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重庆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3)页,63.178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ec1f625c6d3c9bea99170846b43335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重庆高三历史考试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陶寺古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约4300—4000年。陶寺古城面积达280万平方米,
其出土的大型墓葬的随葬品来源十分广泛。这反映出()A.私有制度开始出现B.墓主人身份非常的尊贵C.有统一的宗教崇拜D.各地文化因素汇聚中原【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时空是原始社会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
陶寺古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约4300—4000年。陶寺古城面积达280万平方米,其出土的大型墓葬的随葬品来源十分广泛,反映出各地文化因素汇聚中原,D项正确;材料主旨反映的是陶寺古城遗址发现的“大型墓葬随葬品的来源广泛”,虽然反映的“随葬品”是私有制出现的表现,但“开始”一词说法不准确,排
除A项;材料主旨是强调墓葬“随葬品的来源广泛”,而不是墓葬主人的身份地位,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随葬品的性质”与“宗教崇拜”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2.《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载:“是岁,西域
长史班超击斩疏勒王……击莎车,大破之。”《后汉书·孝和孝殇帝纪》载:“月氏国遣兵攻西域长史班超,超击降之。”这表明东汉西域长史的设置()A.有利于加强招抚西域地方力量B.提高了效率维护了边疆稳定C.形成了事实上的地方割据力量D.汉代官僚制度已经趋向成熟【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
,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东汉西域长史班超在西域进行了一系列军事行动,他“击斩疏勒王”、“击莎车,大破之”以及“击降”月氏国的进攻等,西域长史通过军事手段加强对西域管理,成功维护了东汉在西域的影响力,
有利于率维护了边疆的稳定,B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西域长史的设置,通过一系列军事行动,有利于维护西域的稳定,与招抚西域地方力量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西域长史形成了事实上的地方割据力量,班超的军事行动是在东汉政权领导下进行,与割据力量不符,排除C项;材料只是关于西域长史班超在西
域的军事行动,和汉代官僚制度趋向成熟没有关联,无法从这些军事行动得出官僚制度成熟与否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3.金朝海陵王改革的重要决策之一就是把猛安谋克大批向中原迁徙,这种迁徙具有军事部落移民的性质。猛安谋克组织被迁入中原以后,
仍保留其原有的名称,实际上是把猛安谋克村寨组织原封不动地迁入内地,使女真的奴隶制与中原封建制在统一的封建皇权制下并存。这与之前辽、宋、金政权的并立相比()A.推动了女真与汉人一家和“中华一体”B.增强了女真对北方地区的控制C.促成了元朝进一步建立和实施行省
制D.标志着女真军事奴隶制度推广【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金朝(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金代猛安谋克是金代女真社会的最基本组织,它产生于女真原始社会的末期,由最初的围猎编制发展为军事组织,最后变革为地方的行政组织,
具有行政、生产与军事合一的特点。猛安谋克组织随着军事向南推移而不断地南迁,海陵王迁都燕京后,把猛安谋克大批向中原迁徙是金朝女真族统治决策的一部分,这种迁徙具有军事部落移民的性质。猛安谋克组织被迁入中原以后,实际上是
把猛安谋克村寨组织原封不动地迁入内地,这就打破了过去分中外、分华夷的“天下一体”,将其变为“中华一体”,女真与汉人皆一家,促进了民族交融,A项正确;把猛安谋克村寨组织原封不动地迁入内地,客观上会增强女真对北方地区的控制,但材料强调女真与汉人并存的民族交融,排除B项;金朝的猛安谋克与元朝实
行行省制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标志着女真军事奴隶制度推广的事件是金朝海陵王改革,但材料强调女真族迁入内地后,促进了民族交融,排除D项。故选A项。4.宋天圣元年益州交子务的设立及官交子的发行,开启了纸币作为官方货币形态的新纪元。经过北宋和南宋地区性政府纸币的实践,金代和元代的纸币终于
成为传统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政权管辖全境内的统一货币。这表明纸币的发行()A.便捷了私商的贸易B.在国家主导后成为真正的货币C.创新了货币的形态D.强化了封建国家对基层的治理【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时空是宋元时期的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可知,北宋时期益州地区,交通不便、金属铸币的短缺等原因,由民间富户倡导的纸币“交子”出现;后来,地方官员从四川地方的货币环境和客观需要出发,以政府权威代替民间发行官方交子。开启了纸币作为官方货币形态的新纪
元。经过北宋和南宋地区性政府纸币的实践,金代和元代的纸币终于成为传统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政权管辖全境内的统一货币,这表明纸币的发行在政府的主导下成为真正的货币过程,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强调“纸币”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而不是强调对私商贸易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强调“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过程,没有涉及对其评价(货币形态的创新),排除C项;纸币的产生和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与封建国家对基层的治理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5.他在简仪中使用了滚柱轴承,以使简仪南端的动赤道环可以灵活地在定赤道环之上运转。西方的类似装置是在二百年后才由
