽇不同时刻的太阳⽅位。据此完成下⾯⼩题。9.该地开辟林窗的⽬的是()AB.C.D.
便于动物迁徙10.利于动物采光()增加⻝物供给拓展休憩空间摄像机拍摄到的野⽣动物可能是AB.C.D.⾮洲象11.亚洲象澳⼤利亚考拉()安第斯⽺驼该⽇⽴杆底部能受到阳光照射的时间⻓约A2⼩时B.4⼩时C.8⼩
时D.11⼩时夜晚来临,绵⻓的海岸线出现蓝莹莹的微光,在海浪的拍打下犹如“蓝⾊眼泪”,其中福建平潭(25°N,119°E)的“蓝⾊眼泪”因其频次⾼、规模⼤,成为其著名的旅游景点。“蓝⾊眼泪”其实是⼀种叫做夜光藻的海洋⽣物聚集
形成,⼴泛分布于我国南海、东海、⻩海沿海各海域,为我国最常⻅的⾚潮⽣物之⼀,尤其在河⼝附近数量更多。据此回答下⾯⼩题。12.我国沿海地区最容易看到“蓝⾊眼泪”的是()A.B.渤海⻩海13.C.东海D.南海()“蓝⾊眼泪”对该海域海—⽓相互
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增加海洋表层辐射B.降低海⽔含氧量C.增加表层海洋温度D.减少⼤⽓降⽔量14.“蓝⾊眼泪”在河⼝附近数量更多的主要原因是()A.营养物质丰富B.海⽔盐度较低C.沿海⽔深较浅D.海⽔的⽔温⾼泛滥平原即“河漫滩”,是指河床与⾕坡间枯⽔时出露、洪⽔时被⽔淹没的部
分。泛滥平原是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的沉积形成的,具有明显的沉积物⼆元结构:下部由较⼤的河床冲积层(主要是粗砂和砾⽯)组成,上部由较细的泛滥平原沉积物(主要是细砂和粘⼟)组成。极宽的泛滥平原⼜被称为河漫滩平原。下图示意某泛滥平
原剖⾯。据此完成下⾯⼩题。15.AB.C.D.16.A.C.形成⾯积宽⼴泛滥区的⾃然原因是()物理⻛化强,⻛化物具有分选性积雪冰川分布⼴,河⾕⻓⽽宽阔径流季节变化⼤,地势平坦开阔地势低洼,有利于地表径流汇集泛滥平原上部沉积物形成的主要时期是()洪⽔期之后枯⽔期之前B.洪⽔期D.枯⽔期⼆综合
题(四⼤题,共52分)17.阅读图⽂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上海⾃改⾰开放以来⼀直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通过对各种要素的集聚来促进郊区发展,1978以来上海郊区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服务⽔平。并通过建设⼤型购物中⼼来吸引⼊驻商家,促进新城发展材料⼆:临港新城(L城)是产城结合的典范。其秉承绿
⾊发展理念,通过铺设由废弃陶⽚制成的再⽣地砖,和覆盖蓝⾊透⽔沥⻘路⾯实⾏,道路两旁草⽊林⽴,海⻛婆娑。其森林覆盖率已达50%以上。森林与滴⽔湖相得益彰,围绕滴⽔湖,形成各种各样的功能区。1I到阶段III郊区的功能区变化特点。()据图归纳从阶段2,评价⼤型购物中
⼼对⼊驻商户的影响。()从集聚效应⻆度出发3(18.)说明临港产城发展模式中体现的⾃然环境协调功能。阅读图⽂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类活动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在紫外线照射下发⽣光化学反应⽣成臭氧(O₃)。近地⾯O₃污染成为我国多地夏季的主要
