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武汉专题】.docx,共(26)页,665.40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e2e96b31bdba4e1163ff4f66e084e2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高二年级10月月考生物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全部体液构成的细胞生活的内环境B.胃周围的血液中pH小于7.35~7.45C.当内环境的成分稳定时,人也可能患病D.血浆和组织液能相互渗透,所以二者各种成分的含量相差不大【答案】C【解析
】【分析】人体内环境即细胞外液,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构成,是人体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桥梁,内环境稳态的就是使内环境中各种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一个动态平衡,不是成分不变;稳态的维持有利于人体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详解】A、人体全部体液
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内环境),A错误;B、胃周围的血液中pH近似等于7.35~7.45,B错误;C、当内环境的成分稳定时,人也可能会患病,如色盲等某些遗传病,C正确;D、血浆和组织液能相互渗透,但两者所含蛋白质含量相差较大,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高,组织液
中蛋白质含量低,D错误;故选C。2.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之间的关系,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程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B.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细胞内液C.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D.淋巴细胞可以存在于甲和丙中【答案】C【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人体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所以图中甲是血浆、乙是组织液、丙是淋巴、丁是细胞内液。
【详解】A、过程2、6受阻时,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A正确;B、由以上分析可知: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细胞内液,B正确;C、丁液和血浆相互进行物质交换,丁是血细胞,成熟的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且红细胞中的O2浓度比血浆高,C错误
;D、血液中会含有淋巴细胞,所以淋巴细胞可以存在于甲血浆和丙淋巴中,D正确。故选C。3.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B.饥饿时,胰高血
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和选项的描述
可知:该题考查激素调节及其实例(血糖调节)等相关知识。理清肾上腺素和性激素的功能、血糖调节过程、激素调节的特点是正确分析各选项的关键。【详解】人体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引起心律加快,增加心输出量
,进而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可见激素不是高能化合物,而是信息分子,A错误;饥饿时,血糖浓度低,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更多的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与相应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进而促进靶细胞内的糖原分解,但胰高血糖素不具有酶的催化活性,B错误;进食后,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导致血糖浓度
升高,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及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原等生理过程而降低血糖浓度,但其不能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C错误;青春期,性腺分泌的性激素水平升高,性激素随体液运
输到达靶细胞,与相应的受体结合,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D正确。【点睛】激素是一种信号分子,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4.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
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C.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D.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答案】C【解析】【详解】A、刺激神经纤维中部,兴奋可以双向传导,A正
确;B、兴奋可以从兴奋部位传向未兴奋部位,膜内电流流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正确;C、神经纤维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C错误;D、神经纤维膜外,电流流向与兴奋传到方向相反,膜内电流流向与兴奋传到方
向一致,D正确。故选C。5.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B.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C.该肾上腺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D.