意大利科学家达·芬奇发明的。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对他更隆重纪念。1959年开馆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在门厅中陈列了他发明的简仪,元代展品中设立了他的胸像和事迹介绍。他就是元朝的科学家()A.沈括B.郭守敬C.徐光启D.宋应星【答案】B【解析】【详解】
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中国悠久的历史见证了许多杰出的科学家,他们都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根据材料的信息可知,他是著名
的科学家郭守敬,是我国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和水利工程专家。简仪这是郭守敬发明的最重要的天文仪器。它是把中国传统的天文仪器浑仪加以简化、改造而成,B项正确;沈括是宋朝的科学家,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A项;徐光启是明朝的士大夫,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C项;宋
应星是明末清初的农学家、科学家,排除D项。故选B项。6.雍正十三年(1735年)规定:“枪手代倩,为学政之大弊。”另外,考官阅卷衡文,往往委托幕友办理,本人并不过目,草率录取,甚至有任听幕友书役勾通舞弊之事
。以上信息突出说明了清代()A.科举取士积弊日深且问题明显B.强化了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C.商品经济发达推动了科举日盛D.实行严苛的法律强化君主权力【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是清代
时期的中国。材料中先是明确指出“枪手代倩,为学政之大弊”,这直接说明了科举考试中存在替考这种严重破坏公平性和公正性的恶劣行为,接着又提到“考官阅卷衡文,往往委托幕友办理,本人并不过目,草率录取,甚至有任听幕友书役勾通舞弊之事”,这进一步展现了考官在阅卷录取环节的严重失职和舞弊现象,
A项正确;题干重点强调的是科举考试中的弊端,而非强化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排除B项;题干并未体现商品经济发达与科举日盛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题干与实行严苛的法律强化君主权力无关,而是讲的是科举取士问题,排除D项。故选A
项。7.毛泽东指出:“有先生有好处,也有坏处。不要先生,自己读书,自己写字,自己想问题。这也是一条真理……从一九二一年党成立到一九三五年,我们就是吃了先生的亏。纲领由先生起草,中央全会的决议也由先生起草,特别是一九三四年的,使我们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那以后,我们就懂得要自己想问
题。”中国共产党真正懂得独立自主,“自己读书,自己写字,自己想问题”是从_____开始的()A.中共一大B.红军长征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5年的中国。根据材料“
……从一九二一年党成立到一九三五年,我们就吃了先生的亏。纲领由先生起草,中央全会的决定也由先生起草,特别是一九三四年,使我们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那以后,我们就懂得了要自己想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是中共独立自主
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把党的路线转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轨道上来,它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的党走上成熟的党的标志,C项正确;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是192
1年,当时接受国际苏维埃政党的帮扶,尚未实现独立,排除A项;左倾错误是导致红军踏上长征之路的重要根源,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是1945年,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8.《大公报》记者子冈写道:“人们不少有
接飞机的经验,然而谁也能说出昨天九龙坡飞机场迎接毛泽东是一种新的体验,没有口号,没有鲜花,没有仪仗队,几百个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却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大公报》宣传人们接机的意图是()A.表明和平民主是人们的共同呼声B.赞颂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意义C
.宣传国民党积极主动传递和平D.暗示中共会在谈判中主动让步【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目的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5的时间。根据材料概括可知: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两条道路和两种选
择。中共坚持民主和和平建国的方针,积极到重庆参加谈判。材料中《大公报》的报道可以表明人们也是走希望和平和民主建国的道路,和平民主是人们的共同呼声,A项正确;此时抗战已经结束,是国共两党关于建国的重庆谈判,与赞颂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意义无关,排除B项;材料宣传的是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