污染物。在排放源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污染物浓度变化主要受天⽓形势和⽓象要素影响。下图示意2018年呼和浩特市⼀次O₃污染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变化。1O₃浓度的昼夜差异及其两种影响因素。()指出呼和浩特市26⽉2⽇—3⽇影响呼和浩特市的天⽓系统,
写出推测理由,并分析其导致O₃浓度下降的原因。(19.)推测,完成下列问题。阅读图⽂材料倒春寒是指初春(⼀般指3⽉)⽓温回升快,⽽在春季中后期(尤其是4⽉)因冷空⽓杂袭引起⽓温较正常年份偏低并带有连阴⾬的天⽓现象。河南省是我国冬⼩⻨主产区中倒春寒综合⻛险较⾼的省区。下图为河南省等⾼
线地形图。河南省⼩⻨种植⾯积⼴,东部平原是⼩⻨主产区。下表为河南冬⼩⻨⽣⻓阶段的⽇期分布,其中拔节-抽穗期是⼩⻨⽣⻓发育最旺盛的时期。⼩⻨⽣⻓阶段⽇期-返⻘拔节期2.1-3.30-拔节抽穗期4.1-5.10抽穗期后5.11-6.111,简述倒春寒导致粮⻝减产的
原因。()从⽓候要素的⻆度2,并分析其原因。()指出河南省⼩⻨倒春寒综合⻛险较⾼的地区3,说出防御倒春寒的主要措施。(20.)从⼩⻨⽣产的⻆度阅读图⽂材料,完成下列婴求、美国“魔⻤塔”耸⽴在怀俄明州的平原上,⾼度有264⽶,塔身⼏乎直⽴,塔基部坡度
较缓。塔身及顶部少有植被⽣⻓,⽽塔基及周边地区草⽊繁茂。研究表明,5000万年前,怀俄明州还位于海平⾯下,岩浆活动形成⽕⼭颈,岩浆冷却结晶过程中收缩、断裂,产⽣⼤量垂直裂隙,形成多边形⼩柱体,后经过⼀系列内外⼒共同作⽤,形成如今的
模样。下⾯左图为美国“魔⻤塔”的形成示意图,右图为“魔⻤塔”实景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说明“魔⻤塔”形成的地质作⽤过程。()根据图⽂信息2,塔基坡度和缓的原因。()分析“魔⻤塔”身部陡峭丰城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三12⽉段考地理试卷本试卷总分值为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考试范围:⼀轮复习⼀、单选题(16⼩题,每⼩题3分,共计48分)雾是在晴朗、微⻛的条件下,近地⾯空⽓冷却,⽔汽达饱和后凝结成细微的⽔滴悬浮于空中的天⽓现象。昼夜温差⼤有利于雾的形成。昆明⽟⻰湾
⼀年四季都能观赏到晨雾。如图为“⽟⻰湾附近地区地形略图”。据此完成下⾯⼩题。1.晨雾对⽟⻰湾的影响主要是()A.⽇照时间缩短B.昼夜温差变⼤2.该地多雾的主要原因是()A.植被繁茂蒸腾旺B.⼭⻛吹拂⽓温低3.最易出现晨雾的地点是()A.湖景酒店B.记者村【答案
】1.A2.B3.AC.年降⽔量减少C.污染难散杂质多C.翠堤溪⾕D.空⽓质量变好D.地形崎岖⻛⼒弱D.别墅酒店【解析】【1题详解】晨雾遮挡阳光,使⽇照时间变短,A正确;⽩天的雾能削弱太阳辐射,使⽩天⽓温较低,夜晚
的雾能增强⼤⽓逆辐射,使夜晚⽓温较⾼,因此雾会使昼夜温差变⼩,B错误;降⽔主要受⼤⽓环流影响,雾对年降⽔量影响较⼩,C错误;雾会降低能⻅度,影响⼈们的呼吸系统健康,雾的出现使空⽓质量变差,D错误。故选A。【2题详解】⽟⻰湾观赏到的雾是晨雾
,由于夜间⼭⾕地区吹⼭⻛,冷空⽓沿⼭坡下沉使⾕地⽓温降低,⽇出前后⽓温最低,易形成晨雾,B正确。植被繁茂、污染难散、地形崎岖⻛⼒弱没有早晨强的时间特点,不是晨雾形成的原因,ACD错误。故选B。【3题详解】图中湖景酒店位于⾕地,⽇出前后⽓温最低,⼭坡两侧冷空⽓沿坡⾯下沉⾄⾕