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该调节过程既有“内脏神经”的神经调节,又有“肾上腺素”的激素调节;作用是“使心率加快”,靶器官是心脏;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激素调节是通过体液运输到相应的靶细胞和靶器官。【详解】根据题意“该激素可用于心
脏,使心率加快”可以看出,该激素作用于心脏,心脏是靶器官,A正确;根据题意“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B正确;该反射活动的效应器是肾上腺,而心脏是肾上腺素的靶器官,肾
上腺素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心脏,C错误;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D正确。6.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表述,正确的有()①神经递质可存在于内环境中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25~7.35③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④人体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内
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状态⑤人体对花粉等产生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组织液增多A.一项B.二项C.三项D.四项【答案】C【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
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①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中,可存在于内环境中,①正确;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②错误;③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代谢产物增多,导致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③正确;④人体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④
错误;⑤人体对花粉等产生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组织液增多,⑤正确。综上,正确的有共三项。故选C。7.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重要原料。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可维持细胞
内外的Na+浓度梯度,钠-碘同向转运体借助Na+的浓度梯度将碘转运进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碘被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化后,进入滤泡腔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长期缺碘可导致机体的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B.用钠-钾泵抑制剂处理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会使其摄碘能力减弱C.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
的活性,可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D.使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阻断剂可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答案】B【解析】【分析】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主要受下丘脑控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运输到垂体后,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
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这样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就不至于过高。可见,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也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2、钠-
钾泵(也称钠钾转运体),为蛋白质分子,进行Na+和K+之间的交换。每消耗一个ATP分子,逆浓度梯度泵出三个Na+和泵入两个K+,保持膜内高钾、膜外高钠的不均匀离子分布。【详解】A、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长期缺碘可导致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从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会增加,A错误;B、用钠-钾泵抑
制剂处理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会使钠-钾泵的运输功能降低,从而摄取碘的能力减弱,B正确;C、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碘不能被活化,可使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减少,C错误;D、使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阻断剂,可阻断促甲状腺激素对甲状腺的作用,从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D错
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旨在考查学生识记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同时获取题干信息准确答题。8.如图是肝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营养不良,④中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B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③④C.正常情况下①处的CO2浓度低于⑤处D.饭后4小时①处的葡萄糖浓度高于⑤处【答案】D【解析】依题意和分析图示可知: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表示毛细血管的动脉端;②为肝细胞;③为淋巴;④为组
织液;⑤为血浆。若营养不良,则会导致血浆蛋白浓度降低,血浆渗透压下降,进而导致④中的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A项正确;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③(淋巴)和④(组织液),B项正确;正常情况下,血液由①→⑤流动的过程中,肝细胞产生的CO2不断进入血液,因此
①处的CO2的浓度低于⑤处,C项正确;饭后4小时,因血糖浓度降低,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不断进入血液,导致①处的葡萄糖浓度低于⑤处,D项错误。【点睛】本题结合“肝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综合考查学生对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正确解答此题,需要理清脉络,
