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重庆市八中2023-2024学年高三9月月考(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语文试题 .docx,共(11)页,48.29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e99d66c58ca47fb1c2d24f95517f42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重庆市八中2023-2024学年高三9月月考(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
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王静安(王国维)的
“境界”说重视感受作用在作品中具体之呈现,严沧浪(严羽)的“兴趣”说重视感发作用本身之活动,王阮亭的“神韵”说重视由感发所引起的言外之情趣,其重点虽各有不同,然而如果就这三种诗说产生之时代背景而言,则他们却都是因为有见于
当时诗歌中属于兴发感动的这一种质素之逐渐消亡,因此才倡为种种诗说的。沧浪之兴趣说,乃是针对当时盛行的江西诗派之“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的补偏救弊之言。阮亭之“神韵”说,则是针对当时格调派的模拟因袭之风气的一种补偏救弊之说。至于静安先生的境界
说,则是针对清代词坛之宗法南宋,重视工巧堆垛之风气的一种补偏救弊之说。从以上的论析来看,中国历代诗论虽有各种不同的流派和主张,然而其兴衰更替的变化,却隐然是有着一线脉络可寻的。其实在中国诗论中,除了重视声律格调用字用典等偏重形式之艺术美一
派的各家主张外,其他凡是从内容本质着眼的,盖无不曾对此种兴发感动之力量,有所体会和重视,只是因为不同之时代,各有不同之思想背景,因此各家诗论,当然也就不免各有其偏重之点。周秦两汉之际,在儒家思想笼罩之下,于是遂有“比兴”“言志”之静论,
虽然也曾注意及“心”与“物”之感发的作用,然而其重点却全以政教感化之实用的价值为主。如孔子论诗之从“可以兴,可以观”,到“可以群”“可以怨”以及“事父”“事君”之说,和《毛诗·大序》之从“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到“美教化,移风俗”,这种种说法都可
以做为此一派诗论之代表;至于魏晋以来,则儒学既已逐渐式微,于是一般文士遂对于文学之独立性有了普遍的觉悟,于是当日之诗论,遂亦对“心”与“物”之感发作用,有了纯艺术性的体认,如陆机《文赋》所提出的“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及钟嵘《诗品》所提出的“气之动物,物之感人”等种种
说法,便都可以做为此一派诗论之代表;及至佛学盛行之后,其禅宗一派渐与中国固有之道家思想相融汇,因此对于“心”与“物’之感发的作用,遂又有了另一番新的体认,因此对诗之品评,乃又形成了一种玄妙的喻说之方式。严羽之以禅悟喻诗,
自然便是此一派诗论的最好代表。而后此之诗论,遂多不免有严氏之影响,王阮亭的神韵说,当然便是其中最好的一个例证。至于静安先生之境界说的出现,则当是自晚清之世,西学渐入之后,对于中国传统所重视的这一种诗歌中之感发作用的又一种新的体认。故其所标举之“境界”一词,虽然仍沿用佛家之语,然而其立论却已经
改变了禅宗妙悟之玄虚的喻说,而对于诗歌中由“心”与“物”经感受作用所体现的意境及其表现之效果,都有了更为切实深入的体认,且能用“主观”“客观”“有我”“无我”及“理想”“写实”等西方之理论概念作为析说之凭借,这自然是中国诗论的又一次重要的演进。(摘编自叶嘉莹《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材料二:
《人间词话》的理论核心是“境界”说,王国维所标举的“境界”自有其特殊含义。《人间词话》第6、7两则作了如下说明: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
界全出矣。王国维在他的《文学小言》中说:“文学中有二原质焉:曰景,曰情。前者以描写自然及人生之事实为主,后者则吾人对此种事实之精神的态度也。故前者客观的也,后者主观的也。前者知识的也,后者感情的也。……要之,文学者不外知识与感情交代之结果而已。苟无锐
敏之知识与深邃之感情者,不足与文学之事。”第二年,署名“樊志厚①”的《人间词乙稿序》亦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王国维认为“真文学”当不受功利