底,⾕地处容易聚集⼤量冷空⽓,且距湖泊近⽔汽充⾜,因此湖景酒店最易出现晨雾,A正确;记者村、翠堤溪⾕、别墅酒店远离湖泊,⽔汽来源较少,海拔相对较⾼,冷空⽓不易堆积,不易出现晨雾,BCD错误。故选A。【点睛】⽩天⼭坡增温快,暖空⽓沿⼭坡上升,吹⾕⻛;夜晚⼭坡降温快,冷空
⽓沿⼭坡下沉,吹⼭⻛。⼭⾕⻛会增⼤⼭⾕地区的昼夜温差,有利于雾的形成。岱海(112°30'E-112°52'E,40°30'N-40°45'N)是内蒙古⾼原的内陆咸⽔湖泊,湖泊⽔位季节变化⼤。近年来岱海⾯积迅速缩⼩,⼤⾯积湖滩露出,湖滨
带盐渍化加重,形成盐碱地、浅滩、草地三种垂直地带(如图)。(盐斑是指⼟壤盐分较重不能⽣⻓或很难⽣⻓植被的的⼩地块,根据⼟壤盐分⼤⼩可分为⽆盐斑、少盐斑和多盐斑)完成下⾯⼩题。4.据图判断湖滨带⼟壤盐分的主要来源,及形成地表盐斑最
多季节()A.湖⽔滞留春季B.含盐基岩夏季C.湖⽔滞留冬季D.⻛沙携带秋季5.在盐碱地种植碱蓬是治理盐碱的⼀种有效措施,下⾯对其作⽤机理描述正确的是()①种植碱蓬能够较⼤程度涵养⽔源,增加⼟壤⽔分,稀释⼟壤盐分②种植
碱蓬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分蒸发,从⽽改善盐碱⼟③碱蓬可以通过茎,叶表⾯的“排盐装置”把吸收进体内的盐分排出④碱蓬通过根系,把盐分吸收到⾃身体内,并抑制盐分向外扩散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4.A5.B4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湖
泊属于内陆咸⽔湖,且湖泊⽔位季节变化⼤,岱海夏季丰⽔期⽔位上涨,盐分随湖⽔漫上湖滨带,湖⽔滞留是湖滨带⼟壤盐分的主要来源;冬季枯⽔期⽔位下降,但湖⽔的盐分在湖滨带滞留,盐分在裸露的湖床上累积;春季地表⽓
温升温快,且降⽔少,受⼤⻛影响,蒸发强烈,⼟壤盐分析出,形成盐斑。综上所述,A对,排除BCD。故选A。【5题详解】读图可⻅,浅滩⼟壤盐分含量⾼却⻓有⼤量碱蓬,说明碱蓬适宜在该地盐碱地⽣⻓。根据材料可知,当地蒸发旺盛,可以通过种植碱蓬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壤⽔分蒸发,从⽽从
根本上改善盐碱⼟,②正确;碱蓬通过根系吸收的盐分,会储存在碱蓬的枝叶中,并抑制盐分向外扩散,④正确③错误;该地区⽔资源匮乏,故涵养⽔源的作⽤较⼩,①错误。综上所述,②④正确,B对,排除ACD。故选B。【点睛】⽣物学措施改良盐碱⼟所利⽤的⽅法⼀般有:①直接利⽤盐⽣植物改良盐碱⼟,直接利
⽤野⽣抗盐植物进⾏盐碱地的改良;②利⽤抗盐牧草改良盐碱⼟;③利⽤耐盐碱灌⽊改良盐碱⼟;④抗盐农作物改良盐碱地。⾮洲⻄北部加那利群岛(28°27′N,16°14′W)上有⼀处⼈⼯引⽔形成的“钙华梯⽥”——通过开挖引⽔渠,将地下⽔导⼊坡⾯
,沿坡流动的过程中⼆氧化碳逸出,碳酸钙沉淀,形成如梯⽥般的钙华堆积地貌。在“钙华梯⽥”的下⽅开凿蓄⽔池,利⽤“钙华梯⽥”硬度较低的来⽔灌溉。下图示意该⼈⼯“钙华梯⽥”所在⼭体剖⾯及“钙华梯⽥”景观。据此完成下⾯⼩题。6.该钙华梯⽥的形成过程为()A.岩浆活动—地表裂隙—地下⽔流出—⼆氧化碳逸
出—碳酸钙沉淀—钙华梯⽥B.地表裂隙—地下⽔流出—岩浆活动—碳酸钙沉淀—⼆氧化碳逸出—钙华梯⽥C.岩浆活动—⼆氧化碳逸出—地表裂隙—地下⽔流出—碳酸钙沉淀—钙华梯⽥D.地表裂隙—⼆氧化碳逸出—岩浆活动—碳酸钙沉淀—地
下⽔流出—钙华梯⽥7.⼈⼯建设“钙华梯⽥”的主要⽬的是()A.降低流速、防洪减灾B.增加流量、稳定⽤⽔C.通⽓透⽔、保护⼟壤D.美化环境、促进旅游8.根据地理位置推测,该地“钙华梯⽥”来⽔补给较多的季节是()A.