为和平建国所做的努力,而非宣传国民党积极主动传递和平,排除C项;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与中共会在谈判中主动让步没有必然的联系,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9.自1965年以来,西藏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
制定了290多部地方性法规,通过了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对于多项全国性法律制定了适合西藏特点的实施办法,西藏自治区在执行全国性法定假日的基础上,还将“藏历新年”“雪顿节”等西藏传统节日列入法定节假日。这()A.显示了
我国从国情出发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表明西藏实现和平解放有利于促进西藏的发展C.说明西藏自治区人大享有最高政治权力D.反映了西藏保留传统节日促进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是1965年的中国西藏
自治区。题干描述了西藏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以及对全国性法律制定适合西藏特点的实施办法,还将西藏传统节日列入法定节假日等内容。根据所学知识,1965年9月,西藏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拉萨开幕,西藏自治区及其人民政府宣告成立,西藏开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通过
社会主义改造,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西藏自治区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利,包括立法权、对国家有关法律的变通执行权、使用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人事管理权、财政管理权和自主发展文化教育权等,说明我国从国情出发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尊重和保障西藏地区的自治权利,A项正确;题干重点强调的
是西藏自治区成立后的自治情况,而非西藏和平解放的作用,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享有最高政治权力,西藏自治区人大不享有最高政治权力,表述错误,排除C项;题干主要体现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西藏的自治权利,而非西藏保留传统节日促进经济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10.研究
表明,两河流域的古苏美尔文明、亚述文明、赫梯文明,以及后起之秀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波斯文明等的农业、文字、金属冶炼、马和战车、复合弓、造船、木材等对古埃及文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古代埃及的宗教思想又对古希腊的哲学思想体系产生发挥了重要作
用。事实上,古埃及文明与古苏美尔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等共同建构了一个环地中海文明圈。这反映了文明的发展()A.在交流中互鉴B.必定丧失独立之路C.屈从武力征服D.只呈现多元性特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据
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对古埃及文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古代埃及的宗教思想又对古希腊的哲学思想体系产生发挥了重要作用。事实上,古埃及文明与古苏美尔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等共同建构了一个环地中海文明圈”可知,古埃及文明与周边古文明有着复杂的
互动,A项正确;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必定丧失独立之路”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军事武力征服,排除C项;人类的文明既有统一性,也有多样性,材料生动展现了其两性的结合,而不只是表现为多元发展的特征,
排除D项。故选A项。11.至少从790年起,加洛林王朝发动战争分两个步骤。第一步,国王(或皇帝)的特使把战争令传达到地方公爵、伯爵、主教、修道院长、直属王室的重要附庸处。这些人要立即列出自己的附庸和所辖地区参战者、给养者的名单,并筹备所需物资,清
查武器装备等。第二步,国王向附庸下达作战令,接到命令后,所有人应立刻准备出发,从收到作战令到出发不得超过12个小时。847年,罗退尔、路易和查理颁布法令规定,所有身份自由者都必须依附于一位领主。这表明()A.西欧封建主之间普遍结成封君封臣关系B.西欧封建社
会的形成了层层的隶属关系C.国王和封臣都是封建政权的最高统治者D.封君封臣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对外侵略扩张【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在中世纪,国王既是西欧封建
政权的最高统治者,也是骑士群体的最高首领,国王的骑士身份对国家军事和战争有着重要作用,材料显示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层层隶属关系编织了发动战争的组织网络和命令执行系统,B项正确;西欧的封君封臣关系是在11世纪时形成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封臣必须效忠封君,而且中世
纪欧洲最大封建统治者是教会,排除C项;材料主要表明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不能体现主要目的是对外侵略扩张,而且封君封臣制度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主要目的是协调和维护封建主内部的利益,更有效地