的干预。屈原、陶潜、杜甫、苏轼之所以伟大,就在于能“感自己之感,言自己之言”(《文学小言》)。总之,作品的“原质”不但有“情”有“景”,而且必须有“真景物、真感情”,这才可谓有“境界”。联系王国维词作来看,他所说的“真”不仅仅是真切的一己之情,而且是诗人对宇宙实底、人生本质、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和体悟。《观堂外集·苕华词又序》中王国维说,真正的大诗人,“又以人类感情为其一己之感情”。这种感情出自诗人“自己之感”,又和人类的基本普遍感情相通,是诗人“不失其赤子之心”“以血书者”之感情。这才是王国维向往的最高的“真”。只有具备这种“真”的艺术境
界,文学才能“与哲学有同一性质,其所欲解者皆宇宙人生根本之问题”。陆机《文赋》所说:“恒患意不称物,文不达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而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生动地渲染了杏花怒放、大好春光的景象、传递了人们踏春的无限兴致;张先《天仙
子》“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也写活了明月泻辉、花影摇曳的幽境和作者疏散闲适的情趣,都能把“真景物、真感情”表达得极真极活,故曰著此两字,“境界全出矣”。(摘编自黄霖、周兴陆《王国维〈人间词话〉
导读》)【注】①樊志厚:一说是王国维自己的托名,一说是与王国维“同学相交垂三十年”的樊少泉。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王国维的“境界”说、但材料一侧重于“境界”说的
产生与时代的关系、材料二侧重于对“境界”的理解。B.材料一认为“兴趣”说、“神韵”说、“境界”说都重视感受、感发,且三者产生原因都和这一质素在其所在时代逐渐消亡有关。C.严羽以禅悟喻诗、喻说玄妙,此后诗论多受其影响,王阮亭神
韵说便是一例,但王国维境界说切实深入、中西融合,不在此内。D.王国维崇尚文学之“真”,认为“真文学”才能造就伟大的诗人,还认为“真”有不同的层次,最高层次的“真”是与哲学相通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材料一论述时多次用到举例论证,材料二主要的论证方法是引用论证,两者都使文章更具可信度和说服力。B.国诗论流派,有着眼于内容本质的,有偏重于声律典故的,未必有高下之分,但前者代代相承,隐有脉络。C.孔子“兴观群怨”说,是用诗对人们进行政教感化,在这一时期人们的意识中,文学还未具有独立的地位。
D.以议论为诗、诗歌中缺少鲜明的形象和真切的情感,依王国维的观点,这种诗歌必属无“境界”之诗。3.下列选项,不属于“兴趣”说、“神韵”说、“境界”说补偏救弊原因的是()A.大历以前分明别是一副语言,晚唐分明别是一副语言,本朝诸公分明别是一副语言。——严羽《沧浪诗话》B.江西诗有其流弊,
永嘉四灵欲转移江西诗风而无其才力……——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C.有明一代,徒以貌袭格调为事,无一人具真才实学以副之者。——翁方纲《神韵论》D.有清一代词风,盖为南宋所笼罩,……装点字面,几于铜墙铁壁,密
不通风。——王镇坤《评〈人间词话〉》4.根据材料二,你认为什么样的古典诗歌才称得上有“境界”?5.请根据材料一中作者对中国诗论发展的介绍,谈一谈应如何评论古典诗歌。(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的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文本一:铸剑(节选)鲁迅当眉间尺肿着眼眶,头也不回地
跨出门外,穿着青衣,背着青剑,迈开大步,径奔城中的时候,东方还没有露出阳光。杉树林的每一片叶尖,都挂着露珠,其中隐藏着夜气。但是,待到走到树林的那一头,露珠里却闪出各样的光辉,渐渐幻成晓色了。他和挑葱卖菜的一同混入城里,街市上已经很热闹。男人们一排一排的呆站着;女人们也时时从
门里探出头来。她们大半也肿着眼眶;蓬着头;黄黄的脸,连脂粉也不及涂抹。眉间尺预觉到将有巨变降临,他们便都是焦躁而忍耐地等候着这巨变的。忽然,前面的人们都陆续跪倒了;远远地有两匹马并着跑过来。此后是拿着木棍、戈、刀、弓弩、旌旗的武人,走得满路黄尘滚滚。又来了一辆四匹马拉的大
车,上面坐着一队人,有的打钟击鼓,有的嘴上吹着不知道叫什么名目的劳什子。此后又是车,里面的人都穿画衣,不是老头子,便是矮胖子,个个满脸油汗。接着又是一队拿刀枪剑戟的骑士。这时眉间尺正看见一辆黄盖的大车驰来,正中坐着一个画衣的胖子,花白胡子,小脑袋;腰间还依稀看见佩着和他背上一样的青剑。他不觉全身一
冷,但立刻又灼热起来,像是猛火焚烧着。他一面伸手向肩头捏住剑柄,一面提起脚,便从伏着的人们的脖子的空处跨出去。但他只走得五六步,就跌了一个倒栽葱,因为有人突然捏住了他的一只脚。这一跌又正压在一个干瘪脸的少年身上;他正怕剑尖伤了他,吃惊地起来看的时候,
肋下就挨了很重的两拳。他也不暇计较,再望路上,不但黄盖车已经走过,连拥护的骑士也过去了一大阵了。路旁的一切人们也都爬起来。干瘪脸的少年却还扭住了眉间尺的衣领,不肯放手,说被他压坏了贵重的丹田,必须保险,倘若不到八十岁便死掉了,就得抵命。闲人们又即刻围上来,呆看着,但谁