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答案】6.A7.C8.D【解析】【6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该地貌形成过程为:岩浆活动引起岩层破裂形成裂隙,降⽔通过裂隙进⼊地下,⼈类通过引⽔渠将地下⽔流⼊“钙华梯⽥”,沿坡流动过程中⼆氧化碳溢出,碳酸氢钙转化为碳酸钙物质沉积
下来,形成喀斯特沉积地貌——钙华梯⽥。A正确,BCD错误;故选A。【7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体主要⽤来进⾏灌溉。该地岩⽯类型以⽯灰岩为主,⽔中溶解的碳酸钙数量多,⽔质较硬,⽤来灌溉容易析出固体杂质,阻滞⼟壤⽔⽓运动,破坏⼟壤,故利⽤“钙华梯⽥”硬度较低的来
⽔灌溉有利于通⽓透⽔、保护⼟壤。C正确。降低流速、防洪减灾,增加流量、稳定⽤⽔,美化环境、促进旅游不是修建“钙华梯⽥”的主要⽬的,ABD错误;故选C。【8题详解】从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位于热带沙漠⽓候和地中海⽓候的交界地带,受来
⾃⼤⻄洋的⻄⻛影响,⻄坡降⽔多,⽔量来⾃于⻄⻛,降⽔较多的季节为冬季,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钙华成因:陆地上富含钙离⼦和碳酸氢根离⼦的⽔(如泉⽔、表溪流湖⽔等)因⽔中CO2的消耗(主要是CO2从⽔中逸出或⽔中光合作⽤消耗CO2),或⽔的蒸发,导致⽔溶液发⽣碳酸钙过饱和⽽发⽣
沉淀。通常,钙华的形成受到了⽓候、地质地貌、⽔动⼒条件和⽣物等多种因素影响。例如,某些⽔⽣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吸收CO2⽽促使碳酸钙沉积。为了保护当地的⻝草性野⽣动物,某⾃然保护区清除了密林中的⼀些⾼⼤乔⽊
,形成了若⼲块林间的空地即林窗。下图示意其中⼀块圆形林窗,林窗中⼼地⾯竖⽴⼀根装有监控摄像机的⽴杆,该林窗周围树⽊⾼度与⽴杆⼤致相等。弧线L为某⽇⽴杆顶部在林窗内地⾯影⼦的移动轨迹,虚线示意该⽇不同时刻的太阳⽅位。据此完成下⾯
⼩题。9.该地开辟林窗的⽬的是()A.便于动物迁徙B.利于动物采光10.摄像机拍摄到的野⽣动物可能是()A.⾮洲象B.亚洲象C.增加⻝物供给C.澳⼤利亚考拉D.拓展休憩空间D.安第斯⽺驼11.该⽇⽴杆底部能受到阳光照射的时间⻓约(A.2⼩时B.4⼩时【答案】9.C10.B11.A)C.8⼩时D.
11⼩时【解析】【9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为保护当地的⻝草性野⽣动物开辟林窗,森林中乔⽊⾼⼤稠密,使林下草类⽣⻓受限制,⻝草野⽣动物⻝物供给不⾜,因此开辟林窗的⽬的是增加⻝物供给,C正确;对于动物迁徙影响较⼩,
排除A;在⼀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加采光,但主要⽬的是为了草类物质⽣⻓,排除B;对于休憩空间拓展影响较⼩,排除D。故选C。【10题详解】根据杆影变化可知,北京时间13:20是当地12:00,根据时差计算,当地位于100°E,结合所学知识,亚洲象⽣活范围在100°E附
近,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11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图为杆⼦顶部的影⼦在林窗内的轨迹;因此只有当杆影轨迹全部落在林窗内部时才能存在此轨迹。如下图所示,当杆影落在D点时,由于树⾼和杆相等,树
影也恰好落在杆底即OC等于OD,同理,AO=BO。AC之间的时刻,太阳⾼度更⼤,树影更短,所以树影不会挡住⽴杆底部。因此时间从12:20-14:20⽴杆底部能受到阳光照射,A正确,排除BCD。故选A。【点睛】林窗主要是指森林群落中⽼龄树死亡或因偶然性因素(如⼲旱,台⻛,⽕灾等)导致成熟