统治下层人民,由于土地层层分封,权力分散,容易导致地方割据和战争,排除D项。故选B项。12.1866年普奥战争后,以普鲁士为主导的北德意志联邦成立,谋求德国的完全统一。与此同时,法兰西第二帝国在现代化改革下重新恢复实
力,皇帝拿破仑三世跃跃欲试,想要再创19世纪初拿破仑一世的辉煌统治。对此,下图中英国的漫画则显示出“睁一只眼睡觉”,对普法双方的“狗咬狗”保持关注。由此可知()A.希望重新恢复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均势格局B.实行严格的中立政策以维护资本主义的发展C.两国局势走向和结果最终达
到了英国人预期D.拿破仑战争后维持欧洲的和平是普遍的追求【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的的欧洲。根据材料概括可知:在德法的可
能冲突中,英国人深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道理,故而从战争一开始就严守中立,希望普法双方两败俱伤,重新恢复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均势格局。这就是漫画表达的主要内容,A项正确;推行中立政策的目的是维护自身利益,而非维护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B项;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普法战争的最后结果是德国取得了胜利,打破了欧洲的均势格局,没有达到英国人的预期,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各国从各自利益出发追求欧洲均势,而非追求欧洲的和平,排除D项。故选A项。13.下表为1840—1916年世界各国铁路建设情况。下面解释合
理的是()国家1840年铁路/km各时期铁路建设里程/万千米1840—18501850—18601860—18701870—18801880—18901890—19001900—19101910—1916美国45341.03.483.586.5611.774.277.713.06德
国5490.550.560.81.420.910.850.980.38法国4970.260.640.840.831.070.590.660.204奥匈1440.150.290.510.890860.980.750.18英国13
480.940.610.820.390.340.290.240.107俄国260.050.110.951.230.872.36141.57西班牙0.0030.190.360.20.240.350.160.04瑞典0.050.120.420.210.330
.270.1比利时3360.050.090.130.110.110.110.220.03荷兰0.010.030.070.050.050.10.02A.俄国近代铁路建设发展相较于欧洲其他国家一直表现迅猛B.1850—1870年俄国铁路增长主要受克里米亚战争失败的刺激C.1860—1870
年美国铁路建设增长都要得益于南北战争结束D.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欧洲的铁路建设都比前时期显著持续增长【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40—1916年世界。结合所学可知,1853—1856年,疯狂扩
张的沙皇尼古拉一世发动了对土耳其的克里米亚战争。俄国黑海舰队在战争初期全歼土耳其海军,这引起先期崛起的英法等国严重不安。为维护自己在巴尔干和黑海地区的殖民利益,保护通向中亚和印度的贸易通道,英法两国与土耳其结成同盟并对俄宣战。俄国当时的盟国奥地利、西班牙和瑞典出于各自考虑也转向英法一边,向俄国
施加压力。当时,俄国在军事工业方面远远落后于英法。特别是交通运输,仅有三条铁路,都不通黑海沿岸,士兵要从彼得堡步行2700km才能到达战争前线,军事物资运输则只能靠征调农民的马车。从位于克里米亚半岛北端的彼列科普运送粮食、
缁重和弹药到前线塞瓦斯托波尔需要几个月时间。与此同时,英法两国却从克里米亚半岛的巴拉克拉瓦到塞瓦斯托波尔修建了一条铁路,用火车提供后勤保障,从而保证了联军最后攻占塞瓦斯托波尔并取得战争胜利。1855年2月,沙皇尼古拉一世在战败后的混乱中服毒自尽,其子亚
历山大二世即位。随即,俄国开始了较大规模的铁路建设,因此,B项正确;材料显示的是1840—1916年世界各国铁路建设情况。根据材料,俄国的铁路建设是相对落后的,排除A项;1861—1865是美国南北战争的
时间,时间不符。排除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870年陆续开始的,结合表格可知并不是所有国家在此后都持续、显著增长。排除D项。故选B项。14.从1885年国大党成立直到20世纪20年代的时间里,国大党的活动主要局限于争取更多参政议政的权利。如要求增加各级立法会议印度成员名额并扩大立法会议权限;
放宽文官考试年龄限制等。1906年印度国大党在年会上首次通过了要求印度自治的决议。1935年,国大党左翼人士正式成立了印度国民大会社会党,争取独立和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下列历史事件不是其变化原因的是()A
.俄国十月革命B.第一次世界大战C.美苏争霸D.印度民族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反向和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85-1935年(印度)。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对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赫鲁晓夫上台以后,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随着苏联经济、军事实力进一步增强,从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C项符合题意;俄国十月革命对印度民族运动产生了多个方面的影响,如向印度民族主义者提供
了新发展道路的选择,使印度民族运动更加丰富多彩,更富活力,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给印度的民族独立斗争注入了新的动力,主要来自农村的印度籍战士目睹了欧洲工人和农民的优越生活,面对自己悲
惨的生活状态,他们萌发了新的政治意识,推动了人们追求自治,这使得1906年以来的自治追求成为主要奋斗目标,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印度民族经济的发展是这一切的经济基础,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15.