建立知识网络;此外还需要与细胞呼吸、血糖平衡调节等知识建立联系。9.如图甲所示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图乙为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ab=b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突触处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
”的转变B.刺激图甲中②处,可以测到电位变化的有①③④⑤⑥C.刺激图乙中b、c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各偏转1、2次D.若抑制该图中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甲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图中共有3个突
触,且均为轴突-树突型,由于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图乙表示突触结构,刺激b点,a、b、c、d点均兴奋,刺激c点,只有d点兴奋。【详解】A、在突触处完成“电信号→化学信
号→电信号”的转变,A错误;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刺激图中②处,兴奋可以传到①③④⑤③处,B正确;C、图乙中b处有突触小泡,a、b点在上一个神
经元上,c、d点在后一个神经元上,刺激b点时,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并且ab=bd,b和c之间有突触,所以a处先兴奋,指针偏转一次,d处后兴奋,指针又偏转一次;刺激c点时,由于兴奋在突触处不能逆向传递,a点不产生神经冲动,d点可产生神经冲动,所以指针偏转一次,C错误;D、兴奋的传导是
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抑剂细胞的呼吸作用,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D错误。故选B。10.如图所示是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图解,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兴奋可以从一个神经元通过⑥⑦⑧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B.释放④的过程需要②提供能量,所以属于主动运输过程C.结构③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D.⑤具有特异性
,一般是由蛋白质组成的【答案】B【解析】【分析】图示是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图解,其中①为轴突;②为线粒体;③为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④为神经递质;⑤为突触后膜上的受体;⑥为突触前膜;⑦为突触间隙;⑧为突触后膜。【详解】A、兴
奋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需要通过突触结构,突触包括⑥为突触前膜、⑦为突触间隙和⑧为突触后膜,A正确;B、④为神经递质,是通过胞吐方式释放的,该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B错误;C、结构③为突触小泡,是由高尔基体“出芽”形成的,C正确;D、⑤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具
有特异性,一般是由蛋白质组成的,D正确。故选B。11.有三个均表现为低甲状腺激素的病人,他们分别患有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功能缺陷症。给这些病人及健康人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30min分别测定每个人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结果如下:健康人病人甲病
人乙病人丙注射TRH前<10mU/L<10mU/L<10mU/L10~40mU/L注射TRH后10~40mU/L10~40mU/L<10mU/L>40mU/L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中,不正确是A.病人丙的甲状腺功能
缺陷,注射TRH或TSH都不能治愈B.病人甲的下丘脑功能缺陷,应直接注射TRH进行治疗C.病人乙的垂体功能缺陷,该类病人体内的TRH浓度较高D.TRH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一种激素【答案】D【解析】分析题中表格,病人乙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激素后,与注射前相比无变化,说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不能作用于垂体,即乙垂体缺陷;病人丙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过多,说明失去了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功能,即甲状腺功能缺陷;因此病人甲患有下丘脑功能缺陷症,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相
关数据恢复正常。根据此分析可知:病人丙的甲状腺功能缺陷,注射TRH或TSH都不能治愈,A正确;病人甲的下丘脑功能缺陷,应直接注射TRH进行治疗,B正确;病人乙的垂体功能缺陷,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低,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抑制作用
减弱,该类病人体内的TRH浓度较高,C正确;TRH是由下丘脑分泌并释放的一种激素,D错误。12.将一灵敏电流计电极置于蛙坐骨神经腓肠肌的神经上(如图1),在①处给予一适宜强度的刺激,测得的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若在②处给
予同等强度的刺激,测得的电位变化是()A.B.C.D.【答案】B【解析】【详解】已知灵敏电流计电极置于蛙坐骨神经腓肠肌的神经上的外侧,静息电位是为0,当①处给予一适宜强度的刺激,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如图2所示;而当在②处给予同等强度的刺激时,指针也发生两次方向相反
的偏转,但是每一次偏转的方向正好与刺激①的时候相反,故选B。【点睛】本题借“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人工电刺激”创设情境,考查兴奋的传导过程,要求学生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
处理。13.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液不分泌胰液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④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研磨制成提取液→
注入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A.①与②、②与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B.①与③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受神经的调节C.①②③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由血液运输)来调节D.要证明胰液分泌还受不受
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实验:1、①与②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盐酸刺激的部位,因变量是胰液是否分泌,其结果说明稀盐酸是通过小肠肠腔起作用的,不能直接起作用;2、②与④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含有小肠黏膜的化学物质,因变量是胰腺
是否分泌胰液,其结果说明胰腺分泌胰液与小肠黏膜产生的化学物质有关。【详解】A、①与②、②与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其结果说明胰腺分泌胰液与小肠膜产生的化学物质有关,A正确;B、①与③组成的实验自变量是通向小肠的神经,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其结果说明胰腺分泌胰