阶段优势树种死亡,从⽽在林冠层造成空隙的现象。夜晚来临,绵⻓的海岸线出现蓝莹莹的微光,在海浪的拍打下犹如“蓝⾊眼泪”,其中福建平潭(25°N,119°E)的“蓝⾊眼泪”因其频次⾼、规模⼤,成为其著名的旅游景点。“蓝⾊眼泪”其实是⼀种叫做
夜光藻的海洋⽣物聚集形成,⼴泛分布于我国南海、东海、⻩海沿海各海域,为我国最常⻅的⾚潮⽣物之⼀,尤其在河⼝附近数量更多。据此回答下⾯⼩题。12.我国沿海地区最容易看到“蓝⾊眼泪”的是()A.渤海B.⻩海C.东海D.南海13.“蓝⾊眼泪”对该海域海
—⽓相互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增加海洋表层辐射B.降低海⽔含氧量C.增加表层海洋温度D.减少⼤⽓降⽔量14.“蓝⾊眼泪”在河⼝附近数量更多的主要原因是()A.营养物质丰富B.海⽔盐度较低C.沿海⽔深较浅D.海⽔的⽔温⾼【答案】12.C1
3.B14.A【解析】【12题详解】根据材料“蓝⾊眼泪”⼴泛分布于南海、东海、⻩海,其中福建平潭“蓝⾊眼泪”频率较⾼、规模较⼤,根据经纬度位置推断福建平潭位于台湾海峡北部沿海地区,处于东海海域,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13题详解】“蓝⾊眼泪”其实是⼀
种⾚潮现象,藻类在海洋表层的⼤量繁殖,使海洋表层海⽔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海洋表层的⽔温相应减低,A、C错误;海洋表层的藻类阻碍了⼤⽓和海洋的氧⽓交换,使海⽔中的含氧量降低,B正确。该地区处于沿海地区,⽔汽充⾜,⾚潮属于局部事件对降⽔影响较⼩,D错误。所以选B。14题详解】“蓝⾊眼泪”是海⽔的⾚潮现
象,受营养物质、⽔温、盐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河⼝处营养物质丰富是形成富营养化现象的⾸要条件,河⼝处的⽔温、⽔深与其他沿海地区相近,海⽔的盐度在近海附近海域是影响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点睛】“⾚潮”,是海洋⽣态系统中的⼀种异常现象。它是由海藻家族中的⾚潮藻在特定
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造成的。海藻是⼀个庞⼤的家族,除了⼀些⼤型海藻外,很多都是⾮常微⼩的植物,有的是单细胞⽣物。根据引发⾚潮的⽣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有时也呈现⻩、绿、褐⾊等不同颜⾊。泛滥平原即“河漫滩”,是指河床与⾕
坡间枯⽔时出露、洪⽔时被⽔淹没的部分。泛滥平原是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的沉积形成的,具有明显的沉积物⼆元结构:下部由较⼤的河床冲积层(主要是粗砂和砾⽯)组成,上部由较细的泛滥平原沉积物(主要是细砂和粘⼟)组成。极宽的泛滥平原⼜被称为河漫滩平原。下图示
意某泛滥平原剖⾯。据此完成下⾯⼩题。15.形成⾯积宽⼴泛滥区的⾃然原因是()A.物理⻛化强,⻛化物具有分选性B.积雪冰川分布⼴,河⾕⻓⽽宽阔C.径流季节变化⼤,地势平坦开阔D.地势低洼,有利于地表径流汇集16.泛滥平原上部沉积物形成的主要时期是()A.洪⽔期之后B.洪⽔期C枯⽔期之前D.枯⽔期【
答案】15.C16.B【解析】【15题详解】泛滥平原多位于河流中下游,⽓候湿润,⽔量⼤,物理⻛化弱,A错误;积雪冰川分布少,B错误;根据泛滥平原的涵义和泛滥平原物质的⼆元结构特点可以推断,利于宽⼴泛滥区发育的⾃然条件是降
⽔季节变化较⼤,河流有明显的洪⽔期,河流流经平坦开阔的地形地区,河流横向流动沉积显著,C正确;地势低洼不能体现⽔量的季节变化⼤,D不是主要原因。故选C。16题详解】河漫滩位于河床⼀侧或两侧,平⽔期和枯⽔期出露地表,洪⽔