也不开口;后来有人从旁笑骂了几句,却全是附和干瘪脸少年的。经过了煮熟一锅小米的时光,眉间尺早已焦躁得浑身发火,看的人却仍不见减,还是津津有味似的。前面的人圈子动摇了,挤进一个黑色的人来,黑须黑眼睛、瘦得如铁。他并不言语,只向眉间尺冷冷地一笑,一面举手轻轻地一拨干瘪脸少
年的下巴,并且看定了他的脸。那少年也向他看了一会,不觉慢慢地松了手,溜走了;那人也就溜走了;看的人们也都无聊地走散。他走出城外,坐在一株大桑树下,取出两个馒头来充了饥;吃着的时候忽然记起母亲来,不觉眼鼻一酸,然而此
后倒也没有什么。人迹绝了许久之后,忽然从城里闪出那一个黑色的人来。“走罢,眉间尺!国王在捉你了!”他说,声音好像鸱枭。眉间尺浑身一颤,中了魔似的,立即跟着他走;后来是飞奔。他站定了喘息许多时,才明白已经到了杉树林边。后面远处有银
白的条纹,是月亮已从那边出现;前面却仅有两点磷火一般的那黑色人的眼光。“你怎么认识我?……”他极其惶骇地问。“哈哈!我一向认识你。”那人的声音说。“我知道你背着雄剑,要给你的父亲报仇,我也知道你报不成。岂但报不成;今天已经有人告密,你的仇人早从东门还宫,下令捕拿你了。”眉间尺不觉伤
心起来。“唉唉,母亲的叹息是无怪的。”他低声说。“但她只知道一半。她不知道我要给你报仇。”“你么?你肯给我报仇么,义士?”“阿,你不要用这称呼来冤枉我。”“那么,你同情于我们孤儿寡妇?……”“唉,孩子,你再不要提这些受了污辱的名称。”
他严冷地说,“仗义,同情,那些东西,先前曾经干净过,现在却都成了放鬼债的资本①。我的心里全没有你所谓的那些。我只不过要给你报仇!”“好。但你怎么给我报仇呢?”“只要你给我两件东西。”两粒磷火下的声音说,“那两件么?你听着:一是你的剑,二
是你的头!”眉间尺虽然觉得奇怪,有些狐疑,却并不吃惊。他一时开不得口。“你不要疑心我将骗取你的性命和宝贝。”暗中的声音又严冷地说,“这事全由你。你信我,我便去;你不信,我便住。”“但你为什么给我去报仇的呢?你认识我的父亲么?”“我一向认识你的父亲,也如一向认识你一样。但我
要报仇,却并不为此。聪明的孩子,告诉你罢。你还不知道么,我怎么地善于报仇,你的就是我的;他也就是我。我的魂灵上是有这么多的,人我所加的伤,我已经憎恶了我自己!”暗中的声音刚刚停止,眉间尺便举手向肩头抽取青色的剑,顺手从后项窝向前一削,头颅坠在地面的青苔上,一面将剑交给
黑色人。“呵呵!”他一手接剑,一手捏着头发,提起眉间尺的头来,对着那热的死掉的嘴唇,接吻两次,并且冷冷地尖利地笑。笑声即刻散布在杉树林中,深处随着有一群磷火似的眼光闪动,倏忽临近,听到咻咻的饿狼的喘息。最先头的一匹大狼向黑
色人扑过来。他用肯剑一挥,狼头便坠在地面的青苔上。别的狼们站定了,耸着肩,伸出舌头,咻咻地喘着,放着绿的眼光看他扬长地走。一九二六年十月作文本二: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言欲报仇。王即购之千金。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客有逢者,谓:“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曰:“吾干
将、莫邪子也,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客曰:“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儿曰:“幸甚!”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客曰:“不负子也。”于是尸乃仆。(《搜神记》节选)【注】①旧社会有一种“精神的资本家”,他们擅长用“同情”一类美好言词作为“放债”的“资本”,以求人们去报答
他。(鲁迅《新时代的放债法》)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匹马”“武人”“一队人”“骑士”“黄盖的大车”等语句,写出了国王出行重礼制,讲排场,极尽奢华的生活状态。B.文章善用描写,如“肿着眼眶;蓬着头”突出了看客们的疲顿,“挤进一个黑色的人来,黑
须黑眼睛”则写出了黑色人的冷酷。C.眉间尺不仅杀王失败,还被“干瘪脸”纠缠,表现了他涉世不深、经验不足、本事有限的弱点,为下文的“自刎”张本。D.黑色人“对着那热的死掉的嘴唇,接吻两次”,看似荒诞离奇,实则含蓄深邃,两次“接吻”,既
有痛悼,也有尊敬。7.关于文中眉间尺“自刎”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黑色人复仇不是为了“义士”的称号去可怜孤儿寡母,也非出于泛泛的同情心。B.眉间尺对黑色人的复仇方式预估不足,虽有“狐疑”,但又觉得仍在情理之中。C.“我已经
憎恶了我自己”,表明黑色人也借为眉间尺报仇来完成对自己的疗救。D.“屠狼”是“刺王”前的一次彩排,这一情节极具象征意义,使故事更有张力。8.请简要阐释文中画线语句的含意。9.谈及《铸剑》的创作,鲁迅先生在《致徐懋庸》中说道:“《铸剑》……我只是给铺排,没有