液可以不通过神经调节产生,但也可能通过神经调节,要证明胰液分泌还受不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B错误;C、①②③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由血液运输来调节,C正确;D、由①与③组成的实验可知,要证明胰液分泌还受不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D正确。故选B。
14.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调控模式图,图中字母表示腺体、“+”表示促进、“-”表示抑制,数字表示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代表分级调节的是①②过程B.代表反馈调节的是①④过程C.a既具有神经功能,又具有内分泌功能D.b分泌的激素过多会
抑制a分泌的激素【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可知,a表示甲状腺、b表示下丘脑、①④表示TH、②表示TRH、③TSH。【详解】A、下丘脑分泌的②TRH会促进垂体分泌③TSH,TSH可以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故②③表示分级调节,A正确;B、①④表示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
抑制作用,B正确;C、a表示甲状腺,具有内分泌功能,但不具有神经功能,C错误;D、a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多会抑制b分泌TRH,D错误。故选B。15.如图表示一个完整反射弧结构,其中腓肠肌既与传入神经相连,又与传出神经相连,且传出神经末梢与腓肠肌细胞接触部分类似
突触,称为“神经—肌肉接头”。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大脑既能接受兴奋,又能传递兴奋,故反射弧中兴奋的传递是双向的B.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轴突C.刺激腓肠肌,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D.刺激M点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相同方向
的偏转【答案】C【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
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据此答题。【详解】A、反射弧中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这是由突触结构决定的,A错误;B、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B错误;
C、刺激腓肠肌,兴奋通过腓肠肌→传入神经→大脑(神经中枢)→M点→电流计左电极(指针偏转一次)→电流计右电极(指针又发生一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腓肠肌,因此,该过程中电流表指针将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C正确
;D、刺激M点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D错误.故选:C。【点睛】关键:兴奋通过神经纤维可以双向传导(形式为电信号,即局部电流),而通过反射弧中突触结构只能单向传递(信号有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二、不定项选择题16.下图是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示意图,其
叙述正确的是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②③过程D.胰岛素促进④、⑤、⑥等过程的实现【答案】CD【解析】【分析】1、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
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2、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3、分析图示可知,①②③为血糖的来源,④表示组织细胞对血糖的摄取过程,⑤⑥⑦为血糖的去路。【详解】A、肌糖原不能分
解成血糖,故在肌肉细胞中不能发生②过程,A错误;B、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促进④⑤⑥⑦过程,抑制②③过程,B错误;C、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②③过程,C正确;D、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即促进④
、⑤、⑥等过程,D正确。故选CD。17.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C.cd段
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答案】C【解析】【分析】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是由于钾离子通道开放,钾离子外流,使神经纤维膜外电位高于膜内,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机制是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
,使神经纤维膜内电位高于膜外,表现为外负内正。【详解】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外流,A错误;bc段动作电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开放,Na+内流造成的,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B错误;c
d段是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的过程,该过程中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C正确;在一定范围内,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而刺激强度较小时是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的,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
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机制的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18.下列对排尿反射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直接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也可以引起排尿反射B.效应器的传出神经末梢受到刺击能产生动作电位并向脊髓传导C.动作电位在传入神经纤维和传出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
的D.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受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中枢控制【答案】ABC【解析】【分析】排尿反射的过程: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详解】A.直接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也可以引起膝跳动作
,但该过程没有反射弧的全部成分参与,故不属于反射,A错误;B.效应器的传出神经末梢受到叩击能产生动作电位,但不能向脊髓传导,B错误;C.排尿反射中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C错误;D.排尿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受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中枢控制,D正