非裔美国作家理查德·赖特(RichardWright)以观察员的身份参加了会议,借用他形象的说法,这次会议是“遭鄙视的、受侮辱的、受伤害的、一无所有的——简而言之,受压迫的——人种聚集到了一起”。萨米尔·阿明将万隆会议称为“南方的第一次觉醒”。亚非万隆会议旨在()A.结
盟反对西方国家B.团结合作以维护世界和平C.结束越南战争的破坏D.为了实现中国的战略利益【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范围是亚非万隆会议时期。亚非万隆会议旨在团结合作以维护世界和平。会议强调了亚非国家要摆脱殖民统治,实现独立自主,通过团
结合作来促进和平与发展,这一选项符合万隆会议的精神和宗旨,B项正确;亚非万隆会议倡导的是亚非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友好合作,而非针对西方国家进行结盟对抗,亚非第三世界国家多数并不赞成结盟,后来发展为不结盟运动,排除A项;亚非万隆会议召开
时越南战争尚未爆发,所以万隆会议与结束越南战争的破坏无关,排除C项;亚非万隆会议不是为了实现中国的战略利益,万隆会议是众多亚非国家共同参与的会议,旨在促进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维护亚非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是亚非国家共同的诉求,而非为了某个国家的战略利益,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江南地区因为地广人稀,土地垦殖常常采用火耕水耨的办法。西晋末年以来,长江流域遭受的破坏较小。宋文帝的功臣到彦之“初以担粪自足”。江南水乡在前代水利建设的基础上,水利灌溉事业有了更广泛的整理和推广。沈约在《宋书
·孔季恭传》就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丹阳、会稽……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魏晋开始,金属货币在北方几乎绝迹,谷帛代替了钱币。但在南方,金属货币的使用却是不断扩大。南朝时,建康成为政
治经济中心,建康秦淮河北有大市百余所,备置官司,税敛很重。——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第5卷材料二隋唐两代幅员广大,东南临海,海岸亦相当邈长。可是到了唐代后期,扬州城下的海舶却逐渐在减少,这不是长江口外海岸有了新的变化,而是扬州和润州(治所在今江苏镇江)之间长江水道有了变化。原来海潮可以直通扬州
郭内,可是到唐代宗大历年间,潮汛就已不通。海潮既已不再通到扬州郭内,海舶也就不易再到扬州城下。——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第6卷材料三在12、13世纪,法国王室一直汲汲于追求地中海的出海口。到15世纪末,法国通过兼并普罗旺斯和马赛获得地中海出海口,推动里昂成为全国性的市场
中心。法王路易十一推行破坏里昂的竞争对手日内瓦的交易会的政策,使这里成为法国的经济中心和金融重镇。以里昂为中心的全国市场的形成,成为法国国家政治和文化构建的重要物质基础,甚至在经济层面也形成了一定的国家和民族意识。——摘编自朱明《中世纪晚期法国国家构建中的城市》材料四新
中国成立初期的1952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生产总值仅分别为257亿元、146亿元、127亿元和84亿元。改革开放后,区域经济迅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迈上新台阶。1991年,东部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2005年首次突破10万亿元。中部和西部地区均在1995年首
次突破1万亿元,并同时于2011年首次突破10万亿元。东北地区省份较少,2001年首次突破1万亿元。1952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最高的东北和最低的西部相对差值为2.6倍,到1990年下降至1.9倍。2003年后,人均最高的东部和
最低的西部之间相对差值逐渐缩小到2018年的1.8倍。——摘编自国家统计局《重大战略扎实推进区域发展成效显著》(1)根据材料一、归纳南方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并分析其发展结果。(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扬州城市繁荣的主要原因。(3)根据材料三概括
法国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并形成统一大市场的主要经验。(4)根据材料四、概括我国在区域经济发展上的显著特点并简述其重要作用。【答案】(1)原因:北方不断南移的大量人口;南方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水利工程的修建;南方土地的垦殖;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农业发展。(重点是人口、技术等)结果:促进了商业和
城市的发展;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政府征收的赋税沉重);总体上促进了南方区域经济的发展。(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可酌情给分)(2)扬州由于距海不远,成为当时的和海外交通贸易的基地;扬州又有大运河可北通长安,南通杭州。(3)政治上,法国王权加强,王室采取兼并等多种手段促成统一大市场;经济上,
发挥出海口带动经济发展的优势,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市场。(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可酌情给分)(4)显著特点:我国各区域经济总量不断攀升,区域发展差距总体呈缩小态势,区域发展取得辉煌成就。重要作用:保持经济整体持续稳定增长、提高国际竞
争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可从经济和政治的角度来概述,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可酌情给分)【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原因题,特点题。时空是西晋到宋时期。原因:根据材料“江南地区因为地广人稀,土地垦殖常常采用火耕水耨的办法。西晋末年以
来,长江流域遭受的破坏较小”,可归纳为北方不断南移的大量人口;南方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根据材料“江南水乡在前代水利建设的基础上,水利灌溉事业有了更广泛的整理和推广。”,可归纳为水利工程的修建;根据材料“地广野丰,民勤本业,”,可归纳为南方