改动的。”请参照文本二,谈谈作者是如何铺排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唐长庆中,白居易为刺
史。方是时,湖溉田千余顷。及钱氏有国,置撩湖兵士千人,日夜开浚。自国初以来,稍废不治,水涸草生,渐成葑田。熙宁中,臣通判本州,则湖之葑合,盖十二三耳。至今才十六七年之间,遂堙塞其半。父老皆言十年以来水浅葑合如云翳空倏忽便满,更二十年,无西湖矣。使杭州而无西湖,如人
去其眉目,岂复为人乎?……臣以侍从,出膺宠寄,岂得苟安岁月,不任其责。辄已差官打量..湖上葑田,计二十五万余丈,度用夫二十余万工。近者伏蒙皇帝陛下、太皇太后陛下以本路.饥馑,特宽转运司上供额斛五十余万石,出粜常平米亦数十万石,约敕诸
路,不取五谷力胜税钱,东南之民,所活不可胜计。今又特赐本路度牒①三百,而杭独得百道。臣谨以圣意增价召入中,米减价出卖以济饥民,而增减耗折之余,尚得钱米约共一万余贯石。臣辄以此钱米募民开湖,度可得十万工。自今月二十八日兴工。(节选自苏轼《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材料二: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
。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漕河..失利,取给江潮,舟行市中,潮又多淤,三年一淘,为民大患,六
井亦几于废。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畜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吴人种菱,春辄芟除,不遣.寸草。且募人种菱湖中,葑不复生。收其利以备修湖。取救荒余钱万缗、粮万石,及请
得百僧度牒以募役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注】①度牒:度牒是朝廷颁发给僧尼的身份凭证。在宋朝,度牒因为发行价格较高,可作为官府筹措资金的手段。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
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父老皆A言十年B以来C水浅D葑合E如云翳F空G倏忽H便满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打量,文中指观看、观察,与《红楼梦》“(王熙凤)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林黛玉)”中的“打量”意
思相同。B.路,文中指行政区划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烽火扬州路”中的“路”意思相同。C.漕河,指政府用以运输粮食等物资河流。据材料可知,漕河一般靠沿线的河湖补给水源,兼有灌溉民田的功能。D.遣
,文中指放过,可结合语境意译为遗留,与《桃花源记》中“太守即遣人随其往”的“遣”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的A.苏轼认为,西湖是杭州极其重要的景观,不可以废弃;再加上自己深受皇帝信任,应当负起职责,所以决意修整西湖。B.面临饥荒,皇帝和太
皇太后宽减受灾地区上供粮米份额,出卖常平仓米,免收五谷力胜税并赐给度牒,赈济了东南大量灾民。C.在宋朝,西湖因为疏于治理,渐渐长满葑草。苏轼了解到当地人种菱会每年芟除杂草,便招募人在湖中种菱,以解葑草之患。D.苏轼通过收取杭州百姓种菱之利,挪用救荒钱粮和向朝廷申请颁发度牒的方法,多方筹措资金,最终
完成了整治西湖的工程。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通判本州,则湖之葑合,盖十二三耳。(2)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14.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湖在历史上经历了哪几次开发利用?(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离亭燕张昪一带①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注】①一带:指金陵(今南京)一带地区。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描绘