确。故选ABC。19.下图是胰岛素作用于脑神经元后调节其功能的机理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素与InR结合后,能促进神经元的变性坏死B.胰岛素与InR结合后,途径⑥促进神经元以自由扩散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加强联系C.细胞表面InR减少
后,脑神经元摄取葡萄糖的速率降低,胰岛素浓度增大D.胰岛素与InR结合后,途径①可能是通过增加GLUT数量而促进葡萄糖的吸收【答案】C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激素对生命活动的调节。依据图示,胰岛素受体的激活可促进神
经元轴突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改善突触后神经元的形态与功能。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胰岛素受体被激活后抑制了神经元凋亡,也抑制了神经元释放炎症因子,从而抑制其导致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炎症因子对GLUT具有抑制作用,
若胰岛素对InR的激活能力下降,则导致InR对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降低,从而导致炎症因子对GLUT的抑制作用增强,最终导致神经元摄取葡萄糖的速率降低。【详解】胰岛素受体InR被激活后抑制了神经元凋亡,也抑制了神经元释放炎症因子,从而抑制其导致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A错误;胰岛素受体的激活可促进
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释放是胞吐,B错误;细胞表面InR减少,则导致InR对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降低,从而导致炎症因子对GLUT的抑制作用增强,最终导致神经元摄取葡萄糖的速率降低,胰岛素浓度增大,C正确;胰岛素与InR结合后,直接作用增强了GLUT对葡萄糖的摄取,D正确
。故选CD。20.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递依赖突触,图1所示为多个神经元之间联系示意图,为研究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别用同强度的电刺激进行实验:Ⅰ、单次电刺激B,Ⅱ、连续电刺激B,Ⅲ、单次电刺激C,用微电极
分别记录A神经元的电位变化表现如图2。(注:阈电位是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电位值)。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静息电位的数值是以细胞膜外侧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值定义为0mvB.由Ⅰ可知,刺激强度过低不能使神经元A产生动作电位C.由Ⅱ可知,在
同一部位连续给予多个阈下刺激可以产生叠加效应D.由Ⅲ可知,神经元A电位的形成与神经元B释放神经递质的量不足有关【答案】ABC【解析】【分析】分析图1,CB之间存在突触,AB之间存在突触,A神经元上连接着微电极,可检测电位变化。分析图2,单次刺激B,膜电
位发生了变化,静息电位差值变小,但没有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说明刺激强度在阈值之下;连续刺激B,形成了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说明连续的阈下刺激可在突触后膜叠加;单次刺激C,静息电位差值变大,说明C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详解】A、静息电位的数值是以细胞膜外侧0mv作为参照,因此静息时膜内比
膜外低为负电位,A正确;B、由Ⅰ可知,单次电刺激B,电位峰值依然低于0,说明刺激强度过低不能使神经元A产生动作电位,B正确;C、由Ⅱ可知,连续电刺激B,神经元A产生动作电位,结合Ⅰ、Ⅱ可说明在同一部位连续给予多个阈下刺激可以产生叠
加效应,C正确;D、由Ⅲ可知,神经元A电位低于静息电位的70mv,原因是C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D错误。故选ABC。三、非选题21.如图为人体组织局部示意图(②③④⑤属于人体体液的一部分),根据所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注: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1)②
为______________,④为______________。(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_____层生
物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②利用,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的第_____阶段。(3)⑤中的化学组成中有HCO3﹣、HPO42﹣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内环境_____的稳定有重要意义。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
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4)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④与⑤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内
环境稳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细胞内液(2).组织液(3).自由扩散(4).6(5).三(6).pH(酸碱度)(7).神经—体液—免疫(8).⑤中蛋白质含量较高(9).正常机体通过调
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①处血液流动的方向由主干流向分支,因此①是动脉端,②是细胞内液,③是淋巴,④是组织液,⑤是血浆;内环境由③④⑤组成,血浆与组织液之间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形
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详解】(1)由分析可知,②是细胞内液,④是组织液。(2)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氧气从红细胞到组织细胞被利用需要穿过:1层红细胞膜、1层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1层组织细胞膜、2层线粒体膜,共
6层膜。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与[H]反应产生水释放大量能量。(3)血浆中HCO3﹣、HPO42﹣等物质是缓冲物质,对于维持内环境pH的稳定有重要意义。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血浆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少。(5
)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和稳态、有氧呼吸的过程等,分析题图明确各部分的名称是解题的突破口,对内环境的组成、有氧呼吸过程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22.神经细胞间的突触联系往往非常
复杂。下图为大鼠视网膜局部神经细胞间的突触示意图。据图回答:(1)当BC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甲膜内的________释放谷氨酸,与乙膜上的谷氨酸受体结合,使GC兴奋,诱导其释放内源性大麻素,内源性大麻素和甲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Ca2+