期被淹没,洪⽔期(河流⽔位⾼于洪⽔位的时期)河漫滩处洪⽔较浅,流速较缓,沉积的泥沙粒径较⼩,洪⽔期之后和枯⽔期之前为河流的平⽔期,B、【点睛】河漫滩平原,⼀般分布在河流中下游,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堆积体,堆积体在枯⽔季节露出⽔⾯,
形成河漫滩,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起形成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宽⼴。⼆综合题(四⼤题,共52分)17.阅读图⽂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上海⾃改⾰开放以来⼀直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通过对各种要素的集聚来促进郊区发展,197
8以来上海郊区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服务⽔平。并通过建设⼤型购物中⼼来吸引⼊驻商家,促进新城发展材料⼆:临港新城(L城)是产城结合的典范。其秉承绿⾊发展理念,通过铺设由废弃陶⽚制成的再⽣地砖,和覆盖蓝⾊透⽔沥⻘路
⾯实⾏,道路两旁草⽊林⽴,海⻛婆娑。其森林覆盖率已达50%以上。森林与滴⽔湖相得益彰,围绕滴⽔湖,形成各种各样的功能区。(1)据图归纳从阶段I到阶段III郊区的功能区变化特点。(2)从集聚效应⻆度出发,评价⼤型购物中⼼对⼊驻商户
的影响。(3)说明临港产城发展模式中体现的⾃然环境协调功能。【答案】(1)数量增多(或密度增⼤)种类增加(或类型增加)规模扩⼤(或占地⾯积扩⼤)有些⼯业区、开发区与卫星城融合(或产城不断融合、有些功能区不断融合、多功能区融合度提⾼)(2)利:商家集聚,共⽤公共设施,降低成本。
扩⼤知名度(或影响⼒,市场)或消费群体(⼈流或客源),提⾼利润(增加收益)。弊:加剧内部竞争,减少收益。(3)[⼤⽓圈部分]:利⽤海滨(森林、湖泊),调节⽓候(缓解热岛效应、减⼩昼夜温差)或者写净化空⽓(减少空⽓污染、释放氧⽓吸收
⼆氧化碳/空⽓污染物)[环境污染部分]:循环利⽤再⽣地砖,减少环境污染(减少环境压⼒)[⽔圈部分]:铺设透⽔路⾯,增加下渗(减少城市内涝可能)[城市空间布局]:合理规【解析】【分析】本⼤题以临港新城为材料,涉及城市内部结构分析、城市发展等相关内容,考查学⽣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培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问1详解】由图可知,阶段I除中⼼城区,在外围只有三个卫星城,两个⼯业区;到阶段II卫星城、⼯业区数量数量增
多,还出现了开发区,功能区的类型增多,且有⼀个⼯业区与卫星城、开发区融合;到了阶段III数量进⼀步增多,融合进⼀步增强,规模进⼀步扩⼤。综上所述,从阶段I到阶段III郊区的各功能区数量增多,密度增⼤;功能区的
种类增加,类型增加;各功能区的占地⾯积增⼤,规模扩⼤;有些⼯业区、开发区与卫星城之间不断融合,多功能区融合度不断提⾼。【⼩问2详解】评价类题⽬主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来回答。具体为:利:⼤量的商家集聚,共⽤当地公共设施,降低成本投⼊。⼤量的商家集聚,产⽣集聚效应,扩⼤知名度,增强
影响⼒;扩⼤了消费群体,扩⼤市场,提⾼利润。弊:由于商家增多,内部竞争愈加激烈,经济收益减少。【⼩问3详解】据材料“其秉承绿⾊发展理念,通过铺设由废弃陶⽚制成的再⽣地砖,和覆盖蓝⾊透⽔沥⻘路⾯实⾏,道路两旁草⽊林⽴,海
⻛婆娑,其森林覆盖率已达50%以上。森林与滴⽔湖相得益彰,围绕滴⽔湖,形成各种各样的功能区”分析,通过铺设由废弃陶⽚制成的再⽣地砖,循环利⽤再⽣资源,可以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覆盖蓝⾊透⽔沥⻘路⾯,可以增加下渗量,补充地下⽔,减