金陵雨后景致,天光映衬水色,蓼草掩映人家,秋色明净而爽洁。B.下阕由乘船所见生发内心之感,“客帆”与“茅舍”呼应,足见词人旨趣。C.词人写景绘图先总后分、远近结合、由物及人,画面层次分明,疏淡有致。D.“尽入渔樵闲话”与杨慎“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所传达的情感相似。16.晚清词人陈廷焯评此词“起笔句句匀贴,结句精湛”。请结合原词具体分析结尾两句“精湛”在何处?(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两句是对秦国强取豪夺、挥金如土的行为发出质问。(2)优秀的诗词描写山水状貌之美往往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王安石的《桂枝的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江水清澈、山峰林立的优美画面。(3)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诗酒不分家,诗酒的结合承载着文人侠客的情怀。在诗文中,除了直接用“酒”字以外,各种酒器也时常承载诗情,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
用Ⅰ(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红楼梦》流传甚广,几乎是①了。问其何书耶?非演“宝黛爱情”之书乎?人皆谓然,我则曰否。原因安在?盖大家对书中“情”字之含义范围不曾了了,又为程、高伪续所歪曲,故而误认雪芹之“大旨谈情”,男女之
情耳。其实这是错觉。原来在雪芹书中,他自称的“大旨谈情”,此情并非一般男、女相恋之情。他借对一大群女子命运的感叹伤怀,写对人与人之间应当如何相待这一巨大问题的思考。他首先提出的“千红一窟(哭)”和“万艳同杯(悲)”,已然明示读者:此书用意,
初不在于某男某女一、二人之间,而是心目所注,无比广大。他借了男人应当如何对待女子的这一根本态度问题,抒发了人对人的关系的亟待改善的伟思宏愿。我认为,《红楼梦》是一部以“重人”、“爱人”、“唯人”为中心思想的书。它是我们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部最伟大的著作,以
小说的通俗形式,向最广大的人间众生说法。他虽有②的心境,但并无“救世主”的气味。他如同屈大夫,感叹众芳芜秽之可悲可痛,但没有那种③的自我意识。所以我认为雪芹的精神境界更为崇高伟大。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四字成语。19.文中四处画线部分,
其中的“顿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又为程、高伪续所歪曲B.此情并非一般男、女相恋之情C.初不在于某男某女一、二人之间D.以“重人”、“爱人”、“唯人”为中心思想的书(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随着大脑的进化,大脑满足人类三个核心需
求——安全感、满足感和关联感的能力,也相应地通过避免伤害、寻求回报和亲附他人这三个操作系统发展起来。这三个系统设定有两个根本模式,即①。当我们体验到核心需求被其中任意一个系统所满足时,大脑就会回到静息状态,此时它处于顺应模式。在此模式下,
造成我们痛苦的燃料..(焦虑、易怒、不满、悲伤、妒忌等)是很少的,我们的身体就容易自我修复;同时,我们的精神也处于一种相对平和、满足和被爱的状态中。尽管②,可是我们能用一种潜在的安全感、满足感和同情心去迎接这些挑战。当我们体验到某个核心需求没有被满足时,在消极
偏见的作用下,大脑会迅速出现“战斗/逃离/僵化”这一反应模式。在这种超饱和设定下,身体资源被消耗殆尽,一些身体建设工程....被搁置,我们的大脑往往被恐惧、沮丧和伤心占据。人类祖先通常会长时间处于顺应模式当中,虽不时会被短暂的反应压力打断,但随之而
来的是长时间的顺应复原期,这是人类大脑自我修复的古典模式。而现代生活用它无处不在的压力源,③。结果就是,反应模式成了许多人的日常生活,使得内心常处于一种流浪状态,这种状态对身心健康不仅有害,也会对人际关系造成影响。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
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2.采用打比方进行说明,往往形象生动。请简要分析文中两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1)燃料:_____________________(2)建设工
程: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朵云在大人的眼中或许只是一团水汽,但在孩子的眼中却可以是大象、域堡乃至整个奇异的世界。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青年人的想象力充满了新奇、美好、创造……请结合以上材料
写一篇在本校(统称为“树人中学”)开学典礼上的演讲稿。的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