通道开放,使BC释放的谷氨酸________(增加/减少)最终导致GC兴奋性降低。(2)GC释放的内源性大麻素还能与丙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AC中甘氨酸的释放,使甲膜上的甘氨酸受体活化程度________(升高/降低),进而导致Ca2+通道失去部分活性。AC与BC间突触的突触前膜为___
_____膜。(3)上述________调节机制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准性。该调节过程与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功能密切相关。(4)正常情况下,不会成为内环境成分的是________。A.谷氨酸B.内源性
大麻素C.甘氨酸受体D.Ca2+通道【答案】(1).突触小泡(2).减少(3).降低(4).丙(5).负反馈(6).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7).C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视锥双极细胞BC表面存在大麻素受
体和甘氨酸受体,神经节细胞GC表面有谷氨酸受体,无长突细胞AC表面有大麻素受体;据图可知,当视锥双极细胞BC兴奋时可释放谷氨酸,谷氨酸作用于神经节细胞GC表面的谷氨酸受体,促使其产生和释放内源性大麻素,内源性大麻素作用于视锥双极细胞BC和无长突
细胞AC上的受体;无长突细胞AC可释放甘氨酸,甘氨酸与甘氨酸受体结合后,促进视锥双极细胞BC表面的钙离子通道打开,促进钙离子内流,进而促进视锥双极细胞BC释放谷氨酸;内源性大麻素作用于视锥双极细胞BC膜上的受体后,可抑制BC膜上的钙离子通道,而内源性大麻素与无长突细胞AC上受体结合后,会抑制
AC中甘氨酸的释放,据此分析。【详解】(1)据图可知,当BC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甲膜内的突触小泡可释放谷氨酸,谷氨酸与乙膜上的谷氨酸受体结合,使GC兴奋,诱导其释放内源性大麻素。据图可知,内源性大麻素与甲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后,可抑制甲膜表面的Ca2+通道的
开放,使Ca2+内流减少,进而使BC释放的谷氨酸减少。(2)据图可知,GC释放的内源性大麻素与丙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后,会抑制AC中甘氨酸的释放,使甲膜上的甘氨酸受体活化程度降低,进而导致Ca2+通道失去部分活性。AC与BC间突触的突触前膜为丙膜。(3)据分析可知,上述
的调节过程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从而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准性。该调节过程涉及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4)据图可知,甘氨酸和内源性大麻素可存在于突触间隙,属于内环境成分;而甘氨酸受体和Ca2+受体存在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成分,故选CD。【点睛】本题主要
考查在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意在考查学生对题图的分析和理解,强化了学生对机体稳态调节机制的理解。23.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相当复杂的。图1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
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的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图2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方式(有甲、乙、丙三种方式),结合图1图2所示,分析回答:(1)人体在寒冷环境下,图1中A、B、C三种激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使
产热量增加,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等变化以减少散热。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及产生寒冷感觉的中枢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激素在人体内的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1中垂体可分泌激素_
_____________(填名称)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激素B______________(填名称),此调节方式属于图2中的_______模式(填甲或乙或丙)。(3)当人体内______________升高时,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分泌量增加。(4)人在空腹或饥饿时,血糖下降,一方面可以直
接刺激____________,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作用在图1的_______部位;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图2中的模式调节丙分泌量。【答案】(1).下丘脑(2).大脑皮层(3).能促进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
的兴奋性(4).促甲状腺激素(5).甲状腺激素(6).甲(7).细胞外液渗透压(8).胰岛A细胞(9).肝脏【解析】【分析】(1)图1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的示意图,其中A为促甲状腺激素,B为甲状腺激素,C为肾上腺素
,D能作用于肝脏和肌肉,应为胰岛素;(2)图2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有甲、乙、丙三种方式,其中甲激素的调节属于下丘脑→垂体→靶腺的分级调节,如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乙激素为下丘脑分泌,但由垂体释放,应该为抗利尿激
素,丙激素是由神经系统控制分泌腺分泌,如肾上腺素。【详解】(1)寒冷环境下,A促甲状腺激素、B甲状腺激素和C肾上腺素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细胞呼吸,以增加产热量,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等变化以减少散热,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感觉中
枢位于大脑皮层。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2)图1中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激素B甲状腺激素,属于分级调节,对应于图2中的甲模式;(3)当人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量增;(4)人在空腹或饥饿时
,血糖下降,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作用在图1的肝脏;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图2中的模式调节丙分泌量。【点睛】本题结合图形考查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体温调节、血糖平衡调节等知识,要求考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得出合理的结论
。24.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收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脚。下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1)此反射弧的效应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射属于__________(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2)某人迅速抬脚的同时大叫一声,