土地的垦殖;还可有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农业发展。结果:根据材料“但在南方,金属货币的使用却是不断扩大”,可归纳为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发展;根据材料“备置官司,税敛很重。”,可归纳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政府征收的赋税沉重);根据材料“南朝时,建康成为政治经济中心”,可归纳为总体上促进了南方
区域经济的发展。【小问2详解】本题是原因题。时空是隋唐时期。原因:根据材料“扬州和润州(治所在今江苏镇江)之间长江水道有了变化。扬州城下的海舶却逐渐在减少,这不是长江口外海岸有了新的变化”,可归纳为扬州由于距
海不远,成为当时的和海外交通贸易的基地;根据材料“而是扬州和润州(治所在今江苏镇江)之间长江水道有了变化。”,可归纳为扬州又有大运河可北通长安,南通杭州。【小问3详解】本题是特点题。时空是12-15世纪的法国。主要经验:根据材料“以里昂为中心的全国市场的形成,成为法国国家政治和文化构建
的重要物质基础,甚至在经济层面也形成了一定的国家和民族意识。”,可归纳为政治上,法国王权加强,王室采取兼并等多种手段促成统一大市场;根据材料“到15世纪末,法国通过兼并普罗旺斯和马赛获得地中海出海口,推动里昂成为全国性的市场中心。”,可归纳为经济上,
发挥出海口带动经济发展的优势,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市场。【小问4详解】本题是特点题、影响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到2018年。显著特点: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52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生产总值仅分别为257亿元、146亿元、127亿元和84亿元。改革开放后,区域经济迅速发展,经济总量不
断迈上新台阶。”,可归纳为我国各区域经济总量不断攀升,根据材料“1952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最高的东北和最低的西部相对差值为2.6倍,到1990年下降至1.9倍。2003年后,人均最高的东部和最低的西部之间相对差值逐渐缩小到2018年的1.8倍。”,可归纳为区域发展差距总体呈缩
小态势,区域发展取得辉煌成就。重要作用:可从经济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等角度分析,如,保持经济整体持续稳定增长、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莎士比亚是欧洲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的代表人
物之一。下图为莎士比亚《暴风雨》剧本角色介绍的节选,其中,众精灵扮演的“AIIEL”“IRIS”“JUNO”“NYMPHS”等古希腊特色人物词汇翻译难度较大。翻译家方平把“IRIS”“CERES”“J
UNO”分别译为“彩虹女神”“五谷女神”和“仙后”见如图,最大程度降低读者对古希腊文化与文艺复兴时期英语文本的阅读陌生度。值得注意的是,“五谷”是中国农耕文明特有的文化负载词,与原文中“CERES”所象征的古希腊农神意象的内涵不完全对应。可见,方平试图置换掉古
希腊文本承载的西方文化底蕴,将二人婚礼置放在“中国式情景”中,传达的是传统中国文化内涵与价值观。一方面,读者可产生更深层的本土文化共鸣,阅读体验感增强;另一方面,也是方平在解放后复兴中国语言文化实践的具体体现。——摘编自葛颂、马滢《
多元系统视角下〈暴风雨〉汉译模式的对比研究》材料二作为思想启蒙的新文化运动,她唤醒了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使他们感觉到了共和民主国家主人的责任和权利,从而起来反抗军阀政府,反抗外来压迫,“如果没有思想启蒙的新文化运动,就不可能兴起国民运
动”。五四后,孙中山的思想发生重要变化,他认为:吾党欲收革命之成功,必有赖于思想之变化,兵法“攻心”。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发现,思想观念可以转变为武器,学生群众可以形成一种政治力量。这促使他们将目光
转向群众,更加重视群众工作。——张宪文等《中华民国史》第Ⅰ卷材料三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一九九二年一月十八日至二月二十一日)(六)……(编者:针对20世纪80年代末的国际风云变幻,邓小平认为)“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
败了。哪有这回事!”——《邓小平文选》第3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莎士比亚撰写戏剧《暴风雨》的历史背景,概括中国现代翻译家方平翻译方式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
国民党人的影响。(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你对材料三中邓小平论断的理解。【答案】(1)历史背景:文艺复兴运动兴起;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活动和英国的海外扩张;特点:结合本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突出文化的本土适应性;突出和中国学者的文化共鸣。(如果从总体上回答在全
球化背景下凸显对本土文化的坚守等也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可酌情给分)(2)新文化运动为国民党的发展准备了一定的群众基础;对国民党人的思想方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答到想观念可以转变为武器,学生群众可以形成一种政治力量
。这促使他们将目光转向群众,更加重视群众工作,一。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可酌情给分)(3)邓小平的论断是在苏东剧变的国际大变动下提出来的,是南方讲话的重要内容;邓小平坚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打不倒的。他认为,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
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邓小平的讲话有是解放思想的宣言书,有利于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题、特点题,时空是14-16世纪的世界。历史背