少城市内涝发⽣;森林覆盖率已达50%以上,可以调节⽓候,减⼩昼夜温差,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还可以净化空⽓,改善城市⼤⽓质量;森林与滴⽔湖相得益彰,围绕滴⽔湖,形成各种各样的功能区,有利于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减少⽣态破坏。18.阅读图⽂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类活动排放的挥
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在紫外线照射下发⽣光化学反应⽣成臭氧(O₃)。近地⾯O₃污染成为我国多地夏季的主要污染物。在排放源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污染物浓度变化主要受天⽓形势和⽓象要素影响。下图示意2018年呼和浩特市⼀次O₃污染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变化。(1)指出呼
和浩特市O₃浓度的昼夜差异及其两种影响因素。(2)推测6⽉2⽇—3⽇影响呼和浩特市的天⽓系统,写出推测理由,并分析其导致O₃浓度下降的原因。【答案】(1)O3浓度⽩天⼤、夜间⼩;影响因素:⽓温和光照。(2)冷锋;理由:6⽉2⽇—3⽇呼和浩特市⽓温
下降,⻛速增⼤,空⽓能⻅度低,说明出现的天⽓系统是冷锋;原因:由于冷锋过境带来阴天,光照弱,导致O3浓度下降。【解析】【分析】本题以2018年呼和浩特市⼀次O3污染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变化图为资料,涉及了昼夜变化和天⽓系统的知识,重点考查学⽣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知识的能⼒,体现了综合
思维能⼒的学科素养。【⼩问1详解】读图可知,呼和浩特的O3浓度与⽓温呈正相关,说明影响因素之⼀是⽓温的⾼低,⽩天⽓温⾼,O3浓度⼤,夜间⽓温低,O3浓度⼩;结合材料可知,⼈类活动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在紫外线照射下发⽣光化学反
应⽣成臭氧,说明影响因素之⼀是光照。【⼩问2详解】常⻅天⽓系统有锋⾯,⽓旋,反⽓旋等;读图可知,6⽉2⽇-3⽇呼和浩特市⽓温下降,⻛速增⼤,空⽓能⻅度低,⽽使⽓温下降同时⼜带来⻛⼒增强的天⽓系统是冷锋,冷锋过境时出现阴天,⼤⽓对太阳
辐射削弱作⽤强,光照弱,导致O3浓度下降。19.阅读图⽂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倒春寒是指初春(⼀般指3⽉)⽓温回升快,⽽在春季中后期(尤其是4⽉)因冷空⽓杂袭引起⽓温较正常年份偏低并带有连阴⾬的天⽓现象。河南省是我国冬⼩⻨主产区中
倒春寒综合⻛险较⾼的省区。下图为河南省等⾼线地形图。河南省⼩⻨种植⾯积⼴,东部平原是⼩⻨主产区。下表为河南冬⼩⻨⽣⻓阶段的⽇期分布,其中拔节-抽穗期是⼩⻨⽣⻓发育最旺盛的时期。⼩⻨⽣⻓阶段⽇期返⻘-拔节期2.1-3
.30拔节-抽穗期4.1-5.10抽穗期后5.11-6.11(1)从⽓候要素的⻆度,简述倒春寒导致粮⻝减产的原因。(2)指出河南省⼩⻨倒春寒综合⻛险较⾼的地区,并分析其原因。(3)从⼩⻨⽣产的⻆度,说出防御倒春寒的主要措施。【答案】(1)平均⽓温下降,热量不⾜,光合作⽤效率较低;阴⾬天⼤
⽓削弱作⽤增强,导致光照条件变差;冷空⽓来袭,⻛⼒增强,不利于⼩⻨的植株的⽣⻓。(2)东部平原区;东部平原冬⼩⻨播种⾯积⼤;地势低平,冷空⽓易⼊侵,倒春寒强度较⼤;4⽉份正值冬⼩⻨拔节-抽穗期。(3)培育耐寒⼩⻨品种;适当调整⼩⻨播种期;⻨⽥及时灌溉补⽔;加强⻨
⽥的⽥间管理等。【解析】【分析】本题以河南省等⾼线地形图和河南冬⼩⻨⽣⻓阶段的⽇期分布表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候对农业⽣产的影响、⽓象灾害的影响及其防御措施等知识点,考查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地理知识的能⼒,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问1详解】