该过程一定有_________(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以及大脑皮层的言语区的_____区参与调节。(3)当兴奋到达b处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若b处兴奋,则肌肉_____(填一定或
不一定)收缩。(4)当兴奋到达c处时,在突触后膜上发生的信号转变是__________,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若某人踩到地雷时,大脑通过综合分析,
做出判断,下达指令给脊髓,使效应器处于抑制状态,这说明神经系统存在__________调节。(6)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__________会形成痛觉。如果服用某种止痛药后,不再感到疼痛,该止痛药作用到神经系统可能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传出神经末梢及所支配的肌肉(2).非条件(3).脊髓(4).S(5).外负内正(6).不一定(7).化学信号→电信号(8).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9).分级(10).大脑皮层(11).阻止
神经递质与受体作用(或“阻止兴奋的传导或传递”等)【解析】【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2、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
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3、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4、图中肌肉是效应器、c
是突触、a是传入神经。【详解】(1)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效应器指的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和腺体,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所支配的肌肉,生物出生就有趋吉避凶的意识,当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
激,迅速抬脚,属于非条件反射;(2)迅速抬脚的同时大叫一声,该过程一定有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的脊髓和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参与调节;(3)当兴奋到达b处时,b处会发生钠离子内流,从而产生兴奋,产生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若反射弧不完整或者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会导致
兴奋不能传递,即使b处兴奋,肌肉也不能收缩;(4)当兴奋到达c处时,神经递质会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故在突触后膜上会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故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5)若某人踩到地雷时,大脑会下达指令给脊髓,抑制脚抬起,说明脊髓受到大脑的调控,即神经系统存在分级调节;(6)痛觉的产生部位在大脑皮层;该止痛药作用是阻止神经递质与受体作用,阻止信号传到大脑皮层
会形成痛觉。【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反射弧结构、突触结构、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5.向小白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TSH),会使下丘脑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分泌减少
。对此现象的解释有两种,观点一::这是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观点二:这是TSH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两种观点孰是孰非?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一
)实验步骤:(1)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小白鼠分为A、B两组,测定两组动物血液中__________的含量。(2)用手术器械将A组小白鼠的_________(器官)切除,B组做相同的外伤手术,但不摘除此器官,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向A、B组小鼠注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观测。(二)实验结果及结论: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则支持观点一;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支持观点二。【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2).甲状腺(3).排除外伤手术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4).等量的适宜浓度的促甲状腺激素(TSH)(5).若A组小白鼠和B组小白鼠TRH减少的量相等(6).若A组小白鼠TRH不减少(或增加),B组小白鼠TRH减少【解析】【分析】1、向小白鼠注射促甲状腺
激素(TSH),会使下丘脑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分泌减少.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二是TSH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2、实验设计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所以需要设置A、B
两组实验。要验证这是不是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需要切除实验动物的甲状腺,防止甲状腺激素对实验产生干扰,同时对照组也要切除甲状腺,以排除外伤手术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向A、B两组小白鼠注射等量的
适宜浓度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最后测定A、B两组小白鼠物血液中TRH的含量。【详解】(1)本题实验的因变量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含量的变化,因此要测定A、B两组动物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含量。(2)要验证这是
不是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需要切除实验动物的甲状腺,防止甲状腺激素对实验产生干扰,同时B组做相同的外伤手术,但不摘除此器官,以排除外伤手术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3)向A、B两组小白鼠注射等量的适宜浓度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实验结果及结论:若这是
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则A组小白鼠和B组小白鼠TRH减少的量相等;若这是TSH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则A组小白鼠TRH不减少(或增加),B组小白鼠TRH减少。【点睛】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的调
节及探究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获得更多资源
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