景:根据材料“莎士比亚是欧洲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之一。”,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结合所学可知,这时的世界又发生了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活动和英国的海外扩张等事件;特点:根据材料“值得注意的是,“五谷”是中国农耕文明特有的文化负载词,与原
文中“CERES”所象征的古希腊农神意象的内涵不完全对应。可见,方平试图置换掉古希腊文本承载的西方文化底蕴”,可归纳为结合本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突出文化的本土适应性;根据材料“一方面,读者可产生更深层的本土文化共鸣,阅读体验感增强”,可归纳为突出和中国学者的文化共鸣
。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题,时空是近代中国。影响:根据材料“作为思想启蒙的新文化运动,她唤醒了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可归纳为新文化运动为国民党的发展准备了一定的群众基础;根据材料“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发现,思想观念可
以转变为武器,”,可归纳为对国民党人的思想方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小问3详解】本题是评论解说题,时空是现代中国。理解:可从当时的国际背景、国内背景等角度分析,如,邓小平的论断是在苏东剧变的国际大变动下提出来的,是南方讲话
的重要内容;邓小平坚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打不倒的。他认为,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邓小平的讲话有是解放思想的宣言书,有利于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建立前,近代历史已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有的学者认为:“近百年的中华民族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
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能富强,不能者必遭致惨败,毫无例外。”他还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根源是我们未达到近代文明的水准”。但是,近代也开始出现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新气象。1947年,范文澜撰写的《中国近代史》出版。他认为突出近代中
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主线是十分明显的,并以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第Ⅱ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并评析近代学者们对中国近代史的学术建构。(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答
案】示例:材料中有的学者将中国近代化历史的发展单一归结于近代化问题,还错误地将不平等条约归结于我国近代化水平低,忽视了近代西方国家对华的殖民侵略的历史事实,是在为帝国主义侵华政策作辩护。该学者的观点并未能给中国近代历
史以科学的说明,未指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真正构成近代史新学科的滥觞的,是其时马克思主义者筚路蓝缕的开创性研究。其中,范文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研究中国近代史,对近代中国社会的主线、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等重大问题作
了马克思主义的精辟论述,这些论述后来成为新中国的学者们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理论依据,有利于认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规律。范文澜的著作开一代新风,对其后新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和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解析】【详解】本题是评
论解说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归纳并评析近代学者们对中国近代史的学术建构的题意,首先要归纳提取出材料中的对中国近代史的学术建构的主张,然后运用唯物史观进行分析评价。根据材料“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能富强,不能者必遭致惨
败,毫无例外”、“不平等条约的根源是我们未达到近代文明的水准”和所学可得出,材料中有的学者将中国近代化历史的发展单一归结于近代化问题,还错误地将不平等条约归结于我国近代化水平低,忽视了近代西方国家对华的殖民侵略的历史事实,是在为帝国主义侵华政
策作辩护。该学者的观点并未能给中国近代历史以科学的说明,未指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根据材料“近代也开始出现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新气象。1947年,范文澜撰写的《中国近代史》出版。他认为突出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主
线是十分明显的,并以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和所学可得出,真正构成近代史新学科的滥觞的,是其时马克思主义者筚路蓝缕的开创性研究。其中,范文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研究中国近代史,对近代中国社会的主线、中
国近代史的开端等重大问题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精辟论述,这些论述后来成为新中国的学者们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理论依据,有利于认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规律。范文澜的著作开一代新风,对其后新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和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