据材料倒春寒⼀般出现在春季中后期(尤其是4⽉),此时正是冬⼩⻨拔节-抽穗期,因冷空⽓来袭引起⽓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热量条件不⾜,使冬⼩⻨⽣⻓缓慢;倒春寒带来连阴⾬的天⽓,使太阳辐射被⼤⽓削弱,导致光照条件变差,光合作⽤效率
较低;冷空⽓来袭,带来⼤⻛天⽓,易吹倒⼩⻨植株,不利于⼩⻨的植株的⽣⻓等。【⼩问2详解】读图可知,河南省⻄部地区以⼭地丘陵为主,⽽东部地区以平原为主,由于倒春寒是春季北⽅冷空⽓南下,与南⽅暖湿空⽓相遇形成的冷锋,⻄部地区由于地形阻挡倒春寒影响较⼩,⽽东部地区冬⼩⻨播种⾯积⼤,地势较为平坦
,冷空⽓易⼊侵,受倒春寒影响较⼤,所以河南省⼩⻨倒春寒综合⻛险较⾼的地区是东部平原区;⽽且4~5⽉正是冬⼩⻨的拔节-抽穗期,是⼩⻨⽣⻓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此时遭遇倒春寒对⼩⻨⽣⻓和产量影响较⼤。【⼩问3详解】防御倒春寒的主要措施主要从改良品种,调整播种期,灌溉补⽔以及
加强管理的⻆度来进⾏分析。从改良品种的⻆度来说,要注重培育耐寒⼩⻨品种;从调整播种期的⻆度来说,要注重适当调整⼩⻨播种期;从灌溉补⽔的⻆度来说,要注重⻨⽥及时灌溉补⽔,以提⾼局地⽓温,降低倒春寒的危害;从加强管理的⻆度来说,要注重加强⻨⽥的⽥间管理
,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苗等。20.阅读图⽂材料,完成下列婴求、美国“魔⻤塔”耸⽴在怀俄明州的平原上,⾼度有264⽶,塔身⼏乎直⽴,塔基部坡度较缓。塔身及顶部少有植被⽣⻓,⽽塔基及周边地区草⽊繁茂。研究表明,5000
万年前,怀俄明州还位于海平⾯下,岩浆活动形成⽕⼭颈,岩浆冷却结晶过程中收缩、断裂,产⽣⼤量垂直裂隙,形成多边形⼩柱体,后经过⼀系列内外⼒共同作⽤,形成如今的模样。下⾯左图为美国“魔⻤塔”的形成示意图,右图为“魔
⻤塔”实景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信息,说明“魔⻤塔”形成的地质作⽤过程。(2)分析“魔⻤塔”身部陡峭,塔基坡度和缓的原因。【答案】(1)5000万年前由于岩浆活动侵⼊海底岩层形成⽕⼭颈;后经过地壳运动抬升,海洋变为陆地;的“魔⻤塔”
。(2)⽕⼭颈形成过程中产⽣⼤量垂直裂隙(垂直节理),形成多边形⼩柱体;后经外⼒不断⻛化、侵蚀,外围⼩柱体破碎,在重⼒作⽤下崩塌脱落,魔⻤塔形成陡峭塔身;⻛化崩塌碎屑物在塔底部堆积,形成缓坡。【解析】【分析】本题以美国魔⻤
塔”为材料,涉及内⼒作⽤和外⼒作⽤、地质过程、⾃然环境的差异性相关内容,考查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地理知识的能⼒,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问1详解】根据材料可知,5000万年前由于岩浆活动,⾃下⽽上侵⼊海底岩层,侵⼊型岩浆岩冷却后形成⽕⼭颈,后经
过地壳运动抬升,海洋变为陆地;⽕⼭颈露出地表,塔身及顶部少有植被⽣⻓,受⻛化、侵蚀较严重,外⼒作⽤不断的⻛化、侵蚀,地平⾯不断下降,⽕⼭颈周边沉积岩被侵蚀,⽽较为坚硬的⽕⼭颈岩浆岩存留下来,耸⽴在地表之上,形成如今的“魔⻤塔”。【
⼩问2详解】由材料可知,⽕⼭颈岩浆岩形成过程中产⽣⼤量垂直裂隙,冷却过程中形成多边形⼩柱体;塔身及顶部少有植被⽣⻓,受⻛化、侵蚀较严重,后经外⼒不断⻛化、侵蚀,沿裂隙节理发育外围⼩柱体破碎,在重⼒作⽤下崩塌脱落魔⻤塔上部形成陡峭塔身;⻛化崩塌碎屑物在塔底部形成堆
积体塔基,塔基周边草⽊繁茂,受⻛化、侵蚀影响较⼩,在重⼒作⽤下不断堆积形成缓坡。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